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盛世,吾之衣钵,自该由杲儿继承,但我西秦如今的主要问题是内忧,杲儿能纵横天下,但他性情过急躁了,若是传位给杲儿,这烂棋只会越烂,且杲谋略、城府皆不足与杨侗、李渊、李轨等诸侯抗衡,越儿虽说进取不足,可守成有余,日后可在杨侗和李渊之间左右逢源,所以此番传位,没有他意,而是为了我薛家传承!”薛举在兄弟二人的搀扶下坐起身来。
“这……”薛仁越脸上闪过犹豫之色。
“请殿下莫要推辞了!”宗罗睺跪下来,对着薛仁越肃容拜道。
“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褚亮忍不住闭上双眼,他对于薛举这个决定是非常抵触的,薛仁越固然比头脑简单的薛仁杲更适合当继承人,且有大将军宗罗睺的大力支持,可是薛仁杲一直是‘太子’,且随着薛举纵横沙场,手握西秦四万大军,而薛仁越在军中毫无建树,薛举这突然间就废长立幼了,薛仁杲能甘心吗?薛仁越容得下功勋赫赫的兄长吗?
这简直就是内斗之因,恐怕薛举一死,兄弟二人就干起来了。
这一刻,褚亮有一种很不美妙的感觉。
可是他褚亮能说什么?能做什么?
“孩儿……承蒙父王错爱!”薛仁越的眼泪留下来,跪倒在薛举身边,失声痛哭,哑声道:“父王放心,只要孩儿还有一口气在,我西秦不会亡!”
“接印吧!”薛举深吸了一口气,将印绶递到薛仁越身前。
“喏!”薛仁越这一次没有再拒绝,双手郑重的接过印绶。
“臣参见大王!”薛仁杲、宗罗睺、褚亮对着薛仁越行礼。
“尔等先行退下,我还有一些话,要与杲儿、越儿交代。”薛举欣慰的看着这一幕,微笑道。
“遵命!!”宗罗睺、褚亮退了下去。
………………………………
第183章:背水一战(求收藏推荐)
薛举的卧室内,只剩下薛举父子三人。
“是不是很不甘?”薛举看着铁青着脸的薛仁杲,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父王,我……”薛仁杲想要说什么,却被薛举止住。
“我西秦的南方和东南有李渊虎视眈眈,东方有梁师都,东北和北方有杨侗的精锐之师,吐谷浑如今也是越发嚣张了。而我们地广人稀、钱粮不足,汉民大量逃往隋朝和李唐之地,这都快成为了吐谷浑的地盘了,一旦吐谷浑顺势东进,西秦将面临里外夹攻之境,就算吐谷浑不来,西秦的粮食问题也会让大军不战而溃。真的支撑不下去了。”
“这……”薛仁杲闻言一怔,不解的看向薛举:“我们不是隋朝的盟友吗?”
薛举喘息了几声,目光空洞的说道:“愚蠢,这乱世之中只有生死之敌,哪有盟友之说?盟友才是最危险的敌人。杨侗帮我们,其实是让我们牵制李渊罢了,等我们拼得两败俱伤,然后一战定乾坤。你连这个都看不透,说明你没有具备人主之资!”
“我,我可以打。”薛仁杲脸红脖子粗的辩解,这也间接对传承问题表示不满。
薛举叹息道:“没有兵、没有粮,你怎么打?你动不动就责打士兵为乐,你觉得士兵会为你卖命吗?而且,杨侗百战百胜,连拥有百万控弦之士的突厥都被他一再打败,你觉得自己打得过这种强兵吗?不说是你,便是我都不敢与他作对。”
“这……”薛仁杲无言以对,想到未来可能跟杨侗对上,薛仁杲这心里面,就颇有几分忐忑。
“光是粮食问题就能够让几万大军不战而溃,所以西秦没希望了,我现在只希望薛家不绝后。越儿你的性子暗弱,却也有几分处理内政的能力,若事不可为,你们兄弟直接投长安好,李渊虽说与我有仇,但如果你们投降了,他为了展示他的宽宏大量、仁义大度,不仅不会为难你们,还会给你们大富贵……当然了,李密、王世充也行,总能找个归宿。”
薛举叹了口气,政治之间尔虞我诈,他很担心自己走后,两个儿子会骨肉相残,这才一再强调着说西秦没希望,他知道只有绝了儿子们希望,他们才会齐心合力。
薛仁杲奇道:“父王为何没说杨侗?”
