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初时,人们虽然传此消息,却都不相信。
“三十万大军败了?当真是一派胡言!”
“听闻损失不是很严重,只是小挫,童帅已经重鼓旗鼓,准备来日再战,或许明天就能收到前线大胜的消息呢。”
“我就不信,我大宋举国之力,又有西军那样的精锐,怎么会败,绝无可能!”
哪怕是酒楼的雅间里,这样的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就算是将门窗紧紧关上,也于事无补。
蔡攸脸色铁青,望着眼前之人。
李纲李伯纪神情略略变化,既有沉重、有担忧,还有一丝敬服。
“如此说来,外边的传闻是真,童贯真的败了,一切都被周郡公料中了?也是,若说朝中谁对辽人最熟悉,一定是他了,可惜,可惜,朝廷并未重视他的话!”他口中喃喃自语。
“住口,休要再说了!”蔡攸怒喝了一声。
李纲与对面的另一官员对望了一眼,俩人神情都有些不快。
他们都曾经是蔡家的门客幕僚,哪怕此后各有际遇,但与蔡攸的关系向来不错,但此次蔡攸的喝斥,分明还是视他们如同门客。
不,连门客都不如,对门客还要客气,这根本就是当成下属来喝斥了。
“抱歉,我心忧国事。”蔡攸也察觉到不对,他勉强回转了一下,其实他心里也是极沉重的。
“童贯之败,既已确定,朝廷现在最好的方法,便是另选大将,率领援军前往河北。即使不能收复燕京,至少桑干河以南之地无虑”与李纲一起来的是时任给事中的吴敏,他转过脸,与李纲说道。
“若能保有桑干河一线,局面当可稳住。”李纲也点头。
他二人不管蔡攸,自顾自讨论,蔡攸面皮动了动,终究一声叹:“你们二位,咱们今日要担忧的不是河北的战事,而是在京城之内!”
“京城之内?”
“你们看到那边没有!”蔡攸掀开窗,指了指远方。
那边是东海商会的大楼,不过如今的京师中,已经不只这一幢大楼。与之相对的另一幢楼,同样规模不那幢楼乃是天水商会所建稍有些门路的人都知道,所谓天水商会其实是宗室们弄出的把戏,而且背后还有当今官家的身影。
“怎么了?”
“战争债券!”蔡攸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纲与吴敏顿时变色。
此次北伐,朝廷虽然国库充盈,却仍然不舍得出钱,便想到了战争债券这一形式募集军资款项。当时发行了超过两百万贯的战争债券,准备战后以燕云之地的良田山林和矿场作为回报。
而且这些人还玩出新的花样来,战争债券亦可流通买卖,因此不少人高价买到战争债券,其目的就是抬高债券价格后倒卖给别人,获取更高的利润。
他们这等行为,当然得到了发行债券者的暗中支持,前方的一次小胜,比如说北伐部队夺出了一座堡寨、前进了十余里,传回京师之后,都会惹得战争债券价格上涨一回。
这样一来,原本发行出来两百万贯的战争债券,短短半年的时间,变得价值七百万贯,不知城中多少百姓,都倾家购此,为的只是在以后的燕云之地能分得一杯羹。
可现在童贯既败,战争债券不可能兑现了!
李纲与吴敏二人以文学之士自诩,对于追逐利益不是很热衷,因此他们自己并没有卷入到战争债券的事情中去,也就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件新生事物,会给大宋朝廷带来怎么样的震动。
此刻蔡攸点破,他们脸色变了:“莫非这战争债券之事闹得很凶?”
“京中少说有十万户人家与战争债券有关,你们说,凶还是不凶?”蔡攸森然道:“请你二位来,便是知道你们多智,想替人问一问,有没有办法?”
能让蔡攸来求计者,不问可知,定然是深居于艮岳中的那一位官家了。若换了别的事情,李纲与吴敏定然要绞尽脑汁,可今日这事情
“与钱财有关之事,唯有一人可解此困境!”二人异口同声。未完待续。
………………………………
四二六、京师隐患
赵佶在艮岳之上,登高俯视,眺望着眼前的开封城。
他神情平静,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平静下面是一团怒火。
“老太师呢?”他问道。
“老太师自前些日子起便说身体不适,在卧床静养。”近侍低声说道。
“哈,他病得倒是时候,身体不适,身体不适”
赵佶从齿缝里吐出这几个字,眼中寒光闪动。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但此时他却只能按捺住怒意,深深吸了口气,然后望了一眼身边的高俅:“你是殿帅,京中还能凑出多少兵马来?”
