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进攻这一州其他的城池,就容易多了,不会遭到太大的抵抗。”

    “其他诸如山海关潼关这些城池,在于形势险要,是扼守一方的关隘,就算没有金银女人也没有聚拢民心,还是一定要拿下。”

    岳托扫了一眼风雪里的大凌河堡,继续说道:“正如睿亲王所说,工业之城的出现,确实会给战争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从此改变战争的形势。”

    睿亲王多尔衮和成亲王岳托从晋商提供的那些账本数目,很清楚的知道工业之城的产出。

    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作坊,也就是被朱舜等人叫做蒸汽工厂的作坊,其中包括了纺织蒸汽工厂、土豆面粉蒸汽工厂、大明军火公司等等各种蒸汽工厂。

    仅仅一座工业侯庄子出产的布匹、煤炭、面粉等等吃穿用度,足够顺天府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口,以及京城一百多万口,加起来就是近两百万人所需。

    工业侯朱舜庄子里那些蒸汽工厂的出产能力,简直是超乎想象,难怪明人都把工业侯朱舜的那些蒸汽工厂当成了妖术。

    多尔衮和岳托都看到了这一点,大胆推测,以后战争形势会有所改变,目光极其的高瞻远瞩。

    岳托停下手里的羽扇,继续说道:“只要大清国攻下了这座工业之城,就切断了京城和顺天府所有的粮食、炭火、布匹供应。”

    “正如睿亲王所说的那般,战争形势彻底颠覆,从拿下一座座城池变成了摧毁这些出产吃穿用度的蒸汽工厂。”

    多尔衮对于岳托能有这么透彻的眼光,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大清国能够理解他想法的人不多,岳托绝对是其中一个。

    这也是多尔衮一定要摧毁工业之城的最大原因,这还是一座工业之城,如果大明每个州府都有一个工业之城。

    明廷的国力将会膨胀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为了彻底杜绝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工业之城只有一座的时候进行彻底的摧毁。

    朱舜不在这里,他要是在这里听到两人的言论,一定会这两人给予最高的评价。

    近代战争在意识形态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从过去冷兵器时代的攻城略地,变成了对工业中心经济中心的摧毁。

    只要把一个国家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彻底摧毁,这个国家也就没了战争能力。

    没想到多尔衮岳托两人已经就看出来了,看出工业革命对于战争的意识形态改变,坚定的把自己的猜测付诸实际。

    准备彻底摧毁朱舜刚刚建立的工业之城,也是大明初具雏形的工业中心。

    但能够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终究是少数,那些手握重兵的老一辈亲王贝勒,还是固持己见的坚持自身的看法。

    就像几百年以后,西方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已经进入电气时代了,满清还是处于小农经济时代。

    甚至是经过一场场战败,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还是有很多亲王贝勒还是固持己见,不愿意在中华大地进行工业革命追赶西方。

    何况现在的大清国对于明廷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亲王贝勒,更不会赞同多尔衮的想法了。

    岳托摇了摇动羽扇说道:“要想攻下大凌河堡少说也要死亡五千人马,这一点大清国的亲王贝勒们都很清楚。”

    “只要拿出一条不废一边一卒就能攻克大凌河堡的计策,想必他们不赞同也得赞同了。”

    多尔衮轻夹马腹,调转这匹辽东大马的马头,驰骋在雪原上。

    正如岳托所说,老一辈亲王贝勒们确实不同意他们的想法,但还有的其他办法让他们同意。

    中军大帐。

    营帐内摆放着一个个绣墩,坐着大清国一大半的亲王贝勒贝子,正在商讨一个进攻大凌河堡的计策。

    可是无论怎么商议,最后商议出来的结果只能是用强攻这个笨办法,使得营帐内陷入了一种僵局。

    多尔衮走进营帐内,作为正白旗旗主,直接坐在了最前排的白色龙纹绣墩上,安心等了有半炷香时间。

    就在其他亲王贝勒实在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了,多尔衮开口说话了。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打下工业之城的办法

    多尔衮站了起来,走向那幅西洋人制作的山河走势图,指着大凌河堡说道:“以大凌河堡的城墙险固,还有上面摆放的各种威力强大的火炮。”

