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日月-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还有。”孙大雷摆手制止了想要提问题的刘军,“咱们穿越集团发展到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法律,还有自己的军队,但实际上很尴尬。我们说是政府吧,可我们不能收税;说是一个集团企业吧,可我们又养了一大帮吃闲饭的。咱们自己人一共300多人,到现在为穿越集团服务的也就100来人了,剩下的不是自己单干了,就是提笼架鸟享清福了。可我们还得养着他们,每个月还得发着生活费,每年还得有分红。咱们现在就像90年代的老国企一样,养了一帮退休职工。所以怎么能多赚点银子,这是我现在这个委员长最头疼的事。再有2,3个月就要换届了,我下来以后委员会肯定会把银行交给我,到时候钱的事还得我来弄。”

    “关于收税的问题,穿越大会表决好几次了,怎么就是通不过。”刘军问道,“现在我们不是把榆林湾租下来了吗,既然自己说了算,收点税怕什么?”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孙大雷又说道,“关于这个问题委员会也不知道开过多少次会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就没有发展。所以甭管是明朝人还是越南人,我们必须吸引更多的人。但是怎么吸引,只能靠优越的条件,这多少有点类似咱们后世的招商引资。如果现在就要对明朝人收税的话,可能会影响招揽人口。柳冠南做的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现在榆林湾的人口差不多有一万六千人了,但这还是远远不够。委员会的意思是,争取在3年以内,榆林湾的人口达到4万到5万。在人口没达到这个数值之前,收税的问题是不考虑的。可整个海南岛的人口也不过二三十万,不可能全到榆林湾。孙天昊已经在越南开始坑蒙拐骗了,委员会希望你们去广州也招募一部分人到榆林湾去。”

    “是不是我们也去广州坑蒙拐骗啊。”孙大雷的话把众人都说笑了,“孙天昊怎么坑蒙拐骗的?”

    “呵呵。”孙大雷自己也笑了,“办法很简单,仿照后来的金山传说,把榆林湾描绘成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孙天昊那张嘴,死人都能给说活了,蒙几个越南人还不简单。不过,这也不能算是欺骗,榆林湾的确是比别的地方过得好。”

    “这么说广州是非去不可了。”刘军想了一想,“那我们准备一下吧,我和魏阳跟你们一起去,先探探路,老钱他们看家吧。”

    几天以后,崖州号载上了孙大雷和刘军等人扬帆起锚开往了广州。现在高鹏举刚好就在广州,刘军他们决定前去找高鹏举。关于广州的情报点,因为里面要牵扯到军方的问题,所以军委会决定不用何文焕的人,而是由韩万涛先来考察一下情况,将来再由军方派人来。

    崖州号在海上航行了一个白天。琼州到广州的海上距离大约是600公里,也就是330海里左右,崖州号最慢明天白天就能到广州。

    夕阳西下,几个穿越者在船舱里闲得无聊,一起出来看日落。现在正是农历4月份,暖暖的海风吹的人很有些惬意。

    谭静站在船头凝望着远处的落日,韩万涛在一旁开玩笑道:“谭大姐,看得这么出神,想什么心事呢?”

    谭静转过头来,韩万涛突然发现,谭静没了往日的神情,眼睛中居然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忧伤:“韩团长,有一句唐诗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韩万涛愣了一下,这个马哲老太太也会说唐诗?韩万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谭静转回头,依旧平静的看着海面:“上次在海上欣赏落日还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恩,我也是。”韩万涛被谭静的变化弄得有点吃惊,只好含混的应了一句。

    “韩团长,我是不是真的不像个女人,总是给人冷冰冰的感觉?”

    “不是,不是,谭大姐你好着呢。”韩万涛没想到谭静能问出这句话,没话找话的答道。

    谭静冲着韩万涛微微一笑:“其实我知道,你们背后都叫我什么。”

    “没有,没有,谁敢那么叫你。”韩万涛刚说完就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不是,谭大姐,我的意思是,我没别的意思。”

    谭静捂着嘴呵呵的笑了,韩万涛突然不知道怎么了,心里一动,原来谭静也有很女人的时候。

    瞭望塔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钟声,崖州号船长,原先777号的炮长安宇航跑了过来:“什么情况?”

