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猎粑肪宥桓胰刖场S钗幕胺⒍贾液螅嫔姓季荼局葑猿拼淌罚萄蛑谌诵模勘几卸飨卵劾帷Q顐勗诼逖艏涛灰院螅呈乒樗常跏莱浯鄱岬畚灰院螅嫔新柿祺庀掠率咳牍亟堤疲晌钚⒐窒乱幻怯滤纳倌杲
如今的天色已经很淡很淡了,城楼之上,有一些民壮百姓麻木地站在那里,这些人被强行征来守城,城头之上竖满萧军旗帜,旗帜下垂,恹恹地没有一点精气神,一如守城的萧梁军民。近半个月以来,汉南城在卢祖尚连接猛城之下,城内军民的士气都早已被碾为了齑粉……
唐军试图劝降守城的萧梁东平王阇提,可他是一个宁死不降的硬骨头,对唐军的招降视而不见,借着汉南城拖了唐军整整半个多月。
李孝恭本是打着速战速决的念头,集结大军南下襄阳,再下竞陵和,岂料到偏师把夷陵、春陵全境都攻克了,主力却在这里被阻了十多天的时间。这让李孝恭大是郁闷。
“我军横扫襄阳、春陵、夷陵,可汉南城钉死在这里,这是什么?是扇我们的耳光,重要的是我们拿下这里襄阳之后,需要调集文官来治理,然后军队继续攻城掠地。所以汉南城的存在,会生出很多变数。而且,萧铣已经做出了反应,他派楚王郑文秀带着大军北上了,各路援军也已在南郡集结,我们要赶紧把握,今天晚上必须拿下此城。”
晚上,李孝恭再一次发起了进攻。
萧军和百姓经历半个多月的战火,死伤无数,但是人们都具备了一定的战力,可被围困这么久,储存粮草不够用了,民壮士卒皆是满脸菜色,更重要的是守城的器械已经消耗殆尽。而唐军从一开始的攻城器械都未有准备,已经发展到云梯、攻城锥样样齐全的地步了,而时间不过数日而已。
箭矢覆盖住城墙上方,守城的萧军还以颜色,唐军顶着弓箭,架起云梯奋勇争先的向上攀爬,上方的萧军将从房屋之上拆下来的梁木还有砖石头往砸落而下。一个萧卒刚刚砸中一个唐军,一支箭矢便从下方铁流之间掠上,直入其咽喉,从后颈冒处一截来,血淋淋的让人心惊胆战。
飞舞的箭矢和汹涌的人潮嘶喊声沸腾一片。
有唐军跃上了城墙,几名久候的萧军还没等他站上城头,就一拥而上,冲过去用长矛将他捅死,而在附近不远处,又一名唐军从城墙外爬上来,望见这边情况,立即挥舞横刀斩杀了两个萧军,又有几名萧军上前与他对战,被他杀了几人之后,这才将其杀掉。经此人拼命的拖延,使得更多唐军从城墙上涌上来……
“我只听说萧铣有晋王董景珍、秦王雷世猛、楚王郑文秀、燕王许玄彻、鲁王万瓒、齐王张绣、宋王杨道生,这其中晋王董景珍和齐王张绣被萧铣逐一消灭。至于这个东平王阇提,之前从未听过他的名声,本以为我大唐南下,理当势如破竹才是,谁料到居然被此人缠住了这么久……若非我军挥师南下,此人怕是一辈子都要岌岌无名了,呵,襄阳是他的扬名之战……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李孝恭平淡的话语中透着刺骨冷意,唐军涌动的滚滚铁流之中,他松开弓弦,又从箭囊中取出一支铁箭,目光在城头上搜索着。
这夜间攻城守城,双方都燃起了火把,故而视线还算清楚。李孝恭清晰地看到一道高大的人影,在城上四处奔走,疯一般的击杀着登上城头的唐军,此人穿戴着光鲜铠甲,带着一对凶悍的新兵在城墙上来回厮杀。
李孝恭紧紧的盯着那一道人影,冰冷的箭簇已经搭在弓弦之上,此刻李孝恭距离那名大将,足有两百步之遥,强弓被拉的嘎吱作响,仿佛随时会断裂开来一般。
李家是累世将门,他们对射箭极有研究,几代人都以善射出名:李孝恭的曾祖李虎以骑射称雄,李渊的父亲李暟俨酱┣装俜僦校钤ㄒ材茉诎俨酵馍渲锌兹钙练绲牧礁鲅劬Α@钍烂瘛⒗钤⒗钚⒐А⒗畹雷谝彩巧裆涫郑绕涫潜灰跏朗Υ鲇诔ぐ驳睦钪窃疲飧鍪乃甑暮⒆樱醺浅錾袢牖俺剖枪诟侨濉
李家自称是李广的后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祖传下来箭术训练方式,极其合理有效。
当那道身影最为清晰的时候,李孝恭撒开了手,羽箭破空而出,没入黑暗之中,那道身影猛然一顿,然后捂着咽喉缓缓萎顿下来,萧军传来惊惧的呼声……
城上城下在此时此刻,忽然安静下来一般,李孝恭放下了长弓,淡淡道:“继续攻城,将之厚葬!”
