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理完这些情况,曹文诏带着陆军讲武堂学子们继续赶路了,前往密云后卫,找到正在集结的密云后卫新军。
这一次前往密云后卫,曹文诏朱铁马吉祥等陆军讲武堂学子们,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要务。
深入密云后卫的基层,用陆军讲武堂所特有的思想武器,培养一批永远拥戴大明,爱戴子民,效忠太子的钢铁意志新军。
这支为了大明和民族而战的新军,名称也早已想好了。
民军。
一个时辰以后,陆军讲武堂学子们离开了这片平坦的河谷,前往了北方的长城卫所。
至于晋商马帮的尸体则被留在了这里,没有一名陆军讲武堂学子去为他们收敛尸体,因为他们不配入土为安。
死无葬身之地都算便宜他们了。
陆军讲武堂学子们离开这里没多久,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一只只骨瘦如柴的野狗和野猫,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
疯狂的扑了过去,咬住一块肉,直接以生吞的方式吃了下去。
最后连骨头没有剩下。
这种场景在顺天府不多见,但在陕西战场却是每天都在发生,就连商贾极度繁荣的葫芦滩也是遍地都是骨瘦如柴的野狗和野猫。
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些野狗野猫的肚皮很圆滚,撑的都快走不动路了。
潼关卫西面的葫芦滩。
位于黄河和汾河交汇处,不仅是陕西著名的粮仓,加上作为秦晋交通的要道,还是商贾云集的一处都会。
这处黄河冲击出来的平川上,驻扎着闯王高迎祥的一营大军,也是进攻潼关卫的主力,正在四处搜罗木匠和铁匠,建造云梯井阑,铸造红夷大炮。
葫芦滩,高媒庙。
供奉着女媒神的庙殿内,香案旁边站着一位头戴倒半边三角方巾,身穿三镶道服,脚踩白水鞋,背着一柄七星剑的中年道士。
中年道轻甩手里的塵尾,正在分析双方的形势:“闯王号称是二十万大军,真正能够动用的不过五五之数,以闯王目前的粮草储备情况来看,最多也就能养得起十万大军。”
“但这十万大军都是跟随闯王南征北战多年的精锐,甚至还有一支数目过万的精锐骑军,别说孙传庭不足一万的守军了,就是把卢象升的军队调来,依旧是于事无补。”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阳谋阴谋都不堪一击。”
………………………………
第四百零三章 孙传庭绝对不可能赢
站在这名中年道士旁边听他阐述当前局势的那人,不是闯王高迎祥,而是一位长相极为雄武的壮年汉子。
这名壮年汉子长相不是多么的俊朗,但他有一双精光熠熠的鹰目,配合他那一身雄武气质,简直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开国君王。
这名壮年汉子不是别人,正是在流寇里威望仅次于闯王高迎祥的李自成。
李自成是个做事十分谨慎的人,听完他的王佐之才牛金星对于当前形势的阐述,视线投向了身边另一位幕僚李岩。
李岩虽是一介举人,却长的剑眉星目,为人极其的刚烈,说话时言辞犀利,批判人绝不留情。
以他的这种性情,也就雄才大略的李自成能够容下他,换了任何一个上位者,恐怕活不过三天。
这一次李岩却是没有言辞犀利的批判刚才那番对于当前大势的分析,看了一圈四周,庙殿内的统领们只要是瞧见他说话,就莫名的有些紧张。
统领们这些年可是没少挨批,当时很怨恨这位言辞犀利的幕僚,与官兵的大战结束以后,却又十分的感激他。
要不是李岩言辞犀利的批判,批判他们在战场上的不足,想必早就埋骨在某一场大战里了。
这也就导致了谁都不得罪的牛金星,反倒是不如谁都敢得罪的李岩在众统领心里的地位高。
活命之恩,不敢忘却。
李岩对于当前局势的看法,基本上是和牛金星相差无几的,就孙传庭那几千人马想要击败闯王的十万大军,还是在一马平川的潼关卫前方。
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孙传庭的那几千人马不是八旗兵,闯王的十万大军更不是武备废弛的明军。
恰恰相反的是,闯王的十万大军全是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的精锐,潼关卫的几千兵马却是孙传庭招募没多久的新兵。
孙传庭想要取得这场大战胜利的难度,不亚于几千大明官兵想要战胜十万八旗兵,还不够八旗兵一波冲锋砍杀的,哪里有半点获胜的希望。
李岩瞅见李自成有着询问眼神,实在不愿意浪费口舌去说些废话了,但还是仔细分析道:“东主,这场在平川上的大战,毫无疑问已经胜负已分了。”
“无论是从粮草辎重、武备情况、山川形势,还是民心归附、军队士气、利益纠葛等所有方面,孙传庭已经败了。”
粮草辎重方面,不用李岩去阐述,就连闯王大军的一名小头目都知道官兵没有多少粮草了。
以东林党那帮子官员的贪腐程度,用来在灾年赈济百姓,在兵年当做军粮的官仓储备,早就把一袋袋粮食换成了泥土堆放在官仓里。
不贪?
