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肇仁,有你跟随是朕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李渊望着刘文静那坚定的目光,内心有些感动。

    他闭门这几天,仔细的梳理了太原自今的一切一切,发现李唐有今日之败,完全是他自己一次次的决策失误所致,更为重要的是,当了皇帝以后,盲目自大,再也听不得良言,只顾着玩弄权势,压根没有把心思放在对外战争之上。

    如今,若问对李渊功劳最大的是谁,李渊不会有丝毫犹豫的说‘刘文静’,他谋国基、治国政、举贤才、分轻重、知大义,正是因为刘文静的优秀,他李渊才能入主关中,建立起了大唐王朝。

    这一次关中之战,还是刘文静抓紧时间说服朝臣,快速答应杨侗的条件,让出长安,避免了李唐君臣被一举生擒的后果,如此的被动之下,只有他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冷静分析得失,天下有此能力屈指可数。

    “圣上过奖了,能佐命立唐,能跟着圣上将大唐经营得蒸蒸日上才是臣之荣辛。杨侗其实也并不可怕,他不过是占据一时之势罢了,若不是我大唐兵力都摆在凉州河湟地区与梁师都作战,从而被杨侗隔断联系,圣上岂会如此轻易失败?臣坚信,只要给圣上时间,圣上根本无惧他。”刘文静肯定的说道。

    “两年时间,圣上完全可以夺下昏庸萧铣的江山,荡平战力弱小的江南和江淮,有巴蜀和淮水以南的广袤的两地,圣上便有横行南方的资本。”

    李渊哈哈大笑道:“朕的想法与肇仁一样,我们在南方埋头发展两年,再与杨侗相见。”

    ……

    (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307章:君王气度

    李渊看着太子李建成呈上来的密报,长长一叹道:“不管什么王朝、不管什么时候!人,始终排在第一位,有人、才有粮、才有兵、才有人才。人多了,兵就多、钱粮就多、赋税就多、人才就多。”

    “父皇此言甚是!”李建成惋惜道:“关陇世家累世钱粮、财富、人口,都成全了杨侗!实在可惜。”

    “那不是我们的东西,没什么可惜的!做人、做事还得依靠自己!朕,就是依靠关陇世家太久太久,才失去了自我,一旦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求助独孤和窦氏。”

    一次次的惨败,让李渊多了类似大彻大悟的气质,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大业元年,章仇太翼向杨广进言,说杨广的命属木,而雍州地处破木之冲,不宜久居。且谶语有言’重建洛阳,恢复晋朝之天下’。正是这个说辞说动了杨广,几天后就下了营建东都的诏书。”

    李建成皱眉道:“虽说章仇太翼有活神仙之名,但杨广身为皇帝,一听术士之言,就迁都,也未免太草率了吧。”

    “朕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可当了皇帝以后!才发现迁都洛阳正是隋朝文武二帝最英明的决定之一。”

    “迁都洛阳,不是说为了消弱关陇世家的威胁么?儿臣不解,请父皇指点?”李建成愕然不解,在他的印象中,父皇对文帝尊敬有加,对杨广却是万般贬斥。

    “消弱关陇世家的影响力,只是其一。关键还是为了弥补天下裂痕。”李渊接着说道:“隋文帝在位时,虽然隋朝在疆域上实现了天下大一统,但南北分裂了三百多年,历史刻下的伤口虽然停止了流血,但是横亘在南北之前那道裂痕却难以在短时间内缝合。这种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心、风尚、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这必然会严重削弱国家所应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而长安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一旦关东、辽东、江南发生叛乱,等到朝廷得到消息做出反应时,叛乱可能已经席卷了一州。”

    “所以,为了加强对四方疆域,尤其是对南方的控制,为了南北两地能够消除历史隔阂,完成从土地到人心的真正大一统,在天下之心的中原营建新都,是势在必行之举。如此,杨广才会在营建洛阳的诏书中称:‘自隋朝建立之初,便欲以河、洛之地为创业之地,先帝长久思虑挂念此事,一讲起来就令人激动哽咽!朕必完成先帝之志!’”

    “这么说,修大运河也是?”

