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年多以前,我麾下只有杨仆射、叔宝、小罗、行俨、老牛五个人,我不会想到我会有今天的风光和地位!小罗,你以前想过吗?”

    “没有!做梦都没想过。”罗士信老老实实的说道。

    “那你知道,我们为何有今天吗?”杨侗重重一挥手,道:“一个字:打!打爬阻拦在我们面前敌人,摧毁一个又一个强敌,获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只有不断胜利,我们才能走向辉煌!若是失败,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风光和地位,还有生命,就连身后的亲人也会惨受屠戮。你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担着成百上千条人命,请大家小心小心再小心!自大、松懈要不得。”

    “喏!”

    众将肃然应命。

    杨侗之所以说这么多,便是因为骄傲、自大的情绪在军中滋生,这种傲慢的情绪,是一支军队走向灭亡的第一步,必须在萌芽之前掐灭。

    “大家都下去冷静冷静,做好决战准备!”

    “喏!”

    ……

    不一会儿,杨侗在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王伏宝、薛万彻五员主将的陪同下,于高处观看唐军大营。

    唐军大营矗立在一片微微隆起的高地上,方圆十多里,一条小河从营北流过,成为一道天然的护城河。

    营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队队巡营士兵精气十足、整然有序,可见布营的李孝恭胸中韬略确实非凡,不由赞道:“李孝恭在军营布局上也有如此的造诣,无愧是李唐第一将,了不起……”

    “有点麻烦了!”一旁的罗士信微微皱眉!杨侗所倚重的这些主将、大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都有不俗的军事造诣,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他们决不是历史上的猛将那么简单。

    “的确有点麻烦。”牛进达接口道。

    中原人在交战之前,通常先在易守难攻的地方扎下营盘,进可攻,退可守,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敌。长此以往,中原人对营盘布局,有了极高的心得造诣。所以中原人的营盘,比起异族营盘严谨得多,破绽也少得多。

    呈现在大家的营盘就是一座细致到极致的战略堡垒,不是说没有破绽,而是破绽极小,这点小破绽可以用人力和武器来弥补,强攻的话,使己方无法给对方造成致命危害。

    罗士信和牛进达都看到了这一点,才先后说了‘麻烦’二字。

    “大家都说麻烦,那就不打好了!”杨侗悠然的说了一句。

    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相顾愕然,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一边的王伏宝倒是心领神会、一语道破天机:“唐军拖不起、耗不起,着急的理应是唐军,而不是我们。我们的目是最终的胜利,而不在一时得失。”

    四将恍然大悟,都明白杨侗的意思了。

    杨侗笑道:“姜还是老的辣,多跟王将军学着点。”

    四将恭敬行礼道:“请王将军日后多多指教!”

    “不敢当!”王伏宝回了一礼,苦笑道:“河北联军当初便是拖不起、耗不起,急着与殿下决战!最终中了殿下之中,全军覆没。我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

    “这就是‘势’!”杨侗笑着说道。

    “势?”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比如说现如今,李唐败离关中是大势所趋;双比如,李孝恭营盘修得再坚固、存粮再多,但是他心忧关中,所以他必须弃长扬短,放弃自身优势跑出来和我们决战,这也是大势所趋,对他来说,现在决战,胜算要比关中失守消息传来后多得多。如果不决战,那就是逆势而为,结果自然是‘逆之则亡’。”

    “决战,尤其是在大决战!更要着眼天下大势,当你看透了天下大势,你就会在瞬间得出战还是不战的结论了。如果手臂被毒蛇咬上一口,而你手中只有一把刀,该怎么办?”

    “一刀砍了!”罗士信道。

    “这就对了!手臂固然不能丢,但是和一条命相比,就显得微小;一个胜利,如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杨侗笑着说道:“故而,局部永远要服从整体,不能因小失大。”

    这时,一名校尉匆匆赶来,向杨侗施行道:“启禀殿下,营外有唐军使者奉李孝恭之命前来,以私人身分请殿下往阵前一序。”

    “私人身分?”

    杨侗闻言,不禁笑着点了点头:“内兄相邀,不可不见。小罗,你带上百名玄甲军将士承随我前去赴约。”

    “呃……”罗士信看向杨侗:“既然是私谊名分,李孝恭不会对殿下不利吧?”