不贪的话,他们就不会造反了,实在是因为被东林党这帮子官僚乡绅逼的没有活路了。
筹集粮草更不可能了,祖祖辈辈给官僚乡绅家里做佃户的闯军们,比谁都清楚那帮子官僚乡绅的嘴脸,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按理说潼关卫的官兵早就应该因为没有粮食吃,不战自溃了,也不知道怎么撑到现在的。
武备情况方面,南征北战这么多年的闯军,经过一场场大战的洗礼,一次又一次的击溃了操练稀松的官兵,在这方面最有把握战胜官兵了。
山川形势方面,闯军占据的优势就更大了,孙传庭居然把双方交战的战场,选在了平川上,给闯军的精锐骑军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都不用出动十万大军,只需要三千骁勇骑军就足够横扫孙传庭的数千新军,何况骁勇骑军足足有一万多。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双方优劣形势,李岩所要说的是更为深入的东西:“根据咱们制定的四项收拢人心策略,闯军很受底层老百姓的拥戴,完全可以说的上是民心归附。”
“士气方面更不要说了,二十万大军对战几千官兵,还是经常被咱们以少胜多的官兵,如今兵力比官兵多了,士气高涨。”
李岩脸上突然多了一丝郑重,走到到门口打开了庙门,让外面的寒风吹进来。
在柴火的烘烤下,暖烘烘的庙殿内瞬间变的十分寒冷,虽说很冷,却也让庙殿内的众人精神一振。
李岩做完这些继续说道:“接下来的一些话涉及到了庙堂党争,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会面临的沉疴,东主想要成就大业,还需仔细听讲。”
一句听讲,颇有说教的意思,李自成这些常年南征北战以军伍起家的上位者,最是厌烦儒生们的说教。
换成了闯王高迎祥早就一刀劈过去了,李自成却是郑重的拱了拱:“先生尽管说,我会认真记在心里。”
李岩看到李自成这么一副谦卑的姿态,在心里赞叹了一声,又有些叹息,倘若大明的皇帝换成李自成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了:“一句话,东林党不允许孙传庭胜利。”
“自从孙传庭给辽东悍将曹文诏当了幕僚以后,就被东林党划分为改革派的一员。”
“战争永远都是政事的延伸,这场潼关卫大战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大战了,而是东林党和改革派的一次明争暗斗。”
香烛案台旁边的统领们在听到曹文诏名字的那一刻,全部都是浑身突然一激灵,好战的他们莫名的咽了一口唾液。
李岩没有理睬这些因为一个名字就有些心惊胆颤的闯军统领,继续说道:“东林党在朝堂的势力有多大,不用说,想必东主也是清楚的。”
“龟缩在长安城内的洪承畴绝对不会出兵相助了,他如果对自身的仕途考虑,最好的做法就是老老实实的在长安城内装死,只要敢派遣一兵一卒,仕途也就完了。”
“东林党奈何不了已经和勋贵同气连枝的工业伯,想要拿捏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洪承畴,却是太容易了。”
“粮草辎重、武备情况、山川形势、民心归附、军队士气等等方面,咱们全部占据绝对的优势,还有东林党的相助。”
“在这么大的优势面前,以十万精锐对战几千新军,东主觉的谁胜谁负?”
