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景帝和杨坚的高瞻远瞩,决非常人可及。而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具有长远的目光,思维不局限于眼前利益得失,始终放眼天下,前进一步,已想好后百步。

    ……

    历史学家钱穆说过‘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而‘改进’会触犯到太多人的利益,和平演变那一套根本行不通,所以杨广登基之后,以激进的方式,对大隋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他又没有把天下打烂了再收拾的疯劲,所以在激进变革的同时,又有妥协,才最终把天下搞得大乱。

    而变革家往往都要具备一颗坚决、永不言败的心,决定了就要不计代价、不择手段达成目的,在这一点上杨广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在动乱之际,他选择了逃避。

    如果雁门之围结束后,杨广在洛阳居中调度,李渊之流压根就不敢就跳出来搞事。可即使杨广去了江都,李渊也没造反的胆,直到萧铣把南方搞乱了,才在遭人算计之下,走上了谋反之路。

    而隋朝到了杨侗这里,已经支离破碎,但他立足冀州以后,却一扫颓势、大力推行新政,将杨广的激进手段再一步放大,从根本上断了世家大族把持朝廷的根基。从文武二帝到杨侗,都有一条主线任务,这条主线其实就是在和世家大族斗,文帝杨坚是文斗、武帝杨广是武斗,而杨侗则破而后立,在大乱中寻求大治,是一种思想上的传承和延续。

    到得如今,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可心里却都明白,大隋在杨侗的经营下,已经是天下第一诸侯,百姓安乐、仓府丰盈、军备充足,随随便便都能拉出数十万披甲之士,天下仿佛难寻抗手。

    但是!

    “但是,殿下可知武帝那么一个强势的人,为何在变革中失败吗?”

    “为何?”这一个,杨侗还真没有认真想过。

    “妥协。”杨恭仁镇定自若下了定义后,分析道:“平衡之道,历来是扶持一派、打压一派、孤立一派。武帝在对待关陇贵族的问题上,就是这么做的,他扶持宇文述、打压独孤氏、孤立窦氏,又引关东士族代表的裴矩、裴蕴为相,还重用了南派的虞世基!然则是人都有私心,不管是二裴、虞世基,还是宇文述,他们都在武帝扶持中,失去了初心,他们为了获得更多,不惜在背后与关陇世家相勾结!武帝对此也是头疼无比,所以到了后面基本采取了妥协之策,原本关陇贵族便桀骜不驯,助长了气焰之后愈发嚣张。收拾起来难度更大。”

    “而武帝为何要妥协?因为他舍不得把安定的天下弄得大乱。若是他当初不问青红皂白,把关陇世家屠戮一空,乱的顶多只是关中而已,接着均分田地的话,天下很快便会平定下来。但武帝这一退,把自己退到了绝境。因为到那步田地的时候,大隋和关陇世家早就已经不可共存了。”

    “如今李渊正处于苟延残喘的时期,实力受损严重,急切之间拉不起一支可以抗衡我大隋的军队,此时南下,确实可以将之荡平,但是殿下,那明晃晃的刀子不可怕,可怕的隐藏在背后的毒蛇,若是世家潜伏起来,大隋又将陷入不休止的内斗、无休止的妥协之中。而且他们报复起来会更为疯狂,因为他们和今天的大隋仇恨比武帝时期更深!”

    “是啊,殿下!”杨师道亦是说道:“其实殿下入主冀州以后,定下的打一地、治一地、稳一地的策略是最高明的策略,你看我大隋治下现在多干净啊!又何必图一时之快,而让以后陷入无限的争斗之中呢?”