    “正是如此!我们回头去看杨广迁都洛阳,就能看到此举有利于加强朝廷对江南地区的掌控,有利于加强朝廷与四方的联系。杨广本人虽有大过,但他迁都的初衷,无疑是正确且合理的。”

    “朕以前是李家之主,考虑的问题只停留在一家利益之上,当了皇帝以后,才知道迁都洛阳的重要和必要性。这,就是不在其职,不谋其政。但是此举,无疑是触犯到了关陇世家的利益,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争执,再加上杨广之后采取了许多削弱关陇世家的措施,从而导致隋朝与关陇世家的矛盾不保弥合。正是那时,独孤家和窦氏便找上了朕,朕这么多年来,顺风顺水,完全是关陇世家合力保护所致,但他们的保护,也使朕形成了依赖他们的习惯,一遇到问题就想着求助关陇世家。”

    “失去关中,诚然弊大于利,却也让朕彻底的苏醒了过来。”

    说到这里,李渊十分庆幸的接着说道:“朕本以为大唐完了,谁想,杨侗小儿又给了我们翻本的机会。失去关中,是大唐破茧成蝶的契机。”

    “父皇英明!”李建成面色一震,脸上露出了敬佩之色。

    “在杨侗倡导和引领下,以民为本已经成为一种大势!大势面前,顺昌逆亡,故而,李密、窦建德、王世充、杜伏威等人纷纷效仿。在这方面,大家的确都成了杨侗手中的棋子。”李渊面色凝重道:“但更厉害的是,杨侗要绝断世家之根基!”

    “其实早在杨侗入主冀州之时,他便已经施行这些计划,只是冀州战乱多年,导致当地的世家大族纷纷撤离,且杨广在世,他不敢放手手脚,做得并不太明显。加上杨广大力支持、一心庇护,便是崔、李、卢、高等千年士族也拿他没办法。但江都之乱以后,杨侗再也没有人可以肘制,所以他放开了手脚施为。”

    “但他为何要这么做?”李建成问出了心中不解之处。

    “因为杨侗有一颗当皇帝的野心。”李渊下了定义之后,解释道:“当初杨广在世之日,皇储要么是嫡孙杨侑、要么是庶长孙杨倓,前者有韦氏为首的关陇士族支持,后者有裴氏为首的关东士族支持,而杨侗什么都没有。杨侗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更清楚自己在先天上便处于劣势,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依靠世家,而是选择了普通百姓。”

    李渊手指敲击着桌面道:“世家大族和低层百姓的矛盾由来以久,于是他挑动世家和低层百姓之间的矛盾,再以律法树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形象。从而获得了民望,之后将田地分给百姓,无形中又获得百姓拥护。他借助百姓的力量对付世家,而后又用世家钱粮、田地笼络百姓,自己却分毫不出,他这一手相当漂亮。而且他在屠戮世家的时候有理有据有证人,别人再怎么反对和抹黑,得到了好处的百姓都不会相信。”

    “杨侗看似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还平白得罪了天下世家,但实际上却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根基。没有了田地,世家大族自然养不了佃户和成千上万的奴隶,没有了佃户和奴隶,自然就不会拥有动摇朝廷的私军。而百姓有了田地之后,再也不需依靠世家大族。而杨侗得到的赋税其实也没有丝毫减少,他只不过是帮助百姓清除了世家大族这一层盘剥罢了。百姓少了世家大族的盘剥,家家户户有余粮,百姓满意了,自然会拥护杨侗。”

    “父皇!”李建成拱手道:“儿臣听说杨侗在对付关陇世家的时候,手段十分类似纵民为匪。这与贼首何异?”

    “这恰恰是杨侗高明之处。”李渊叹息道:“你可知道他的刑部和御部?”

    “儿臣知晓。”李建成点头道。

    “吏部主行政、刑部主执法审判。御部监督地方官员执政、监督刑部执法是否公正,同时也在监督百姓,但有诬告者,同样重罚,不偏不倚。吏部为他治理地方、刑部羁押不法官吏、御部监督吏部行政、刑部执法,刑部反过来又可以对御部的不法官员加以制裁,三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可以将每一道政令落实到位。最终使杨侗对自己的领地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冀州、幽州、并州民心坚似铁!杨侗不死、三部未绝,便是有十倍兵力都难以攻入。”

    “民心坚似铁!”

