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告诉左相。”李国瑞很是疲惫的道:“北虏不足惧,其无有东胡跟随同行,根本不敢深入我大魏境内,边境上留数千人,广张旗帜,见北虏骑兵则轰击以壮声势,北虏不知虚实根本不敢深入,无所惧也。今到要紧关头,东胡乃是我大魏生死之敌,若犹豫迟疑,百载良机稍纵即逝。”

    陈常得不复多语,怎么决断,非他能答应,也就只能诺诺连声,然后直接告辞而出,不做停留,直接出发,他从宁远到榆关要两天,从榆关到京师要四天,这是按正常每天百里左右的行程来定。如果是沿途在驿站换马,每天行二百里乃至三百里,两三天时间也就到京师了。然后京师的大人物用四百里加急,一天之内,回信就可以送到军中。

    也就是说最多五六天内,朝廷是否允准答应李国瑞的请求,到时候就可以知道了。

    “天子和两府会答应吗?”李友德心直口快,直接便是道:“当初分左中右三路,招讨使领中路,李太尉领左路为左路军总管,岳大哥领右路为右路总管,朝廷明白中路和右路是决战的主力之师,左路说是提防北虏,其实据平州,榆关,负责困扼大军后路。朝廷将一半兵马交在招讨使手中,虽然派了观察使大人在军中,各总管营中也有一路观察,各厢都亦派出观军容使,但举国之力放在李枢密一个人手里,天子和两府怎么可能完全的放心?”

    李友德顿了顿,没有把话继续说下去。

    很简单,李健所领大军,防备北虏只是次要任务,控制平州,榆关,防止李国瑞大胜之余,阵前突然将黄袍一披,然后率大军占据关外之地,通过榆关直接杀入京师。

    唐末之时,藩镇林立,曾经有强藩的节度使公然宣称道:“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

    虽然大义上来说,李国瑞毫无称帝的人望,各路的勋贵,官吏,士绅,百姓,俱不会心服。但套一句天子,兵马强壮者可为之,只要李国瑞能给三十万禁军厚赏,谁又说其不能立稳脚步,真的成了开国君主?大魏这些年来被东胡人所苦,北方残败,南方凋敝,天子不得人心,有不少人在观天望星,看看大魏是不是已经到了亡国边缘,是不是又到了三百年一更迭的时间,若李国瑞果真抓住时机,未尝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李健率兵于平州,榆关,其六万多兵马未入榆关之内,是因为这部份兵马固然要防御北边边墙,以防北虏真的趁虚入境,造成不可控的麻烦,还有一半原因,便是要控扼榆关,以防李国瑞突然倒戈一击。

    若李健率大军入榆关,至宁远一带到松,塔,等诸山军堡布防,虽然大军后路粮道可保无忧,但朝廷的风险可就是加大了。

    若李国瑞一战而胜东胡主力,威望就会高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就算其不会披黄袍称帝,但此后将兵马沿边展开,控制大片地盘和大魏一半的禁军,只管叫朝廷提供钱粮,俨然自立,那也是会叫天子和两府相当的头痛了。

    “若事事见疑,则世间无事可办了。”李国瑞苦笑一声,说道:“本朝虽未令将士将家小皆送往京师,但管军以上,家小都在控制之内,我的家小便留在京师,难道我是侯景那样的人物,为了所谓大业,妻儿性命都不顾了?再者,本

    人自六岁蒙童开读,读的皆是圣贤之书,从古至今,从未有书生造反之事,若朝廷真的不允,我便只能辞让招讨使一职了。”

    以李国瑞的身份地位,能以这般直白的话直述心曲,等若剖出心肝来给人看了,听了他话的人无不动容,继而十分感动。

    而李国瑞的话也是相当有说服力,从招讨使到管军级别的将领,家小俱被管控,且禁军向来层级分别,将士只知道遵守枢密院军令,若李国瑞真要反,恐怕除了几个嫡系将领外,不会有多少将领真的愿意冒灭族的风险跟随。

