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详细情况如何?”杨侗开口问道。
青州前年旱灾,几近绝收,刘黑闼与李密达成交易,对护送卢清华的阴明月发动了袭击,最终三千精骑全军覆没,自那以后,他便与李密眉来眼去,对窦建德听调不听宣。
紧接着,刘黑闼不愿交出军权,和爆发了青州大战,战争一直持续到去年九月上旬,但因为伪魏大将张童仁屯兵东海郡,即将毕功于一役的窦建德被迫跟刘黑闼讲和,两军罢战。
“自从李密完成治下的户籍核实之后,又一次将重心放到荆州,无后顾之忧的窦建德想要彻底统一青州军政,与刘黑闼大战没有,小打却是不断。”
“以刘黑闼的实力和性格,不可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与实力强于自己的窦建德决战。如今却主动寻求决战,这是何故?”杨侗问道。
杨恭仁拱手道:“窦建德麾下失势将军不甘心失势,一个个都想重掌军权,六天前,王小胡、范愿、董康买、张君立于琅邪起兵反了窦建德。”
“结果呢?”杨侗好奇问道。
“结果这四人成功立足于琅邪立足,并和刘黑闼暗中结成反窦联盟。”
“这么说来,窦建德只剩下北海、高密和东莱三郡,刘黑闼占据齐鲁二郡了。”
“正是。”杨恭仁点了点头,“三方现在愈演愈烈,刘黑闼最近频频调动兵马,恐怕是准备放手一搏了,只是窦建德一心剿灭王小胡等人,似乎并无所觉。”
“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争的。”杨侗闻言,对青州瞬间就没了兴趣,转而道:“这么说来,荆州有变?”
“圣上睿智!”凌敬不轻不重的拍了下杨侗一个马屁,笑着说道:“不但有变,而且很大。”
“很大又是多大?”杨侗揉了揉脑门,最近一年多来,无论是李渊、李密还是王世充,似乎都有意识的加强反侦力度,不少黑冰台探子都被拔除,杨侗现在已经很难再像以前那般,轻易获取他们的虚实了。
这一切都是对李密报复行动,对南方世家疯狂屠杀、盗窃世家机密信函的后果。虽说收获巨大,但是代价是安插在南方各地的二分之一的暗桩,最接近核心的成员更是十不存一,令杨侗很难再及时获取诸侯们的秘密。
“从襄阳传来消息,十五万唐军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向淅阳郡集结。”凌敬凝重道
“如此看来,中原将有大事发生。”杨侗看了众人一眼,问道:“大家说说李渊是什么意图?”
一旁的李靖微一思索,便道:“莫非伪唐想进攻洛阳,对我关中呈包围之势?”
众人顿时议论了起来,大殿内一片窃窃私语声。
顶点
………………………………
第425章:战前总动员
朝阳殿内议论纷纷,一片喧哗。
杨侗清咳一声,大堂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杨侗微笑道:“我们目前暂时无法得知唐军真正意图,不过他们进攻洛阳的可能性确实极大,我认为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如果他们真是进攻洛阳,那我们就需要有准备了。”
“圣上的意思是我们要南下中原?”李靖询问道。
“朕确实有这意思。”杨侗轻轻叩击着扶手,道:“其实朕一直想要收复洛阳。”
事实上,十大军团完成整编后,隋军便开始向南部署。第一军的六万人坐镇邺城、第二军的六万人坐镇汲郡,第三军的六万人坐镇渤海防窦建德,第五军六万人坐镇绛郡防王世充、第六军六万人坐镇上洛防李渊攻武关、第七军六万人坐镇汉川防李渊,第九军、第十军各有三万人防西南的吐谷浑和李渊。总兵力合计四十二万,
作为南渡中原跳板的绛郡、汲郡、渤海就有十八万常备兵力,大量粮草物资也己早早就位。
另外还有大量异族奴兵在黄河北岸加固河堤,新建道路,随时可以调来当辅兵,炮灰。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北方统一,下一步必然就是逐鹿中原,西进巴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侗居然将关系一直融洽的王世充。
杨侗看出一些人意外,笑着说道:“洛阳位处天下之心,便利的水陆交通可以辐射四方,比邺城和大兴都适合当国都,这是其一;其二、洛阳对我大隋意义重大。它是文帝向往、武帝营建的大隋国都,同时也是朕心目中的大隋国都,不将它收复,朕总觉得这个皇帝当得不完美;第三、王世充占据的诸郡北依黄河,西靠关中,如果我们夺回,可以发挥其便,而无王世充四面临敌之短。”
