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纪最长的轿夫指着朱舜说道:“工业侯。”

    几名残疾军士肃然起敬,给朱舜行了一个见了老督师孙承宗才会行的军礼,对于这位养活了很多残疾军士的工业侯由衷的感激和尊敬。

    朱舜笑了笑,询问道:“家里的粮食够吃吗?”

    提到粮食,几名残疾军士满脸红光,笑着说道:“多亏了工业侯给了俺们做工的机会,土豆面粉又便宜,一个人都能养活全家。”

    朱舜看似是在随意询问,其实是想从这些朴实的残疾军士嘴里得知一些事情,有没有一些关系户贪腐。

    朱家的工厂是不会有,难保其他工厂主的同宗子弟会做出贪腐的事情,私自扣下工人们一部分的月钱。

    工人协会已经成立了廉政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一是为了避免这些给工业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人受到剥削。

    二是慢慢潜移默化的改变工厂主们思想,这些相当于长工佃户的熟工们,不是过去可以随意剥削的仆役,而是一个和他们对等的人。

    只不过工厂主掌握了更多的银子,地位更高罢了。

    工业革命改变的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更多的还是思想观念。

    朱舜看着这几名残疾军士发自肺腑的敦厚笑意,反而是不笑了,没有直接走进洗煤厂,走到了一旁的倒座房:“说说吧,谁克扣了你们的月俸。”

    倒座房和门房连在一起,平时是用来休息的地方,朱舜坐在了一张结实的长条板凳上,注视跟进来的几名军士,平静的问了一句。

    这几名军士掩饰的很好,不过朱舜却从其中一名残疾军士脸上看到了一丝难色,似乎是遭到了剥削和欺压。

    等了有半盏茶功夫,迟迟没有人说话,轿夫头子恼怒的说道:“老陈,咋的!从辽东退下来以后学会打官腔了。”

    “老子记得你当初可是朱小旗手下最骁勇的一名夜不收,难不成建奴一刀砍断的不是你手臂,把你的卵蛋也给砍掉了!”

    陈姓残疾军士过去见了总旗都敢大大咧咧的要口酒喝,在他们那群辽东边军里是出了名的胆大,现在却有点不敢面对轿夫头子。

    听到轿夫头子这番气恼的话,不免涨红了脸,咬了咬牙说道:“不是俺不想说,只是这件事工业侯可能管不了,是我家娘子在纺纱厂被人克扣了月钱。”

    “那家纺纱厂是孙员外的,不是工业侯的蒸汽工厂。”

    朱舜平静问道:“是孙大克扣的,还是纺纱厂的管事。”

    陈姓残疾军士瞧见工业侯好像是有了火气,赶紧说道:“不是孙员外,是他的一个堂叔,仗着自己是孙员外的同宗,经常调戏纺妇不说,还经常克扣纺妇的月钱。”

    调戏纺妇!

    朱舜立即眯起了双眼,不再继续说话,只是静静的坐在长条板凳上。

    铁塔汉子跟了朱舜这么多年了,对于恩公的脾气十分了解,瓮声瓮气的说道:“石老哥,去把孙员外和那名管事喊来。”

    轿夫头子拱了拱手,刚要走出去,朱舜突然站了起来:“去工业之城的喷泉广场。”

    工业之城只建好了目字的中间区域东东区,东东区虽然只是一片区域,却相当于一座可以容纳十几万人的县城。

    地方很大,各种酒馆茶馆店铺都有,中间是一处平时用来游玩的喷泉广场。

    占地很大,视野开阔。

    铁塔汉子本以为已经高估恩公的不悦了,没想到还是远远低估了恩公胸中的火气,已经不是不悦了,而是震怒。

    现在是辰时末,熟工们刚刚上工没多久,工业园区里的水泥路上应该是一个人影都没有才对。

    此时却在各个蒸汽车间管事们的带领下走出了蒸汽工厂,为了防止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排列成整齐的队伍走向喷泉广场。

    熟工的人数实在太多了,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勉强才在喷泉广场站好,一个个交头接耳的讨论工业侯这是要作甚。

    朱舜扫了一眼旁边的铁塔汉子,铁塔汉子瓮声瓮气的大喝了一声:“安静。”

