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侗连连惊叹,对着阴明月道:“阴起人来都不用阴谋了!真不愧是姓阴的!”
素来冷清的阴明月被杨侗这么一夸,顿时惶恐不安、局促不安了起来,杜如晦看得暗笑不已,原来这个女魔头也有害怕的人,真难得啊。他轻咳了一下,笑着说道:“比阴将军更阴的还属苏将军,他在战场上,用突厥人的箭矢,把麴伯雅的儿子麴文泰射死了。”
杨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说道:“老苏坑盟友这么顺溜!活该他被黑了千多年。对了,这个麴文泰貌似是我老表吧,他也敢下黑手?”
“麴文泰不是公主生的。和公主年纪差不多大呢!”
“这种老表多杀几个都不要紧,老苏干得漂亮…要得…”
“……”
“殿下,茶水来了!”便在此时,一名侍卫端了一壶沸水进来。
“辛苦了,放下吧!”
“喏。”侍卫告退!
杨侗阻止了意欲起身的阴明月,泡了三杯,他喝不了那姜蒜油水的茶汤,便让人把炒茶鼓捣出来,或许比不上前世的茗茶,但也应该差不了太多,反正杨侗也没那品味,但至少比姜蒜油茶那的味道和意境都要高。
还未喝,单是那茶香,便让杜如晦精神一震,他伸手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轻抿一口,默默地回味片刻,睁开双眼时,目光一亮,点头笑道:“妙!”
“这炒茶便是将茶叶进行烘焙,味道比之茶汤胜过百倍。而且携带方便,沸水一冲就可以喝!疲劳之际还能提神、醒目。”杨侗笑着说道,杜如晦和阴明月不远千里的跑来,肯定有要事,不过看两人的样子也不像是急事,所以恶搞了他们一会儿。
悠悠茶香沁人心脾,杜如晦抿了一口清茶,扭头看了一眼拿着皮馕喝酒的阴明月,失笑道:“这茶之一道妙不可言,可清心脾、提神醒目,阴将军最好还是多喝一些,也可令神思清醒些。”
没错,阴明月自从在高昌王宫碰到了葡萄酒,便喜欢上了,回来的路了,她灌了很多酒馕,专门让五匹马拉了来。这算不算是以权谋私呢?
阴明月头都不抬,懒得理他。
碰了个软钉子的杜如晦讪讪一笑,不再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杨侗失笑,适时解围道:“你二人急着来,肯定不会有好事发生。说说吧,发生了何事”
“不错。”杜如晦点了点头,道:“西突厥对西域的渗透非常之深,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近千名西突厥士兵驻守,若非突厥残暴,一味索取、一味镇压引起抵触,西域早就成了西突厥的天下了。”
杨侗没有插话,默默聆听,他虽没有说这一边的战事,但两边一直有交流,想必杜如晦也知道西突厥的现状,西突厥经此一战,失去了西域的话语权,不值得杜如晦如此重视。
“西突厥已经完了,不足重视。然而在麴伯雅的提示下,臣等经过调查下,发现一个线索!”说到这里,杜如晦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接着说道:“有一股庞大的汉人势力,于暗中整合西域诸国,他们渗入到西域的方方面面,势力之强、组织之严密,远远超出了臣等的预料,钹汗、诃咄、护密、喝盘陀、朱俱波、波多叉拏、货利习弥等十多个小国的军政财被其牢牢控制。”
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的西域范围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均为西域;狭义的西域指的是葱岭以西到波斯这部分中亚地区。
按照杜如晦这么说,狭义上西域的疆省西部、西南部和中亚很大一部分都被这个势力牢牢的控制住了。
杨侗的神色也变得严峻了起来,皱眉道:“突厥等草原上的民族崇尚武力、暴力,持不可久,如果军队崩溃,他们辛辛苦苦构建的庞大体系就会轰然坍塌,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组织严密的汉人,他们懂得建立政权、训练精兵、安抚民心、治理天下。如果他们整合西域为一国,我大隋西部就不稳了。但好在发现得早,在绝对实力下,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杜如晦眼睛一亮,赞道:“殿下说得好。”
“本来我只打算按照旧的西域都护府设立,但现在看来不够。”杨侗看向杜如晦:“只是由何人去治理,克明可有合适人选?”