大宋京师,原本是有四十万禁军的,但这些年河西战事不绝,已经从京师抽调过几回兵力,虽然有所补充,却不足额。再到了高俅任殿帅,他很会做样子,训练阵列等倒是有模有样,可实际上禁军却都被他支使到各个工场作坊,为他榨油、织布、磨面、烧砖,干这些营生勾当,或者给他卖了人情,到京中权贵府上去做长随帮工,真正能出战的,不过十余万人。
这十余万人,除了少数留在京中充当皇帝仪仗之外,其余都被童贯带走,如今既是兵败,这十余万人中相当一部分无法回来,想来到时京中必定是一片哀声吧。
高俅神情恍惚了一下,然后勉强道:“若是只凑人数,还可凑出十万来,不过如童贯带去的精锐最多就只有两万人。”
“精锐呵呵,被人打得如此狼狈,也敢称精锐?”赵佶尖声说了一句,高俅深深地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喘。
赵佶呆了一会儿,然后略带疲倦地闭了一下眼:“折彦质尚在京中吧,召他来陛见。”
自有宫使出去召折彦质,高俅默然不语,北伐失败,西军也参与其中,但现在京中禁军不堪用的情形下,恐怕又要从西军抽调人马,所以赵佶才会召熟悉西军的折彦质来问对。
只不过赵佶不知道,他却很清楚,在童贯的严令之下,西军刘海督帅十万人马进入大沙漠中追击夏主李承乾,结果失利,全军覆灭,这一战令西军元气大伤。此次北伐,已经从西军那儿抽调了十万人,再抽调人马恐怕太原一带边防人手都不足了。
赵佶此时还没有想到那么多,直到外头传来急切的脚步声,紧接着,燕王赵俣出现在他面前,他才挤出点笑:“十二郎怎么来了?”
“官家,官家,燕京失利之事,是真是假?”赵俣喘着气,稍稍平顺之后便问道。
赵佶眉头皱了一下,然后恍然,自己这位兄弟当闲散王爷当久了,消息恐怕有些不灵通。
他不动声色地道:“稍受小挫怎么,十二郎莫非听得什么消息?”
“糟糕!”赵俣一顿足:“我的债券乘着此时消息还没有确认,我得将债券全都脱手!”
赵佶先是一愣,然后明白过来,心中又惊又怒。
他想起来,京师之中,还有这样一个火药桶!
这些战争债券,关系到近十万户人家那就是数十万人口,若是加上那些京中禁军的家属,恐怕京师中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家庭,都会卷入此事。
若说京师禁军,还有生还的可能性,可北伐失利后战争债券必然大贬,而且只要失利的消息一确认,这债券就会狂跌!
赵佶悚然。
李纲与吴敏猜错了,赵佶没有委托蔡攸询问解决战争债券问题的方法,那纯粹是蔡攸扯着虎皮当大旗。赵佶性子轻浮,暂时还没有想到战争债券的问题上去,他现在最先考虑的甚至不是兵败了当如何应付,而是如何挽回自己的颜面。
对外当然要一场胜仗来挽回颜面,所以他才问高俅还能不能抽调兵力、才会召折彦质来问策。但对内呢,周铨的先见之明,让赵佶心中既是羞惭又是嫉妒,他还是第一次如此嫉妒一位臣子。
可当赵俣将此事说出来之后,赵佶才意识到,这才是燃眉之急!
关系到京中几十万人口的家当,甚至有不少人倾家荡产就是为了赌债券升值,可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废纸!
“此事你们弄出来的,难道你们就不能抹平?”赵佶瞪着赵俣道。
赵俣顿足叫苦,当初这北伐战争债券原本是要交给东海商会发行的,可是一来周铨不赞同,二来宗室也想借着战争债券发一笔财在市场上将其价格往上炒的,主力之一便是宗室所办的天水商会,因此别人可以抽身不管,天水商会却不能抽身!