    “报告舰长。”瞭望员大声的喊着,“船头2点钟方向发现3艘船,似乎正在追逐。”

    安宇航举起望远镜眺望着。

    “什么情况?”孙大雷等人听到钟声也纷纷跑了过来。

    “前方发现三艘大明福船,看情景应该是有2艘船在追前面的一艘。”安宇航放下望远镜对孙大雷等人说道。

    “能看清楚是谁的船吗?”

    “现在还看不太清楚。”安宇航说完又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会,突然,安宇航叫起来:“郑芝龙,是郑芝龙的船!”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郑芝虎

    “郑芝龙的船?”周围的穿越者一下子全愣了。突然发现了郑芝龙的船,该如何应对,一时间众人都没了主意。

    “你看清楚了吗,确定是郑芝龙的船?”韩万涛问道。

    “没错,就是他的。”安宇航一边继续观察着,一面答道,“前面的那艘福船挂的是郑字旗,在这个地方,能挂郑字旗的船没别人的,肯定是郑芝龙的。”

    “你是说有人在追郑芝龙的船?”韩万涛不太相信,“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抢郑家的船?”

    “我也不知道。”安宇航放下望远镜,“我们怎么办,介入还是不介入,照他们的追逐速度,估计再有半个小时就追上了。”

    “韩万涛,当初咱们跟刘香打完了之后,穿越大会定下了一个如何应对郑芝龙的基调是什么你还记得吗?”孙大雷问道。

    “你是委员长,你问我?”韩万涛嘴上这么说,但还是回答道,“一开始咱们是想取代刘香拖住郑芝龙,但现在又改了。现在的意思是希望能和郑芝龙搭上线,将来可以通过他从日本搞到铜,并且咱们的战舰能通过台湾海峡去辽宁。”

    “那我们现在是要帮郑芝龙了?”安宇航问道。

    “对,帮他。”孙大雷答道。

    “你们可确定好了昂。”安宇航说道,“确定帮他咱就帮他,可别过一阵子政策又改了,帮完了人家又得打人家。”

    “那怕什么。”孙大雷笑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孙委员长。”安宇航也笑道,“你这政客当的不错啊。”

    “行了,不开玩笑了。”孙大雷抬手指了指前方的海面,“靠过去,咱们帮郑家一次。”

    “是。”安宇航答了一声是,转头喊道,“发战斗警报,升起明字旗,右转舵45度,满帆全速,靠过去。左舷炮、右舷炮填装实心弹,5度仰角准备。”

    孙大雷抬头看了看太阳:“日落前能靠过去吗?”

    “应该能。”安宇航答道,“咱们的船快。”

    半个小时以后,崖州号接近了3艘大明福船。安宇航从望远镜里清楚的看到,三艘船已经交上手了,火炮和佛郎机的声音不断的传过来。

    “左转舵15度,右舷炮准备,先干掉后面的那艘,开炮!”

    随着安宇航的命令,五门右舷炮一起吐出了炮弹。崖州号同最后的那艘船相隔不足600米,安航宇连试射也没用,直接一个齐射打了过去。大明福船被打了2个洞,木屑四飞。

    “右舷炮填装实心弹,再干他一下!”在这个距离上,安宇航感觉这根本就不是海战,而是在打靶,连命令都不那么标准了。

    又是一轮齐射,连挨几炮的大明福船终于开炮还击了,几个铁球离着崖州号100多米落进了海里,激起了几道浪花。见自己的大炮够不上崖州号,对面的船开始掉头,想要驶离这片海域。

    “不必追击。右满舵,左舷炮准备,打他前面那艘船。”

    崖州号划了一个弧线,绕到了前面那艘福船的右后方。

    “开炮!”

    前面的福船瞬间被打了几个窟窿,也掉头跑开了。

    “左舷炮,右舷炮填装散弹,其余人准备好火枪。向郑家的船靠过去。”安宇航怕万一被郑芝龙的船误会,还是做好了战斗准备。

    对面的船慢慢的降下了船帆,船头上站着一个敦实的汉子朝着这边望过来。

    崖州号慢慢的靠了过去,两船靠帮,孙大雷站在甲板上冲着对面的汉子拱手说道:“我们是琼州府崖州水师,对面可是福建海防游击郑大人的船吗?”

