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铺钱,是更夫,火铺火夫的吃饭费用等等,也是地方官府收的杂税。

    两个壮年汉子都是火大,入秋之后他们盘算了一下几亩地的收益,每亩地收粮三石多,留一些口粮,还有六石可卖,一石粮才卖四百多钱,秋收时粮商压价,能卖这个价就算不错。

    而他们要交的税,算算要四千多钱,就是说他们还差着一千多钱的税钱,得靠卖力气把这个亏空弥补上。

    转眼要入冬,还得把当掉的冬衣赎回来,不然冬天得冻死。

    要是有个头疼脑热,就得去钱庄借高利贷了。

    林大又啐了一口唾沫,说道:“官家短钱,不找咱们找谁?找那些贵人要去?”

    林二瓮声道:“干团练去吧?庄上那些小子挑中的都去了。”

    林大叹口气,说道:“只能去了,俺们兄弟二人一去就有一千钱一个月,这是活钱哩。过三个月,两人三贯,还得了官家的帐,慢慢还能攒下来,明年底能将房子修修,给老二你娶个媳妇回来。”

    林二咽了下口水,说道:“当然要仅着老大你先说,你说成了,才轮得着俺。”

    林大不吭声,看了看咧嘴笑着的祖父,说道:“阿公只好留在家里,好在离的近,俺们晚上回来给阿公做吃的。”

    林二趴在老人耳边,说道:“阿公,俺们兄弟当兵吃粮去,晚上回来。”

    老人不出声,还是咧着嘴笑。
………………………………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

    这十余日徐子先一直在异常的忙碌中度过。

    找镇上钱庄拆兑铜钱的事异常顺利,侯府现在经常拿银子去兑换,已经成了钱庄的大主顾,加上徐子先现在有团练使的实职,开捐之后经费收取相当顺利,钱庄借的三万贯,预计半年之内准定能归还,赚了利息还能给徐子先这个未来的新星卖个扎实的人情,几家钱庄的掌柜都并不傻。

    拿了钱,孔和与傅谦立刻往福州港口去,徐子先派了四个牙将护卫,在镇上雇了几辆大车运钱,三万贯钱可不是小数,重量也不轻。

    同时在几个镇上的复选也逐渐开始,复选团练武卒徐子先也是尽量亲力亲为,最少他人一定要在场。

    要使每个武卒都以为自己是被世子亲自挑中的,十几天功夫下来,人是挑的差不多了,徐子先也黑瘦了不少,连嗓子都沙哑了。

    大量的人手已经确定下来,三个镇子募了一千一百人,对岸流民也募了五百人。

    这一次比招少年牙将要轰动的多,闽江沿岸不少流民都跑了过来,挑中的欢天喜地,挑不中的当然是万分沮丧。

    徐子先眼看有几对夫妻在自己面前抹泪……这些人都是漳州人,隔着几十里闻讯赶过来,都是男子过了三十五岁,筋骨衰落,这年头的古人不能和后世的现代人相比,后世三十五岁如果坚持锻炼,身体和二十五岁差距不是太大。

    这年头的三十五明显就走下坡了,很多三十五六的男子头发都发白了,甚至开始掉牙齿,这是长期缺乏营养,透支身体之后带来的后遗症。

    “养猪场要扩大,还可以弄一些分散的鸡栏,留一些人放鸭,放羊。军营里的杂活也要人……”徐子先对李仪道:“挑一百户,不,挑二百户先留下,剩下的叫他们等着,我会想办法,迟早给他们安身立命之所。”

    短短几句话,李仪也是能看的出来徐子先的坚持……这个二十不到的青年,不再是几个月前那种束手无策的样子,肩担重责,身处上位,已经越来越成熟,而此时此刻,眼中的坚持还是叫李仪明白,不管怎样的变化,徐子先还是心存热血。

    “世子要是有心,可以慢慢赐他们一些钱,叫他们自己折还漳州……”李仪劝道:“闽江两岸最少还有三四千户流民,甚至几个州的流民有过万户,我们安置不了这么许多……”

    徐子先抿了抿嘴,说道:“此地距漳州各县最近也有六七百里,所需盘缠不在少数。况且,有这么多人力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将来确实有用,李公勿虑。”