九部尚书是肯定不能动的,李靖、裴仁基、杜如晦去了西域那是暴殄天物,但这些人之下,何人可以胜任?杨侗现在虽然有不少寒士,可这些人中,杨侗真是想不到能够胜任的人才。
“这……”杜如晦苦笑着无言以对,杨侗想不出,加入大隋不久的他更想不出来,在杜如晦看来,杨侗麾下的大部分郡守治理一郡不成问题,但西域不同于中原,那里十分复杂,治理者不仅会治理,还要懂得因地制宜、变通。
“一人不行,何不多去几人呢?反正西域也不大。”阴明月忽然说道。
“多去几个?”杨侗目光一亮,向阴明月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设西域行台尚书省,下设九部尚书,然后派一个谨慎的人当行书尚书令,主要负责把关!”阴明月微微一笑。
“行!”杨侗笑了一笑:“设西域行台尚书省,管理敦煌、伊吾、鄯善、且末、明月五郡,许敬宗管吏部、韩术管刑部、张宣管礼部、盖文达管民部、商部从事陈旭管商部!”
这么一安排下来,杜如晦‘同年’中的几名大才都去了西域,这也是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为日后进军朝堂积累经验、资历。
“在他们五人之上是行台左仆射,此一职由皇甫无逸担任,同时兼任明月郡守;右仆射苏定方主兵、刑二部,至于工、学二部暂时没必要设立。”
左仆射皇甫无逸如今是双辽郡的郡守,他才华横溢、军政皆通、忠心耿耿、廉洁正直,在职期间任用廉洁良吏、法令严明,百姓来源复杂的双辽郡因他得以安宁。
杨侗还是东都留守的时候,皇甫无逸就默默相伴,也是当年东都高级官员中最单纯最正直的人,他年不到五旬,却已经是杨侗最老的老臣,比起杨恭仁还早好几年,杨侗最亏欠人也就是他了。
杨侗打算等西域走上正轨以后,便将他调到邺城,他为人谨慎细致,是审核政令、驳正违失的门下省最高官员的不二人选。
如今的大隋并没有门下省、中书省,九寺也缺少很多,但若是当了皇帝,该有的部门都必须创立,从而让大隋走向正规化。
“另外让凌敬派遣得力干将,将‘黑冰台’打入各国,刺探西域各国情报和那股神秘势力的由来。”
相对明面上的行台省,这才是重中之重。
顶点
………………………………
第354章:军务司出世
大隋王朝的势力随着这一仗的大胜利,已经在西域立稳了脚跟,并取代西突厥成为西域一霸,此外又增加了张掖、敦煌、伊吾、鄯善、且末、明月六郡。
前五郡本来就是大隋国土,这没大多麻烦,依制进行一一清算即可。关键是这个明月郡,原高昌的那些大小世家和官场全都被杜如晦、苏定方清理了一遍,那么新的官吏必须尽快上任,从郡守、通守、郡丞、郡级刑部到县令、县丞、县尉、县御都需要重新任命。
明月郡是大隋伸向了西域的桥头堡、锋刃,一点都大意不得。如果基层不稳,再大的江山都是空中楼阁,杨侗需要趁着这场大胜,将朝廷的政策彻底在明月郡贯彻开来。
这一次和辽东的襄平、旅顺、玄菟的不同,辽东只管杀,连埋都不过,直接扔下海;而明月郡堪称是兵不血刃拿下来的,杨侗的动作也不能太大,很多事情都得采取温和态度,如此一来,必然会留下许多隐患,所以要派去的官员都得是有水平的人物。
好在杜如晦、苏定方相当高明,抢先一步将大麻烦处理掉,并以大隋的名义收拢了大量民心,至少在舆论上,原高昌的那些世家和官员想要和过去那般让百姓效死是不可能了。
只要大隋的官员给力,那么,明月郡很快便会融入到大隋的温暖怀抱之中。有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在手的话,也为以后吞并西域奠定好的基础。
但如果这一步走得不好,大隋这个天朝上国不仅丢尽颜面,大隋制霸西域、向西扩展的千古大计将会受到严重打击,大隋也将留下无法洗刷的污点。这就如一张白纸抹黑容易,可一旦抹黑,想要将之还原就千难万难了。也因此所派官员必须才德兼备,御部、刑部也变得极为关键。
这些道理杜如晦不会不知,对于杨侗的建议的担忧十分欣赏,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然后形成文字,让杨恭仁尽快找到适合人选赴任。
“你们南路军抓到了多少人?”