    对面的人拱手喊道:“不错,我们是郑家的船。我是郑芝虎,多谢各位出手相助,请过来叙话。”

    孙大雷不禁细细的打量起郑芝虎来,这就是几年后被渔网困死的蠎二?

    孙大雷和韩万涛等人商量了一下,各揣手统,走过跳板来到了郑芝虎的船上。

    郑芝虎并没有对孙大雷他们施礼,而是奇怪的盯着韩万涛和安宇航身上的军服:“你们是崖州水师?”

    “不错。”孙大雷笑道,“我们是崖州榆林湾民团的船,所以和大明水师多少有些区别,郑兄不必疑虑。”

    “是吗?”郑芝虎挠了挠脑袋,“我怎么看着你们的船和装束跟红夷人差不多?”

    “呵呵。”孙大雷回道,“我们和南洋的红夷人多有往来,所以也学了他们的一些东西,令兄不也是取名尼古拉吗。”

    “这你也知道?”郑芝虎不再怀疑孙大雷等人的身份,“芝虎谢过各位拔刀相助,请到舱中一叙。”

    经过交谈,孙大雷知道了刚才的2条船是李魁奇的旧部。李魁奇在去年已经被抓,随后被处以极刑,但他的一部分余党继续在南洋一带当着海盗,这次是偶尔撞上了郑芝虎,双方开打。对于郑芝虎为什么会出现在广州外海,这个孙大雷不方便问,因此也没问。

    “孙兄。”郑芝虎一招手,旁边的人抬上了一个小箱子,郑芝虎大大咧咧的说道,“这次的事,还多谢孙兄帮忙,黄金一千两,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一千两黄金。”孙大雷在心里暗暗说道,“都说郑家富可敌国,这一出手就是一千两,还是黄金,真是大明土豪啊。”

    “郑兄客气了。”孙大雷极力压制住想把这一千两黄金抱进怀里的冲动,“我们都是大明水师,再说,我们对令兄是极为敬佩的,郑兄有难,出手相助,那是自然,郑兄不必如此客气。”

    “哈哈哈哈,孙兄爽快。”郑芝虎挥了挥手,旁边的人又把黄金抬走了,孙大雷心里这个气啊,“你tm榆木脑袋啊,我客气几句你还真不给了?”

    此时天色已黑,郑芝虎的船舱里点上了巨蜡,照的犹如白昼一般。郑芝虎又拍了拍手,外面接二连三的进来了几个人,将酒肉放在舱内。

    “此是海上,多有不便。”郑芝虎对孙大雷等人说道,“粗茶淡饭,各位不要介意,咱们痛饮一番。将来回到福建,家兄那里定会重谢诸位,请。”

    郑芝虎说完请字,也没管旁人,自己先端起碗来咕咚咕咚干了一碗。

    几个穿越者都互相对视了一下,各自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诸位,芝虎见诸位的船很奇特,火炮打的又远,不知诸位有何诀窍?”郑芝虎放下酒碗,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韩万涛不由得暗想:“这个郑芝虎,看似莽夫一个,对这些事还这么上心,也怪不得郑芝龙能成为海上一霸,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也无甚诀窍可言。”孙大雷的脑子里快速的思考着郑芝虎话里的意思,“只不过我们学得了一些红夷人造炮之法,再加上工匠用心,如此而已。”

    “哈哈。”郑芝虎没有再问,又端起了酒碗,“芝虎再敬诸位一碗。”

    “郑兄。”孙大雷放下酒碗,从衣服里拿出手统,“你我一见如故,在下也没什么礼物,此手统跟随在下多年,权当一点心意,请郑兄笑纳。”

    “多谢孙兄美意。”郑芝虎接过手统,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观看,“孙兄这支手统造工精良,不知射程如何,孙兄是从何而得?”

    “射程嘛,七八丈远而已。不过此手统并非购自红夷人,而是我崖州榆林湾民团自造。”

    “是吗?”郑芝虎的眼里露出一种惊讶,但又不太相信的目光,“这支手统只怕比红夷人的还要好些,真是你们自己造的吗?”

