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一向徐子先问好之后,众人开始依次落座。

    这一次方少群坐在了李仪和孔和还有傅谦之后,这是一种相当谦虚的表现,以他一直以来倨傲的表现,这种小小的举动赢得了众人的好感。

    加上陈佐才和陈道坚还有陈长年等人,大厅里的文官谋士也有近十人,徐子先扫视一眼,感觉相当满意。

    对面就是武官成员们,秦东阳,刘益,张虎臣不在,葛家兄弟也不在,吴畏三和李星五两人也不在,所以往下去是金抱一,再下来是林存信和李福祥两人,然后是高时来和田恒,金简等少年牙将出身的青年武官们。

    “真是济济一堂。”徐子先很满意的笑道:“诸君都是我的心腹,臂膀,手足。此后在东藩谋干大事,自立门户,乃至更上一层,都需要诸君的襄助,还请诸君要继续戮力而为,不要心生懈怠,自此之后,我们南安侯府形同自立,祸福一体,今日我在这里先说一句,人都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此后,若东藩,澎湖能发展的更好,乃至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财帛,当与诸君共之,若违此言,天厌之,天厌之!”

    这算是徐子先先给众人立下的基调,有诱惑,有展望,有承诺,也有对自己的警醒和应该做出的誓言。

    南安侯府的势力,大魏朝堂动荡,人心不稳的时机,相当快捷和迅速的移至东藩。其中也是有朝廷的短视和天子的小气。

    徐子先屡立大功,特别是京师之劳,可谓有定鼎之功,没有徐子先的介入,可能是刘知远获胜,也可能是韩钟势力和刘知远拼个鱼死网破。

    朝堂的动荡不可避免,天子太急切了,也可能是徐子先的出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这导致不可测的变故出现,天子和刘知远提前了一年时间发动,结果真是不可预料。

    韩钟当时表现的象是等死了,谁知道他有没有在暗中埋着什么暗子,关键时刻与刘知远的势力短兵相接,造成京师的动荡和流血?

    徐子先适时出现,虽然事态的发展未如天子所展望的那样进行,但也迫使韩钟低头赞同北伐,天子的最大目标实现,韩钟保住了权势,并且干掉了最有威胁的政敌,一切都是完美收官。

    光是这个功劳,完全值得给徐子先加封国公,并赐给福州一带最好的庄园。

    天子不舍名爵,也不愿徐子先在福州拥有更强的实力,于是把眼光投注到荒芜的东藩。

    六千户,再加四千户,到目前为止,岛上的居民才三千户,距离徐子先实封万户的目标还远的很。

    要等岛上移民有十余万人时,差不多也就是朝廷能容忍的极限了。

    再想大规模移民,就得另想办法,所以徐子先提前把眼光放在澎湖……澎湖地小人多,最少可以移两三万人过来,再从别的地方移民时,可以将澎湖那边的丁口隐匿下来。

    对南安侯府的众人来说,此前对前往东藩也视为畏途,毕竟这件事在此前就做过,并且失败了,就算众人对徐子先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但这件事毕竟感觉太难了。

    不是穷困之极的贫民或是无寸土立身的流民,谁愿高高兴兴的踏上往东藩的船只?

    就算到目前为止,眼前的这些幕僚和武官还没有全部将家人移来,这也是能看的出众人对移民东藩的态度。

    这一切,在此时肯定是终结了。

    眼前的大片棉田,稻田,菜田,这是根基,还有各种兴造中的工厂,也是根基。

    待这些事做完,武卒充实,商行确立,船队开始对外守御和贸易时,东藩就算完成了立足前的所有准备,并且真的自给自足,完全自立了。

    公允的说,众人都感觉到了东藩比南安或是岐州的强大之处。

    地广人稀,多半是荒地,而岛上的土地相当肥沃,气候也益于耕作,对人类来说夏天可能热了些,但对农作物,禽类,还有水果类的作物都相当的友好。

    除了可能带来麻烦的高山野人,南安侯府的势力完全能将整个荒岛占下来,慢慢经营,可能十几二十年后,这个岛到处都是定居点和移民,人口数量到好几十万人,拥有强大的舰队水师和强悍的陆师,就算以大魏实力也无法侵犯。

