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里衍一边说,一边仔细打量着周铨的眼神,看出他眼神中一瞬间的动摇,余里衍感到既是心酸,又是快意。
“茂德。”余里衍缓缓说道:“我不是真的傻子,我有眼睛,我都看到了,我都猜到了!”
“这个……从何说起?”周铨挠着头。
他不想在今天揭破此事,而是想着慢慢和余里衍解释。
“你把原本准备给我的帽子,在船上送给了茂德,那天我就在另一边甲板上,看得一清二楚!”余里衍一句话,将他所有的掩饰都揭破了。
周铨一时之间,几乎有些羞恼。(未完待续。)
………………………………
四七零、老贼真奸
蔡京笑吟吟望着眼前的眼轻人,满眼都是掩饰不住的激赏:“济国公,别来许久,你是风采依然,我呢,黄土都埋到了胸口啦。”
周铨哼了一声,在这老头面前没有掩饰自己的不满:“那坑原本是埋你的,你为何要将我推进去?”
蔡京哈哈大笑了几声,不以为意,只是待周铨走近之后,才拍了拍他的肩膀,略带伤感地道:“坑太大,我反正要死了,死后坑再大与我何干,但这个天下总得有人收拾,少不得劳烦老弟你了。”
这一幕,让海州知州张叔夜目瞪口呆。
在政治倾向上,张叔夜接近于旧党,故此他与蔡京是没有什么话好说的,这些时日他都借口新上任需要熟悉情况,满海州乱跑,尽可能不与蔡京照面。蔡京也不来烦他,但是今日周铨回到海州,张叔夜于情于理都得出面迎接,便看到了这让他吃惊的一幕。
蔡京称周铨“老弟”,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称呼。
“还是那句话,这坑是埋你们的坑,与我无干,便是你将我推了进来,我也可以随时抽身。”
“是,是,你若是觉得合适,随时可以抽身。”蔡京口不对心地道。
这让周铨很是憋闷。
他们所说的坑,就是大宋。
如今大宋的局面就是一个大坑,这其中主要是赵佶君臣作死所为,但也有周铨和蔡京的一份功劳。
京徐铁路、工业革命、战争债券……这些全是周铨给大宋挖出来的,而当今朝廷中缺乏才能之士、天子耽于享乐,则是蔡京给大宋挖出来的。
原本周铨可以坐视大宋在坑中挣扎,可蔡京说动周父周母,要与赵宋官家联姻,这就让周铨被绑得更紧密,他想要抽身在外作壁上观,显然是不成了。
当然蔡京并不知道,周铨从未想过对大宋的事情不伸手,相反,只要时机成熟,周铨很乐意接手整个大宋。
两人寒喧完毕之后,张叔夜上前来与周铨见礼,他得了赵佶面授机宜,哪怕对周铨很有意见,可是面上功夫还是做到位了。周铨对这个人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觉得此人有些迂阔固执,但是知道一点兵法,赵佶令他来海州取代被周铨反对的何栗,一是缓和与周铨的关系,二则是整顿海州的海防。
至于防的是谁,不问可知。
见蔡京与周铨似有密谈,张叔夜寻了个借口告辞而去,他走了之后,蔡京叹了口气:“官家始终是要玩制衡之策的。”
这是赵宋皇帝们的一惯伎俩,在朝廷中定然是要弄出两派人来相互制衡,蔡京只提了一句,周铨则是回都不回,两人便没有再提此事。
“朝廷一意推行第二期伐燕债券,已经拿今后十五年的盐税作保,同时每年给付一分的利息。”蔡京又叹气说道:“老夫被打发出京,可不只是来作媒这么简单,分明是朝廷怕老夫从中作梗,故此将我赶出来。”
周铨哼了一声:“老太师只怕巴不得吧,伐燕债券这个大坑,总有一天要将老太师的政敌尽数坑进去。到时老太师清清白白,正好出来收拾残局。只不过真有那一日,必是女真人兵临城下之际,那时老太师如何力挽狂澜?”
“老夫最多就是维持中枢不乱,至于力挽狂澜之举,自然是由济国公来担当。”蔡京眯着眼睛笑道:“京东东路,如何?”
“什么?”周铨一愣。
“若是有那一日,老夫便以京东东路为租界,向济国公借款借兵,济国公觉得如何?”
