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梭速度对于宋氏飞梭织布机来说,就是一个灵魂性的问题,决定着织布机的效率。
缓解远远不够,要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摩擦力问题本来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难题,宋士意却早就想出来解决的办法,不需要朱舜的引导。
宋士意又从怀里拿出来一个新的铁质飞梭,铁质飞梭的表面打磨的非常光滑。
小舟形状的飞梭两头,分别有一个方形小洞,里面安放着一个小珠子。
宋士意拿起这个真正意义上的飞梭,在朱舜面前晃了晃:“先生,看看这个飞梭怎么样。”
朱舜在书上见过钟表匠凯伊发明的飞梭原型,宋士意手里的飞梭和凯伊飞梭相似度很高,就有一点不一样。
飞梭的造型更加符合力学原理了。
轨道、铜簧、滑珠的问题全部解决了,接下来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击打问题。
飞梭是在轨道凹槽里运动,不可能再用手去推动,就需要一个更加先进的机械部件。
宋士意针对这个击打问题,设计了很多方案,一个一个的去试验,就在大暑时节那天,试验到了一个最佳方案。
在轨道凹槽上方的横杆上,左右两边各自吊着一个木锤,再用一根细绳把木锤连接在手柄上。
只需要拉动这个手柄,就能让飞梭来回的穿梭。
轨道、铜簧、滑珠、木锤一个一个的安装在织布机上,宋氏飞梭织机彻底成型了。
宋士意强行忍住立即坐在宋氏飞梭织机上,进行第一次正式运转。
叫来一名丫鬟和几名家丁,准备了一大桶热水,焚香沐浴。
沐浴过后,宋士意没有穿那件行动利索的棉布对襟,换上了一件宽大的绸缎右衽衣,戴上了四方东坡帽。
对着朱舜郑重的长长作揖,坐上了宋氏飞梭织布机,拉动了手柄。
千百年来,缓慢运转的织布机。
从此,快速运行。
朱舜站在篱笆院子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
第一百零一章 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舜看着快速运行的宋氏飞梭织布机,已经不是飞梭织布机了,而是一条重要的工业体系。
近代纺织体系,又完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朱舜准备叫来宋士慧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性的一刻,本来还在旁边思考缫丝机构造的宋士慧,默默的离开了这里。
在宋氏飞梭织布机彻底完善的那一刻,朱舜已经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次朱舜不准备去开解大弟子宋士慧的心事。
让他自己一个人独处一段时间,好好想想也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舜就要忙着宋氏作坊改造成宋氏纺织厂了,也让王恭局的匠人们在这个越发难以活下去的崇祯三年,多赚一些银子贴补家用。
京师大学堂在这段时间,就剩下了宋士慧一个人。
远在京城的工部尚书府邸,也只剩下了一些家丁仆役。
工部尚书张凤翔带着一大家子去了济南府,他在这处与北直隶接壤的山东济南府,有一处别业,带着家人暂时离开了瘟疫横行的北直隶。
工部尚书府邸的机幕,也都跟了过来,正在推衍最后一个后手。
张凤翔怎么也没想到,就连瘟疫这种东西,朱舜也有办法控制。
推衍了很久的那盘大局,自然是满盘皆输了,屯田郎中也因为诬陷的罪名被免了官。
张凤翔为了收买人心,就把屯田郎中一家子也带到了济南府富平镇的别业,躲避瘟疫横行的北直隶,算是对他的补偿。
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张凤翔,连续栽在朱舜手上好几次,换成其他东林党成员估计现在已经气的病倒了。
张凤翔却是越发的心平气和,心计城府之深沉,范文程见了怕是也会凝重。
当初预留的最后一个后手,一招堪称胜负手的阳谋,从张凤翔深沉的城府里,浮现了出来。
瘟疫。
张凤翔早在瘟疫刚刚出现的时候,耗费很多香火情和银子,甚至不惜把一件珍惜的汉武帝时期的骨董,送给锦衣卫千户,保下了一名即将被烧死的瘟疫病人。
这个瘟疫病人就藏在这座宅子里,小心的隔离了起来,当做胜负手。