“官家,皇兄,此事你可不能不管!”赵俣叹着气,没有分辩,就是向赵佶哀求。
他知道皇兄的家当丰厚,这几年周铨可没少给皇兄揽钱,别的不说,抄朱勔家抄出了两三百万贯的现钱,全都被当成了京徐铁路的股份。
“朕一时间,去哪里寻那么多钱来替你们扫尾,你去看看朕的内库,空得都可以跑老鼠了!”赵佶吼了一声。
他确实有钱,但花钱也多,内库之中虽然还有些钱,但他不敢动,国库里的钱他更不敢动。
若是北方不稳的话,他还要指望着这笔钱来招募勇士,应对意外之变。
“那如何是好?”
“别问朕,这几年,你们借着天水商会,也赚了不少,如今该贴的贴吧!”赵佶看到自己兄弟可怜巴巴的模样,叹了口气又道:“若是不足,朕再贴上个二三十万贯”
“可债券如今价值是七百万贯”
赵佶险些气乐来了,这个时候,自己这位贤弟还指望着按炒高的价格来补上空缺!
他心中顿时明白,只怕不少债券都捂在了宗室手中,他们其实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自己!
他们不想受到损失,便惦记着国库与内库,希望从这边获得弥补,甚至还指望着从中渔利。
“十二弟,你们先退下吧,朕这边还有要事!”
“那战争债券之事怎么办?”赵俣委曲地问道。
“还能怎么办?谁闯出来的祸,谁自己收拾,朕最多就拿出三十万贯钱来,而且朕的钱要用来补百姓,不是补你们!回去以后,告诉他们,大宋的江山,不仅仅是朕的,也是他们的,若他们不舍得这钱,就别怪朕!”
赵佶将赵俣吼走之后,终于无力地坐了下来。
眼前繁华的京师,原本如画一般的江山,如今却激不起他赏玩的兴趣,就连艮岳,也让他觉得有些碍眼了。
“李邦彦,你想说什么就直说!”眼角余光瞄过,赵佶忽然看到李邦彦在那儿欲言又止,当下沉声道。
“臣担忧郓王安危。”李邦彦忧心忡忡地道。
此语一出,周围众人都露出了异样神情。
若前方大胜,李邦彦提郓王,那就是为郓王请功。但前方大败,他此时提郓王,言下之意,可是失利也与郓王相关!
从来不曾听闻郓王得罪过李邦彦啊,他这时捅一刀子
但是赵佶脸色大变:“你是说”
“据臣所知,周铨曾言,此次北伐,若胜则罢,若有失利,我大宋虚实,则尽为辽、金所知矣。而且河北之地,地势平阔,易于敌骑去来,童贯先后两败,皆败于敌骑突袭,若是敌有一支偏师,越境而入,直袭大名府,则郓王处境堪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皇子乎?”
听李邦彦说到此,众人都咽了口口水,心中暗赞此人会说话。
这样的话,绝对能打动赵佶!
赵佶也不由自主点头,他听出了李邦彦的言外之意,辽人不可能动用偏师越境深入,但是童贯已经连败两场,若是再败一场,桑干河都不可守,他只能退回原本的宋国境内,甚至还要继续南退,不仅周铨夺来的各州县尽数回到辽国手中,连宋国境内也要成为辽人纵横劫掠的战场。
那样的话,大名府危矣。大名府既危,以兵马大元帅身份留于此处的赵楷,就会身处险境。
但这看似关心赵楷安危的建议,实际上却暗藏陷阱。赵楷是指望着北伐之功来取代赵桓为太子的,但如今回京,相当于临阵脱逃,至少在短时间内,他和他的同党,都没有脸面提换太子的事情了。
“令人立刻传旨,召郓王回军,去其兵马大元帅之职,由副帅童贯继任,拔种师道为副元帅”
赵佶口述旨意,自然有人在飞快地记录,可他话音还未落,就见有宫使匆匆赶来:“八百里金牌急递!”
“怎么了,前方胜了?”赵佶迫不及待地问道。
“童贯令种师道移兵涿州,在胡梁河遇辽军,双方野战,种师道大败重伤不治!童贯已退至易水,他向朝廷,请求援军!”
