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这位是什么名堂,不过,制置,当真将赴日交涉之事,全权予我处置?”

    白先锋对赵构完全没有兴趣,他如今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新任务上。

    董长青在京中玩了一手漂亮的,若说白先锋不眼热,那就太高估了他的器量。因此,当得知周铨以他为全权代表,负责同日本、辽、金、高丽进行协调,他便憋足了劲,一定要玩出花样来,至少不能让董长青专美于前。

    只不过,以他为代办,负责此事,却没有将此交给叶楚,这让白先锋还是有些不安。

    “军事是外交的后盾,若是有人不服你,叶楚、张顺自然会让他们服气。”周铨笑道。

    白先锋却有些想差了,觉得可能是如大宋故事,周铨要以文抑武了。

    他琢磨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接下了这任务。不过,他知道叶楚与周铨关系非同一般,因此虽然有意争功,却还没有真正打压叶楚的想法。

    “此次去后,学生会尽可能争取最大利益。”他肃然对周铨道。

    将白先锋送走,周铨想了想,决定还是如赵构所愿,陪他出去祭一次大海。

    毕竟为赵佶祈福这个理由太好,周铨也不想让自己与赵佶的关系变得更僵,一点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海州港这里有的是船,第二日起,赵构就沐浴持斋,足足吃了三天的素,然后与周铨一道登船出海。

    登船之后,赵构是初次出海,显得有些兴奋,拉着周铨指指点点,等船行得小半日,眼见陆地已经看不见了,赵构这才正容对周铨道:“我的随从,还请周侯将他们赶入舱中,只说祭海之事,不宜为他们所见,我有几句真心之言,要对周侯说。”

    周铨会意,便以祭海仪典所需,避免冲撞神仙为名,将赵构的手下都约束在底下船舱之中。

    船头只剩余他们二人,此时赵构又沉默了片刻,然后徐徐道:“周侯之才,若为宰相,大宋可否扫平天下,一统寰宇?”

    见周铨愣住,他又补充道:“我所说的寰宇,并非只指我华夏周边,我喜欢看东海商会所编的自然丛书,书中言大地为球,故称地球,我所问者,就是能否将整个地球。”

    周铨想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哪怕他对自己很自信,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异族入主中原的命运,将华夏带入工业化,甚至经过几十年后,华夏能够实现电汽化,但一统地球这事情……恐怕就算他寿命长达一百年也实现不了。

    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实现,有些不毛之地,既没有战略位置,又没有有价值的资源,将华夏宝贵的人力物力浪费于其上,与那些土著进行永无休止的治安战,完全是浪费。

    倒不如把这样的地方,交给一些仆从势力,既给了狗儿骨头,又可以借助这些地方消耗仆从势力的人力物力。

    当然,有些地方却是必须占据的,哪怕不为现在,也要为后世子孙占据,给他们一个“自古以来”的理由。

    “九大王何出此言,我可当不了宰相,当宰相的,哪个不是学富五车……”

    “周侯,我是对你说真心话,我大宋从开国到如今,所有的宰相绑在一起,包括现在的蔡太师,都抵不上你一根小指头……若我说话有用,你便是宰相,而且是权相!”赵构缓缓道。

    “权相……九大王这是欲罪我乎?”周铨也“乎”了一下。

    “周公便是权相,伊尹亦是权相,诸葛亮还是权相,便是曹操,终其一世,亦未篡位,亦是权相。”赵构直视着周铨:“周侯有意为相,我必鼎力相助,我虽不才,毕竟是皇子,是宗室!”

    周铨嘴里有些干涩,哪怕此前就猜到赵构有意皇储之位,可如今事情被挑明了,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十二岁的小屁孩,为什么会想那么多,难道说皇宫里那地方出来的,都是怪胎么?

