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蒸汽工厂长时间运转,需要更换蒸汽车间、蒸汽机、机械锯床损坏的零件,这才是朱舜真正赚银子的地方。

    还是粗水长流,源源不断的财源。

    朱舜离开新宁伯府的时候,又是二老爷亲自把他送了出去,这种待遇,家丁亲随们只在几位公侯伯爷身上见到过。

    朱舜离开以后,新宁伯公子人生中第一次得到了父亲的夸赞,说是他结交朱舜这件事,做的很对。

    新宁伯公子高兴的屁颠屁颠去找朱哥喝花酒了,这一次新宁伯不仅没骂他败家子,还说多带些银子,不能让人说咱家小气。

    朱舜也没有拒绝,点了一对双胞胎女进士,折腾到后半夜才睡觉,折腾的这对双胞胎差点都要求饶了。

    第二天,新宁伯公子和兴安伯公子看到朱哥神清气爽的走出来,感觉自己和朱哥的关系更亲近了,心想着以后要多拉着朱哥来几趟。

    谷雨时节。

    翟崇俭在几名豪商巨贾的邀请下,进入了另一处青楼。

    东林党和晋商们已经回过味来了,看出了翟崇俭的真实想法,但是可惜已经晚了,也失算了。

    看似是用很高的价格把匠人卖给了翟崇俭,捡了一个大便宜,赚了大笔的银子。

    实际上却被翟崇俭卓越才智给蒙蔽了,翟崇俭的高远眼界,根本就没把视线鼠目寸光的放在银子上面。

    东林党机幕和晋商的账房们,看的已经够长远了,看出翟崇俭是要控制北直隶的木材。

    但是谁也没想到,翟崇俭还有更为深谋远虑的庙算,竟是要在北直隶建造一处大型船厂。

    北直隶始终没有大型船厂,在于两个字,人心。

    海船不比江河湖泊里的船只,船体和龙骨都要大上很多,需要大量的木材。

    以大型船厂的利润,眼红的官僚乡绅大有人在,一肚子坏水的官僚乡绅,有的是办法使坏。

    等到海船建成一半,只需要一句没有木材了,就能把翟崇俭拿捏的死死的。

    想要木材,可以,三两银子一料的木材,卖你十两银子一料,买不买。

    不买?

    前期投入的银子,都要折损在里面,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买下暴涨的木材。

    这正是翟崇俭一定要控制北直隶所有林场的原因所在,只要控制了所有的林场,再也没了任何的枷锁。

    等到东林党和晋商全部反应过来,已经晚了,翟崇俭手里的匠人已经达到了两万人,已经控制了北直隶绝大部分的匠人。

    刚开始东林党和晋商还嘲笑翟崇俭,就一家小林场,却要养着这么多的匠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翟家的家底耗光。

    这些匠人可不是普通的短工,而是签订了文书的长工,虽说长工没了人身自由,但是东家是要包吃包住的,每个月还要发放月钱。

    官僚乡绅为了压榨匠人,一般都是签订短工,这样不用包吃住,月钱也更少。

    反正短工也逃不出官僚乡绅的控制,长短都一样。

    前一段时间还在嘲笑翟崇俭没有见识,竟然签订了长工,还把两万名匠人全部签订了长工。

    现在看来,当真是高远之见。

    翟家的情况,也正如东林党和晋商们所预料的那样,抵押出去大量的字号,没了稳定的银子来源,家里的粮食和银子急剧的消耗。

    不过无妨,各大家具商贾的木材也在急剧消耗,现在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今天宴请翟崇俭的豪商巨贾,就是北直隶最大的几位家具商贾,希望能够采买一批木材。

    还有几位东林党的要员和六大晋商的长子们,准备把租借给翟崇俭的林场,卖给他,换来造船厂的利益。

    反正林场放在手里也没用,他们只能卖原木,打造木材的匠人全是翟家的长工,木材多少银子一料全是由翟崇俭说了算。

    翟崇俭抿了一口京口老酒,平淡的说了一句:“木材的价格,以后涨到六两银子一料。”

