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原将相失和,不是什么公开的秘密,自从决裂之后,两人几乎是不相往来了。
裴寂大步而来,沉声道:“将军可知雀鼠谷出事了?”
李神符冷冷道:“我不仅知道霍邑、阴地失守,还知道是裴氏子弟裴阳送给隋军的!”
裴寂看出李神符的讽刺与不满,但他有求于人,便忍气道:“该我承担的责任我会承担!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还请将军以大局为重。”
李神符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他倒是第一次看到裴寂低声下气,便缓声道:“请说!”
“西河、龙泉、临汾兵力空虚,而上党、长平守军要与对峙隋军作战,分身无术,敌军下一步必将横扫晋南各郡!雀鼠谷易守难攻,若是全线失守,我大原纵有百万精兵也无法救援!到时候,敌人只需以疲兵之计,即可将太原孤城生生耗死,故而,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雀鼠谷,重新打通南北要道。”裴寂倒是和李神符想到一起去了。
李神符苦笑道:“我当然知道雀鼠谷失守的后果,我也认为我们必须保住介休县,同时以此根基,重新夺回雀鼠谷!但你要知道,太原到介休的路,是一段死亡之路,非常非常难走。”
裴寂当然也看出这一点。
楼烦、离石二郡全境失守,太原郡北部、东部、南部也成了大隋的势力范围,李靖的军队一直在太原出没游弋,扮演着牵制太原守军的角色!
只不过裴寂的主要任务是把隋军拖在太原,从而为关中大军争取时间,所以,他才采用了固守待援的被动防御战术,除了加强斥候探查外,一直没有与隋军进行大战,而这也是他极力反对李神符出战的根本原因。可是雀鼠谷的意外失守,使他坚守太原的计划彻底破产。
现如今,他也终于知道隋军根本就没打算在太原城打一场攻坚战,而是采用了蚕食并州全境,最后再来耗死太原的策略。
现在能否改变战局,关键在于能否夺回雀鼠谷。
但正如李神符所言,从太原到介休县至少要走四百多里路,其间丛林密布、山势纵横不说,还要绕过方圆数百里的邬泽,说这一段路是死亡之路,半点没错。因为充当看客的李靖,绝对不让他们从容营救介休。
目前太原城中,能够胜任救援任务的将军只有李神符,但这是吃力不讨好、九死一生的任务,要负全部责任的裴寂哪怕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说。
对此,李神符却有另外看法,他不急不徐的沉声道:“雀鼠谷是自南向北失守的,可见这是另外一支隋军所为,兵力也不会太多!到现在,李靖、李景也许都不知道雀鼠谷之变故。如果我们抢先一步出发,那么,这段路,就会变成隋军的死亡之路。”
裴寂眼睛一亮,道:“将军是打算在这条路上吃掉李靖、李景部?”
“正是如此!”李神符笑道:“这吃掉李靖部,以及救援介休,夺回雀鼠谷的重任,自然非我莫属了。”
裴寂略一思索,也觉得这是危境中的破局战机:“祝将军旗开得胜!”
“太原城交给你了!”
李神符击鼓聚将,下达了救援介休的作战命令。先以三千轻骑为前锋,尔后亲率三万大军驰援介休县。
……
太原西南,文水县郡一条废弃的官道上,一支约有两万人的大军正在官道八里外休息。军队盔甲鲜明、鸦雀无声,显出良好的训练素质,为首大将正是兵部尚书李靖。
李靖心知只要雀鼠谷有动静,裴寂和李神符都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南下救援。在太谷落入在杨善会、苏定方之手的情况下,唐军南下的唯一通道便是文水县!所以早在建议杨侗派奇兵飞夺雀鼠谷时,李靖就已经做好了全歼太原南下援军的准备。
他让恒山郡守李景、薛万彻打着他的旗号,领四万大军继续在太原迷惑唐军,自己亲率三万军队秘密进入离石郡,然后从离石郡潜入太原文水县。
与李神符分析一般,他确实没有和沈光取得联系,但他却一直派斥候盯着太原城。
太原大军一出动,他就已经知道雀鼠谷落入隋军之手了,于是立即统领大军进入选好的埋伏点。
在这之前,他同时吩咐太谷县的杨善会、苏定方做好了吃掉太原祁县的准备,因为文水离祁县不远,这里一旦有变,祁县守军绝对不会不管。
这时,一名骑兵斥候飞奔而至,向李靖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杨太守、苏将军已准备就绪,在祁县南部邬泽以北部署完毕,他们吃掉援军后,会趁机拿下祁县,请李将军尽管放手一战。”
“将军!裴行俨将军的一万骑军业已就绪!”另一名斥候飞马急报。
李靖微微一笑,对薛万彻道:“按照方才的斥候来报,李神符再过一个时辰就会到达,立即进入预伏点,做好迎战准备。”
二人立刻下达了作战命令,正在休息的隋军纷纷起身准备,气氛骤然一紧。
……
正午!