    “不用本王多说,这些年来想必各位已经见识了大明军火公司所制造的新式火炮的威力,要想攻克这座雄关最少要死五千以上的人马。”

    多尔衮说完这句话,顺手一指,指向了明廷的京城方向:“曹文诏是个什么脾气,各位亲王贝勒应该是有所了解,以他那护犊子的脾气。”

    “平时一名小小的总旗被围困在城外,他都会率领大军冲过去把总旗救下来,更不要说他的妹婿朱舜了。”

    “只要咱们派遣一支骑兵,进攻这里,然后放出消息给曹文诏。”

    “就说咱们这一次的目的就是要杀了工业侯朱舜,想必他也没就没有什么心思继续守在大凌河堡了。”

    “到时,肯定会给东海的水师发出消息,然后趁着夜晚坐上水师的战船离开这里。”

    多尔衮的这条计策是根据人心弱点所谋划的,顿时让其他亲王贝勒们眼前一亮,没有任何人起来反对。

    也没有任何人起来争执,显然这条计策已经折服了在场所有的亲王贝勒。

    确实已经折服了他们,这条计策对明廷其他将领还不好说,但是对打仗从来没有任何章法的曹文诏来说绝对是一条奇计。

    如果不用这个办法的话,将会死五千名八旗兵,还不是汉人士兵。

    那可是足足十七个牛录的八旗子弟,谁也不愿意拿麾下八旗子弟的命,去填一座小小的大凌河堡。

    虽说这个大凌河堡必须要拿下的,但是他们手里八旗子弟的命何等的珍贵,用来填明廷的那座京城都不划算,何况是一座大凌河堡。

    不过,谁去奇袭多尔衮所说的京城却是个难题,现在大清国不像以前了在冬天必须要抢到粮食,没有粮食旗下的八旗子弟们就会饿死一大批。

    现在他们已经不缺粮食了,对于奇袭京城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上一次奇袭京城的遭遇他们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哪里还有人主动愿意去奇袭明廷的京城。

    多尔衮瞧见这些亲王贝勒闷不吭声的不说话,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看了一眼那个跃跃欲试的哥萨克骑兵盖特曼:“这条计策既然是本王说出来的,本王当然会去。”

    “谁还想去,可以去本王的大帐,三日后本王就会出发。”

    哥萨克骑兵的盖特曼屠格涅夫,早就想见识这个遍地是黄金的东方王朝了,毕竟,所谓的大航海时代就是为了寻找马可波罗所说的东方王朝。

    西方贵族们哪一个不是以能够用东方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当做彰显身份的一种象征。

    现终于有机会进攻东方王朝了,屠格涅夫哪里能耐住性子,不是用多尔衮多说,他便会带着横扫西方的哥萨克骑兵,跟着横扫东方的八旗兵一起前往东方王朝的国都。

    傍晚,屠格涅夫果然去了正白旗大帐,带着一名会说哥萨克话和满语的汉人包衣,通过这名汉人包衣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多尔衮让他带上三千精锐,随着自己的三千精锐,一共是六千东西方巅峰骑兵奇袭朱舜的工业之城。

    多尔衮有着锐意革新战法的念头,自从见识了大明军火公司所制造的火炮威力,在他脑子里凭借辽东大马和弓箭足够攻下明廷的想法已经不在了。

    意图组建一支强大的火器军,但是以大清国火器局的能力,生产火铳火炮的速度很慢。

    勉强可以给重军提供火枪火炮,其他八旗兵是不要想了。

    不过,多尔衮和岳托早就想好了应对的策略,明廷有人比他们更希望朱舜去死。

    就是那群权倾朝野的东林党,在他们脑子里可没有什么大明在危难之际一定要先为大明考虑,不管他们和朱舜之间有什么仇恨,等到大清国退兵之后再说。

    在东林党的脑子里只有争权夺利,大清国入侵又是如何,正好是他们铲除异己的好时机。

    岳托已经派人去联络东林党了,这件事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在做了,东林党也已经传回了消息。