    铁塔汉子不是神仙,不可能让所有人听见他的声音,能有一百多人听见就不错了。

    他这句话是对乡勇步兵们说的,几百名手持斗米式步枪的乡勇步兵们,冲向各自预定的位置,没人负责给几十人传话。

    一个接着一个,前面传给后面,喷泉广场很快就安静下来。

    就在工厂主们和熟工们不明白朱舜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两名步枪兵押着孙大纺织厂的管事走到了最前方。


………………………………

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决腐败问题

    孙家的肥胖管事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两名手持火器的副爷非得要把他押到工业侯面前,难道是因为前两天喝酒喝多了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肥胖管事在被押过去的这一路上,始终没想过会是因为调戏纺妇和克扣月钱,在他的思想里这是应该的,也是管事这样的老爷该有的权利。

    喷泉广场临时搭建了一个戏台,朱舜坐在一张黄花梨官帽椅上慢悠悠喝茶,肥胖管事不用步枪兵一脚把他踹翻在地上,主动跪在了地上。

    孙大跟着一起走上了戏台,瞧见堂叔跪在那里,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没敢说些什么。

    一个是同宗长辈,一个是对他有再造之恩的东家,血缘上堂叔的关系比较近,就感情上而言反倒是东家更近。

    没有东家也就没他的锦衣玉食好日子,成为人人尊敬的孙员外,估摸着还不知道在哪里跑堂。

    这件事朱舜不方便出面,就像皇帝不放便直接针对某个官员,需要一两个狗腿子来当个恶人。

    廉政处处政曹文耀坐在旁边的轮椅上,不温不火的瞧着这个肥胖管事,本来安插在各个蒸汽工厂的廉政处调查员已经查出肥胖管事的恶劣行为。

    这两天就准备把禀报给朱舜,谁能想到这个该死的肥胖管事提前被朱舜发现了,以至于让曹文耀丢了脸。

    明摆着不就是在说曹文耀负责的廉政处无能,居然发现不了一个小小的管事欺压工人,最后还是由朱舜亲自发现了这件事。

    等到工人们彻底安静下来,喷泉广场只有深秋的寒风声,曹文耀不温不火的开始宣读肥胖管事的罪状:“孙氏织布厂管事孙老五,从崇祯七年三月起,一共克扣工人月钱两百六十三两七钱。”

    话音落下,步枪兵们就像一个个传声筒,从前到后的挨个传了过去。

    喷泉广场上的工人们也是从前到后的一片哗然,就连平静喝茶的朱舜都多看了肥胖管事一眼,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管事居然能贪墨两百六十多两银子。

    朱舜略微一分析,就找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孙大的织布厂一共有上百名纺妇,每人每月克扣一钱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一百多两银子。

    看着克扣的是不多,一名纺妇每年才克扣一两银子,但那是对于工厂主这些大户们来说一两银子不多。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两银子可以多养活一个家人。

    听到这名肥胖管事做了这么大的孽,朱舜都有些按耐不住的想要一刀捅死他,不过还要走廉政处的规章制度。

    曹文耀继续不温不火的说道:“此外,孙老五仗着自己是管事,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强行侮辱了三名纺妇。”

    工人们大部分都是有娘子的,听说了这件事都不是一片哗然了,而是同仇敌忾的愤慨。

    管事们今天能侮辱别人的娘子,明天就能侮辱他们的娘子。

    “浸猪笼!”

    突然有一名工人愤怒的喊了一声浸猪笼。

    “浸猪笼!”

    “浸猪笼!”

    没过多久浸猪笼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喷泉广场,肥胖管事脸色‘唰’的就白了,哀求的看向了一旁的曹文耀。

    旁边的孙大这些年接触了更高的层次,心里明白,这种事求谁都没用。

    为了维护工人协会的制度,今天就算是曹文耀的堂叔跪在这里也是逃不了一个私刑。

    肥胖管事毕竟是孙大的堂叔,看着他长大的同宗叔父,孙大‘扑通’一声跪在了朱舜面前:“东家。。。。。。。。”

    话还没说完,孙家宗祠的族长带着几名比较有威望的长辈走上了台,斥责道:“孙大,滚回去。”

    说完,也不看朱舜的反应,孙家族长大喝一声道:“把这个小畜生给老夫杖毙了。”