…………
秋天席卷而来的时候,李唐和萧梁的战情扩散往四面八方,在不同的地方引起不同的反应。
对于屡屡败在大隋之手的李唐而言,自然是一片欢腾。
赵郡王李孝恭率军从房陵郡出发,一月不到便取得了北灭朱粲而夺淅阳和南阳、南下萧梁又夺得襄阳和夷陵春陵的辉煌战果,这如何不让人高兴?这样的胜利,李唐实在太需要了。
李渊高兴之下,把李唐的国都从房陵郡改到了襄阳城,他现在的皇宫则是萧铣兴建的一座离宫,规模远不如大兴宫,气势也不如大兴宫的堂皇大气,也少了几分刀光剑影、岁月积淀的底蕴。可比起大兴宫却多了几分风花雪月、江南水乡柔婉气质,总体而言,李渊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在众人为李孝恭取得的战果欢欣鼓舞之时,有人对此却怀着深深忧虑。
在离宫的一座独立的庭院宫殿之内,燃烧的牛油大蜡放出了暖煦的光,侍卫守在周围阴暗的角落之中,不注意观察的话,他们在这里的存在感,甚至连空气都不如。
浓重的夜色里,时不时的响起了翻动书籍的声音,晋王李世民身穿一袭常服,头发散披在肩上,面无表情的翻阅着一本大隋印刷的孙子兵法,从他迅速翻阅的动作,可以看出他的心,并没有放在书籍之上。
从宕昌郡回来,李世民心情就一直不好,关中战役西线战场的惨败,使他损失了李唐十五万精锐和十五万屯田军,这三十多万大军训练有素,是李唐在立足关中、北御隋朝的主力,也是李唐色独霸天下、统一天下的资本。可这个至关重要的资本,最后连关中都回不去,三十万多大军没有发挥出哪怕一点点的价值,就被他李世民败光了。
败光了这支军队后果是李唐君臣以一种极度屈辱的方式,灰溜溜的滚出长安、灰溜溜的滚出关中、灰溜溜的滚出雍州……可以说,李唐的惨败,掌管着李唐全部精锐力量的李世民要负全部负责。
尽管父皇揽下了所有失败的罪责,并没有追究任何一人的过失,也没有削减他的权力,但父皇却把亲信文武中的刘弘基、丘行恭、段志玄、殷开山、高士廉等人调离了他麾下,分别在宕昌、义城、西城、清化、通川等郡为官,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划入了文官体系,这也意味着,他们这些人已经与带兵无缘了,更不可能呆在他李世民身边,助他一臂之力。
更重要的是他的四弟李元吉,正式走上军武这条路,将会掌管两万李唐的两万主力,而且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的那种强军,如果李元吉把第一步做好,那他日后,将会分走一半以上的兵权。
李元吉视大哥李建成如父,对李建成言听计从,他掌管这一支军队,跟李建成掌管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经过关中大战之后,李唐的权力出现了很大的更变,而大哥李建成一系,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大赢家,而他李世民却成了最大的输家。
李世民对此也无话可说,只能把万千不满闷在心中,毕竟他在凉州河湟地区一溃千里式的惨败,引来了满朝文武、李唐上下的集体抨击,甚至连妻子的娘家独孤氏也对他万般不满了。
李世民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挽回他的声誉,他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自己的形象,而在杨侗身上肯定捞不到什么便宜的,于是便想着打萧铣这个软柿子的主意,只要剿灭萧铣,为李唐在南方开疆辟土,便可以挽回他的声望。
可谁想到,他视以为洗刷耻辱的大功勋,又被父皇交给了亲近李建成的李孝恭,而且,对方还干得有声有色,只以数万临时征召的而来的弱旅,就不废吹灰之力的攻下了淅阳、南阳、襄阳、夷陵、春陵五郡。
李孝恭在前线打得越好,越能显示出李世民的无能,把他反衬成为了一个废物。毕竟,他李世民最鼎盛的时候,有精锐三十多万呢。你有这么多精锐之师,连一场胜仗都赢不了,还把军队败光了,你不是废物谁是废物?
