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些水力朱氏纺纱机,卖了一百二十台,赚了六百两银子。”
“另外搭建蒸汽工厂的银子,这个也是一个大头,搭建一间布满各种齿轮的蒸汽车间,造价六百两银子,咱们卖一千两,这段时间搭建了三间,赚了一千二百两银子。”
“所有的加起来,大概赚了一万七千二百三十二两七钱五分银子。”
朱舜听到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满意的,卖各种新式机械赚了一万二千多两,剩下的五千多两银子,应该是卖各种配件赚的钱。
这些新式机械每天的运转效率那么高,有些配件不免会出现磨损,就需要从北平机械局定制新的配件,进行更换。
等到蒸汽工厂大面积出现以后,卖配件挣的钱,比卖蒸汽机械还要赚钱。
蒸汽机械只是一锤子买卖,配件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生意。
()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机的彻底完善
工厂主朱寿报完账目,朱舜心里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做了几十年牙人的三叔,做起生意来比只会闷头改进机械的陈衢要强多了,不算上宋家的二十七台蒸汽机,收益暴涨了最少五倍。
工厂主朱寿报完账目,想起来一件事,表情忽然变的有些严肃:“舜儿啊,咱们家机械局的生产速度太慢了,你得想想办法。”
“一组匠人三个月才能打造一台蒸汽机,蒸汽工厂一个月才能搭建一间。”
“就算是全用木材打造的水力朱氏纺纱机,一组匠人一个月才能打造五台,半金属的三百锭纺纱机就更慢了,一个月也才一台。”
“这些纺纱机和织布机可是大头,只要打造的速度跟上来,一个月就能赚他个两万两白银。”
这种情况早在朱舜的预料之内,一种新式机械想要大批量生产,不是说发明了就可以了,需要上下游的条件都具备了。
在工业母机发明以前,各种面粉、布匹的产量会爆炸式的上升。
但是生产这些产品的新式机械,产量不会太高,就因为缺乏打造这些新式机械的工业母机。
朱舜把第二代蒸汽机彻底完善了以后,下一步就是研究这些工业母机。
只要发明了工业母机,北平机械局打造的各种新式机械,也会像土豆面粉和顺天大幅布一样,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了解清楚北平机械局的收益情况,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一部分匠人们放工回家吃饭了,家里比较远的就住在了北平机械局,自己做些吃的。
朱舜站起来,准备和三叔一起回家吃饭,青砖绿瓦的新宅子建好了,还没回去过一趟。
“轰!”
突然间,南面传来了一道爆炸声。
工厂主朱寿神色慌张的跑了出去,外面还有一群慌乱的匠人:“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朱舜听到这道爆炸声,不像是火药爆炸的声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应该是谁家蒸汽工厂的蒸汽机发生了爆炸。
朱舜走出了北平机械总局,门外的管事们全部抱头鼠窜的逃走了,在空旷的平野上玩命狂奔。
朱舜顺着门前的泥土道路,朝着南边走去,四名轿夫拔出了雁翎刀小心的戒备在四周。
永定河旁边,拔地而起了十几家纺纱工厂,大多是水力纺纱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只有三家。
两家蒸汽工厂是最近建造的,应该没出什么问题,剩下那一家就是第一家蒸汽工厂。
也就是卖给吕员外的蒸汽工厂。
北平机械局距离第一家蒸汽工厂不近也不远,走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就来到了蒸汽工厂。
在爆炸声过后。
蒸汽工厂门前聚集了不少纺纱工人,全部被吕员外给赶走了,就剩下他和几名家丁,手持着滑膛枪在四周戒备。
朱舜走过去,问出了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吕员外,有没有人受伤。”
吕员外刚买下蒸汽工厂没有多长时间,就发生了爆炸,明显是蒸汽工厂有问题了,找了一个冤大头接手。
吕员外却没有半点的恼怒,脸色沉重的说道:“纺妇们正好都放工了,没有人受伤。”
“只是蒸汽机爆炸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了,怕是会对北平机械局产生影响,不过先生放心,我会找人承担下来责任。”