赵佶刚想以种师道为副帅,却不曾想,第三场败仗的消息就又来了!
不但来了,而且这一仗比前两仗输得还惨,不是骑兵突袭,而是在正面交战时,为辽军所败,甚至令原本保持比较完整编制的西军,也近乎覆灭!
这一下,征燕的北伐大军,真的可以说是全军尽墨,而大宋的河北门户,也因此洞开!
赵佶只觉得耳中嗡嗡鸣响,他身体摇摇晃晃,听得有人惊呼,有人奔来,然后他就向后栽倒下去。未完待续。
………………………………
四二七、归罪
此前从前方传来的战报里,童贯避重就轻,虽然承认失利退却,但对自己的损失一直没有详细的汇报,只是推说诸军纷乱,还陆续有人归营,不可统计。
他每次都会重点强调,西军编制尚在,军力受损不多一是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挽回局面,二则是给西军诸将上眼药,暗讽他们当初不肯出力死战,而是先行退却,导致河北禁军与京师禁军受挫失利。
所以,无论是赵佶,还是高俅,或者是推说身体不适在家里躲着的蔡京,都以为北伐之事尚有挽回的余地,最不济,也不过是放弃周铨献出的那些州县,退回原来的边境,再多赔点钱,反正周铨不是取消了岁币嘛,重新拾回来就是。
可是童贯的第三败,却让这最不济都变得不可能了。
在两败之后,其实赵佶就知道,童贯不是合适的主帅,表面上他控制西军多年,结果西军诸将却仍然不听他的,他在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但当败仗来临时京中禁军同样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
至于河北禁军,原本众人就没对这支部队寄予太大希望。
那时赵佶就想着以宿将种师道取代童贯,特别是在李邦彦提醒,郓王赵楷身居险境之后,他就想着,用童贯为兵马大元帅,坐镇大名府,以种师道为副帅,统领前线部队,如此既照顾了童贯的面子,又将他从他所不擅长的一线指挥上解脱出来。
可现在晚了。
“童贯……种师道……误国!”
在彻底昏迷之前,赵构咬牙切齿地说道,全然不顾童贯是逃跑,而种师道是阵亡。
他这一昏倒,艮丘最高峰上,跟着他一起的诸人顿时手忙脚乱起来,大伙都慌了,呼太医的呼太医,喊陛下的喊陛下,还有吓得瑟瑟发抖想要找地方躲起来的。
好一会儿,才听得一声怒喝:“你们这是乱什么!”
众人望去,却看到蔡京拄着拐杖,不怒自威,不知何时出现在此!
最近杨戬重病,所以一直伴随在赵佶身边的是李彦,他名字与李邦彦只差一个字,俩人却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太监,此前的名声都被梁师成、童贯、杨戬等所遮掩,但若细说起来,其余太监所做的每一种坏事,他也都没少做。
虽然每一种他都不是做得最多的那一个,却什么好处都没少过。
李彦在喊太医,见蔡京到了,顿时一惊,这老头儿在家装病,此时怎么出来了。
不仅是他,在场的高俅等人,也同是如此。
然后听得又有一声轻咳:“宫内不能乱。”
他们再回头,却看到梁师成站在树荫之中,面色平静,而赵佶不知什么时候,被他扶到了树荫下,正有小太监奉上蒲团,让赵佶坐下。
这位最近也是称身体不适,因为他与周铨关系比较近的缘故,颇受到赵佶的冷落,宫中都有传闻,说他圣眷已失。
可这时,他也出现了!
