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主动殖民,将会与天方,欧洲碰撞,获得新的思想和技艺,这比获得财富更加重要的多。

    对傅谦等人来说,参与其中,则是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大量的财富会以商行分红的方式给予他们。

    徐子先不可能如汉唐那样,给功臣封侯,赐给州县的税赋收入,以此来赎买功臣的效力和忠心。

    这种方式在上古中古时期可以,是好办法,但到了此时此刻,已经不太适合了。

    大量的功臣成为新兴地主,他们会瓜分肥沃的土地,限制人口流动,希望百姓替他们效力,工商业只是权贵们增长财富的手段,工商永远不可能成立商会,各种手工业者也不会成立行会,大量的行会组织的出现,再出现银行业,金融业,最终发展为议会,这是对权力的再分配,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从小农经济到个体的手工业者劳作,到出现互助垄断的行会,然后是资本工商业,最终大资本家亲自或扶持代理人,干涉影响国政,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必然之路,也是徐子先希望的结果。

    财富和人才不再局限于土地,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

    借此赎买功臣武将的忠诚,使他们更愿扩张,从而成就帝国之路。

    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傅谦对众人道:“将来尔等当然也是有份。”

    众多学徒,官吏,眼中俱是显露兴奋之色,似乎是大好前程,就在眼前。

    “这些胸甲可以做几批次处理。”傅谦脸色转为严肃,对将作司甲杖局的官吏们道:“铁骑兵以后就穿这胸甲,前后相合,重三十斤,加上铁盔和网靴长矟佩刀,负重不超过四十斤。又有防护,也不是太影响马速。”

    众人皆是点头,有个小吏抬起一片胸甲,手指一屈,弹了一声。

    众人都听到“当”的一声响,接着有轻微的嗡嗡声响。

    “这铁甲相当厚实。”一个都头面露满意之色。

    军方也是有代表在此,同样也是看了胸甲的厚度和铁质。

    铁质当然很好,冷锻甲原本就是大魏制甲的最高峰,禁军的步人甲,披戴之后号称铁人,也不过就是兜鍪,顿项,加铁鳞甲,佩护臂,护心,护胫和网靴,一身重达七十斤,还不包括兵器和杂物在内。

    这样的禁军,非得身强力壮者不能为之,而大将护甲,则是冷锻瘊子甲为最佳,一般的将领想得一领都并非易事。

    一体成型锻打出来的胸甲,两面一甲,重三十斤,防护能力不在铁鳞甲和扎甲之上,只在其上。以系带相连,加上铁制头盔,可以做到对要害的防护了。

    关键之处在于,铁骑兵需要与游牧骑兵交战,不光是冲锋陷阵的重骑兵,所以束甲不能太重,一旦太重,战马负担沉重不宜保持马力,可以被游牧骑兵用放风筝的办法耗光人和骑士的力气,然后从容还击,最终导致惨败。

    “重骑兵用两片胸甲加铁盔,再加顿项,护臂,护心,护胫,铁网靴,铁面具,一应俱全,与重步兵相类似。”傅谦对官吏工匠们道:“铠甲空隙处以锁甲铁环相连,一体成型,这样也免得将士们在其内再衬一层锁甲,可以减轻负重了。”

    骑营派过来的都头沉声道:“就算如此,重骑兵连杂物,背包,兵器在内,不连将士的体重,负重怕也近百斤了。”

    傅谦点头道:“是的,连同将士,负重在二百四五十斤左右。”

    骑兵将士,个头矮小,体重过轻的当然不可能入选,个头过高,体重过重的,也是不宜为骑兵。

    身高适中,体态匀称,有爆发力,也有韧性,能长时间策马赶路和冲杀,这才是合格的骑兵苗子。

    一般的重骑兵要更魁梧和高大一些,体量过轻的负担不了重甲,穿了重甲兵就无力与敌人交战,但体重也是不会超过一百五十斤,加上甲胄,佩刀或长矟,弓,弩,还有箭矢,战马的负重在二百六十斤左右,如果短途的冲刺厮杀优良的战马毫无问题,但长途驱驰赶路,就算有精料,战马也不可能长时间的负重前行。

    骑营都头道:“一营铁骑兵,最少五百匹以上的战马,还得配大量的挽马。若是重骑兵营,最少一个骑兵配两匹战马两匹挽马,一营骑兵,得两千匹马,买马,养马的费用可是真的能吓人一跟头。”