只要把这名瘟疫病人偷偷送进黄村,不仅朱舜要死,他全家都要跟着陪葬。
京城第一酷吏马士英,可以连二十四衙门的大太监都敢杀。
夜晚,张凤翔坐在院子里的竹亭里,没有喝茶,没有练字,静静等着机幕们推衍的结果。
半柱香以后,一名中年儒生走了出来:“尚书,那件事已经有结果了。”
“八月十五就快到了,朱舜到那天肯定是要回家的,那天可是个团圆的好日子,正好送他们一家人归西。”
张凤翔没有看向中年儒生,闭上了双眼,平静的老脸上出现了一抹子痛快的大笑。
只不过他的大笑还没维持多长时间,就被一名管事给打断了。
管事惊慌失措的跑了过来,脸色慌张的说道:“老爷不好了,外面来了一群军士和锦衣卫,把咱们的宅子给围住了。”
张凤翔听到军士两个字,老脸上的痛快大笑瞬间就消失了,不过在听到还有锦衣卫,笑容又出现在脸上:“不妨事,只要有锦衣卫在,整个山东就没人动的了咱们。”
中年儒生厌恶的看了一眼慌张的管事,淡定自若的说道:“刑部要杀个老百姓都要皇帝亲自审批。”
“张尚书可是堂堂工部尚书,正二品大员,谁敢动他,就算是马士英那个酷吏来了,也不敢动手。”
“杀个大太监,那是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家奴,只要皇帝不追究这件事,马士英不但不会有罪,还有大功。”
“尚书可是东林党的核心成员之一,动了张尚书,就相当于得罪了天下势力最庞大的官僚乡绅。”
“他马士英不怕被东林党群起而攻?不怕祖坟被人给掘了,祖宗被东林党挖出来鞭尸?”
一句祖宗被人鞭尸比什么都有用,管事也不怕了,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小步离开了这里。
中年儒生的嘴应该是被高僧开过光,刚才拿来举例的马士英,就站在府邸的大门口。
锦衣卫千户正在苦口婆心的劝解马士英,说的话和中年儒生相差无几:“马大使你可要想清楚了,就连皇上在东林党面前,也是。。。。。。咳。”
锦衣卫千户忍不住想要抽自己一巴掌,差点祸从口出了,哪能在外面谈论涉及皇上的话。
马士英突然转过脸来,认真的看向了锦衣卫千户:“你知道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听到这句话,锦衣卫千户松了一口气,终于是把马士英给劝下来了,不过马士英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传闻中的那么邪乎。
想想也是,马士英的再是京城第一酷吏,碰到把持朝政的东林党,还是得装孙子。
锦衣卫千户以为这是马士英在给自己找个台阶下,随口说道:“有钱了有粮食了,不就有好日子过了。”
马士英那双清澈的眼睛,始终注视着锦衣卫千户,听了他的回答,认真说道:“你说的对,却也不对。”
“我来自边疆,也在苦寒的边疆担任过父母官。”
“做了主治一方的父母官,就要对得起官前面的父母两个字。”
“所以本官在边疆想尽了各种办法,希望能让边疆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一些,甚至是不惜触犯大明律例,谎报县里有灾荒,把赈灾的粮食一粒不少的分给边疆百姓。”
“可是到了第二年,边疆百姓的日子还是一样难熬。”
“倒不是边疆百姓懒惰,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勤勤恳恳的庄稼人了。了”
“但就算种出来再多的粮食,纺出来再多的棉布,还是过不上好日子。”
锦衣卫千户第一次见到这么白痴的知县,不把好处塞进自己的腰包里,反倒是分给那些可有可无的庄稼人,不耐烦的配合了一句:“那怎么才能过上好日子。”
马士英认真的说道:“安定。”
“唯有国家安定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说完这句话,宅子四周已经堆满了干柴,上面泼了很多的猛火油。
马士英从身边一名弓兵的手里,拿走一只用来照明的火把,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工部尚书宅子门口。
用力一扔,把火把扔进了干柴堆里,‘噌’的一下,一条火龙迅速向四周漫延过去。
马士英注视着熊熊大火,认真的说道:“所以,请你去死。”
………………………………
第一百零二章 来自松江府的震撼
马士英因为一名瘟疫病人,烧死工部尚书包括他全家的消息,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震。