大伙不由东张西望,想看到另一位病了杨戬会不会出现,不过这次倒没有看到,这让众人松了口气:看来不是所有人都装病啊。
“封锁宫禁,许进不许出,高太尉,你速速出宫,与横班诸军在一处,莫在让人随意传递消息。”蔡京吩咐道。
“李彦,你盯好这里的内监宫女,若有人敢不奉令出艮岳一步,立刻打死!”梁师成同样吩咐道。
这二位只是俩句话,顿时让众人的魂又回了过来,不知不觉中,众人的慌乱都没有了。
蔡京与梁师成交换了一个眼色。
虽然二人有合作也有争斗,但他们都很明白一点,现在是他们出来收拾残局的时候了。
此前因为他们二人与周铨走得太近,所以受到赵佶的怀疑,赵佶冷落梁师成,而且还通过蔡攸来逼迫蔡京放弃权力。他二人面对这种情形,不得不暂时退让,但现在,收复失地的时候到了。
“你们这些废物,平时一个个满嘴都能摘星拿月,关键之时地,却都无半点用处!”梁师成骂了一声,然后指着一个宫使:“魏宏,你去传御医,不要说废话,只讲……嗯,官家多饮了几杯酒,有些头疼。”
那宫使是他的亲信,闻言会意,一溜烟就跑掉。
“宫中有梁公,老夫先去政事堂。”蔡京道。
梁师成点了点头,至少这一刻,他与蔡京是盟友。
蔡京出去的时候,看到有个武官打扮的人,一脸惶恐地呆在宫门前。他虽是老眼昏花,但记忆力还不错,看到此人正是折彦质。蔡京咧开嘴,无声地笑了一下,还向折彦质点了点头。
被传唤而来却又被拦在宫前的折彦质,见到蔡京向自己点头致意,顿时大礼拜下,心中更是惶恐。
一开始宫使来召他入宫奏对,分明很急切,怎么转眼间,又不让他进宫了,甚至连那个宫使,也被拦在宫门外。但在这同时,又不放人出去唯一一个出宫的人,就是蔡京。
对了,最近蔡太师不是说身体不适不能外出么,他怎么会出现在宫中?
他满心不解,不过片刻之后,宫内有人匆匆出来,对着宫使嘀咕了两声,那宫使神情微变,对折彦质道:“今日官家倦了,来日有空,再召汝问对,现在还请折朝请先回吧。”
折彦质如今以朝请郎身份在直秘阁参军事,原本被召,他知道是为河北之事,准备了扬扬洒洒一大堆内容,现在却被打发回转,失了一个在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他心中有些惋惜,再加上感觉到宫中的异样,因此回去的途中,便有些失神。
直到有人拉住他的衣袖,他才回过神来:“赵公,你怎么在这里?”
拉住折彦质衣裳的人名为赵鼎,他与折彦质都是崇宁年间的进士,俩人向来认识,也颇有交情。只不过赵鼎如今为洛阳令,按理说应当呆在洛阳,却不知为何,此时来到了京师之中。
象他这般的守土官,等闲可是离不开职守。
“我落职了,回京待选。”赵鼎苦笑道。
“这怎么可能,你当洛阳令当得很好!”
“你知道西京中的那群老人们,只要他们看不顺眼,自然就要挑来挑去,所以我落职了。”赵鼎对自己的遭遇倒没有什么抱怨,不过旋即他又道:“你方才失魂落魄,所为何事?”
折彦质正在苦恼,他知道赵鼎足智多谋,当下将自己今日的经历说了一遍,特别还提到蔡京之事。赵鼎初时也是啧啧称奇,但听得最后蔡京向折彦质点头致意时,他神色变了。
以蔡京的身份,折彦质算什么东西,哪怕背着个进士名头,可终究是武臣出身,蔡京能看他一眼就算是抬举,点头致意……
“不好,河北又有变故了!”赵鼎悚然道:“前方败绩的消息……恐怕比京中的传闻还要严重!”
国难思良将,国家如果没有面临危局,折家这样的将门世家,只会受排挤猜忌,哪里能轻易得到皇帝的赐见、宰相的致意?
“而且,宫中恐有变故!”折彦质也不傻,若是前方真的大败,传入宫中,以当今官家那性子,宫里怎么不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正是因为宫里有变故,所以原本很迫切地向他咨询的事情也取消了,也正是因为宫中有变故,所以长时间都未曾出面的蔡京,竟然会突然出现在宫中!
“事关重大,我们也得做些准备才是。”赵鼎眼中闪动着奇光。
“我们能做些什么准备?”折彦质不以为然,他们二人一个位卑职低,另一个干脆落职,能有何为?
“我们不能做,但有人可以……比如说,太子!”
赵鼎低声说道,折彦质心中一凛,看着赵鼎的神情,就有些不对。
赵家的皇帝,已经有好几位都是岁数不高就驾崩了,若是当今天子真有什么意外,太子和在外执掌兵权的郓王,谁先得到消息,谁就拥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