………………………………
第四百零四章 内有东林党拆台
李自成只是出于谨慎才会再三商讨潼关卫一战的胜负走向,面对当前这个困局,熊延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代辽东督师一起过来,也是无力回天了。
何况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孙传庭。
李自成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官府的辽东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总兵,满桂,曹文诏,祖大寿哪一个不是威名赫赫,偏偏挑了这么一个文官出身的孙传庭。”
“难怪孙传庭会在平川地带摆开阵势,一板一眼的与精锐铁骑对战,估计是读书读傻了。”
感慨了两句便不说了,这个孙传庭根本不值得他李自成放在心上,要不了多久,就会像那些被他用腰刀砍死的官府官员一样,成为他的刀下亡魂。
一根手指头都能碾死的文吏,何须放在心上。
眼看就要拿下潼关卫了,拿下这一座城池决定整个西北战局的腰膂重镇,李自成没有半点的志得意满,还是谨慎的在布置兵力。
作为这一战关键的潼关卫,却是陷入了一片争吵,大多数官兵要撤离这座面对二十万闯贼大军的必败之地。
孙传庭以《民兵训练手册》操练出来的秦军,那些身材高大的北地汉子,死死的守在城门口就是不让那些口喊着撤离其实是逃命的官兵离开潼关卫。
面对当前这个局面,闯贼的统领们认为官府一定会败,站在城墙上看到漫山遍野闯贼大军的官兵们更不要说了,早就没了守在这里的斗志。
明摆着就是送死,谁会守在这里。
总兵衙门。
监军王鳖永站在门口看着面前的把总千总们,不紧不慢的说道:“你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对于战局形势的判断应该比本官更为清楚。”
“潼关卫内粮草不足,守城的军士一半还是孙传庭这个文官操练没多久的新军,这位孙大人还要在平川上与二十万闯贼大战,失败是注定的。”
“难道诸位想跟着孙传庭送死?”
把总千总们当然不想跟着孙传庭送死,监军王鳖永说的不紧不慢,他们可是心急如焚。
“守都守不住,还要放弃地势出城大战,书生误国啊。”
“难道是长安城内的洪总督会来救援?”
“救援?洪总督现在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会来救援潼关卫,就算是来了也没那个本事打赢二十万闯贼。”
监军王鳖永听到这些千总把总们还在对洪承畴抱着希望,心里淡笑,真是一群没有什么见识的粗鄙丘八。
有着东林党的拆台,洪承畴就算是有击败闯贼的实力,也不会过来驰援潼关卫了。
虽说一座潼关卫的得失,关乎整个西北战局,但一座潼关卫的得失,对于东林党打压改革派同样是极为重要。
有些话不能明说,监军王鳖永为了达成削弱潼关卫实力的目的,只能继续说道:“今晚凌晨,本官会从东城门离开这里,想要活命的就跟本官暂时离开。”
“先保住实力,等到一定的是时机,咱们再杀回来。”
一句保存实力说到千总把总们的心坎里了,也算给自己的逃兵行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拱了拱手,回去做准备了。
总兵衙门的公廨内。
一株僻静的桂树下。
孙传庭手捧着一本书籍,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着。
这时,一名秦军出身的把总顺着青砖小路走了过去,低声回禀道:“监军王鳖永要在今晚凌晨打开东大门,带上一半的兵马逃离这里。”
孙传庭没有说话,还是坐在桂树下看着书籍。
就在把总准备离开这里。
孙传庭放下了手里的书籍,只说了两个字。
“披甲。”
………………………………
请假一天,明天四更
今天请假,明天四更
………………………………
第四百零五章 嚣张的逃兵