    李仪点点头,既然徐子先这么说,当然有他的道理,只能遵命照办。

    “中秋了。”徐子先道:“我要带小妹回府城祭祖,金抱一和吴畏三几个去江陵了,张虎臣他们要继续训练牙将,就叫杨英明几人跟着我……团练入营的事,等我回来主持,最近几天先确定名册,记档在案,发给木制牙牌,另外抓紧制成秋冬军袍,训练用的袍服用料要厚,不然几天就磨破了……”

    李仪笑道:“这只是琐碎杂事,世子若是信我,就不必多操心了。”

    徐子先也是笑起来,缓缓说道:“最近太忙碌了,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快出不来。”

    “所以多休息吧。”李仪现在看徐子先,越发象是看一个自家子侄,而且是最有出息,最令人心折的那个。

    或许徐子先是带着他腾飞的那人,现在李仪越来越坚信这一点。

    回内宅之后,秀娘垂着长发正在打点行装,吴时中每天在竹林那边和刘九四研究建竹海明堂的事,忙的不可开交,秀娘负责照顾吴时中的几个儿女,每天也是相当忙碌。

    徐子先这一次回府城,就是打算帮吴时中买个妾侍回来,吴时中对此无可不可,他本人对妾侍不是很有兴趣,但自家的几个小鬼也确实是需要人照顾。

    “最近辛苦你了。”徐子先挽着秀娘的腰,轻轻闻了闻秀娘头上的秀发,一股清香扑入鼻中。

    “小妹要过来了。”秀娘轻轻挣了一下,红着脸道:“叫人看到了,象什么样子。”

    “嗯,最近太忙了,都顾不上你……”

    “你这一次回去,帮我定个主母回来,我就能轻松不少了。”

    徐子先看着怀中的玉人,这妮子脸上笑意盈盈,也不是在吃飞醋的样子。这一次中秋回府城,除了祭祖之外就是要去昌文侯府,这一次雅集是齐王替徐子先应下的,最近徐子先闹的动静虽大,特别是吴时中到侯府来任职,又是轰动一时。但文名初显,理应想办法巩固。

    齐王不外乎还有另外一层用意,赵王第六子徐子文风采风流,俊秀不凡,论长相是比徐子先要出色的多。

    贵族子弟,除了前两代可能长相一般外,时间久了很难有丑的。

    贵人挑妻子,妾侍,很少有不考量长相的时候,历代都选择美人良配,十几代下来,子孙多半高挑白皙,男俊女美,这是多代优中选优的必然结果。

    欧洲和倭国都是近亲繁殖,有些王室长的不错,多半的王室成员长相是远不及普通的贵族。

    徐子先生的不错,徐子文却是翩翩佳公子,相貌上,怕不是对手。

    文采来说,徐子文更是举人,写的一手好诗词,书画双绝,琴棋萧笛,都颇为精通。

    这一比,徐子先就象是个码头上扛活的力夫,相差太远了。

    好在有周报上的文章打了个底,齐王也知道昌文侯府的三小姐爱读,且有口头婚约在,徐子先只要再表现一二,当有机会。

    齐王这么用心之深,连续写了几封信来,当然是不想福建路的文官势力也为赵王所用。

    要知道安抚使也好,还有制置使,提刑使司,这些大吏都是朝廷派来的外人,位高权重是不假,但他们的权力来自朝廷中枢,远不能和昌文侯这样本地的官绅代表相比。

    一旦赵王和昌文侯府结亲,福建路就俨然是第一大势力,齐王不说,安抚使林斗耀也压不住赵王。

    秀娘倒是不嫌粗茶淡饭,也不嫌辛苦,府中内宅很多事用不到仆妇,还是秀娘一手在打理。近来把后园整理过一次,荷塘疏滩过,入秋之后开了满池的荷花。

    每天忙忙碌碌,秀娘倒是越发白净,手上的茧子都不见了,脸也越发润泽,吹弹可破,唇红齿白,乌发秀丽,身上有一种新为妇人的迷人气息。

    “我只会再娶一个正妻。”徐子先悄声道:“礼法所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知道。”秀娘不愿多说此事,不管怎样明白和接受,对妇人来说还是很难过的一件事,但秀娘很能开解自己,能得到眼下的生活已经是幸事,她从未想象能得到更多。