薛举叹息道:“傻小子,我们是隋朝的叛徒呢!任何人都可以降隋,唯独我们这些反王不行,因为谋反乃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即便杨侗容得下你们,他的臣子也不会答应。”
“父亲放心,我相信我们兄弟一定保得住薛家的。”薛仁杲虽是头脑简单,可也不是什么蠢笨如猪,经父亲一一分析以后,不甘之心也淡了。
薛举知道薛仁杲是藏不住事的人,见他不甘之色消失不见,终于放下了心来,接着交待道:
“李渊如今屯兵于大震关,对我西秦虎视眈眈,此乃外患,一旦开战,你们兄弟集中兵力先败一部,挫敌锐气,同时可以派人联合杨侗、梁师都共同攻之,梁师都未必会出兵,但杨侗定会出兵牵制!若有机会就拿下大震关为屏障,李渊父子皆非易与之辈,麾下又能人辈出,切忌太贪,若你们兄弟能此二关,接下来,便取汉阳、河池、顺政,放弃目前的领地,全力往南部蜀地发展。蜀地无甚强兵,且是天府之国,人口稠密,只须以微小的兵力镇宁险山关塞,便可如刘备一般自成一方雄主,这也是你们兄弟唯一的一点点机会。”
薛举脸上露出了浓浓的悔恨之色,若李渊入关之后自己远走人口稠密的蜀地,而不是憧憬所谓的西京,和李渊死磕于关中,如今巴蜀就是西秦的了,只可惜醒悟得太迟了。
“如果打不下大震关,就表示西秦没有半点希望了,趁着手中有兵,尽早降了李渊!你们有献地之功,又有大军投效,谅李渊也不敢加害于你们兄弟……否则,他将失信于天下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投靠于他。切记切记!”薛举拉着薛仁杲和薛仁越的手,眼神之中有着万分的担心和不舍。
“父王放心,我们兄弟定谨遵父王教诲!”薛仁杲深吸了一口气道。
“父王,我们都听您的!”薛仁越早已泣不成声。
两人半晌不见薛举答话,抬头看时,却见薛举已经靠着床头,双目永远的闭上。
公元619年四月,薛举病死于天水,位传次子薛仁越,薛仁越依从父亲遗命,册封兄长薛仁杲为全国兵马大元帅、宗罗睺为副帅、褚亮为尚书令、常仲兴为骠骑大将军……
薛仁越上位以后,遵照薛举遗嘱,为父亲举办隆重葬礼掩人耳目,却令薛仁杲率三万大军强克大震关,大震关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八千守军尽数战死。
大震关又称陇关、大宁关、故米。关城筑于陇山顶,是由陇山的自身特点和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的。
陇山山脉横亘于陕甘之间,西北至六盘山,东南接秦岭,绵延千余里,横跨十余县,山势挺拔、高大雄伟,使陇山成了陕、甘两省之自然分界和古代中原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间的天然屏障。但是,由于其东坂千河谷地与关中沟通,陇山自古又是贯通东西的交通要道,翻越陇山之后可南达蜀地、西去河西、北上关内道,其军事地位显赫,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西坡面陡峭,四周山峦屏蔽,唯群峰间一条峡谷可达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
薛举巅峰时期在此关前,有二十多万大军,但却在此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进军平凉郡,穿过弹筝峡进入安定郡,企图从萧关道向关中发动攻势,并在浅水原大败李世民,若非李轨从背后捅刀子,关中形式将会大变。
薛举当时兵强马壮,却不得不绕了一大圈到北地郡,去攻打同样艰险的萧关道,可见大震关是何等的难打。但如今却生生被薛仁杲打了下来,这固然占了出其不意之便,却也说明了西秦军的彪悍程度,只不过薛仁杲却也付出了两万多条性命为代价。
而与此同时,宗罗睺突进河池郡,大散关也为之告急,薛仁杲腾出手后,与宗罗睺会师,南克汉阳、宕昌……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关中再次大震。
………………………………
南征北战
………………………………
第184章:机遇(求首订)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
李渊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一双眼睛掩饰不住忧虑之色,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再,巨大的压力令他苍老了许多。他本以为与大隋签订合约以后,能够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谁料到半年不足,这该死的薛氏父子又跳出来搞事。
此时此刻,他甚至怀疑薛举之死根本就是假消息。突如其来的危机,令他气都喘不过来。
更让他担心的是,杨侗那个屡战屡胜的疯子会不会趁此机会对他发动全面战争,真到那一步,他只能迁都到刚到手不久的巴蜀了。
不过也正因为有了巴蜀在手,李渊才没有像上回那样恐慌,毕竟,这一次还有退路。但尽管如此,李渊愤懑得差点仰天长啸,他就是搞不懂了,怎么入关以后,就没几天省心的日子给他过呢?
