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能若父母还在的话,也会给徐子先相似的感觉,但不幸的是父母已逝,只有眼前这两个女孩能给徐子先亲人的感觉了。

    秀娘两眼已经亮晶晶的,里面是徐子先喜欢的崇敬色彩。

    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女孩,到拥有眼前这一切的一部份,秀娘已经相当的满意和知足。

    她并没有请求徐子先将父母接过来,父亲太不成器,在这里只会增添麻烦,不如就留在南安,反正她离开之前,托人给父母送了几十贯钱,这是秀娘私房钱的一部份,她可以送几百贯去,但秀娘担心送的太多,父亲又会去浪掷在赌坊之内,就不如隔几个月送几十贯去的好。

    小妹的脸上则满是笑意,兄长的成就,令她也感觉到骄傲和自豪。


………………………………

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

    “拆旧房时,”徐子先沉吟着道:“将这里的宗族打散了分散居住,有一些人不满,不过还好都弹压下去了。”

    对旧有的宗族,包括祠堂在内都拆除了,这令得一些宗族的得益者大为不满。

    这只是小事,几十个土包子能闹出什么大事?

    一通说服,加上一些威胁,在明晃晃的长矟之下,所有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听从了安排。

    现在花溪这边也是全部打散,所有人都成了杂姓,每个百户都是分别有十几个姓,想以姓氏宗族欺人,得先考虑过警备士这一关。

    “每五个百户,加设一个理刑官,负责审案断案。”徐子先接着道:“十百户为一千户,到现在为止,咱们还没有编满五个千户。”

    秀娘柔声道:“我在南安时,人们提起来东藩这里,就说在那边捱苦,就不如到东藩来试试运气,反正给南安侯府当官户不会吃亏……就是担心这边的疫病,这一次随船过来几十个医生和学徒,应该会好不少?”

    提起这个,徐子先也是有些皱眉。

    经过大面积的外围烧荒,还有卫生防疫知识的宣讲,大规模的疫病暂且还没有暴发的迹象。

    但医官陈长年却并不表示乐观,因为人到了陌生地方,水土不服就是对新的环境,包括食水的不适应。

    现在做的这些,如果是在正常地方,肯定能杜绝大规模疫疯的爆发,但在东藩则是肯定还不够。

    “要防疫。”徐子先指着远方,大约在十余里之外,那边正冒起浓烟。他皱眉对两个女孩子道:“外围的灌木,趁着现在还才发青,还有不少枯叶枯草,我正派人到处烧荒,多半是在山脚下,山丘深处,那些草木茂盛的地方。一则是驱赶猛兽,毒蛇,岛上的猛兽不多,只有一些小型的野兽,大鹿倒是不少。但蛇很多,所以要以火驱赶,这阵子零星的蛇已经打死了不少,叫很多人打了牙祭。”

    提起蛇来,两个女孩倒是没有如后世妙龄少女那样大惊小怪……这年头毕竟人口绝对值不多,后世福建可是有四千万人口,现在也就是过千万人,远不及河南和山东,京畿还有江陵府,江南东路,西路的人口密集程度高。

    现在还是有很多荒僻的无人区,大规模的巨木形成的森林区域不多,灌木,草泽区域还是相当的多,蛇虫不少。

    “二来就是要防蚊。”徐子先继续道:“到处将灌木和草深的地方烧掉,一则能改成良田,二来可以驱蚊。”

    徐子先叹了口气,说道:“效果是有一些,但蚊虫还是很多。”

    小妹惊问道:“是不是有疫病流传了?”

    “有一些,还在可控之内。”徐子先道:“大约有百来人得病,高热不退,都隔离居住,用药救治了。”

    那些高热不退的估计都是蚊虫传播的疟疾,如果大规模的扩散开来就是人传人,到时候就很难收拾,就算有药救治,死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两个,而是成百上千。

    在后世的台湾,还有很多驱赶瘟疫的民间传统,比如放炮拜神之类,说明在几百年的移民过程中,瘟疫疟疾是成为百姓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这种四季温暖,夏季高热的宝岛,除了各种资源丰富,淡水,森林资源尤其多的前提下,疟疾就是岛民的一大死因。

    郑成功便是死于疟疾,在当时以郑成功的身份地位,肯定是尽全力救治,但以当时的医疗水准,医药只是辅助,重要的是病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

    瘟疫也分为多种,鼠疫,天花,疟疾,各种流感,只要是大规模流传的疾病被统称为瘟疫,华夏从先秦两汉到明清,记录瘟疫和治疗瘟疫的记录,医方都是不少,但真实有实际效果的寥寥无已。

    “大兄叫人多配蚊帐没有?”