    就象一个很少有机会得到玩具的小孩,只能将手中已经得到的牢牢把握住,绝不会期望得到更多。

    ……

    徐子先上次回府城还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时间其实不久,但恍然之间似乎是发生了极多的事情,连时间给人的感觉都推慢了。

    从官道一路疾驰,不少人都认得这位南安侯世子,一路上不少行人商旅认得了徐子先,不少人远远拱手问好。

    徐子先在马上一一答礼,不肯轻慢每一个人。

    把守府城城门的是厢军的一个指挥,徐子先此前出入府城,可没有什么人在意,这一次带着五六个牙将骑马过来,远远的就看到指挥上前来迎接,徐子先下马,指挥忙着上前来请安问好,客气至极。

    “这何指挥似乎礼数太过?”徐子先对杨英明道:“你可知道原故?”

    杨英明是节头,一直留在城中侯府当护卫,也经常替徐子先到各府走动,宗室侯府世家,姻亲众多,三节两敬都是必须要备的礼节,徐子先一直在别院,奉常李仪也在别院,宾客刚立,而且吴时中也不是耐烦去走动的人,杨英明有九品武官的身份,用来跑腿送礼,打听消息,也是足够使了。

    “何揖唐么。”杨英明笑道:“别看他象是个老粗,其实也算世家出身了。我一说,世子就明白了,汀州世家,姓何。”

    “我明白了。”徐子先脱口道:“汀州铁矿,何,张,李三家最大,何家高炉最多,出生铁最 多,看来这何指挥是何家的子弟。”

    “正是。”杨英明笑嘻嘻的道:“大家世族,都会使子弟读书习武,考中进士为官,文官一般还不至于到本地任职,武官多有在本路任职的,何揖唐就是。他们家出铁最多,世子最近在弄团练,需要用铁的地方极多,他就是打这个主意来了。”

    “原来如此。”徐子先莞尔一笑,说道:“回头你找他聊一聊,看他家的报价怎样。”

    别院那里确实要打造大批的兵器。

    侯府原本的武库,装备牙将都算吃力,更不要说要建起一千五百人之多的团练。

    弓是打算买现成的,在福州等县都有弓箭社,各社都会有存弓。这东西要是现做,真的是要把人急死。一张弓从开始做到能使用,两年是最好的时间。

    急就而成的弓,也得半年,而且不经用,时间不久就出毛病。

    按大魏禁军的编制,一千五百人,会有二百刀牌手,四百矟手,九百弓手,当然弓手中还有一半左右的弩手,方为建制完全。

    弓弩刀矟,如果禁军中还会配有长枪手,矛手,长刀手,戟手等等,此外还有突火枪,突火炮等武器,大魏禁军兵种其实不杂,主要就是三个部分,刀牌,长矟或刀矛,然后是弓,弩。

    徐子先要建的团练,要勉力建一都骑兵,花费不菲,但还是值得。

    另外弓手六百人,刀牌手二百人,矟手也是六百人。

    以正面强击,步阵为巨浪,弓手为辅助,而不是大魏军以弓弩手为输出的主力,步阵只是磐石,只备守御而已。

    这是新的战争理念,徐子先的想法还没有得到实战的体验,但他坚持如此,秦东阳等人也只能赞同跟随。

    徐子先的想法来自于对历史的了解,从古至今,最强大的秦军备有大量的弓弩,而暴秦的胜利则并非完全借助远程,而是那些提长剑架长戟,勇往直前,冲锋陷阵,腰间别着敌人的首级,追亡逐北的锐士们。

    没有这些人,秦军何德何能,靠一群弩手能得天下?

    这个话不必多说,徐子先要打造大量的障刀和长矟总是真的,而且训练多有损耗,所以要多订一些,这当然是一单大买卖,大商家也眼红,不足为怪。
………………………………

正文 第七十五章 融合

    “好的,”杨英明道:“我一定多灌这小子几杯,把他的实底给掏出来。”

    徐子先看了这个牙将节头一眼,说道:“障刀好的是十几贯一把,长矟要便宜的多,五六贯就很不错了,你问他,我们大量进货,能不能便宜,打听好价格告诉我就好。”

    “世子放心。”杨英明道:“此前我在府里是不怎么样,不过,打听人,消息事情,还有这般谈生意的事,只管交给属下,如果办的不好,或是在里头吃好处,世子可以用麻袋装了我去沉闽江。”

