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舜摆了摆手:“鼎蛟,把他送到后面耳房。”
节气已经到了春分时节,现在这个鬼天气还是冷的很,朱舜便让丫鬟烫了一壶酒,准备与两位舅哥边喝边等。
这壶上好的黄酒,刚刚咕嘟嘟的冒出一股白气,许是闻到了酒水的味道,黄宗羲从后面的耳房走了出来。
朱舜看清了这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相貌。
大明从万历年间开始,就流行一股服妖的风气,黄宗羲也是那般打扮。
红丝束发,嘴唇涂着红色脂膏,脸上抹着白粉。
还用腮脂点缀,身穿红紫一类颜色的服饰,外披内衣,一身盛装,如同艳丽的妇人。
这类打扮被称作服妖,意思是妖艳如妇人。
黄宗羲这身服妖打扮。
本事脂粉气,却给人一种难以言明的洒脱。
就在刚才,朱舜听到了两位舅哥对于黄宗羲的介绍。
京城第一奇才。
坐毡、盏筷、香炉、薪米,无一不精。
解字、玩印、打牌、养猫,无一不会。
美食、美酒、美人。美髯,无一不爱。
敢于嬉笑怒骂任何人,敢说任何世间不平事。
崇祯元年,一位东林党核心成员,高居三品,欺辱了一名良家女子。
大小官吏迫于老东西的权势,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是白身老爹也已经去世的黄宗羲,却在老东西的大门口,大骂了六天,逼的老东西给良家女子送去了千两白银。
崇祯四年,一位京城名士盗用了学生的文章,一些自封正直的文坛名士,迫于那位名士桃李满天下,还是敢怒不敢言。
黄宗羲又是堵在名士家门口,大骂了三天。
名士脸皮薄,只是撑了三天就逃离了京城,估计这辈子也不敢踏进让他丢尽颜面的京城了。
灯笔
………………………………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失的铸币权
黄宗羲走过去,瞪了曹文耀和宋应升一眼,夺过两人手里的汝窑酒杯,一起放在嘴边干掉。
转过身来,上上下下打量朱舜。
啧啧的看了很长时间。
看的朱舜心里有些发毛。
黄宗羲把红色束发丝带拨到脑后,扯开红紫衣襟,饶有兴趣的说道:“你就是朱舜?”
不等朱舜回答,黄宗羲继续说道:“明白的告诉你,你那所谓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才会一直躲着你。”
“知道你不愿意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看在老曹和老宋的面子上,就指点你两句。”
“历朝历代推行过很多次的改革,虽然改革的举措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朝廷的税政,但是也就刚开始有点效果,每次改革过后,又增长到更高的水平。”
“另外,你可知道你所进行的这种改革,敌人是谁?可是东林党和晋商,也就是有皇上的照拂,要不然你早在崇祯二年就被人沉到永定河里了。。。。。。。”
朱舜听着黄宗羲在那里滔滔不绝针砭时弊,只说了两句话,就让他闭嘴了。
“你可知道什么叫做存量,什么叫做离岸货币结算中心。”
呃。。。。。。
自以为学究天人的黄宗羲,愣住了。
不敢说学富五车,敢说学富百车的他,有着一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已经把整部《永乐大典》给背了下来。
绞尽脑汁想了很久,还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做存量和离岸货币结算中心。
朱舜也不解释,笑着喝了一杯黄酒,暖了暖身子。
黄宗羲对于求知的欲望,比那帮子探求真理的西方学者还强烈,忍不住想要询问这两句明显与金银有关的真正含意。
却又无从开口,毕竟大家素不相识,没有理由一定要告诉黄宗羲这个外人,属于朱舜自身的学识。
黄宗羲只能一把抢走了酒壶,郁闷的一个人在那里灌酒。
“哈哈。”
朱舜曹文耀宋应升三人忍不住大笑了一声。
大舅哥宋应升温和笑着,劝了一句:“先生,无需卖关子了。”
朱舜夺过来酒壶,亲自给黄宗羲倒了一杯,笑道:“先说说这个存量问题,存量往大了说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货潜力,往小了说就是一张饼的大小。”
“历朝历代的改革,确实会陷入一种怪圈,但那是因为无论怎么改革,存量,也就是那张饼还是那么大。”
