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君这么厉害,不上阵实在太可惜了。”水天姬似懂非懂。
李秀宁笑道:“夫君是大隋之灵魂,统兵出征自无不可,然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夫君日后还是尽量不要上阵为好。”
“我明白的!”杨侗微微一笑,“我们还是看看士信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吧。”
……
却说罗士信他们摸黑到了马厩四周,立即呈箭头阵形对马厩展开袭击。
同罗人没有料到隋军会冒雪入侵,更不会想到敌人从天而降,马厩四周无人镇守。
“天助我也!”罗士信看到无人看守的马厩,反而不着急了,他借着淡淡雪光,仔细的观看着地势,先是以防万一的指挥大军清理出一个防火的隔离带,然后屠杀了一批战马,用马尸筑起了一道高一丈、宽一丈的防止火马冲击的肉墙。
一切准备就绪,这才冲入了马厩之中,就在他们冲入马厩那一刻,六千火支把几乎同一时间点燃,火光照亮了夜空。
他们分头行事,干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纵火烧马,一匹匹战马身上着了火,顿时相互引燃,立刻腾起一片火焰,马群惊嘶,铁蹄渐乱,马匹惊骇的鸣叫着,恐惧疼痛令它们发疯发狂。
火,本是畜生天敌,即便豺狼虎狼都避免不了怕火的天性,何况是一牛马?经过罗士信他们放火驱赶,面对三面逼来的烈焰,它们完全失去了理智,只能往前方冲……
火势熊熊,成燎原之势,马群惊嘶,有如决堤之水,风中巨浪,向外狂卷而出!
前面的马群扬声惊嘶,还未倒地,后面的马群已冲将上去,马挤在一起,后面的马狂奔不出,有的绕道而奔,有的便自伤马身上奔踏过去,不知有多少被同类铁蹄踏死,也不知有多少匹马奔驰不出,身上着火,嘶声更是惨烈。
但闻火焰燃烧声,狂风呼号声、叱吒大喝声、马群惨嘶声、铁蹄奔腾声交炽混杂,声音之刺耳、景象之惨烈,令人十分震撼!
万马奔腾是形容成声势浩大的成语。因为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景象壮观。
才万马就能得到如此赞誉,那十万、百万牛马同奔呢?
无法形容!
罗士信他们都顾不得敌人,只是不断呼喝驱赶着。
无数火马、火牛直接撞上了同罗人的营盘。
因为再次投靠突厥,同罗无战事,他们的警戒心早已不存,在这雪后寒冬之夜早已睡去。
当他们让如天崩地裂的奔腾蹄声惊醒,还不知道什么事情,甚至来不及走出帐篷就已经连人带帐踏成了肉泥,三三两两从帐中钻出观看,可一看那如潮水一般澎湃的马群,一个个都吓得掉头就跑,只是两条腿岂能跑过发了疯的四条腿的牲畜?还没跑几步,就让撞飞了出去,然后成为肉酱。
浩浩荡荡的火牛火马逢帐踩帐、见人撞人,任你武艺再高强,面对惊慌失措、横冲直撞的火牛火马也只有死路一条。
更厉害恐怖的是火马所到之处就是火种,毛发本就是最容易燃烧的东西,它们拥挤在一处便相互点燃。
万匹马就是一万个火种,它们遇到的营帐无不燃烧起来,熊熊火焰冲天而起,声势极为骇人。
罗士信见到自己的杰作,畅快大笑着,一手持屠杀侥幸活下来的敌人,另一手持着火把驱赶战马,得意之极。
这一招威力惊人,直冲得对方人仰马翻、四散避开。一刻不到的的时间里,这支无可匹敌的百万天兵已经杀入了敌营的中心地带。战马踏过无数尸体,不断向纵深楔入。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一般将之夷为平地。
即使是罗士信也想不到战果如此辉煌,他的计划是驱马冲阵,然后率军从后面掩杀,只是没想到火牛火马威力这么大,比预期中还要好上无数倍。
有些效果,除了牲畜众多,另一个原因是如今气候严寒,肯特谷中的每一家一户都囤积了大量皮具和干草,这些易燃物让火牛火马一冲,立刻燃烧了起来,
同罗人的整个营盘不但要遭受自家物品蹂躏,还要受到烈火灼烧。营地里的同罗人根本躲无可躲,只能不住往前逃窜。但是,人又岂能逃得疯牛狂马?