各种传言,气得李世民差点吐血。他感觉,萧铣这个软柿子应该由自己来打,而不是成就李孝恭之名,那战神、军神之名给了李孝恭也是浪费。
……
(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312章:发小隔空博弈
在李世民为自己定计之时,李建成所在的东宫也是灯火通明。
虽说父皇将二弟李世民麾下人才一一调离,但李建成知道,自己这个二弟不但心狠,而且走向成功的意志十分强大,不到濒临绝境之际,是绝不会坐以待毙的,只要拥有一线希望,他都会为自己搏一把,哪怕付出一切都不在乎,是那种只顾自己,而不管身后事的赌徒。
此时的李世民虽然处于一个极度虚弱的时期,但如果他再次被父皇重用,那他麾下文武还是会重新归附,所以说,父皇把刘弘基、丘行恭、段志玄、殷开山、高士廉调走之举,看似是对李世民的惩罚,但实际上是帮李世民培养人才,当这些人从失败的阴影走出,并在地方上历练归来的话,一定比以前更厉害、更有威力。
而且李世民归来后,父皇继续让他的是担任尚书省尚书令一职,而至关重要的兵部依旧处于他的掌控之下,分别从各郡调来的军队,依旧由李世民统御。也就是李世民虽处于不利的局面,但他实际上还在控制着七成左右的军方势力,而且他在朝堂上还有独孤整、裴寂、兵部尚书赵慈景、户部尚书窦琎、工部尚书武士彟为支持。
反观自己!在军中的势力弱小,主要是李神通、柴绍、李孝恭三派。另外齐王元吉在训练的两万新兵也属于他的党羽,在军方势力中勉强占了三成。
他李建成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朝廷之内,朝廷和地方近八成官员都是他的支持者,拥有着十分强大文官势力,正是文官体系的强大,才使他牢据太子之位,李世民才难以撼动他的地位。
但是李建成依旧为二弟李世民在军中的强大势力,以及朝堂中的扩大而感到忧心,尤其他回归以后,准备纳萧瑀的嫡女为侧妃,而且萧瑀也同意了,这使李建成心生不满。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直支持他李建成的南方派系,因为李唐的南迁而出现裂痕,萧瑀从保守中立而倒向了李世民决定,使南方士族分为陈叔达为首的陈派、萧瑀为首的萧派,以后,他们会为了争夺南方士族的领袖地位而争斗。
房间里,李建成有些闷闷不乐的背着手来回踱步,长孙无忌则坐在一旁沉思不语。
许久过后,李建成忍不住恨恨道:“我不知父皇是怎么想的,给他兵权就算了!现在还撮合他与萧家联姻,这分明就是嫌弃他势力不够大。父皇难道不知后果吗?父皇明显就是让他与我争夺皇储之位?我真不理解父皇到底是怎么想的?对我不满意的话,大可撤了我的太子之位,我李建成二话都不会说一句。”
李建成心情恶劣万分,都败成这样了,父皇居然还要这样,还要支持、鼓励他们兄弟内斗,难道父皇想让自己做杨勇吗?