    房玄龄说道:“重要的是我大隋一旦起兵,南方群雄一定结盟抗隋,而我大隋败了就意味着毁灭,毁灭得连一个县令、一个县吏都活不下来。”

    杜如晦肃然的说道:“连清华学宫学子、大隋境内的寒士和和义学学子都会死绝。因为世家大族不容许义学、义务教育、科举制、均田制、摊丁入亩的存在,甚至这种思想他们都容不下!总之,一旦我大隋败了,一切与大隋有关的人与物,统统都将毁灭。新式造纸术、印刷术等等先进技艺也将成为世家大族继续统治天下的工具,而被秘而珍之。”

    魏征、刘政会、凌敬、姜行本这四个寒士闻言,面色全都变了,他们的早年求学之路历经坎坷,他们为了求学,不得不承受名门望族不屑、鄙夷的目光,学有所成以后,自问不输于所谓的名士,可在洛阳得到的,不仅是士人的嘲讽,甚至连报考的的资格都没有得到。若是大隋失败,寒士的处境恐怕会比之前要难上万万倍。

    杨侗闻言默然,虽然大隋雄踞幽州、冀州、并州、雍州和大半个凉州,可是以自己为代表的大隋早已是士人阶层的敌人了,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要推翻旧势力,必须经历一个沉淀的过程,

    他知道大家说得都对,特别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更是让他汗流浃背。因为他身上牵扯着太多人的命运,所以他不能败,一旦他败了,一些人为了得到一条活路,就会生出别样心思,就会和世家大族苟合,就会出卖大隋的利益。

    人心,若是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良久过后,杨侗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自省道:“这些年,我走得太顺了……随着荥阳大捷、武德山大捷、辽东大捷、马邑大捷、并州大捷、高句丽大捷、关中大捷……顺利的斗走了河北士族、并州士族、关陇世家,势力顺利的扩大千里,使我有一种错觉,觉得我大隋现在出兵,就可以横扫天下,一统山河。却忘了根基浅薄,经不起失败的事实,从而忘乎所以了,这是我的错。”

    “其实殿下已经做得很好了!”杨恭仁叹息了一声,接过杨侗的话意道:“正如殿下自己所说的,殿下乃至我大隋最大问题就是太过顺利了。李唐是公认的天下第二大势力,可在我大隋面前却成了一个任凭拿捏的软柿子,既然第二大势力都这般不经打,那其他势力就更加不会放在心上了。可大家都没想过,你大隋战线从少海(东朝鲜海)之滨延续到武威,虽有新长城抵御,但也要很多军队驻守,被动防守终有失。南方的防御线,也是漫长无比,从渤海郡到武威郡也有几千里长,北方之敌有东西突厥,南方之敌,有高句丽、窦建德、李密、王世充、李唐,还有居心叵测吐谷浑,以及尚未归附的羌人,说是四面环敌亦为不过,可殿下始终只盯着唐军打,真要是把李唐往死里打了,别人在唇亡齿寒之下,肯定会联合抗隋,而不是等着殿下一个个去收拾。”

    “现在我们只要踏踏实实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继续礼贤下士、善待民众、厚积薄发,只要等上三五年,便能一统天下。”

    “是啊!我大隋无战事,蒸蒸日上,而南方战乱不断,潜力会打会弱,此消彼长之下,我大隋完全可以打得赢南方之盟。”

    “……”

    众人的话使杨侗躁动的心慢慢平静了起来,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件事给了我极为深刻的教训,绝不能因为顺利而忘乎所以,我们还需要积累,只要南方诸侯不触犯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也不要做刺激他们的事儿,埋头发展五年,再抬头相见。”

    “埋头发展五年,再抬头相见。”房玄龄复述了一遍,大声叫好,然后道:“虽说我大隋不宜南下,但是有的地方却可以毫无顾虑去打。”

    “李轨和吐谷浑?”杨侗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了。

    ……

    (我在参加荣耀征战预选,兄弟姐妹们都请点个赞)

    顶点


………………………………

第316章:登基好日子

    房玄龄笑了起来,杨侗果然厉害无比,一下子便猜到了自己的想法:“李轨实力微弱,又与世家大族没有太多瓜葛,灭了,南方诸侯也没有太多反应。而且灭了他,还能重启丝绸之路,使朝廷多了进项。”

    “吐谷浑呢?”杨侗问道:“这个好像是一个硬骨头,不太好啃。”

    房玄龄笑道:“这个就要问杨仆射了。”

