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日月-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旗兵有何任的纠缠。”
“能来得及吗?”张海问道。
“尽量吧。”许朗说道,“我们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张海没再多说什么,默默地看了看几个人:“一定等着我回来。”
张海带着人走了。
战壕刚刚挖了一半,八旗的骑兵就涌了过来。
济尔哈朗站在一处高地冷冷的看着前方这些衣衫褴褛的混成营。
“传令,步兵出击。”
“主子。”一个甲喇额真问道,“不用咱们的骑兵吗?”
“先耗一耗他们。”济尔哈朗冷笑道,“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能打垮我三千精锐。”
“传令。”韩万涛同样下达了命令,“新一团进入战壕,新二团后撤50米,构筑新的防御工事。”
“全体听我命令。”丁俊的面前是密密麻麻的将近600名八旗兵,而自己的二营只有不到240人了,“检查弹药,准备射击。”
八旗兵推进到了离战壕只有不到80米的地方,密集的弓箭抛射了过来,但是新一团的阵地上依旧是寂静一片,所有的战士全部背靠战壕半蹲着。
70米,60米,已经有战士中箭负伤,所有的人都不自觉的看向了曾广贤的方向:“怎么还不命令开火?”
50米了。曾广贤终于下达了命令:“开火。”
700多支燧发枪打响了,50米的距离,燧发枪的铳弹毫无压力的打穿了八旗兵的棉甲。
“开火,开火,开火!”丁俊不停的吆喝着。
扔下了100多具尸体,八旗兵的第一轮冲锋被打退了。
第二轮进攻并没有跟上,双方的士兵隔着100多米的距离在互相对峙着。
“他们在干什么?”韩万涛很是奇怪,“为什么不打了?”
“我也不知道。”许朗说道,“别管他们在干什么,咱们先抓紧时间把战壕挖好。”
一个时辰之后,八旗兵又开始动起来了。和第一次的进攻不同,这次八旗兵推出了十几辆盾车,几百名八旗兵跟着盾车的后面慢慢的朝前移动。
“真的。”韩万涛骂了一句,“他们去弄这个去了。”
“万涛,咱们的机枪子弹和步枪子弹还剩多少?”
“不多了,95班机还有3个弹鼓,200多发子弹10支步枪大约还有400发子弹,你想用这个对付盾车?”
“不。”许朗回道,“他们肯定会让步兵推进,依靠盾车和咱们短兵相接,然后再骑兵冲锋。咱们的机步枪要留着对付他们的骑兵。”
“全体都有,上刺刀。”连续两轮的齐射并没有打碎多少盾车,厚重的木板挡住了燧发枪的铳弹。
叶战撸了撸袖子,拿过了一把从八旗兵那里缴获过来的大刀。
“营长。”丁俊拉住了叶战,“我上。”
“好兄弟。”叶战使劲握了握丁俊的手,“咱们生死与共。”
“新一团的弟兄们。”曾广贤端着燧发枪第一个站了起来,“冲锋!”
“冲锋!”叶战握着大刀跳出了战壕。
700名榆林军和几百名八旗兵又纠缠到了一起。
“杀!”曾广贤一个突刺,捅倒了对面的一个八旗兵。
紧接着,背后响起了两声枪响,王谦祥和何超勇也挺着刺刀跑了过来。
“保护我的后背。”曾广贤大喊一声,又是一个突刺。
三个人背靠背,不断的和周围的八旗兵缠斗着。
叶战浑身是血,手中的大刀上下翻飞。
“传令。”韩万涛喊道,“新二团五营六营出击。”
榆林军没有盔甲,新一团的战士在和八旗兵的肉搏战中明显的处于了下风,新二团两个营的几百人在杨涛的带领下加入了混战。
远处响了隆隆的马蹄声,几百名八旗骑兵举着武器在慢慢的加速。
“传令,机步枪准备。”
八旗骑兵距离战场只有150米了。
“开火!”
95班机和10支03步枪又喷射出了火焰。
冲锋的八旗骑兵愣住了,肉搏战的八旗步兵愣住了,山头上的济尔哈朗也愣住了。
眼看就要胜券在握了,可是自己的骑兵却割韭菜一样一排排的倒下,对方难道使用了什么妖法?