这话全天下,恐怕也只有蔡京敢说!
周铨不可思议地看着蔡京,却见这老头儿,白发苍苍,形容枯槁,虽然还算强健,但毕竟是风烛残年了。
这倒是很合乎他的一惯风格,只要在世之时能手握权柄,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与他没有关系。
“老太师说这话,官家能同意么?”周铨笑道。
“到得那时,官家同不同意重要么,天下局面总得有人来收拾,若能以区区京东东路之地,为他赵家延继数十载江山社稷,老夫上对得起赵家的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天下黎庶百姓!”蔡京这句话倒是说得钪锵有力。
当然,更对得起他自己的权力欲与私心杂念。
周铨没有给蔡京具体回应,而蔡京也不曾追问,方才那番对话,仿佛就从来没有过一般。
但实际上,双方明白,这就是一场预备交易:如果金国真的大举南下,大宋岌岌可危,那么周铨支持蔡京出来收拾残局,蔡京则支持周铨在京东东路,也就是山东半岛部分地区获取特殊利益。
这才是蔡京的真正目的。
不谋百年者不足以谋眼前,蔡京比起京城中的赵佶蔡攸等看得都远,所以才人和周铨达成这样一份协议。至于女真人能不能兵临汴京城下,对蔡京来说都无所谓,这只是他留下的后手中的一步,甚至不是他第一优选的那步。
而对周铨来说,这个交易也只是备不时之需罢了。
反正对他又没有损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说完将来的交易,紧接着就是眼前的交易了。
“官家赐婚之事,济国公可否给个准话?”蔡京笑道。
“你都将我父母搬了出来,我还有拒绝的余地么?”提起这事情,周铨不免有些尴尬,他没好气地道:“蔡太师当真是老奸巨猾!”
蔡京哈哈大笑,甚是得意。
时人只见周铨,却没有看到周父周母,这也难怪,周铨身上的光芒太甚,这让他身边之人就有些不显眼。而且明显周父周母是管不了周铨的,所以没有多少人想通过周父周母来对周铨施加影响。
但蔡京却看到这一点。
不仅看到这一点,还明白若是周父周母直接找上周铨,恐怕也说服不了其人,那么真正的关键人物,就转到了余里衍身上。而要做余里衍的工作,则必须说动辽主耶律延禧与文妃。
这个弯子拐得挺大,换旁人哪里会想那么多。
“蔡太师勿高兴太早了,此事还有问题。余里衍与我情投意合,起于患难之时,此际她失国离乡,我如何忍心弃之?故此离弃余里衍之事,想也别想,官家女儿来此,只能为妾!”
这世上也只有周铨敢说出让公主当妾的话语,如此狂妄,便是蔡京都皱着眉头:“济国公便是怨我,也莫迁怒其余啊。”
周铨一撇嘴:“我既然让了步,那么接下来该是官家让步了,至于如何说服官家,那是太师你老的事情,就不是我的事情了。”
蔡京敢挖坑给他跳,他如何会不报复?
周铨可从来没有以心胸宽广闻名,相反,只要有机会,他的报复一向来得非常迅速非常猛烈。你蔡京不是能说会道擅长说服人嘛,那就去说服赵佶,让他把女儿嫁给我当小妾吧。
如果他不同意,拒绝联姻的就不是周铨,责任也不由周铨承担了。
只不过,周铨还是小看蔡京了。
“此事倒用不得回去说服官家,来之前,老夫与官家早有提及,余里衍乃是大辽公主,咱们这边是大宋公主,彼也帝女此也帝女,不好偏颇,不如并妻,如何?”
“这……这也行?”这一下把周铨吓到了。
此时可没有什么平妻之说,大宋刑统户婚律里甚至说,“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可见此时是有重婚罪的。周铨来时曾经琢磨过,觉得这是个难题,故此拿来对付蔡京。
只是他太小看这些旧文人了。
蔡京毫不犹豫将大宋刑统视而不见,直接就引经据典,从春秋时齐侯的“三妻”之说,到唐时的“并嫡”论,总之,他能找出一千一万个理由,支持周铨并娶二妻。
至于国法……呵呵呵,那是为小人平民而设,岂可上国公?