“只需圣上一声令下,末将保证一月之内,必破洛阳!”罗士信昂然道。
“不着急,这不是单纯的双方之战。”杨侗笑了一笑,接着说道:“我们不仅要了解唐军的战略意图,不仅要考虑到王世充的兵力部署,还要将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萧铣都放到棋局之中来考虑。”
一听这是一场大决战,罗士信也不毛臊了,沉声道:“卑职明白了。”
“去军机室用沙盘来分析吧。”
“喏。”
一行人起身走向一处重兵把守的偏殿,大堂正中间摆放着一架宽两丈长五丈的巨大沙盘,这是中原地形的沙盘。
众人围观沙盘,各自揣摩。
杨侗注视着沙盘久久无语。
其实听到李渊秘密集结兵力的消息后,杨侗便意识到这极可能是唐军也要发动对中原的战役了,他们是从南方进攻弘农郡,然后杀至洛阳,如果唐军夺取洛阳,这就意味着伪唐的战略重心将从荆州改到中原了。
这是很正常的战略部署,自己统一了北方,伪唐夺取了富庶的荆襄,实力也在大大加强。如果唐朝不想放弃天下,那么它必然会逐鹿中原,将大隋遏止在黄河北岸。
可以说进攻洛阳的计划,隋唐双方不谋而合,那么伪唐有没有和李密达成某种默契,用李密来牵制自己南下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李渊一定采用这种策略。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李密也会竭力阻止自己南下,然而李密又能容忍唐军东扩?
世上最复杂的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他杨侗无法揣摩李密心思,但是利益来看,维持现状最符合李密利益,如果现状不能维持,那么由不管是大隋还是伪唐占领洛阳,对李密都是是利大于弊。
如果二李联合,杨侗同样也可以用杜伏威、萧铣对二李进行肘制。这便是杨侗要将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萧铣都放到棋局上的原因。
过了许久。
杨侗对众人道:“如果唐军真是来进攻洛阳,那么我们的主要敌人就不再是洛阳王世充,而是唐军,这将是一场多方参与的中原大战。如何在这场大战中笑到最后,则是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一旦我们胜利夺下中原,那我们便可将南方诸侯一一歼灭,而不用担心他们合力来攻。我需要告诉大家,中原的军队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不堪一击了,瓦岗以前的四十万多大军,先后惨败于张须陀将军、于朕、于宇文化及、于王世充之手,你们可想到其中原因?”
一旁的罗士信接口说:“师父的军队经过近十年的激战,强留弱汰,最终留下来的几万军队都极为强悍,除了装备不如骁果军,论起单兵素质比起骁果军只高不低,而圣上、宇文化及、王世充手中的主力皆是先帝倾国之力打造出来的骁果军,而且装备精良,这是瓦岗军远远不能相比的,瓦岗拥有的四十多万大军说好听是军队,但其实跟不经训练的普通百姓差别不并不大。”说到这里,罗士信稍微停顿了一下,见众人会意,接道:“他们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则轰抢财物、败则一溃千里,平时乱成一团,毫无组织军纪,只要听到大军前来,便人心慌慌。这就是瓦岗军以前连连溃败的原因。”
“现在呢?你觉得现在的魏军如何?”
罗士信想想道:“李密连年征战,老弱之士不是死就是逃亡,剩下者皆为勇悍之士,又从宇文化及手中俘获大量骁果军,这是隋军的精锐,大大加强李密大军的战斗力,而且装备精良。先后战力自然是相差万里。”
窦线娘为罗士信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就是罗成,当爹以后的罗士信成熟稳重了许多,当他冷静下来,也能深入的分析问题,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满脑子肌肉的家伙了。
“士信言之极是。”杨侗赞许了一声,点了点头,“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顺,发展也很迅速,军队也从没打过一场败仗。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遇到真正强敌。”
罗士信皱眉道:“难道东西突厥不是强敌?”