    到这种地步,南安侯府也就形同藩国,完全能要求亲王的待遇和实际的独立地位。

    对很多人来说,未来的希望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的奇幻了。

    很多人在此之前是郁郁不得志的吏员,士子,普通人,而他们现在希望的则是无穷大,甚至远超过其自身对未来的想象。

    李仪率先起身,接着所有人一起站立起身,所有人叉手而拜,齐声道:“君侯如此,我等敢不以死效之?”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可谓千头万绪。”徐子先很满意的按了按手,示意众人坐下,他接着对众人说道:“我本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接南安别院的家眷前来东藩……”

    众人俱是会意,这是徐子先表明态度的一件事,开发东藩已经到如此地步,不会有退步,南安侯府也没有退步的余地。

    将君侯的妾侍,小妹一起接来,未来的当家侯夫人也是直接嫁到东藩来,南安侯府扎根东藩的决心就相当明显了。

    对很多还没有下决心前来东藩的普通人来说,侯府的动向说明一切。

    如果连南安侯这样的贵人都愿意在东藩扎根,他们这些普通人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接下来最要紧的事还是防疫……”徐子先看向陈长年,这是他在南安任命的医学博士,原本也是大魏的正式官职,其下属就是多位医士和更多的医士助手。

    “回禀君侯……”陈长年起身一礼,其是三十五六岁的中年人,由于是医学世家出身,保养的极好,身形适中,肤色白皙,下巴上留着几缕长须,配上身上的蓝布袍和斗笠,还有药囊,手杖,其不象是一位从八品的官员,反而象是走街窜巷的江湖游医。

    “现在南安溪这边已经有一万多人,花溪那边也是一万多人,加起来三万余人,未来几个月可能增加到五六万人,下官身边的医士和助手只有十几人,实在是太过忙碌了。”

    徐子先轻轻点头,说道:“此事我也想过了,需要在福州等处高价聘请医生。”

    徐子先转头看看孔和,笑道:“事涉所有人的性命,想来玄平不会觉得我在乱花钱?”

    孔和一拱手,说道:“该花的钱,下官绝不会勒着钱袋不给。”

    “下一步是继续烧荒。”徐子先对李仪和孔和,陈长年三人道:“各种疫病,传染源一则是病人本人,更多的是吸血的蚊虫,一定要将外围林木砍光,灌木烧光,最少要将方圆百里之地的灌木,树木都消灭掉。还有,定期派人用驱蚊的药材配合枯草四处燃烧,驱赶蚊虫。另外,严禁所有人在大河,小溪处喝生水,不管看起来是不是清洌干净,也是绝对禁止。此事关系疫病流传,他自家的性命不当回事,却要小心传染给别人。一旦发现有人饮用生水,立刻给我绑起来抽鞭子,给他好好一个教训!”

    众人俱是凛然称是,陈长年道:“君侯的布置得法,咱们的药材备的也多,到现在为止,只有不到十个人有发烧的迹象,隔离之后下官带着医士用药救治,也是都痊愈了。”

    徐子先微微点头,内心也是感觉相当的满意。

    东藩岛的瘟疫流传是叫很多人谈虎色变的事,但从早期移民到现在已经很少发生疫病的事实来看,只要是人多的定居点,去除掉危险的自然环境,杜绝喝生水,发烧之后及时隔离救治,基本上来说是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疫病。

    古人畏惧瘴气瘟疫,说白了还是卫生防疫和医药不足,早前南下的先民是在喝着满是细菌的生水,用刀和剑开辟的密林之中与蛮夷厮杀血战,几十万人的兵团南下,十年之后死的不剩下多少,战斗力降到不足十分之一,这也并不奇怪。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机构

    “再下来是在澎湖招募新卒,陆续招满五六营,在南安等地再招三营或四营,凑起九营新卒。新卒至东藩编训,原本的六营新卒,陆续调到澎湖充实水师,将南洋水师真正拿到手中。忠字营和义字营调至东藩来防守,同时帮着整训新卒。”徐子先看着众人,缓缓道:“人心,防御,防疫,这几件事都是最为要紧关键之事,逐一做好,可保人心稳定,不具突至外敌,不会有内部不稳之事……”