    听到父皇的评价,李建成有些涩然,李家本身就是世家,而且随着事态的发展,李唐来自世家的压力也越来越多,现今七成以上的官员都是出自世家的人,如果使用杨侗那一套,李家必须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砍掉。

    而杨侗则不一样了,他能有今天,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当年身为东都留守的杨侗也曾想过拉拢世家,比如元文都为代表的元家、卢楚为代表的范阳卢氏、韦津为代表的京兆韦氏……

    结果人家鸟都不鸟他,连坐镇多年的洛阳都被杨倓轻易夺走,还没离开洛阳,共事多年的元文都、卢楚、韦津反过来阻止他带走洛阳的物资。

    最终,杨侗流窜冀州,若非自己争气,干败窦建德,他连块立足之地都找不到。

    正是在那种情况下,杨侗索性迎合杨广的口味,走上专门与世家大族为敌之路,有了杨广的保驾护航,使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等到杨广这个靠山死在江都之乱,杨侗已经如日中天,谁也奈何不了他了。

    李建成不知道杨侗换了一个灵魂,理所当然的认为杨侗这个世家大族的敌人,是天下世家自己逼出来的。他行礼道:“父皇,但不知道我大唐从何开始?”

    李渊说道:“制定律法,组建御部。”

    “父皇,这……”李建成大吃一惊。用这一套,行吗?

    “朕不是对付世家!”李渊一字一顿道:“朕要依法治吏,优秀者褒奖,不法者则惩治。”

    妙!实在是妙。

    李建成眼睛一亮!依法治吏,治的是谁?治的是身为官员却不法的世家子弟,不仅不会落下口实,还能大获民心。

    当大唐的惠民政策与隋朝对等的时候,他日攻入隋朝所遇力度就会小得无数倍,皇帝是谁,百姓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己的温饱问题,如果大唐也能够给他们同样的生活,他们的抵抗力自然小了,如果再加以利诱,那么,背叛隋朝也不是没可能。

    “对外呢?”

    “让孝恭攻打吃人狂魔朱粲,夺淅阳和南阳。阻王世充南下、李密西进之路。”

    这一刻,李渊比之前所有时候,更像是一国帝王!

    ……

    (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308章:吃人魔王人人爱

    洛阳、紫微宫。

    随着王世充执行了阉割版均田制、科举制,郑国朝廷的威信也逐渐建立了起来,伴随着的当然是王世充威望更加卓著。

    王世充每当接受群臣朝见处理政务,都要情意恳切的指教一番。他有时带上几个随从到通衢要道上巡视,也不布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要让让路就行了,每每这时候,王世充总会下马慢步行走,对百姓们说:“以往的皇帝高天天住在宫廷里,无法了解到真正的民情、民意。我王世充登上皇位,也不是贪恋皇位,目的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所以我现在像一个普通官员一般,每件事情都会亲自处理,并且跟黎民百姓一起评论朝政得失。担心宫门禁令有着限制,大家的意见传不进去,如今忙里偷闲的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不仅如此,他又在西朝堂受理案件,在东朝堂听取民间建议。只是每天都会有几百、上千人前来,书信奏疏已很烦杂,考虑难得周全,几天就以国事繁忙为由,不再出去了。然后,把接待上访百姓的工作扔给了太子王玄应来处理,每天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王玄应一颗头两个大,但是王世充的命令又不得不听,无奈只能硬撑着,谁让他是太子呢。不过好处也明显,不仅令他亲民形象深入人心,还让他理政水平蹭蹭上涨。

    段达、云定兴并肩进入紫微宫。

    “两位大人,圣上已经等候多时了。”门口,一名老宦向二人行礼。

    “明白了。”段达、云定兴相继点头,两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李渊败退南方后,最近这段时间,不断在上洛、房陵二郡增兵,大战的气息已经笼罩洛阳,只是眼下王世充这边尚未做好接战准备。一是地盘小,只有河南、弘农、襄城、淯阳、荥阳五郡,二是王世充还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这就是地小人少者的悲哀。

    按照王世充和一众谋士的预计,这场仗若再推迟半年,待王世充恢复之后,便可放心大胆的与朱粲一战,只要控制淅阳汉水以北和南阳地区,便可稳住南方,但了立足房陵的李渊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关键,并不准备给他们半年时间。

    时不我待!