“算,当然算。但是和东西突厥作战时,都是在旷野之中作战,在各场战役之中,我们了阴谋诡计,精良装备占了极大的便宜。但是中原诸侯则不同……”
杨侗认真的说道:“以前无论是瓦岗军、窦建德、刘武周还是李渊,都是兵力多,战力低下!但是现在呢?他们各自都完成了军队整合,无论是单兵素质、团体配合,还是军纪、装备都比我们差不了多少,而且他们占了地利优势,论起阴谋诡计不比我们差,甚至更高。这也意味着今后,我们将会进入到强敌时代了,仅有十多万军队的王世充就不容小视,那是他以江淮军和我大哥留守洛阳的精锐骁果军组建起来的强大军队,他能以少胜多,导致李密连连吃亏,这就证明他的军队相当强大。如果我们再有轻敌之意,那么失败的就是我们。”
杨侗的语气很严厉,他目光凌厉地注视着身边众人,众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
“老一辈因为轻敌而失败的教训实在太多了,郭绚、段达等人剿匪不成,反被乱匪一战击溃,这全都是血的教训。我们要正视任何一个敌人,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喏!”众人心头尽皆一凛。
房玄龄见有些将军不太心服,便故意说道:“圣上这样灭自己威风长敌人之志,会不会影响军心?尤其大战来临之前。”
杨侗目光扫视大家一眼,微微叹息一声,“不是朕严厉,主要是军队上下十分傲慢,认为我大隋军队天下第一,其他势力都是不堪一击的流民草寇,这种傲慢之心随着强者留、弱者走的军改完全,迅速蔓延全军,令朕忧心忡忡。玄龄,骄兵必败啊!在这一场角逐中,我大隋精锐尽出,若是惨败而归,我大隋的绝对优势将会荡然无存,这也意味着群雄割据的局面还要持续十年、几十年。到时候我大隋即使一统天下,那么异族肯定又已经崛起了。试问,一个破残的叛乱不断的大隋王朝又何以应对?我们败不起啊。”
“前不久我们从伪唐和李密那里得到的情报,从前我们隋军最大的优势独一无二、纵横天下骑兵,但现在不是了,伪唐从吐谷浑、党项西南诸部获得了大量战马,组建起了人数六万的赤甲骑军,他们一人双马,并在加强骑战训练,这是一支极为精锐之军,是从唐军、民间武士、萧铣降军中抽取精锐组成,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南方可供十万骑兵纵横驰骋的地方并不多,我们有再多骑兵也没有多少发挥的地方,所以伪唐这六万赤甲军,是一支足以改变一场大战的精悍力量;还有李密的五万魏武卒,实力都不比我军弱,他们同样身经百战,如此一来,我军还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地方?”
杨善会道:“圣上说得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争霸天下从来不是横扫一切,再强大的军队也不见得可以长胜不败,关键是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必先知己,方能知彼。圣上的深谋远虑让微臣十分敬佩。”
杨侗呵呵一笑,“连你都拍我马屁了?”
杨善会肃然道:“并不是微臣奉承圣上,圣上组建的海军就极为精妙,不仅是为牵制高句丽、新罗、百济,而且也是为将来争夺南方布下了先手。”
杨侗点了点头,“现在伪唐和伪魏都着重向南方发展,争夺富庶的荆襄,而我们先后被并州、雍州、凉州两千多万百姓拖累,所以我们国力并不比拥有巴蜀和荆襄这两大产粮重地的伪唐强多少,但伪唐也有致命弱点,它们内部不稳,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致命弱点,那么伪唐迟早会败在内部不靖。”
“正是如此。”杨恭仁赞同道:“我大隋接下该如何?”
