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给爷爷守孝三年已经是徐积薪最大的污点,他自己都感到愧对爷爷,崇祯一句徐宰辅有些往徐积薪伤口上撒盐的意味。
徐积薪脸上的表情变的有些尴尬,还以为皇上是在责怪他没给爷爷守孝三年,赶紧谢罪道:“罪民,就是徐积薪。”
朱舜和镇远侯等人也摸不清皇帝的心思了,毕竟他常年一脸的面无表情,没有任何情绪变化,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加上距离比较远,崇祯的问话还有由一名太监传达的。
镇远侯怀远侯等四位勋贵不免忧心忡忡,朱舜却是平静的说了一句无妨,等会儿问一问王兄。
听到一句王兄,镇远侯怀远侯等四位勋贵这才想起来,工业侯朱舜是东厂督公王承恩唯一的好友。
还是以东厂督公这么敏感的身份,敢于公开的好友。
镇远侯怀远侯等四位勋贵顿时心生羡慕,那可是皇帝身边的第一大红人。
更是东厂督公。
灯笔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业化造祥瑞
王承恩路过朱舜身边时,光明正大做了一个只有他和朱舜和皇上三人才懂手势,告诉朱舜安心等着请赏吧。
镇远侯怀远侯等四位勋贵虽然看不懂那个手势是什么意思,但心里却是相当的羡慕。
东厂督公王承恩的手势啊。
众多东林党官员也看见了这个手势,心里十分的郁闷,有一句话想对朱舜说。
已经这么明目张胆了吗!
崇祯带着权贵和东林党官员们走进洗煤厂,早就提前得到消息的工人们正在进行洗煤,只不过这些工人不是原来的洗煤工人,而是陆军讲武堂的学员。
工人们这辈子连县尊都没见过,听说皇帝要来了,全都吓的撂挑子不干了,随便找个理由在家里蹲着就是不敢出来。
朱舜实在没有办法,就让陆军讲武堂学员们替代工人们进行洗煤,好在浮选法洗煤的过程大多都是依靠蒸汽机械和水流,工人只负责打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崇祯走下銮驾,停在了水泥洗煤厂附近,好在工人们都是陆军讲武堂学员虽然心里紧张激动,但没出多大错。
这要是换成了普通工人,瞧见那一身明黄龙袍,早就吓的动都不敢动了。
陆军讲武堂学员们在崇祯的注视下,照常继续洗煤的步骤,除了刚开始激动的手脚发抖以外,慢慢都恢复了正常。
打捞完浮选洗煤池里的各种煤质,又放了一堆原煤进去,一名陆军讲武堂班长突然大喊了一声:“开闸!”
开闸?
崇祯和在场所有官员脑子里都出现了疑问,王承恩很懂皇上心思的替皇上问了一句:“工业侯这个开闸为何物?”
朱舜笑而不语,指向了浮选洗煤池的北方,崇祯和众多官员们顺着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黑乎乎水池的北方也有条水道,这条水道很陡,水道的尽头是一座圆形堡垒。
旁边的大明蒸汽机正在不停的往里面抽水,发出‘轰隆隆’的巨响,震的官员们的耳朵‘嗡嗡’乱响。
圆形堡垒和水道相连的地方有一道闸门,闸门并不是一般水师营寨所建造的木栅栏闸门,也是脚底下山壁一样的东西修筑。
崇祯和众多官员虽然不知道闸门有多厚,单是看闸门的高度和宽度就能看出来那东西很重,重到最少需要二三十名壮汉转动绞盘才能升起来。
奇怪的是,闸门旁边只有一个长工,算上跑过去传达消息的长工,也就两个人。
难道两个长工就能打开比二层楼阁还高的闸门?
崇祯是相信的,因为工业侯朱舜是个总能完成不可能的福星,两名长工说不定还真的能打开厚重闸门。
东林党官员们嗤笑着把这个念头驱出脑外,除非这两个长工是神话传说里的巨灵神,不然绝对不可能打开厚重闸门。
两个人还真不能,因为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
待在旁边准备开闸放水的陆军讲武堂二期班长,点了点头,拉动了齿轮组上的一个杠杆,随着‘咔咔’作响的机械声响。
一道如洪水宣泄般的水流,极速从圆形堡垒里涌了出来,有些从江南来的官员差点以为那是钱塘江的一线大潮。
“嘭!”
