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如此。”王仁则连忙道:“李世民将唐军兵分两路,一路轻兵走函谷关,这是他们故意分散我们兵力,以便于攻打洛阳;臣以为,唐军主力从洛水河谷东进以后,函谷关、伊阙关和渑池等县已经没有任何防御意义了,与其让唐军一一歼灭,还不如凝有生之力于一体,重点守御洛阳城。同样,隋军也已拿下了阳城,虎牢关也一样推动了防御的价值。”
王世充走了几步,这是一个战略决策问题,要么是走外线防御路线,要么是走孤城防御路线,毕竟唐军也只有二十多万人,兵力也并不见得充裕。如果守到天下在大变,自己未必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沉思良久,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利用坚城防御来犯之敌,他们就占据地利优势,六七万大军足以对付二十万攻城的唐军。
“此策可行,朕立即派出信使召回洛阳,同时让他们将各县官仓粮食运回洛阳。”
“圣上英明!”王仁则大喜过望,他最担心的军力不足问题终于解决了
王世充问道:“洛阳如今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目前城中尚有五万兵马可供调动,只是还要分兵镇压城内百姓,实际可调动兵马恐怕只有三万!”王仁则涩声道。
“为何要镇压百姓?”王世充微微一怔道。
“只因父皇下令屠杀商贩,这些商贩家人对父皇心生怨怒,是以这几日反抗得相当激烈,已经有几百名将士被百姓偷偷打死了。”王玄应苦笑道。
王世充大怒:“为何不查?”
“根本是查无可查,甚至从昨日开始便有逃兵出现了。”王玄应道:“父皇,如此大敌当前,对百姓只能安抚,不可过于激烈,否则,不但百姓怨气难消,军中将士也会生怨,军中将士多数出自城中百姓,此前斩杀商贩已令许多将士心生怨恨。”
王世充失神的看着王玄应,也想明白这其中因果,狠狠地拍了拍扶手,大声怒骂道:“玄琼和云定兴误朕不浅。”
这个时候,可不是推卸和追究责任的时候,否则只会乱上加乱,王玄应躬身道:“父皇,此刻对我军中内部当以安抚为重,不可再生波折,一切待敌军退去之后再做定夺。”
王世充闻言,虽然心中有怒,却也只能压下去,气闷的点头道:“尽快收拢兵力,同时派人坚守外围堡垒,保护撤离而来的军队。”
“喏!”王仁则暗叹一声,躬身领命而去,只留下王世充父子三人,枯坐于殿堂之上,无神的看着外面。
王玄应道:“父皇,千金堡和金墉城乃是洛阳紫微宫的重要防御,儿臣以为需要派可信之人镇守,儿臣愿意坐镇千金堡。”
王世充除了依靠高大坚固的洛阳城城墙外,在洛阳四周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军事设施,不仅城阙高大坚固,且粮草充足,以当洛阳桥头堡。其中在洛阳北面保护紫微宫的千金堡,是城外修建得最大、最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堡垒除了城高墙厚外,还配备有大量远程床弩。
“父皇,还是儿臣去吧!城内离不开大哥。”王玄恕请命。
“也好!”王世充想了想,道:“二郎坐镇金墉城,让越王坐镇千金堡。”
“喏。”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439章:出尔反尔
二李已经签署了同盟协议,但李唐在意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李密几时会出兵,与李渊会猎洛阳。
偏偏李密这时候含糊其词,他口头上答应出兵了,但具体什么出兵,出多少兵都没有明确,这让长驻彭城的温彦博十分焦急,这件事若办不好,他很难回去交代。
驿馆内,温彦博不安地来回踱步,温彦博的不安不仅源于李密模棱两可的态度,还有邴元真的态,他从最开始的积极撮合,发展到了现在的避而不见。邴元真无疑一面镜子,从他的前后变化即可看到李密的微妙变化,这里面一定发生了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他却打听不到,这让他十分焦虑。
他现在就在等朝廷或者晋王的消息,只要朝廷正式出兵的消息传来,他就去催促李密出兵。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奔的脚步声,一名侍卫进来禀报:“使君,晋王有紧急情报送来!”
温彦博连忙道:“信在哪儿?”