当他们侥幸逃到了谷口,才发现整个山谷被封死了。
人们惊惶失措之际,火牛火马已经毫不留情的撞了上来。马力千均,可是几十万拥挤在一起的人就如漂满整整一丘田的浮萍,硬生生的将牛马攻势抵挡下来,然后也如挤满了的人群一样,一匹匹的堵塞在一起。前不能进、后退不得。
火势在狂风呼啸下,以惊人的速度一匹匹的蔓延。烧了马,然后再烧挤在前方的人!
同罗部落的人和牲口挤在这里,不是被挤死,就是眼睁睁的看见火势蔓延自身,但却丝毫动弹不得,就这样被活活烧死。惨叫声在弥漫着肉香的空气中响彻天际。
………………………………
第174章:将星闪烁(求收藏推荐)
肯特谷的大火到了第二天清晨依旧没有停止,谷口巨大的肉山火光冲天,方圆数十里内,都感到一股灼热。罗士信他们无路可走,只得沿着原路攀援,是役罗士信大获全胜,铁勒九姓中的同罗部全军覆没,无一生还,除了还在于都斤山的五千人,一个不剩。
罗士信他们不仅一人未损,连重伤员都没有,以零伤亡的代价,却歼灭同罗几十万人,这不仅是一个奇迹,还是一个神话。
但是所有兵卒却都对杨侗投以敬慕的眼神,眼神中充满了狂热、信服、崇拜。而不是创造了这份惊人战果的罗士信,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场战争的战机杨侗发现并主导的。
大战结束,兵卒立即投入到了打扫战场的工作中,将敌骸通通扔进了大火之中,以免引发瘟疫恶疾,祸害一方生灵。
重新聚在一起,杨侗对着罗士信就是一番大赞。
“古往今来,也找不出能与这一战相比的战役,士信将军在这个年纪取得如此骄人战绩,史上名将绝无一人。”
“瞧殿下说的!这战事是殿下主导的,连我们藏身的战壕都是殿下预先安排的,如果不是事先划出了安全区,我们恐怕也葬身火海,这功劳是殿下的。我不要,也没脸要。”罗士信脸红脖子粗!
尉迟恭取笑道:“同罗这样一个人数庞大的大部落,却在你小罗面前连浪花都没有翻起来,你真是古往今来第一狠人呐!李牧、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都不如小罗厉害,千古战神、万载杀神非你莫属!”
罗士信脸红如猪肝,气呼呼道:“我警告你尉迟,你再这么说,我跟你绝交!”
众人哈哈大笑!
杨侗拍拍罗士信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好好学习!当你才能和经验足够了,会有统帅十万大军的机会。”
后世人常说唐朝将星辈出,但实际上,隋朝比唐朝多得多,从来就不缺少骁勇善战的猛将、行军布阵的儒将。
大隋立国时间不长,但绝对是一个将星辈出的耀眼时代,除了人们熟悉的开国四大名将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贺若弼,还有许许多多勇猛无比的大将。
有二千战十万的达奚长儒、有威镇边关的贺娄子干、有战功卓著的创隋元功虞庆则、有文武双全的高颎、有勇冠三军的卫王杨爽、有一箭双雕的长孙晟、有扬威塞外的鱼俱罗与吐万绪……还有宇文述、王世积、樊子盖、卫玄、杨义臣、来护儿、薛世雄、张须陀、麦铁杖、钱士雄、周法尚、王仁恭、陈棱等等。