“既然伪唐打算进军洛阳,那我们就默默备战,坐山观虎斗,等到中原大战陷入僵持之时,以雷霆之势南渡。”杨侗想了想,又说道:“为了防止伪唐声东击西,进军关中、汉中、凉州、令上洛薛万均、汉川尉迟恭、汉阳王伏宝、临洮薛万彻严密监视伪唐动向。同时令礼部纵横司秘密游说杜伏威、萧铣。”
“喏!”众人轰然应是。
顶点
………………………………
第426章:李渊谋洛阳
襄阳是李唐的都城,也是李唐治下最繁华的城市,但是随着四方商旅的涌入,襄阳便显得相当狭小,尤其是皇宫太小,显得十分寒酸,完全不符合皇城的气度,更不要说拥护不堪的都城一下雨,全城都会充满泥泞,更重要的是狭小的襄阳也发挥不出商业的潜力。
在此立足的关陇世家、关东世家、南方世家众多,稀少店铺和供不应求的需求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收入,故而李唐立足于此不久,向外扩城的呼吁就不断在朝野中提出。
都城扩大和修缮是大势所趋,李渊最终批准了扩城扩宫的方案,襄阳向东西各扩十里,皇宫同样北扩十里,其中皇城占地十里,宫城则占三里。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急兴建,新的襄阳城拔地而起,城池高大宽阔,人口众多,是一座可以和大兴、洛阳、邺城、太原、涿郡、江都相媲美的大城。
名为太极宫的皇宫规模宏大、雄伟庄严、气势磅礴,完全不逊大兴宫、紫微宫、神武宫。
襄阳太极宫武德殿,一场极其重要会议刚刚结束,李渊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做出了夺取洛阳的决定,这是大势所趋。
李唐欲争天下就不可能回避中原,欲夺中原就不是回避洛阳。杨侗的下一步必然是南下中原,与其跟实力强劲的大隋王朝争夺中原,还不如主动出兵,抢在大隋出兵之前拿下洛阳。
然后以黄河拒河北隋军,以函谷关、外武关(李唐于武关之外修的一座关塞)拒关中隋军,以西城郡石泉城和安康城拒汉中隋军,以巴蜀地形拒雍凉隋军,再以虎牢关和运河拒李密之兵。
这也是本次军国会议上,李唐君臣达成一致共识,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李唐不能被动等待隋军先下手。
关键是李唐拖不起。
因为如今的大隋王朝军队强大、官吏廉洁、百姓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又与西域、东西突厥、辽东三国有商业往来,使得整个大隋王朝生机勃勃、潜力无穷,如果夺取中原的战争越拖下去,形势对只有巴蜀和半个荆州李唐越不利。
李渊从大殿回到了御书房,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太子李建成,以及刚升为内史侍郎的封伦。
封伦字德彝,智识过人,初为杨素幕僚,为他出谋划策,杨素对他十分欣赏信任,不仅推荐他入朝为官,还将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结为姻亲,到了武帝时期,投入到内史侍郎虞世基体系之中,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抑制贤能,并将各种反王的兵力模糊化。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日渐败坏,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封伦追随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败亡后,又归顺曾经好友李密,渐得李密信任。
半年前,他从彭城前来投靠李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不愿辱身事贼,愿为正统王朝效力。
李渊从前和封伦的关系也很不错,加上封伦有丰富的执笔圣旨经验,所以他的到来深得李渊器重,封为内史侍郎,和几名内史舍人一起主管圣旨草拟。
李渊今天有些话要问他,所以把封伦也叫来御书房。
走进御书房,李建成躬身一礼,神情凝重的说道:“父皇,这次攻打洛阳之大战,隋军极有可能应王世充之求而南渡,亦或是从关中、雍凉等地行围魏救赵之计,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隋唐之间的灭国大战。儿臣建议父皇派得力干将坚守各处险关要塞,以免隋军趁机从雍凉侵略巴蜀,巴蜀若失,我大唐后方不宁,继而影响到前方战事。故而此战不仅要攻,还要在后勤上做好与隋朝全面作战、长期坚守的充分准备,既然已经做出攻伐洛阳的决定,儿臣建议父皇结交一两个战略同盟,这其中,李密又是首选。”