    傅谦点点头,说道:“若是不然,大魏也不至于才数万骑兵,也没有重骑兵。”

    骑营都头脸上显露兴奋之色,说道:“也就是咱们王上有这般魄力,要建重骑兵营,换了别人,万没有这般决断。”

    众人都是点头,脸上都是显露出敬服之色。

    一营重骑兵,五百骑兵得配一千人左右的从骑,帮着照料战马,甚至在上战场前照料骑士,替他们节省体能。再加上两千匹战马和两千匹杂马,一个重骑兵营,花费的钱粮物资,足可抵十个步兵营还绰绰有余。

    “还是值得。”傅谦道:“我虽不知兵,不过上回南安海边一战,铁骑营可谓是一锤定音,最终底定胜局,当时的作用,也抵得好几个步营了。”

    骑兵都头脸上的表情立刻相当骄傲的神采,海边一战,确实是铁骑营最为证明自己的一战,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在训练和剿杀土著,虽然人人都看的出来骑营将士是精锐,他们自己却是渴欲在真正的大战中证明自己。

    海边一战,便是最好的证明!

    “重步兵甲胄,与重骑兵同。弓手一律着锁甲,普通的步卒一律用扎甲。”傅谦最后微微一笑,说道:“王上原本是打算全部给将士鳞甲,但鳞甲太耗工时了,而且原料搜寻不便,所以步卒还是用扎甲吧。不过锁甲产量提升的话,普通的步卒可以披扎甲,内着锁甲,这样也很好了。”

    “扎甲也很不错了,甲叶大而厚实的话,防刀砍和戳刺都可以了。”

    “如果再加一层锁甲,效果当然不在鳞甲之下。”

    当世时除了将领穿的山文甲明光甲之外,便是以普通的铁鳞甲为最佳。鳞片层叠,防护力强,而且不怕损坏,鳞片可以单独取下修补更换,所以既是防御出色,又是经济实惠。不过鳞甲的坏处就是要一片一片的锻打出铁片,再用牛筋穿成甲衣,耗费工时不说,原材料也难得,当然也相当昂贵。

    一具铁鳞甲,价值最少也在百贯以上,制造周期一般是以半年起步,比起造一柄良弓是要省不短时间,对东藩眼下的局面来说,还是太慢了。

    胸甲的防护力远在鳞甲之上,缺点便是一体成型,一旦在战场上被刺穿,整个甲就全废了,所以胸甲制造时的成本比鳞甲要低的多,使用起来肯定比鳞甲更昂贵。

    对东藩来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水力转运击捶,可以昼夜不停的生产胸甲,效率提升就代表成本下降,对东藩来说,制造胸甲根本不需要考虑昂贵的成本,可以给铁骑兵和重骑兵,重步兵全部装备铁甲加锁甲的装备,这才是真正的财大气粗。

    除了水力击锤之外,傅谦也是根据徐子先的提示制成了制造锁甲的成套工具,大约是比此前节省了一倍以上的时间。

    先以拉丝板拉出粗细匀称的铁丝,然后将铁丝缠在大滚轮上,一边是以拇指粗线的小型转轮相连,转动时,将铁丝强行纳入一定精细的卡口之内,强行转动若干圈后,就得到了紧密相连在一起的锁环,然后以铁钳将锁环剪开,制造锁甲的锁环就很轻松的到手了。

    这整套工艺并不复杂,只要一个人就能在一天内制成大量的铁环,这是欧洲人的工艺,正因为这种出色的工艺,欧洲人在罗马时期就能大量制造锁甲,中世纪时更是以锁甲为主,那种闷罐子板甲其实是贵族骑士的装备,普通的弓手,步兵,多半都是皮甲或锁甲为主了。

    东藩这里有了整套制造锁甲的装备,虽然还是手工拉丝和制造,但效率也是提上去了,大批量的制造锁甲并不困难了。

    傅谦脸上显露出豪气,将手一挥,说道:“只要中部的铁矿能持续不断的提供熟铁,年底之前,我们替所有的将士装备上铁甲,应该是不成问题。”

    “还有床弩……”傅谦接着道:“王上下令,此前船上的床弩拆下一部份,再赶造一部份,应该可以赶的上这一次的大战!”