    “我看过周侯的一些文章,虽然周侯自称不学无术,但我看你的观点,却极有道理。孔圣人说不出这样的道理,太祖太宗皇帝也说不出这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也会害怕,这岂不是说,周侯你比孔圣人,比太祖太宗都要厉害么,但我在周侯你自己的文章和前相王荆公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今人必胜于古人,只因古人见识不如今人。孔圣人不知造纸,更不知印刷,他若有纸有印刷,他还会只是述而不作么?太祖太宗不知道海中有财富,不知道炼钢修铁路,故此为辽国所迫……周侯,时代……变了,朝廷也当变,王荆公之新法迁延至今已成了旧法,也当变上一变!而我大宋,能主持此变者,非周侯你莫属!”

    当赵构说出这番话时,海风猎猎,吹得船上的帆与缆绳都是一阵剧烈摇摆,周铨出神地望了望,这才看着赵构:“我是市井之人,我听得有位商人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极有道理。”

    赵构点了点头,示意他说出来。

    “人情送匹马,买卖不留情。”周铨缓缓说道。

    这确实是一句市井之言,做人情时,送一匹千金良驹都没有关系,但是做生意时,却一定要不讲情面。

    周铨此时说这句话,是给赵构的一个正式回应。

    赵构说的都很好很好,也确实显示出这家伙是一个早熟聪慧的人,若他不是赵构,周铨很乐意和他交个朋友,送他几条生意经,让他赚得满城财富绝无问题。

    但赵构既然要和他“合作”,这就是联手做生意了,既然联手做生意,就没有什么情面可讲。

    “周侯的意思?”

    “既然是生意买卖,那就不可留情。九大王明白这一点,便知道我意中所指……海上风大,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九大王可以回京中,我会让人关注九大王的。”

    赵构心中顿时生出一团怒气,但旋即被他按住,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

    他今日所说,若传到赵佶耳中,只怕幽禁冷宫就是他以后一生的结果了。可哪怕他说到这个地步,周铨仍然没有给他明确的承诺!

    相反,周铨在逼他!

    他再看周铨,注意到周铨嘴角那一丝神秘的笑意时,他象是被冰冷的海水当头浇过一样,猛然意识到,自己终究还是太过急切,将主动权完全送到周铨的手中了。(未完待续。)
………………………………

三七零、或以子为使,或以父为使

    政和八年三月暮春时分,离开京师近四个月的赵构终于踏上了返回京城之旅。

    看似一脸愉悦的他,究竟带了多重的负担回去,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终究还是少年,哪怕已经有政客潜质,城府深得与年纪不合,却还是没有玩过周铨。

    回程途中,他都是乘船,归初时他晕船,但现在已经习惯了。

    将他送走之后,周铨就没有过多地关注他。

    对周铨来说,这是一步闲棋,留在宫中,能用就用上,不能用……那就让他去死好了。

    周铨现在最关注的,还是在日本的谈判。

    白先锋抵达下关之后,立刻派出使者,要求辽国、高丽和金国还有日本都派人来下关会面。

    “奉大宋皇帝御旨,不忍见战事迁延,生灵涂炭,故此邀各国各派使者,于大宋政和八年五月初五相聚于下关港,共商弥兵事宜,为便于准备,请于四月十五日之前,将参会人等消息回传与大宋东海制置使驻日本总理衙门。”

    耶律大石和高丽王英对这份文书都是大为欢迎,战至如今,他们两国士兵都抢肥了,战意不是那么坚定,现在主要靠仆从的日奸打仗,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和平来消化胜利果实。

    而金国兀术的反应,据说是打了三个仆人,砸了几套瓷器和玻璃器,然后还威胁了白先锋派出的使者一顿。

    不过使者只一句话,让这厮将这口气咽了下去。

    “我们有炮。”

    这边倒是好办,可是日本那边有些难办。

    日本国此时已经分裂为两大势力,还有无数的地方小势力。两大势力一是控制着其本州南部未被辽、高丽占据部分和四国岛的白河法皇,他们聚于仓敷,但实际控制军权者乃是平忠盛之父平正盛。平正盛已经开府,自称大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白河法皇实际上被架空控制起来。

    另一边则名义上以鸟羽天皇为至尊,藤原忠实为摄政关白,实际上大权却掌握在同样自称大将军的源为义手中。如今闹得正是沸腾,源为义与藤原忠实也开始争权,为了便于控制,源为义放火焚烧平安京,谎称是平正盛遣人所为,将鸟羽天皇迁往神奈川,却弃藤原忠实于不顾,于是这位摄政关白勉强控制着残破的平安京及周边地方,夹于平、源二氏势力中间,灭亡指日可待。