各种弹劾马士英的奏章,雪片一样飞进了崇祯的案头。
崇祯连夜从龙塌上爬了起来,这么着急,倒不是为了处理马士英,反是为了给他一句支持。
谁知道马士英从山东济南府回来以后,根本没有那个闲工夫和那帮子纸醉金迷的东林党扯皮,又急匆匆的去了另一个地方。
根据东厂传来的可靠消息,顺天府东南的河间府也发现了一例瘟疫,马士英和宋应晶要赶紧把瘟疫给控制住,防止瘟疫传遍整个河间府。
正在忙着改造宋氏飞梭织布机的朱舜,得知了这个消息,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
就算马士英不把工部尚书一家烧死,朱舜也会想办法把工部尚书张凤翔给拉下马,现在倒是省事了。
朱舜真正关心的,是由谁来接任工部尚书,不出意外的话,崇祯应该会安排一名嫡系官员,占据这个天下最顶尖的六顶官帽子之一。
朱舜更希望徐光启担任工部尚书的位置,军费开支一直是朝廷的大头,原因就在于官僚乡绅。
辽东说白了就是官僚乡绅的钱袋子。
就拿王恭局下属的火枪厂来说,一支鸟铳的造价高达十五两银子还多,这就离谱了。
朱舜以前看过谭纶的《谭襄敏奏议》,里面清楚的记载了一支鸟铳的造价,一两三钱五分银子。
造价高了十倍还多,可见工部的那些官僚衙蠹,这些年贪污了多少银子。
吏治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相比较吏治,徐光启更擅长火器的制造和番薯的推广。
朱舜希望徐光启担任工部尚书的位置,只是觉的就算是要贪,还是让西法党人来贪,毕竟西法党人拿了这些银子不会用来纸醉金迷。
朱舜心底渐渐了一个清晰的谋划,借助宋氏飞梭织布机坑害晋商的同时,尝试着把徐光启推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
宋应晶忙着在顺天府各地奔走,已经把宋家作坊全权交给大管家了,每个月查查账本就可以了。
宋家作坊管理者的转变,倒是给了朱舜一个意外惊喜,别看只是换了一个人,但是对于实业的制度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职业经理人的萌芽。
今天,是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彻底改造完成的日子。
看着一台试运行的飞梭织布机,快速运行,大管家像是傻掉了一样,站在原地,呆呆的说不出话来。
试运行了一盏茶功夫,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了,朱舜嘱咐了一句:“可以了,停下来吧。”
“咱们去门口等着宋老太爷说的那个大人物。”
宋老太爷早在第一台宋氏飞梭织布机打造好了,就见识了这种飞梭织布机的神速,给他带了极大的震撼,彻底改观了他对于京师大学堂的看法。
宋老太爷见识了这种飞梭织布机的速度,第一反应就是炫耀,邀请多年的世交好友白山子过来参加剪彩仪式。
虽然不知道朱舜说的这个剪彩是什么,大概应该是暖房的意思。
白山子是著名的水利大匠白英的后人,洪武年间,南北漕运瘫痪,白英帮助当时的礼部尚书宋礼治理好了水患。
宋礼丝毫不嫌弃白英农夫的身份,成为了朋友,宋白两家也成了世交。
这么多年过去了,宋家逐渐落魄了,当年只是庄稼人的白家,估计是受到了追封为功漕神的白英庇佑,渐渐成为了书香门第。
到了白山子手上更是了不得,白山子凭借他出色的经商能力,一举彻底壮大了白家。
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地位差不多的宋家,成为了松江府有名的商贾,坐拥十家织布作坊,生意都做到了南洋。
从白山子拥有第一艘海船开始,经常端着架子的宋老太爷,就不敢在这位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面前,大声说话了。
有了三艘海船,宋老太爷不太乐意瞧见白山子那种上位者的姿态,每次都躲着他。
现在好了,有了宋氏飞梭织布机,宋老太爷就能找回自己丢了几十年的颜面。
白山子这段时间刚好运了一船香料,卖给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放在过去,宋老太爷都不会见过来拜访的白山子。
今天,却是亲自把这位松江府的大商贾请来,让这位在天下纺织中心拥有三千台踏板织机的大商贾,开开眼。
坐在官轿里的白山子,掀开绸纸帐幔,抚须笑道:“多年不见,九真兄苍老了许多。”