“传令,鸣金收兵。”济尔哈朗似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岳拖的3000精锐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全军覆灭。
“传令,所有人撤到第二条战壕,抢救伤员。”韩万涛也下达了撤退命令。
双方整整打了三天,济尔哈朗没有再派出骑兵冲锋,他不想落得和岳拖一样的下场。
混成旅靠着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支撑了三天,但是伤亡巨大,战斗减员达到了三分之一。
“万涛,咱们支撑不住了。”曾广贤在指挥部里说道,“机步枪子弹加起来不够200发了,这几天全靠着这点子弹才能支撑下去。而且咱们也断粮了。”
“我知道。”韩万涛回答道,“明天就是决战的时候了。”
“明天恐怕是咱们混成旅的最后一战。”许朗扫视了一圈,“八旗兵这几天只靠步兵进攻是想拖住咱们,他们在等孔有德的火炮。而且明天就应该到了,咱们没有机会打赢。”
“那怎么办?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吗?”周磊问道。
“我们只能盼着奇迹的发生。”许朗说道。
“还能有什么奇迹?”
“我也不知道,但愿张海能找到王兆星。”
王兆星此时正站在福州号的船头心急如焚:“全速前进,全速前进。”
几天前,南浦遭到了五千多八旗兵的突然袭击。辛家驹凭借着韩万涛留下的5门6磅炮和上帝号上的10门30舰炮的拼死抵抗,最终很无奈的带着李珲和安国信撤到了船上。
上帝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旅顺。王兆星当时打的正起劲,整个旅顺城被轰的连一处完整的城墙都找不到。辛家驹的突然到来让王兆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旅顺的穿越者经过集体的讨论,一致认为既然南浦遭到了这么大规模的袭击,那么韩万涛的混成旅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旅顺的八旗一直龟缩在城里没有出战并不是真的怕了自己,而是他们也想用旅顺拖住王兆星的舰队。
王兆星想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差点没急疯了。并不是自己拖住了旅顺的八旗兵,而是自己被旅顺的八旗兵给拖住了。
王兆星火速命令所有的十艘军舰撤离旅顺,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在后世的丹东登陆,伺机寻找混成旅的下落。王兆星认为混成旅要么会往南浦方向撤退,要么就会被困在沈阳附近。
也算是天佑榆林湾,舰队航行到盖州秀岩城的时候,发现了正在一路狂奔的张海。
混成旅的阵地上炮声隆隆,碎石乱飞。孔有德的几十门红衣大炮到了。
济尔哈朗终于笑出了声:“孔元帅,使劲的给我轰,这些尼堪,我倒要让他们尝尝咱们火炮的滋味。”
整个混成旅全部被压制在了战壕里。杨涛、丁俊等军士长们不断的呼喊着:“都别露头,全部背靠战壕。”
“万涛。”曾广贤蹲在掩体里,“他们打了三轮了,一会骑兵就应该上来了,咱们的机枪子弹就剩一个弹鼓了。”
“我知道。”韩万涛深深的吸了口烟,“传令下去,不必节约子弹,机步枪全部打光,咱们跟他们拼了。”
曾广贤左右看了看韩万涛和许朗:“好,大不了以死相拼,咱们死也死在一起。”
“旅长,鞑子上来了。”一个士兵突然高喊道。
炮声渐渐的停止了,一千多八旗步兵又推着盾车缓缓的朝着阵地移动过来。在他们的身后,一千多骑兵跃跃欲试。
“传令兵传令。”韩万涛扔掉了手中的烟,“所有人上刺刀,准备冲锋!”
100米,80米,60米,距离越来越近,八旗兵的弓箭不断地抛射过来,混成旅的燧发枪也开始齐射。所有的人都明白,虽然燧发枪的铳弹对厚重的盾车是没有什么破坏力的,但是还是希望在冲锋之前尽量多的打几枪。
“全体都有!”
