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代老三一句,朱舜看向了老四朱银老五朱铜,这两个小子今年读了几本书,比以前自信了很多。
但他们已经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还一门心思死读书的话,这辈子很难有大成就。
朱舜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老四老五,还是那句话,你们俩要是和老二一起去松江府,未来肯定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实业家。”
实业家说的好听,说到根子上还是商贾,老四朱银老五朱铜哪里看得起商贾,不敢反驳朱舜,只是含糊不清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大哥。
老七朱玉年纪最小,这一年经过在王恭局的历练,又见过不少朝廷的正式官员,比起其他几个兄长还要成熟的多。
朱玉主动敬了大哥一杯酒,笑意款款的说道:“兄长不要发愁了,过了年父亲准备聘请一位常熟的《诗经》先生,过来当四兄和五兄的私塾先生。”
大明一些地方的私塾先生,因为精通某一种儒家经典,往往成为官僚乡绅家炙手可热的私塾先生。
福建莆田的《尚书》先生,江苏常熟的《诗经》先生,江西安福的《春秋》先生等等。
炙手可热了,聘请这些先生所用的银子可不少,管吃管住不说,一年少说也得五六十两银子,这还是不出名的私塾先生,要是一些有名气的,价格更高。
老四朱银和老五朱铜立即出现了激动的表情,心里对于老爹的一点不满,也就是跟着朱舜的机会给了老幺朱玉,烟消云散了。
大过年的,朱舜不想打击老四老五高兴的心情,不再说了,看向了已经有点官员样子的朱玉:“老幺,你今年表现的不错。”
“大哥准备举荐你当王恭局的掌厂,只是大哥卸任掌厂以后,这个特批的品秩就没了,只是相当于一个胥吏头子。”
虽然只是一个胥吏头子,不过对于前年还是个庄稼汉儿子的朱玉来说,不亚于一步登天了。
朱玉赶紧给大哥敬了一杯酒:“大哥你放心,我绝对不会给你丢脸的。”
工厂主朱寿听到小儿子明年就是掌厂了,端着酒碗的手掌,颤了一下,差点没把金贵的剑南烧春给洒了。
以前没少见县里的小吏带着一群帮虎,作威作福,现在自己的儿子竟然是胥吏头子了。
工厂主朱寿接连灌了两碗酒,红着脸拍了一下朱玉的肩膀说道:“俗话说,长兄为。。。。那啥。。。就是爹,你以后可要好好的听你大哥的话。”
朱玉撇了撇嘴,不耐烦道:“知道了爹。”
朱舜看着和和睦睦的一大家子,笑了笑,继续说道:“三叔,咱家的纺纱厂已经扩张到五十台了,明年扩张的脚步可能就要慢一些了。”
慢一些?现在朱氏纺纱厂的纱线供不应求,每多一台水力纺纱机,每个月就多赚二十两银子,应该越快越好才对,怎么要慢一些。
朱舜也没去解释,看向了醉醺醺的老爹:“爹,明年我准备在京城东面的潮河附近,开设一座圆窑。”
老爹朱忠仁晃了晃脑袋,打了一个酒嗝:“在潮河附近建一座圆窑?儿子,你是想烧瓷器?”