潼关卫的东城门早就封成了死路,装着泥土的麻袋堆满了城门洞,想要从东大门离开只能先搬开这些麻袋。
随着夜幕降临,守在城门口的军士也没点燃火盆,穿戴着破旧鸳鸯战袄,手里拿着已经没有红缨的长枪,站在城门口守卫着。
不点燃火盆倒不是为了隐蔽,军士们都是苦哈哈的军户,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吃肉了,这也就导致了眼睛到了晚上看不见东西。
看都看不见敌人,隐蔽已经没了意义,只是如今的潼关卫辎重匮乏,官僚乡绅不肯捐,府库又亏空,能够坚持到现在还没因为吃不饱饭不战自溃,全都仰仗着工业派实业家们捐助的各种辎重。
工业派实业家们不是遍及天下的官僚乡绅,能力有限,捐助的再多对于潼关卫的数千军士来说都是不够的,只能尽量缩衣节食的减少辎重消耗。
守卫东大门的军士是孙传庭以‘三项纪律八大注意’操练出来的秦兵,纪律严明,战斗意志极强。
不会像其他的官兵那样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找个避风的角落睡觉,全都是在总旗和几名小旗的率领下腰杆笔挺的站在寒风里站着。
为了不让袍泽们被冻死,总旗没事就带着一队军士沿着城内的土路奔跑,跑了一百多步感觉身子热乎了,看着右边很是魁梧的一名小旗问道:“大威,家里老娘的身体咋样了。”
孙传庭招募的秦兵有一个显著特征,全是来自九边之一榆林的军户,民风彪悍的同时,也十分的淳朴,乡里乡亲之间相当的团结。
穿着一件破烂鸳鸯战袄的魁梧汉子虎大威,本来是想去投靠湖广总督卢象升,后来听说跟着孙传庭能够吃饱饭,就转投了孙传庭。
当时总旗还有些奇怪,以虎大威的弓马骑射明显是跟着湖广总督卢象升更有前途,怎么就为了一句吃饱饭投靠了孙传庭。
直到后来第一次见到虎大威吃饭,总旗才明白对于虎大威来说吃饱饭有多重要,这人简直巨型野猪,一顿饭能够吃下六七张大饼,每一张大饼都有一斤多重。
孙传庭听说秦兵里有这么一位能吃的军士,还专门来看过一趟,倒是没有像以前的那些游击参将那样破口大骂饭桶,不给饭吃,反倒是称赞了一句壮士,赏了半斤酒。
虎大威彻底不去想着投靠卢象升了,带着唯一的亲人老娘投靠了孙传庭,这也是秦兵的一大特征,军营允许家眷跟随。
听到总旗问候老娘,虎大威挠了挠脑袋的说道:“孙总兵让俺把他的袍子当了抓药,俺娘吃了药以后病就好了。”
总旗听说过这件事,每次提到这件事都忍不住冲出去带人多杀几名闯贼,报答孙传庭对于乡人们的大恩。
在这个不把军户当人看的年月,孙总兵从来没克扣过粮饷不说,还经常自掏腰包为秦兵解决很多困难。
总旗伸出手,抬了很高才拍在虎大威的肩膀上,正要感慨以后一定要多少两个闯贼,好让孙总兵有军功往上多升几级。
突然间。
远处的街道胡同里传来一片火光,绵延成一条火光长龙。
榆林县位于边塞,总旗也是一名戍守边关多年的老卒了,知道这条火光长龙是什么意思,大喝道:“大威赶紧退回去,把城门口的红夷大炮拉出来对准这条大街。”
虎大威没有多说半句,抱了抱拳,带领自己这一队的秦兵赶往了身后两三百步位置的城门口,赶紧安排秦兵把红夷大炮拉出来。
王鳖永不怎么会骑马,但还是装模作样的骑着一匹温顺的辽东中马,小步奔跑在最前方。
身边的一名亲信把总,看到了不远处的一队秦兵,询问道:“恩主,前面那队秦兵怎么解决。”
王鳖永挥了挥手手掌,像是驱赶一些苍蝇,厌恶的说道:“时间不等人,留着他们只能挡路,全部杀了。”
把总刚刚投靠王鳖永没多久,正愁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带上一队人马就冲了过去。
他们不敢对抗满清八旗兵,也不敢面对二十万闯贼大军,但是杀起自己人来那叫一个嚣张跋扈。
虎大威刚刚让秦兵把红夷大炮调转方位,拿起一支西洋千里镜观察三百步以外的情况,看见了让他几乎眼角欲裂的一幕。
虽然不同姓,但是按照乡里辈分还要喊上一句九爷爷的中年总旗,在一队穿戴鲜亮鸳鸯战袄的军士冲锋下,毫无防备的砍倒在地。