    “嘿!那就难说了!亲戚为何容易受到亲戚欺骗?因为亲戚亲,更好骗!你别看李孝恭说得好听,如果有机会,他绝对会弄死我。”

    杨侗笑着说道,要说亲戚骗亲戚、朋友骗朋友这问题,这里就是他最了解了,传销人员为何专门朝亲友下手?因为亲友信任他,面对他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放下戒备的心防,这才导致传销人员屡屡得手。别说压根就不认识他的李孝恭,就算换成认识、熟悉他的亲内兄李建成来,在这个事关李唐生死的时候,只要有机会,李建成绝对不介意阴死自己。

    “那,那如果李孝恭不带人咋办?”罗士信黑着脸道,真要这样的话,不就显得自己这边很小人了吗?

    “没带?嘿,绝对不可能!”杨侗摇了摇头:“如果李孝恭没带人的话,那就趁机把他抓来。对了,顺便带上一壶酒、两只杯子,一只杯子抹上迷药、毒药都行。杯子一定做好标记,别把我放倒了。另外……每个人都带上小弩一把,全部拉上弓弦,箭矢是有毒的那种。有机会的话,给我弄死他。”

    “……”

    众人脸色更黑了,全都无语的看了杨侗一眼,原来亲戚还能这么亲,只是这也未免太、太歹毒了一些吧。

    回到军营,罗士信默不作声的点了五十名玄甲军精锐,还带了结实的绳索,看样子,罗士信真是准备抓人呢。

    准备停当之后,杨侗带着罗士信出了军营,在相距不到一里远的地方,正看到两人等在那里,他们身后还有两百名手持圆盾、刀剑、绳索的唐军将士,一个个煞气腾腾。

    罗士信和明显是副手的少年唐将同时一愣,下一瞬间,两人的脸色变得相当精彩好看。紧接着,仿佛松了一口气似的。

    看样子,两人都觉得坑亲戚,良心过不去。但大家都是一款,良心上的谴责自然就消失了

    李孝恭满不在乎,杨侗淡然处之,大大方方的坐在了对方备好的桌椅之上,不过在入坐前,一名侍卫还很细心的铺上了张坐垫,很厚,中间缝有十几层牛皮,不是顶级猛将,刺不穿。

    ……

    (新的一周开始,祝大家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头。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292章:双雄会

    “闻名不如见面,仁谨贤弟风采照人,令人佩服。”李孝恭拱手道。

    李恭孝完美的继承了李家血统,高大健硕,相貌英武,剑眉斜飞双鬓,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威武气势,不愧是李唐皇室第一将。

    “孝恭兄美若天仙、军功赫赫,在下也是神交已久。”杨侗赞了一句,然后看着一众唐军,又是一通赞赏:“孝恭兄这些兄弟真不错,个个都是生龙活虎,品貌端正,眼如日月,口若悬河,真是敦品励行的有为青年哪。只不过仁谨带着诚意而来,你却带了刀刀剑剑的带了这么多,不厚望。”

    “仁谨贤弟不也带着人来吗?罗将军以及五千玄甲军,孝恭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气宇轩昂、杀气腾腾,孝恭素来胆小,若不多带些人,说不得,今晚就在贵军大营里面过夜了。”扫了眼罗士信及其身后又是勾镰又是绳索的隋军,李孝恭也有些啼笑皆非。

    “孝恭兄想来大营过夜,当然再好不过,孝恭兄军功赫赫,仁谨仰慕之致,正好秉烛求教。”

    “恐怕还要让贤弟等几日,待我攻破隋军大营之后,自然会有很多时间陪贤弟畅聊!”

    “哈!好大的口气!”罗士信不屑的冷笑。

    “口气大不大,试了才知道!”少年唐将着看向罗士信,眼中充满了挑衅。

    “是吗?看来大兴宫的大火还没让你们长记性!”罗士信冷笑一声,身后五十名玄甲军精锐身上顿时散发出危险的气息。

    “你说什么?信不信我宰了你?”唐将不甘示弱的瞪着罗士信。

    罗士信不屑的摇了摇头:“你小子不行!”

    “找死!”