    “这话是你说的。”徐子先道:“我且会信你,但我要告诉你,我一定会查帐,多方求证,你自己千万小心。”

    杨英明倒是真的想在这桩大买卖里捞些好处,被这么一警告,心里顿时警惕。

    世子驭下手段,就是分而治之,并且多方查察汇总,这些天来已经看的出来,不仅李仪奉公守法,孔和等人,也是各有章法,不过也不必太担心,总有办法。

    当下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应下来,徐子先也没有多说,众人依旧向宗室街去。

    福州城是福建路规模最大的城市,方圆四十余里,城中主路十余道,如宗室街这样的辅路七十余条,小巷二百余条,城中居民大约有五六十万人,在大魏,论城池规模大小,当排在前十,论居民之多,也是在前十左右,而论地方富裕程度,应该是只排在京师,江陵府,苏州府之后,扬州,成都,都不及成都。

    徐子先心平气和的骑在马上,慢慢的在人烟稠密的街道上行走,马蹄下是青石板路,马蹄铁和石板摩擦着,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响,四周到处是商行店铺,几乎数不胜数,放眼看去,色目商人到处都是,多半是穿着白色和花色长袍的天方人,也有少量的东洋和南洋商人,也有明显倭国商人打扮的人,都是在沿街的商行里进进出出的看着货,谈着买卖。

    有很多商人甚至自己没有带通事,有不少商人自己就懂得说中国话,甚至是会说八闽方言。而更多的是商行自备通事,东洋各国的土著话,天方语,还有倭语,大商行都是备有懂得这些语言的通事。

    有一些聪明的通事,一人懂三四国的语言相当平常,他们的收入也比较高,一个月十几贯到二十几贯钱的收入,足以叫这些聪明人过的相当的舒服。

    沿街的小食铺子发出诱人的香气,很多起的晚的人,到巷子口的卖汤饼的小店里先提了热水回家,梳洗过后到店里吃饭。

    徐子先瞟了一眼,雪白的汤饼(面条)在沸腾的白色汤锅里翻滚着,散发着羊肉汤特有的香味。

    在福州府城没有宵禁,很多人会睡的相当的晚,城中娱乐的地方和方式很多,可能是在相扑铺子里看表演,顺道赌钱,也可以在耍钱的赌场里熬到下半夜才回家,可以是看戏,下棋,玩儿博戏,投壶,也可以看杂耍,看赛马,马球,或是看蹴鞠,花式很多,很多玩艺都是半夜还在营业,甚至酒楼妓院是通宵达旦!

    玩累了就到澡堂子泡个澡,这个时候除了中产以上的家庭,在家洗澡可是一种奢望,也是不分南方北方,泡澡堂子才是主流。

    往热腾腾的池子里一坐,浑身舒爽,一天的疲劳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澡资不过几文钱,所以不仅男子去,妇人们也是隔几天就带着孩子去一次澡堂,自己在家洗实在太麻烦,福州的房价也贵,一般人家就是一道院门,三间北屋两间偏厢,这就是很不错的住宅,很多平民家庭就是沿街的两三间房,住着一家人,实在腾挪不开,甚至是没有起火烧水的地方。

    好在商业发达,生活委实方便,晚上澡堂子,早晨可以去汤饼店打热水,亦不过是一文钱就办的小事,打的整桶热水,足够一家人舒舒服服的涮牙洗面,体体面面的出门。

    徐子先旁观着这一切,也是感悟着这一切。

    不管百姓负担怎么重,民间如何困苦,能生活在府城的人毕竟还是富足一些,从这些府城百姓身上也能看的出来,几十年前大魏民间负担不重时,百姓都是怎样生活,这种生活对后世的人来说当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几十年前富足,平安的生活,真是一种天赐。

    不……徐子先轻轻摇头,不是天赐,所有的一切,都是百姓们自己创造出来,只要上头有合格的统治者便可以,就如现在的情形,从武宗到成宗,再到崇德帝,大魏的光景是一年不如一年……

    怀着略微沉重的心思,徐子先等人终于抵达了南安侯府门前。

    别院那里已经是大变样了,由于财力还算充裕,人手更足,小妹和秀娘带着人翻新内宅,连后花园都重新整饰过,看起来欣欣向荣,外宅翻修了,到处补了破损的地方,换了新砖新瓦,木门木柱窗子房梁都重新上漆,并且换了一些新的家俱,看起来已经和那些日子好过的侯府别院没太大差别了。