    杨恭仁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熟读兵书,也能上马杀敌,一杆马槊也舞得虎虎生风,虽不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却也是一员悍将,年轻时,他是皇室最出色的子弟,没有之一。

    后来杨恭仁出任张掖太守,政绩卓著,还亲自带兵荡平了许多强盗流寇,因功调入朝任吏部侍郎,杨玄感造反时,杨广调四路大军剿灭杨玄感,第一路宇文述,第二路屈突通,第三路来护儿,第四路便是杨恭仁,杨恭仁在破陵大败叛军,随后又与屈突通追击至阌乡,擒获杨玄感、杨积善兄弟,因功进授正议大夫,杨广连连称赞他:“听说破陵之战时,你拼死力战,功高。我以前只知道你奉公守法,却不知道你作战也如此勇猛。”宰相苏威叹道:“仁者必有勇,诚不虚言也。”

    而且他在杨广攻伐吐谷浑的战役之中,也是胜多败少,从而被誉为儒将的代表人物。

    在坐的只有杨恭仁参与吐谷浑之战,在吐谷浑的问题上,他最有发言权,他沉吟了一下,道:“大业四年,为了完成武帝经略西域,遏制吐谷浑的使命,裴矩受命指使高车去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我大隋求援。武帝乘机出兵,于隔年便灭了吐谷浑。”

    众人:“……”

    杨侗奇道:“当年你们是怎么打吐谷浑的?”

    “就跟殿下对付突厥人差不多,奉行的是斩尽杀绝政策。击败吐谷浑后,占领了数千里的土地,遂建立了河源、西海、且末、鄯善四郡,并派军队和官吏前去驻守。吐谷浑生在高寒地带,本就很难繁衍,在经历武帝毁灭般的打击后,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只不过吐谷浑好了伤疤忘了疼,见我大隋内乱,就开始不安分起来了,不仅支助薛氏兄弟钱粮,还直接派军队参与进来。”

    说到这里,杨恭仁立刻表示吐谷浑野心颇大,他们参与到大隋内战,很有不将大隋放在眼里的态度。并表示现今之世已非往日,固步自封只会落后,应当打开国门走向异域,重新与他国行商贸之事,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为了大隋的将来,丝绸之路也必须重启。吐谷浑所在之处,挽扼丝绸之路要道,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掐断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而这也是杨广当年算计吐谷浑、几欲灭其族的根本原因。从吐谷浑近来的表现看,若是任其发展,不出五年,吐谷浑必将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大的毒瘤。并建议杨侗于此内部无战事之时,将虚弱的吐谷浑再干掉一次。

    杨侗听得也是大为叹服,他知道吐谷浑十几年后,就成为李唐的大敌之一,李世民定西域的第一战就是歼灭吐谷浑。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给了吐谷浑发展的机遇,十几年后,必将“旧事”重演!

    杨侗也不用将吐谷浑灭族,只需把他们轰去南方的藏区即可,强大的吐蕃现在尚未出现,现在的藏区有吐蕃、女儿国、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宝髻等等处于奴隶社会的部落,大家各自为政,打得不休不止的,多一个半封建半奴隶社会半残的吐谷浑进去,或许能够延缓吐蕃一统之势。

    “我们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是将周边异族扫荡一圈。”说到这里,杨侗看了大家一眼,接着说道:“没了外患,才能放开一切的和国内诸侯决战,即使真的陷入持久战,也不用担心外族入侵,威胁后方。我不希望大隋像北周和北齐那样,在打内战的时候,还要分一半精力去防备异族。凡是战争,情报先行,这个任务由‘黑冰台’负责,务必把大隋四周的大小异族都摸个底,别因为某个小部落不起眼而错过。同时把各族的恩怨都梳理好,我不希望摆到案头上的是一份干巴巴的硬资料。”

    “喏!”凌敬凛然应命。

    “吐谷浑还有一个要人命的问题!”

    “什么问题?”

