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日月-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们。”许朗说道,“今后我们要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段日子了,在给你讲授知识之前,我要你们先记住一句话,而且我希望你们能一辈子记住它。这就是我们学校门口的那十个字,‘**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也许你们现在还不明白它的意思,但终归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的。一个人这一辈子可以没有权力,没有金钱,甚至可以没有知识,但一定要有思想,要有自己**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绝不要人云亦云。”

    邱鹏的造船厂里热火朝天。委员会决定这次俘获的36艘船除了修补之后还能用的,其余的全部拆除,拆下来的木料重新制造30式炮艇。

    第一艘30式炮艇在4月初正式下水试航,造船厂里人山人海,一艘崭新的30式炮艇停泊在船坞里。40名新招募的船员在约翰的培训下掌握了简单的风帆船的操控技能,此时正整齐的站在甲板上等待着命令。

    约翰走过来对着委员会和军委会深鞠一躬:“尊敬的先生们,上帝号已经准备就绪了,现在可以下水。”

    范秋明从身后拿出一个酒壶对张国栋说道:“张主席,您请吧。”

    张国栋赶忙推辞:“还是你来,你是委员长。”

    “不,你来吧,你是军委会主席。”

    “行了,都别让了。”背后有人喊道:“一起来吧。”

    “对,一起来。”张国栋拉着范秋明来到了船头,2人一起将酒壶砸向了船头。

    2个人的行为让约翰十分不解,难道这船也喜欢喝酒?

    邱鹏站在甲板上对刚刚上来的约翰说道:“约翰,可以开始了。”

    约翰不再想刚才砸酒壶的事情了,下达了命令:“下水。”
………………………………

第七十章 炮艇和大炮

    几十名工人转动着巨大的绞盘。船坞的闸门开始慢慢打开,海水涌了进来。

    船上的水手各司其职的忙碌起来,一张张白色的风帆迎风张开。榆林湾的棉布是无法做成风帆的,上次陵水剿匪是带去的帐篷根本无法适应野外要求,10天的行军下来基本都烂掉了。这次是根据约翰的要求,委员会专门委托了高鹏举去广州找的人定制了一批帆布。现在工业局正在研制珍妮纺纱机,准备自己纺纱织布。

    随着海水不断的涌进船坞,上帝号渐渐的浮了起来。这个英国约翰很是有意思,贡献了自己所有的造船和操船技能,只提了一个要求,第一艘船用上帝号来命名。根据约翰的解释,只有上帝才能设计制造出这么好的船。

    上帝号慢慢的驶出了船坞,巨大的风帆在风力的推动下鼓的满满的。邱鹏站在约翰的旁边看着这个英国人一板一眼的下着命令。

    一个时辰之后,上帝号扬着风帆重新驶进了榆林湾码头。邱鹏和约翰满脸兴奋的从船上跑了下来:“太棒了,太棒了。”

    岸上的委员会成员都有些忍俊不禁,这邱鹏很少这么喜形于色,看来这船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尊敬的先生们。”约翰挥着2只手,用生硬的汉语比划着喊道:“这是上帝的杰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上帝才可以做到。”

    “约翰先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激动。”范秋明问道。

    “尊敬的阁下,刚才在我们的试航当中,上帝号跑出了高达15节的航速,这是魔鬼,不,上帝的速度。”约翰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

    17世纪初的风帆战舰一般的速度也就是7节左右,顺风最高速度一般不会超过10节,而上帝号在刚才的试航当中,轻轻松松跑到了15节。穿越者们当然知道这得益于上帝号的流线型和v字型船底的设计。从理论上来说,只要风足够大,帆船的速度可以达到无限快,但这是做不到的。即便到了21世纪,用最先进的材料和最先进的设计理念造出来的帆船最快速度也只能达到50多节,2008年“水翼”号极速帆船达到了每小时60节以上的极速,但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因为以超过100公里的时速高速航行时,水就会变得像岩石一坚硬。

    “15节是最高速度吗?”张国栋问道。

    “不是,还能跑的更快。”邱鹏答道,“但我们没敢尝试,我估计再快的话,这船就散架了,毕竟材料不行。”

    “你们再跑几次,把数据报上来。”夏天阳在一旁插话道,“我们确认一下,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定型吧,范委员长,张主席,怎么样?”