    傅谦抱拳道:“还有水车营造,砖厂,木厂等工厂营造,也不能轻忽。”

    李仪道:“牧场选址已经快完成,外围烧荒,内部驱蚊之后,我打算将挽马放一批进去放牧,先看看成效再说。”

    孔和道:“诸多开销,用度,人员造册,还有工具领用,牧畜管理,诸事都要用早点确定规矩,体系,要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另外帐目要有复核,监督,不能只放在我一人之手,也不能只放在我的那些部下吏员之手。”

    众人俱是抬眼看向孔和,这人却是神色平淡,似乎是在讲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徐子先对孔和的人品,能力,都是十足相信。

    昌文侯府交接过来的物资,铜钱,俱是给孔和负责,诸多的用度开销,都是将钱放在孔和手中,然后从孔和手中再放出来。

    因为此前有杨英明的教训,所以帐目管理相当严格,孔和也是不负所托,其经手的账目都是十分清楚明白,所有人也相信其不会从公中帐目中私拿一文钱。

    但孔和自己认为这样不妥,首先名实不符,其次办事都是他和一些吏员,人手不足,恐怕长久了掌握钱财大权,人心会发生异变。

    另外就是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复核查察帐目,核对物资,这也是一件要紧的事。

    事实上孔和认为,不光是民用的账目,还有军用,水师,这些账目都是要经过复核,包括民们在内,也要接受督查。

    但孔和也没有将这事揽在自己身上的打算,武官和军人宜用军法,也不适合被外人将手伸进去,这一点来说,孔和也是相当明智。

    “孔玄平说的很是。”徐子先看一眼方少群,见对方脸上有若有所思的表情,徐子先知道孔和的表现也是令方少群微有失神,这样也好,免得其因为智略出色而变得更加狂妄。

    “此次召集会议,”徐子先道:“就是打算梳理建立侯府的军政两道,使名实相符,增加侯府的管理能力,此前不管是侯府,或是团练,官吏数量不多,也是因为侯府无事可做,而团练也以军务为主,并不需要管理民政之事。况且,福州有各大衙门在,也不容我们逾越。现在侯府至东藩,岛上居民皆为侯府的官户……说句过逾的话,这里是天高皇帝远的所在,我们也不必太守规矩了。”

    在场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安,只有傅谦挪动了一下屁股,陈长年的眼帘垂了一下,又很快抬了起来,眼神仍然坚定而明亮。

    林九四这个匠作博士不在,否则他的表现应该是与众人一样,坚定而从容。

    人们已经习惯了追随徐子先,听从他的指令而不做任何怀疑。

    “人的头脑是机枢所在,手臂,胸腹,腿足,俱依头脑指令而行。所以朝廷会有两府,两府,朝廷之头脑。宰执,也是头脑意志的显化。”徐子先笑了笑,对众人接着道:“我们当然不够资格成立政事堂,要是叫人知道了,一则是笑话,二来我怕天子会不顾一切派来禁军……”

    众人闻言会意,俱是微笑起来。

    南安侯府肯定要自设官职,机构,甚至军队名目。

    但一定要在朝廷能接受的范畴之内,超过一定的范畴之后,可能会使得朝廷难以忍受,崇德天子原本就对徐子先十分忌惮,是以将他扔在这荒岛上指望徐子先在东藩耗尽心血精力,最终还是一个失败。

    如果徐子先太过锐意进取,最终弄的崇德天子忍无可忍,怕是会触发不可测的后果了。

    “我们的核心就不叫政事堂中书省了……”徐子先沉吟着道:“过往古称也用不得,新起名目,就叫秘书阁好了。秘书阁之首,为秘书阁左辅,副手便是右辅,下设枢机房,掌枢机,文书,档案,军令布达等。再设吏房,掌侯府下官吏档案,任免迁传诸务。并设学房,刑房,兵房,工商房,税务审计房,凡侯府诸务,皆由秘书阁佐辅于我施行。”

    众人皆是会意了,秘书阁其实是变换名目的中书省,政事堂。

    但与中书堂不同的就是,看起来侯府更重视工商税务等务,专门设了一房,并没有礼部和户部的对应,应该是在现阶段并不需要。

    但审计房和学房,却是不知道何意?