蔡京甚至提出,若是周铨愿意,师师、红玉,亦可并嫡,名份上不用担心,朝廷可以给她们封君赐号,让她们身份也显尊贵,足以同余里衍、大宋帝姬并列。
这一下周铨彻底怕了。
若是消息传到余里衍和师师她们那儿去,只怕周铨的后院要大乱一番。
可想而知,余里衍会是什么心情,而师师与梁红玉又会有什么想法,原本还算和谐的后院,恐怕少不了一番激斗,足以让周铨焦头烂额。
他只能先将此事含糊应下,然后借口旅途疲乏要去休息,将蔡京赶走。待这老奸笑着离开好半天,周铨才悚然而惊。
这老奸不安好心!
提出并嫡,看似为他解决最大难题,实际上是在为今后挖坑,而且是周铨诸子争立的乱斗挖坑!
若并立嫡妻,也就意味着诸妻之子都有优先继承权,到那个时候,诸子相争,周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地盘兵力人手分封给诸子,原本团结的力量就会分散,带给大宋的压力就会大减,大宋甚至可能利用他诸子间的矛盾,分化击破!
不是可能,是必然,毕竟有大宋公主之子在其中,大宋借口支持其外甥,正好有介入的理由。
这老贼,当真奸!(未完待续。)
………………………………
四七一、兀术的毒计
打发走蔡京之后,京中的各项事宜如赵佶所愿,变得非常顺利。
因为大多数官员都不知道蔡京是为何离开,只道是因为反对赵佶的政策而被赵佶赶走,所以无人敢于反对。
扣除官吏俸禄以作战争债券的事情,很快就落实下去,虽然官吏们怨声一片,不过如同赵佶料想的那样,只削减他们十分之一的俸禄,对他们的生活水平影响不大,更何况还有抵押有利息,官员们也只是口头上喊两声苦也,根本不曾真正反对。
故此,等到了十一月,蔡京回到京中时,便得知自己的俸禄从下一月起要少拿十分之一了。
不仅如此,赵佶令唐恪很好地学习了一下富论中的各种手段,还提出了一种叫作忠君爱国券的小玩意儿,这玩意是另一种债券,但只以自愿形式买卖,按年提供利息。
还别说,这债券也有人问津,一些不明就里的商会,多少买了点去,也给国库弄来了几十万贯的收入。
这让赵佶精神大振,心情也愉快了许多,故此得知蔡京回来之后,当即召蔡京入见。
两人所谈为何,当时无人在场,连记载起居注的起居郎都未曾知晓。但等蔡京出去之后,很快消息便传出来:济国公求娶公主为妻
果然,这位济国公,当真就是一位公主爱好者。
这件事情,引起一片哂笑,这一次周铨算是实至名归了。
消息同样传入宫中,安德听到这消息时满怀憧憬,因为赵构已经向她透过口风,向父皇推荐下嫁的是她。而茂德只是呆了半个下午,然后又继续自己的生活。
关于哪一位公主下嫁的问题,在汴京市井中有人开盘下注,也不知是谁泄露出来的消息,安德帝姬排位第一,茂德排位第二。
而且这件事情,竟然还带动了大宋的市场繁荣和一批婚嫁,到处都在打听,周铨会何时迎娶帝姬,不少人都想着在同一天里成亲,好沾沾活财神的喜气。
让赵佶大感振奋的是,此事也带动了他的债券与忠君爱国券的销售,消息传出一个月后,他便惊喜地发现,债券与忠君爱国券销量暴涨。
仅这暴涨的销量,就给他的内库增加了一百余万贯的收入,也让天水商会暂时度过难关,似乎又可以维持下去了。
那唐恪受此启改,隔三岔五,便安排人手放出一些有关婚事的消息,让他惊喜的是,每次消息,都会在市场上造出一波好光景。他喜不自胜,将这消息禀报给赵佶,赵佶当时就呆住,好一会儿才半是欢喜半是苦涩地道:如此说来,朕可是沾了周铨的光啊。
官家沾他的光,是他的荣幸,而且婚事能成,济国公便是官家女婿,大宋驸马,一家人不二话,说不得谁沾光。唐恪嘴巴上倒很会说,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可还是将赵佶哄得相当高兴。
有人高兴,就有人发愁。
金国如今控制的中京大定府中,金主完颜阿骨打面色严厉,看着面前的一圈汉官。