朱舜摇了摇头,给老爹的空碗倒了一碗酒:“不是的爹,烧制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
老爹朱忠仁一口干掉,放下酒碗乐呵呵道:“不管你做什么,爹都。。。支持。。。你。。。”
这句话刚说完,老爹朱忠仁脑袋一歪,打起了呼噜,好在百户朱忠义及时扶住了他,要不然肯定扑倒在酒菜上了。
百户朱忠义放下酒碗,沉默着把朱忠仁给背到了房间里。
老爹朱忠仁有一句话一直想说,也是他活着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里的房子推倒重建,建造一处青砖绿瓦的宅子。
儿子说要建造一座圆窑,少说也要花费一百多两银子,还要聘请窑工,朱忠仁只能放弃这个只要动动嘴就能完成的心愿。
这顿除夕祭祖饭,又吃了一个多时辰,就各自回家守岁了。
大年初一。
大早上就听见各家燃放编炮的声音,朱忠仁今天起得尤其的早,喜滋滋的坐在正堂中间,等着别人过来拜年。
往年都是他带着兄弟和儿子侄子们,去给别人家拜年,今年可不同了,他是官老爷的老爹,一大清早就不断有人过来拜年。
人数越积越多,都把空旷的院子挤得站不下人了,只能一家一家的轮流进去磕头。
平辈过来寒暄两句,然后让儿子孙子给朱忠仁磕头,等小孩子们磕完头,朱忠仁抓一把核桃枣子这些干果,放在小孩子的小手里。
小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想着明年还要先来这里拜年。
刚送走第十六波过来拜年的乡里乡亲,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惊呼声,堆在院子里的乡民们,也是发出了惊呼声。
“乖乖,老朱这下是真的发达了。”
“可不是,你瞅瞅外面的轿子,足足有七八顶。”
“我的老天爷,咱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轿子,更别说上家里来拜年了。”
“哎,我家要是有七八顶。。。嗯。。。别说七八顶了,就是一顶轿子过来拜年,死了也值了。”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见师公
在乡民们惊呼声中走下轿子的五位,每一位都在棉袄外面披了一件右衽衣,仪态脱俗。
周围乱糟糟的乡民,和这几位博带高冠的京城人士,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堆在院子里的乡民们赶紧让开了一条通道,五位京城人士在一名矍铄健旺的老者带领下,走向了正堂。
紧接着又下来两个人,虽然不如前面那五位仪态脱俗,但是瞧他们身上的穿戴,也不是普通人。
坐在正堂太师椅上的匠头朱忠仁,看见走在最前面的那名老者,先是愣了一下,赶紧站起来主动迎了过去:“你说说,怎么能让宋老太爷亲自过来。”
“老太爷赶紧里面请。”
宋老太爷抚着白须,爽朗的大笑一声:“哈哈,这是应该的,要是没有朱先生,我宋家早就破落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重振门风。”
“士慧士意,赶紧给师公磕头。”
匠头朱忠仁说到底只是一个乡野小老百姓,哪里敢让书香门第的两位嫡出给自己磕头,慌忙躲到一边。
刚刚抬起脚,还没走开,就被一只沉稳有力的大手按住了。
百户朱忠义默默的说了三个字:“应该的。”
宋士慧宋士意两兄弟今天隆重的穿上了宋锦右衽衣,双手平撑在胸前,听到爷爷的命令,郑重跪在地上。
双手着地,拜头至地。
脑门在冰冷的雪地里停留一段时间,再拜,前后拜三次。
嗡嗡吵吵的乡民们也不用谁喝止,见到这么一副庄严的画面,自动闭上了嘴,瞪大眼睛看着这从来没见过的一幕。
等到两名风度翩翩的少年站起来,才敢说活,平常喜欢扯着嗓门大喊的乡民们,只敢小声嘀咕了。
“今天真是开了眼了,原来读书人磕头都是这么磕的。”
“屁,什么叫读书人,他们这叫士大夫。”
“老朱真是越来越了不得了,这个什么士大夫都给他磕头了,咱们想给那个什么士大夫磕头都没有机会。”
匠头朱忠仁看着这两个风度翩翩的孩子给他磕头,本来就得意,听到乡民们嘴里羡慕的话,更是恨不得吆喝着让全县人都知道。
匠头朱忠仁不懂书香门第的规矩,有些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了,就在他准备抓一把核桃枣干的时候。
老幺朱玉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三锭银子,走了过来。
匠头朱忠仁也是个人精,一眼就看出了儿子让朱玉端来托盘的意思,大模大样的拿起两锭银子,递给了两个少年:“真是好孩子。”
“这是俺。。。咳。。。师公赏给你们的。”
托盘里的三锭银子,再次引起了乡民们的躁动。
“快看!快看!托盘里有好多银子。”
“朱家真是阔了,前两年连白面都吃不起,现在可倒好,随便一出手就是三十两银子。”
“我的个老天爷,我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银子,随手就赏出去了?”