    孔和是直率的人,当下不懂便问,拱手向徐子先请教。

    “学房是我打算将海学,兵学和农学,工学,商学,算学,还有正学都囊括一处,因材施教。由侯府出钱出力,设小学部,中学部两部,凡有志于学,愿意令子弟读书的,都可以入小学部,可以学做水手,军人,可以学技术,咱们各个工厂优先录用,也能学算学,商学,出师之后到咱们自己的商行当伙计,学制从一年到三年不等,伙食全包,学费也是全免,但优先要给咱们立契签押,学成之后,需得给咱们南安侯府效力三年到五年不等。中学部就是深造了,比如学水师海战的,从小学到中学需得五年左右,出师之后,直接授给从九品武职,学工商算学的,可以直接当掌柜。想从正途出身的,由得他自己去考秀才,举人,考中进士也是替国家栽培出好人才来,我们并不亏。”

    “君侯的意思,是要大兴学校了?”

    “是的。”徐子先坦然承认道:“我们地处荒僻外海,如果只搞个书院,学院,任个山长,怕是吸引不到有名望的人到东藩来。只有成立学房,有教无类,将岛上所有的少年蒙童和三十以下有志于学的,统统纳入学校之内,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将名士引来,我东藩才会继续陆续吸引人才……”

    这算是一个相当大的决断,徐子先事前也没有和众人商议,但和设秘书阁并各房的决断一样,这个决定不会有人反对。

    对侯府内部的人来说,到东藩之前都是心有疑虑,会考虑再三,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接来家属的也是很多。

    这样的前提下,怎么吸引更多的才智之士前来,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方少群目光闪烁,他只是提醒了南安侯要吸引吴时中前来,倒是没有想到,一夜之间,徐子先就做出了这么大的决断。

    有教无类,由小至大,整个东藩将建几十座大小学堂,无偿免费给所有向学者提供学习的场地和教师,提供教材,食宿,这毫无疑问会使整个东藩再无一个文盲。

    这也是大魏太祖开国时曾经的设想,后来因为国力不足,也因为后继者没有这方面的决心,导致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搁浅下来。

    就算这样,大魏的识字率也远超前朝,如果一直施行太祖的计划,不说百分之百人人识字,但做到大部份人识字还是相当可能。

    如果南安侯府能做成这件事,对很多大儒,名士,包括才智之士,都会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南安侯雄心勃勃,并且做事遵循太祖之道,不吝惜钱财,徐子先和南安侯府的形象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拔高。

    当然,这个计划也是耗资巨大……到年底东藩岛上会超过十万人,幼、童和有意入学的可能有几千人,学校要雇佣大量的教师,购买大量的教材,耗费钱财初始就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此后一年最少得花费几万贯。

    这个投入,在现在的南安侯府来说,将会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

    “在下没有意见。”孔和却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他沉声道:“下官为吏时,尝叹息很多农人百姓大字不识几个,无法熟习本朝律令法条,乃为奸吏所蒙骗欺侮,甚至识字者操控舆论,影响法司,吏员则世代为吏,上下沟结渔肉乡里,很多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若百姓知道律令和朝廷诏敕,则地方官员和滑吏根本无从收取。君侯虽然要花费不少,但这件事做得对,在下完全赞同。”

    李仪点头道:“若人人识字,能读书明礼,熟知律令,邸抄,可以看报,则世间要少很多莫名其妙之人,多一些守礼,懂法,知耻的君子,是以花费再多,也是值得。”

    陈佐才等人亦是发言赞同,秦东阳等人当然也无话可说。

    徐子先倒是没有想到,成立学房搞免费教育居然这么容易被众人赞同和支持。

    虽然他的威望和在侯府说一不二的权势完全可以强势推动,但如果有部下的赞同和真心支持,做起事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不支持和支持,肯定是不同的效果和结果。