“就说是负责锅炉房的人,睡迷糊了,醒来的时候把鸟铳当成木柴,扔进去锅炉里发生了爆炸。”
都这个时候了,吕员外还在为朱舜着想。
朱舜拱了拱手,记在了心里:“多谢吕员外了,吕员外放心,我会安排人尽快再给吕员外打造一处蒸汽工厂。”
工厂主朱寿也跟了过来,还没看清楚情况。
朱舜给他说了一句,让所有匠人停下手里的事情,全力改造蒸汽机,直到把三十台蒸汽机全部安装上离心式调速器。
有了离心式调速器应该可以撑上一段时间,不过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另一个零件。
安全阀。
有了安全阀,第二代蒸汽机的改进工作,基本上就接近尾声了。
今天好在是晚上发生了爆炸,万一是白天,蒸汽工厂里到处都是工人的时候,麻烦就大了。
很有可能出现多达几十人的死亡,那可是几十个家庭。
先不说东林党会不会拿这个做文章,死了这么多人,换了谁良心都会难安的。
安全阀的发明,迫在眉睫。
朱舜坐上蓝绸湘绣轿子,立即回了京师大学堂,喊来了四名弟子一起研究安全阀。
0号实验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轰鸣场景。
有一点不同的是,门口多了一名身高九尺的铁塔汉子。
除了几名弟子,铁塔汉子不会让任何人进去,想过去也行,要能打得过他。
每次端来的饭菜,都要拨到一个小碗里,亲自尝过了,确认无毒,才会亲自端进去。
寒露时节。
人多力量大确实没错,经过师徒五人的合力研究,其中三人是世界级的天才,一人是爱因斯坦级的天才。
在朱舜这个战略科学家的领导下,终于研究出了,彻底解决爆炸问题的重锤杠杆式安全阀。
利用重锤和杠杆,平衡阀瓣上的作用力。
根据杠杆原理,质量很小的重锤,可以通过杠杆获得足够调解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当汽缸内的蒸汽气压过大,重锤在蒸汽机的作用下,就会自动开启安全阀,排泄出过多的蒸汽压力。
蒸汽压力正常时,重锤就会处于正常状态,开启压力不足以开启安全阀。
蒸汽机正常运转。
经过师徒五人的合力研究,这几个月可不只是研究出了压力阀,还有节气阀、压力计、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系统。
朱舜和四名弟子,站在0号实验小院,注视面前的蒸汽机,白气蒸腾,声音轰鸣。
安全阀时不时的把多余的蒸汽排出汽缸,使得蒸汽机上面的压力计回落到正常标准。
曲轴连杆系统、分离式冷凝器、滑阀配汽机构、汽缸外设绝热层、离心式调速器、安全阀、节气阀、压力计、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系统。
蒸汽机上的各种机械零件,在蒸汽的作用下,协同运转。
错落有致,井然有序。
第二代蒸汽机,彻底完善成功。
()
………………………………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学堂
四名弟子瞧见充满机械美感的蒸汽机,都赖在0号实验小院不愿意走了。
最后还是被朱舜给强行赶了出去,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这里,回到各自的实验小院。
不到万不得已,朱舜不会把四名弟子叫来,一起研究第二代蒸汽机。
蒸汽机的完善速度加快了,但是同时会拖慢宋士慧的农业体系,宋士意的纺织体系,焦勖的化工体系,赵斗米的军工体系。
因为一台蒸汽机,拖慢四大体系的进度,这是朱舜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就快到崇祯六年了。
朱舜走出0号实验小院,把彻底完善的蒸汽机设计图纸,安排一名轿夫交给陈衢。
嘱咐那名轿夫,等到高级匠人们记下了蒸汽机的打造,就把图纸给烧了,免得被人偷了去。
轿夫扛着一支后装线膛枪离开这里,朱舜见到了怎么也不会想到的人。
东林党成员,刘汉儒。
朱舜带着他走进京师大学堂的正房,坐在官帽椅左侧,问道:“刘郎中有何事。”
白白净净的刘汉儒,几个月没见,黑了不少,身上的锦衣华服也换成了朴素的棉布。
刘汉儒站起来,拱了拱手说道:“朱先生,过去是我做的不对,还请朱先生大人有大量。”
东林党成员居然主动给朱舜道歉,这事很反常,心里多了几分戒备。
刘汉儒也不坐下,继续说道:“以后,咱们或许不会再见面了,今日过来是要给先生告个别。”
朱舜淡淡笑道:“刘郎中这是去江南的哪一处富庶州府,做个三年清知府。”
刘汉儒苦涩一笑,知道朱舜不会相信自己接下来的话,但他还是会争取一二:“本官没去江南那些富庶州府,是去顺圣川西城当个知县。”
顺圣川西城可是出了名的贫瘠,别说油水,就是水都榨不出来几滴。
东林党人贪腐成性,怎么会去贫瘠的顺圣川西城,难不成那里发现了什么矿藏?