杨恭仁、李靖、李景、韦云起、邓暠、张镇周、杨善会、杨元弘、王威、高雅贤、高君雅、王辩、裴仁基、段德操、孟孝敏、王琮这些人都能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儒将。
大隋将星闪耀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大隋立国不久,从一开始就一直打仗到现;而且在隋之前,南北混战、兵戈不断;大隋前身的西魏北周,那都是打了几十年战争的。西魏开始推行军政一体的执政思路,从而形成了以军武为主的关陇权贵集团。这些贵族子弟从小就习练骑射,年纪轻轻就上战阵,打了几十年下来,总能有几个百战名将脱颖而出。可以说,名将是尚武年代、战争年代的产物,到宋明这种重文抑武的时代,就再难有将星云集的壮观景象了。
随着老一辈名将的逝死,文帝时期的老将只剩下两人,一是坐镇漠南的老将军李景,一是效忠于唐朝的屈突通。至于杨广提拔起来的名将却是少之又少,仅有的王世充也反隋称帝了。
相对于其他势力,大隋的将星阵容绝对是最豪华的存在,这也是大隋正统继承人给杨侗带来的便利。
老前辈是硕果仅存,而40—50这一阶段绝绝不下不少于十人,李靖的能力自不用说了,人家那军神不是白叫的,杨恭仁、韦云起、张镇周、杨善会、段德操也都拥有着统帅十万大军而能取胜的本事,倒是新生代还没有人冒出头来,不过以秦琼为首的青年辈,都有成为名将的天资。
这些列入精武馆的武学士们,每一周都要交上一篇有关古今战例的读书笔记,并要附上自己的分析和心得。作为精武馆副馆主,以前单纯以冲锋陷阵为主的秦琼面对着苏定方等人的进步,压力山大,这也迫使他抓紧一切空余时间充实自己。杨侗让他主导一军,也是打算让出去秦琼坐镇一方,至于裴行俨、牛进达等将也都纷纷成长了起来。
而罗士信一直跟在他身边学习,为人又机灵好学,也已具备茂守一方的本事,只不过这家伙年纪小,又是贪玩的性格,还需要带在身边两三年。只不过杨侗对他的期望也是极大的。
这时,罗士信笑着说道:“同罗完了,拔也古、仆骨残了,相信薛延陀也好不到哪儿去。”
颉利可汗是薛延陀现任部落可汗乙失钵的女婿,乙失钵表忠心切,将部落里绝大部分的战斗力都调去于都斤山,为女婿撑场子,只余下一万附离(主战兵)和控弦之士(普通青壮)护守族里的老弱病残和牲口、财富。秦琼麾下有两万精锐,又占了出其不意之便利,没理由不胜。
“正是如此!”
众人纷纷赞同。
“殿下,我们是单独行动,还是与叔宝汇合?”尉迟恭问道。
“让叔宝打他北方的葛逻禄,我们越过肯特山拔除西北方向的拔悉蜜!然后会师于斯结部!”
“让人收拾一下,尽快联系叔宝!”杨侗满意的笑着说,并让传令兵给秦琼发布了新的作战命令。
“殿下,我们何时出兵?”
虽说战果辉煌,但罗士信知道这主要是杨侗的功劳,自己只不过是执行人罢了,这赢得太轻松、太奇葩了,这种劳军白给他,他也不会要,他是有傲气傲骨的人。
“将士们昨晚几乎都得到了一夜时间的休息,体质士气正足,事不宜迟,半个时辰后立即动身,大家集结人马,便直击拔悉蜜部。”
“喏!”
………………………………
第175章:颉利登基(求收藏推荐)
于都斤山上,早已是一片军营,到处都是军帐,到处都是军队。
“哒哒哒哒!”