    几位家具商贾手指剧烈颤抖一下,手里的筷子差点掉在地上。

    三两银子一料,涨到六两银子一料,这也太贪了。

    没办法,谁让北直隶的木材已经掌握在了翟崇俭手里,只能咬牙认了这个价格。

    其他几大晋商的长子们,对于翟崇俭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嗤笑、蔑视、鄙夷全没了,只剩下深深的敬佩。

    只用一点木材却能控制整个北直隶的林场,未来还要成立不亚于四大造船厂的船厂。

    说上一句瑚琏之才也不为过啊。

    ()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宁伯卖的木材

    翟崇俭知道这个价格,会让几家豪商巨贾心生怨恨,不过他不会在意。

    反正命脉在他的手里,几家豪商巨贾不要,有的是商贾想要买走木材。

    再说了,双方的眼界已经不一样了,这些豪商巨贾的眼界还只是局限于黄河以北。

    而翟崇俭的眼界,却是南洋。

    不知不觉间,翟崇俭看待这几位过去需要父辈亲自接洽的豪商巨贾,多了几分蛟龙看待鱼虾的意味。

    鱼虾再是壮硕,也只能在小池里折腾。

    蛟龙就不一样了,在小池里只是暂时的搁浅,真正的容身之所是大海。

    多了几分上位者气息的翟崇俭,淡淡笑道:“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吧,以后七两银子一料,都买不到了。”

    “这还是看在你们和我父亲多年的交情上,要不然最低七两银子一料。”

    几位豪商巨贾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咋的,被你狠狠宰了一刀,还要对你感恩戴德不成。

    几位仅次于六大晋商的豪商巨贾,能够亲自过来,已经很给这小子面子了,毕竟他们可是和翟老爷子一辈的人物。

    现在遭受了这等侮辱,恨不得把汝窑青瓷酒杯砸在翟崇俭脸上,以解心头之恨。

    无奈,原木加工已经被翟崇俭垄断了,为了家里的字号,只能强压着怒气。

    翟崇俭看向了黄花梨八仙桌旁边的其他几位,轻描淡写的说道:“我也不和你们谈具体的价格了,北直隶的林场只能换来船厂一成的分红。”

    “至于份额,你们自己去商量吧。”

    听了这句话,东林党和晋商也是气的差点没背过气。

    北直隶这么多的林场,才给一成份额,你是在打发叫花子,还是大发慈悲的在施舍。

    这么多的林场,就是换来一家四大船厂也足够了。

    到了你嘴里,只给一成份额?

    东林党和晋商也是无奈,也只能压下怒气。

    谁让翟崇俭的魄力太过惊人,竟然拿大部分家业换了两万来名长工,除了他,估计再也找不出来第二个有这么大魄力的人了。

    冒了这么大的风险,收益也是惊人的,垄断了原木加工。

    没有翟家的长工,原木全部都要烂在林场里面,一分银子赚不到。

    也垄断了唯一可以再造一处大船厂的机遇,而这个机遇,还是翟崇俭自己创造的。

    普通人想要碰见机遇,都碰不见,翟崇俭已经可以自己创造机遇了。

    愤怒归愤怒,在座的所有东林党和商贾,对于翟崇俭的瑚琏之才还是颇为佩服。

    可就在一名豪商巨贾准备再说上两句,再把价格降一降的时候,亲信管家突然走了过去,说出了一件让他再也保持不住镇定的话。

    头发已经花白的豪商巨贾,竟然是直接站了起来:“什么!新宁伯卖的木材,一两一料。”

    这句话落下,翟崇俭忍不住笑了。

    想要压低价格就压低价格,好歹编个合理的理由。

    即便是新宁伯可以小批量的卖出木材,二两九分银子一料,二两八分银子一料,还有人相信。

    纵是二两五分银子一料,翟崇俭也相信。

    一两银子一料?

    难不成你以为在座的都是垂龆小孩,牙齿都还没长齐,听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其他几位想要压下来价格的豪商巨贾,也觉得吹嘘的有些过分了。

    编造多少银子不行,非得编造一两银子一料,成本价都超过了一两银子一料了。

    难道新宁伯家是善堂,赔本也要把木材送给他们?