    此刻两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匆匆往文思殿走去。见礼之后,在王世充的示意下,各自就坐。

    “看看这个,这大概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好的消息了。”王世充将一封急报让递给两人传阅,微笑道。

    段达和云定兴闻言大奇,这段时间战云密布,基本没什么好消息,前段时间传来李渊意图结盟御隋的消息,幸好这边还没及时反应,关中就已经被杨侗夺下了,可惜的是,连同关中千多万百姓也都成为杨侗的了。然后收到的大多是四方诸侯蠢蠢欲动的消息,李密在江淮一带也与杜伏威打得不可开交。

    王世充虽然占据中原五郡,但有战略纵深小、人口少、四面环地等天然劣势,北方的杨侗、西方的李渊、东方的李密,没一个是省油的灯,而且中原之地无险可守,杨侗和李渊任何一人都可以全力与王世充作战,但王世充必须顾全四方,这也是王世充如今不敢开辟战场的原因,他手中能够拿得出来的人马太少,甚至不及杨侗的十成中的二成,也就是说,王世充的兵马不足十万,分守四方之后,可以机动作战的兵力就更加少得可怜了。

    急报的内容不多,却足已让两人惊喜,吃人狂魔朱粲迫于李渊的压力,向王世充上表称臣,朱粲现在还有六万大军,为人凶狠残暴,但另一方面却又敢做大事,极有魄力。

    ……

    朱粲是各路诸侯之中最为残暴的一支,早先是县里的一名小吏,其后从军,讨伐长白山的叛贼,深受感触,于是自己逃出来,聚众起兵,也当了叛贼,号为“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

    朱粲性情残暴,没有什么宏图大志,更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理想。他所热衷的就是攻城略地,杀人相食。他率领这样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东杀西屠,征下郡县,不问善恶、无分良莠,全部杀光,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在汉水、淮河之间剽掠,每攻破一个州县,还没有吃尽该州县积聚的粮食,就再次转移,将离州县时,把州县其余的物资全部焚毁,朱粲的军队没有东西可以掠夺,军中缺乏食物,朱粲就让士兵烧煮妇女、孩童来吃。后来攻克南阳,朱粲自立为楚帝。

    自从被李孝恭打出上洛郡以后,活动范围便在淅阳、南阳一带,

    他此时面临的敌人是曾经将他打败的李孝恭,虽然李唐做出了蠢蠢欲动的姿态,但实际上,李道宗已经率领两万大军进入淅阳郡,藏身在在南乡县境内,而此时李孝恭才率领三万大军在淅阳攻城略地,当他攻下最后的丹水县后,才引军驻扎在郡治南乡县,距离李道宗所在的秘密营地不过三十里。

    李唐在做出了隋朝不会干涉的判断以后,便决定在南方打下一片疆土,攻下萧铣所在的荆州地区,但朱粲阻在他们北上、东进的要地上,所以李唐首先就是要剿灭朱粲。只是在李孝恭拿下了淅阳郡的时候,得到了朱粲投降王世充的消息。

    李孝恭在进军的时候,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变化。

    南乡县衙内,李孝恭和刚刚到来的李道宗商议对策,李孝恭负手走了几步道:“王世充率领四万大军来援,但进军速度不快。”

    李道宗笑问道:“不知王世充是怎么想的?”

    “我率军和朱粲激战,王世充并没有趁机侧击,他的表现很蹊跷。”

    “王世充希望和我们和朱粲打得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吧?”李道宗问道。

    李孝恭道:“我觉得王世充是逼朱粲放下军权,安安心心的听从他的安排。”

    “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尽快歼灭朱粲的军队,防止两军联合。”

    “我也知道形势危急!”李孝恭忧心忡忡道:“现在关键是看朱粲缩去了南阳,我们没有破敌的战机。”

    “兄长!”李道宗笑了一笑,道:“在兄长攻城掠地的之际,小弟也并没有在藏在林中喂蚊子。而是联系了两个人。”