说完了西域行台省,以及官员任命一事,又到了另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战后安置和重建。
“西突厥有七十三万多人,青壮占有三十五万左右,老人几乎没有。”杜如晦说道。
草原信奉的是物竞天择的理念,在草原上老人永远是累赘,无论东西突厥人还是西域人,都不会喜欢老人这个弱势群体,哪怕很久以前,那些老人也曾立下过功劳,但他们从来不讲功劳和资历。所以草原上的民族悍不畏死,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后,一个个都愿意倒在冲锋的路上,而不是晚景无依的老死、病死在家里,人皆此念,因此他们人口比例中老人不足百分之十。
“南路军一下子抓了七十多万人,这对我大隋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杨侗又头疼了。
降兵是最容易被策反的一群人,放在一起他们会造反,打乱了不好管理,而异族的降兵、俘虏管理起来难上加难。
从长远来看,这些人都会成为大隋的炮灰,但在将这些人真正同化之前,危险性可不低,尤其是数量达到一个恐怖的数目的时候。
“但是,也不能不理!更不可能还给西突厥。”杜如晦沉吟道。
“当然了。”杨侗点点头,如果置之不理,铁定会哗变。沉吟片刻后,看向杜如晦道:“此次战役,叔宝也抓到了四万多名东/突厥俘虏,我们索性将西突厥人、东/突厥人,以及修长城的老俘虏、挖矿的矿工全部打散重组,来他一个大整编,虽然繁琐了一些,却能将哗变、造反机率大大降低。”
“打散以后,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每万人为一个大队,设正副大队长十人;千人为中队,设正副中队长三人;百人为一个小队,设正副小队长各一人,队长从奴兵中的一等奴隶选拔,当队长的这些奴隶虽然没有俸禄,但以后全部不用劳作,只需管好手下的奴隶即可。以一年为限,管理得好的大队长赐予官籍,彻底脱离奴隶队伍,大队长离开后,表现出众的中队长晋升大队长、小队长晋升中队长,小队长重新从一等奴隶中挑选。”
大隋的奴兵制度中,杀敌一人者为三等奴隶,一个月有一天不用劳作;杀敌五人,为二等奴隶,一个月有三天休息时间;杀敌十人,为一等奴隶,一个月有七天休息时间;杀敌十五人才赐予他们官籍,若能继续立功,便与大隋将士一样,可以获得赏赐和官爵。
一等奴隶是由立下军功的普通奴隶一步步蜕变而来,他们生活有了盼头,又看到一些人获得了官籍,对大隋的军功制极为拥护。而且奴隶都是草原人,他们自古以来便是强者为尊,这些选拔出来的人,不仅有能力、认同大隋,还容易得到同根同源的奴隶认可,他们的作用和效果远比汉人好。
“却是不错。”杜如晦想了想,点头笑道:“不过需要重组的人数过多,需要大量时间。”
“短时间内,会导致很多工程停工,但我们需要从大局上考虑问题,绝不能因小失大,必须将哗变、造反的危害降低到最低。否则,我军在前方作战,他们在内部造反,麻烦就大了。”杨侗见杜如晦点头认同,想了想道:“我准备在各大队配备两名负责日常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官员,为他们树立正确观念!”
“观念?”杜如晦揉了揉眉心,每一次杨侗嘴里蹦出新的词汇,他都要揣摩好半天。
“简单来说,就是教他们对大隋王朝忠诚,让他们觉得生活有盼头,让他们觉得隋人至上,让他们以成为一名大隋百姓为荣,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隋人、一名战士应有的忠诚信念、信仰。”杨侗笑着解释道。
“妙!”杜如晦闻言抚掌笑道:“臣倒是觉得这个职位,军中也该有。这个职务可以向将士灌输忠君、爱国、爱国等理念,让将士们明白自己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只要做得好,将会避免藩镇割据、大权独揽等问题的发生!”