虎大威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眼泪不停的往下流,性格暴躁的他用力扔下手里的西洋千里镜,拿着一根长枪就要冲过去。
好在守卫东大门的其他几名小旗也是老卒,都比较理智,知道这样的大官不是他们能够招惹得起的,赶紧冲过去保住了虎大威。
虎大威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一边用力挣脱,一边怒吼道:“三叔四叔放开俺,九爷爷没死在蒙古鞑子的手里,死在了这些个狗娘养的自己人手里,俺要给九爷爷报仇。”
虎大威的力气大在榆林县那是出了名的,这几名常年与蒙古鞑子交战的小旗知道拦不住他,一名年纪稍长一些小旗急声道:“虎憨子,想想你老娘。”
“你要是死了,你老娘肯定也不会活了,明天就得一头撞死。”
虎大威是个脾气暴躁的憨货没错,却也是个大孝子,听到老娘两个字站在原地不动了,只是流着眼泪死死的盯着杀了九爷爷的那个人。
两千多官兵在王鳖永的带领下,堆满了东大门附近的街道胡同,那名亲信把总也没去擦带血的腰刀,对于那几门红夷大炮也不怎么畏惧。
亲信把总根本就不相信这些小卒子敢对他开炮,他身后站着的可是监军王鳖永,孙传庭都要听王鳖永的吩咐,何况是这些个小卒子。
亲信把总打马上前,居高临下的用带血腰刀甩了一下个头最高的虎大威,‘啪’的一声,在他脸上拍出了一道印子:“让开路。”
灯笔
………………………………
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
虎大威是谁,虎大威当年为了给结拜兄弟报仇,一个人,一把刀,杀光了当地一户乡绅全家。
对于虎大威这些什么都没有的穷措大来说,唯一看重的就是亲情了,正处在暴走边缘的他,当即拔出了腰间的雁翎刀。
刀光一闪。
喝了一辈子兵血,也欺负了一辈子小卒子的把总,当场被虎大威给劈成了两半。
火气还没消的虎大威,紧接着一拳砸在了辽东大马的脑袋上,把这匹辽东大马也给打死了。
其他几名秦兵小旗对视了一眼,很有默契的一起喊道:“啸营了!啸营了!”
“准备开炮!”
监军王鳖永本以为能够轻松解决这几十名守在城门口的孙传庭亲丁,没想到守在城门口的一名下贱军士这么凶悍,一言不合就把人劈成了两半。
要知道一般人用斧子劈开木头都不容易,何况是比木头更硬的骨头,还是一刀两半,这得有多大的力气。
眼前血腥的一幕,着实把王鳖永吓的浑身一哆嗦,比大晚上碰见了恶鬼还要惊悚,差点就从镶着金钉的马鞍上跌下去。
幸好一名眼疾手快的千总扶住了他,要不然就丢人丢大了。
王鳖永感觉脸上挂不住,在一帮子丘八面前丢了面子,正要大喝一声杀过孙传庭的亲丁,听见了一句准备开炮。
这回是真的坐不住了,狼狈的跌下了战马,虽说大明的火炮因为东林党的贪腐经常不发火,但王鳖永哪里敢用自己的小命去赌不远处的几门红夷大炮哑火。
连滚带爬的跌下战马,一半是因为自己真的吓坏了,另一半是存了躲避红夷大炮的心思。
千总瞧见那几名秦兵真的敢去点火,脑门上瞬间吓出了一层冷汗,焦急的喊道:“王监军就在这里,难道你们不怕被抄家吗!”
秦兵小旗们听到监军王鳖永在这里,苦笑一声,不敢用啸营的借口救下虎大威了。
就算是用啸营的借口轰死面前这些领头的将官,只是一些把总千总还好说,啸营了这件事赖不到他们头上。
监军王鳖永要是死了,就算是啸营他们和他们全家都得跟着陪葬。
监军王鳖永可是文官,更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的势力太大了,大到他们这些个来自边塞的丘八都知道东林党。
王鳖永瞧见那几名山西瓜子慌忙把点火的火把扔到了一边,松了一口气,看来东林党的名号到底是好用,连这些下贱的丘八都能镇住。
王鳖永其实并不怎么愿意接触这些个下贱的丘八,毕竟身份地位摆在这里,接触这些个下贱丘八有损他的身份。
只是今晚这个情况,王鳖永要是不亲自出面,怕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