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今天和明天都会更两章,明天编辑说有个好推荐,我努力多更,大家尽量给砸些票,多谢一路跟下来的诸君支持。

    另外再喊一嗓子,请大家尽量到纵横中文网正版订阅,多谢。


………………………………

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区

    徐子先希望的是现代社会中更高一层的社区化,社区有服务人员,但居民可以在引导下,组成一个个小的组织,可以守望相助,又不干涉和影响他人的生活。

    这需要订立一定的规则,所有人都要遵守。

    比如黄来贵看到的垃圾处理,任何人家不能随意抛掷,只要被发现了就会被罚钱,而且惩罚力度相当大,会使不识字的老阿婆也知道要守法。

    好的道德从来不是自律出来的,而是法规的延伸。

    现在百户中有弓箭社,有矟刀社,这是习武的,也有一些兴趣爱好者自行结社,官府不仅不禁止,还大力支持。

    比如李国柱就是加入了一个猎社,只要不跑到高山土著那边,这边的靖安警备也不会多事……真正的警戒线划在十多里外,到了那边,普通人便是不给过去了。

    李国柱与黄来贵寒暄几句,回家取了自己的硬弓过来借与黄来贵使用。

    两个汉子一边闲聊,一边搭弦试弓,黄来贵感觉这弓偏硬,不过自己还算是能正常使用。

    外间的鼓声越发急切起来,几个男子将插袋放在左右腰间,双插箭袋各放三十支箭矢,俱是重箭,并无轻箭。

    “这边小猎物不值得打。”李国柱对黄来贵解释道:“沿着村子往东走,丘陵很多,草都有一人多深,灌木多,林地多,山野到丘陵之间,鹿群极多,所以咱们猎社也好,弓箭社也好,都是以打鹿为主。鹿肉咱们自己留着吃,这些天孩子脸都吃胖了,鹿皮南安侯府四贯钱一张收购,然后他们还要清洗处理,咱们就算自己卖给皮货商,还得费老大力气,半年也未必等来一艘船,还是卖给南安侯府合算。”

    一张鹿皮在福建路能卖十贯钱,但那是到百姓手里的价格,甚至还会更高些,但不会超过十二贯。

    这皮货也不是普通人买,百姓一年也未必能攒下五六贯现钱,一般还是中产之家,比如中小商人和底层官吏,他们才能一次拿出十来贯钱,给自己或家人买一张鹿皮制成的皮毛大衣,用来抵御福建不是太寒冷的冬季。

    南安侯府收的皮货,处理之前四贯钱收,这价格和皮货商人相差不多,也算是相当厚道的价格了。

    这些皮货当然不是卖到福建,而是卖到江南富裕地方,那边的冬天更加湿冷,而地方有钱人比福建路还多不少,皮货是有多少出多少。

    另外便是倭国,至于北方,原本就有固定的皮货渠道,大量出货反不如往倭国或江南出货方便。

    近来除了开荒和修路之外,侯府治下的很多壮丁都空闲无事,这些男子和李国柱一样,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弓箭社或猎社,经常性的出外打猎,李国柱已经猎得了两头大鹿,卖了八贯钱不说,鹿骨鹿肉就剥了近二百斤,鹿血也可以凝固了吃,俱是头等的好东西。

    到东藩到上不足三个月,李国柱本人胖了一圈,还好入弓箭社和猎社之后,户外的活动多,将长出来的肥肉又练了回去。

    至于原本瘦弱的妻子和一对儿女,这时已经颇为富态,俱是养养胖胖的,令李国柱每天都是笑口常开。

    简单来说,在这岛上一切俱是欣欣向荣,住的好,吃的也好,不受欺压,简直就是说书人嘴里头的世外桃源。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在大魏内乱频生,乱象渐出,群魔乱舞,海盗肆虐的情形之下,能到东藩居住的百姓都是感觉庆幸,并且这种感觉随着事态的变化也会越来越强烈。