    “我看行,就这么决定吧,我们现在太缺船了。”范秋明表示同意。

    张国栋也点了点头:“我没意见,不过定型之后,要抓紧设计新型战船,我们不能只有一个型号。”

    “走吧,去军械组看看他们的火炮搞得怎么样了。”范秋明招呼着大家,“光有船没有炮也是不行。”

    耿瑞终于获得了自由。在2000多名战俘全部安置完了以后,耿瑞这批老战俘们统统被释放了出来。离开榆林湾的很少,大部分像耿瑞一样留在了榆林湾里。耿瑞在获得自由的第二天就去找了蒋北铭,因为他觉得只有这个长官是他最为信任的。蒋北铭知道耿瑞懂得炼钢之后一刻也没耽搁,马上把他送到了夏天阳那里,并且亲自代表耿瑞和夏天阳签了一份合同。只要耿瑞能冶炼出用于铸造大炮的合格的钢铁,每炼一吨钢铁提成5两银子。

    2000多名新战俘全部被赶到了筑路工地,由于多了这2000多人的生力军,筑路速度大大提高。3月底的时候,榆林湾到田独的土路终于完工了。此时古云鲲的矿井也初见眉目并且开始出产矿石了,只不过工人的伤亡率也在慢慢爬升,2个多月的时间,300名矿工中就有10余人因各种事故造成了伤残。尽管委员会一再增加工资和抚恤金,但不满的情绪还是在这些矿工中渐渐弥漫开来。古云鲲好几次返回榆林湾请求暂停开发田独铁矿,但都被委员会否决了,这个时刻如果停止开发,那就前功尽弃了。古云鲲没办法,只好又带了2个班的陆军回到了田独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

    委员会的指令终于来了,所有的矿工除了自愿留下的,全部返回榆林湾。取而代之的是800名战俘和1个陆军连。这让古云鲲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些海盗的伤亡是不必太在意的。军委会也做出了一个决定,所有的战俘2个月一轮换,轮流去田独铁矿,只要做满一年就可以重获自由。

    将铁矿石炼成铁这个工业局早就自己解决了,但在如何炼钢上却一直没什么进展。明朝的钢铁冶炼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这就是灌钢法。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灌钢工艺。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鞴,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宋应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炼钢的方法,是先把熟铁打成像手指头那样宽,一寸半左右长的薄片,然后用熟铁片束包扎紧,再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随后,盖上破草鞋(要用沾有泥土的,这样才不致于立即被烧毁),另外,在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把它放进洪炉里,用劲鼓风,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铁便先熔化成铁液,渗淋到下面的熟铁中,两者便互相融合了。这时,就可取出锤打。经过再炼再锤,反复多次,这样锤炼出来的钢,俗称团钢,也叫灌钢。

    耿瑞贡献出来的炼钢法则是灌钢的高级阶段“苏钢”冶炼法。把生铁与熟铁放在一块冶炼,等到生铁熔化,铁汁欲流时,则将生铁水擦入熟铁中,灌钢就炼成了。工业局根据耿瑞的方法融合了后世的经验,加以了改进。先把没有经过锻打的料铁放到炉内,鼓风加热。两分钟后,用火钳钳住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继续鼓风,使炉内温度不断升高。当炉温升到1300c左右的时候,斜搁在炉口内的生铁的一端开始熔化,开始不断地滴铁水,这时,便用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地淋到熟铁上。同时,不停地翻动熟铁,使熟铁各部分都能均匀地吸收铁水。淋完两次后,便把熟铁夹到铁砧上锻打。去除杂质,就得到了需要的钢坯。

    钢是有了,但是炮怎么办。利用现在的钢坯可以直接采用钻膛法制造燧发枪,可无法制造大炮,因为没有那么大的钢坯和锻压机,又一个瓶颈产生了。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大炮而犯愁的时候,穿越者当中出了一个毛遂自荐者。此人名叫张信,穿越前是一拖船船主,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喝酒善游泳。据说他在原先那个时代,人送绰号浪里白板。并且此人对火炮的爱好堪比沈大兴打造刀剑,以前就曾接受过民兵的高射炮训练。