    “叫人到福建路采购去了。”徐子先道:“这东西民间备的也不是太多,只能各州县乡镇慢慢去买,好在天气热了,备货也是多起来,要不然还真是麻烦大了。”

    “目前也只能做到这地步。”徐子先脸上又露出笑容,说道:“我从来不信什么天命,也不信运气,运气只给做足准备的人。咱们已经尽了全力,最差的结果也是上岛的人或多或少要生一次病,我就不信能死多少人!”

    “大兄说的是。”

    “君侯说的很是。”

    两个女子都是用信服的眼光看向徐子先,旁人说这样的话可以说是不负责任,或是有吹牛之嫌,而两个女子都是知道徐子先语出至诚,绝不会拿这等大事来推卸责任,既然已经做到最好,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坦然接受。

    ……

    在船长林重贵的提调命令下,包括水手长司务长甲板长在内的五长五官俱是出力,众人在下船前将船上一应事务都打量的井井有条,到了正午时,有侯府司从曹的吏员过来传令,南安侯在花溪第一百户的百户官厅宴请福一号的船长副长和五长五官,司从曹建议所有人都换上干净衣袍去赴宴,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林重贵和黄来贵等人当然不会有意见,事实上他们都知道司从曹是君侯身边的侍从人员,包括中书人员,负责撰写信件,奏表,公文,上下的公文流传,记录归档,在秘书阁是枢机房负责,在司从曹就有中书房与枢机房对接。

    然后就是侍卫房,就是负责君侯安全,在别院时入驻警备,出外时随侍护卫。

    还有个审计房,黄来贵他们不太清楚审计的流程,不知就里。

    再有警备司,负责全岛的不法之徒,以及盗匪情报收集,肃查,剿灭,日常治安等,直归司从曹管理,也是君侯一手掌握。

    再有就是礼宾房,负责侯府的内外交往,包括仪式典礼的举行,都是由礼宾房来负责。

    这此事原本侯府有专门的职位,就是侯府宾客,但没有属吏和专门的机构,就是吴时中一个人和几个吏员,现在当然是不足使用了。

    而吴时中就算挂着宾客的官职,也只是对外遮掩所用,其到了东藩岛上,也会是秘书阁右辅兼判学房,这也是早就给吴时中留好的位置。

    按照司从曹吏员的要求,黄来贵等人俱是换了一身比较干净的衣袍,要说体面是肯定不太体面,他们刚领了两三个月的俸禄,手头俱是宽松了,但很多人将钱财交给妻子或父母保管,在南安侯府的体系内,所有水手的家人多半被安置在南安或东藩,水手们上岸后要接受统一管理和安排,吃穿用度都花不了什么钱。

    东藩现在没有赌坊,妓、女只有一些半掩门的暗娼,据侯府的人说,君侯最厌赌博,就算将来东藩人口多了,妓院可以开,此事是人的生理需求,一味压制适得其反,反而滋生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但赌博并不是生理上的必需品,所以在南安时徐子先就严禁赌博,在东藩就更不要想出现赌坊。

    水手们的钱无甚用处,常年在海上,上岸时间不多,自然也不会想起置办几身象样的会客用的袍服。

    众人一起上岸,黄来贵还特意向左手边看了一眼。

    那边有蚁群般的工匠和丁壮在建造大型的船厂,很多人议论过这个船厂,侯府对外的解释时易于修理破损船只,对正常船只进行维护,但黄来贵的感觉还是,侯府有心要自己造船,并且心气极高。