    到了一两年后,被去除官户或隐户资格,赶出东藩,已经是对这些移民的最高程度的惩罚。

    “有这鼓倒是方便的多。”黄来贵听到鼓声渐停,同时他和自家父亲,还有李国柱一起走出第七条巷子,这时发觉各条巷子里都是走出若干个持弓箭的男子。

    在村子东头,十来个穿黑箭袍的警备士已经集结完毕,正在村口等着。

    有人赶着骡车,上面是不少浸了油的引火物,几辆大车都是堆的满满的,散发着强烈的油污味道。

    “今天要烧十一里地,南北纵向,从溪口处往南三里,莲花峰下开始,直抵村南处四里处,就是那颗大樟树附近停止。”

    何百户也是赶了出来,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行动,他当然是不能在村里的百户公厅闲坐着,而是要直接带队行动。

    还有一位穿吏袍的官员随行,这是农官,其要考察烧荒过后的大面积的焦土,判断土地肥力,另外疏浚溪流,做引水的规划,可能要建造一些水车或挖掘水井,为进一步的开荒做准备。

    医官和兽医官也随行,医官要判定烧荒后蚊虫对时疫的传染是否会减轻,另外看野外的水文情形,判定大规模瘟疫的传染风险。

    兽医则是跟随照料牧畜,同时看这些骡子和毛驴是否健康,能否承受重体力劳作。

    在看到黄来贵的时候,何百户还特意点头致意。

    其余的官吏各自忙碌,百姓们则忙着整装,把革带和插袋系好,同时背负好弓箭,还有人挂着障刀,或是手持长矟。

    李国柱这时才对黄来贵道:“击鼓除了召集咱们出来,也是有报警和传迅的作用。”

    “明白了。”黄来贵道:“此地到底是离大山较近,要防着土著来犯。”

    “是的。”李国柱笑道:“不管是有敌袭,还是火警,只要有一家击鼓,各家俱要持兵而起,不准说没听到,只要鼓响之后,三十息后百户与警备士要赶到,一柱香内,所有人俱要持兵或持灭火之物赶至,只要有未至的,任何理由不能脱罪,都要罚钱,若此类情形超过三次,则脱出百户内,撵出东藩。”

    黄来贵一时半会还不能理解这种法规,但潜意识里感觉到这样的规定相当有理。

    在这种新开辟的荒岛上,所有人都必须守望相助,不能出现自私和胆怯。哪怕理由只是孤僻和不近人情都不行。

    一方有事,万方来助,最少在东藩岛上是成立的。

    不管是土著,海盗,或是火灾,都要群起而为,这样才能发挥岛上最大的防御力量。

    “这规矩挺好。”想了一会儿,黄来贵便是对这规定击节赞叹起来。

    “是挺好。”李国柱道:“这样纵是我得了病,生了什么意外,我既不担心妻儿没有饭吃,因为有侯府的养济院,慈幼局,也不必担心他们在东藩这里受什么委屈,或是被人欺负无人过问,被无赖子和地痞压榨,被土著偷袭,这些事俱是不再叫我担心受怕。”

    说话间所有人俱是准备好了,这一次是组织了全百户的壮丁出行,不光是弓箭社或猎射的人,有七辆大车和二十多头毛驴随行,另外有三百名壮丁,十个警备士和十一名官吏,在准备了一刻钟之后,所有人往东而行,三百多人被何百户下令四人一排,排成了三个百余人的队伍。

    有长矟和障刀的走在最前,官吏和警备士散开走在前面两侧,做为游兵警备。

    背负或手持弓箭的走在中间,最后是骡车和驴子组成的运输队伍。

    从村口出去后不久就是渠堤,一条干渠在南北侧流淌而过,又向西行,最后会汇入另外的干渠,渠水会通过一条条支流,灌溉大面积的新开辟的土地。

    事实上水利工程还差的远,也还好东藩这边的溪流太多,淡水资源异常的丰富,这使得水利工程相对要容易的多,就算如此,距离完成也早的很。

    毕竟南安侯府的决心相当之大,现在开出来的土地,还远远不足以满足南安侯的期待和盼望。

    这也是十一百户所有人都扑向荒野的最要紧的原因之一,既然人人都认为现在的生活相当不错,期待更美好的未来,那么就得努力做一些事,而不是坐在家里,等着南安侯府继续下发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

    债务是有警戒线的,如果侯府发觉有的家庭一直在混日子,没有偿债的动力和尝试还债的努力,那么这个家庭就很有可能会被撵走。

    正如徐子先在各个百户村落做的那样,杜绝混混,无赖子,地痞,以及一切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