你们买通商人,从大宋打探来的消息,就是这些他用女真话斥骂,然后有通译将之译成契丹语,这些汉官都是出身辽国,精通契丹语,闻言一个个战栗不安。
我对赵家皇帝女儿嫁给什么人,没有半点兴趣,我想知道的是赵家的虚实,我要我要为我儿报仇
本来阿骨打对于自己的成就已经相当满足,起兵十余载,辽国近乎全灭,若不是遇到瘟疫,恐怕今年就已经夺取了辽国全境。因此,他没将大宋当成自己的目标但周铨在辽河之战中重伤他长子斡本,致其死亡,这件事情,让阿骨打怀恨在心,哪怕事隔多年,也难以忘怀。
甚至因为诸子成长起来,彼此相争,让他在焦头烂额之余,更是有一种念头:若是当初斡本不死,以他的能力功业,足以压制诸子。
可是四太子说了,凡是与周铨有关的消息,都是第一优先,定然要禀报给陛下。好一会儿之后,有个汉官终于开口辩解道。
哼
负责对付周铨的,就是四太子兀术。
岳飞横扫北九州,将女真人几乎一网打尽,但是兀术还是得以逃脱,他回到了金国。虽然失去了大多部属与地盘,可这几年中他积累下的财富不少,也暗中向陆上转移了部分力量,因此他在阿骨打诸子之中,仍然是佼佼者。
听得是兀术的意思,阿骨打怒意稍歇,沉吟了会儿,他将汉官全部赶了出去,留下的都是女真完颜部的头头脑脑们。
哪怕这些汉官再呕心沥血地为异族效力,可是异族仍然不会真正将他们视为自己人。
宋朝的皇帝,是不是与那个周铨又和好了他开口问道。
周铨之名,在女真人当中,同样拥有极高的威慑力,众人沉闷了好一会儿,许久也没有人说话。
你们怎么不开口,莫非你们也象那些小儿辈一般,被这个宋人吓住了阿骨打站起身来,暴躁不安地道:有何可怕,不就是火炮吗,现在我们也有火炮,我们能攻下辽国的大城,火炮功不可没既然都有火炮,宋**士怯懦,连辽人都打不过,我们为何还要怕他们
这段时间里,阿骨打脾气暴躁,底下众人动辄得咎,大伙都不敢轻易开口。此时为他所迫,他的四弟吴乞买与五弟斜也交换了一个眼神,吴乞买开口道:不是我们畏他,而是不知兄长为何记挂着这个汉人。而且我金人当中,最了解此人者乃是兀术,兄长唤兀术来问就是
阿骨打以为有理,便唤兀术过来,听得来自南方的消息之后,兀术笑道:父亲放心,宋国的皇帝与周铨还是在互相猜忌,否则的话,为何婚期迟迟不能确定
嗯,这有什么关系
婚期确定,周铨就要进入宋国的都城迎接,他害怕宋国皇帝乘机动手,因此故意在拖延婚期呢。
兀术说到这,眼中寒光一闪:而且,如今宋国内忧外患,就算他们两家好成一家,我们也有绝对机会
你是说你招徕的那些宋国人,那些家伙,都是狡猾之辈,但胆小如鼠,至今藏头露尾,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
他们很有实力,至少在钱财上,他们实力很大,而且如果不是他们,我也很难从日本退回来。兀术又是一笑:我从来不指望他们能够做成什么事情,只要他们能够给宋国捣乱那就行了。父亲,我们女真人少,他们汉人多,如果不能让汉人内斗,我们女真人如何能争得过他们
在场的女真酋长们神情或多或少有些不以为然,如今在他们手下效力的汉人也有不少,但无论是勇武还是智慧,都让这些酋长们颇为轻视。
或许只有最了解汉人的兀术,才明白这些看似怯懦愚蠢的汉人中,暗藏着什么力量。因此他继续说道:汉人有一万万人,我们诸部加起来,连一百万人都没有,就算是加上那些投靠来的各部加起来,三百万人有么
加上辽人就不只三百万了。吴乞买有些不满兀术的傲气,冷冷地说道。
好吧,就算再加上辽人,甚至把漠北那些零散部族都加上来,凑到四百万吧,但是汉人有一万万,二十五个打我们一个,而且他们占据了最广阔最富庶的土地,他们拥有的财富,足以堆满白山黑水一场战斗,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甚至不是辽人的对手,可是你总也打不倒他
兀术说了一大堆,见众人越发不耐,他知道自己可能说得有些过了。