“如果能把存量不断扩大,就像顺天府的老百姓把种植的粮食,从每亩一石多的麦子,换成了二十石的土豆,老百姓自然能够吃饱饭。”
黄宗羲听到朱舜关于存量的解释,越听越是深以为然,听到最后眼睛都快放光了,喃喃自语道:“大明丧失了铸币权,不就是因为铜的稀缺。”
“倘若是把坤舆万国图上所有国家的铜,全部聚拢在手里,货币权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也就是扩大了存量。”
黄宗羲转过脸来,盯着朱舜问道:“这个离岸货币结算中心,难不成与聚拢铜有关。”
这次轮到朱舜心惊了,黄宗羲对于离岸货币结算中心的解释,表面意思不对,但内在的含意没有多大区别了。
朱舜还准备用这些新奇的学识,把这位经世济民的大才骗到手里,哪里肯轻易解释,笑了笑说道:“黄山人,能否聊一聊大明是怎么失去铸币权的。”
黄宗羲嘀咕了一句真是小气,接过汝窑酒杯,一口干掉:“自古以来,中原主要的钱币是铜钱,但是中原又非常的缺铜,铜本身的价值就变的很高。”
“中原朝廷又以铜钱为货币,也就陷入了一种怪圈,当朝廷铸造含铜高的铜钱,铜钱本身的铜的价值超过了铜钱规定的价值。”
“例如朝廷铸造了一文钱,这枚铜币规定的价值,就是一文,但是铸造一文钱所用的铜,价值超过了一文钱。”
“这样就会有大批官僚乡绅把铜钱搜集起来,熔炼成铜,赚取利益。”
“所以从宋朝开始,中原朝廷一直在寻找一种替代铜的钱币。”
“银,显然不是,相比较铜,中原更加缺银。”
“从宋朝的交子,到元蒙的钞,一直到大明的宝钞,其实都是朝廷尝试用纸钱替代铜钱,但可惜的是朝廷没有针对纸钱设立专门的货易制度,这也就造成了纸币成为了废纸。”
“加上铜币也停止了铸造,民间就自发以银子作为钱币。”
朱舜忍不住点了点头,没想到黄宗羲已经看穿了历朝历代的货币本位问题。
银子成为流通货币,任何人只要发现了银矿,开采了银子,流通到市场上就是货币。
这和朝廷用铜铸造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就算是私人拥有铜矿,开采了铜,并不能直接流通,需要铸造成圆形方孔的铜钱,才能在市场上流通。
但铸币权在朝廷手里,胆敢私自铸币就是诛九族的大罪,私人铜矿只能用来铸造铜制品。
黄宗羲对于经济本质的眼光,远远不止这些,叹了一口气说道:“以白银作为钱币,朝廷丧失了铸币权,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反而会让大明更加的强盛。”
“过去的铜钱,只是大明和属国的几十国钱币,换成了银钱,就变成了万国钱币,相当于把坤舆万国图上的所有国家朝廷凝聚在了一起。”
“自从汉武帝开创丝绸之路以来,中原朝廷的瓷器、丝绸、茶叶一直是万国最紧俏的货物,反倒是万国的货物,很难做到瓷器、丝绸、茶叶的紧俏程度和大批量。”
“这样也就是造成了,万国的白银不停的流入大明,大明的白银流出却低于流入,万国的财富就逐渐成了大明的财富。”
朱舜忍不住说了一句:“贸易顺差。”
黄宗羲差点没拿起铜制酒壶,给朱舜的脑袋来上一下,你这人嘴里怎么那么多的新鲜词。
还这么的诱人呐。
离岸货币结算中心还没解释,又来了一个贸易顺差。
得,这下想走也走不成了。
()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传署署政
黄宗羲在没搞明白什么是离岸货币结算中心以前,真的赖在了这里,为了有酒喝,勉强当个经济署署政换酒钱。
朱舜对于招揽黄宗羲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他居然主动留了下来,还主动担任了经济署署政。
三处的自卫处有曹鼎蛟胡瞎子杨秃子三人,廉政处安排了闲下来的宋应升,战略处再增添一位擅长经济的战略家,达到了三驾马车。
教育署署政宋应星,工业署署政张焘,经济署署政黄宗羲,基建署署政李州桥,交通署暂时不设署政,只剩下最后的宣传署了。
对于宣传署署政的人选,朱舜心里早就有了腹案,明代白话文的先驱,金圣叹。
结果,再次出乎了朱舜的预料。
黄宗羲忙着搭建工人票号的班子,整天忙的晕头转向,没有时间过去商谈宣传署署政的人选。
会首公舍内。
朱舜坐在紫檀书案后方,曹文耀和宋应升两人坐在左右两侧,商议最后的宣传署署政人选。
朱舜提出了自己心里的人选金圣叹。
战略处两人却没有说话。
过了一盏茶功夫。
宋应升笑而不语。
曹文耀不温不火的说道:“宣传署以后将会是工人协会争取民心民意的重要房署,金圣叹虽然有才,但他终究是个外人。”
“与我等也没有任何的姻亲利益,交给他不是上上之选。”
“妹婿,舍近求远了。”
舍近求远?