    “是八牛弩,还是三牛弩,或是单牛弩?”

    床弩是大魏的镇国利器,八牛弩一般是用来守城或是装在军舰上海战用,事实上海战多半都是三牛弩,也就是两叠弓,这种弩威力仍然极大,射出的箭矢就是长矛,人力是无法拉动的,三牛弩也得十几二十人才能快速操控,十来人同时转动绞盘才能拉动弓弦。

    单牛弩就是运用最广的床弩,可以用来野战,也能攻城,五六个人就能操控了。

    大魏床弩,一般只装配禁军,城守营的厢军也可以操控床弩,一般是不易移动的重型弩、弓。

    因其制造困难,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福州这样的重要城池才有八牛弩,也没有超过十具。

    “全部是单牛弩。”傅谦道:“此前不少舰船上拆下来的,淘汰的旧舰,弩倒是不少。原说是打算修补之后装到各舰上,王上有令,直接搬运到军中去了。”

    东藩这里,造弩在几个月前还相当困难,得益于王越的胡搞,大量的工匠从建州逃亡,其中有一些铁场原本就负责替朝廷生产神臂弓和床弩,这一下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孔和也知道硬弩是破敌利器,虽然徐子先重骑兵,但不代表他会拒绝威力强大的劲弩。

    可能几十年,上百年后,火炮和燧发枪出现,弩和弓会被彻底淘汰,但在这个时代,大魏的劲弩还是令人畏惧的杀敌利器。

    “硬木,粗若拇指的弓弦,这些东西易得,就是削砍制造,种种机巧需要熟工巧匠,稍有不对,拉得几回就崩裂了。”

    傅谦原本就在巡行,将各人带到另外的制弩工场,颇为得意的指着一具具成人身量长大的床弩,说道:“你们看的出来这其中有何不同?”

    一群青年匠官走上前去开始观察,有人甚至蹲下来,仔细观看这床弩的不同之处。

    终于有人道:“傅大人,这其中好象加了一些铁丝在里头?”

    傅谦大为高兴,瞟了这个青年匠官一眼,说道:“你叫何名?”

    青年抱拳道:“在下黄子谦,匠作司甲杖局一等吏。”

    “可见你是用心做事的,已经是一等吏了。”傅谦说道:“你观察很细,明日起调到弓、弩局这边来吧。”

    黄子谦大喜,抱拳道:“多谢大人提携栽培。”

    傅谦点了点头,说道:“我大魏的弩机为了发射威力,越做越大,八牛弩纯用人力拉不动,要用牛力加铰机转运,好几十人才能操控一弩。这还在其次,更要紧的就是榫卯搭配不易,弓弦要求要,木制部份要求也高,所以一弩制造,经常要几个月时间方得一弩。王上令我们拉铁丝制锁甲,偶然又提到,如果以铁部件用在弩机上,再加铁簧增加扭力,这样对弩机本身的要求和标准便可以放低,制造的时间便是缩短很多。本官一试,果然如此。”

    傅谦指一指弩机上的铁簧,说道:“这是铁丝拉成的铁簧,本身有弹性,扭动时可以增加弓弦拉力,以此法制弩机,可以事半功倍了。”

    众人看这些弩机,无不感觉兴奋。

    有人更道:“若此法早被朝廷知晓,怕是早就制造出更多的床弩来了。”

    床弩攻城,守城,水战,野战,俱是有普通兵器难得的长处,单弓床弩,易于用来野战,威力大,射程远,是压制骑兵冲击的利器。

    缺陷就是摆弄不易,而且制造时间长,又是特别昂贵。

    以大魏朝廷之富,极盛之时,最多是每营装备一到两架单弓床弩,这已经是到了极限了。

    床弩的数量不足,对骑兵的压制力就减弱了许多,加上过于昂贵,各主将官员都小心翼翼,惟恐损坏,后来干脆就很少有把床弩用在野战战场上的记录了。

    而傅谦透露,光是此次大战,准备的床弩就达到六百具左右,等若是百人就有一弩,这个密度就是相当惊人,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恐怖的杀伤力。

    “傅大人真是我东藩的中流砥柱。”

    “当然也是王上的肱骨之臣。”

    “我辈的楷模。”