这时,门口响起李建成声音,“父皇,二弟和诸位相国到了!”“好!”
李渊移步走向了武德殿,挥手制止了李世民和独孤整、窦威、刘文静等人的行礼,“都坐下!”
待到众人就坐,李渊沉声道:“大震关失守,关中西大门洞开,薛举兵临城下之日近在咫尺,都说说应该怎么办?”
谋主刘文静早有腹案,拱手道:“圣上,不必太过忧心,这其实是好事。”
“什么?”
李渊有点呆了,并州失败、关内道大败,甚至巴蜀失守也能接受,但这是关中,关中西大门失守意味着什么?意味他刚刚建立不久的朝廷马上就被倾覆了,意味他李渊一统天下的美梦即将破灭,可如今刘文静却说是好事儿。
这是啥意思啊?失心疯了不成?
“圣上!臣以为这是薛氏临死前的反扑,不足为虑。”刘文静眼中闪中睿智的光辉。
“何以见得?”李渊大喜
“薛举固然夺回了失地,可元气一直恢复不到战前水平,其麾下只有汉胡杂居的七万大军,由于他重视异族人,使得汉人百姓纷纷逃向我大唐和隋境,足以证明其势已衰,离轰然崩溃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一战,不过是临死一击而已!”刘文静顿了一下,接着笑道:“薛仁杲攻下大震关以后,却没有顺势攻入扶风郡,这足以证明薛氏后继乏力。如今他们在大震关下已经损失了两万余大军,手中之力不足四万,除去大震关一万守军,他在河池郡的兵力不足两万人,而且这还是他们全部的兵力,只要歼灭这两部军队,那么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拿下天水、陇西、金城等郡。”
“正是如此!”李渊顿时心花怒放。
“明明兵力不足,那他为何还要兵分两路呢?”萧瑀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薛举此乃是声东击西之计,因为他的地盘已经不足以养军,更不能替他提供兵力,所以,他干脆放弃这些地方,打算图谋蜀地,借地势之利来对抗我大唐王朝,我们绝对不能让他在蜀地立足,否则就不好对付了。”
“刘公,请赐教!”李建成道。
刘文静道:“很简单,先派一名善守大将坐镇扶风郡,以免西秦军为祸扶风。再遣主力大军与河池西秦军对峙,另派一军大张旗鼓杀向天水上邽县,薛举担心老巢失守,河池的西秦军必然仓惶撤退,破敌的机会就来了,只要歼灭了这支军队,我大军即可顺势突入天水郡,大震关的一万守军不战而溃!”
众人眼中都露出了赞赏之色,李渊叹了口气,自己瞧不起和冷落耿直的刘文静,真是愚蠢之极,他当机立断道:“肇仁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屈突通大将军善守,可坐镇扶风!若是大震关有变,令他择机行事。”
李渊点了点头,又朝李世民道:“若你为救援河池主帅,你有把握吗?”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本想说隋军会不会趁机入侵,但他想到李渊畏隋如虎,生怕又一次错失战机,想想李建成也会提到隋军,索性克制了要说隋军的念头,拱手道:“儿臣与薛举有过多次交手,此人武艺高强、阴险狡诈,更不是鲁莽之辈!我们万万不可大意,若是孩儿为帅,还恳请萧相国为行军参谋,以萧相国对河池郡地形的熟悉,再加上刘相国定下的奇谋,必能胜之。”
“好,朕给你六万精兵,前敌之事你全权负责!务必一战灭西秦。”薛举严重的拖了李渊的后腿,对其是恨之入骨。
“喏!”