李神符的三万唐军主力已经进入了文水境内,他们距离介休县还有三百里左右,据说李靖已经调兵两万紧急南下,他必须尽快赶到邬泽设伏。因此过城而不入,行军压力异常大,唐军一路上都尽量减少休息时间。
虽然是急行军,但李神符还是谨慎的派了几支斥候队沿途探查,并与先锋军时刻保持联络,以防被敌军伏击。
一般而言,行军斥候只探查沿途十里范围内,也就是官道两边各五里的范围,这样可以保证军队不会进入埋伏圈,至于五里外的敌军不用太过担心,一旦被发现,军队还有应对时间,来得及集结迎战。
就在这时,前方冒起一道狼烟,这意味着斥候发现敌情,李神符大吃一惊,当即举手喝令道:“停止行军,立刻集结!”
官道上列队足有六里的三万唐军开始迅速缩短集结,天空隐隐传来闷雷般的声音,远处尘土遮天蔽日,大地开始颤抖起来。
唐军士兵面面相觑,每个人眼中都露出了恐惧之色,他们都有经验,这是骑兵杀来了。
“将军,是骑兵!”士兵们惊恐地大喊起来。
李神符脸色大变,如果真是骑兵,那境况就糟糕了,这时,十几名斥候骑兵狂奔回来,大喊道:“有一万骑兵杀来了。”
李神符惊得面如土色,颤声大喝道:“后撤,快快后撤!”
他心里清楚,一万骑兵对阵三万步兵,步兵只有被屠杀的命运,北面十余里外正好有一片森林,撤退进森林,或许还能躲过一劫。
唐军都吓得胆寒了,不用主帅催促,纷纷调头向北狂奔,尽管士兵们都已疲惫不堪,但在逃命信念的支持下,唐军还是迸发出了巨大的潜力,争先恐后向北奔逃。
这时,裴行俨统领的一万骑兵已经出现在两里之外,他们兵分两路,沿着官道两侧向疾追,渐渐的,他们已经追上速度较慢的部分唐军,瞬间,最后面唐军坠入死亡地狱,骑兵骑枪疾刺,士兵惨叫着在地上翻滚,唐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地投降。
李神符率领在前的唐军也不乐观,他们跑不到十里,前面忽然出现了一支大约两万隋军,排列着严整的三层箭阵,两万把冰冷的手弩对准了他们。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唐军走投无路。
李神符眼睛都红了,他挥舞铁枪怒吼,“杀出重围!冲出去!”
他高举盾牌,一马当先的向两里外的隋军箭阵冲去,唐军跟随着他奔跑,一起怒吼着向拦截的隋军冲锋
李靖冷冷地看着越来越近的唐军,为首数千人已经冲进了百步内,后面大部队正向这边汹涌杀来。
“射击!”李靖下达命令。
隋军万箭齐发,弩矢如暴风骤雨般向迎面杀来的唐军射去,强大的箭雨无坚不摧,李神符盾牌被乱箭击得粉碎,他长长惨叫一声,人马被数百支箭射成刺猬一般,成片成片唐军被射倒!