    张信给军械组的建议是采用罗德曼铸炮法铸造铁炮。

    该铸造法是在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美联邦陆军少校托马斯・罗德曼发明。

    一般铸好的红热炮管在静置时的自然冷却,是由外往内,原因一是炮管外表面面积比内管大,其二是外面空气流通比内部快,这样自然外层比里层冷的快,最终形成层层膨胀的结果,强度降低。但是如果能同时让炮管里层冷却,甚至使之比外层先冷下来,不但可以提升整根炮管的冷却速度,更可以提高炮管性能。

    罗德曼的发明,是把铸造炮管时,用来作炮管内模的模具换成空心的,中间加上冷却水管道,然后往里面注冷却水就行了。当然这冷却水管道必须要作成可循环样式来保证内膜温度稳定,譬如采用u型管模式从里面开始注水,这样持续循环冷却。

    唯一的问题是冷却速度,也就是水循环速度是有讲究的。太快冷却的话内管会破裂,必须有适当的速度进行才行。罗德曼从1844年提出理论到实验论证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了10年时间。此法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使铸造大口径火炮成为可能。原因就在于这种“内模水冷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炮铸造时的废品率。
………………………………

第七十一章 扩军

    委员会众人来到了军械组,一门崭新的仿拿破仑炮正摆放在空地上。沈大兴,张信正在和叶孙全商量着什么。见到各个委员到来,沈大兴忙应了上去:

    “欢迎领导们大驾光临,请领导指示工作。”

    张国栋笑道:“别来这些虚的,看看你的炮怎么样了。”

    沈大兴拍了拍放在地上的炮:“刚搞出来,12磅仿拿破仑炮。”

    韩万涛走上来端详了一会,对沈大兴说道:“这炮有点大吧,这陆军要是装备的话,机动能力不行,太沉了。”

    “这本来就不是给你们陆军准备的,这是我们海战组的。”曾广贤插话道。

    “没办法。”张信解释道,“我们没有铜,只能用铁,所以必须加厚炮管,这玩意是不能用于陆军,现在只能用在船上。”

    “那我们陆军怎么办,没有炮怎么叫陆军。”韩万涛着急的问道。

    “你别急。”现在军械组属于委员会垂直领导,沈大兴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及,“陆军的3磅炮正在研制,而且我们准备用钢,直接钻膛。”

    “不是不行吗?难道你们这可快就解决了?”张国栋有点奇怪。

    “这个您就得问夏天阳了,他跟我们保证过。”沈大兴看向夏天阳。

    “我已经催促工业局了。”夏天阳说道,“要大炮不要黄油,让他们赶紧研制出水利锻压机。有了那玩意,就能有钢炮了。”

    “先别说3磅炮的事了。”范秋明打断了众人的谈话,“这个怎么样,射程多远,测试过了没有?”

    “已经测试过了。”沈大兴说完又转向叶孙全,“老叶,把数据和领导们报一下。”

    “是,沈组长。”叶孙全赶紧从衣服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仿拿破仑12磅炮,炮身长5尺一寸,重1440斤,全炮重2580斤,炮弹重11斤,发射药2斤3两,5度仰角射程1500米,10度仰角射程1800米,平射1200米。200米的距离可以打穿一尺厚的硬木船板。”叶孙全说完擦了一把汗,光是记住磅斤米尺的换算就用了他好几天的时间,这些老爷们真怪,放着好好的丈,尺这些计量单位不用,非的搞出什么米来。还有那个什么拿破仑,到现在叶孙全也没弄明白这拿破仑到底是吃的还是用的。

    “不错嘛。”听了叶孙全的数字,众人都感觉到这炮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最先进的了,曾广贤又问道,“射速怎么样,能连续打几次。”

    “熟练炮兵2分钟可以打3发炮弹,连续打7;8次没问题,再多就要散热了。”