    就算是善堂,新宁伯只会把银子送给那些勋贵,哪里会送给他们这些富的流油的豪商巨贾。

    其中一名豪商巨贾和站起来那位的关系还不错,准备拉他的衣襟,让他坐下来。

    还没等这名豪商巨贾动手,自家的亲信管家也是带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真的只要一两银子一料?”

    两名头发花白的豪商巨贾,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深深的怀疑。

    但是这个消息绝对不会是假的,因为跟了自己几十年的亲信管家,不可能信口雌黄。

    两名头发花白的豪商巨贾刚刚离开,剩下的几人接到自家管家的消息,也离开了。

    翟崇俭和其他人也得到了消息,知道了这是一件真事,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

    翟崇俭已经到了家破人亡的边缘了,还能沉得住气,不紧不慢的端起了汝窑青瓷酒杯。

    别的不说,就是这股子心气,比起已经自尽的王登库和王登科,都要强出太多。

    毕竟只要手里囤积的大批木材卖不出去,收不回成本,甭说是巧取豪夺北直隶所有的林场了。

    没有银子,家里抵押出去的所有字号,从此以后就真的成为别人家的了。

    没有稳定的财源收入,没有高昂的木材价格。

    那两万名长工,就不是一个个恨不得捂在手里的宝贝了,而是一个个烫手的山药。

    不说月俸,只是吃喝就能拖垮翟家。

    倘若是撕毁文书,抛弃了这两万名匠人,翟家就再也没有希望控制林场,建立一家大型船厂了。

    兜兜转转的饶了一大圈,结果什么也没捞到,还害的翟家家破人亡。

    翟崇俭强作镇定,露出了一个很勉强的笑容:“想要拿廉价来压翟家?”

    “我倒要看看,新宁伯有多少银子可以耗下去。”

    这句话刚说完,一名东林党成员站了起来,他也从管家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什么!新宁伯说七分银子一料买走原木。”

    “本官这就过去,你让新宁伯府的二老爷稍等片刻。”

    这名东林党成员还没迈步离开这里,其他东林党成员和晋商得知相同的消息,也是纷纷站起来,离开了这里。

    强作镇定的翟崇俭,得知这个七分银子一料的原木,僵在了原地。

    翟崇俭刚才还一副蛟龙看待鱼虾的逍遥气度,现在连只死狗都不如,面如死灰的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

    以后怕是只有五大晋商了。

    ()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

    第二天,六大晋商硕果仅存的老供奉翟老爷子,一口气没喘上来,当晚就气死在了床榻上。

    翟崇俭却是强撑了一个月的时间,人都是希望活着的,他却怨恨自己怎么还不死。

    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翟崇俭亲眼目睹了一位大晋商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平时老老实实的偏房,全部跳出来要分家产,掠夺了大批财物就逃回了山西老家。