    看着双方一副打起来的样子,杨侗一脸无所谓的微笑,这名唐将或是不错,但他相信罗士信分分钟就能教他做人。

    “我与仁谨贤弟相逢,是难得喜事,怎可让这兵戈之气冲撞我等文人相会,承范且先退下,这里有我二人便可。”李孝恭见杨侗一脸怂恿,不放心了。

    承范,不就是李道宗的表字么?

    杨侗心下了然。

    李道宗给演义黑的一无是处、妒忌贤能。然后以各种手段陷害薛仁贵,从而背上诸多骂名。而真实的李道宗却是一员智勇兼备的名将,是李孝恭之后最能打的李唐宗亲,或是年轻之故,现在很是浮躁,跟李孝恭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水准之上。

    罗士信和李道宗已经快要引爆的大战,随着李孝恭这一打岔,却是发展不下去了,两人郁闷的看了自家主将一眼:明明是你要带人来抓敌酋的,气氛已经挑起,却不打了,这算啥事?

    两人互相瞪一眼,警惕看着对方,然后缓缓后退。

    李孝恭挪了挪身子,让杨侗挡住自己。

    “孝恭兄,你这是……”杨侗一脸无语的看向李孝恭。

    “听说罗将军是个脾气火暴的性情中人,若是他朝这里放上一箭,孝恭可没贤弟的本事。”李孝恭笑道。

    “小人之心!”杨侗挥挥手,离开不足百步的罗士信见状,只能郁闷的继续后退。

    “承范也是性情中人。”杨侗见李道宗不时瞅向这边的目光,冷哼一声道。

    “贤弟多心了,承范只是担心我安危罢了!我不是那种人的。”李孝恭一脸诚恳的看向杨侗。

    “哈哈!”杨侗看到李道宗也带人退走,忍不住失笑:“正因为我知道你的为人,所以我才带士信前来会你,你果然没让我失望!”

    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孝恭兄,如今我大隋据有辽东、幽州、冀州、并州四大板块,雍州、凉州也将在此一役重新并入我大隋国土,天下三分已得其一,人口高达三千万,天下百姓拥护,治下民生兴盛,麾下猛将谋士如云如雨,精锐士卒多不胜多,放眼域外,畏隋如虎。李渊坐拥雄兵,却仅仅只有偏安关中,从格局上,他就差我不止一筹;我大隋万众一心,而李唐派系林立,他不可能赢得了我。你又何必逆势而为?”杨侗看着李孝恭,很认真的说道。

    “贤弟此言差矣!”李孝恭面容一肃,摇头道:“我大唐圣上乃是关陇贵族之一,地位高贵无比,内有关陇贵族全力支持,外有关东士族、南方士族支持,纵是一时失势,亦可卷土重来。贤弟不容于世家大族,且经此一役,各路诸侯必将因隋而盟,胜负难料。”李孝恭看了杨侗一眼,笑着说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如今隋失其鹿,自当有人取而代之。当年刘邦何其之小,项羽何其之强?最后刘邦开创了大汉四百多年基业。”

    “孝恭兄真如此认为?”杨侗似笑非笑的看了李孝恭一眼,摇头道:“旧隋自江都之乱发生,实则己亡,这个小弟承认。今天的大隋实际上不是继承,而是小弟带着无数将士一刀一枪拼出来,抛开仁谨个人身份,今之大隋与一方势力没什么区别。但那又如何?强者便是强者,弱者便是弱者。李渊此人我也知道,他确实有枭雄之姿,然其先失天时,处处受制;关中一旦丢失,再失地利;人和…他更没有,不然关中百姓也不会想方设法逃向雍北。至于李唐所倚重的关陇权贵内斗还行,一旦失去了关中,他们什么都不是,只会成为李唐的毒瘤。”

    “孝恭兄到了邺城乃至大隋任何一地走走,就知道什么是人心所向、民心所向了。”

    说道最后,杨侗不由笑了,三年多前,谁能想到隋朝会有今日之盛景,无数外族人以加入隋朝为荣,许多番邦小族,更是宁愿举族归附大隋,这种对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从古至今都很少出现。到了天下一统,必将有更多人依附。

    大隋不会亡,会在他手中走向辉煌。

    “贤弟能有今日,不过是剑走偏锋罢了,不能持久,贤弟对内外太过刚强,迟早会食恶果!秦,二世而亡。隋亦是如此,大势所趋,贤弟又何必自我麻痹?”