    在颇感欣慰的同时,徐子先也是由衷感慨,可能放眼天下,也就是大魏,其实也就是华夏历来最重教育。

    此时的欧洲和阿伯拉,知识应该还是被贵族和富商们把持着,在印涮术广为流传,造纸术推广,活字印涮出现之后,教会,贵族,富商对知识的掌控才逐渐放松和失控,人们能看书,学习,思索,这样社会才出现活力,出现不同的杂音,这样才能推动学识的流通和传递,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学的体系当中。

    技术只是科学的载体,哲学才是科学出现的土壤。

    所谓文艺复兴,就是民间出现了更多的声音,人们从盲信趋于理性,所有人都希望获得更多,希望能改变更多,在这种基础上,才会有出海的航海家,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机会,需要更多的技术改良和革新,然后才会有全球贸易与军事革命,接下来工业革命才会顺理成章的出现。

    华夏有重学识的传统,但华夏和中世纪的欧洲一样走了歪路。

    中世纪是学术控制在教会手中,而华夏则是从汉之后,明儒暗法,儒家的学识和法家治民的手段为集权制的皇朝效力,儒家学说用来维系人心,法家集权和驭民术用来做实际的统治基础。

    徐子先现在认为,大魏太祖很多事做的都很对,否则大魏不能抗击巅峰期的蒙古和契丹,党项等异族。

    但太祖做的不对的就是没有改变集权皇朝的本质,没有提供更多的思路,没有改变外儒内法的本质。

    所以天子还会集权,时间久了,大魏还是会成为一个扁平化的集权王朝,中枢会越来越腐败无能,地方会越来越穷困乏力。

    当外敌衰弱时,王朝还能维持。

    当外敌强势时,中央集权的王朝走到中后期时,就会难以维持,不管是宋或是明,都是一样的结果。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荐

    “至于审计,”徐子先笑道:“也是玄平所说,支出浩繁,人员杂芜,以后凡公帐开销,按月,季度,按年进行上报计录,然后由审计人员复核,调查,不管是工程,或是销售,采购,日常使费,都要有账簿,包括军费开销在内,计房分民和军两块,分别对侯府的民用和军用开销支出收入,进行审计。收入这一块,便是全归税房统一计算纳入。”

    孔和相当敏锐的道:“如果是君侯的单独的私人收益,就算拨付过来,我们也要入帐的吧?”

    “要入帐。”徐子先接着道:“秘书阁是公,我打算成立一个司从曹,专门对我负责,传令,记录,随扈,日常的开销收入,支出,审计,还有靖安诸司,也归司从曹之下。”

    徐子先说的坦然,随意,但很明显,侯府民政大权归秘书阁,包括日常的建设,税收,吏治,工商业等等,俱是秘书阁所管。

    然后就是侍从一职,将治安,情报,日常护卫,侯府内收入等等俱是收入囊中,等于是一个小秘书阁,这形成了一个内外相制的平衡格局。

    徐子先对此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事实上在场的人都觉得这样的设制才相对合理。

    就算是几百年后的现代社会,民选的首脑也是对情报,治安,还有少数的内卫部队有直接管辖权,在紧急状态之下,民选首脑可以优先指挥的也是这些要害部门。

    宣布至此,对内的工商农学吏兵刑枢机各房和各司基本确立,内政算是重新梳理了一次,不象此前,各官员都挂着团练的官位,名不正而言不顺。

    至于朝廷的认可,徐子先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和麻烦。

    侯府原本就可以任免一批官员,特别是治理万户以上的地盘,徐子先有任命民政官员的理由和底气!

    徐子先又看向秦东阳,说道:“不管是团练,厢军,日后都称南安侯府的府军,当然,对外还是称厢军或团练,府军只在内部文档和称呼上用。”

    秦东阳抱拳道:“下官明白,理当如此。”

    刘益咧嘴一笑,金抱一则是和少年牙将们一样,个个脸上都显露出兴奋之色。

    开府,这是相当罕见的荣誉和拥有实际权力的开始。

    朝廷是绝对不会同意南安侯开府,就算是国公,亲王,想获得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