按照曹文耀的意思,身边就有合适的人选,还是曹文耀宋应升共同认可的人选。
不温不火的曹文耀,闭口不言了。
笑而不语的宋应升,倒是开口说话了:“先生这些年一直在忙着推动蒸汽时代,对于同宗兄弟的关注少了些,不清楚实属正常。”
“先生的三弟朱金,在顺天府办理文契建立了一家杏园戏班,如今在京城的名气可不小。”
“尤其是令昆玉还擅长作昆剧,凭借一曲《龙凤钱》,一鸣惊人,赚走了不知多少官宦小姐的眼泪。”
“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令昆玉慧眼识珠的能力,落魄秀才李渔,账房先生叶时章,在遇到令昆玉以前都是籍籍无名。”
“谁能想到两人现在是京城内外大名鼎鼎的昆剧名家,李渔的《奈何天》,叶时章的《英雄概》,在京城的卖座程度,排在十甲。”
“戏曲大家冯梦龙更是为令昆玉亲自取了一个表字,素臣。”
三弟朱金这五年来的变化,确实让朱舜感到有些惊讶,没想到三弟在短短五年的时间,置办了这么大的家业。
朱舜招来了一名美貌丫鬟:“去把三老爷请来。”
美貌丫鬟施了一个万福,走出了白府。
小半天过后,朱金手里提着一个鸟笼子,哼着小曲,走进了白府后院。
走到会首公舍门口,仰头看了一眼比高很多的铁塔汉子,想到他这些年没让大哥受到半点伤害,取下了大拇指上的玉扳指。
朱金把价值不菲的玉扳指,随手扔给了铁塔汉子:“赏你的。”
见了东厂督公王承恩都面无表情的铁塔汉子,咧嘴笑了笑:“谢,三老爷。”
朱金满意的点了点头,哼着小曲走进了会首公舍:“大哥,你找我。”
“呦呵,两位舅哥都在啊,你俩可是有日子没去杏园听戏了,有空多去捧场。”
曹文耀没有理睬他。
宋应升温和笑道:“有兴安伯公子那些勋贵子弟捧场,宋某和曹贤弟不去也罢。”
朱金还想再说两句,瞧见大哥招手了,把鸟笼子交给美貌丫鬟,好奇道:“大哥,找我啥事?”