三轮齐射,隋军结成阵势,展开了血腥屠杀,陌刀手所向披靡,利刃狂舞、人头翻飞,躯干四裂,地上尸块累累堆积,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
这是唐军从没见过的凶猛之军,他们如铁墙般列队前行,暴烈如割草,横扫一切阻挡之敌。
就在这时,裴行俨的一万骑兵俨如狂涛巨浪,从背后杀入了乱团一团的唐军之中。
李靖道:“传我命令,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
战争变成这等地步,混乱中的唐军斗志崩溃,纷纷跪地投降,数百向南面突围的士兵被骑兵包围,全部被杀死,至此,李神符三万军除了少数人突围成功外,投降者约有两万三千余人,三万精兵全军覆没。
随后,裴行俨率领精骑挥师北上,一口气拿下清源县,而兴建在龙山上的晋阳宫,物资人员早已经被裴寂搬进太原城外,此时已经成为一座空城,隋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之后,以战略极为重要的龙山为基,断了太原城唐军南下之路。
祁县守军闻讯救援,又被苏定方吃了个干净,当他们准备退回城时,发现城头已换‘隋’字大旗,无奈,只得北逃太原。
只此一役,太原城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
次日清晨
裴寂就得了李神符与三万援军全军覆没的急报,不久以后,介休守军献城投降的消息送到了他的手里。
裴寂足足枯坐一个时辰,他蓦然发现,并州战役似乎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也才发现,并州战役的关键不是太原城,而是雀鼠谷。
良久,裴寂长叹一声,下达了严守太原城的命令。
雀鼠谷的全线陷落,意味着太原成了一座孤城,就算关中唐军想来救援也不可能了。
出城迎战吗?
那是找死。
裴寂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太原城,将希望寄托河东郡李神通,希望他破开困局。
………………………………
第111章:野蛮战术
河东郡,被裴寂寄予厚望的李神通同样陷入困境,他手中原有七万大军,但是在隋军的调动下,先后派出三万大军增援长平、上党、临汾!之后在裴仁基、尧君素在绛郡纵横驰骋时,又分走了他一万大军。
当杨侗亲率四万大军席卷河东全郡,他手中可用之兵不足两万。无奈之下只得迅速弃守河东各县,集结全郡兵力入驻河东城,效仿当初的屈突通,行固守待援之策,但哪怕集结全郡力量,损兵折将的河东城仅有三万五千兵力。
他一面急报关中,请求李渊派大军增援。同时急令潼关守将史万宝,率领潼关、蒲津关驻军火速支援河东郡。
而对于杨侗来说,他必须在李唐援军抵达之前,拿下河东,如果失去河东郡这个战略要地,唐军随时可以向并州文城、绛郡、河内发起反攻,并州将永无宁日,自己必将如同后来的宋朝一样,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防御唐军,这会严重破坏杨侗策划了近一年的天下大计,故而这一仗必须要赢,而且还必须速战速决!
史万宝是隋朝大将军史万岁之弟,他原本是长安豪侠,与李神通共同在鄠县起兵,担任李神通的副职,当他率领二关三万大军赶到河东。
杨侗率领的玄甲军、怒涛军、海啸军、飞羽弓骑也业杀到。决定并州归属的至为关键一战,即将在河东城东南郊拉开序幕。
“殿下,这一仗,交给末将来打!”尉迟恭有些心急,并州几路大军,都立下了不小的功绩,只瞧得他心痒难耐。现如今除了太原城跟河东城,并州已无李唐势力,对于对峙的三万唐军,他是眼馋之极,“就这三万杂碎,哪需要全部上啊?交给末将便是,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保证他们一个也进不了河东城。”
“这我相信。”
杨侗毫不犹豫的道,尉迟恭的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而且还具备统帅之才,只要给他足够的兵马,没有道理打输,可杨侗还是拒绝了,笑道:“这一仗不是打赢这么简单,我们不仅要打赢,还要将河东城里的李神通引诱出来。以李神通的持重,只有我亲自出马才能奏效。”
尉迟恭是豁达之人,见杨侗的决定不可更改,便道:“既如此,那殿下就安排吧!甭管哪项任务,包管完成得妥当。”
杨侗道:“仗打到现在份上了,太原已经是瓮中之鳖,不足为虑,能否一战定并州,归根到底还是前方的河东城。但是它实在太硬了,我们又不能硬取!所以城外这一仗,我们要打得格外的艰难。只有让李神通看到胜利的希望,他才会孤注一掷的杀出来。你的主要任务,是给我吃掉城中援军,不能让他退回城里。次要任务是借机拿下河东城。”