水流冲击在浮现洗煤池里的原煤上,发出了惊涛拍岸的声响,同时溅起了大量的水花。
饶是崇祯距离浮选洗煤池有七八步远,身上的龙袍还是险些溅上水花,好在早有准备的朱舜提前给了王承恩一把油纸伞。
王承恩及时的撑开油纸伞,护驾有功,递给朱舜一个回头请你喝酒的眼色。
其他的旁边的勋贵们提前得到了自己人的提醒,齐刷刷的拿出了油纸伞,挡在了身前,笑眯眯的看向了不远处的东林党官员。
东林党官员们就没这么好运气了,身上名贵的绸缎冬袄,瞬间被黑色水花劈头盖脸的淋湿了。
最惨的还是几名东林党大儒,喜欢附庸风雅的东林党大儒,非要在冬天穿上一身雪白的貂裘,非要在朱舜面前炫耀。
这下可惨了,身上那件没有一丝杂色的珍贵貂裘,全都黏在了一起,还是黑灰色。
一个个从貂裘玉带的贵公子,全部变成了稍微瘦一些的黑狗熊。
这几名东林党大儒差点没气的当场溘然长逝,京城内拥有貂裘的权贵很多,但是没有一丝杂色的貂裘极少。
有银子也不一定买的到,每一件貂裘都是府内的底蕴,现在可倒好全部成熊瞎子。
朱舜看着那几件被煤炭水染成黑色的貂裘,心里也是十分的惋惜,可惜没有研究出洗衣粉,说不定还能帮几位东林党大儒还原本色。
“哈。”崇祯看着前方几个一袭白色貂裘的东林党大儒,瞬间变成了熊瞎子,实在没能忍住笑出了声。
想到自己是皇上,有失皇家尊严,赶紧又把脸给绷紧了。
东林党大儒正在气头上,转过脸看了过去,找了一圈也没找是谁在偷笑,最后把视线坐在了朱舜脸上。
朱舜有些无奈,心想从来都是让别人背锅,这次可倒好自己帮皇帝背了一次黑锅。
崇祯看到东林党大儒脸色铁青的看向了朱舜,心里又是一乐,好在定力深厚,强行忍住了把目光投向了洗煤池。
经过汹涌水流的冲击,原煤进行了分级,陆军讲武堂学员们开始打捞浮选洗煤池里的煤炭。
前前后后用了不到一炷香时间,崇祯面前凭空出现了一座精煤小山,如同变戏法一般。
崇祯看着眼前的精煤小山,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是直直的盯着精煤小山,还不留痕迹的揉了一下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眼花。
东林党官员们也是说不出话了,也是直直的看着精煤小山,那些准备弹劾皇上和皇后的东林党御史们偃旗息鼓了,病怏怏的站在原地。
什么是祥瑞。
还能有什么比凭空出现一座精煤小山更加祥瑞。
现在可是冬天,可是有大量老百姓饱受寒冷之苦。
关键这祥瑞还能批量造出。
上哪说理去。
………………………………
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
崇祯不知道后世对他的盖棺定论是怎样,但他确实有一颗治世明君的心,想到关乎老百姓能否熬过这个冬天的火炭被解决了。
崇祯心里就像是烘烤着一团炭火,热切的问道:“爱卿,这种洗煤的水堰有多少,一共修筑多少洗煤作坊,每日能洗出多少火炭。”
听到崇祯三连问,就像当初把大弟子宋士慧推出来一样,朱舜还是没有自己回答,而是让弟子徐积薪回答,让他在皇帝面前好好的露一次脸。
争取简在帝心。
徐积薪被恩师推了一把,向前走了几步,心里对恩师十分的感激,想着等恩师哪天遭遇不测了一定给恩师守孝三年。
徐积薪觉察到皇帝的视线,没有半点的怯场,展露出了他作为京城第一才子的锋芒毕露:“启禀皇上,这种由水泥修筑的水道叫做浮选法洗煤池。”
“浮选法洗煤池配备大明蒸汽机修建而成的浮选洗煤池,一共有十座。”