    在大明动用私刑是触犯大明律例的,不过宗祠族长却有权利对同宗族人动刑,曹文耀便把孙家宗祠的族长给请来了。

    肥胖管事如果只是贪墨银子顶多打个半死也就算了,怪就怪他管不住下半身,触动了大明很看重的贞洁。

    至于这名宗祠族长为何愿意杖毙自家的侄儿,曹文耀没给朱舜禀报,有些事情知道了反而不美。

    就这样一个在工人们眼里高高在上的管事,当着所有人的面,活生生的给打死了。

    那一声声凄惨的哀嚎触动了所有管事的紧绷心神,当场有不少曾经收过好处的管事,吓的不敢抬头。

    过去一直被戏称为‘清水衙门’的廉政处,第一次向工人协会的成员们展露出了獠牙,成为了上到工厂主下到管事工人们心里的阴影。

    一炷香后,肥胖管事被活活打死了,坐在轮椅上的曹文耀挥了挥手,让孙族长带人把尸体收敛了下葬。

    曹文耀望着绵延而去的工人们,不温不火道:“各位自勉。”

    只说了四个字就离开了,朱舜也是一道离开了喷泉广场,工人们则是在步枪兵的带领下陆陆续续返回了各自的蒸汽工厂。

    至于那些管事们,有的吓的还没回过神来,有的直接去了廉政处交代自己的罪状,希望廉政处能够从轻发落。

    朱舜解决了这件事,终于了却了一桩一直悬在心头的大事。

    反腐。

    工业革命刚有了一点成绩,如果任由官僚主义作风在各个蒸汽工厂盛行,这个工业革命的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

    不过有了廉政处的监督,这件事也就有了一个妥善的解决。

    毕竟,贪两个钱不像后世那样坐几天牢就没事了,可是会死人的。

    朱舜一直在破坏大明的一些规则,却也会利用这些规则,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达到自己所要达成的目的。

    廉政处。

    朱舜和曹文耀坐在三楼,看着一名名管事担惊受怕的走进廉政处,没有多久又一身轻松的走出来。

    朱舜忍不住笑了:“文耀兄真是好手段。”

    曹文耀看着不停进进出出的木楼梯,不温不火道:“这件事是为兄的失职,不过十朋放心,以后不会有这种事了。”

    ()


………………………………

加更求月票!

感谢兄弟们的支持,月票榜已经连续把辰东、忘语、流浪的蛤蟆给爆掉了。

    继续求票!

    比前面的手术直播间只差四百月票了,只要爆掉在四更的基础上,再加更三章。

    以后每爆掉一个,加更三章。

    如果能冲进前十。

    当天十更!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厂

    肥胖管事克扣工人月钱这件事确实让朱舜有些失望,也没说些什么,点了点头便离开了这里前往了洗煤厂。

    朱舜在见识了那一座座原煤山以后,不敢从原煤山那里走了,换成了乘坐前往洗煤厂的商船。

    已是立冬时节。

    天上忽然飘起了雪粒子,雪花不大,落在永定河里砸出了一道道水波。

    站在甲板上的朱舜走回了船舱,在外面套了一件绸缎冬袄,看了一眼北洋水师学堂高温最新研制的温度计。

    零下十二温氏度。

    现在只是立冬时节已经这么冷了,真要到小寒大寒时节,还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老百姓。

    朱舜走出船舱,迎着呼啸的寒风站在甲板上:“崇祯也是够可怜的,内忧外患,又碰上了小冰河时期,地狱难度中的地狱难度。”

    想到已经成为伟人崇拜者,自己也在不断向伟人靠拢的太子朱慈烺,朱舜就对大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商船是空仓没装任何货物,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洗煤厂修建的马头。

    宽大的马头上空无一人,显得很是冷清。

    朱舜走下栈板,看着空旷的马头却觉的马头有些小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成为顺天府最为繁忙的马头之一。

    马头已经用水泥硬化过了,朱舜脚下踩的地面不再是尘土飞扬的换土地,而是坚硬水泥地。

    走出马头,出现了两条水泥路。

    朱舜扫了一眼,右边就是那座洗煤厂,隔的很远,但还是能听见蒸汽机运转的轰鸣声。

    左边是一片宽阔的水泥平地,应该就是洗煤厂的库房了,用来储存分级以后的煤炭。

    朱舜顺着右边的水泥路来到了洗煤厂,厂房的北面有一座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水塔,蒸汽机正在不停的往里面抽水。