他发了一通脾气以后,便坐在桌前发呆,他只觉得心烦意乱和心寒,他不想这样去揣测自己的父皇,但事实明显摆在眼前,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心,可以说,父皇这种手段伤他的心了。霍地对长孙无忌道:“无忌你说,父皇难道真就这么糊涂吗?亏我还以为长了记性了呢。”
长孙无忌是李建成的心腹幕僚,也是李建成的军师,此时也明白李建成的心情,他叹了口气道,“殿下也不必太过难过,其实这都很正常的。圣上虽是殿下父亲,但他也是帝王,只要是帝王都会运用帝王心术,对文武大臣如此,对自己儿子也是如此。无情最是帝王家之说,也就是这么来的。”
“我自以为把‘君父’分得十分清楚了,为何父皇还要用帝王心术,他对我又用了什么帝王心术?”李建成看着长孙无忌,十分不解。
长孙无忌委婉地迂回道:“殿下应该看到刘文静相国和裴寂之间的矛盾吧?他们二人有时甚至在圣上面前差点动手,那种剑拔弩张、不死不休的敌视态度。圣上居然没有去调解,着实令人费解,不过很多帝王都会在重臣之间刻意制造矛盾,让他们彼此争斗,从而让重臣忽略了帝位,忽略了谋反的野心,一心只想搞死自己的政敌。而帝王此时便居中平衡,这是帝王最常用的手段。”
尽管长孙无忌没有直说,但李建成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父皇是在刻意自己兄弟间的矛盾,然后平衡自己和二弟的关系,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用意何在?李建成觉得自己必须弄清楚个中缘由,否则,他会寝食难安的。
李建成知道长孙无忌还有话没有说,便起身关了门窗,令侍卫站到远处把守,这才压低声音道:“无忌是建成最信任之人,现在我对父皇的态度十分迷茫,俨如黑暗中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恳请无忌坦言相告,我李建成今天对天发誓,无忌之言只在你我心中,绝没有第三人知晓。”
“殿下对幼妹无垢有救命之恩,对卑职又有知遇之恩。我长孙无忌宁可被上天惩罚也不会隐瞒殿下!”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殿下,皇帝尚在盛年而太子已年长的帝王,都会扶持一个皇子来平衡、约束太子,这是惯例。这远的不说,就拿隋朝来比,文帝之后,得位者为何人?”
李建成半晌无语,长孙无忌一句话说到问题根子上了,皱眉道:“父皇难道真要废我不成?”
“这倒不是!”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苦笑道:“我认为圣上扶持晋王主要是为了平衡,一旦晋王坐大,圣上必然又会加以打压,从而转过来扶持殿下,只要你们发生内讧。圣上的帝位就会无忧了,所以殿下不必担心。”
李建成叹息一声,“如果我大唐已经一统还好说,我也能理解,但问题是我大唐不仅没有一统,还被杨侗打得连连惨败。父皇现在就对我们兄弟玩什么帝王心术,不是太早了吗?他这是在玩火,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长孙无忌想到刘文静交给自己,让自己坚定李建成狠下心肠的任务,稍作沉吟,便狠下心来说道:“圣上即位太晚了,他到五十多岁才尝到帝王之权的甘美,圣上认为自己在位十年、二十年时间都应该没问题,可十年后的殿下已经四十一岁了。虽说殿下无心,但圣上压力很大,更担心殿下逼宫,因此,急着扶持晋王。”
长孙无忌的话如一根钢针刺穿了李建成的内心,让他陷入长久的痛楚之中。
良久过后,李建成叹息一声,他知道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只不过自己从来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一直自欺欺人而已。但拆穿了以后,他也无能为力啊。
李建成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他知道纠结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思路又回到了现实,问道:“无忌,你认为二弟甘心在襄阳吗?”
“绝不可能。”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他太了解李世民这个发小和前妹夫了,“晋王是一个永不言败的人,在他的思维之中,从来就没有甘于放弃和安分守己这类词汇,哪怕没有机会,他也会创造机会。殿下别指望他接受现实。”
李建成默然点头。
太原起事之前,李渊不敢贸然起兵,李世民为了逼反李渊,便跟刘文静、裴寂策划了一个“美人计”。一天晚上,由晋阳宫监裴寂出头请李渊喝酒。趁李渊酒醉之后,将几名晋阳宫宫女送到李渊床上。第二天,李渊酒醒后,发现床上有几名陌生美女,整个人都是懵的……
然后裴寂走过来威胁他,如果不答应起兵,就将李渊强迫晋阳宫宫女侍寝的事情上报朝廷。李渊无计可施,反正横竖都是反,早不如晚,反了就反了呗。这一出戏,名义上是裴寂出头,实则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搞的鬼。
还有就是李世民为了得到独孤氏的支持,竟然做出了休妻再娶、放弃发小长孙无忌的事情,为了实现目标,连父亲都算计,这种人的心肠的确狠得可怕。
“那无忌以为他会如何行事?或是说他会向谁下手?”李建成询问道。
“赵郡郡王李孝恭!”