朱舜直接问道:“工人协会的宣传署还缺一位署政,为兄决定让你担任。”
“真的?”朱金惊喜的直接从官帽椅上跳了起来。
倒不是他贪恋三处六署所带来的权势,而是因为大哥终于像承认朱四海朱铁朱玉那般,承认他了。
杏园名气再大,他朱金在京城百姓眼里,还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
为了改变世人的看法,朱金的杏园不只是有戏班,茶道、香道、相扑一样不缺,就是为了多一丝世人常说的雅气。
朱金怎么也没想到,他居然能与宋应星张焘黄宗羲这样的文坛名士,平起平坐,成为宣传署署政。
虽然他不知道宣传署署政是个啥。
朱舜瞧见三弟这么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心里有点发酸,自己这些年只顾着推动工业革命了,忽视了家人:“真的,等会儿你去廉政处签一份文书,就正式成为宣传署的署政了。”
朱金‘噌’的一下跑了出去,跑到廉政处公舍,里面只有几名账房师爷,只能又跑了回来:“大哥,谁是廉政处管事的。”
朱舜看着三弟火急火燎的样子,很好笑,却又笑不出来:“大兄,劳烦你去一趟。”
宋应升站起来,走到旁边的廉政处公舍给朱金签发了文书。
朱金拿着文书乐呵呵的跑了,就连最喜爱的画眉鸟也没带走,留在了会首公舍。
黄昏时分。
会首公舍来了一帮子家丁亲随,推着好几车金银器具,把宣传署公舍里的所有用具,全部换成了金银。
就连八仙桌官帽椅也都换成了鎏金包银,整个宣传署公舍的内部比经济署还像经济署。
各署的账房师爷全都露出了嗤笑,暗道了一句陡然暴富。
倒是受到账房师爷们敬重的京城名士黄宗羲,饶有兴趣的走进宣传署转了一圈。
出来以后,立即找到朱金,请他喝了一顿好酒,勾肩搭背的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第二天,那些家丁亲随又过来了,再次推来了一堆金银器具,把经济署从内到外翻新了一遍。
账房师爷们哪里还顾得上嗤笑,看了一眼自家寒酸的公舍,眼巴巴的看向了各自的署政。
宋应星苦笑一声,继续埋头处理各县新式学堂递上来的书信。
张焘皱了皱眉头,没去理睬工业署的账房师爷。
基建署的账房师爷们最惨,其他署好歹还有个主心骨,他们工业署的署政整天待在永定河岸边,亲自监督水泥厂房的建造。
没过几天,宣传署还没开始宣传,却成了账房师爷们最热衷闲逛的地方。
()
………………………………
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枪
朱金担任宣传署署政的第二天,王恭局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四弟子赵斗米又有了新发明。
朱舜带着铁塔汉子,身后跟着四名轿夫,骑着辽东大马前往了王恭局。
来到炮厂的靶场,靶场上弥漫着一股股白烟,空气里充满了硝烟的味道。
赵斗米坐在棚子里喝茶,不远处的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兴奋的端着一支火枪在试枪。
“8环!甄某打出了8环!”
“8环?看在下的。”
“哈哈,脱靶了褚贤弟。”
火枪声夹杂着京师大学堂学子们的嬉闹声,靶场显的格外热闹。
朱舜顺着靶场的水泥路,来到棚子附近,慢悠悠喝茶的赵斗米,起身相迎:“见过恩师。”
回身又交代了一句:“让学子们停下来。”
一名赵家的亲随赶紧跑了过去,呼喊着说朱大使来了,在亲随的大声呼喊下,才听清楚声音。
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听说山长来了,全部放下了手里火枪,整理一下盘领衣,走过去给朱舜行礼。
朱舜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学子们:“斗米,你急着叫为师过来,发明了什么好东西。”
赵斗米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过来一支火枪,交给了朱舜:“恩师,第三代后装线膛枪正式定型了,并且实现了标准化。”
朱舜自己造出过一些米涅式后装线膛枪,但是自从收下了四弟子赵斗米,就一直瞒着他,希望四弟子赵斗米凭借自身的才学,发明第三代火枪。
朱舜预计最快也要到崇祯九年左右,才能发明出来,没想到崇祯七年就发明了第三代后装线膛枪,还实现了标准化。
朱舜接过来第三代后装线膛枪,仔细观看:“叫什么名字。”
赵斗米脸上还是没有半点得意,不卑不亢的说道:“斗米式步枪。”
斗米式步枪整体由棕色枪身和黑色枪管组成,泛着黑亮金属光泽的枪管,约莫有八九十厘米才长。