    “需要多少人操作。”曾广贤追问道。

    “安在船上的话,一门炮标准是7个人。”张信答道。

    临时召开的穿越大会在大会堂召开,除了外派人员,所有的人都参加了这次大会,因为这次会议的议题非常重要---扩军。

    “会员们。”张国栋端坐在主席台上,“我先把目前军事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们的30炮艇已经定型,经过试航,效果还不错,这个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目前我们的2艘铁船已经因为燃料问题不能航行了,所以今后水上的安全就得靠30炮艇了。我们已经有一艘炮艇下水,但是还没有大炮。上次战斗俘获的36艘船经过造船厂和海战组的评估,只有5艘是可以修复利用的,其余的需要拆解。用拆除的材料和我们购进的原料,在3个月内将有新的2艘30式炮艇下水。在火炮方面,12磅仿拿破仑炮已经定型生产,被正式命名为12磅舰炮。目前军委会的议案是生产25到30门炮,先把即将下水和已经下水的3艘炮艇武装起来,组建榆林湾海军。陆军方面。军委会的意思是将陆军营扩编至4个陆军连,全部装备燧发枪和长矛。”

    说到此处,张国栋又兴高采烈的加了一句:“会员们,我们的燧发枪的产量已经达到每月50只,完全可以在3个月内满足新建陆军营的需要。同时陆军成立一个炮兵连,关于陆军的3磅炮目前工业局正在研制,估计很快就会出成品了。榆林湾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6000多人了,加上新战俘,已经8000人,而且我们这次征兵是全崖州范围内的征兵,不局限于榆林湾,因此这个扩军计划在人数需求上应该是没问题的。情况就是这样,计划草案已经发到各位的手里了,下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林兆龙捅了捅一旁闭着眼的许朗:“畅所欲言了,你不说两句?”

    许朗眼都没睁:“我他妈混的还不够惨啊,还说。再说两句我连学校也呆不下去了。”

    许朗没在意林兆龙的偷笑,而是依旧闭着眼反问道:“这次扩军怎么没你陆战排的事?”

    “陆战排走的是精兵道路,我需要的是精锐,不是数量。”林兆龙蛮有信心的答道。

    “张主席。”穿越者中站起了一个人,“扩军计划中有吸纳被俘海盗进入海军的条款,这样做行不行,万一那些海盗叛乱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曾广贤抢先说道,“海军成立以后,每条船上的定员是110人,3条船加上陆上后勤人员,海军的人数计划是400人,但我们没那么多人会开船,更不用说30炮艇这种西洋船,从头开始培训的话恐怕时间来不及,所以我们必须吸纳海盗,他们有经验。至于你说的叛乱,我们每条船上的海盗人数不会超过30人,1比3的比例,他们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许朗依旧合着眼抱着胳膊问林兆龙:“这成立海军了,曾广贤的军衔该提了吧。”

    “提了,军委会准备授予他少校军衔,和蒋北铭,韩万涛一样了。”

    “你还是中尉?”

    “陆战排有没扩编,我不变。”

    许朗没有再说话。

    经过投票,扩军计划顺利通过。陆军被扩充至了4个陆军连,每连下辖3个排加一个直属警卫班共100人,外加一个炮兵连90人,计划装备6门3磅炮,此外还有一个60人的辎重队,总共550人。海军人数被定为380人,加上林兆龙的陆战队,榆林湾的武装力量达到了1000人,这还没算上柳冠南的50人的巡捕房。

    王华从琼州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是琼州的账目没有问题,赵芷若的赎身费由孙天昊等人从个人资产中出,年底分红时予以扣除。委员会又往琼州派了一个人,这人叫钟凯,穿越前是兽医出身的医药研发工作者。韩万涛在扩军之后又向军委会提了一个要求,组建骑兵部队,但现在榆林湾一匹马也没有,所以委员会决定派这个兽医出身的钟凯先去琼州探探路,看能不能买到马。