匠头朱忠仁却在想怎么托盘里有三锭银子,等到两名风度翩翩的少年让开路,后面又出现了两个人。
焦掌柜和他的儿子焦勖,为了不被宋家比下去,专门去骡马行租了两顶轿子,还做了两身大团绸缎长袍。
焦掌柜来的时候不停的交代儿子要怎么做,唠叨的焦勖耳朵都生茧子了,听话的他,赶紧按照一位私塾先生教授的礼节,郑重磕了三个响头。
匠头朱忠仁看着这个少年,木讷是木讷了一些,不过这孩子磕的比前面两个响多了。
匠头朱忠仁也不懂什么书香门第的礼节,就觉的磕的越响越好,乡下的规矩就是这样。
笑呵呵的拿起最后一锭银子,交给了焦勖:“好孩子,赶紧起来。”
宋老太爷走进堂屋,又让两个孙子给朱舜这个先生磕了三个响头,拱手道:“京城还有几家亲友没有拜访,老夫带着孩子们就先走了,改日再来拜访。”
匠头朱忠仁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背着手,大步走了出去,亲自把宋家人送到了门外:“老太爷有空常来玩。”
宋老太爷知道这位师公好面子,笑着拱了拱手:“一定,宋某改日一定来拜访。”
匠头朱忠仁又是装模作样的点了点,等到五顶轿子起轿了,大摇大摆的走了回去,坐在堂屋里慢慢品茶。
看到这等贵人都来给匠头朱忠仁拜年,乡民们瞬间就沸腾了,争着抢着跑过去拜年。
按照老规矩,磕头的时间不能过了中午,但是听到消息过来拜年的人太多了,到了中午了还是有很多人家没有排上。
过了中午就代表着给死人磕头了,乡民们只能懊恼的先回去,心里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早来。
焦掌柜父子等到吃了晚饭才走,尤其是在晚饭的时候,不停的给匠头朱忠仁敬酒,还说了很多捧人的话,酒还没醉,听这些奉承话都快听醉了。
从晚饭开始,一直到回到床上睡觉,朱舜就没见老爹合拢嘴。
到了初二,黄村还有附近乡里的宗族和里长,一个接一个的请匠头朱忠仁喝酒,虽然不是坐在主位,但能请他过去已经很给面子。
今年的这个年,可以说是朱舜老爹过的最高兴的一年,一直折腾了十来天,这才消停下来。
十天后,朱舜得知了一个消息,立刻回京城了。
福王世子回来了。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
朱舜来到福王府,福王世子不在家,正好省去了虚头巴脑寒暄的时间,拎着福王世子留下的橡胶,骑着小毛驴就赶往了京师大学堂。
终于拿到了橡胶,朱舜一刻时间也不想浪费,恨不得现在就开始打造纽可门蒸汽机。
马帮商队稀稀拉拉的官道上,一头小毛驴喘着白气‘啊吁’‘啊吁’狂奔起来,溅起了无数雪花。
远远看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匹辽东大马在策马奔腾,着实让马帮商队开了眼界,没想到小毛驴也能跑这么快。
朱舜骑着小毛驴直奔纽可门蒸汽机作坊赶去,来到积雪没过小腿的作坊门口,都忘了把小毛驴拴在树桩上,拎着褡裢里的橡胶冲进了作坊里面。
用最快的速度打开铜锁,点燃炉火,取出了褡裢里的橡胶,开始进行纽可门蒸汽机的最后一步工序。
宋家安排的那名马夫每天都会过来巡视一圈,瞧见朱舜回来了,先是把小毛驴牵到马厩里面喂了一把草料,然后又吩咐宋家的丫鬟按时送饭。
安排好这一切,老老实实的守在门口的茅草屋里,等着朱舜的吩咐。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朱舜真的是做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吃饭没有一个准确时间,睡觉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
饿了渴了就伸手,等候在一边的丫鬟赶紧从食盒里取出来饭菜和黄酒,递给陷入一种癫狂状态的朱舜。
困了,先是强撑着不睡,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躺在火炉旁边的稻草堆里酣睡,这个时候宋家安排的丫鬟总会及时出现,给朱舜披上一件暖和的辽东貂裘。
幸好宋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索性给朱舜安排了两名丫鬟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要不然光是这些生活上的琐事,就能把朱舜的时间耗去不少,拖延纽可门蒸汽机诞生的时间。
十天以后,鹅毛大雪终于停了,阴沉的天空露出了久违的阳光。
朱舜从匠作间里走了出来,也没注意到冬阳已经出来了,走到体积很大的纽可门蒸汽机旁边。
朱舜握着一个铁锨,铲了满满的煤炭放入蛋形汽缸底部的火窑里,火窑里面很快冒出了大火,炙烤上面的蛋形汽缸。
蛋形汽缸底部的冷水,迅速沸腾起来,形成水蒸汽,通过蛋形容器顶部的进气口,进入上方的活塞汽缸里。
朱舜关闭进汽阀,打开活塞汽缸外面的喷水阀,冷水喷在滚烫的活塞汽缸表面,活塞汽缸里面的水蒸气冷凝,使得活塞汽缸里面变成真空。
下一步,是打开进水阀,延伸到永定河里的铁皮管子,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会把永定河里面的水,抽取到活塞汽缸里。
这一步极为关键,只要能把永定河河底的水流抽取上来,纽可门蒸汽机就基本成功了。
朱舜轻轻吸了一口气,肺部的寒风,压下胸口的燥热,戴着牛皮手套的双手,用力一拧进水阀。
朱舜赶紧把目光投向了永定河河面,未曾结冰的河面,突然冒出了一个水流小漩涡。
河水被蒸汽机给抽上来了!