后面衔接着很像中正式步枪的枪托,枪托的颜色也是棕色。
朱舜接过来报表,查看斗米式步枪的各项数据。
斗米式步枪。
口径:16。4毫米。
重量:4。1千克。
整体长度:1420毫米。
枪管长度:920毫米。
最远射程:738米。
有效射程:510米。
朱舜看完斗米步枪的各项数据,赞扬道:“好枪,好名字。”
既然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朱舜最为关心的就是斗米步枪的实用性:“身管寿命。”
辽东边军和大明官兵抗拒使用鸟铳的最大原因,就是鸟铳的炸膛问题,轻则炸断手指,重则炸瞎眼睛,还有可能丢掉小命。
明朝的鸟铳就连标准化都没有实现,更不要说对于身管寿命进行参数化了。
赵斗米早就知道恩师会关心这个问题,从八仙桌上又拿出了一张报表:“恩师,请看。”
身管寿命,分为三种。
一是设计寿命,研发以前由使用方提出的寿命要求,要求新式火枪的使用寿命达到300次400次等等。
使用方暂无,不过赵斗米给自己的研究社堂提出了要求,最少150次。
二是射击寿命,斗米步枪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口径大小、重量、整体长度等等都达到了设计时的指标,彻底定型以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
赵斗米悬赏五百两白银,给一名家丁穿戴了一层锁子甲,外面又套了一副西洋的骑士板甲,经过几十次的抽样测试,最终得出了结果。
最高寿命280次,最低寿命253次。
远远超过了设计寿命,赵斗米为此奖赏了每人五两银子。
三是使用寿命,斗米步枪经过上轮的测试,得出了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开火次数正常达到了253次,就会出现炸膛情况。
赵斗米经过各项参数的比对,敲定了使用寿命。
其中连发寿命为8~10次,达到这项参数,斗米步枪就要进行冷却,不然会降低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200~230次,一支斗米步枪正常开火了200次,就要淘汰了,最高不能超过230次。
朱舜对于斗米步枪的寿命参数,明显是比较满意。
赵斗米却是叹了一口气:“枪管使用的是灌钢法炼制的普通低碳钢,倘若是有特种钢材,弟子有信心把使用寿命提高到五百次,甚至是一千次。”
特种钢材问题,也是困扰朱舜的最大难题,尤其是量产问题,阻碍着工业革命的进程:“价钱几何。”
赵斗米拿出了第三张报表,亲自禀报给朱舜道:“恩师,咱们现在还没有铁矿的开采权,只能从福王世子手里采买铁矿石。”
“这也就导致了价钱偏高,好在铳床和铳托使用的木料,实现了蒸汽化生产,价钱偏低。”
“一支斗米步枪的最后价钱,三两一钱四分银子,恩师这个卖价?”
成本价在三两一钱四分银子,卖价就不能太黑了,朱舜想了想说道:“十两银子。”
涨足足三倍还多!
但是对于当前市面上的鸟铳来说,就太便宜了,第一代的火绳枪都卖到了二十两银子一支。
卖价是定了,但是朱舜暂时不会出售,还会把第三代火枪研制成功的消息,严密的掩盖起来。
不久以后有大用。
至于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会不会说,他们只懂得研究和把玩,哪里晓得这种标准化的斗米式步枪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
朱舜正准备离开,赵斗米又拿出了一个东西,卡在了斗米式步枪上。
竟是给斗米式步枪安装了一柄刺刀!
最克制火器的兵种谁哪一种?
毫无疑问是骑兵,在机关枪没有发明以前,凭借风驰电掣的速度,可以轻易突破火器的死亡封锁线。
最克制骑兵的兵种是哪一种?
毫无疑问是长枪军士。
斗米步枪的整体长度是1420毫米,配上613毫米的刺刀,就是一根长枪了。
小小一个刺刀的发明,虽然很简单,但是意义却是重大的。
刺刀的发明,就是冷兵器时代迈入火器时代的转折点。
宣告着火枪作为步兵装备,大规模列装时代的到来!
灯笔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装问题
斗米式步枪的诞生,预示着火枪的列装。
也预示着,朱舜对于最迟夏至时节的那件战略大计,有了十成把握。
上一次发明东风燃烧弹,朱舜传话给专利评估处给赵斗米一万两白银,这一次却有了新决定。
斗米式步枪的发明,甚至可以影响到银根,朱舜决定送给四弟子一府的蒸汽磨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