    这一时刻,原本主导日本局面的院政派和摄关派,全部坐蜡,他们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时代变了,他们的风云已经散去,接下来是武家的时代了。

    但平氏与源氏也未必能高兴到最后,且不说诸国虎视,就是日本内部,地方豪族也纷纷占地割据,在一些地方还闹出农民和僧人暴动,响应侯秀吉的召唤,要搞什么“一揆”。

    其实这背后,就是以东大寺、兴福寺、三井寺等诸多寺院,乘着乱世,借助佛家教诣和侯秀吉从九河道人那学来的“三座大山”思想零星碎片,扩大寺院的经济政治利益。

    好在白先锋得到周铨的授意,既然是“弥兵”之会,凡是有参与战事能力实力者,就都被邀请而来。

    平忠盛与源为义都是到过大宋,也见识过周铨手段,在接到日本商人所传来的消息之后,当时就有些慌了。

    源为义倒还好,他自家就可以做决定,但是平忠盛虽然手掌兵权,可名义上的征夷大将军还是他老子,曾经杀了源为义父亲的平正盛手中。

    “你是说,要我理会这个商人送来的所谓文书,按照上面的说法,暂时停止讨伐逆贼,去与诸夷和谈?”

    平正盛目光冷漠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心里飞快地打着算盘。

    权力之争无父子,平正盛这个征夷大将军位置是平忠盛给他拱出来的,但掌权之后,平正盛就不满足当个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他希望平忠盛将手中的兵权也交出来。

    而这份通告,在他看来就是一个机会。

    平忠盛控制的军队,以原来的北面武士为核心,都是狂热的武家,此时都一个个叫嚷着尊王攘夷,或者讨贼除逆,要他们去谈判?

    “父亲是没有见过宋军的精锐,他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武器,战力也倍于我军。就连那三夷都被他们压制,没有人敢反抗他们的意志。”

    “你这是长敌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平正盛哼了一声:“忠盛,我看你已经不适合再带领军队了……你还是留在这里,看我平定天下之后,再领军前去与宋国谈判吧!”

    平忠盛愣了一下:“父亲……”

    “行了,你就呆在这里,三餐都会有人给你送来。”平正盛说到这,从榻榻米上起身,而平忠盛才悚然惊觉。

    因为是父子秘密商议,所以屋子里只有他们二人,平忠盛跳起来就要拔刀,却听得身后门破之声,紧接着,十余名武士走了进来。

    “少主公,请不要乱动,这是大将军的命令,不要让我们难做。”在他身后,一名武士语气平静地道。

    “你们这是谋逆,谋逆!”

    “当父亲的还要听从你这个当儿子的吩咐,那才是以下克上的谋逆!”平正盛正要转到屏风之后去,听得他的大叫,回头望了一眼,目光冷漠:“忠盛,你做得很好,但我不想当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在建国之时,儿子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后来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杀兄杀弟,还逼迫李渊当了太上皇。平正盛这一句话,让平忠盛原本还要叫嚷的话语都缩了回去。

    他现在只恨自己为了父亲的号召力,将征夷大将军之位拱手奉上,否则的话,他父亲哪有这样的机会!

    “父亲,你会后悔的,不是因为今日囚禁我,而是因为你去招惹宋国人,父亲,现在更正还来得及,你不知道宋国那位东海王的恐怖,而我却是知道的!”

    将平忠盛的喊声抛在身后,平正盛来到外边,对心腹吩咐道:“就说忠盛病了,暂时不见外客……怕宋国人怕成这模样,难道不是病了么?”

    没多久,这边的消息就传到了下关。

    “斩杀了我们派去的使者,幽禁了主张和谈的平忠盛?”白先锋得到这消息后,不怒反笑,他看了看叶楚和张顺:“二位,有人欺负我,你们怎么说?”

    叶楚神态如常,张顺却是一脸舛傲不驯,他狞笑道:“在海边架起大炮,他们就会答应一切条件!”