    听杨恭仁这么说,大家都严肃了起来。

    杨恭仁十分苦恼的说道:“简单来说就是水土不服,我中原人到了吐谷浑那里会引发发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等水土不服的症状。以致士气溃散,无力战斗,很多人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就睡死了过去,非常可怕。”

    杨侗闻言,脸色也严肃了起来,他知道杨恭仁说的是高原反应,而在坐之中,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高原反应对于古代战争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即便到了二十世纪,依旧无法很好的克制这种高原反应。即使是军事素质强如‘宏’军部队者也不行。

    唐朝就是对高原气候准备得严重不足,才有与吐蕃的对战中有四次大惨败,分别为大非川之战、青海之战、素罗汗山之战、寅识迦河之战。

    在大非川之战,唐朝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青海之战十八万唐军死了十之八九,险些全军覆没;素罗汗山之战十多万唐军全军溃败,寅识迦河之战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方全都处于青藏高原,虽说吐蕃的强大也是唐军大败的原因之一,但高原气候的存在确实是唐军的噩梦。

    总的来说,在唐朝与吐蕃的战役中,唐朝是胜多败少,但因为高原反应的缘故,他们都是小胜,取不到一次辉煌战果。所以,经杨恭仁提醒后,杨侗必须要制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见到众人脸色难看,杨侗开口道:“对付水土不服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如今西海、河源二郡皆在我大隋的控制之中,我们可以派军队上去驻守,不出半年,兵卒就会适应那里的气候。只要克服了这个天然存在的难题,区区一个残了的吐谷浑,又有什么本事阻挡得了纵横天下的大隋铁骑?”

    “妙!”

    众人纷纷叫好,吐谷浑现在又不与大隋为敌,派军队上去,他们也不会主动攻击,真要是趁隋军虚弱时发动攻击,大不了撤回来,然后换一个地方适应便是。

    “殿下考虑周全,臣完全赞同。”兵部尚书韦云起起身提议道:“我军多是平原为主的军队,大规模作战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到了特殊的地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必须根本不同地形训练出不同的兵种!”

    “比如说,巴蜀山多且险峻异常,常规军队和常规作战模式,到了那里都发挥不了作用,堪称是大隋利器的骑兵发挥不出一点作用,以后发生战争的话,巴蜀险恶的地形令我军寸步难行!很有必要将苏定方、薛万均手中的军队训练成精通山地战、丛林战的身手敏捷的雄师,以备日后之用。”

    “韦尚书这建议非常不错!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兵部即刻给定方、万均下达命令,让他们将此前的训练方式,改成山地、丛林战法,训练的办法,需要他们针而对之的摸索。同时,让他们派遣细作入蜀,尽可能的收集到巴蜀详细的地形地貌,以及大致的气候。”

    “喏!”

    “另外,每一座险关要塞,都派上忠诚可信的人员潜伏进去,根本城池大小安排人员数量,这一项任务,还是交给‘黑冰台’来布局。”

    “喏!”

    “殿下!巴蜀多山、道路艰险,长兵器也不利于作战,周转之时,甚至因为撞到山壁,而把自己推下山崖,臣以为可以研制一些特殊的短刃,以及攀爬器械。”工部尚书姜行本起身建议。

    既然是特殊地形的特殊兵种,又怎么少得了特殊装备?自己这帮谋士,一个个的思维都这么先进,莫不成都是穿越人士不成?。

    杨侗一念至此,重重点头道:“姜尚书也说到非常关键的问题上了,即日起,让工部和开天院把这项任务担负起来,不仅是兵器和攀登器械,连靴子都要附上防滑功能!虽然不能完全杜断,但我们作为上位者,需要为我们每一名将士的生命安全负责,尽量不让我大隋勇士因为道路湿滑而摔下山崖,从而造成非战减员。最好把衣甲、头盔都设计出来,甚至火折子都要研制。”

    “喏!”