    诸多高官之中,傅谦最喜欢听一些逢迎的话,在场的人们也是投其所好,反正说好话也不亏钱,当然是源源不断的送上。

    傅谦听着,眼睛微咪,脸上显露出享受的神情,不过他心中也是有数,中山王可能很快就会上阵去击讨流贼,自己这里也得抓点紧,不可以浪掷时间,需得尽快把铠甲多制造出来,多一领甲,可能就少牺牲将士,在中山王心里,一个老兵的价值,远远超过一领昂贵的铁甲。


………………………………

第四百五十三章 贪欲

    张明亮咪着眼,看着眼前的一座座高炉。

    四周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聚集了好几千人,远处的群山并不高,到处都是长到人半腰深的野草,四周烧过几次荒,到稀疏的林地边缘就停止了。

    在他们身后是大片简陋的木屋区,还有用木制的栈桥和码头,几艘百吨左右的小船停靠在岸边,正在往下运送着各种物资。

    中部这边发展的极快,早前是用军队加丁壮民力开辟,军队拉练通往中部的道路是生生在荆棘灌木从中和密林中开辟出来的,此前只能容一两人行走,还有拳头大的蚊子和毒蛇为患,令人胆战心惊。

    经过这一段时间,道路还是那样的道路,但中部这里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部这里是有小块的平原和大片的丘陵地貌,密林较少,处于山势的平缓区,再往北才又有高山的样子,不过也是有港口和平原区。

    整个东藩岛的平原,大体就是在南部占一半以上,中部和北部加起来有三成,岛的东侧最多只有一成,那里是大片的高山环抱,根本没有大片的平原区,所以中山王府的开发计划,根本不涉及东部。

    中部这里开发的相当顺利,夯实地基,建造木屋生活区,少量的砖块被盖成了矿区的建筑和修筑了高炉。

    另外大量的人力和少量的畜力是用来修路,连通两个铁矿区和一个煤矿区。

    暂且来说,东藩还没有开挖矿井的打算,基本上就是在浅矿脉开采挖掘铁矿石,这才是需要连接两处铁矿矿脉的原因所在。

    浅表层的铁矿石储量未必有多少,两个矿就保险了,最少十年之内,不需要太担心铁矿石的储量问题了。

    再加上一条连接煤矿的道路,三条道路加起来超过五十里,动员人力过万人……主要还是这里没有充足的畜力和器械,时间又不允许慢慢经营,大规模的运送人员过来最省力。当时连港口都没有修好,府军将士和警备士动员了四千余人,直接用拉练的形式走过来,还有几千民力直接坐船到海边,当时没有码头,直接在海边下水趟水过来,包括一些基本的材料,是大船放下小船运上岸的,可谓是十分艰苦了。

    现在有了码头,虽然简陋,运输人员物资,包括牛马都方便的多,下一步如果财力允许,就是大规模的修造建筑了。

    在张明亮和众人眼前,除了靠近煤矿的高炉区外,远处还是起伏不定的丘陵,这里和北部也不同,北部的平原区有几个大社,开垦出了一些土地,种植方式和开垦方式都相当原始,不过对于土著来说,只要收成超过种子粮就算稳赚不赔,毕竟他们就算不开地,也只能打猎捕鱼和采摘野果,野菜来果腹,有一些粮食收入,总比没有的好。

    中部这里没有人丁过万人的大社,那些小的土著部落没有能力开地,所以大片的丘陵区都长满了荒草,如果从远处看,人和马车就象是在大海中漂伏不定的小船,时高时低,有时候人和马车被荒草掩住了,就象是海上的小船被海浪给挡住了,或是干脆倾覆了一样。

    靠近矿山和道路两侧的荒草已经被清理或烧荒过了,这是为了杜绝蚊虫,防止瘟疫。

    包括水源地,流入营地生活区的是重新开挖疏浚过的渠道,也是为了防疫防病。

    一切水到渠成,做这些事,前后用了三个来月左右的时间,在吕宋二盗来犯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到现在都快十月了,第一座高炉终于要出铁水了。

    在张明亮的左手边三百步外,就是一座高耸的铁炉。

    两丈多高也就是八米冒头的高炉在建州也是首屈一指了,炉身已经看的出来是一个酒瓶形状,炉身有一多半是在地下,炉身如瓶,其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因为要方便加料,炉身大半在坑里,坑底是用砖,上半部份是耐火泥,从炉顶下看就能看到炉身里也涂了耐火泥,这些泥都是加盐调制,可以耐受高温。