骑着一头毛驴的宋老太爷,本来也想抚须笑,瞧见白山子抚须的动作,抬了抬手,又放下了。
年轻也就年轻了,最让宋老太爷心里不痛快的是,当年唯一可以找到优越感的地方,就是凭借自身的实力考了一个举人老爷。
这家伙可倒好,仗着自己有钱,直接找东林党买了一个进士。
不得不说,在江南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宋老太爷无精打采的嗯了一声,耸着肩,没有说话,
不过在看见远处的宋家作坊了,宋老太爷顿时来了精神,心想等会儿看你还抚不抚须笑了。
宋家作坊门口,站着不少人,但是基本上都在观望里面的新式纺织机,没有人笑脸迎接白山子。
等到白山子到了,朱舜也不废话,拿着一个用来扩音的编藤喇叭,喊了一声:“开工。”
这道不低的声音落下,宋家作坊内响起了更加响亮的嘈杂声。
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在同一时间,快速运行。
站在门口的所有人瞬间呆滞了,目瞪口呆的看着作坊内震撼的一幕。
坐拥三千台踏板织机的白山子,这位在松江府有名的纺织大商贾,走到作坊门口,看着面前前所未有的一幕,震撼的呼吸都停止了。
朱舜的扫视了一圈,所有人都是预料之中的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就在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运行的一刹那。
似乎时间停止了,所有人的呼吸也停止了,眼里只有一台台快速运行的飞梭织布机。
朱舜淡淡的笑了。
处暑时节,近代第一家织布厂成立了。
………………………………
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
都过去一炷香时间了,朱舜桌子上的茶壶烧了两次水了,西法党人和松江府大商贾还是在那呆呆的看着,越看越是津津有味。
朱舜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打扰了这些正在观看‘女状元’的男人们,西法党人倒还好说,毕竟他们知道带了这一系列震撼的主人是谁,正是这位京师大学堂的私塾先生。
来自松江府的大商贾就不一样了,白山子罕见的露出了恼怒的表情,就像是睡的正香,被人打扰了清梦,呵斥道:“哪里来的浪荡子,如此的没有教。。。。。。。。”
没有教养这句话还没说出口,扬眉吐气的宋老太爷,以前说话只敢嗯一声,现在直接大喇喇的拍了一下白山子的肩膀:“小白啊,这位是宋士慧的先生。”
不说这件事还好,说起这件事,白山子就是一肚子的恨铁不成钢,看向朱舜的眼光都多了一丝厌恶:“宋兄,不是老夫念叨兄长。”
“兄长好歹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家里的孩子胡闹也就算了,十几岁的孩子懂什么,你都古稀年纪的人了,怎么也跟着孩子一起胡闹。”
“好好的一位正三品先生不拜,那可是正三品的中枢重臣,很多在州府内排的上号的书香门第,都求之不得的幸事。”
“反倒是拜一个乡野匹夫为先生,还是教孩子们一些奇技淫巧。”
“依我看啊,宋家到了你手里,算是彻底。。。。。。。。。”
算是彻底破落的话还没说出口,宋老太爷只说了一句,就让这位来自松江府的大商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这种宋氏飞梭织布机,就是朱先生教给孩子的。”
白山子不愧是在松江府都能排的上号的大商贾,刚刚还在呵斥朱舜,下一息直接换成了一脸的堆笑:“原来是朱先生啊,失敬,失敬。”
说出一句失敬倒是也还可以理解,毕竟这里的所有人都亲眼见到了七百台飞梭织布机运行的一幕。
白山子接下来的举动,倒是让西法党人和宋老太爷不理解了,以他书香门第家主和松江府大商贾的双重身份,还与京城里的很多达官显贵有着密切的交往。
竟然是要亲自拜访一个连秀才身份都没有,凭借奇技淫巧当上一个芝麻绿豆小官的朱舜。
白山子堆笑着走了过去,主动拱手道:“不知道先生家住哪里,白某明日亲自去府上谢罪。”
白山子这副狗腿子模样,甚至让宋老太爷有些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假冒的,不是那个拿捏了一辈子上位者姿态的白山子。
宋老太爷心里痛快归痛快,但还是皱着眉头说道:“不就是一台飞梭织布机,至于这样吗?”