    李国瑞不复多语,掀开中军大帐凝视帐外情形。

    太阳光十分黯淡,象是一个浅白色的圆盘,春寒料峭,冰雪未融,虽然已经是三月,似乎距离春天还是十分遥远。

    从榆关到塔山和锦州地方有二百里平原地方,足够容纳几十万人开荒种地。在此之前,这里是大魏和东胡的缓冲地带,两边均未在此驻军,有一些榆关的大魏百姓,偷偷潜出来在这边开荒种地,由于是未登记在册的境外荒地,并不需要纳税,所以哪怕冒着被东胡轻骑发现后杀戮的危险,仍然是有榆关百姓偷偷潜出来开荒种地,这些年来,死在东胡骑兵强弓之下的人也并不少。东胡人并不想跨越辽河和渝水到榆关这里来兴造城池,他们连最近的营州也就是放了少量的兵马,维持对营州地方的管制而已,只是偶尔会派出骑兵到榆关这里来侦察,看到有种地的魏人百姓就会加以杀戮,这些年来,死在东胡侦骑下的百姓也是委实不少。

    就算如此,仍然是有百姓冒死偷偷出来种地,因为开出来的荒地不需要交一文钱的赋税,只要出少量的钱买通守关的军兵,叫他们可以正常进出就可以了。

    每个壮年男子,不可以使用牛马等牧畜之力,大约是可以在榆关外近水地方开二十亩地,这已经是到人力极限,毕竟偷偷出关,最多带把镰刀,带柄锄头,没有太多工具和畜力相助,二十亩左右就是极限了。

    就算是开五亩,十亩,对百姓来说也是纯赚,因为不需要交分文赋税。哪怕一亩只收一石粮,十来亩地就是纯收入十来石粮,对普通百姓来说,最少是增加了一倍以上的纯收入,有这些偷偷开出来的土地,每个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好了很多,最少可以给孩子吃饱,给妻子在冬天时制一身暖和的棉袄,抵御严寒,这样已经足够了。

    在听到榆关百姓这样说话的时候,李国瑞也只能沉默以对,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苛政猛于虎吗?朝廷,官府,赋税,这些东西对百姓来说意义是什么?如果没有天子和朝堂,人人自己耕作,自己收获,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往来,是不是更加美好?

    但李国瑞还是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若无朝廷,则仍然是上古之时,部落之间为争夺耕地,草场,牧群而厮杀不休,人类的历史就是部族的扩大史,殷商之时以人殉祭天,一杀便是数百上千乃至几千上万人,非我族类,则可以连妇人孩童也能虐杀,成立国家,行周礼,敬天悯人,这才是有华夏,有文明传承,立国之后,才可抵御异族进入华夏来肆意杀戮,才有道路,驿传,货物得以流通,信息人才可以交换,地方才能富强,才会有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大魏在没有被东胡和海盗骚扰之前,也是国强民富,上下安乐,现在国家出了问题,便幻想着可以没有国家,这就是本末倒

    置了。

    李国瑞从榆关百姓的口中知道了很多细节,他知道再有半月左右就是辽西这里开春之时,那时候道路边和山坡上的柳树会抽出绿叶,在看到绿色的时候,就是辽西大地春暖花开之时。

    但那时土地也会从坚硬变得泥泞不堪,从早晨到中午地面都是化冻的状态,残余的冰雪和热力使得地面变得稀烂,就算魏军临时修的运粮道路,虽然夯实过,也一样会处于较为泥泞的状态。

    至于通往锦州的道路由于俱是山道,到时候更会湿滑难行。

    要等月底时,天气晴朗的日子达到一定的天数,地面的水气被晒干了,也不复结冰,那时候才会恢复正常的状态。

    李国瑞看过不少史书,知道在秦汉之时,这片狭窄的辽西走廊近海处还是不能行船,也不能行车的泥泞沼泽,榆关百姓所说的情形应该是事实。

    李国瑞面露忧色,朝廷若有决断,就万万不可再拖延了,否则一旦等春暖化冰之时,二十多万大军,所需要的军需最少是十万民夫先期供给,由于山道难行,最少也得先动员几万人,用小鸡公车推出几万石粮往前方,以为大军先期的粮站。

    “招讨使以为朝廷会如何决断?”和李国瑞同样服紫袍的岳峙走了出来,大军之中高官显贵极多,但够资格在军中穿紫袍的,现在惟有枢密副使的李国瑞和有太尉身份的岳峙两人,其余的观察使,转运使,观军容使等,还有管军大将也就是厢都指挥们,也都是一袭红袍而已。