侍卫将一卷情报呈上。“使君,这是一个时辰前得到的情报,从襄阳郡发来!”
温彦博将情报在桌案上摊开,上面是李渊亲笔提写的书信,只有‘我大唐军队已据弘农全境,督促李密攻打洛阳!’
温彦博立刻道:“准备马车,我要立即见魏王!”
……
正如温彦博所料,李密的态度确实变化了,这一切源于邴元真,据他的家奴揭发,邴元真收受了他人万两黄金的贿赂,李密震怒的追问邴元真。
可尽管邴元真矢口否认。但家奴的意外被杀,却使李密相信邴元真是真的受贿了,因为此人极为贪婪,如果说他没受贿那才是奇怪之事。
李密也知道万两黄金的手笔只能是某个势力所为,而从受贿时间和邴元真的表现来看,这万两黄金,极有可能是唐朝所为,所以邴元真极力劝自己跟李渊结盟。
不过李密并没处罚邴元真,一是邴元真从翟让时期就是瓦岗的军师,他在魏国势力雄厚、触角存在方方面面,在没确凿证据前,如果贸然处罚,极有可能引起魏国分裂,李密承受不起这个代价,只能忍气吞声的把这件事压在心中,但是对于邴元真已经不再信任了。
正是这个缘故,李密对唐魏之间的结盟抱以了怀疑,他认为李渊另有图谋,才会重金行贿邴元真,不然的话,为何不坦坦荡荡的就事论事?邴元真对温彦博避而不见也是因为自己被人告密了。
地图前,李密凝视着江都城,目光中充满了热切,他现在已经接受房玄藻建议,准备转战东南,定都于江都,于江东建立自己的大魏王朝。
他现在完全可以趁着隋唐争夺中原的契机,荡平杜伏威,迫降李子通和沈法兴,一旦隋唐两国在中原两败俱伤,无力南顾,那三国鼎立之势便立即形成了。
虽说李密决定重心南移,但是要他放弃中原,多少有些不甘,从瓦岗时代开始至今,中原便是他们活动之心,有着太多的酸甜苦辣,而且他的军队大多是中原人,若是贸然放弃中原,一定会遭到将士抵制。
尽管单雄信、徐世绩、王伯当、孙长岳等目光长远的大将,都支持房玄藻南下之议案,但他们和李密一样,担心麾下将士不服。
李密和房玄藻也不知怎么破局?更不知如何去说服基层将校和普通将士。
就在这时,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大王,唐朝特使温彦博紧急求见!”
李密眉头微微一皱,他当然知道温彦博赖着不走,也知道温彦博这时候来找他,肯定是唐军出兵了,是以催促自己出兵相助。
虽然李密不愿为李唐卖命,但李唐答应的物资现在还没运到,所以他也不能拒而不见。
“请他进来吧!”
“下官参见大王!”不一会儿,温彦博匆匆的走了进来,进门便深施一礼。
“使君不必多礼,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李密关切道:“温使君这几天在彭城过得如何,馆驿士卒可有照顾不周?”
“多谢大王关心,馆驿做得很好,令下官有如至宾归之感。”
“这些天公务繁忙,也没时间顾及使君,实在抱歉。”
“哪里!哪里!大王的厚待,让下官感激不尽。”
两人寒暄了几句,温彦博便将话题转到正事,他欠身道:“下官接到我大唐快信,说是我朝晋王已率十八万大军出兵洛阳,任城郡王也从伊阙关进入了河南郡。按照唐魏双方约定,魏军也应出兵援助了,但不知大王几时派兵?派多少军队?下官需要向朝廷禀报,不知大王能否给下官一个答复?”
温彦博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但事关天下大局。他还是十分坦率地说了出来,过程没有一点含糊。
李密笑了一笑,“双方既然立下盟约。我肯定会按照盟约来做,我李密不是背仁弃义之人,请温使君不必担心。”
“那大王几时派兵?派多少军队?”这敷衍人的话说得太多次了,温彦博不想再听,故而穷追不舍,大有咄咄逼人的架势,
李密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哪有这样逼问的?就算李渊也不行,但李密还是压制心中怒火,淡然道:“我已经说了,我大魏会遵照盟约来做,难道温使君没听懂吗?你们呢?”