    榆林湾要扩招民团的事情在整个崖州传遍了,陈民城亲自到了榆林湾一趟。上次去陵水剿匪实际上已经属于越界了,万州方面把官司打到了琼州知府吴廷云那里,一再声称榆林湾民团在没有万州同意的情况下就越界,属于严重骚扰地方。200两银子送了上去,吴廷云把这件事暂时压了下来。可这次榆林湾还要扩充民团,这王可宗也有点坐不住了,赶紧派陈民城来一探究竟。

    虽然在崖州的刘军提前和陈民城解释了榆林湾的换届是怎么回事,但陈民城到达榆林湾后还是吃了一惊,上次迎接他的人除了张国栋和蒋北铭,其余的都不见了。这让陈民城暗暗揣测榆林湾内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了。最后委员会迫不得已将陆天翔请了过来,这才使陈民城稍稍安心,原来是首辅大臣致仕了。

    这次一共征召500多人的新兵,报名的有2000多,不但整个崖州的青壮大批报名,甚至一些半大孩子也跑过来要求加入榆林湾民团。因为除了榆林湾开出了每月2钱银子的军饷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吸引他们的东西,新式军服。自从柳冠南设计了新式警服之后,韩万涛每天都被一些大兵围着,强烈要求军队也换装,堂堂陆军总不能连巡捕都比不上。军委会再次征集了意见,最终决定采用了仿北洋式军服,立领,红色领章,竖式肩章,士官以下只扎腰带,尉官以上配肩带,下面依旧是绑腿和皮鞋,脑袋上依旧顶着柳条盔。

    工业局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研制法国胸甲骑兵的半身甲。这是一个冷热bing器混用的年代,没有盔甲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是很吃亏的,但后世胸甲骑兵的胸甲重量达16斤,对于步兵来说过于沉重了。现在陆军的单兵装备除了一只10斤重的燧发枪以外,还有一把用于近战的单刀,以及纸质定装子弹和弹丸,现在还没搞出刺刀。此外还有水袋,给养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已经有20多斤的重量,要是再穿上这16斤的胸甲,恐怕跑都跑不动了。因此委员会命令尽量减少胸甲重量,首先装备长矛兵,因为这些士兵不用携带燧发枪和弹药,可以减轻10几斤的负重。
………………………………

第七十二章 新兵训练

    周磊整了整武装带,又用袖子擦了擦肩膀上的一颗银星,他现在已经从田独矿调了回来,担任了新兵连的少尉排长,负责新招募的30名新兵为期2个月的训练。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周磊拄着他的指挥刀,扯着嗓门喊道,“在我这里,只有2个字,那就是服从,绝对的服从。在这2个月的时间里,我要把你们训练成一个合格的士兵。我不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不管你以前是农民,无赖,还是学生,你们都必须给我记住,我才是这里的老大,我才是你们的长官,别跟我提他妈的什么自由,在我这里没有自由,只有服从。”

    周磊的目光看的队伍里的叶二有点发毛,叶二今年满14岁了,这次征兵的消息一出,他说什么也不在学校念书了,而是强烈要求加入军队。许朗和程依依苦口婆心的劝过他几次,最后连陆天翔都亲自出马了,可这叶二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参军入伍,理由就是他哥就是14岁当的巡捕,所以他不能输给他哥。陆天翔无奈之下只能同意,但老先生又开始串联一些人,准备在穿越大会上提交在榆林湾搞义务教育的提案。

    这次一共有5个14岁以上的明朝孩子离开学校应征入伍。许朗在学校里搞了个欢送仪式,这个欢送仪式又得罪了一批人。因为许朗当着全校师生和军方代表的面对这5个孩子说了一句话:“无论你们将来走到哪里,我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学校门口的那十个字‘**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们的枪口永远不要对准你们的同胞亲人。”

    叶二躺在大通铺上呼呼大睡,整个屋子里鼾声震天。这些新兵这几天被周磊折腾的快散架了,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跑上5里地再回来洗漱,吃饭。一上午是队列训练,下午是枪械和格斗训练,晚上还有体能训练和识字班。每个人在2个月的时间内必须认识50个字,否则就辞退回家。

    一阵刺耳的铜锣声响彻兵营,叶二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一个年轻的中士推门而入,手中的藤条不断抽打着床上的人:“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