    至于外头的兵营更是傅谦带着刘九四等人修筑的堂皇建筑,所费不菲,更显示了徐子先的身份与权威。

    整个南安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个月前徐子先兄妹在南安镇还是个笑话,现在却已经是附近好几个大镇的主心骨,当家人,侯府世子徐子先的声望已经被推到极高,甚至小妹偶尔出门时,也是深刻的感觉到了镇上商民百姓的态度大有转变。

    而此时此刻,兄妹二人站在侯府大门前时,还是看到了萧条破败。

    “阿兄。”小妹转过脸来道:“如果不是太缺钱的话,还是拿钱出来把侯府翻修一下吧?”

    “暂时还是要等等……”徐子先苦笑着道:“进来的钱多,出去的也多啊。”

    现在一个月能收一万五千贯,而且把很多官户和隐户的力役时间都用了一半。徐子先又讲规矩,不会延长役期,如果下一步还用工的话就得花钱雇工,开销必定会猛增。

    一年不到二十万贯的收入,要练一千五百步兵,等买了马回来,再练一百骑兵,按徐子先的设想是要比朝廷禁军更加精锐,投入的金钱绝对是海量。

    到明年时,合格的团练兵,正项开支是每月伙食费超过五千贯,一百多匹马得三千贯马料钱,光是战马和武府的吃喝就得八千贯一个月,还不论饷钱。

    如果走精兵路子,一个武卒每月放一贯五百钱,这是明面的军饷发放,和厢军相同。但徐子先打算用各种名目发下补贴,每兵一个月最少五贯以上,这才能作养出忠心足够,能力也足够的精兵。

    舍不得钱,不投入重金,得到的始终还是半吊子的玩意,这是徐子先的个人结论,不一定全对,比如有的时候砸钱也未必能砸出精兵,但徐子先可以确定,不砸钱就必定出不了精兵。

    “待坊机运回来……”徐子先屈指算道:“还得购入大量棉花,然后给庄上的妇人们拿去纺布,这事成了,每月又多收数千贯,待还了欠债,拨出几千贯来修理一下便是。”

    “阿兄记得就好,”小妹脸上满是欣慰,眼神深处也有一抹骄傲,一些怅然。

    “父亲会为我们骄傲的。”徐子先看的出来小妹的心思,眼前的一切再好,父亲和母亲也是看不到了。

    小妹点点头,不复多语。

    兄妹二人一起从侧门而入,几个留守的牙将一起前来迎接。

    府中杂役倒是比以前多很多,李仪多派了十几人到侯府正宅来执役,虽然有不少地方破败,但最少都是打扫的干净整洁。

    祭祀用具和物品也是准备好了,兄妹二人到各自住所换了素袍,一起到供奉先祖的侯府家庙去。

    家庙平时不开,今日破例打开,下一次打开就是除夕时最隆重的年尾祭祖时了。

    南安侯府子嗣单薄,俱是一脉单传,小妹并未出嫁,所以也能进入家庙,参与祭祀。

    在一群牙将和执事们的簇拥下,徐子先将相对简单的仪式走完,最后持爵祭酒,上香祝祷。兄妹二人没理祖父祖母的神位和画像,只是站在父亲和母亲的画像和神主牌前。

    徐子先站在徐应宾的画像下,脑海里有些混乱,甚至有些紧张。

    他还算不算是徐应宾的儿子?从身份地位,世人认可的一切,当然还有这具身体,身上所流淌的鲜血,从这些来说当然算。

    从情感来说,三位一体的记忆相当的复杂混乱,使得徐子先在苏醒之初性格和情绪都混乱了相当长的时间。

    现在终于融合到一起,徐子先原本以为自己就是后世的大学生徐子先,但慢慢的他发觉,郁郁不得志的徐子先,纨绔少年的徐子先,各方面的回忆,思维习惯,做事的章法套路,也并不纯然是来自后世的人所能为之。

    既然分不清,就不要分。

    ===============

    还有没收藏的朋友吗?
………………………………

正文 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

    徐子先轻轻叹息一声,将三柱香插在徐应宾画像前的香炉里,轻声道:“父亲请放心,今生今世,我不仅要恢复侯府家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