“有何依据?”
长孙无忌冷静的说道:“一直以来,晋王便是军方第一人,但是他连连惨败,这一回更是将几十万大军败光。满朝文武、大唐民间对他的意见很大很大,他急于用一场大胜来挽回自己的形象,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而圣上吃了全面开战而丢失并州的教训以后,思路已经转向打一路稳一路,也就是说,在没有彻底击溃萧铣之前,我大唐不会开辟第二条战线,这也说明没有他晋王立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萧铣软弱无能、异常好打,他要借萧铣立功立威的话,就只能谋夺赵郡王的主帅之权。”
“卑职听说赵郡王才德兼备,他每下一城,都会亲自安抚百姓,一名武将不好好的打仗,安抚民心做甚?若不是意图造反、自立为王,为何要拉拢民心?”
说到最后,长孙无忌自己都不禁摇头苦笑,若有人这么和李渊说,以他对李渊的了解,李渊肯定会信的,李孝恭到时候即使不死,恐怕也会失去掌兵机会。李世民到时候不仅拥有领兵立威立功的机会,还能断去李建成在军中的一股强援。而一旦失去李孝恭,在军队方面本就不占优势的李建成更加被动。
“我明白了!”李建成嗑然长叹,道:“当个好人,怎么就这么难呢。”
长孙无忌闻言苦笑不语,心中默默的辩解着说:不是好人难做,而是宗室子弟不能做好人。整日花天酒地、为非作歹才是宗室子弟该有的生活。
…………
三天后,裴寂的马车在前往‘皇宫’路上被一群人拦住。
数十人磕头大喊:“求裴相国为草民做主啊。”
裴寂从车窗内探出头来,皱眉喝道:“尔等是何人?因何喊枉?”
一名衣着光鲜老人战战兢兢的说道:“裴相国,草民们是从竞陵而来,我们要告赵郡王李孝恭强占民田,豪夺全郡士族家财。”
裴寂闻言一怔,默默地将一份厚厚的奏疏扔在了马车之上,叹息道:“晚了一步。”
……
(读者企鹅交流群:1623145!)
顶点
………………………………
第313章:国事家事,诸事不顺
自污,是自己玷污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了君臣皆欢颜的效果。
于君而言,自污的臣子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大失人心,没有了人心基础,即便造反,也不会有人跟从,而且还给了君王对付自己的把柄,君王什么想收拾你了,便可以用上这个把柄,这等于是给君王杀你的正当理由,从而使君王对你放心;
于臣而言,这是显示自己的高洁和对国君的忠诚的最佳方式,毕竟,自己把自己搞得臭名远扬了,等于把刀子交到君王的手上了,你还要我怎样忠诚?难道非我自杀了,你才相信我不成?
也因此,自污往往是功高震主之臣常见的自保手段,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自污成功的最典型案例就是王翦。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始皇要出兵灭楚国,问手下的将军们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而王翦说要六十万才能灭楚。秦始皇选择相信了李信,结果打了个大败仗,没办法,只能又找王翦。
王翦虽然答应了,可等到出征送行时,却请求秦始皇赐予良田美宅,而且在行军路上连续多次派人催要。连王翦手下都问:“老将军您一生道德品质这么高,为何如今这么贪婪?”
王翦解释说:“现在全国可用兵力都在我手上,大王又是一个多疑的人,一旦有风吹草动,我就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我这么做,无非是想让大王觉得我是一个没有千里之志、只想贪图享乐的人。”
不得不说,这种自污的手段很有用,王翦不但使秦王安心,在统一天下的进程中也是建功立业,保全自己安然度过余生。
李孝恭虽说还没有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但他现在玩这一手,不仅让政敌失去了攻讦的借口,却也为自己博得一个安稳的未来,只要他自己不作死,至少可以像王翦那般安稳到死。
裴寂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入宫之后,并没有前去告李孝恭的状,而是直奔李世民之所居,将竞陵百姓告状之事说了一遍,然后皱眉道:“会是谁坏了殿下大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