    “朝廷会允准的。”寒风扑面,李国瑞却是敏锐的在寒风中感觉到了一丝暖意,冬初之时,寒风扑面时,有一种后续不断,绵延不绝的寒气跟随,而到了春季,虽然辽西这里返春较晚,但寒风之中,还是有一种生机蕴藏,这种暖意很快使逐渐明显,直到天气回暖为止。

    “若朝廷能再撑半年便好了。”岳峙面色刚毅,神色坦然而眼神中也是有明显的遗憾之色。岳峙不会为未来发生的大战而担忧,这是一个天生为战争而生的奇男子。尽管他不似李友德那样侵略如火,暴戾刚烈,但也是一个最为优秀的军人。

    战争,哪怕是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事,对岳峙这种在军中二十多年的军人来说也就是和吃饭饮水一样正常。哪怕是自己有战死之险,有身故之忧,纯粹的军人也不会在战前考虑太多自己,更多的则是从全局来考量得失,行军布阵,犹如国手布子,岳峙在战略上逊色于李国瑞,但其在战术上的长处则弥补了李国瑞的不足。

    此前的囤粮顿兵,与敌相峙,缓缓推进蚕食,以两年时间筑城的设想和战略,便是岳峙与李国瑞两人合力完成。

    这样的战略太耗国力,但稳扎稳打,几乎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岳峙喟然长叹,但旋即又振作起来,朝廷执意如此,定然也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他想了想,说道:“恐怕南方情形也不太稳……福建路流寇被歼灭大半,但还有相当的老营精锐和李开明一起跑到江西,朝廷有些担心也是真的。”

    岳峙又略有不满的道:“秦王虽然是人杰,但也太不将北方大局放在心上。福建路虽有海盗和流寇之祸,但咱们这里的战事才关系到大魏的生死存亡,此时他提出福建减赋,实在是不顾大局,朝廷下诏对其进行斥责,我看也是理所应当。甚至朝廷急于求战,怕也是和此事有一些相关。”


………………………………

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

    秦王徐子先开府之后,顺利将福建路大局给稳了下来,这固然是赢得了东南柱石的美誉,可是同时请朝廷免摊派,减赋之事,在南方的官员和士大夫心里,秦王此举当然是加分,南方已经不堪重负,但对岳峙这种北方的将门世家出身的太尉,又身处北伐战场之上,对徐子先的观感便是不识大体了。

    “到底是小儿辈。”岳峙叹息道:“我还以为他是宗室中的千里马,比官家强多了。”

    “他是比官家强的多……”李国瑞却是摇头一笑,说道:“太尉以为秦王不知道此时议减赋必被两府和天子斥责,必不被允准?”

    “那他为何执意如此?”

    “他显然是认为北方必定糜烂,我北伐王师必败无疑,大局颠覆如此,他身为宗室开府亲王,当然要未雨绸缪,准备在南方延续大魏。”

    这时张邦文等人已经走出帐外,众人拱手告别之后,大帐之前只有岳峙和李国瑞二人在,李国瑞也就不担心什么,帐内亲兵和中军官四散开去,按着横刀拱卫,四周别无外人,只有中军帐中的官吏在其余的侧帐之中,奔走忙碌。

    “原来他竟是这般想法。”岳峙震惊道:“何以见得呢?”

    “从东藩的设制,福建路幕府军司制度,还有其诸多展布,措施,建政,立军,水师,徭役,减赋,分兵……”李国瑞脸上是淡淡的笑容,但熟知他的人还是能看的出来其脸上有淡淡的激动之色:“我从福建路的塘报和报纸上分析,秦王开府前后就已经在布局,其心也深,其手段也是高明之至。从现在分兵入江西,荆南,再到荆北,两浙,数年之内掩有南方,拥兵数十万,并非难事。现在他被天子斥责,却恰恰能邀买南官和南人之心,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夯实根基啊。”

    “他可是大魏宗亲。”岳峙森然道:“旁人也就算了,大魏的近支血亲,开府亲王,居然有这种异样心思?”

    李国瑞哈哈一笑,对岳峙道:“岳太尉,你这话说的太差了。”

    “攮球,怎地差了?”