    洗煤厂用的洗煤方法是浮选法,对于混凝土水道的要求很高,水塔下方混凝土水道要比普通蒸汽矿厂的水道宽了很多。

    徐积薪穿着一件金线绸缎冬袄,站在宽大水道旁边,看着工人们把煤炭不停的倒进洗煤池。

    朱舜瞧见过去喜欢穿一袭白袍的徐积薪,换上了豪商巨贾才会穿的金线绸缎冬袄,哑然失笑:“这小子还真是每时每刻都在给工人们灌输狼性文化。”

    徐积薪身边还站着十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与其他学院的学子们也有很大区别。

    其他学院的学子们大多都穿着京师大学堂每到冬天都会发放的松江紫花布冬袄,也以此为荣,毕竟上面有着京师大学堂的字样。

    冶金学院的学子们却很少有人穿着京师大学堂的学堂服,基本上都是人手一件绸缎冬袄,谁要是穿戴学堂服反倒是会被冶金学子们看不起。

    徐积薪创立了狼性制度以后,冶金学院学子们的月钱不是固定的,是凭本事挣银子。

    本事越大越有能力,挣的银子也就越多,凡是在平时穿戴学堂服的学子,肯定是没什么能力的废物。

    只有能力强的冶金学院学子才能穿上丝绸冬袄,因为挣的银子够多。

    时间久了,冶金学院的学子们不免与其他学院的学子们有了冲突,冶金学院学子们觉得其他学堂学子能力低下,其他学堂学子们觉得冶金学堂功利心太重。

    徐积薪旁边的一名京师大学堂冶金学院的学子,瞧见了走过来的朱舜,赶紧提醒了院长一句。

    徐积薪赶紧带着学子们走了过去,平时锋芒毕露说话都给人一种盛气凌人感觉,遇见了恩师朱舜只有恭恭敬敬:“恩师来了。”

    朱舜点了点,望着这套浮选洗煤法:“老七,给为师介绍浮选法。”

    恩师要检验冶金学院的研究成果了,徐积薪的脸上不免露出了一丝得意。

    好在他的几个师兄不在这里,要是在这瞧见了他那张欠揍的脸,肯定会随便找些理由,斥责这个盛气凌人还喜欢挖人的小师弟。

    徐积薪走到水道附近,指着远处的水塔说道:“恩师,浮选法是通过水流的冲击作用,把不同密度的原煤分出等级,并且除去尘土和废石。”

    “降低原煤的灰分值,最终达到对煤炭进行分级的作用。”

    介绍了混凝土水塔的作用,徐积薪迈步走向了南面,走了大约半里路才停下来。

    蒸汽破碎机粉碎矿石的砸击声,震的朱舜的耳朵有些听不清其他声音了,全是矿石粉碎的声音。

    徐积薪指着蒸汽粉碎机,大声说道:“浮选法洗煤一共分为三个步骤,破碎、浮选、分级。”

    “个头很大的原煤矿石,先通过这里的粉碎车间把大块煤炭原矿破碎成小块,然后运到浮选池。”

    蒸汽破碎机把大块煤炭破碎成小块,一名熟工操纵蒸汽粉碎机停下来,站在旁边的其他工人们迅速开始把小块原矿装上独轮车,一路运到洗煤池,倒在洗煤池里面。

    朱舜徐积薪等人跟着脸上身上全是黑灰的工人,一路来到了洗煤池,里面已经储存了足够的煤炭原矿。

    随着看管钢筋混凝土水塔工人的一声开闸,大量的水流从混凝土水塔里涌了出来,顺着水道冲进的了洗煤池。

    混凝土水塔和洗煤池之间的水道比普通水道要陡很多,目的是为了让水流有跟大的冲力。

    水流如奔泻的洪水般冲进了洗煤池,不停的冲洗,带走了煤炭里面的尘土和杂质。

    原煤里的一些物质,根据密度的不同会沉在水底,或者浮在水面。

    工人们开始打捞浮在水面的物质,这些基本上都是相同的物质,完成了对煤炭的粗选。

    打捞完浮在水面的物质,接着会排掉洗煤池里的黑色水流,打捞池底的物质。

    所有的物质打捞完成以后,进行分级。

    徐积薪看着打捞上来的各种物质,继续说道:“经过分级过后,煤炭分成了煤矸石、中煤、乙级精煤、甲级精煤。”