“冲锋”两个字还没有从韩万涛的嘴里喊出来,海面上突然传过来了一阵隆隆的炮声。
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泻到了混成旅阵地的前方,正在推进的八旗兵瞬间倒了一片。
所有混成旅的战士全都不约而同的把头转向了海面方向。
“王兆星,是王兆星到了。”许朗第一个蹦了起来。
“曾广贤,带领新一团断后周磊,带领新二团送运伤员,向海边撤退。”韩万涛没做片刻停留,马上下达了撤离命令。
“弟兄们,咱们的救兵到了。”叶战兴奋的喊道,“所有人打起精神,掩护伤员撤退。”
新一团的几百只燧发枪什么也不顾了,拼命的朝外射击着,把能打出去的铳弹全部打出。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四百首级
济尔哈朗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走,急的直跳脚:“孔元帅,命令你的火炮马上开火,把那些船给我轰了。”
“贝勒爷。”孔有德目测了一下离着海面的距离,“咱们的火炮打不了这么远,够不上。”
“来人。”济尔哈朗翻身上马,拿过自己的大刀,“大汗的勇士们,随我冲锋!”
“贝勒爷,不能冲锋。”孔有德深知火炮的威力,一伸手拦住了济尔哈朗,“贝勒爷,给大金留下这些勇士吧,岳拖贝勒前车之鉴啊。”
济尔哈朗恨恨的从马上下来:“让他们跑了,煮熟的鸭子跑了。”
“丁俊。”叶战的二营被留在了最后,“命令部队撤退。”
出发时的将近3000人的混成旅,上船的只有1200多人,这其中还有近300名伤员。
所有的穿越者都聚集在了福州号上,谁也没有说话。自从登陆4年以来,打贺老三,打刘香,打越南,打西洋人,从来都是一帆风顺。但是这次混成旅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南浦没了,咱们去哪?”王兆星第一个问道。
“去登州。”许朗答道,“柳冠南现在必须要找一个地方休养,咱们也得找个地方补充给养,医治伤兵。”
王兆星又问道:“为什么要去登州,陈应元能让咱们去吗?”
“能。”许朗说道,“咱们手里有400多八旗的人头,陈应元需要这个。”
两天以后,舰队出现在登州城外的海面上。
登州城四门紧闭,陈应元又一次站在了城头上。
没有任何的交涉,韩万涛命令叶战带人打着大明朝的旗号,将砍下来的鞑子脑袋和缴获的盔甲旗帜全都搬上了岸,堆放在了登州城下。然后又将一封书信用弩箭了城里。
等了大半天的时间,城门终于打开了。一队官兵出来先是将人头和缴获抬进了城里,然后重新关上了城门。
“他们为什么又关门了?”韩万涛不解的问道。
“这个陈应元倒是很仔细。”许朗笑道,“他要看看这些人头是不是真的八旗人头,他也怕咱们杀良冒功。”
“他们不会收了人头就完了吧?”
“再等等吧,陈应元应该会见咱们的。”
韩万涛等人又等了一个时辰,一队官兵坐着小船登上了福州号。
为首的一个千户站在甲板上扫视了一周:“你们谁是崖州百户韩万涛?”
韩万涛上前答话:“下官便是崖州千户所百户韩万涛。”
“你就是韩百户?”那个千户打量了一下韩万涛,抱拳说道,“我家巡抚大人有请韩百户,请韩百户随我进城说话。”
“有劳千户大人。”韩万涛和许朗带着几个人跟着这个千户进了登州城。
登州城府衙内,韩万涛和许朗垂手而立,对面的太师椅上坐的正是登莱巡抚陈应元。
“韩百户,你可知罪吗?”陈应元突然厉声问道。
韩万涛被说愣了:“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好一个何罪之有。”陈应元指着韩万涛,“尔等既是崖州水师,一无将领,二无旨意,尔等率众擅自北上,居心何在?”
“大人问得好。”韩万涛身后的许朗上前一步,“孔有德作乱,逆金破关,大同镇,宣府镇民不聊生。我崖州水师心忧国事,不远万里奇袭盛京,三千将士折损大半。即便如此,我等只为上报朝廷,下安黎民,毫无怨言,四百真夷首级尽献大人。敢问大人,可有如此擅自之兵吗?大人问我等居心何在,我等居心,只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只为大明的万世江山。不知在下如此答复,大人可满意否?”
陈应元盯着许朗久久没有说话,半晌吐出了四个字:“你是何人?”