尉迟恭眼前一亮,登时大悟,兴高采烈地退下去了。
接着,杨侗又让水天姬带着飞羽弓骑配合尉迟恭
如此一来,能够与史万宝于郊外作战的军队只剩下人数一万五的玄甲军和怒涛军了。
想想统帅十几万大军的李靖的奢侈。再想想自己的拮据,杨侗心中就有十几万匹“草泥马”。
他从河内总计带来七万大军。但是先给裴仁基一半兵力去收复绛郡,现在又一分兵,可用之力变得有些拮据了起来。
当前的局势,必须吃掉史万宝为首三万援军,以及从河东城出来的李神通,同时还不能让他们退入河东城,从而为尉迟恭争取到打下河东城的时间!更要命的是还要假打……
如果让唐军进入河东城,那便意味着唐军防守兵力与自己对等。这攻城方本就吃亏,兵力再来对等,更别提胜利了。等裴仁基调过头来,关中唐军也到了。
这一战直接关系到杨侗的未来,胜负尤为重要。
“殿下,根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史万宝的三万援兵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此战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怎么打,还请殿下示下。”亲自负责打探消息的秦琼匆匆赶来。
“确切来说,还有一个时辰。”杨侗笑着说道,对于敌军的了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史万宝、李神通都已经得知并州全线失守的消息,我在昨天还放出了假消息,说李靖十万大军将于明天抵达,所以,他们也急于打败我们,然后入城坚守,而这里离河东城不足五里,战局的变化尽在河东城眼中,只要战事陷入僵持,李神通就会出兵。这五里距离足够敬德打穿城中援军,顺势杀入河东城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休息,什么都不用做,等史万宝上门来就好了。”
秦琼先是错愕,随即大悟,作揖道:“殿下高明,原来一切都在殿下掌控之中!”
“传令下去,在河东城守军未出之前,先假打一段时间。”
“喏!”
传信兵立即下达作战命令。
隋军的斥候一直不断的给杨侗传递史万宝援军的消息,对于他们的行军速度了如指掌。
直到史万宝离他们还有五里的时候,杨侗等到了唐军全军减速的消息。
这消息传到,杨侗没有片刻犹豫,将三万五千大军分作三路:尉迟恭率领海啸军为北路军,秦琼率领怒涛军为南路军;玄甲军为中军,飞羽弓骑为后军,以便随时脱离战场。
任务下达,三万五千大军齐动,一口气来到了史万军的唐军阵前。
两支军队已摆开阵势,旌旗招展,矛戟如林,史万宝目光注视着两里外的近三万五千隋军,眼中流露出忧虑之色,对方竟然有三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两万以上,这是他统军以来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史万宝看了看河东城城头,城内还有三万五千唐军,可惜这三万五千唐军不能出来参战,一旦他们出城参战,很可能会导致城池陷落。
虽说李神通说会伺机而动,但史万宝心中却没有一点把握,因为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在旷野作战中,在骑兵上有着强大的优势隋军,不可能会处于下风的。
此时正值晌午,日照当头。
这是雨后的第一个晴天,太阳格外明亮,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杨侗早已得到唐军的消息,他们选在一次宽阔原野列阵,意图将他们兵多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三万五千大军列成方阵,明晃晃的长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生辉,气势恢宏。
杨侗看着严阵以待的唐援兵,没有给予对方太多布置时间,也没有说什么战术打法,只是在万众之中高呼道:“将士们…跟我杀过去…”
这话音方落,他已经领着玄甲军从正面冲杀过去,就如莽夫一般无脑。
阻击战就在他如此出乎意料又急切中拉开了序幕。
杨侗的前部分为两拨,一拨是他亲自率领的两千骑兵,跟在后面的是罗士信为首的三千骑兵,接着的飞羽弓骑同样一会为二,前面由随军将军张镇周统领,后面是水天姬!