话说到这份上了,感受到李密怒火的温彦博知道问不下去了,更不能再问了,他只得站起身,无可奈何的行礼道:“好吧!希望大王尽快出兵,粮食布帛之事下官也催一催。”
“好!”李密的黑脸多了一抹笑容,盟约上写得清清楚楚,只需物资到位,李密便出兵攻郑,但李唐承诺的东西迟迟没有送达,这便成了一个很好借口。
温彦博最终带着愤怒和无奈告辞而去。
李密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烦人的家伙终于走了。但他也知道温彦博明天还会来,于是默默的闭目思索着应付之策,不多时,又有侍卫禀报,“大王,尚书令来了!”
李密连忙吩咐,“快请。”
很快,刚刚官拜尚书令的房玄藻快步走进李密的书房,行礼道:“拜见大王。”
“温彦博刚才又来了。”李密对房玄藻十分信任,尤其是房玄藻至真至诚的劝他攻取江南之策,让他大有豁然开朗之感,与之相反的邴元真自私自利,居然为了黄金万两而出卖自己,更让他更清禁孰忠孰奸。
“卑职在门口遇到了他,脸色相当难看,是不是又来催促大王出兵了?”房玄藻在一旁落座。
“正是!”李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苦笑道:“他这天天来催,我不仅难办,还烦透了他。”
房玄藻笑了一笑:“大王确定不想放弃中原吗?”
李密点了点头,“你也知道我军将士皆是中原人,所以我们短期内不能放弃中原。”
“如果卑职有办法让士兵答应南下呢?大王愿不愿放弃梁郡以北四郡”
“什么办法,请尚书令快快道来!”李密心中大喜,他就是想知道怎样才能避开唐魏盟约。
房玄藻微微一笑道:“大王可以出兵三五万,但不是去打洛阳的王世充,而是攻打荥阳的隋军,大王去打隋军,同样是替李唐分摊压力,这样就不违背盟约了。再说了,我们干嘛非要打王世充呢?唐军那么多人还怕拿不下洛阳?”
李密捋须大笑了起来,他也想到了这一个办法,但他担心自己弄巧成拙、惹火烧身、玩火自焚……如果隋军盯着他打来打,那麻烦真就大了。
他将这个担忧告诉了房玄藻,房玄藻却摇头道:“我们先跟杨侗接触,从而达成隋军假打一通的口头协议。”
“假打一通?”李密大概明白房玄藻的意思了。
房玄藻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密皱眉道:“杨侗是一个大狠人,我担心他玩真的呢。”
“大王,真打也好,假打也罢,至少将士们可以安心离开中原,”房玄藻的意思很明显,离开中原的唯一障碍是将士们故土难离的乡情,如果败在大隋之手而南下,将士们也无话可说。日后还能用乡土情节激发将士们的训练热情,以后进军中原,还可以激发将士们的斗志。
“大王,其实我们都知道隋朝对济北、东平、济阴、东郡百姓的影响极大,即便是打,恐怕也很快被隋朝占领,既然守不住,何不用来与隋朝交易呢?而且这样一来,隋朝土地就和窦建德、刘黑闼、王小胡犬牙交错,在没有解决三人之前,杨侗就不能罔顾不稳的后方。而在其与李唐争夺洛阳,与窦建德等人夺青州之时,就是我们南下发展的时间。”
“大好江山就这样放弃,我实在有些不甘心啊。”
房玄藻见李密犹豫不绝,劝道:“大王,我们明和李渊结盟,暗和杨侗交好,游刃两大势力之间,同时向南方扩张,这才是孙吴之策。”说到这里,房玄藻接道:“中原只是隋唐之争的开始,下一步,两者必将是生死之战,时间或许是一年,或许是十年,但不管多久,中原都暂时没有我们立足之地了,我们若不抓紧时间经营一方,结果依旧是一条无水之鱼,连充足的军队都养不起。又怎么跟隋唐角逐天下?”