朱舜用力挥了一下拳头,忍着恨不得大吼一声的狂喜,关闭了进水阀,打开了进汽阀。
活塞汽缸里面的河水,顺着进汽阀掉到下面的蛋形汽缸里,从蛋形汽缸的排水阀流了出来。
朱舜东面的一根铁管子,流出了一股股冒着热气的河水,浇在提前挖好的小湖泊里。
这一小股冒着热气的水流,浇在广袤的小湖泊里虽然有些精卫填海的意思,但是只要能把永定河河底的水流抽上岸,就标志着一件事。
纽可门蒸汽机即将研制成功。
实验还剩最后一步。
朱舜端着铁锨,一步一步的走到另一个蛋形汽缸面前,郑重的把煤炭填进了下方的火窑里。
两个蛋形汽缸开始交替工作,反复循环,把一股股永定河河水抽上了,高高的岸边!
朱舜放下手里的铁锨,向后退了二三十步,远远的看着循环往复的纽可门蒸汽机。
喷烟吐火,声音轰隆。
打破了这片旷野的宁静。
………………………………
上架感言:一定要看
马上就要上架了,感谢朋友们的一路支持。
煽情的话就不说了,在这里只想谈谈本书的脉络。
本书是一本真实的世界,是一本很慢的小说,在写之前就想好了大致五百万字的大纲。
会把一些很复杂的工业问题,慢条斯理,一点一点剖析开来,展现在朋友们面前。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制的,需要哪些东西,哪些步骤。
第一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为什么凭借一台蒸汽机,就可以打造各种各样的工业化机机械。
等等。
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朋友们看过了以后,有谁穿越了,可以建造出来一系列的工业体系。
总之,希望朋友们一直支持下去,即使看过不喜欢的地方,也请跳过这部分,继续看下面的部分。
作者希望能用五更乃至七更、十更的勤奋码字,换来朋友们的支持和跳过。
如果真的不想看了,也请别删除,流放在角落就好了。
因为工科生写书真的不容易,研究所每天都有繁重的研究任务,虽然不敢说为国家做了多大的贡献,但是也没去国外工作,没有愧对国家教育资源的培养。
晚上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写作,上厕所都觉的浪费时间,真的不容易。
最后,请朋友们支持一个首订。
谢谢。
………………………………
正文卷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作用
马夫和两名丫鬟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心惊胆颤的摸过去看看出了什么事了,走到围着作坊的篱笆墙外。
看见一个喷烟吐火的怪物,伸出手臂粗细的铁管,把永定河里面的河水,源源不断的抽上高高的岸边。
“娘哩!龙王爷显灵了!”
中年马夫惊呼一声,赶紧跪在了雪地里,不停的给龙王爷磕头。
两名美貌丫鬟从来没见过这么魑魅魍魉的一幕,踩在雪地里的绣花鞋忽地一软,跪在地上不敢乱动,娇躯颤颤发抖,嘴里神神叨叨的念念有词。
朱舜走过去扶起来马夫,吩咐道:“去把士慧他们叫过来。”
能把龙王爷请下来,一定就是神仙了,马夫哪里敢立刻站起来,虔诚的给朱舜磕了三个头,麻溜的站起来跑去请神仙的三名弟子了。
纽可门蒸汽机运作的声音很大,宋士慧三人距离蒸汽作坊还有三四里,空旷的雪地上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轰鸣声。
难道恩师发明了蒸汽机?