    李孝恭摇了摇头,要对付杨侗,他自然专门了解过杨侗,甚至亲自去过邺城,当然知道邺城盛况,但杨侗对世家大族的态度,实则是自取灭亡,世家大族如果是好对付的,隋朝哪会四分五裂?而且对外政策也太过霸道,不服就打是没错,但时间久了会引起众怒。

    “秦二世而亡,是后人不孝,是继承人无力;我大隋曾经也一度陷入国灭族亡的危境,但那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大隋基础稳固,强大得动摇国基的利益集团一个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大乱大治。”

    “看来你我谁都无法说服谁了。”李孝恭叹息一声,道:“那就以战争来定胜负吧,他日圣上若破邺城,我会向圣上为贤弟求情。”

    “李渊失去关中,就失去争霸天下的先天优势!”杨侗摇摇头,毫不相让。

    “贤弟别忘了,我大唐在凉州河湟还有军队数十万。”

    “哈哈,看来孝恭兄还是不知道,被你们寄予愿望的李世民连入关的路都找不到了。我不知道失去了陇西后勤的李世民,还能坚持多久。”

    “拭目以待。”李孝恭心中暗惊,脸上却面不改色。

    杨侗站起来,看了看李道宗那边一眼,嘿笑一声:“下次相见就不会这么友好了。”

    李孝恭闻言不禁默然,向杨侗抱拳之后,两人各自退回本阵,是输是赢,还是战场见真章吧。

    “殿下,怎样?”杨侗回营,众将连忙迎了上来。

    “怎样?全军备战。”杨侗笑了笑,脸上带着几分难言的自信。

    “李孝恭马上会来?”

    “他不得不来。”已经把李世民的困境告诉李孝恭了,不管李孝恭信是不信,他都不敢继续对峙了。关中兵力空虚,他需要将这八万唐军回援长安,对关中见死不救的罪名,他承担不起。

    另一边,李道宗也迎上来,看向李孝恭道:“兄长,如何了?”

    李孝恭道:“点兵,立即攻营!”

    “好!”李道宗闻言,目光一亮。

    “等一等!”李孝恭望着李道宗的背影,又将他叫了回来。

    “兄长?”李道宗不解的回头。

    李孝恭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杨侗从南方来的路只有泾水道这一条,而泾水道的另一头是京兆。可杨侗大摇大摆的来了一天多时间,京兆却连一个唐军都没有派,可见长安不是被攻破,就是被包围了。

    长安的局势恶化令他忧思难安,但他却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眼前战局,他的对手是杨侗,兵力精锐,人数也与他相当,如果眼前这一战再失败,长安就真的完了。

    战局的危急逼得李孝恭不得不放弃营盘的优势,主动出战,而失败的后果又使他担忧之极,若不能将这八万大军带回长安,去了又有何用?他处于一种极度痛苦的两难境地。

    “兄长,不担心长安吗?”李道宗小心的问道。

    李孝恭苦笑道:“我恨不能立即率领大军回到长安,我怎么可能不担心?只是我希望能够将这八万大军完全的带回长安,而隋军精锐之名,天下皆知,在得到长安具体消息前,我不敢冒全军覆没的风险去决战。如果杨侗只是像上回那样,轻骑而来,最多只是在关中耀武扬威罢了。只要我们把消息封锁,我军士气就不会受到影响。等援军到达,我们就可以击溃隋军,收复失地。”

    李道宗咬了一下嘴唇,“我劝兄长还是发动攻势吧!不要再等待了。”

    李孝恭感到一丝不妙,李道宗从来不会这样说话,这是怎么了?他凝视着李道宗的眼睛,缓缓问道:“发生何事了?”

    李道宗叹息一声,道:“我们刚刚回营的时候,一名斥候翻山而来,说是蒲津关失守,屈突通全军覆没。蒲津关失守,隋军即可源源不绝的渡而黄河。”

    李孝恭只觉眼前一黑,身子晃了晃,差点晕厥了过去,李道宗连忙上前扶住他,“兄长!”

    李孝恭推开他,道:“传我命令,擂鼓聚将!”