“永定河岸边一共修筑了四十家洗煤厂,其中二十家的两百座洗煤池洗出来的煤炭用来个供给整个顺天府,让老百姓享受工业化的红利。”
“剩下的二十家洗煤厂的两百座洗煤池,十家属于山海关总兵满桂,洗出来的煤炭全部通过平沙船送到了辽东。”
“还有十家洗煤厂的一百座洗煤池属于镇远侯,本来是用来供给老百姓的,后来三边总督孙传庭传来消息说是西北的将士们缺少火炭,镇远侯便把所有的精煤不要一分银子的送往了西北三边。”
东林党官员们看着在那高谈阔论的徐积薪,不免有些羡慕,倒不是羡慕徐积薪的才学,而是羡慕徐积薪有一个好恩师。
大批量洗出精煤的功劳,对于当今的大明来说,作用还要大于亩产一千多斤的高产杂交水稻。
大明并不缺少粮食,只是缺少土地。
老百姓吃不上饭那是因为大明万里疆土中的八成土地掌握在官僚乡绅手里,倘若这些土地平摊给老百姓,不敢说全部吃饱,最少能保证大部分老百姓不被饿死。
高产杂家水稻再是高产,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高产杂交水稻最大的作用是在军事上。
出产的粮食越多,需要种植粮食的壮丁也就越少,能够抽调出来的军士也就越多。
倘若大明的土地全部种上一千多斤的高产杂交水稻,也能按时收上来课税,国力足够供养五六百万军士。
还是至少。
但对于官绅不纳粮并且没有多少土地的大明来说,高产杂交水稻终究只是一个鸡肋。
精煤就不一样了,有了精煤足够老百姓在越来越冷的冬天活下去,这可是活人无数的大功绩。
有了这些洗煤厂每年冬天都能救活无数老百姓,要知道如今的鬼天气,两广都开始下雪了,还是大雪。
只要能活下去,哪个老百姓愿意背井离乡远离祖坟,四处奔波,过着今天活着明天或许就会被官兵砍了脑袋的担心受怕日子。
崇祯不会看不出来,精煤在治国方面的作用,看出这个工业化第一波红利对于国祚的延续。
延续国祚的大功,就这么让给弟子,谁不羡慕这样的恩师。
朱舜的思想境界远远不是东林党人所能理解的,在他内心深处,这几个弟子其实比儿子还要重要。
儿子是血脉的延续,弟子却是他思想的延续。
徐积薪也正延续了工业革命的思想,不惜留下一个大不孝的骂名,也要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研究出浮选洗煤法立下本该属于他的大功。
这个功劳确实够大,大到崇祯越看越是喜欢,回头再看看自己不成器的儿子,郁闷的想着徐积薪怎么不是自己儿子。
太子朱慈烺瞧见老爹看了自己一眼,呲牙一笑。
崇祯瞧见儿子傻乎乎的一笑,更是郁闷了,视线落在正在和王承恩眉来眼去商量喝酒的朱舜身上,不免有了一些羡慕。
不是儿子,是徒弟也行啊。
大明有三种情况杀人不犯法,一是捉奸,二是宗祠族长动用私刑,三是老爹和恩师打死儿子。
儿子还有可能对老爹不孝顺,弟子一定会对恩师孝顺。
崇祯越看越喜欢,在东林党官员们愕然的目光里,居然走过去拍了拍徐积薪的肩膀。
面无表情也变成了笑容温和,威严的声音也变成了东林党官员从未听过的亲切:“积薪,能否教朕怎么开闸洗煤。”
徐积薪有些发懵,不明白皇帝怎么会对他这么亲切,难道是因为爷爷。
想到爷爷,徐积薪心里的愧疚更甚了,好在完成了爷爷的遗愿,让他的心情好了一些。
站在不远处的朱舜,瞧见老七在那里发呆,赶紧上前踢了一脚他的屁股:“还不赶快谢恩。”
徐积薪被恩师不痛不痒的踢了一脚没什么,还感觉给恩师丢脸了,匆忙说了一句叩谢皇恩。
徐积薪没什么,站在旁边的崇祯可是眼皮子跳了一下,差点骂出一句粗口,你个板肠的别把朕的宝贝给踢坏了。