白山子念叨了两句飞梭织布机的名字,转过脸来,面对西法党人和宋老太爷,又恢复了那副积威深重的姿态:“什么叫不就是一台飞梭织布机。”
“你啊,是不懂这台飞梭织布机意味着什么。”
白山子脸上露出了郑重且严肃的表情:“意味着,纺织行当将会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其中的意义,不亚于隋朝科举制度对于历史的重大意义。”
白山子干了一辈子的松江紫花布生意,在观看七百台飞梭织布机运行的这短暂的时间里,已经计算出了宋氏飞梭织布机的出布量。
白山子知道这些人不相信他的话,伸出了两根手指:“宋氏飞梭织布的出布量,最少提高了二十倍。”
饶是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震惊于宋氏飞梭织布机的运行速度,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出布量提高了这么多。
在他们看来最多也就八倍,十倍到顶了。
没想到赫然是二十倍。
也就是说,只要宋家把飞梭织布机增加到一千台,就相当于两万台织布机的出布量,一万台,就是二十万台,这个数字未免也太惊人了。
白山子看到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脸上的愕然,心里还出现了一丝得意,虽然这些飞梭织布机不是他的:“这还是次要的。”
“踏板织机是由一个纺妇的左右手操作,所以布匹的宽度取决于纺妇的双臂宽度,正常也就在五尺左右。”
白山子移开目光,看向了快速运行的宋氏飞梭织布机,舔了舔嘴唇:“这种梭子会飞的踏板织机,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只要梭子飞行的凹槽够长,幅宽做到七尺,甚至八尺都没有问题。”
朱舜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做到八尺应该没问题,再宽的话,会因为轨道过长影响飞梭织布机的效率。
听到这里,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都清楚白山子为什么这么眼热了,对于朱舜的前后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简直就像见了一方封疆大吏巡抚。
现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五尺宽的棉布,想要做出更宽的棉布,需要特制,不仅需要两个人来操作,而且出布量低的可怜。
这些改造过的宋氏飞梭织布机,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八尺宽棉布,对于整个棉布市场来说就是奇货。
宋老太爷心里不只是痛快了,有了这些飞梭织布机,就可以救活更多的灾民了,差点为那些活不下去的灾民,对着朱舜长长作揖。
宋老太爷心里虽然不在意两个孙子拜了乡野出身的朱舜为师,但是也不怎么好意思在好友面前提起这件事,更不要说在白山子面前了。
结果白山子的行为,宋老太爷终于敢在他面前抚须笑了,还是大笑。
白山子走到朱舜做的石桌旁边,亲自给朱舜斟了一杯茶,堆着笑脸说道:“不知道朱先生还收不收弟子,我家有个不成器的孙儿,想要拜先生为师。”
说是不成器,其实在松江府那是小有名气的神童,曾经有一位江南名士,甚至主动跑到白山子家里,准备收那名孙儿为徒。
白山子当初都没同意,准备凭借这些年他在京城的香火情,让孙子拜在正三品侍郎的门下。
不是徐光启那种擅长奇技淫巧的正三品侍郎,而是一位精通八股文的大儒。
仅仅是因为一台宋氏飞梭织布机,白山子居然改变了想法,这是朱舜也没想到的,也低估了飞梭织布机对于纺织行业的重大意义。
朱舜没有说话,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