    这对水手们来说是好消息,对黄来贵来说也是如此。

    短短几个月时间过后,南安侯府的船只又多了很多,二十艘战舰,三十多艘中小型商船,还有二百多艘大小哨船。

    大小哨船可以是水师武卒来掌控,而战舰和商船就非要有大量有经验的水手和舰长,加上更资深的五长五官们来负责。

    这个月,几个资深的水手被调任走了,黄来贵打听说,应该是去修葺完成的福九号商船上任职。

    多半是任水手长,甲板长之类的技术性的职位。

    司务长和医官,厨作官,可以由普通人担任,前提是司务长要通晓整条船的运作,并且精通算术等必要的技术。

    医官和厨作官也是如此。

    黄来贵现在的想法就是在福一号上好好表现,等待机会。

    福一号这是南安侯府最早得到的福船,此前已经大修过一次,最近几个月未曾大修过,前一阵刚刚做了表面的清洁和涮漆,如果再修理一次,其性能肯定会有再次的提升。

    南安侯府现在的三十余艘中小商船,福船占十五艘左右,还有灵龙船,广东船,江陵沙船,水艍船等,来源很杂,此前的江滩一战的缴获,岐州之战的战利品,还有南洋水师的船只,俱是年久失修,现在已经全部停泊在东藩港口里,等着按破损失修的程度逐一修复,然后恢复使用。

    这个工程量极为浩大,用钱也是不少,修复一艘百吨位左右的福船,最少得花费几千贯到万贯不等。

    东藩船厂可以借着修船不停的招募和试用合格的工匠,汲取经验,等到这几十艘船修复的差不多了,估计也就是能自己试着造船了。

    如果大半的船只修复,合格的船长肯定不够,黄来贵希望自己好好表现,获得更多的经验,到时候也可以当上一艘福船的船长。

    黄来贵现在的俸禄是每月二十贯,相比种田是强出多少倍,就算是南安武卒,上船来拼命的弩炮组的战兵,月饷不过四贯钱,军官们的薪饷也就是和黄来贵差不多。

    要是当上船长,月饷高不出多少,但船长可以参与分红,如果分到一条好的航线,出货快,获利大,一年得千贯也不是不可能。

    以前的黄来贵薪饷不高,而且苛捐杂税极多,就算自家不在外头用了,回来之后在税关也要被剥一层皮。

    众人皆是如此,这也是此前水手们攒不下钱的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现在是南安侯府之下,大魏那边的税关再也拿水手们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再对他们敲骨吸髓的压榨,将家小接到东藩之后,所有水手的心气都是进一步的高涨。

    多跑船,多赚钱,搬钱,置下宅院田亩,就算是更进一步的安了家。

    南安侯府已经发下君侯之令,宅邸都是按四十贯到六十贯左右的近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除了官户们的定居点外,侯府会沿着花溪到南安溪,还有另外几条溪流不停的扩建定居点,并且在外围设营寨保护定居的百姓。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之后,黄来贵已经可以确定,东藩不仅可以经营成功,而且会相当的成功。

    这给了他更上一层的动力,也驱使他和其余的水手们更加努力。

    在福一号船上,还有更多的商船上,类似黄来贵这样的水手们也会越来越多。

    福建路沿海的贫民不少,很多人曾经上过船,只是感觉海上辛苦和回报不成正比,又有不少人陆续下船,如果东藩这边的高福利能持续下去,大量的水手涌入是很正常的事。


………………………………

第三百零二章 百户官

    宴会相当成功,虽然菜式不多,但胜在口味相当出色,另外份量很足。

    各种海味尽量以原味烹调,加上大块的羊肉和猪肉,红烧之后,令得所有在海上奔波的水手们都是能大快朵颐。

    另外十来桌俱是医生和他们的学徒们,南安侯徐子先亲自设宴款待,令得这些医生们都是受宠若惊。

    席上有医生起身拱手,说道:“治瘟疫之法,曰补,曰平,曰降,先平恶症,再降体温,最后温补病患元气,首要还是要补足药材,辟瘟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温散等药,俱要齐备,份量要足,再下便是隔离,这一条君侯已经做的很好,我辈前来,无非就是下手辅助了。”