李世民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李渊捋须望着李世民英姿勃勃的背影,欣喜无限。
“肇仁献策有功,赏金千两,蜀锦百匹!”李渊觉得自己应该重新正视、重视刘文静了!
“多谢圣上!”
刘文静感激一礼,接道:“恕微臣直言,我大唐的的危机不是冢中枯骨的薛举,而是杨侗,请圣上有所准备。”
“你是说杨侗会毁约?”李渊脸色白了一白。
“说出‘合约的唯一用处就是撕毁’这话的杨侗,绝对不是信守承诺的人,别指望他遵守一年和约。”
李建成皱眉道:“可如果我们先派兵去边境,毁约的岂不成了我们吗?”
“正是如此!”
刘文静点头道:“杨侗从崛起至今,一直都在仗势欺人,这阳谋简直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就算他把计谋敞开,关中也无可奈何,除非我们有实力与他对抗,否则我们只能被他拖在关中。”“杨侗真正的策略是把大唐牵制在关中,让我们无法安心扩张,而他则可以安安心心的夯实根基。而且他给予李靖等大将极大的自主权,若是我们毁约,李靖不用请求杨侗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南下。”
刘文静心头苦笑,在对镇边大将的信任方面,李渊的心胸实在小得很,只要涉及军事行动,不管大小都要先向长安请示,也只有李世民才获得‘前敌之事你全权负责’的权利。
李渊皱眉道:“我们该如何应对。”
“细作严密盯着隋军动向的同时,派出军队囤积于约定区域之外。”
“只能如此了!”李渊缓缓点头,杨侗计策很简单,可若你实力不如他,真就被他吃得死死的。
但是有件事让他非常非常纠结,和约之中规定李唐不能在半年内进攻薛举,更让人气恼的是薛举本人没有签约,也就是说这和约对薛举没有约束力,可是李唐却是和约的签订者。
杨侗会不会借机发挥呢?
这让李渊非常担忧、非常蛋疼。
顶点
………………………………
第185章:反客为主(求首订)
“肇仁,杨侗明明有两次打进关中的机会,为何却答应与我们合谈?”
李渊淡淡的看了独孤整、窦威一眼。
刘文静心知李渊打算借杨侗之势来打压关陇权贵,会意道:“土地均分、以钱代禄、摊丁入亩税制、禁止养士、禁子收假子等政策受惠的是平民老百姓,那么谁会成为师大的利益损失者?有良田万顷的的大世家门阀。”
“而义务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他培养人才,让那些因为贫穷而不能读书学习的人,有一个翻身的机会。义务教育的推广,世家、士族的优势将会大幅度的削弱,加上只取寒士的科举制度,以及‘才优者则仕’的任官制度,世家门阀、士族想要称霸中流阶层官员,已经不可能了。再加上公开的审理官吏制度、勒石记功、勒石记过等政策,也让官官相护的怪现象降到了极致……这种种手段,都是在一步步的压缩世家门阀、士族的生存之基。总之,从他在冀州执行新政那一刻开始,他就与世家门阀、士族成为了生死之敌。”
刘文静看着独孤整、窦威笑道:“隋朝立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将军武起家的关陇贵族视为死敌,他若取关中,关陇贵族能容得了他吗?如果根基都扎不稳,又何以争天下?而且他若想取关中,在和约签订之前,他的大军就从关内道打南下了,可他并没这样做,说明他心中清楚关中将会成为他的负累,所以索性不取了,但是他对关中,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杨广在世之时,派人在天下各地宣传冀州新政,弄得天下皆知,那冀州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几乎是乐土了,人皆向往之。之前,李靖兵锋席卷上郡、北地郡、安定郡的时候,三群百姓全部是扶老携幼,踊跃进入关北六郡,如今各项承诺尽皆到位,这又带动了更多百姓前去投奔!若是百姓、家奴都逃光了,纵有百万顷良田又有何用?”
李建成轻轻叹息一声,“可是我们知道了又能如何?难道我们还能效仿隋朝的政策不成?”