    “正是……唔,这样吧,我们稍候几日,等一等其余诸方势力的使节。”

    其余诸方势力派来的也只是先头使节,还不是正使,就连金国,也不知从哪儿找到一个汉人,充当他们的先头使节。四月十五日使节齐聚,紧接着众人便登上东海商会的大船。

    一共四艘船,其中两艘炮舰,两艘商船,径直闯入仓敷,在一顿火炮演示之后,整个仓敷港中所有的日人大小船只全部变成了碎片,而且炮口还对着城内最高的建筑,一口气倾泄了数百枚炮弹,将这座建筑和它周边之地,几乎夷平。

    这一顿炮击,很好地教育了平正盛,在炮击之后,他懵懂地从藏身处出来时,看到自己的府邸,包括住在这府邸中的白河法皇都成了过去式时,这时才想明白,为何自己的儿子会如此警告他。

    但越是如此,就越不能将平忠盛放出来!

    平正盛心念一转,已经决定,将抗拒和谈害死白河法皇的罪名扣在平忠盛头上,自己则要想方设法抱上宋国人的大腿。

    “父亲,我都说过的!”就在他想着如何抱宋人大腿的时候,耳畔却传来咬牙切齿的声音。

    他回头一看,自己的儿子平忠盛出现在面前。

    “忠盛,你怎么……你还好吧,没有事就好,没有事我就放心了!”

    平忠盛没有被囚在这幢最高的建筑中,但当炮击一开始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看守他的都是平正盛的亲信,但再亲信的人,当面临着生死选择时,也会慎重思考。火炮的威力证明了平忠盛才是对的,而平忠盛威胁说他身为使节曾经见过东海王,并且得到了东海王的善待,此次炮击,就是来解救他的,这些平正盛的亲信心腹,立刻倒戈,不但将平忠盛放了出来,还成了他的马前卒急先锋。

    “是的,你可以放心地去了!”平忠盛面目有些狰狞,他大步上前,来到父亲面前,一把将系在父亲腰带上的征夷大将军印绶取了下来。

    原本他们的局面大好,手中控制着白河法皇,又占据日本最富庶的大片地区,虽然直接面对三国的入侵,可是平忠盛还是有把握,凭借自己此前与辽国的暗中联系,再能讨好宋人,就可以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但现在,这一切都要生出波折,而导致此变的,就是他的父亲,将他囚禁起来,险些要了他性命的父亲!

    “忠盛,我愿意将征夷大将军的位置传给你,然后出家……”

    “你当然要出家,然后,为了平家的传承和基业,请你去下关,作为我的使节,参与宋人组织的弥兵之会吧。我相信,我的父亲为使,宋人会非常非常满意!”

    平正盛大惊失色,但看到儿子冰冷的目光,他顿时明白,此事容不得自己拒绝。(未完待续。)
………………………………

三七一、准备一锅乱炖大杂烩

    时间飞逝如电,转眼又是八月。

    李纲坐在酒楼之上,慢条斯理地将杯中的酒饮入腹中,透过酒楼的玻璃窗子,他看到远方夕阳正在垂落,大相国寺的佛塔在阳光下,庄严而肃穆。

    转眼又是年底了。

    在李纲对面,坐着的是陈东,这位在去年闹得整个京师都不安的人物,在拖延了一年之后,终于还是要离京回家了。

    与去年的意气风发时不同,此时的陈东,神情抑郁,多少有些颓废。

    “少阳可是后悔了?”看到他这神情,李纲缓缓问道。

    “我有什么可以后悔的,为国为民罢了。啊,还忘了恭贺伯纪兄,伯纪兄升任起居舍人了,天子近臣啊,随时相伴左右,伯纪兄不愧是得到蔡相公与东海侯青睐的人物……”

    陈东的话语里,多少是有些嘲讽的。

    在座的其余几人,面面相觑,大伙都知道陈东心情不好,却没有想到,他会这样不给李纲面子。

    “少阳兄不后悔,我却有些后悔了……今日相送,其实并非我本意,我颇有些无面目见少阳兄,但另有人托我做这次东道,我不得不做。”李纲缓缓道。

    “谁?”