    众人听闻此语,俱是不太喜欢。

    这些治疗瘟疫的各种散剂,已经证实了用处不是太大,说是药,不如说是安慰剂。

    黄来贵心里也不太高兴,不过他当水手时常常往来东藩和澎湖,自忖不太可能感染瘟疫,对这件事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对于和医生们能同座一桌,水手们倒是相当高兴,医生们则有些无奈。

    大魏的医生地位没有后世高,但好歹要比水手强的多,可是在南安侯府的体系下,所有的人,包括工匠在内都是相同的地位,都是替君侯效力,社会阶层的分别反而没有福建路那么明显,很多聪明人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点。

    宴席上只有少量的洒,还是替医生们接风所用,黄来贵等人每人只喝了两盏,聊胜于无。

    酒宴之上,徐子先说了一些勉励医生和水手的话,各人都感觉南安侯说话平和易懂,各人都觉得相当振奋,更振奋的是那些医生……他们多半是在福建路各处坐诊,不管是骨科伤科还是内科,小儿科,只要被确定有真材实学,不是那种江湖游医,好歹有点水准的都是被昌文侯府聘请了过来。

    在这等事上,昌文侯府比南安侯府更方便和适合。

    遍及全福建路的文官人脉,各处的缙绅都与昌文侯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乏有医生有疑虑或是不愿背井离乡,这时就需要当地缙绅们出头露面,善意的“劝说”了。

    到了东藩岛上,看到岛上开发的还算不差,再加上南安侯徐子先亲自接见,设宴接风,说明南安侯府这边没有将医生们当成仆役之流的贱业,这使得医生们的心情无形中也好了许多。

    黄来贵出门的时候,特意打量了四周。

    四通八达的道路,连接着堤岸,船场,工厂区,还有军营,各个密集的定居点,都是用道路连接在一起。

    在远处一大片废墟前,一大群人正在赶着牛,挽马和骡子,拉动着一人多高的石碾子,不停的碾压着填平的空洞,整修废墟,将原本的小道改修成用碎石和夯土压平实的大道。

    黄来贵知道自己的父母住在第十一百户,他拉着一个穿黑色箭袍的汉子,询问了十一百户新的地点,然后又到南边的店铺区购买了一些肉食和海产,打算拎过去看望父母。

    越往定居点外围走,穿着黑色箭袍,手持长?或按着障刀的警备士就越来越多。

    这些人隶属警备司下管辖,基本上是原本的驻防厢军构成。

    由于东藩岛上缺乏人口,徐子先没有如在岐州和澎湖那样遣散旧厢军,而是将大多数人留了下来。

    这些厢军指望他们上阵打仗是肯定不成了,但裁撤淘汰一些违犯过军令的老油条之后,剩下的两千余人,全部转为了靖安警备人员。

    其实也就是在外围巡逻,内部治安,等于是强化的三班衙役,对这种新的机构和任务,被裁撤的厢军将士并无丝毫抵触,甚至他们都是相当的乐意。

    原本厢军不仅是驻防军人,还是工程人员,也同时有辑拿捕盗的任务。

    现在把他们的军人责任卸下来,不需要上阵拼命,只是弹劾地方,捕盗防贼,安靖地方,这个任务相对来说就是要轻松的多。

    但在训练期,这些前厢军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警备任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提刑人员给这些厢军狠狠上了一课。