面对杨侗的突杀,唐军军阵的中后方发生了变动,数千弓手移动到了近前,他们麻利的弯弓射箭,在杨侗冲入一箭之地的时候,松开了弓弦……
密密麻麻的箭羽如乌云一般向着杨侗方向压顶而来,密集强劲。
对于弓袭,杨侗早有应对之法,将披风挂着裂天槊上,猛力转动,偌大的披风在他狂舞之下,将丈余之内的箭矢通通抵挡在外。不但保护了自己,身旁的兵卒亦在保护之内。不过他这一手,保护的兵卒终究是在少数。
斗篷范围之外的将士,依旧受到箭羽的扫射。
好在玄甲军早有准备,都是人马披甲,在敌人的第一波箭雨中损失并不多。
玄甲军素质在这一刻一览无遗,中箭兵卒并没有减缓速度,而是一手高抬手臂牵着缰绳,以护腕护着面门,习惯性的将武器含在口中,伸手将箭羽扯断,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减缓速度。没有中箭的将士更是冲的更欢:因为大家知道这一波箭羽没有射到自己是幸运,下一波也许就没这运气了。而闪避箭羽的最佳方法不是逃,而是近身!因此个个毫不畏缩、奋勇争先。
面对隋军不要命的冲刺,唐军第二波箭羽来不及射出,杨侗就已经先一步对上他们的枪阵。
枪阵,对全速突击的骑兵威胁极大!
杨侗在逼近百步的时候,便已独自跃纵而出。
离弦箭爆发力非常恐怖,百步距离眨眼即到,杨侗向前猛力一撩,系在裂天槊的斗篷卷住了挡在他马前的十几柄长枪,马槊一挑,十数柄长枪脱手而出,往天上冲去。
少了枪尖阻拦,杨侗没有片刻犹豫的切入敌阵,他没有如同以往那样强行撕裂一道口子,而是在正前方左突右杀,将枪阵搅得一塌糊涂。
紧随他冲刺的骑兵见枪阵已不足给他们造成威胁,倍受鼓舞,加快了冲刺的力度,几下呼吸的功夫,狠狠地楔入枪阵之中。
弱小!
这是唐军给杨侗的感觉。
唐军真的很弱吗?
完全不然!
杨侗没有战术的野蛮战术,恰好是最高明的战术……
直接让唐军战力下降……
………………………………
第112章:活捉杨侗
唐军从潼关支援河东,一路长途跋涉,极为疲累。杨侗又传出虚假消息,诱惑他们加快行军,增加援兵体力上的消耗。而随军却在原地休息,以逸待劳。
隋军养精蓄锐,一直将战力维护巅峰之境,此消彼长。隋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可避免随着体力的消耗而消耗。假若让唐军多半天时间休息,兵将得到充分休息,将会是另一个局面。
但很明显,以杨侗对战局战机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到手优势的,得知唐军意图休整,便毫不犹豫以野蛮攻势展开了强攻。
唐军军阵确实宏伟,杨侗却知道这是一个假象。唐兵素质哪里再好也是人,再强的兵士体力也有限。他们现在不过是绷着一根筋,凭着一口气撑着,只要他们打断了那根筋,这伙援兵必败。
杨侗这近乎野蛮的打法,实际上深合兵法之旨。
远道而来的疲乏之旅与养精蓄锐之师胶着在一起,胜负显而易见。
只是杨侗第一波冲刺就已经让隋军占据了优势。
杨侗三军主帅,又是冀州的领袖、魁首,难得有上阵机会,此刻再度冲杀在战场前线,那种久违的杀伐感觉涌上心头,就如猛虎出笼。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杀!”杨侗高呼一声,手中裂天槊盘旋飞舞,咆哮着纵马向前!银白色的裂天槊如若死神镰刀,击碎数层人潮,将二丈间距的敌人通通斩杀,形成了一个地域真空,在绝对领域之内,凡进入者,必定一击毙命!
“哈哈!殿下发威了,兄弟们跟着碾死唐的杂碎!”罗士信为人足够机警,一直以来都能够配合杨侗的打法。
杨侗固然骁勇,但在万军之中,匹夫之勇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少,但若有强兵配合着将杨侗打出来成果扩大,将会撼动全局。
玄甲军本来就是隋军第一强军,人人有校尉之勇,此时见到杨侗神威大展,击破了多层人潮,在敌军内部纵横驰骋,顿时都毫不犹豫的将杨侗开辟的开口杀去。更何况堂堂秦王都如何不顾性命,个个都是倍受鼓舞。
有了将士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