    “区区在下我啦。”

    屏风后面传来这样的声音,然后一个人影转了出来。众人循声望去,却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人,比起李纲、陈东都还要年轻,即使放在太学之中,恐怕也会被当成年轻士子。

    但众人都是神情一凛,然后纷纷起身,就连陈东,虽然不情愿,此时也情不自禁,随着众人一起站起。

    来人的气场,就有这么大!

    “李伯纪邀我来给陈少阳送行,去年之事,确实辛苦陈少阳了,这一年来,陈少阳饱受委屈,我也没有发声,倒不是说忘了陈少阳的功劳,而是为了避嫌。”

    来人笑着说道,然后众人才惊觉:“他怎么来这里了!”

    正是周铨!

    去年发生的事情,让众人都知道,朝廷,主要是天子一派,对周铨已经起了忌惮之心,去年周铨甚至将母亲都接出了京师,为的就是避免有人质落入朝廷手里。

    换了刘邦,为了至尊的宝座,或许可以不要老子老娘,周铨却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众人在怀疑之余,也不得不承认,周铨可要比刘邦孝顺多了。

    “东海侯……怎么会在这里,还来送我!”

    陈东此时回过神来,他同周铨拱了拱手,然后问道。

    周铨示意众人都坐下,自己也端坐起来。

    在东海商会第一百货上面的酒楼开始推行圆桌之后,如今这些大小酒楼,为了方便酒客饮酒呼喝,也都弄了大圆桌面,更有聪明的,在圆桌面上留有暗轨,使得圆桌可以转动,他们现在所坐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圆桌。座中坐了十二个人,加上周铨十三个,正好围成一圈。

    众人落座之后,周铨微微一笑:“诸位都是京城中的名人,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我不好当众出现,故此来迟,先自罚一杯吧。”

    他说完之后,便举杯饮下一杯酒。

    这些人看到这一幕时,都有些惊讶,还有人心怀恶意地想,早知如此,就该在那一杯酒中下毒,或许能得到大宋官家的封赏。

    “陈先生仗义执言,虽然暂时离京,终有回来之日。”周铨又说道:“而且京城之外,广阔天地,大可作为,当初我若不离京,为了一个榷城勾当官的区区职务,留在京师折腾,哪里能有今天?”

    众人都笑了一下,有些拘束。

    同时他们也暗暗称奇,周铨返回京中是如此隐秘的事情,为何会在他们这些并不熟悉的人面前露面。

    陈东本人一直默然,除了开始和周铨说了一句话外,后来就一直没有说什么,便是周铨主动和他说话,他也就是两三个字应付。周铨当然也不会真正捧着他哄着他,这类旧文人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没有问题,但做不了多少实事,就是董长青与白先锋,也是在他手下历练了几年,才能独当一面的。

    “听闻日本那边,大事已定?东海侯经营多年,此次下关盟约,东海侯自己是否满意?”见气氛有些冷落,有人开口问道。

    《东海商报》如今成了大宋读书人获取外部消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前日最新一期商报上,用套红标题说,在大宋的强力介入之下,日本的战事已经彻底平息,诸国之间达成了名为《下关盟约》的和约,各国约定,在日本停战,不再继续攻击,同时日本承认各国实际控制地盘。

    对日本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奇耻大辱不平等条约,而在大宋看来,这份下关盟约,高丽、辽还有那个新建立的金国,都从日本捞得盆满钵满,可大宋除了一个“最惠国待遇”和一个“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之外,就捞到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岛,另加在日本择地设置六座租界的权力。

    在座的都是传统文人,根本不明白,最惠国待遇与门户开放的意义。

    “第一步能有此盟约,我自然很满意。”周铨笑道。

    众人默然,然后一人道:“白锐之不如董如柏多矣!”

    周铨倒不是这样认为,他稍加解释:“最惠国待遇,自此我大宋商货至日本,再也不虑多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在整个日本列岛,无论还控制在日本人手中,或是在高丽、辽和金国手中,我们都能享受与其国人同权――暂时能得到这两项利益,东海商会便可获取最大利益了。”

    除此之外,因为东海商会完全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