李密缓缓点头,这句话在情在理,也说到他心坎上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打算将一些不遵从自己的势力派去与隋军作战,借此机会剔除这些蛀虫,从而达到凝实军队的效果。不过事关重大,他还须好生好生考虑。
顶点
………………………………
第440章:史劲立功
王世充一直以为外人不可信,将军权看得极严,对于一些险关,也派自家人去坐镇。
虎牢关无疑是险关,所以他派代王王琬坐镇,让他为运粮入京争取到充裕的时间,可谁料到这个被他委以重任的王琬和王玄应、王玄恕、王仁则、王太等有为之士截然不同,此人凶狠残暴的另一面是胆小如鼠,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连一个普通士兵都不如,所以当王世充待机撤退的命令一下,畏惧大隋军威的王琬连像样的抵挡都没有做,就毫不客气的放弃虎牢关,带领大军急匆匆的跑回了洛阳。
如此险关落到大隋之手,继而影响到了正在洛口仓搬运粮食进入洛阳城的段达。
洛口仓号称天下第一仓,仓城周长二十余里,可容纳粮食两千四百多万石,虽然一直没有全部装满过粮食,但最鼎盛时期也存粮两千万石,兵甲百万套,是大隋王朝富甲天下的重要性标志。
这里一度被李密占据过,他曾经打算以此为都城,建立起他的大魏王国,因此增筑兴洛城,周围四十里,使洛口仓扩大了几倍之大。
从东征高句丽开始,洛口仓多次向外调粮,粮食日益减少,加上杨侗北上之日清仓过河,所以仓城存粮都是王世充后来放进去的。目前只剩二百八十万石,由三千名士兵看守。
在几天前,王世充做出了撤回荥阳驻军,将粮食运回洛阳的决定,荥阳驻军也已撤回洛阳,同时更换了虎牢关的主将,王世充又令段达为运粮使,强征十五万民夫,将洛口仓的粮食运回洛阳。
虽然征发了十五万民夫,但要将全部二百八十万石粮食全部运回洛阳却是一件大难事,加上黄河水域已经成了大隋海军的天下,所以王世充的几百只小船起不到半点作用,只得靠骡马运输,整整九个昼夜的运输,也只运走了五十万石,还有二百三十万石粮食。
此时,三十余里外的虎牢关亦已传来隋军占领虎牢关的消息,这便让段达十分焦虑,他焦虑的并不是粮食无法全部运送完成,而是他知道王世充要完了。
仓城官衙的大堂上,段达负手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之极,他该何去何从?
段达年近六十,在文帝时期即已深受重用,在当杨勇麾下将军时,又暗中交好杨广,他暗中观察太子杨勇的动静,密报给杨素。于是朝廷内外到处是对杨勇的议论诽谤,天天可以听到杨勇的罪过。到了杨广继位,深受重用。江都宫之变发生以后,他联合元文都拥立杨倓即位于洛阳,封为陈国公。
当时元文都等人图谋除掉王世充,段达暗中将此事告诉王世充。杨倓无奈把元文都抓住送给王世充,王世充将其杀害。王世充因此特别倚重他。等到打败李密,段达等人劝杨倓给王世充加九锡之礼。暗示杨侗禅位给王世充。王世充继位后,任命段达为司徒。现在王世充大厦将倾,他段达怎么可能替王世充陪葬呢。
他与云定兴一样,都是官油子,听说云定兴和李渊颇有交情后,两人就秘密的和李世民联系,但是随着隋朝大军南渡,又使段达有点踌躇不定起来。他知道隋强唐弱,自己应择良木而栖,无论如何也应该去傍大隋这棵大树,而不是势弱的李唐。
段达和杨侗共事几年,但因为当时的杨侗没什么前途可言,且又有裴氏从中说项,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杨倓,继续干着谍中谍的角色,只不过杨侗品行敦厚,从来没做出格之事,是以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这么一算下来,他和杨侗没有什么旧怨可言,他就担心现在投靠杨侗,会遭到杨侗清算。因为从大隋的政策来说,像他这种首鼠两端、底子特别肮脏的人是必被清除的人物。
段达既恨自己当初手捧珠玉不识宝,又怨杨侗藏得太深,若是当初稍微流露出王者气质,自己也不会因为杨倓置若罔闻,可一想到当下情境却又无计可施,一时不知该怎么才好?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跑来,在堂下禀报道:“启禀司徒,有十万隋朝精骑自虎牢关杀来。”
段达一屁股坐到了坐榻之上,失态的大叫:“十万骑兵?”