    徐子先的理念有些近于秦汉时,那时候游侠,无赖,不事生产者都被严酷对待。

    汉时一个知县就能将全县的无赖都抓捕起来,或是关起来,或是痛打一通,或是判罚苦役,甚至割掉鼻子,斩落小腿,都是俱有可能。

    要视被抓的无赖子的罪行,风评来做最终的决断,但每个被抓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

    甚至游手好闲,干犯法禁的,直接被判处弃市斩首,也是极为可能。

    在市民经济更发达的大魏,其实游手好汉的闲汉人数更多,而且整体更趋于宽松和容忍。

    在东藩这里,徐子先却在努力杜绝有类似的人存在。

    东藩还太弱小,一切人都要努力上进,这样才有可能在几年内完全立足,并且有对外开拓的实力。

    当然,一切还都要在较为温和的手段之下,并且是用正向激励来完成预期的目标。

    其实每个人付出更多,做的更多,但他们反而更乐观了。

    这就是正向激励的作用,不一定是时时刻刻,但一定是要方方面面。


………………………………

第三百零六章 环岛(今天两更)

    越过干渠,前方是大片的开辟好的田亩。

    这里种植棉花已经晚了,种水稻也是来不及育秧,所以这里是高粱和豆类为主,天时刚刚好。

    豆苗和高粱苗已经出的相当好了,这一大片田亩有过万亩,一个百户就是一百个家庭,这里也是十一百户的全部田亩,每家百亩左右。

    有的家庭有好几个壮劳力,其开垦的田亩就不止百亩,数量更多。

    黄来贵的父母就只开了三十亩,另外自家种了几亩菜田。

    “我打算入秋后再开五十亩田。”背着弓箭的黄父突然对黄来贵道:“我知道老大你不想我们太辛苦,其实也不甚累。公中的骡马牛都可以租用,一次有限的钱,咱家给的起。若是要买,其实也买的下来,我是看看能不能独到几头大鹿,还有卖粮的钱能卖到多少贯钱。现在牛是六贯一牛,然则是母牛和小牛,若要健壮公牛,得要九贯到十贯,这价是比在福建路高的多,但船运过来不易,运来的牛马总有不少死掉的,这价也就不是太贵。若能买两匹马,一头牛,纵是几十亩上百亩,也是累不着人。”

    黄来贵心思也是有些动了……这里真的是大有机会。

    明年父母若能开出数十亩棉田,一年最少能入帐好几十贯,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收益了。

    再加上几十亩的豆田或稻田,由于没有苛捐杂税,收获上来的粮食也能卖出不错的价格,父母一年的收入也是可当的可观。

    当然要有一大部份抵折掉,两匹马一头牛一天就得吃半石料,甚至更多。说不定要雇佣个放牛娃每天放牛牧马,另外还要抵还欠侯府的钱,落到手里的不会太多。

    但这种情况会在几年后大为改变,一亩棉田,一季收获,棉农最少纯收入一贯钱,很多移民还会赊欠单脚踏机,纺棉织布还能赚十几二十贯一年,再加上棉田收入……这在此前这些贫苦的流民或移民想都不敢想。

    在南安这样的富裕地方,自家有田有织机的中产农户,一年的收益也就是十几贯钱,贫穷一些的,一年五六贯钱,最多七八贯钱。

    其实他们的收入可以更高一些,但沉重的赋税使这些家庭的收入有一半以上甚至更多进了国库。

    福建这种富裕地方,百姓好歹能还温饱,并且有些储蓄,西北,两湖,云贵,这些地方的百姓,造反的也是越来越多了。

    想来想去,黄来贵对父亲道:“阿爹随自己的心思做吧,我只说一条,不要太劳累,若是顶不住,千万别想着钱财浪费了,若是身体出了毛病,怕是要花更多的钱。而我兄弟二人俱有出息了,若是你们累出个好歹,叫我们还有什么好夸人的?”