一队队突厥军队骑着战马,腰挎战刀,背上强弓箭矢,开去颉利登基的地点。
今日既是颉利登基的良辰吉日,也是突厥汗国创始人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的诞辰,如此日子,除了草原各部大小酋长尽皆在场,还集中了三十万大军,连南方的李唐和凉国李轨都派出了重臣参与颉利的登基庆典。让颉利可汗不高兴、不满的是隋朝不仅没有遣使出席,还把他的使者康苏密的两只耳朵给割了,带回来的口信只有‘你要战那就战’六个字,这令颉利差点气炸了肺。但不管他想怎样报复,都要等到三天的登基庆典过后才能商量。
今天先是拜祭历代可汗,再从颉利可汗从大祭司手中接下阿史那土门的战刀,正式就任突厥新任大可汗。
过了三天,他将在伊利可汗墓前下达南下攻隋的军令。这已经是确定了的事情,不然,也不会聚集如是之多的军队了。
燕然峰是于都斤山地势最高的山峰,历代大可汗都埋骨在这里。
这片山峦,方圆数十里,每一个山头都有一座坟墓。每一座坟墓里躺着的是一位可汗,远至开国的伊利可汗,近的有启民可汗、无头的始毕可汗、处罗可汗。
处于最高峰的最大坟墓是伊利可汗的埋骨之所。伊利可汗是突厥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在位时期,消灭身为突厥人主子的北方强族柔然国、西败囐哒、东却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使突厥疆域扩展到东至辽海,西接西海,南抵沙漠,北达北海。亦曾出兵攻打吐谷浑,深受历代突厥人的爱戴。
伊利可汗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继位,并把把伊利可汗葬在主峰之上。其实在这主峰上,原本是一位阿史那家族长辈的埋骨之所,但是乙息记可汗觉得他的功绩不足以占据最高峰,于是给他搬了家,把这最好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父汗。颉利呢,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让伊利可汗搬家,把自己葬在这个地方,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须立有冠盖先祖的功勋,家族上下才会同意,不过,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觉得突厥汗国将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自己也有冠盖先祖的能力。
突厥人也有和中原类似的地方,比如敬奉祖先这一方面都是一样的,他们对祖宗的坟墓极为看重,入葬之时,不仅要杀人殉葬,还要把坟墓修得象画儿一样美丽,要不然,就是对祖宗的不敬。
伊利可汗作为突厥最伟大的领袖,他的坟墓最大,最气派,修得气势十足。
燕然峰从山脚开始,是一条长绝七八里的石阶,一直向上延伸,直达伊犁可汗的坟前,山道两旁,有一座座白色石头砌成的石堆,上面不仅插着白色幡旗,还挂满各种异兽头骨。
这种祖灵之地,除了有重大祭典或重要人物到访,等闲人是禁止进入的,擅入者杀无赦。
此时的石阶上,神采飞扬的颉利可汗率领群臣和贵宾沿阶而上。他们的步履合着节奏,不急不徐,是突厥人祭祖时的特有步调。
走完玉阶,就到了一个由昆山之玉铺成的空地,宽约里许。洁白的昆山之玉发着柔和的光芒。
伊利可汗的墓碑用一块美玉制成,碑顶是一只黄金铸就的金狼,充斥着睥睨天下的桀骜之气势,碑上刻着一些突厥记事符号图案。
拜祭完毕,大祭司念着古老的文字,把伊利可汗的战刀交给了跪拜在前的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心头一阵火热,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可汗之位了,可恨的是另一权力象征——金狼头大纛落到了杨侗之手,这绝对是他的一大遗憾。
接着,披着豹皮的匈奴巫师跳起了祭祀舞,他们的舞蹈动作不多,做各种野兽搏击的动作。这种兽舞,简单直白,一看就明白她们在做什么。只一会儿功夫,就已经完成了。
这仪式显得十分简单,但是对于突厥上下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启,但不知这一代可汗会把大家带向荣耀还是什么,对此,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颉利可汗站起,转过身,凝望着山脚下的突厥大军。此时的山脚下,早已是一片兵的海洋,三十余万突厥大军全部集结,排成一个又一个方阵,从山上一眼望去,好不壮阔。
颉利可汗的呼吸急促了起来,目光狂热,他极力地压抑住激动的心情。
“突厥的勇士们:我们是狼神的子孙!胆小如鼠的汉人,只配做我突厥勇士的奴隶!不管以前如何,我们决不能给我们伟大的祖先蒙羞,不找回失去的荣耀,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在草原上生存。我阿史那咄苾、突厥的大可汗,命令你们,三天后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颉利可汗非常清楚突厥不同以往,虽然突厥再次一统,但实际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内部一直有人不服他,一直有‘阿史那咄苾不是长生天所选择可汗’的声音,突厥各大势力对汗位都有窥视之心。因此,他不得不娶铁勒第一势力薛延陀酋长的女儿为妻,并册封为可敦,引外援来巩固自己的汗位,但是薛延陀酋长乙失钵自立过两次,对突厥并不忠心,以突厥当前的形式,区区联姻并不能套牢这头狡猾又有野心的老狼。
另外,铁勒回纥、契必、浑三部觉得乙失钵背叛了铁勒,开始有了结盟对抗自己和乙失钵的迹象,若非乙失钵有仆骨、同罗、拔也古、葛逻禄、拔悉蜜的支持,怕是早就向自己的‘岳父’发难了。
要想镇住内部不和的声音,要想让铁勒各部不再离心,颉利只有用一次辉煌的胜利树立起自己至高无上的威望,颉利可汗的目光从军队扫向了遥远的南方,突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一声声呐喊,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风云为之失色。
听着一声声“南下中原、攻克长安”的呐喊,人群中的李唐使臣李孝基脸色铁青,这到底谁才是你们突厥的盟友啊?