刘汉儒接下来的话,解答了朱舜心里的疑惑:“本官想在顺圣川西城开办一家织布厂,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朱舜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刘汉儒的话,东林党人只贪上千两银子,已经是大清官了。
为官一任,治理一方?
朱舜不是不信,是不敢相信,说不定又是东林党人编造出来的苦肉计。
目的就是为了骗走飞梭织布机,这样一来,东林党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源局’。
朱舜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北平机械局现在由我三叔管理,刘知县找错人了,应该去找我三叔。”
刘汉儒苦笑一声,拱了拱手,离开了这里。
送走了这名东林党成员,朱舜开始处理一件很重大的事宜。
几个月过去了,包括良乡县在内的二十七所工科学堂已经建好了。
朱舜原来是想把二十七所新式学堂,取名为工学学堂,或者工科学堂。
但那样必定会触及儒林的禁脔,现在还是以低调求发展为首要前提。
一个名字而已,没必要因为一个名字,遭到整个儒林的群起而攻。
这二十七所新式学堂的名称,先用各县的称谓加上新式学堂四个字。
朱舜嘱咐了铁塔汉子一句,没过多久,正堂前面的雕像广场上,聚集了京师大学堂大部分的学子。
经过陆陆续续的策试,京师大学堂的学子已经达到了三十二人,个个都是数理化天才。
从里面精挑细选了二十七人,都是把初中教材吃的差不多的天才学子,担任各个新式学堂的总讲师。
现在是秋天。
太阳挂在天上。
没有半点的炎热,只有秋高气爽的舒坦。
朱舜换上一身宋锦右衽衣,走了过去。
宽大整洁的右衽衣,穿在身材高大的朱舜身上,油然而生一股庄严肃穆,让面前的天才学子们呼吸都放慢了很多。
朱舜站在二十七名天才学子前方,平静道:“你们是京师大学堂最优秀的一批学子。”
“接下来,本山长会派你们去各县的新式学堂,担任总讲师,每个月三十两银子的月钱。”
“但是咱们丑话可说在前头,哪所新式学堂的升学率,连续三年最低,这个总讲师也就不要干了,赶紧滚回来。”
天才学子们听到山长夸赞他们是最优秀的一批学子,全都露出了笑容。
在听到每个月三十两银子月钱,全部都长大了嘴,呆呆的望着朱舜。
一个月三十两银子,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两白银!