    “黄兄这话说的极是。”李国柱大表赞同。

    黄父也按了下激动的心思,看看自己手掌,感觉身上的劲力,叹了口气,说道:“那便再开三十亩吧,牛要买,马只买一匹,这样我们照顾起来也不会太累。”

    说话间已经又走了数里路,这时东西方向又出现一条大道。

    李国柱道:“修这条路,用了百来十头牛,几百匹骡马,加上两千壮丁,二十二里,用碎石二十多万斤,反复碾压夯实,有透气透水孔,最上层垫上炭渣,可是费了太多的心思在这路上。”

    “这叫环岛官道。”黄父也对儿子解释道:“从每个村庄出外,走过农田区和跨过渠流,大约都是十里左右,有这条官道,说是什么椭圆形状,从南北到东西方向,正好是绕了一大圈。现在咱这里修成了二十二里,动员了十来个百户的壮丁,用了一个月时间才修完……”

    “全部修完得三百三十里。”李国柱赞叹道:“南安侯真是大手笔,令人敬佩。”

    这条官道其实就是在嘉南平原的东西南北,近丘陵和山地的纯平原地带划了一个椭圆形,除了修好道路之外,就是在外围建防御工程,大量的砖石造的小型军事堡垒,加上木制的十几米高的箭楼当哨探岗楼,虽然没有办法修成长墙来阻拦野兽和高山人,但就目前规划的防御体系来说已经相当严密。

    毕竟被大魏主力剿杀过之后,山里的土著们也是晓得厉害,在此之前陈笃中那么稀松的防御和废物厢军都没有引来高山人的觊觎,要知道他们几个大部落联合,好歹能出动一两万壮汉,这种断发纹身的汉子战斗力不会比意志薄弱缺乏训练的厢军弱,而驻守厢军的人数也是实太少了。

    至于来自海面上的威胁,徐子先则是另有打算。

    这时前方的何百户发出了噤声的指令。

    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

    接着众人听到明显的马蹄声响,很快在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策马飞奔,高速驰来的骑兵们的身影。

    “这是第一军第一营。”何百户大声道:“老子退伍之前,是在信字营,和他们没少打交道!”

    黄来贵在何百户身上一下子感觉到了明显的军人气息,这时候他才发觉,何百户行走时一瘸一拐,原来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退伍的武卒。

    在东藩岛上,很多来自南安的退养武卒都被安排了官吏的职位。

    在南安时,这些身有残疾的武卒们都是被安排了清闲的工作,在闲暇时,他们会被安排学习文字,因为不能再上阵搏杀,这些人学习的也很认真。

    后来干脆又加学了算学和律法,黄来贵隐隐明白了,为什么何百户客气之余,又精明干练,还熟谙政务律令,简直是一个全才型的官员,东藩好几十个百户,南安侯府哪来的这么多能干合格的官员?

    现在算是明白过来,这算是南安侯府早就有准备的人才储备,从现在感觉到的效果来看,南安侯府的准备工作,做的是相当的巧妙,令人敬服。

    一队十余人的骑兵风驰电掣般的飞驰而来。

    骑兵的装备在南安府兵中算是最好,有十人穿着布面镶铁叶的布面绵甲,这种甲胄也有近三十斤,胸口安装铜镜,从肩膀到下摆都用多层的绵布加铁叶防护。

    对枪刺这种甲的防护力相当薄弱,也就比穿普通的衣袍要强一些,但对刀削箭射,这种绵甲的防护力相当不错,最少可以减轻大部份伤害,使重伤变轻伤,轻伤变无伤。

    而为首的骑士当是这个小队的队头,穿着的就是正经的铁叶鳞甲。

    整个甲衣都是以大片的铁叶穿扎而成,严格来说这种甲是扎甲,大块的铁片防护起来可能会有漏洞,比不如那种小型的环形铁叶,配上铁盔,护臂,护心,护腹,加上护胫的防护力来的更高。

    就算如此,这种铁制扎甲也是重四十斤左右,铁片层层叠叠将大半要害护住,就算是正面被长矟刺中,也很有可能减掉大半的伤害,致命的伤害很难造成,而且破损之后,更换甲叶也相当容易。