杨侗为之一愣,这不就是政委制么?
“殿下!这种职务必须在军中设立起来!”见杨侗发呆,杜如晦兴奋的说道:“古往今来的各朝各代到了中后期,多有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的现象。为何?是底层将士不知自己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更不知效忠者为谁。所以上头的大将一旦心怀异志,茫然不知所措的将士随波逐流,盲目的跟从大众,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祸乱。所以历朝历代设有监军一职,以限制领兵大将权利,但其实收效甚微,因为监军不掌军权,一旦那些大将铁心要反叛,他们也阻挡不了!”
“而且监军往往都是些不通军务的人,但他们却非要在军事、战事上插一手,令领军大将烦不胜烦,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全军惨败;另外……”杜如晦深深的看了杨侗一眼,道:“监军在私心作祟下,处处纠大将之错。而绝大多数将军都是不拘小节、粗枝大叶武人,他们的小节往往监军无限扩大,从而造成君王与将军之间矛盾重重。自古以来,被监军逼反的忠诚良将多不胜数。如果有一个职务来掌控将士们思想,对将士就进合理教化,那么监军就不必要存在了,最终朝廷放心、大将舒心,将士又有了奋斗目标和清晰的方向,可谓是皆大欢喜!”
“克明举一反三,佩服。”杨侗点了点头,双眼露出了由衷的敬佩,杜如晦的建议,让他想到了千多年后,伟人说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这两句改变世界军事进程的名言,就是这震耳发馈名言,解决了华夏史上待续了几千年的拥兵自重的危险现象。
杜如晦谦虚道:“这终究是殿下的主意,臣无非是引入军中而已。”
杨侗笑道:“那就在军中设个‘军务司’吧!”
郡兵、兵团在大隋已经完全取代了府兵,作战的军队都是募集而来的常备军,政委制既有设立的必要,也有生存的土壤!
“常备军中有万人军、五千人师、千人卫、三百人团、百人旅、五十人队、十人火七级!我们就在军、师、卫、团、旅各设一级‘军务司’。他们有军事行动参与权,但没有决断权,他们的职责是灌输忠君爱国理念,让将士知道为何而战、为谁效忠!战前负责将作战的政策落实普通士兵之中,战时负责鼓舞士气。”杨侗看向了杜如晦,笑着说道:“一事不烦二主,此事就交给克明来负责吧!今天我册封你为军务司司长,不过记室参军也不能丢下。你把‘军务司’框架、教材编写出来,由于军务司人员也需要上战场,你就从武学院中挑出一些人当种子来培养。”
“多谢殿下信任,臣一定用毕生之力,为殿下之千秋大业奠定根基,铸就冠盖历史的不世皇朝。”杜如晦郑重的说道。
杨侗呵呵一笑,“军务人员培养好了,先放到奴隶大队试行,效果好的话,再在军中铺设!”