    “正是。”孙大雷开始慢慢牵着郑芝虎走了,“不但手统,我们船上的火炮也是我们自造的。”

    “那你们卖吗?”郑芝虎突然急切的问道。

    “郑兄需要火器吗?”孙大雷暗暗发笑,“要上钩了。”

    “当然需要。”郑芝虎把手统放在桌子上,“银子好说,家兄现在最愁得就是火器,你们要是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那我郑家自不会亏待各位。”

    “呵呵,好说。”孙大雷端起酒碗,“借花献佛,我敬郑兄一碗。”

    郑芝虎一口干了碗里的酒,抹了抹嘴:“那你们到底卖不卖啊?”

    “郑兄先不要着急。”孙大雷也干了碗中酒,“我们榆林湾地小人少,造点火器也是为了自己用,所以数量也不多。”

    “那你们是不卖了?”郑芝虎有些失望。

    “不是我们不想帮郑兄这个忙。”韩万涛此时听明白孙大雷的意思了,“郑兄知道,制造火器,尤其火炮,需要的是优良的铜,可琼州地方是没有这么多铜的,所以我们就算有心帮郑兄,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啊。”

    “铜?”郑芝虎想了一会,“我们郑家虽然一直做着海上的生意,可是这铜却没怎么关注过,东瀛国虽然出产铜,但是东瀛国似乎有禁令,不允许外国商人购买。”

    关于日本铜的出口,孙大雷是知道一点的。在17世纪之前,铜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极少。从17世纪开始,日本对外铜贸易开始活跃,尤其是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早期,铜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份额逐渐攀升,开始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被源源不断的输往国外。但在1600—1668年这个期间,金银仍然是日本对外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手段,铜只是处于辅助地位。因为这一时期,日本对外铜贸易受日本铜输出禁令的影响,铜的输出量虽然有所增加,但铜贸易还不是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角。直到1669年,日本铜输出解禁,日本对外铜贸易开始活跃。

    而日本的主要铜矿,就是别子铜山和足尾铜山。1610年,当地两名百姓发现了足尾矿床,此后足尾铜山便作为江户幕府直辖矿山,正式地进行开采。幕府随后便在足尾设立专门的矿山管理机构“铸钱座”,使得足尾铜山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江户时代通用的货币宽永通宝即是使用足尾铜山出产的铜所铸造。在江户时代,足尾铜山鼎盛时期的产铜量达到一年1200吨左右。

    别子铜山则是在1690年才被发现,现在还埋在地下睡大觉呢,穿越集团打的就是别子铜山的主意。经过几次战斗,尤其是安南战役,穿越集团发现,在没有现代枪械的辅助下,仅靠燧发枪和火炮,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打赢每一次战斗,更不用说将来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穿越集团现在仅有几支步枪和2挺机枪,子弹越打越少,目前军工科研所正在秘密研制子弹复装和制造的技术,这也需要大量的铜。张国栋虽然没对孙大雷说起过军工科研所的这个工作,但还是要求委员会先想尽办法弄点铜回来。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锦衣卫和绿卡

    “郑兄。”孙大雷又问道,“郑兄可知道东瀛国的伊予八藩吗?”

    “孙兄指的可是东瀛的伊予国?”郑芝虎对孙大雷如此了解日本感到颇为惊讶。

    “正是。如果郑兄能打通伊予八藩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帮郑兄造火器了。”

    “伊予国有铜吗?”郑芝虎问道。

    “呵呵。郑兄。”孙大雷没再回答郑芝虎的问题,而是又端起了酒碗,“我再敬郑兄一碗,还望郑兄向令兄转达我榆林湾民团对令兄的敬仰之情。”

    崖州号和郑芝虎道别之后,继续往广州行进,第二天的中午到达了广州湾。

    在孙大雷等人和高鹏举寒暄之际,广州城内的一处住宅内,一个人正拿着一封密信在观看:

    “琼州锦衣卫百户王启明上奏千户大人:

    自崇祯二年七月,崖州有夷人三百自榆林湾处登陆。其自称为崖山之后,海外大宋遗民。衣着言语与我大明有异,但其容貌与我明人相同,有别于红夷人。

    自登陆之始,其便在湾内构筑城池房屋,招揽大明子民为其驱使。今又闻其人之船,不用帆桨,疾驰如风,而火器甚烈,并有连发火统。下官曾远观其船,确是无帆无桨,但亦停滞不动,不为木料,反似金石之才。下官斗胆猜测,无帆无桨如何行走水上,恐山野传闻,不足为信。

    但其所造之物,皆稀奇古怪,非我大明能所见,亦非红夷人之所有。其人自登陆之后,与崖州府衙多有往来,但观其所为之事,又似于我大明无害。今崖州府百业兴旺,地方绥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乃其人之功也。

    下官斗胆,其人虽似于我大明无害,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何处置,下官请大人明示。”

    屋内的人看完密信,放在蜡烛上点燃,扔进了旁边的痰盂里,对送信之人说道:“这个王启明,看来真的是老糊涂了,这都写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几个海外客商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你回去告诉他,好好盯着那些地方官,这才是咱们锦衣卫的本分。”

    送信之人忙应道:“小的遵命。”

    高鹏举自从接到了孙天昊要他去大陆找石油这个任务之后,四处撒网,派出去了不下十几号人,可转了大半年,也没找到石油,因为没人知道榆林湾要的这个石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虽然石油没找到,可这半年以来,高鹏举根据派出去的人带回来的消息,居然总结出一份大陆的形势分析报告。

    整个大陆现在是风起云涌。崇祯三年,延绥一带又遇灾荒。三月,山东、直隶、河南一带。白莲、金禅起义,布满三四百里。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八月,袁崇焕被处极刑。四月初一日,顺天府府尹刘宗周请奏保甲法,崇祯皇帝准奏。

    十二月初一日,户部尚书毕自严因度支大绌,上疏十二事,要求增关税,捐公费等。兵部尚书梁廷栋则以兵食不足,上疏言民穷之故,皆因官贪。使官贪风息后,再加派田赋,百姓才会同意。尚书毕自严遂请每亩加三厘,于是增田赋一百六十五万余,合旧所增,共六百八十余万。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福建起义军数千人自长赖坑突攻瑞金县。教谕王魁春署邑事,谕民兵力守。起义军走福建古城。

    “高老板,功夫下得不小啊。”孙大雷合上折子说道,“我榆林湾谢过高老板了。”

    “哪里,哪里。”高鹏举客气道,“前日孙公子所托之事,在下未能办成,实在惭愧啊。”

    “那件事嘛,不急于一时。”孙大雷扬了扬手中的折子,“不过高老板此举倒是帮了我榆林湾大忙,希望高老板能继续做下去,我榆林湾不会亏待高老板的。”

    “啊,这。”高鹏举满以为这个折子能打发了孙大雷,没想到反而把自己套进去了。

    孙大雷等人在广州呆了十几天,韩万涛和宗凯买了30多匹马,谭静弄到了整整半船的棉花和棉布。刘军和魏阳这几天也没闲着,考察了整个的广州市场。

    经过协商,孙大雷等人最终决定由刘军一个月后来广州设点,琼州办事处的主任换成了魏阳。穿越者们在回琼州的时候,把广州所有的事全推给了高鹏举。嘱托高鹏举在广州找地方开一个商号,并从现在开始继续往榆林湾招募人口。孙大雷告诉高鹏举,最多再有一个月,榆林湾就会送来大批的货物,都是以前没有的。为了稳住高鹏举,孙大雷答应,新商号会给他10%的干股,并将聘用他作为新商号的大掌柜。这高鹏举心里如同打碎了五味瓶,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不高兴,反正这贼船是再也不能下来了。

    时间很快的来到了六月底。锦普兵营经过这几个月的建设,越发的坚固了。在内城和外城之外又修筑了一座接近10米高的菱形城堡,军营内也囤积了大批的物资,足够1000人消耗一年的。锦普的码头也已经完工,上帝号往来于锦普和榆林湾之间,不但运来了大批的物资,还运来30多门本来给500吨战舰准备的30舰炮,为了这事,曾广贤找到张国栋大吵了一番。现在整个锦普兵营虽说不上固若金汤,但是抵御几千人的攻击还是不在话下的。

    榆林湾内又新招了500人的陆军,为了不给崖州的王可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