    “殿下!根据殿下的生辰八字,以及五行、风水、星宿……礼部已经推断出了登基大典的最佳吉日了!”孔颖达乐呵呵的说道。

    “是哪一天?”杨恭仁兴奋的问道。

    孔颖达欢欣的说道:“十一月十一日。”

    杨侗:“……”

    “启禀殿下,突厥来讯。”这时,一名侍卫捧着一支铜管匆匆而来。

    ……

    (我在参加荣耀征战预选,兄弟姐妹们都请点个赞)

    顶点


………………………………

第317章:一部恩怨史

    突厥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原王朝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开始在中原史册出现。

    突厥曾是一个独立的部落,后归附于强大的柔然国,当起了后者的炼铁奴,徙至金山南麓,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数百家,后来突厥部落有数万人,多数人来源在周围的铁勒部落人。

    公元550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吞并了高车各部五万余帐,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受到西魏的重视。两年之后,突厥打败了宗主国柔然,阿史那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再加两年的时间,联合西魏消灭柔然各个残余部落。随着柔然最后的可汗被杀,突厥势力迅速延伸到了西域。

    这时的中原王朝处于南北分立、三国鼎立之势,南朝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政权,而在北朝,先后经历了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北朝双方慑于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都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或是中立。

    而突厥则借机以和平或战争手段,获得大量经济利益。但突厥扩张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560年左右,突厥征伐吐谷浑,征战西域,乃至联合波斯歼灭白匈奴。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突厥人不断开疆拓土,疆域版图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

    谁与这样的大国为邻谁都倒霉,因为这是一个掠夺成性的民族。

    很不幸,新生的隋朝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

    实际上,在隋朝建立之前,突厥人就把掠夺中原人口和财富,当成了家常便饭,北朝各国,不得不或与之和亲或对其朝贡,以此换来几天安稳日子。

    到了隋朝建立后,由于突厥内部发生贵族内乱,突厥大可汗沙钵略有感于地盘太大,自己一个人管不过来,他为了“过安稳日子”,另立了三个可汗,让此三人与他共享权力,分别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可汗庵逻、阿波可汗大逻便、达头可汗玷厥。除了这四个,还有一个步离可汗。

    开皇二年,突厥五十万大军,由沙钵略可汗亲自率领,南下攻入长城以南。五十万大军一齐南下,一人一泡尿,都有可能将新生的隋朝淹死。

    新生的大隋王朝内忧外患,形势处于相当微妙的关头,这五十多万凶悍的大军来犯,果然被把得一败再败,四面告急,大隋江山岌岌可危,就在这关键之时,在突厥有过多年生活经历的长孙晟说自己有办法对付突厥,大喜过望的杨坚立即把他召来详谈。

    早在公元580年的时候,北周宣帝封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派人送到突厥,护送者中就有长孙晟。

    当时突厥非常强盛,十分轻视北周,在一日出游之际,遇上两只大雕。长孙晟一箭射穿二雕,威震草原。沙钵略可汗大为震撼,令族中子弟反跟长孙晟学习射箭之术。以至于长孙晟在突厥留住的时间,竟然长达一年。

    长孙晟是个有心人,利用和沙钵略可汗游猎的机会,详细考察突厥的山川形势,以及部众的强弱,后来回去后,把他所了解到的情况,向时为北周丞相的杨坚作了详细汇报,杨坚非常高兴,立即升他为奉车都尉。

    在突厥的日子,长孙晟还交了一个很重要的“朋友”。那人名叫处罗侯,是沙钵略可汗的弟弟,由于甚得众心而遭沙钵略可汗忌恨,处罗侯便密派心腹,暗中与长孙晟结盟。在长达一年时间的“卧底”,长孙晟还了解到,都手握强兵的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们,表面上亲如一家,实际上各自猜忌,各自提防,很容易离间。

    所以,当杨坚召见他之时,长孙晟立即上表隋文帝,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建议,记忆力惊人的长孙晟边说边画,将之前了解到的突厥山川形势等情况,详细地呈现在杨坚面前。有了如此重要的情报,隋文帝对战胜敌人的侵略,顿时有了信心。

    但是定计之后,长孙晟给了杨坚一个几乎不可能化解的难题,那就是打败沙钵略可汗亲自率领的二十万本部大军。主要是因为沙钵略可汗太过强势,他在突厥有不败的辉煌战绩,突厥的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