    不管李世民是否陷入险境,他都必须决战了,诸多唐军之中,只他离长安最近。若是长安失守,皇帝被抓,自己在这里坚持又有什么用?

    等不起、耗不起!

    ……

    (新的一周开始,祝大家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头。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293章:绝望的战争

    “启禀殿下,李唐大军距离大营不足五里之地,大军绵延数里,似是倾巢而出。”

    一名传令兵冲入隋军中军大营,大声的禀报。

    “果然来了。”

    “比预想的要慢一些。”

    “看来李孝恭很是一番纠结才下的决定啊。”

    “殿下,下命令吧。”

    “……”

    早已做好准备的大隋将校看向了主位上的杨侗,一个个跃跃欲试、斗志昂扬。

    “众将各就各位,我要看看这位李唐宗亲第一将到底有何能耐。”杨侗立即站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喏!”

    当杨侗带着众将走出中军大帐,只见数万大隋将士已经整装就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作战的命令。诸多强弩纷纷摆放到了既定位置,随时可以攻击来犯之敌。

    杨侗登上指挥塔向唐军眺望,等了不到一会儿后,沉重的脚步声从远方骤然响起,只听见苍凉的号角声中,一队队唐军如浪潮、如洪流一般从远方席卷而来,一个个气势磅礴的方阵压阵而来,黑压压一片似是没有尽头,如同要吞噬隋军大营一切活物。

    “你们觉得这个李孝恭如何?”

    “很厉害!”王伏宝很老实的回答道:“观这支唐军的气势,着实不凡,难怪李孝恭能横扫巴蜀,威慑萧铣。”

    “那是萧铣无能,没有遇到我大隋之军。”裴行俨不屑的说道。

    “哈哈,行俨说得好!我大隋精锐之师,岂是区区叛军可以的媲美的?今天就让唐军见识见识科技的力量。”

    罗士信兴奋之极的说道:“殿下,准备吧。”

    “传我命令,大军坚守大营,让唐军来攻。任何人不得出战。”隋军大营也建在一个小坡上,坡度不大,但也是坡,也能延缓唐军的速度,哪怕是这么一点小优势,杨侗都不会放过。

    “喏!”

    ……

    帅旗之下,一袭金色王甲,腰悬宝剑的李孝恭架马出现在了眼前,身边众将围聚,如古之王者一般,显得威严无比,充斥着浓浓的气势。望着毫无出兵迹象的大隋将士,双眼闪过一丝无奈,杨侗是算准了他求战之心,根本不愿意放弃哪怕一丁点的优势啊。

    望着戒备森严的隋军大营,李孝恭暗叹了一口气,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宝剑出鞘,朝着一指,厉声道:“攻!”

    “喏。”

    几十面战鼓猛的一同擂响,在密集的战鼓声中,唐军呐喊着冲向隋军大营,俨如翻滚汹涌的黑色浪潮,杀气冲天。

    隋军大营的有十里长,唐军兵分三个点攻打敌营,李道宗率两万军攻打隋军正西门,李袭志率一万军攻打东线,卢祖尚率一万军攻打南线,三支军队相隔两里,又能分点进攻,同时也能迅速聚集。

    另外四万唐军,以为后援。

    隋军大营正面的墙高两丈,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搭有木板,上下层都有射击孔洞,三万隋军士兵分站上下,手执军弩严阵以待,而挡在他们面前是一张张竹片扎成的板子,箭矢射在上面基本都被卡在缝隙之中,敌人退去,即可拔来使用,竹排挡敌效果好,搬运轻便,比圆滚的大树木好用。

    隋军正南门部署着四千架射程不同的大弩,这是隋军对付攻营军阵的杀器之一。

    在大营正中,是高达五丈的指挥塔,从塔上可以看到大营各个方位,此时杨侗就在塔上,注视铺天盖地的唐军。

    作为这一场大战的总指挥,杨侗并不干涉具体作战,他只管协调作战,尽管唐军来势汹汹,但他却很轻松,他心中有数,要战胜唐军并不困难。

    裴行俨和王伏宝各有隋军三万、奴隶一万,自己又统领四万五千精锐而来,兵力多出对方近五万,天时地利人和都是隋军占有绝对上风,又有强大的武器在手,如果还不能战胜唐军那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