………………………………
第176章:噩耗(求收藏推荐)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南下中原、攻克长安!”
颉利可汗听着如雷的声音,志得意满,眯眯眼睛,就要下达进军的命令。然而,就在这时,薛延陀可汗乙失钵的长子夷男让几个亲兵抬了上来。
乙失钵五十多岁,身材高大,长得极为健壮,他原本是薛部落的首领,从二十岁起他便率领本部战士不断侵袭延陀部,渐渐将其吞并,最后形成了铁勒最强大薛延陀部,部族共有五十余万人,附离十余万人。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夷男、次子薛罗、三子薛方,长子夷男是可汗之位的继承人,坐镇本部,次子、三子都在他的身边,为他掌管军队。
此时的夷男,早已不是乙失钵认识的那个龙精虎猛,势吞山岳,浑身充满了彪悍之气的魁伟青年。而是脸色蜡黄、气息微弱,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儿,随时可能咽气似的。
“我儿,你这是怎么了?”乙失钵心惊胆颤,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
“父汗,部族没了,部族让隋军给抢走了……”夷男有气无力的说着话,并简略的把经过说了。
相对于封闭于肯特谷的同罗部,薛延陀对于警戒却是相当的重视,乙失钵离开本部以后,夷男把防御视作重之中重。当隋军来袭时,夷男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并在部落四周挖掘壕沟,以栅栏阻挡,栅栏缝隙以木板阻挡,完全是一副针对骑兵和强弩的设计。
秦琼得到敌人有所防御,索性在当夜大大方方的高举火把来攻,两万大军人手两支火把,组成一条蜿蜒巨大的火龙,以突如其来的军势震慑敌胆。
隋军的气势让夷男寝食难安,跟着也燃烧起了熊熊烈火,一副与隋军血战到底的架势。
借助着对方部落中的光亮,秦琼将薛延陀部落的情况尽收眼中,秦琼想到曹刿论战中说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认为对方为了迎战隋军,为了保家卫国,士气处于正旺的时候。此时攻击,正好遇到敌人锐锋之上,于是他下令灭了火把,就此休息待命。以期等到薛延陀气势衰败之后,再行强攻。
夷男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本已做好了战前煽动鼓舞,以恶劣形势激发族部的死战之心,又以保家的概念,煽动部落兵卒的奋勇之情,从而将整个部落士气都激发起来。
结果……
对方火把全部熄灭,只给他一片黑漆漆的夜色,夷男这才知道他所学的兵法战术,跟通晓兵势的中原人比起来差得太多。
作为一个初当大任的可汗儿子,夷男有些无所适从了,自信心也受到极大打击,他想要反抗,想要带领族人走出部落,却不知敌人具体有多少人,敌人又在哪里,如果出去的话,肯定成为对方的活鞋子,一时之间,夷男无计可施。最终导致部落士气斗志一点一点的消失,失去了最后一点点的翻身机会。
等薛延陀斗志尽失,隋军的攻势展开了。秦琼先以强劲弩箭连环射击,然后再以牛进达率领重甲步兵为前锋。
果然薛延陀落密集箭羽让秦琼略感震撼,他们的箭羽几乎尽数挥洒在兵丛之中,极少有射偏情况。若没有一定功底,绝不能做到这点。
草原人善射之名,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冲杀在最前部的是重甲步兵,他们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勾着身子,如乌龟一样将身子往盾牌里藏。
作为唯一唯的持盾兵种,他们早就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即便有箭矢射到身上,也有重甲叶片挡住,顶多只是受点皮肉之伤,只有少部分运气不好的人,被箭羽从盾牌缝隙中穿过,射中要害摔倒在地上。
在付出百多人的代价以后,隋军便逼近了营寨。
营寨防御设施实在简陋,牛进达只是飞脚一踹,一处栅栏就轰然倒在地上。他当先破入营中,在他身后的士兵老道的把余下栅栏捣毁,方便后方大军进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