“在下崖州榆林湾,海外先宋遗民。”许朗微微一笑,“在下给大人的书信中已说的一清二楚。”
许朗这次希望能够用400八旗的脑袋同陈应元打通关系,所以在书信中并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而且明白的告诉了陈应元,自己只是想在登州城休整数日,医治伤员。待情况稳定之后,马上返回榆林湾,那400颗人头权当是见面礼,送给陈大人。
陈应元对目前的形势还是比较了解的,虽说孔有德的叛乱已经平息,但是自己并没有将孔有德活捉,反而让他投降了皇太极。而且这次鞑子破关,听说大同镇和宣府镇各地闭城不出,到如今连一颗真夷的脑袋也没见到。崇祯皇帝震怒,大同镇和宣府镇已经撤换了一批将领,很难说这个谁也摸不准的圣上会不会迁怒于自己。
现在崖州方面突然送来了400颗鞑子脑袋,陈应元命人一一检查过了,的确是真夷首级,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固山额真。陈应元觉得这400颗脑袋要是报到说不定自己还能往上再升一升,最起码这个登莱巡抚是能够保得住的。其实在陈应元的心里,对韩万涛这些人到底是崖州水师还是大宋遗民并不是太关心,刚才的质问只是想显示一下巡抚大人的威严而已。
现在见许朗的回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陈应元也慢慢缓和了脾气:“你等既然心忧国事,本官也不会为难你们,你们的伤员可以进城休养,但是军队必须城外驻扎。”
“谢巡抚大人。”韩万涛和许朗一同拱手谢道。
陈应元又详细的询问了这次奇袭盛京的情况,韩万涛和许朗也没隐瞒,只是略过了焘敏和焘功叛逃一节。
三百名伤员被抬进了登州城,许朗找了一处还算干净的地方安置下了柳冠南。
柳冠南现在已经退烧了,但是整条左胳膊基本坏死。混成旅里的穿越者都明白,回到榆林湾之后,恐怕只能做截肢手术了,好在欧阳正平那里还有点当初保存下来的麻药。
“许朗。”柳冠南躺在病床上呆呆的看着屋顶,“咱们这次算是打输了。”
“冠南,别想太多了。”许朗给柳冠南掖了掖被角,“咱们都把问题想简单了,历史的轨迹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一切等回到榆林湾再说吧。”
“可是邓朝晖和李逍。”柳冠南痛苦的转过头,“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冠南,别太自责。”许朗盯着自己的断指,“这个仇,咱们一定会报。”
混成旅在登州城内休整了七八天继续起航南下。
走之前,陈应元已经派人将四百颗人头和缴获送往了并告诉韩万涛,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中也提到了榆林湾的海外遗民。
陈应元的心里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就算韩万涛所说的歼灭三千八旗精锐是吹嘘的,但是四百颗人头却是实打实的。而且陈应元这几日登城仔细看过了停泊在海面上的十艘战舰,孔有德将登州城内的火炮和战船悉数带走,目前的登州城缺兵少将,自己这个登莱巡抚着实的难做。陈应元的心里便有了将这些先宋遗民纳入自己麾下的想法,但这还需要先听听皇上的意见。
“大捷,大捷。”一个小太监在紫禁城内狂奔,“启禀主子,宣府镇大捷。”
崇祯皇帝正在屋子里愁眉苦脸,大同镇、宣府镇这些日子居然一点胜利的消息也没有,20刚出头的崇祯的脸上丝毫也看不出一点年轻人的影子。
小太监跑进屋子跪倒在地:“启禀主子,宣府镇总兵上奏,鞑子已被击退,宣府镇大捷。”
“快拿过来给朕看。”崇祯很是激动的拿过了奏折。
“混账,全是混账。”看着看着,崇祯将奏折狠狠的摔在地上,“都来骗朕,都来骗朕。”
小太监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突然发怒,吓得一句话不敢说。
“主子息怒,主子保重龙体要紧。”一旁的王承恩将奏折捡起来,偷偷的给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悄悄的溜了出去。
“这帮庸臣,一个个的都来骗朕。”崇祯怒气未消,“说什么宣府镇大捷,既是大捷,奏折中却为何一记斩获也未提到?”