但他必须这样做,若不能引起自己的这些长辈们的重视,或许在周铨手中,他们就要吃一个大亏。如他所说的那样,汉人怎么打也打不倒,可他们女真人,只要受一次重创,那就会彻底倒下。
我说这些,不是怕汉人,而是要学会用智慧对付他们。分化他们,离间他们,让他们内斗只要让汉人成为一盘散沙,让他们因为想法不同而分崩离析,因为喜好不同而相互争吵,因为各种不满而无法合作。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更小的代价去操纵他们,奴役他们,最终杀光他们
兀术说到这里时,再也不掩饰自己的恨意,而这滔天的杀意,便是吴乞买斜也都觉得不对劲儿。
阿骨打深深看了兀术一眼,这个儿子自从亲眼看到庶兄斡本的尸体后,似乎就有些不对劲了。
他胆大妄为,心狠手辣,即使是几位叔父也压制不住他。
不过他说的倒是有理,仅凭借几十万女真人,想要统治一万万的汉人,不用一些手段,明显是不可能的。
那么阿骨打正要再问。
父亲,父亲,叔父,好消息,好消息
阿骨打的话语被外头大呼小叫声所惊破,只见他的二子斡离不推门而入,几名侍卫想拦又不敢拦。
什么事情阿骨打眉头一皱。
辽国的耶律淳死了,萧干与耶律大石为立谁监国之事相争,辽人居庸关守将惶恐不安,已经向我们投降,长城天险,今为我有,灭辽之机,更待何时斡离不瞄了惊怒地望着自己的兀术一眼,咧嘴笑了笑。未完待续。
………………………………
四七二、无面人
耶律淳的身体能拖到年底,还要多亏了周铨这十余年大力发展医术,宋、辽两国的医生们做了许多交流,从而让耶律淳多活了几个月。
因为知道耶律延禧逃到济州去的缘故,耶律淳未称帝,只是以皇太叔身份监国,在他死后,如何安排后事的问题,引发了耶律大石与萧干这两位“当权派”的争执。
争执未决之下,影响到了底下人的心,故此便有人动了心思,反正辽国灭亡已成定局,不如投靠金人,还可以混个功劳。
动此心者,乃是李处温。
此人被耶律淳任命为宰相,只是身为汉人,又值怨军新叛之后,倍受猜疑,手中并无多少实权。在耶律淳死后,更是被调出中枢,令他去居庸关监军,其实就是不让他介入耶律淳死后的权力分配。
这令李处温父子大恐,他们也确实不是什么好鸟,此前暗中通宋联金,试图两边下注。到得居庸关之后,李处温便想法子与金人联络,正好联系上斡离不的人手,才给斡离不带来了这样的好消息。
“既是如此,先将宋人放一放,把南京道夺来再说,有了南京道,再不济宋人也要送岁币给咱们!”阿骨打当机立断。
兀术欲言又止,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大帐。
他知道自己适得其反了。
原本兀术有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绕过辽国,以伐辽为幌子,假道于宋,进入宋境内之后,直逼守备空虚的宋京汴梁。
而投靠他的宋人,也会乘机作乱,到那个时候,宋国内部到处烽火,哪怕周铨再有本领,也须得先扫荡群雄之后,才能来和金国争一短长。
那个时候,金国已经整合好了足够的力量,又与周铨一般拥有大炮……
“这群蠢货,最宝贵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最宝贵的是宋国汴京中的那些工匠!那些铁匠、水泥匠,还有炮匠!如果突袭宋都,逼他们交出这些工匠,再不惜代价铸炮,我们的火炮只会比周铨更多……”
阿骨打转着这个念头离开,但是却无法阻止金国大军南下。
十二月初六,吴乞买、斡离不带领五万金军南下,进军居庸关。
十二月十日,大军抵达居庸关前。
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李处温父子的脑袋和一场伏击!
所谓的萧干与耶律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