刘文静叹息道:“这就是杨侗执行政策最可怕最厉害的地方,当百姓逃光了,我们这些无水之鱼就一个个暴露到了他的面前。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李建成怔怔的看着刘文静,倒是没想到,杨侗除了能打,除了把地方治理的颇有声色之外,竟然还在不声不响中,布下了局这么一个天下之局,算算时间那是在大业十二年的事情,当初杨侗才多大?他跟杨侗多少有几分相较之心,但有些事情,不服不行,杨侗那辉煌的战绩,足以让他仰望得掉帽子。
独孤整、窦威也陷入了沉默,抛开个人立场不谈,他二人也能看出如今大隋欣欣向荣之势,但知道是一回事,要他们心向隋朝是不可能的。
隋朝的兴盛,是杨侗将世家门阀权利不断弱化而形成的,那些跟随杨侗兴起的寒士,在此之前就非常落魄,哪怕全天下世家门阀利益被削光,对他们来说都能接受。
如果说世家门阀在官场上的利益是一百分,经过杨侗削弱和剥夺后,只剩下十分,世家门阀当然无法接受了,但杨侗麾下寒士原本的权利是零,如今提升到十分,而且又有了身份地位,自然高兴的拥护,而余下九十分,被杨侗送给了底层百姓,自然也会得到百姓拥戴。
如此一来,隋朝民富国强,万民拥戴,但损失的却是世家门阀和士族的利益。
对于天下顶级世家的独孤整、窦威来说,他们可以从那一百分权利和利益中,分出一两分给百姓来提高家族人望,但要将九成以上拿出来,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独孤整、窦威皆非凡人,情知刘文静并非无的放矢,所以只能以沉默回应,杨侗这个名字的份量太量,重到两人有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他们也知道李渊要说什么,但此时他们宁愿什么都不知道,所以,选择了告退。
二人一走,李渊看向刘文静,坦言道:“朕欲效仿隋朝之事,肇仁以为如何?”
大隋这些年的变化,李渊的探子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分田地、兴义学、鼓励工商对其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不说别的,单是分田地和义务教育,就让大隋像个无底洞,源源不绝的吸食各方势力百姓,再不作出回应,关中百姓迟早像西秦那样跑光。到时候,他那什么人来当兵?又哪来的军粮?
如今各方势力之中,经过王世充的带着效应,连梁师都、王世充、李密、窦建德、杜伏威、林士弘等草莽枭雄都开始执行大隋的政策,这些枭雄纷纷派出使臣向杨侗讨教经验,杨侗大量的贩卖各种成熟的治民政策,可谓是大赚了一笔。除了李渊和只看出身的萧铣之外,都在治下进行变革。
如此看来,天下诸侯都已经成了杨侗的棋子,杨侗虽未一统天下,但是他的影响力已经传遍天下。
“这就是势,顺者昌逆者亡。”
“杨侗就不用说了,就拿王世充来说吧,他治下百姓本来是最乱最复杂的,分田不到一个月,就一片安定,其民望更是扶摇直上。成效之显著,肇仁也看到了。朕要不想成为下一个树倒猢狲散的西秦,也只有学着杨侗这一套来,但如此一来,势必会触动关陇权贵的利益,所以,就算再不愿,也被逼着跟杨侗一起去压制天下世家门阀…王世充如此、李密如此、窦建德如此、杜伏威如此、梁师都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李渊苦笑道:“最开始,只有杨侗一人与天下世家门阀、士族领袖们为敌,朕记得当年是声讨一片,若非杨广强力支持,杨侗早就身败名裂了,可尽管如此,也还是没几人看好杨侗,也没人觉得他会坚持得了。然而等到杨广一死,其大势已成。再也无人能够动摇得了他的政策,大家只能顺着他的思路走,否则就是逆流而上,最终会被滔滔民意淹死。如今便是诸侯合力,恐怕也拿杨侗无可奈何!到了今天,朕才看清楚其布局,杨侗下的这盘棋真是好大气魄,朕不服都不行。事实上,不管最终谁输谁赢,杨侗都已经赢了,他削弱世家门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随着各路诸侯的随从,杨侗的各项政策的声势越来越大,若不变革,被淘汰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跟李渊不同,刘文静这些年也一直关注杨侗,对方的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更找到了杨侗真正的路,但这条路杨侗能走、王世充能走、李密能走、窦建德能走、杜伏威能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