好在崇祯顾及皇帝的威严,及时把这句东林党互骂时经常骂的一句话,收了回去。
崇祯眼皮子抖了一下,东林党人也是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这等能够给大明延续国祚的国士之才,哪个不是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
朱舜可倒好,想骂就骂,想踢就踢,一点也不当回事。
徐积薪还不是一般的有学问,他还是京城士子公认的京城第一才子,这样一位满腹经纶的弟子可是能够当做一辈子的护身符。
就算朱舜哪天离开官场了,只要弟子徐积薪在朝堂一天,知县,知州,甚至是一方封疆大吏巡抚,每到逢年过节都要恭敬的朱舜送上一份干礼水礼。
走回镇远侯怀远侯几位侯爷旁边的朱舜,那是不知道崇祯和东林党心里的想法,倘若是知道他们的想法。
肯定又会再补上一脚,指着只敢傻笑的徐积薪满不在乎的说上一句,踢坏就踢坏。
本侯有七个。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积薪的赏赐
朱舜走回原地与镇远侯等人站在一起,徐积薪带着崇祯走上了混凝土水塔旁边。
顺着水泥台阶走上小山般的水道顶端,崇祯站在顶端这才注意到,一共有十座水泥闸门。
徐积薪嘴里的混凝土水塔连接着十个陡峭水道,全都通过不远处的蒸汽机开启闸门。
看过这里的情形,崇祯对于开闸放水更有兴致了,按照徐积薪的详细教导小心拉动了杠杆。
水泥闸门缓缓升起,一道汹涌的水流飞快冲了下去,只听‘嘭’的一声撞击在了浮选洗煤池里。
崇祯亲手操纵了这一幕,心底难以遏制的产生了亢奋,此时的他仿佛成了一位龙王爷,可以操纵江河湖海。
这种缔造钱塘江一线大潮的快感,让明明是一国之君却要受到东林党掣肘的崇祯,有了天下在我手的自由自在,让他欲罢不能。
接连开启了十条大潮,冲击下面的浮选池,溅起大片的水花。
放完混凝土水塔里的水,崇祯还有些意犹未尽,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又和身边的徐积薪轻声说了几句。
等到混凝土水塔里的河水再次灌满。
小山般的十条水道顶端。
崇祯站在顶端,双手用力一拉蒸汽机杠杆。
眯起了眼睛。
十面水泥闸门同时升起。
十条水龙奔涌而去,‘嘭’‘嘭’‘嘭’接连不断的撞击在浮选池煤堆上,溅起了无数水花。
场面极其的壮观。
东林党官员望着这从未见过的一幕,目光不免有些呆滞,小山顶端的那一袭明黄龙袍,仿佛真的成了一位驾驭九龙的玉皇大帝。
心里也有痒痒,也想尝试释放十条水龙的快感。
可惜他们是东林党,过了今天别说是亲手释放十条水龙了,就是再想看见也不行了。
明抢?
东林党官员们只是在脑海里划过了这个念头,就把这个念头抹去了。
朱舜现在已经是勋贵的一员了,还有镇远侯、怀远侯、兴安伯、新宁伯四位勋贵的帮衬,不能再用那些下三滥的低劣手段了。
眼看崇祯没完没了的要接着玩,朱舜赶紧给太子朱慈烺递了一个眼色,想玩也得等封赏结束了再玩。
太子朱慈烺心领神会的跑了过去,小声嘀咕了几句,崇祯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走下了水道顶端。
崇祯坐回銮驾,又恢复了那副君心难测的姿态,面无表情的注视面前官员们:“朕以为徐积薪放弃个人的小孝,一心只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是为大孝。”
“特赐孝义坊一座。”
孝义坊!