李渊点点头,认同道:“朕也明白要夺取洛阳,和李密结盟乃是势在必行之事,但朕担心是我们一厢情愿,李密未必会按我们意愿走。毕竟我们这两年为了荆州和他打得不可开交。”
李建成笑了一笑,道:“父皇多虑了。这不是李密想不想结盟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要跟我们结盟。”
“理由呢?”李渊坐下之后,示意李建成、封伦入座。
李建成道谢入座,接着说道:“理由有二:一、李密得罪杨侗,惨遭血腥报复,李密的基层官吏遭到血腥屠杀,整个基层官员体系彻底瘫痪,治下人心慌慌,无人敢任职,不仅影响了李密两年的粮食收成,更令李密去年一年无法扩大战争,导致我大唐无顾虑的夺取了荆襄七郡,此之七郡,本来有很多地方是李密可以拿到的,然则因为杨侗,使他错失了扩大地盘良机,说他不恨杨侗谁都不信。”
“继续说。”李渊呵呵一笑,恐怖的刺杀行动虽然没办法证明是杨侗所为,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都已经不需要证据来证明了,如果说刺杀行动令李密损失惨重,那么李唐则是最大获利者。
“喏!”李建成接着说道:“其二、如果杨侗拿下了洛阳,那么李密就会处于隋军西北夹攻的窘境,接下来倒霉的就会他,抛开我大唐不说,他也要自己的生存考虑,儿臣以为他会和我们结盟的,联合对付隋军,儿臣对此很有信心。”
“圣上!”一旁的封伦毫不吝啬赞美之辞:“太子殿下言之极是,李密不止一次说杨侗是他头号大敌。他之所以容忍窦建德在青州生存,其实就是让窦建德成为隋魏之间的缓冲势力,代他防御隋军,他不进军青州也是免得刺激杨侗。如我大唐主动和他结盟对付隋军,他一定求之不得。太子殿下的两个理由,便将李密的处境分析透了。”
李渊把封伦找来,就是想通过他了解李密。以便他如何说服李密与大唐结盟,李渊略略沉思,又问他。“封侍郎,依你对李密的了解,你认为我大唐攻打洛阳的话,李密会是什么态度?”
封伦仔细想了想,拱手道:“圣上,这个问题委实不好回答,据臣所知,李密其实对王世充占领洛口城一事始终耿耿于怀,他一直想歼灭王世充,夺回洛阳作为魏国的都城,但他为了那些被王世充擒获的将军和全军上下的家眷着想,不得不与王世充达成和解,这才放弃了荥阳,而他定都于彭城,则说明他不想再打洛阳了。但如果有轻易夺取虎牢关的天赐良机,那么他肯定会卷土重来。其实在是否夺取洛阳的态度上,李密主要是受三大派别影响,他自己也相当矛盾。”
李渊饶有兴趣的问道:“李密有哪三大派别?”
封伦捋须笑道:“以单雄信、徐世绩和房玄藻为首的,是瓦岗元勋派,这一派认为洛阳,让他们失去太多精力、兵马、钱粮、时间和统一南方的机会,一致主张向南发展。”
“哈哈!”李渊开怀大笑道:“当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时,身为军师的李密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出兵河北,占据临渝关,截断隋武帝退路;中策是西行长安、占据关中,然后结四塞之险,徐图天下;下策是围攻东都洛阳。杨玄感采取了李密的下策,结果两个月失败。然而,在瓦岗快速崛起的时间里,李密自己却老老实实地执行着下策,结果就是,李密坐拥数十万大军,却屡攻洛阳不下,损失惨重、错失大好良机。”
“正是如此!”封伦笑了一笑。
李渊笑问:“第二派呢?”
封伦笑道:“第二派是以王伯当和邴元真为首,由于洛口城是王伯当丢失的,所以他极力主张攻打虎牢关,重新夺回洛口城,这一派反对南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明智。”李渊示意封伦继续。
封伦会意道:“第三派则是关东士族,这些人在洛阳拥有多利益关系,因此他们支持王伯当那一派。”
封伦从骨子里的奉承,使李建成对封伦感观极好,觉得对方是有心和自己结交,而且封伦的中书侍郎极为重要,是皇帝的近臣,李建成觉得他对自己很重要,也有心交好,在一旁笑着说道:“这么说来,应该是元勋派占据上风了。”
封伦道:“确实如此,翟让战死以后,李密就张罗着去除‘瓦岗’这个草莽气息浓厚的字号,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这一步也异常凶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内乱、分裂。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了单雄信等元勋派的全力支持,李密才胜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