    可以从大明的火炮作坊,尤其是能从大明的佛山镇抽调大量的火炮提供给大清国,前提是这些火炮真的要用来进攻朱舜的工业侯庄子。

    这一次奇袭明廷京城的兵马,除了三千八旗子弟和三千哥萨克骑兵,还有一部分会使用火炮的汉八旗,以及善于攻城的汉八旗。

    总共两万兵马。

    这两万兵马全部是一人双马,昼夜兼程,想必能在四天以内抵达那座工业之城。

    大凌河堡。

    游击将军衙门。

    天气不错,曹文诏坐在衙门口的门槛上靠着衙门,手里拿着一个小烟袋。

    晒着暖洋洋的太阳,眯着眼睛享受的抽着旱烟,一点也没有满清大军压境的紧张和压迫。

    此时的多尔衮和岳托,又是骑着辽东大马在大凌河堡外注视这座雄关。

    两人看着那名报信的信使通过一个篮子被吊上大凌河堡的城头,披挂正白龙纹罩甲的多尔衮,以及羽扇纶巾的岳托。

    想到曹文诏从信使嘴里得知朱舜会被两万大军围攻的消息,出现的大惊失色,还有要不要放弃大凌河堡的左右为难。

    在亲情和忠义之间的艰难抉择。

    两人心情就难得的畅快,都是忍不住笑了就好。

    多尔衮和岳托太了解明廷那些所谓的忠臣了,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会对所放弃的东西抱有极大的悔恨,甚至抱憾终生。

    果不其然,正在悠哉悠哉眯着眼晒太阳,抽着旱烟的曹文诏,‘噌’的一下从门槛上跳了起来。

    不过,他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多尔衮和岳托的预料,破口大骂道:“他娘的,老子在这守了这么长时间。”

    “终于可以找个借口回去了,兔崽子们抓紧派人坐着车船去给水师通信,咱们今晚就回京城。”

    多尔衮和岳托要是知道曹文诏会是这个表情,心情一定不会好了。

    说好的忠义两难全呢。

    灯笔


………………………………

第五百二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

    曹文诏要是听见两个满清的野猪皮呼喊忠义两全,直接一口唾沫吐在这两个人脸上,来来来,给老子写一写忠义两个字怎么写。

    什么叫忠义两难全,他曹文诏这分明是去京城护卫皇上,怎么能是忠义两难全,分明是大明第一忠臣。

    曹文诏不按常理行事的作风,再一次让满清的亲王贝勒们窝了一肚子的火气

    这些年他们因为曹文诏带兵的不按常理出手,吃了不少闷亏,本来想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在他离开大凌河堡前往大凌河的几里路上,袭击曹文诏的曹家军。

    但谁能想到,他们还在庆祝第二天晚上大杀一方的时候,曹文诏早就已经带着了曹家军在第一天晚上已经离开了大凌河堡。

    曹文诏坐上了平沙船,孔有德三人所率领的汉八旗中的三旗,也开始进攻山海关的了。

    这场声势浩大的国战,其实不过是多尔衮和岳讬的计策,用来迷惑明廷的参将总兵们。

    就是希望明廷的参将总兵不停的驰援山海关,减少京城一带的兵力,多尔衮可以更快攻陷朱舜的那个小庄子。

    多尔衮说是通过卢龙道袭击明廷的京城,其实也是用来迷惑明廷的,他担心有人把这个消息泄漏给明廷导致明廷的军队在卢龙道埋伏。

    以卢龙道崎岖的山路,只要明廷军队埋伏在那里,多尔衮的正白旗八旗兵肯定会损失惨重。

    这一次,多尔衮挑选了一条谁也不会想到,也不会往那个方面去想的道路。

    借助四大晋商前往皮岛的商船,从山海关后方几十里的昌黎县海岸登上中原大地,然后借助一人双马的脚力,长途奔袭京城西郊的朱舜庄子。

    四大晋商每家都有十余艘大型福船,不过这些福船全部满载商货前往了皮岛。

    在中途得到了信使传递的消息,二话不说把上面所有的货物全部当场扔进了海水里。

    四十余艘大型福船,还有大量的小型斗舸,一起赶往了大凌河附近的一个天然深水坞。

    一艘大型福船大约能装在六七百人,四十余艘福船装下所有的满清士兵没有问题,但是他们还有四万匹战马。

    想要把四万匹战马运送到昌黎县海岸边,再有四十艘福船也是不可能的。

    战马经过在海上几天的摇晃,抵达了昌黎县海岸边也会四蹄发软不能再骑乘了。

    睿亲王多尔衮和成亲王岳讬两人早就在一起商讨战争大势的改变,对于怎么摧毁朱舜的庄子,早就谋划了一套完善的计策。

    战马这个最为关键的一个关节,当然早就准备妥当了。

    昌黎县东部海边,早在崇祯八年就被一个财大气粗的乡绅买下了大片的土地。

    买下这些田产以后,乡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盖起了高高的围墙,里面圈养了大量的辽东战马。