“正是!”面色苍白的亲卫颤抖着声音道:“十万只多不少?”
段达失神道:“到哪里了?”
亲卫惨然道:“不足十里。”
段达心烦意乱挥了挥手,“让民夫全部入城,关闭四门!”
“喏!”亲兵匆匆的退了下去。
段达面如土色,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城周四十多里的兴洛城只有三千名士兵,摊派下来,一里不足七十五人,而隋军却有十万多人,这怎么守哇?
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带着亲卫跑路,但如今连跑路都晚了,只因洛口仓位于巩县东北的黄土岭上。这里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自洛水逆水而上可达东都洛阳,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大兴,顺水而下可达黄河出海口,同时与大运河相通,还能南到江都,北到涿郡。它东临汜水、北依黄河、西接洛水,唯一的陆路在南边,可是从仓城到官道也有十里之遥,自己此时若是跑出仓城,从时间上说,恰好与隋军相遇于岔路口,至于水路那是想都别想,不管是黄河还是洛水、汜水,早已是大隋五牙船和艨冲的天下,仓城中的小船根本不够人家一撞。
“报!”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向段达道:“司徒,城外发现大批军队,正向兴洛城赶来。”
段达面色一变,扭头看向来人道:“是何方兵马?”
“看旗号,乃是大隋的兵马!”部将脸上带着惊恐的神色,大隋这几年创下的名头实在太大。
“快,上城!”段达也顾不得惊讶隋军为何来的如此之快了。
“报!”就在段达准备上城退敌之际,远处一名血染战甲的战士跌跌撞撞的冲过来,远远地便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司徒大人,大事不好,北门被破,隋军杀进来啦!”
“什么?”段达面色大变,一把拉住这名战士的衣领,此刻他已经无法顾及自己的形象,脸上表情扭曲狰狞,愤怒的咆哮道:“不是说隋军还在十里之外吗?人是从哪里来的?”
按照之前传来的消息,杨侗至少也要一段时间才能打来,这才多久,却被告知城门已经破了,城门的防御是假的吗?
“人是从黄河上来的。”那名亲卫苦涩的说道。
“你们呢?你们是干什么的?城门为何如此轻易被攻破?”段达咆哮道。
“启禀司徒……”亲卫涩声道:“守城士兵都去南门助战,北城守军本就不多,城内民夫突然杀出来一帮女人,守城将士还没反应便被那帮疯女人射杀干净,是她们打开了城门,隋军此刻已经来到城里了。”
“女人?”段达一颗心却一点点往下沉,别人或许觉得这些突然出现的女人没什么,但段达却不这么认为,他知道隋朝疯狂报复李密的时候,有近六成刺客是女人。是以各路诸侯皆称杨侗手中有一支恐怖的女刺客队伍,是杨素首席刺客红拂女训练出来的刺客,个个貌美如花,无所不精。
这些传言多少有夸大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众多诸侯之中,只有杨侗手中拥有这么一支数目庞大的女刺客队伍,眼下的情况也说明杨侗早在兴洛城有了布置,这支女刺客只是其中之一,段达根本不知道十多万民夫之中还有多少刺客。
“快,为我披甲!”出身关陇将门的段达善于骑射,早年杨坚还未称帝时,他就是杨坚的亲卫都督,不过统兵打仗的本事却是一般。大业八年,奉杨广之命去冀州平叛,结果段达屡战屡败,伤亡很多。于是贼军戏称他为段姥。但是段达命好,遇到了时为鄃县县令的杨善会,在其谋划之下,段达一下子就生猛了起来,打得贼军溃不成军。
可如今,一切只能靠他自己了。
他披甲戴盔,手持马槊,倒也有几分老将之风。
身后的五百部曲,也是装备齐全的精锐骑兵。几百人卷起一道黄尘冲向了北门。
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却见一员手持陌刀的悍将正好冲进来,身后是浩浩荡荡的突厥奴军,一个个杀气腾腾,城中弥漫着血腥气息,令这些来自草原的奴军如同嗅到腥味的野兽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