家境最好的天才学子,家里在京城有七八间店铺,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三千两银子。
他在听闻自己一年能赚这么多银子,还是不免呆住了,比家里每年一成的收入还多。
关键还是自己亲手挣来的,这件事要是让老爹知道了,估计会去叩谢祖宗,感谢祖宗保佑,让老爹做出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家境最好的天才学子都这副表现,其他学子更不要说了,其中还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学子。
家境一般的天才学子们,暗暗握紧了拳头,有了这笔银子,老爹和娘亲就不用起早贪黑的做工了。
只需要一年,自己还能买上一辆马车。
所有的天才学子们都下定了决心,就算是累死,也要让自己那所新式学堂的升学率最高。
朱舜看到天才学子们脸上火热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谋划成功了。
工作激情只是暂时的,只有利益的驱使,才会让这些天才学子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二十七所新式学堂开办以后,京师大学堂只负责教授高中教材了,初中教材交给二十七所新式学堂。
每年举办一次策试,筛选其中的优秀学子,进入京师大学堂进行深造。
以后的京师大学堂只招收天才以上的学子,至于七十分以下的人才,就看他努力不努力了。
朱舜挥了挥手就让天才学子们离开了,看着天才学子们情绪激动的背影,心情也十分的振奋。
工业革命需要三个必要前提。
第一是可持续的资本投入。
在大明第一家实业家诞生以后,还有永定河岸边不断建立的蒸汽工厂,这一点已经解决了。
第二是大量的廉价土地。
早在前年,女真鞑子就帮忙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
第三是大量的人才工程师。
二十七名天才学子离开京师大学堂的那一刻,终于可以大批量培养数理化人才了。
万事俱备。
()
………………………………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
朱舜在顺天府安心发展了几年,新式机械、蒸汽工厂、教育等等各方面工业化进程,都有了一定的成果。
北方建奴有了土豆,这个亩产二十石的神物,皇太极率领八旗子弟开启了蒙古帝国的征途。
皇太极率领五万大军远征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只要吞并了不里牙惕部,就能为女真拓土三千里。
战略意义更是重大。
不里牙惕部境内有一片浩淼的贝海儿湖,这里阳光充沛,土地膏腴。
只要占领了这里,就能为女真带来一片广袤的土豆种植地,足够养活上千万的女真诸申。
还能兼并上百万的蒙古人,建立一支人数多达二十万以上的蒙八旗。
本该死在崇祯二年的袁崇焕,因为朱舜缘故,没被崇祯凌迟,继续当着他的蓟辽总督。
以袁崇焕的战略眼光,在得知女真的动向以后,很快就猜到了皇太极的意图。
当即调动了大军,做出一副趁着沈阳城兵力空虚,准备攻下建奴都城的态势。
逼迫皇太极回防,放弃进攻贝海儿湖的战略意图。
现在只是深秋,辽东已经刮起了寒风,天上飘起了雪花。
地面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漫山遍野一片雪白。
寂静的雪原。
很快被轰鸣的马蹄声打破,无数战马如同黑色洪流向北方涌去。
甲胄鲜明,旌旗招展。
在雪原上留下了无数的马蹄印,露出了黑色土地。
大军前方是一条宽阔的大河,已经冻上了一层厚厚的坚冰,只要给马蹄绑上棉布,就能顺利通过。
这支身穿鸳鸯战袄的大军,却在大河前方停了下来。
大河的名字在中原腹地,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辽东却是大名鼎鼎。
辽东的土皇帝袁督师,在这里折戟沉沙了两次,败给了皇太极两次。
大凌河。
大明骑军经过三四里路的缓冲,精准的停在了大凌河岸边。
大凌河对岸,早就有一支女真鞑子驻扎在那里,阻挡明朝有可能进犯的大军。
果不其然,皇太极率领大军开拔的第三天,就有一支上万人明朝骑军策马狂奔而来。