    这个乡绅不是别人,正是孔有德的独子孔延训,也是孔有德家里这一代的单传独苗。

    以孔有德的心智,早在筹划投降满清以前,就悄无声息的把家人全部送到了大清国。

    独子孔延训在孔有德的眼里比全家所有人都要重要,因为受伤留了一些隐疾,孔有德已经不能再生育了。

    倘若这个单传的独苗孔延训死了,孔有德可就绝后了,卖主求荣的做了这么多也就没了任何的意义。

    孔有德对于这个独苗儿子这么看重,当然不会让他以身犯险亲自赶往沙场了,但他刚刚投靠满清根基不稳显然是不能作出这种贪生怕死的行为。

    毕竟,从努尔哈赤开始,到皇太极,再到下一代的豪格等等大清国的亲王贝勒们,哪一个不是让儿子跟在身边一起征战沙场。

    虽然不能,但是孔有德却有别的办法保全儿子的性命,让儿子给大清国的亲王贝勒们当个幕僚师爷。

    这也是亲赴沙场了,但是不需要与大明的军队正面交战,只需要躲在后面运筹帷幄就可以了。

    孔有德万万没想到的是,皇太极居然把他儿子安排给了大清国最是骁勇善战的睿亲王多尔衮。

    别看多尔衮平时杀性十足,但他对孔有德的儿子孔延训还是相当的照顾。

    基本上都让他掌管一些后备辎重,或者说是参与谋划,几乎不让他亲自赶赴战场。

    孔延训从小在父亲的培养下,倒也是饱读兵书十分的有才干,做事也十分的稳妥。

    多尔衮需要一位能与明廷官僚乡绅打交道的汉臣,便把这个躺着就能捞了一大笔功劳的圈养战马交给了孔延训。

    孔延训还很年轻,也有着在沙场上建功立业的志向,这一次他不准备躲在后面当个文弱书生了。

    他从小练就一身娴熟的弓马骑射,这一次准备亲自率领睿亲王多尔衮培养的火器营进攻朱舜的庄子。

    孔有德耐不住儿子的恳求,也不用亲自拿着刀枪去和大明的军队硬碰硬厮杀,只是躲在后面统帅火器营攻击工业侯的小庄子,便同意了。

    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多尔衮和屠格涅夫率领麾下的精锐们,抵达了距离昌黎县岸边只有几里路的海面上。

    这些在深海航行吃水很深的福船,在这个位置只能停下来了,再往前由于海底过高,很容易发生触礁,或者是搁浅在海滩上。

    这也是大明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倭国、弗朗机人、荷兰人等等也想要从海边大举进攻大明,只能先攻克拥有深水坞的市舶司。

    在那些漫长海岸线上,装载着重炮的海船无法靠近,只能用一些小斗舸把士兵们运到海岸上。

    这个时候,只要有大明的军队站在海岸线上用鸟铳射击,就能把这些活靶子全部消灭的干干净净。

    不过,大明军队全部被山海关所吸引了,昌黎县又不像东南沿海那般设立了大量的烽燧墩堡用来观望,只要发现有倭寇、佛朗机人、荷兰人意图登岸立即燃放狼烟。

    多尔衮和图格涅夫率领麾下的精锐们,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赶往了孔延训修筑的简陋庄子。