宋士意和焦勖对视了一眼,迈开双腿,大步跑了过去,宋士慧拎着那根旱烟杆子,沉默的走在后面。
“恩师!这个就是蒸汽机?”
宋士意看见喷烟吐火的纽可门蒸汽机,惊呼一声,跑到冒着大量白色蒸汽的纽可门蒸汽机旁边,左摸摸右看看。
三弟子焦勖也很想走过去摸摸蒸汽机,刚刚拜师没有多长时间,对于朱舜还比较生疏,加上为人又比较木讷,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喷烟吐火的怪物。
朱舜走过去,揉了揉焦勖戴着狗皮帽子的脑袋,笑着说道:“去吧,想摸就过去摸摸。”
焦勖脸上出现了一股狂热,撒腿就跑了过去,小心翼翼抚摸白气蒸腾的纽可门蒸汽机。
朱舜转头看向了门口的宋士慧,彻底晒成小黑炭的他,蹲在门口,沉默的抽着旱烟。
瞧见恩师看向了自己,宋士慧咧嘴露出白灿灿的牙齿,烂漫一笑。
朱舜看到大弟子这么天真烂漫的笑容,心情更加高兴了,知道这个大弟子打心眼里替恩师高兴。
朱舜走过去,替他整理了褶皱的衣领:“你也过去吧。”
宋士慧收起手里旱烟杆子,沉默的走了过去,摸了一下白气蒸腾的纽可门蒸汽机。
只是摸了一下,就蹲在附近抽起了旱烟。
咧嘴笑着。
朱舜看着过去极其好面子的大弟子,变成了这么一副样子,心酸的同时,更多的是高兴,正要过去开解他两句。
宋士意跑了过来,兴高采烈的说道:“恩师,等会儿我就把飞梭织布机搬过来,争取尽快把动力织机给发明出来。”
焦勖也从纽可门蒸汽机旁边跑了过来,挠了挠头,木讷笑道:“恩师,那个火药量产化的发明,应该也能用到蒸汽机。”
“所以我也想把那些琉璃器皿给搬过来,在这里进行火药量产化的发明。”
朱舜对于三名弟子的发明方向,从来没有过多的干涉,兴趣在哪里就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宋士慧最开始的时候是想发明出一种新式棉花,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最后还是走上了正轨。
宋士意的心思一直都在怎么提高纺织机的效率上,正在一步步的实现。
朱舜期望最高的焦勖,兴趣放在了火药上,看似是和孙元化的发明方向重合了,其实两个人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
孙元化是想着怎么提纯火药,让火药发挥出更大的威力,焦勖是想着怎么量产化火药,让火药的制作成本降低。
在朱舜看来,焦勖的发明方向对于现如今的大明,更有实用价值。
火器最大的成本,不是打造成本,而是使用成本。
朱舜在研究明朝历史的时候,看过谭纶的《谭襄敏奏议》,一场战争下来,单是鸟铳需要耗费的弹药钱就高达三千二百七十二两五钱银子。
这只是鸟铳的弹药钱,还不算火炮的弹药钱,还有其他各种火器的火药钱。
估计是这小子从小喜欢玩鞭炮,焦掌柜在担任火器总局掌柜以前,家里不是很富裕,加上鞭炮的价格又偏高,小时候就下定了决心要发明出价格更低的火药。
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源动力,对于织布机和火药的量产化,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现在。
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下雪了,朱舜带着三个弟子走进了简陋的茅草堂屋,围坐在火塘旁边:“搬过来是要搬过来,不过不是现在。”
“今年已经是崇祯四年了,北直隶会有一场大旱,咱们要利用这个蒸汽机抽水的功能,好好的唱一出大戏,在东林党坚如磐石的体制上,凿开一个口子。”
这句话要是被孙元化等人听到,即便是西法党魁徐光启也会感到极大的惊愕,东林党坚如磐石的体制说白了就是官僚乡绅阶级所依仗的体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