    张明亮在他们建炉时也在一边看着,很多事他只知道大概情形,真看到这些人动手时才觉得佩服,怪不得做事毕竟还是要找内行人来做,就拿这炉子来说,就算张明亮看过图形,知道每一个施工要点和细节,真要做起来恐怕也是抓瞎,倒是很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匠,做这些活计的时候十分熟手,几乎没什么困难就将炉子主体建了起来。

    与普通的高炉不同的就是在高炉的炉顶部份又挖了一个坑,砌起了一个小砖房,主体结构是用蜂窝状的耐火砖结构,再挖出一条通道,通道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然后在砖房上面也有砖砌成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然后将风扇装在烟囱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扇回蓄热室,这样的话,炉内温度足够,炼铁的热度大为增加,出铁速度快了三成。

    炉顶也改造过,加强了蓄热,从种种细节来说,傅谦设计的这个高炉,蓄能高,出铁快,另外还省了很多炭火成本,总体来说,这个铁场的利润最少要比普通的高炉多出五成。

    “要出铁水了。”

    “快了,快了。”

    杨释之站在张明亮身边,此时面色一整,也是道:“明亮兄,是要出铁水了吧?”

    众人都感觉到无边无际的热力似乎是将所有人都笼罩在内,建州变乱之后,南安疏散,杨释之先到岐州港,暂且无事,又知道东藩铁场快要大规模的出铁,于是先跟着福船到南安港,再坐小船到中部港口,正巧也是赶上了眼前的这一幕。

    张家是汀州的铁业大世家,杨家则是经营铁业的大家族,此时此刻,也是不由得心情变得异常激动。

    今日就是预计开炉的日子,早晨起,整个铁场内就很忙碌,很多手头没活计的人也围拢在炉子边上,等着开泥塞出铁水,高炉下和耳室都是缭绕着火气和烟雾,扇炉的人此时是最忙碌的,张明亮和一些有经验的老矿工在一旁监管着,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靠近高炉几十步时就感觉热浪蒸腾,再往近些便是看到炉子中间的泥塞已经被打开,铁水自炉中滚滚流水,顺着预先设好的轨道不停的涌了出来。

    在场的都是铁矿的老手,铁水流了大约两刻钟多的功夫,待流的差不多了,杨释之一脸激动的道:“明亮兄,这一炉恐怕不止四千斤,怕有近五千斤呢。”

    杨释之又接着道:“这一炉铁出的甚好,我看铁水中杂质并不多,锻打出精铁怕也要省不少事情。”

    杨释之经营铁业最少三十年了,以他的眼光来看,虽然只是铁水,但可能因为炉子的温度高的原故,出来的铁水通红透亮,杂质确实少的多,被他这么一说,各人均是点头。

    张明亮笑着指向高炉一旁的蓄热室,笑道:“这炉子确实热能较高,而且用的是焦炭,杂质少是必定的事情。”

    铁水出来,待成型后还要将铁材拿到炭火上加热,然后锻打,去除杂质之后就是从生铁变成了精铁,没有加热锻打这一道程序,生铁里的杂质太多,这样的铁是没有办法出售赚钱的。

    出来的铁水杂质原本就不多,那么锻打时所需要的炭火成本和人力成本自然就大为减少,减下去的当然就是利润,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出铁的数量多,质量高,傅谦只不过是一个新人,居然做的比三十年的老手还强的多。

    张明亮也算是因祸得福了,避难跑到东藩,却是被中山王信任,主持这边的矿业大局,受傅谦的直接统领,傅谦又是中山王府官吏群体中权力相当大的一位,张明亮的地位也是不问可知。

    再加上这边的铁场运作顺利,张明亮的地位只怕还会再高。

    甚至以一个被通缉的商人家族的子弟,将来可能会摇身一变,成为官员。

    杨释之看着张明亮,沉声道:“焦炭很贵啊,一担抵得上三担煤吧?”

    “确实。”张明亮点点头,将各人请到炉子下方去,刚刚是站在炉子上首,整个炉子是和地势相当等高,从侧面一绕,可以看到铁水还在散发红光和热量,另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