………………………………

第五百二十三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

    作为庄主的孔延训并没有在这里迎接多尔衮,只留下一名亲信武官在这里迎接,不知道去哪里了。

    庄子的很简陋,但是地方足够大,驻扎五六万大军都没有问题,毕竟这些不能种植任何东西的盐碱地极其廉价。

    庄子内早就扎好了各种营帐,做好了饭菜,也烧好了热水。

    大清国的精锐们第一次坐船在海上行军,很少有人能适应海上行军的颠簸,一个个的脸色煞白。

    吃了早就准备好的热饭热菜,又舒服的泡了一个脚,躺在暖和的营帐内睡了一觉。

    第二天起来,大清国军队全部都是精神奕奕,恢复了应有的战力。

    多尔衮和屠格涅夫先率领麾下的八旗兵、哥萨克骑兵,长途奔袭,杀向了大明的京城。

    剩余的一万四千用来攻城的火器营和步兵,全部是由多尔衮的亲信鳌拜所率领,紧随其后的赶往了大明京城。

    就在多尔衮的正白旗八旗兵和屠格涅夫的哥萨克骑兵快要冲出昌黎县的土地,好巧不巧的正好撞上了左良玉的援军。

    左良玉的品性很差,但他治军作战的能力在大明所有的武将里,绝对是能够排在前十。

    崇祯四年在于与满清的松杏之战,左良玉功劳居于第一。

    这些年中原各地流民四起,左良玉征战中原多年,打的流民军四处溃逃。

    左良玉支援山海关所带来的军队,就是他征战多年所熬炼出来的精锐,为了对付满清的八旗兵还专门组建了一支重型火绳枪营。

    这种佛郎机重型火枪重量在十八斤以上,口径达到了惊人的六分到八分。

    一般的火绳枪所发射的铅弹重量大约是二钱八分,而这种重型拖拉机重型火箭枪所发射的铅弹达到了惊人的一两一钱二分。

    能够在五百步的位置杀死人和战马,在一百步左右的位置击穿八厘厚钢靶,欧罗巴的全身板甲厚度不过在五厘到七厘之间。

    这支佛郎机火绳枪军队,正是他用来对付满清八旗兵的压轴后手。

    左良玉的前锋大军发现了满清的八旗兵,并没有像其他官兵那样望风而逃,他们毕竟是征战中原多年的精锐。

    立即摆开了阵势,准备阻挡这支数量不少的正白旗八旗兵,并且派遣塘骑把消息传到了后面的中营大帐。

    左良玉这一次一共带来了三万大军,以他的能力还能统帅更多的军队,但是他实在没有那么多钱粮养超过三万的大军。

    三万大军可以说是他目前的极限了,但这三万大军全都是征战中原多年的精锐,是与流寇交战中浴血奋战出来的悍卒。

    左良玉碰到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第一反应就是山海关难不成被攻克了,但是想想又不对。

    如果山海关真的被攻克了,他遇见的就不是几千正白旗八旗兵了,就是几万八旗兵和大量的蒙八旗汉八旗。

    但这里只有正白旗八旗兵说明一个问题,这支八旗兵应该是从卢龙道奇袭过来的一支奇兵。

    但有一点让左良玉想不通,卢龙道明明在北方,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却是从东方的昌黎县海岸边赶过来。

    这么说来的话,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应该是从海上坐着海船过来的,想到这里左良玉忍不住笑了。

    如果真的是从海上而来,说明这支八旗兵是一支孤兵,后面没有了任何的援军。

    虽说这一支八旗兵的人数不少,少说也有三四千人,但左良玉却有信心从这数千正白旗八旗兵身上咬下一块肥肉来。

    八旗兵确实是战斗力惊人,大明边军与八旗兵的互换人数达到了惊人的十换一。

    左良玉就是出身于山海关的将领,他很清楚八旗兵的战斗力,这一次虽然不敢说能够留下全部的正白旗八旗兵,不过他有信心留下来一千甚至两千正白旗八旗兵。

    原因就在于它的那支佛郎机重型火绳枪营人数多达四千人,一轮齐射过后,不敢说能够杀死四千人。

    这也是不可能的,往往是几十甚至上百颗铅弹才能杀死一名敌人,尤其是这种堪称东方骑兵巅峰的八旗兵。

    四千重型火绳枪营的第一轮齐射,能够射杀两三百八旗兵就已经满足了,只要能把最前头的两三百八旗兵射杀足够减缓骑兵的攻势了。

    对于八旗兵最大的优势冲击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后面手持长枪的精锐就可以压上去。

    左良玉这次带来的军队没有一个是整天喝酒赌钱的老爷兵,全都是从一场场大战里熬炼出来的悍卒,凭借着多达三万的精锐要是留不下一千八旗兵的话,以后明军面对八旗兵只能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