“主子不必跟他们动气。”王承恩劝道,“主子要好好保重龙体,咱们大明江山社稷还得靠主子来维持。”
“大捷,大捷,辽东大捷。”王承恩话音刚落,又一个小太监举着奏折跑了进来,“启禀主子,登莱巡抚上奏,辽东大捷。”
“啪”,崇祯将手中的茶碗摔了个粉粹,“一派胡言,旅顺失陷,我大明在辽东无一兵一将,何来大捷?”
“这。”小太监不知如何回话,求助的望着王承恩。
“不知死活的东西,还不退下。”王承恩从小太监的手里拿过陈应元的奏折,一面打开翻看一面继续劝慰崇祯,“主子不要气坏了身子。。。。。。”
王承恩的话说了一半突然停了下来。
“主子,真的是辽东大捷。”王承恩将奏折捧到了崇祯的面前,“陈应元说斩获400真夷首级,并缴获盔甲旗帜若干,一并送来京师。”
崇祯也愣住了,从王承恩的手中拿过了奏折,自言自语道:“斩获四百真夷?”
“来人。”王承恩叫道。“登州送信的人现在何处?”
“回王公公。”刚才的小太监答道,“正在宫门外候旨。”
“快宣。”
一会功夫,一个身穿千户官服的特使走进来跪倒在地:“微臣叩见万岁,祝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鞑子的人头在哪?”崇祯没顾得上别的,急切地问道。
“回禀万岁,四百鞑子人头已送至兵部查验。”
“传旨。”崇祯从龙椅上站起来,“朕要亲自查验。”
“主子,主子。”王承恩劝道,“血光不祥之物,主子还是不要看了。”
“不。”崇祯说道,“朕一定要亲自去看。”
王承恩没办法,只能传旨移驾兵部。
崇祯的銮驾缓慢的走在紫禁城内,王承恩将那个登州千户悄悄的拉到一边:“你们从哪弄的人头?陈应元的胆子也太大了,一会要是万岁爷看出端倪,你的脑袋就没了。”
“回王公公。”那个千户一点也没害怕,“陈大人绝没有欺蒙万岁,是真鞑子的脑袋,咱们一颗一颗都验过的。”
“真鞑子的人头?”王承恩见那千户回答的甚是肯定,一点也没有惊慌之色,心下不免暗暗犯疑,登州城如今缺兵少将,陈应元真的进攻辽东了?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家家户户奏哀乐
崇祯皇帝心满意足的回到了紫禁城,四百颗真夷首级真真的摆在了他的面前,不由得他不信。
“主子。”王承恩也喜笑颜开的站在一边伺候着,终于有了真夷首级,还是四百多颗,这下该让这个万岁爷开心了,“陈应元看来真的是颇有本事,不但平定了山东之乱,而且还奇袭盛京。宣府镇和大同镇鞑子退兵恐怕与这有关。”
“陈应元要奖赏。”崇祯还沉浸在喜悦当中,“王承恩,陈应元在奏折中提到的那些先宋遗民你可知道?”
“回主子。”王承恩答道,“奴才问过了,据骆养性说,琼州府崖州榆林湾四年前的确来了三百多个自称是先宋遗民的人。这三四年的时间,他们一心经营商贸,并无什么异心,故此并没有因为这点小事来打扰主子。”
崇祯又将陈应元的奏折拿到手中:“也难为他们了。陈应元的奏折里说,这次奇袭盛京,这些人出力颇多。远走海外数百年,崖州离着辽东又远隔万里,居然还有如此忧国之心,实在是难得。”
“这都是主子的恩典。”王承恩恭维道,“我大明四夷宾服,万国来朝,都是主子的天威。”
“王承恩。”崇祯又说道,“陈应元还说,这些人虽然心向大明,但他们的火器甚烈,比红夷人的还要好,这个你清楚吗?”
“这个奴才并不知情。”王承恩大概猜出了崇祯的心思。
“派人去一趟崖州。”崇祯慢慢说道,“要为我所用。”
“奴才遵旨。”王承恩跪下回道,“奴才亲自去,定不负皇恩。”
盛京的王宫里,所有人都站在皇太极的面前,垂首低目。
“王兄,朝鲜的事情现在如何?”皇太极向阿巴泰问道。
“回大汗,我八旗勇士所向披靡。南浦早已经攻下,朝鲜国王李倧上表乞降。”
“嗯。”皇太极点了点头又问道,“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