    “他是近支血脉,却被赵王一脉包括当今天子压制,这件事众人都知道,天子和赵王在这事上理亏,又突然将徐子威的两个儿子接到宫中,借着此事赦了徐子威之罪,还叫他再复就任期门左令,这样事非颠倒,不顾宗法,已经使宗室勋贵们都极为不满了。”

    岳峙轻轻点头,这件事确实已经传到北伐军中,只是知道的非富即贵,一般的军都指挥都未必知道其中内情,更惶论能理解其中的含意了。

    天子悍然封授两个团练使,据说大宗正韩国公最为不满,已经上疏请辞大宗正之职,结果被天子驳回,但两者决裂的姿态已经不可避免,韩国公是文宗皇帝之子,成宗和第一代赵王之弟,当今赵国公之叔,天子,徐子威,徐子先等人的亲堂叔爷,这样的身份就任大宗正,在宗室中地位极为尊崇,不要说一般的国公与他不能相比,便是亲王之尊,其实见到韩国公时,也是极为尊礼,礼数上是完全的对等。

    其实成宗晚年时就打算封韩国公为韩王,当时韩国公觉得自己无功受爵有愧,因而拒绝。当今天子在位十几年,韩国公就任大宗正也近二十年,完全应该封亲王,只是天子为了压制其余近支宗室,故意压着韩国公爵位不升,此事双方早就有芥蒂,加上此次封二团练之事,韩国公怒而请辞,亦是在预料之中。

    岳峙轻轻一叹,说道:“官家在韩国公,还有南安侯一脉等近支宗室上,做的确实太

    过于偏颇了一些。”

    李国瑞冷哼一声,没接这个话题,只是接着道:“血脉上来说,秦王够格,其妻妾都有身孕了,官家身体虽不算康健,十年八年的总没问题,急急抱徐子威二子入宫,又大张旗鼓的借减赋之事斥责风头正劲的秦王,无非还是为了储位之事。”

    岳峙道:“事涉储位,天子怎么做都有可能。”

    李国瑞点头道:“正是此理,这样一来,秦王坐拥强兵,又是开府亲王,坐拥东南地方,窥探神器,资格威望道理,都是够了。他也是文宗嫡孙,成宗堂侄,血脉身份功劳都够了,要说坐拥强兵坐观成败,我就问一句,我或者你奏请秦王过来统兵,带他的十万府军北上,你觉得怎么样?”

    岳峙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莫说笑了,咱们奏疏一上,五天之后咱俩就一起坐囚车回京师,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李国瑞哈哈大笑,指了指岳峙,笑道:“还以为你就是石块般的厮杀汉,原来也是知道厉害,没那么蠢!”

    黄袍加身的故事,套在李国瑞身上,人们大体的反应就是构谄。虽然天子和两府必定要做一些防备,但其实众人知道也就是走个程序,不得不然。

    若是李国瑞和岳峙提议要秦王来领兵,黄袍加身就不是一个故事或笑话,而是相当现实的威胁了。

    以徐子先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有掌握东藩和福建路的财力物力,以及独步大魏的水师力量,加上十余万精锐的府军,整个大魏没有哪一个人能如徐子先这般拥有这样的实力和地位,以及过人的声望。

    武功文采身份地位,重要的是近支宗室,开府亲王,再给徐子先掌握了北伐的三十多万大军,就算徐子先自己不做,恐怕底下的人也会一窝蜂的想要他黄袍加身了。

    这就是实力和地位,还有气运,如果李国瑞兵变,最多是其最嫡系的一些将领拥戴,甚至是无人拥戴。而如果是徐子先挟大胜之威,又有李国瑞岳峙等大将拥戴,三十多万大军归附,以水师直入津海威胁京师,十来天之内,怕就是宫城之内的皇座之上要换一个人了。

    “他的血脉,身份,地位,实力,功劳,哪一样不够资格窥视大位?何况朝廷绝不可能允他北上,坐拥东南,操练兵马,强加水师,以待时变,他哪样做错了?”李国瑞冷笑几声,接着道:“难道叫秦王在东南地方醉生梦死,求田问舍,韬晦自污,待国有大变之时毫无办法,这才对的起宗室国家?”