    “分别储存在各个仓库,浮选法基本上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根据需要进行装船贩运了。”

    灯笔


………………………………

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

    说到这里,徐积薪突然叹了一口气:“可惜没能研究出跳汰机,不然就能对煤炭进行脱硫了,把烟煤改造成无烟煤。”

    朱舜瞧着七弟子徐积薪的这副样子,差点没忍住要敲一下他的脑袋,明摆着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站在浮选池附近的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全都憋着笑意,想笑又不敢笑,憋的相当难受。

    朱舜为了奖赏七弟子徐积薪发明了浮选法洗煤,顺着话茬宽慰他几句,好让他心里得意一阵:“当前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为师很满意。”

    “听说你们师兄弟几个正准备自己招纳学子,想要允许各县的工业中学除了报考京师大学堂以外,还能报考你们的学院。”

    “这件事为师已经在考虑了,应星兄也已经着手在敲定规章了,等到完善了规章,就允许你们自己去招纳学子。”

    徐积薪和其他几位师兄担心这件事会惹的恩师不高兴,一直都在私底下商量,毕竟有自立门户的嫌疑。

    徐积薪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恩师真的会同意,惊喜道:“真的。”

    朱舜没有回答徐积薪,毕竟思想观念不一样,后世学子想考哪个学堂由自己选择,除了因为分数的高低以外,还有对专业的喜好。

    放在大明,这种情况就是欺师灭祖的自立门户了,这种固步自封的思想,怎么可能推动学术思想的进步。

    徐积薪乐呵完,拿出了一份报表,上面介绍洗煤对于大明的重大意义。

    朱舜拿在手里仔细看了起来。

    原煤经过浮选法洗煤分成了两种煤炭,煤矸石,中煤。

    由于缺少跳汰机完成进一步的洗煤,暂时无法分级出更细致的乙级精煤,甲级精煤。

    煤矸石体积大,热效率低。

    中煤体积小,热效率高。

    徐积薪对于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太看重了,关心则乱的担心恩师不清楚中煤的重大意义,让人拿来了两块煤炭。

    一块是有西瓜大小的煤矸石,一块是只有冬枣大小的中煤。

    徐积薪指着这两块煤炭说道:“恩师,同样是煤炭,浮选出来的这两种煤炭,西瓜大小的煤矸石热效率勉强等于冬枣大小的中煤。”

    “也就是说,以后驮贩煤炭只需要装上体积很小的中煤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煤炭的运输成本。”

    驮贩本银就是让煤炭成本大大提高的根本原因。

    大明市面上的煤炭勉强算得上中煤,因为只是通过人手挑选出来的,挑选煤炭的速度慢的可怜不说,还含有大量的灰土和杂质,同样加重了中煤的质量,提高了驮贩本银,还会降低热效率。

    工业化的洗煤可就不同了,浮选罚一次洗出来的中煤足够几百个苦力挑选一天了,这还只是一个洗煤池。

    有了这个浮选法洗煤,初步实现了煤炭的量产化,廉价化。

    从此煤炭就可以走进老百姓家里了,解决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排在首位的柴的问题。

    造福万民。

    朱舜看着站在那乐呵的七弟子徐积薪,这小子从小锦衣玉食的不知道柴对于老百姓的意义,要是知道自己发明的浮选法洗煤会对大明老百姓有那么重大的意义。

    这个时候早就跑到爷爷的坟前痛哭,一是完成了爷爷的心愿,二是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没有守孝三年那件事徐积薪遭受了很多的咒骂和非议,心里憋屈。

    朱舜在崇祯三年以前也不知道柴的重要性,这些年通过对大明风土人情的了解,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

    二弟朱四海在松江府,就专门去了解了松江府的风土人情,了解的比一般松江府官僚乡绅还要透彻。

    松江府没有山陵林麓,只能用水滨的芦苇和田地里种植的落实当做柴薪。

    但芦苇和禾杆哪有木材耐烧,也没有木材数量多,这也就导致了松江府柴薪价银远远高于周围的府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