“喏!”杜如晦对于杨侗试行之举十分欣喜,治国如烹小鲜,如果杨侗急匆匆的在军中推广,他反而要反对了。
看了看夜幕,杨侗歉然道:“你们远道而来,本应养精蓄锐,却东拉西扯了这么久!先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大隋第三世
………………………………
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
杨侗前世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在这时代,他将自己定位为军人,他知道除了要拥有强悍的武力,还要学会休息,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休息。
因为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事情会不会给他休息机会,所以练成了一躺下,就能入眠的本事。
但现在他却睡不着了,只因又生起了新烦恼,原因是地盘扩展得太快,这是好事,却也是坏事,杨侗原本以为打完高句丽、打完关中,战争就会停止,可谁想到又来这么一出,而且又多了六个郡。
这确实是好事,但今年的地盘人口扩大了几乎一倍,若非房玄龄献出养士之策,让自己从涿郡开始就养士,现在恐怕连普通的官员都不够,更不要是合格的的官员了。
这一仗之后,杨侗要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来消化成果,地盘儿再大的话就掌控不住了。
掌控不住的地盘再大,也不是自己的,一旦败了,自己就会像西突厥在西域组建的殖民体系一样,毁灭于旦夕之间。
杨侗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什么,他要把大隋立国开始就不稳的根基重新夯实,下要统一,但他杨侗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大隋的下,而不是一个处处受到制约的名义皇帝。
故而,大隋必须真真正正的停下扩张步子了,不再多一块地盘,即使是现在,杨侗都感觉有点吃撑了,再吃,就会撑死。
地盘剧增,带来的不仅是官员不足、民事繁重、根本不牢等治理问题,连军事防御都成了问题。
杨恭仁当初大隋最大的软肋在于防御线太长,东起辽东、西到阴山,实际上已经不止阴山,更西的灵武、武威、张掖、敦煌、伊吾、明月、鄯善、且末都已经是他的地盘了。
今他才体会到了杨恭仁此话的深意了,在地盘扩大的同时,辽阔的边界也会成为他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要防御漫长的边界,得需要多少兵力啊?
若是加上南方防线,光是防御所用的军队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目,而供养这么一支大军的军需也将拖死大隋的财政、民生。
杨侗不得不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先把高句丽、东突厥、西突厥打掉,现在至少不用担心东线、北线发生战事,否则,他的大隋王朝势必和当初的张须陀一样,这边战事还没结束,那边又起,常年的战事将军队生生拖入了泥潭,疲倦不堪。
同时,杨侗也在庆幸自己没有贸然拿下青州,正因为这两个正确决定,使他处处主动。
如果不是先对外族,如果不是没有南渡,他现在将在青州面对李密和窦建德、在正南方对阵王世充、在西南方对阵李渊、在西方对阵吐谷浑、在西北对阵西突厥,在北方对阵东突厥,东北还有一个高句丽,四面八方都是敌人,隋朝真是岌岌可危了。
正因为下了这两步好棋,至少不用担心东方、东北、北方,现在只需考虑西域这神秘势力、西南吐谷浑、南方李渊。
“殿下……”
在杨侗的唉声叹气时,阴明月披散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走了进来,她显然去沐浴了,柔顺的青丝还沾染着莹莹生辉的水珠,绝美的容颜犹如泛着玉光,配以空灵澄澈的气质,一时间连杨侗都看得有些眼直。
这细细一算,他已经大半年没近女色了,虽不至于将母猪看成了貂蝉,但荷尔蒙确实十分旺盛。还好他定力不错,稍稍一呆,便恢复了正常,否则,非被阴明月当成色狼不可。
实际呢?
心留意着他的阴明月却是发现杨侗的贼眼在自己身上乱窜,虽然一闪而逝,可还是被她发现了。
这一发现,心里却涌起一阵欢喜……
她喜欢这个男人。
貌似阴明月自己也不明白怎地就凭空生出这等想法,什么时候产生,她也不知道。
或许是第一次见面时,他对亡父的册封,感激演变成了新的感情。
或许,这份情感产生于朝阳殿;在杨侗处理公务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她始终默默伴在一边,是剑侍,也是研墨宫女。
或许,这份情感产生于演武场,在杨侗严酷训练自己的时候,她是看客,在他训练一众女剑侍的时候,他是冷酷无情的武师。
……
总之,阴明月没来由就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这个男人!至于具体什么时候,不清,她也懒得去挖根究底。
可是尊卑有别,这是一份绝望感情,在萌芽之际,她已经悄悄的藏了起来,然而感情这种东西,藏得越学越猛烈。
这让阴明月很是惶恐和痛苦,为了忘记,没命的练功,只要能帮他一点点就好了。
她一个很容易满足的女人。
只因这个乱世,一个女人能自保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她还能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田人,那就是太幸福了。
人世间太多不幸、太多无奈,有悲剧不断的重演,有时候,她自己都看得麻木了。
她不是那种腻歪的女人,也不喜欢整粘着自己喜欢的男人,静静的呆在他身边,就觉得很满足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