    “你也算巧言善辩了。”岳峙这时已经被李国瑞完全说服,当下摇头道:“总之这些话我就当没听到便是。”

    李国瑞微微一笑,说道:“何必当没听到,难道你不觉得现在心头一快,身上沉甸甸的重压都轻松了许多。”

    岳峙眯眼想了一回,说道:“似乎是这般没错。”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了然于心,一并大笑起来。

    以三十多万人与东胡会战,其中二十多万最为精锐的将士要去拼命,此役说关系到大魏生死存亡是没有虚言。

    按原本的战略是徐徐而进,两年时间才见效果,岂料才半年时间,朝廷就以解职问罪来威胁决战。

    对岳峙这样的如铁男儿,还有李国瑞这样有气节的文臣来说,解职问罪亦不能吓住二人。但陈常得的话还是说服了他们,若将他们解职,换成何獾与李恩茂来领兵,等于是阵前易帅加易将,何獾虽然也是积功到枢密副使,平生却没有打过什么象样的胜仗,李恩茂也

    就是经验丰富的宿将,也没有拿的出手的战功。

    两人若不听命,等若将大军交给不合格的统帅,以李国瑞和岳峙的性格,安忍如此?

    这责任,只能他们俩自己背起来。

    此时此刻,两人内心却是一片轻松,不管怎样,大魏哪怕是在这辽西惨败,好歹不会有顷刻亡国之忧,以秦王之能,加上水师之强大,不仅秦王幕府的水师力量强横,王直,康天祈似乎也可以为秦王所用。

    东胡人再强,想以铁骑过江,也近乎是痴人说梦。只要水师锁江,将襄阳,洪都,江陵联成一线,甚至沿海骚扰,控江扼淮,东胡也就最多能占据残败的北方,大魏太祖当年以南伐北一统天下的局面,未尝不是可以再重现一次。

    原本李国瑞与岳峙觉得自身肩负的压力如山一般,压的两人喘不过气来,现在这个时候,终于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了。

    ……

    彻辰汗是一个四十五六岁年龄,身高较常人高出一头甚至一头半,躯体亦是比常人宽出许多的高大胖子。

    他和族中的贵人们,不管是那颜还是万户们走在一处时,不光是走路时的位置处于最中心,也定然是最为显眼的一位。

    东胡国崛起已经近百年,是契丹,靺鞨,鄂温克,鄂伦春,还有女真人,北虏的林中诸族,还有少量的朝鲜人,汉人,这些林林总总不下十来个的民族最终以农耕和放牧,加上渔猎等诸多生存办法抱团融合,最终形成了东胡这个国度。

    历时百年,众多民族已经算是融合在一起,大家都说类似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就是通古斯语,原本就差不多,经过百年的融合,很多词汇被发明出来,也有一些固有的词汇消息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并没有人会觉得可惜,遗憾,这个小国度从鸭绿江边到老哈河畔,包括长白山的天池和辽河的平原,再到辽南的海边,整个疆域大约是东西快马跑三四天,南北快马也要跑五六天的距离。

    若是不急不缓的带着宫帐军游猎,往北方可以走半个月,往返需得一个多月的时间。

    彻辰汗喜欢沿着脑瘟江往北边走,江面宽阔,两岸很多猎物,野天鹅,大雁,鸭子,各种鸟类数不胜数,到处都可以获得补给,河里的鱼用棒子都能打的到,都是半人多大的大鱼,烤起来肥嫩可口,不比正经的猎物差。

    彻辰汗就是个好猎人,他十岁出头就能骑烈马,在马上张弓驰射,一天之内能射死过百只兔子,十五岁时他就与同伴一起入山林深处猎虎猎熊,二十不到,他的住处里就悬挂着若干张熊皮和虎皮。

    在二十五岁时,彻辰汗为一部那颜,与前任大汗一并入关多次,他们裹挟着北虏牧民,从漫长的边境线冲到大魏境内,闪击魏军前锋,绕道截魏军粮道,多次冲击魏军主力,扰乱其阵列,在多次试探,闪击,迂回之后,抓到魏军主力的错失,以重骑突阵,精锐铁骑自两翼夹击,弓骑掩射,将漫天箭雨泼撒在魏军头顶,铁骑冲击之时,如山崩地裂,魏军步兵若阵而后战,还有机会抵御,若稍有不慎显露破绽,则必败无余,且必定是惨败之局。

    这样的战场,彻辰汗还是一个普通的汗王子的时候就参加过多次,然后是千户,万户,那颜,最终到大汗。

    这位至尊的大汗穿着银光闪闪的铁鳞甲,甲衣被磨的银光闪烁,在铁甲之外是厚实的狼皮袄子,再配上狐狸皮缝成的披风,哪怕是春寒料峭,也未叫大汗觉得有丝毫寒意。


………………………………

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

    大汗的两手还是光着的,抹了些油脂,以免寒风将手吹裂了口子,不得开弓射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