    接下来是原南安武卒的教官,给这些家伙补上体能和搏斗课程。

    黄来贵在往十一百户前行的途中,经过几个小型的校场,看到大群的黑箭袍人员在被编管集训,吆喝声,训斥声不绝于耳。

    黄来贵咧嘴一笑,这帮家伙,此前的军饷拿不足额,甚至经常吃不饱饭,久驻在外,毫无士气。

    现在将他们留任,足饷足食,士气提上来之后,就是严加训练。

    凡有不服从训练,叫苦连天,影响群体士气的害群之马,也是被毫不留情的开革出去。

    已经不叫他们做杂役,苦工,更不需要上阵拼命,若是这一点体能和搏杀训练也撑不下去,这等废物还是撵走的好。

    另外也是有额外的好处给这些前厢军,他们的家人可以接来东藩,成为南安侯的官户,分给田亩,宅邸,拿棉田的收益慢慢抵还。

    这是一个绝大的诱惑,只要不是彻底的废物,都知道应该怎么取舍。

    往东走了十余里后,黄来贵才抵达十一百户的定居点。

    百来间房舍分成若干排,彼此相连,又不是太紧密,中间都有小道相连。

    形制上相差不多,白墙黑瓦,绿色的砖石砌成的三间正堂,两间偏厢,还有两间用来储粮,放工具的门房。

    院子并不算太小,可以种些菜,栽种果树也可以。

    有不少人家已经在院中种了果木,开辟了菜田。

    门前是猪圈鸡舍茅房一类,还有间隔的道路相连,也可以在外开辟菜田种菜,不过在外种菜的人并不多。

    人们还是保持着在大陆的习惯,彼此有些提防和小心。

    毕竟每个百户都是混编,不是依宗族而居,一般来说这种情形要提防无赖子,混混,小偷,当黄来贵发觉有不少人家在院外拉了晾衣绳时,知道此地的治安情形应该相当不错。

    在十一百户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三丈多高的哨楼,黄来贵入村时哨楼上的警备士就发觉了他,在盘问了来意和核对身份后才放他进来。

    可想而知,在这里盗贼小偷或是无赖子根本就没有立锥之地。

    每个百户,都有料理民政的百户官,黄来贵进入公厅没有受到刁难,这里也没有衙差之类的帮闲之类,更没有大堂,锣鼓仪卫和棒棍,站笼之类叫人看了害怕的东西。

    坐在厅里的何姓百户官,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吏员,其对人相当热诚,听了黄来贵的来意便是说道:“令尊令堂在第七小旗,就是沿着村里主道走到第七条巷子,便是第七小旗所在之处了。”

    黄来贵听明白了,赶紧起身,拱手道:“多谢百户官。”

    “民政事务是本人份内中事,何以言谢?”

    黄来贵笑着取出一串钱,递了给何百户,说道:“家父母常住于此,我兄弟常年在内,原本说是住养济院,家父母说是烈属,失人照顾的老人,残疾,重伤的武卒,这才住养济院,没有父母的孩童才住慈幼局,是以两个老人家不听劝,还是自行到各百户居住,还领了田,这令在下十分担心,日后还要请百户官多照应,如果两个老人家撑不住了,希望能退还官田,请百户不要为难……”

    岛上的荒地众多,但用侯府力量开辟出来的就是官田,百姓需得以长期的棉花收益来抵还,这其中有农具,牧畜的使用,还有运输费用,安置费用,包括分配的宅邸在内。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按每亩能收入两贯来算,每户五十亩棉田,一年时间可以偿还完所有债备。

    但百姓日常的生活还需要维持,也需要侯府的帮助,另外还包括原本的官户进献钱等支出在内,所以乐观点的算法,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可以把这笔费用缴清。

    如果是自己开垦田亩,只租用公中的牧畜和农具,这笔费用还可以俭省很多。

    当然也不是随意开垦,每个百户都安置在不同的区域,除了开出来的官田之外,沿着河流,水井,水车,还有烧荒带,与丘陵,山地的隔离带,对土著的警备线等等。

    成了官户之后,每家每户都可以自行开辟更多的土地,南安侯府很明显的鼓励这种做法。

    疯狂的开荒,按户数拥有更多的熟田,鼓励更多的开荒者前来东藩,这才是徐子先的最终目标。

    这一片平原区域,拥有七八条主溪流,等若是大河,还有几十条支流,水流量也并不弱。

    温润的土地,充足的日照,相当平缓的平原区域,这是上天赐给东藩的财宝,也是使它不负宝岛美名的根基。

    如果全部开发,这里可以开出千万亩的良田,当然是包括一定的丘陵区域。

    现在开发出来的土地,尚不足这片平原区域的十分之一。

    黄来贵进入百户村时,发觉前方已经有明显的丘陵和山地地貌,他对此颇感担心,如果父母太过劳累,或是遇到下山猎人头的土著,那就是太危险了。

    这些厢军转任的警备士,素质是提升了一大块,但黄来贵并不认为他们能挡的住高山土著的冲击。

    “不敢收,不敢收。”何百户摆着手道:“收了之后俺可是有大麻烦。令尊和令堂才五十出头,身体也算好,这样俺们这里才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