    但是他们哪里还能逃的回去,早就被提前等候的青手喇唬,抢走了财物,交给了背后的大人物。

    就连小命也没保住,全部被沉进了河里,或者就地掩埋了。

    偏房跳出来分家产也算合理,毕竟都是一个宗祠的自家人,翟崇俭的妻弟们也跳了出来,抢夺翟家的财物。

    翟崇俭也没阻拦,任由他们抢夺财物,两次争夺黄家字号和王家字号的他,很清楚一件事。

    这些妻弟们要是不抢夺财物,还能活下去,毕竟都是外姓人。

    这些不要脸的东西,只要敢抢走财物,全家没有一个能够活下来的。

    果不其然,这些妻弟们在家对着金银珠宝流口水的时侯,很快就被衙役们带走了。

    怀疑他们是响马流寇的窝家,负责给响马流寇们销赃。

    妻弟们想要辩解,但是家里的金银珠宝无从解释,全部被捉拿了回去。

    为了封口,这些妻弟们连入案都没入案,全部被严刑拷打至死。

    死因推给了响马流寇,多了一桩桩无头冤案。

    翟崇俭终于在一个月以后,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上吊自尽了。

    翟家的主事人死了以后,五大晋商和东林党更加肆无忌惮了,翟家被吃的只剩下那一批木材了。

    那两万名匠人再次成了宝贝,也不知道新宁伯家里是不是有人得道成仙了,每个月能够吃下的原木,数目极其庞大。

    需要的原木多了,两万名匠人再次变的炽手可热,全部瓜分干净,带到林场去伐木了。

    只需要伐木,不像过去那样伐木的同时,还要打造木材,让匠人们轻松了很多。

    那一批庞大的木材实在没人要,东林党和晋商投桃报李的送给了新宁伯。

    新宁伯家里木材厂就是生产这玩意,有的是木材,要这东西也没用,借花献佛的送给了朱舜。

    朱舜啥也没干,只是为了给北平机械局多赚点银子,卖了一批机械锯床。

    结果,六大晋商之一翟崇俭耗尽心计,算计了将近两年时间买来的木材,全部成了朱舜的了。

    得,这下三五年之内不愁木材用了。

    成立没多久的木材车间,全部停工了,匠人们全被安排到刚刚建立的工业车间,全力打造机械锯床。

    因为这件事,朱舜都开始自我怀疑了。

    真的什么都没干啊,就是想挣点小钱,怎么又绝户了一位大晋商。

    难道自己真的自带灾星体质?

    一个月后。

    多尔衮率领两个牛录的八旗兵,来到了金州中左所。

    在那张坤舆万国图上,属于大明的鸡嘴位置,还是鸡嘴的嘴尖。

    这个卫所是一座滨海县城,根据几名汉人包衣的查探,这里有一处天然的港口。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首先这里是一处天然的无风港口,风小浪静,适合水师战船的航行。

    其次与山东登州府隔海相望,从这里向南航行,最多需要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明朝的中原腹地,山东。

    向西航行,只需要七天时间,就可以绕开山海关,直接抵达山海关后方的京畿重地。

    只不过明朝在这里布置了一支人数不少的水师,要想从海上进攻明朝,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

    水师需要大量的战船,辽东倒是不缺少木材,深山老林众多,当年明朝吉林船厂的建立,就是因为有众多的优质木材。

    辽东缺的是能工巧匠,没有能工巧匠,再多的原木只能捆在一起做成木筏,做不成福船。

    这座本来应该引起旗主们争夺的金州中左所,却没人要,当做鸡肋的扔给了豪格。

    豪格多名精明的一个人,听说十四叔想要这块地盘,狮子大开口的说是拿一处盛产貂皮的县城来换。

    豪格本来只是想待价而沽,等着十四叔坐地还钱,谁知道十四叔直接就答应了。

    那座盛产貂皮的县城,换十个金州中左所也够了,以至于占了大便宜的豪格都不想换了,怀疑这里有什么宝藏。

    雪原上。

    多尔衮骑着一匹健壮的千里马,注视远处大雪纷飞里,破败的滨海小城。

    城墙还是元朝的土墙,坑坑洼洼,布满了裂痕。

    两扇城门,不知道是腐朽的没了,还是被老百姓拆走当柴烧了,已经没了城门。

    只剩下空荡荡的门洞。

    这么一座破败的小城,在多尔衮眼里却是冒着金光,金银一般的金光。

    多尔衮拿下这里,不是为了攻打明朝,他才不会白白消耗正白旗子弟的实力,为皇太极做嫁衣。

    多尔衮通过翟家提供的战船,要在繁盛的海上贸易里分一杯羹,直到控制整个北洋的海上贸易。

    这座破败的小城,可不就是一座铺满金银的金色城池。

    别说是一座盛产貂皮的城池,就是十座二十座也不及一座金州卫所。

    多尔衮裹紧身上的袍褂,准备进入他的龙兴之地。

    但是他的壮志凌云还没维持多长时间,就被一条消息给破坏了。

    一名辽东来的汉人包衣,跳下辽东大马,跪在雪地里禀报道:“主子不好了,翟家家破人亡了。”

    坐在千里马上意气风发的多尔衮,挥舞马鞭的动作,瞬间僵在了寒风里。

    神色恍惚。

    过了很久才回过劲来,跃下战马,拖着汉人包衣的领子把他提到了面前,平静道:“再说一遍。”

    汉人包衣看见主子这副表情,当场就吓尿了,嘴巴哆哆嗦嗦的说道:“主子,翟家。。。翟家。。。。”