东林党官员听到皇上赐给徐积薪一座孝义坊,嘴里有些干涩,就算是像宋士慧那般诰封一个煤炭伯洗煤伯,还勉强能够接受。
一个表彰孝义的牌坊,却让东林党官员难以接受,心生嫉妒,就算是六部的侍郎们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们这辈子也不见得能有一座。
这可是万世留名。
还是能够放在祖坟前的牌坊,不仅给后人看,还能给祖宗们看。
几乎等同一个文官最高的谥号文正了。
还有皇帝真是把徐积薪看做了子侄晚辈了,一心是在为他考虑,毕竟对于徐积薪来说一座孝义坊,比一个国公都重要。
东林党污蔑徐积薪的名声,徐积薪自己也觉得愧对爷爷,是他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坎。
有了这座孝义坊就不一样了。
徐积薪舍己为国的行为,不仅是大孝,还是得到朝廷承认应当受到后世敬仰的千古一孝子。
有了这座牌坊矗立在爷爷坟前,那可是给他爷爷脸上长了一次天底下最大的脸,心里哪还会有什么坎。
朱舜和镇远侯等人也没想到皇上会诰封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他们闲聊时猜测的诰封,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像农业伯宋士慧那般封个伯爷。
没想到皇上的这个诰封,这么的称心如意,也是徐积薪最迫切想到得到的东西了。
徐积薪得知皇上诰封了一个孝义坊,楞在了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还是朱舜踢了他一脚,徐积薪这才回过神来,立即跪倒在地,声音哽咽的说道:“叩谢皇恩。”
不过,崇祯显然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递给皇后一个眼神,周皇后心领神会的问道:“徐卿家,可曾婚配。”
徐积薪平时是个锋芒毕露的人,凡事都要争胜第一,面对大明天子也是丝毫不怯场。
面对周皇后的询问却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回头看向了恩师,颇有孩子求助父母的意味。
这个时候也应当是由朱舜这个做长辈的站出来,周皇后是长辈,与她商量这件事的那个人也只能是徐积薪的长辈。
周皇后的那句话不是在问徐积薪,而是理所当然的在问他恩师朱舜。
朱舜走到銮驾前,恭敬道:“回禀皇后娘娘,徐积薪不曾婚配。”
周皇后点了点头说道:“本宫许久没见芸娘了,明日让芸娘去紫禁城陪本宫说说话。”
徐积薪的父亲还在守孝三年,母亲没有诰命在身做不了主,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在京城有地位的人出来帮徐积薪敲定这件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一个合适的媒人,这桩天底下最煊赫的一桩姻缘也就成不了了。
众多东林党官员看向徐积薪的眼神,又是带上了一丝嫉妒,今天要不是他恩师站出来,这桩姻缘铁定成不了。
他爷爷已经不在了,哪里还有合适的媒人。
朱舜可就不一样了,大明的工业侯,还不是其他皇帝诰封的勋贵,而是崇祯亲自诰封的勋贵,可以说是崇祯的嫡系,深受信任。
徐积薪成为驸马这件事不成也得成了,虽说他的父母只是普通百姓,但是架不住身后一个工业侯恩师撑腰。
有了这么一个恩师在背后站着,谁能争的过徐积薪。
朱舜笑了笑,行礼道:“芸娘也是想念皇后娘娘教她女红了,犬子还经常闹着要吃皇后娘娘做的豆沙包,皇后娘娘这次可要多做一些带回来。”
这句话落在,几位垂着眼皮的尚书,缓缓抬起眼皮,认真的看了一眼站在那里谈笑风生的朱舜。
………………………………
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赏赐
赞誉一个女人无外乎夸她的相貌多么倾国倾城,或是她的身段多么的曼妙,但对于皇后来说都过于浅显了。
朱舜的这一番话没有任何的赞誉,却是说中了皇后娘娘的心坎。
崇祯如今面临东林党把持朝政的压力,急需一批忠肝义胆的臣子维护皇权,朱舜的这番话不就是在说皇后娘娘帮皇上笼络住了那批臣子的领头羊之一。
皇后娘娘就是一代贤后,是崇祯的贤内助。
果不其然。
周皇后脸靥上没有任何的喜怒,但她的话语已经表明她内心的想法:“皇上,虽说这次的大功是徐积薪所立,但作为师长的工业侯有教化之功,不可不赏。”
崇祯对于周皇后的言辞深表认同,但这件事既然是皇后提出来的,人情还是让她全拿的好:“皇后以为应该怎么赏赐。”
周皇后夫妻二人相濡以沫这么多年,明白崇祯的意思,红唇轻启:“工业侯不愿意在朝为官,不如这样,赏赐芸娘一个六品诰命夫人。”
从一个平头老百姓连升八级,成为了六品诰命夫人,放在过去肯定会引来大批东林党官员的抨击。
现在不是以前了,朱舜更不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大使了,已经是一位工业侯了,赏赐一个六品诰命夫人还说的过去。
几位尚书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周皇后,没想到这位整天在后宫针织女红的皇后娘娘,对于人心的把握竟是这么的高明。
六品诰命夫人对于芸娘来说不仅是一个天大的赏赐,毕竟连升八级,朱舜当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