    这么一领铁制扎甲,其价格最少也是八十贯以上,仅此一项就知道养兵有多么耗费钱粮。

    仅是将五百多人的骑兵全换上扎甲,耗费就得好几万贯。

    若是近万人的南安府兵全部是铁甲,则耗费要近百万贯。

    这还只是铠甲,还有战马,马鞍,蹄铁,精料,人的盐菜钱,主食,月饷,各种福利抚恤,加上兵器损耗,养兵万人,待遇还要提上去,一年百万贯也差不多了。

    骑兵飞驰而来,至十一百户的人群前方十余步时停下,在此之前马速逐渐放慢,黄来贵等人不识货,不知道刚刚的骑兵是从缓速,高速,再到低速,缓速,最后是慢步而前,为首的都头,以右臂斜举,举高,放斜,然后挥拳放下,完成了从慢速到高速,再到慢速,缓步行走的各种速度变换,对骑兵来说,这是标准的步速转换,也是最基本的训练科目。

    “在下林国基,”为首的骑兵队头在马上抱拳道:“奉都头孙如兰之令,前来第十一百户配合烧荒。”

    “辛苦林队头了。”何百户也是抱拳还了一礼,说道:“请骑兵在我们右侧前方巡查,左前方我们派出警备士拉开大队三里,如果遇警,以吹响铜号为号。”

    “好的,可以。”在最外围还有府兵的哨楼,如果有大量的土著潜入,前方五里左右的哨楼早就报警了。

    在正东方六里处,有一幢三层高的砖石建筑,这是建造中的军堡,每隔三里就有这么一座军堡,未来最少要盖五十座,再配上小型的箭楼当哨楼,这就初步建立了外围的防御体系,完全是够用了。

    军堡建在山坡丘陵上,有挖掘的水源,外围用围墙拦开,内里可以囤积粮食和种菜,军士在院中和底层生活居住。

    一般是能住半个都五十人左右,配一个小队的骑兵,用来平时哨探和战时传递警讯,或是各堡联合,清剿零星的土著所用。

    如果平时风平浪静,这些军堡中也能驻一些警备士,当成辅助的力量来用。

    二层是武器库军械库和粮食库,三层则是放置床弩,开有射孔,在三层和顶端都有远程武器,三层还有晒干的粪便一类,用来燃放狼烟,传递警讯。

    但现在军堡都还在建设之中,也是大规模建造民居的余韵。

    几千壮丁不停的制造砖胚,开山凿石,还有很多料没有用完,趁这个机会大兴土木,事半功倍,要是等这个建设的高峰期过了,再起大工,就得多花时间精力,浪费钱财了。

    历史上荷兰人在大员造热兰遮城,由于缺乏技术,也缺乏人力,要建造那么大规模的棱堡建筑就相当出力,耗资巨大。

    有很多大型的条石索性就是在巴达维亚制作完成,然用用海船运到大员使用。

    很多木制物品,也是海运过来。

    这就是大航海时代的优势,比起在山里凿石,缺乏人力,浪费时间人工,不如在殖民地人多的地方把基础材料准备好,反正海运相当快捷,也不耗费多少钱财。

    东藩这里肯定是不能学历史上的荷兰人,好在中国人在建筑上的技能点相当的高,固然造不出来棱堡,但在缺乏重型火炮,没有办法以一个军堡控制海域和沙滩的前提下,建造临海的大型棱堡对南安侯府没有太大的意义。

    规划中的三层军堡,除了有一半是针对防御高山土著外,还有一半是保护沙滩上的造船厂,各个工场,商业区,民居点。

    错落有致的军堡和军营区将这些要害地方保护在内环,就算有海滩上岸,要突破相当密集的军堡和箭楼防御区,就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守兵可以借助军堡防御,从容集结调度,以优势兵力打击上岸的海盗,这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之下,可以达到的最优办法。

    ………………………

    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谢谢。
………………………………

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

    骑兵向东南方向驰去,何百户便令十余个警备士带着兵器,加快速度走向左侧方。

    这时候已经出村十余里,过了渠道区和农田区,有大片的荒地还没有开垦,但已经规划出雏形,外围的渠道也在修造,还会挖井提供水源。

    这里的荒地在烧荒后,两三年内都不必考虑肥力问题。

    如果日常的收粪积肥和隔几年大规模挖一次河泥,土地肥力的问题也不是太难解决。

    这年头的土地出产之所以不高,除了良种,农药,各种激素也缺乏之外,主要的问题来自于缺水,病虫害,土地肥力不足等各方面。

    如果是杂草一类,后世是喷药了事,这个年代没有药可喷,但百姓们不怕吃苦,就算几十亩地都长草,可以日夜不停的劳作,锄草都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