    还没说完,多尔衮拔出腰间的顺刀,一刀宰了这名汉人包衣。

    前些年因为长途奔袭北平那件事,多尔衮这一旗损失了大量八旗子弟,连根毛都没捞到。

    现在又因为这个破烂小城,损失了一座盛产貂皮的城池。

    多尔衮骑上千里马,盯着雪原上的破败小城,平静道:“屠城。”

    一支披挂罩甲,手持顺刀的八旗兵,风驰电掣的冲了进去。

    多尔衮不知道的是,这座小城里早就没了汉人,被一名叫做朴梁鸣和朴仓的高丽海寇霸占了。

    朴梁鸣欲哭无泪的是,好不容易拉起了一支队伍,不知道冲撞了哪路神仙,又一次全军覆没了。

    不过朴梁鸣这一次组织的两千名高丽流民,也不是白给的,硬生生拼死了一个牛录的八旗兵。

    在多尔衮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军事力量

    小满时节,朱舜在京师大学堂认真研究工业母机,周员外脚步匆忙的走了过去。

    差点要硬闯铁塔汉子护卫的0号实验小院,倘若不是铁塔汉子见过周员外几面,一拳都能打死这个老东西。

    天气渐渐变热了,朱舜穿着一件轻薄的宋锦盘领衣,走进了正房,给他倒了一杯茶水:“什么事。”

    周员外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是想到这件事除了会长,也没别人能够帮到他了。

    沉吟了片刻,难为情的说道:“会长,听说皇上要组建一支新的火器军,老朽的儿子周遇吉也是火器军的备选武官。”

    “只是老朽家里没有什么关系,就想着。。。。会长。。。。能不能帮忙运作一二。”

    朱舜早就料到崇祯会组建一支新军,前些年的那场建奴长途奔袭,崇祯已经见识到了三大营的武备废弛,同时也见识到了滑膛燧发枪的优势。

    只是苦于没有银子,再加上接二连三的灾荒,一直没有实施。

    自从有了土豆面粉,为朝廷节省了大笔的开支,过去一石粮食少说也得一两五分银子。

    现在只要五分五厘银子一石,节省了将近三倍的银子。

    手里有点余钱了,崇祯就动了建立新军的念头。

    崇祯不想新的火器军被一名少爷带成少爷兵,见了建奴比文官跑的还快,更不愿意新军再次出现一位野心勃勃的军头。

    周员外的长子周遇吉和其他几名骁勇千总,就进入了崇祯的视野,这几位千总除了骁勇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什么复杂的背景。

    崇祯很重视这支新火器军,朱舜也很重视。

    顺天府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据地,上面的知府是宋应晶,中间的乡绅被利益捆绑,下面的老百姓更是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好日子。

    这样还不够。

    根据地守成有余,进攻方面却没有一点建树。

    只要掌握了这一支新火器军,根据地在顺天府的地位,就彻底固若金汤了。

    以东林党在朝廷的权势,真的是要撕破脸皮,收买一支流寇响马过来洗劫。

    以他们欺上瞒下的能力,拖住京营和卫所驻军三四天,没有问题。

    王恭局的上百名凶悍边军,最多可以抵御一天的时间,东林党拖延了那么多天,足够流寇响马把永定河洗劫一遍了。

    朱舜手里掌握了一支火器军就不一样了,一天的时间,足够新火器军从驻地骑马赶来了。

    新火器军的作用,不是说真刀真枪的进攻流寇响马,而是为了震慑。

    能在朝廷的围剿中活下来的流寇响马,哪个不是狡诈精明的伶俐人,很会掂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干。

    有了新火器军的震慑,洗劫永定河旁边的蒸汽工厂,明显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没有真金白银不说,还要面临被杀光的危险,基本上不会有流寇响马过来了。

    周员外要是在过去来求朱舜,朱舜也没有办法,涉及到朝廷的武备,找王承恩和福王世子都是大忌讳。

    现在不一样了,朱舜走到旁边的书房内,提笔写了一封书信:“把这封书信交给新宁伯,事情应该就成了。”

    几天后,早朝。

    大明的公侯伯爷有官职在身的,照例要参加早朝,没有官职在身的,在家养尊处优便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