    “何人?”李孝恭奇道。

    “陆从典、颜愍楚。”李道宗笑着说道:“陆从典原是隋朝著作佐郎。颜愍楚原是隋朝通事舍人,大儒颜之推次子,两人都因贬官而在南阳生活。朱粲请他们做自己的宾客,后来朱粲缺乏食物,就将他们二人全家都吃掉。两人对他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为朱粲治理‘都城’,在朱粲军中有一定的地位。我有一计,可破朱粲。”

    李孝恭大喜。

    ……

    朱粲武艺超群,长相凶恶,是一个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的人,他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也没有想过一统天下,他打仗最喜欢大军压上,那种大军压城、城破后血洗城池的快乐,令他兴奋得发狂。

    在此之前,王世充曾多次派人去劝降,却被朱粲一口回绝,而此次唐军南下,让朱桀感受到极大的压力,他心知自己罪孽深重,除了王世充,再也没人敢收容自己。

    不过朱粲手中还有军队六万,他认为自己还有击败唐军的希望,因此,朱粲表态投降王世充以后,迟迟没有前往洛阳。

    这天上午,朱粲听说李孝恭率三万军队杀向南阳城,朱粲喝令军队准备迎战,这时,谋士颜愍楚匆匆找到朱粲,“大王,卑职有个紧急情报。”

    朱粲是个刚愎自用之人,他用颜愍楚为谋主,更多是为他处理乱七八糟的战果平分问题,而不是喜欢别人干涉。

    朱粲满脸不高兴问道:“什么消息?”

    “卑职听说唐军在淅阳抢百姓之口粮,卑职认为唐军应该缺粮了,李孝恭才急于决战。”

    “这又是什么意思?”朱粲嗓门极大,和他说话需要极大勇气。

    颜愍楚道:“如果我们闭城不战,唐军粮草不继后,必然被迫退兵,大王便可追杀过去,一战而击溃。”

    “你怎么断定李孝恭缺粮?”朱粲可不是傻子,他知道李唐背后的关陇权贵的实力有多么的强大

    陆从典接道:“李唐被杨侗轰出关中之后,没有带出丝毫财产,再加上今年大旱,唐军缺粮十分正常。”

    朱粲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他用指头重重的戳了戳颜愍楚的胸膛,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冷冷道:“如果你说得不对,老子回来炖了你!”

    颜愍楚吓得打了哆嗦,这个吃人魔王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朱粲当即闭门不战,唐军天天派士兵来南阳城下骂战挑衅,企图激怒朱粲出战,但朱粲看出了唐军急切求战的心情,开始相信颜愍楚的推断,哪会出城决战。

    三天后,守城士兵忽然来报,说是唐军撤退了,朱粲大喜过望,亲自出城查看唐军大营。

    唐军走得十分仓促,至少有一半营帐没有拆除带走,但粮食却是一颗都没有。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把一个饺子递给朱粲:“大王,这是在唐军火头那里找到。”

    朱粲捏碎饼子一看,只有极少麦粉,绝大多数是糠皮、野菜和麦麸,他心中暗喜,连忙道:“火头军帐在哪儿?带我去看。”

    士兵领着他来到火头军帐,帐内大多是无法带走的坛坛罐罐,里面空无一物,朱粲发现一个角落有点潮湿,他立刻令道:“给我挖开看看!”

    几名士兵挖开泥土,里面是唐军吃剩下的菜,朱粲细看,全是煮熟树叶,当即立断下命令:“集结大军,跟我追击!”

    ……

    (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309章:一鸣惊人

    六万大军迅速集结,朱粲留下五万人镇守南阳城,亲自带领下五万五千人杀进淅阳郡,五万五千多名大军沿着唐军逃跑的官道奋起直追,一路上都是唐军丢弃的辎重,朱粲更觉得全歼唐军就在眼前。

    “他们只有三万人,我们五万五千大军可一举歼之!给我追杀。”

    唐军丢盔卸甲,诱引着朱粲追赶,这让朱粲大军兴奋异常,黄昏时分,已经一口气追杀到均阳县附近。

    在丹水之中,数百人的车队正在缓慢行走,为首的一名校尉着急的催促着。

    “校尉,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