袁崇焕这一次为了出其不意的突袭沈阳城,带走的全是精锐。
一人三马,准备七天的干粮和清水。
路上遇到不少的女真鞑子,但是都被大明骑军轻松突破,势如破竹的一直冲到大凌河。
袁崇焕已经高估建奴留下的兵力了,但还是超出了心理预期。
对面那支军队人数不多,只有五六千人,却是一支让袁崇焕如临大敌的军队。
乌真超哈。
各种鸟铳三千二百五十六支,虎蹲炮三百门,辎重车四百六十七两。
还有三十七门红衣大炮,摆在大凌河对岸。
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袁崇焕的大军。
袁崇焕在建奴的这支重军身上,吃了很多次的亏。
说来可笑,本来仗着坚城火炮优势的明军,居然被一群建奴野人用大炮给欺负惨了。
一身戎装的袁崇焕,八瓣明盔顶端的缨羽,在寒风里不停翻滚。
拿起一支黄铜色的千里镜,望了过去,大小火炮旁边站着一名名手持火把的建奴军士。
只要大明军队进入大炮的射程之内,建奴就会毫不犹豫的开炮。
一路势如破竹的大明骑军,只能僵持在大凌河岸边。
袁崇焕身边聚集着一堆高级将领,祖大寿、左良玉、黄得功。。。。。。。曹文诏也在旁边,只不过现在的他,只是一名小旗。
袁崇焕放下手里的千里镜,皱起了眉头,深思怎么才能突破过去。
还要尽快。
一旦拖的时间久了,建奴就会组织起一支军队,进入沈阳城,失去了长途奔袭的意义。
旁边的总兵、副总兵、参将们,满脸的愁容,本来还想着捞上一笔,但面对女真的重军,能够活下来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机会去女真的地盘上烧杀抢掠。
时间一点一点的推移过去。
袁崇焕的眉毛几乎拧成一团,面对这么一支军队,任何的计谋都失去了作用。
这要是在平野上,还能强行突破。
接下来的一段路程,是冻上了一层坚冰的河面,在各种火炮的轰击下,很快就会断裂。
大凌河河面上的坚冰只要断裂了,再骁勇的骑军也冲不过去,都会沉到冰冷的河水里。
一炷香以后。
祖大寿骑在高头大马上,放下手里的黄铜色千里镜,忍不住说道:“督师,咱们还是撤军吧。”
左良玉放下手里的千里镜,也是说出了同样的建议:“督师,再这么僵持下去,咱们很有可能被女真鞑子给包围了。”
就连和这两名军头不对付的黄得功,也是说出了相同的看法:“督师,建奴应该在集结大军了。”
“以建奴对大明军队的轻视,还有对督师的重视,这支临时拼凑的大军,应该不会去固守沈阳城,很有可能过来围剿督师。”
袁崇焕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建奴,获得三千里的膏腴疆土。
又过去了一炷香时间。
袁崇焕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只能撤军了,再拖下去不仅突袭不了沈阳城,还有可能折损大量的边军精锐。
真的不甘心。
就在袁崇焕要下令的时候,负责给他牵马的曹文诏,嘿嘿一乐:“督师,末将要是有办法突袭过去,甚至吃下这支重军,督师有什么犒赏。”
突袭过去已经是天方夜谭了,还吃下建奴重金打造的重军?
你当对面都是纸糊的纸人啊。
祖大寿斜瞥了一眼曹文诏,嗤笑道:“曹小旗,你是不是当个小兵当傻了,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左良玉这些军头,看向曹文诏的目光,全部变成了看见了傻子。
你他娘的突袭过去都不可能,还吃下这支重军?
真当这里的总兵参将们都是没打过仗的傻子啊。
袁崇焕看了一眼信心满满的曹文诏,平淡的说了一句:“提拔到游击的位置,给你三千人的兵额。”
曹文诏的心里预期是五百人,没想到督师这么爽利,直接给了三千人的兵额,嘿嘿一乐,指着岸边一堆高大松树说道:“看那里。”
袁崇焕和总兵参将们拿着黄铜色千里镜看了过去,找了半天,什么也没看见。
就在祖大寿忍不住破口大骂曹文诏的时候,咦了一声:“最前排的一棵高大松树上,好像趴着一个人。”
总兵参将们调整方向,在最前排的高大松树里,找来找去,果然在一根粗壮树干上发现了一个人。
身上披着一件白布,几乎和松树上的积雪融为了一体,要不是祖大寿指明了在最前排,还真的找不到。
但是他趴在树上作甚?
这个疑惑很快就被他们给想通了,松树的三百步开外,是重军总兵官佟养性的大帐。
难道。。。。。。。。
总兵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