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斡离不却被吴乞买所说服了,这一下周铨没有什么,可大宋京城就麻烦了。

    第二个意外则是钟相跑到四川去了,四川是周铨渗透最弱的地方,他在那边的情报系统能传来的也只有些基本信息,此前甚至没有关注到钟相此人。在这个时候钟相举事,让周铨起了不好的预感:或许钟相与金人有关!

    从其人行事风格来看,周铨还闻到了摩尼教的气息。若此猜测为真,那么四川之乱还不是大宋问题的极限,江南摩尼教只怕也会闹腾了。

    这些都是癣疥之患,根本不算什么,但苍蝇叮不死人却可以烦死人。周铨微叹了口气:“我不怕金人,但我怕赵家人。”

    白先锋莫名其妙:“赵家人有何可怕?”

    “上皇倒还罢了,虽无人君之相,却总算当了一二十年的皇帝,行事还有点经验。可赵桓只靠着忍耐而登上帝位,恐怕会装忍耐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后方法,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搞什么韬光养晦,对上金人也会如此。他身边亲近之臣又都出自东宫旧人,空谈仁义而无实策,不坏事就不错了,根本无补于世!”

    周铨的话不幸言中了。

    在解除了眼前危机后,赵桓便开始琢磨金人的问题。

    在他看来,与金人有矛盾的是上皇、童贯等人,他新皇既立,自可与金人言和,故此他派出使者向金人请平。

    金人同意言和,前提条件是汉军退出燕京。

    赵桓闻此大喜,觉得和谈可成,他也不经朝会,径直派出使臣,快马加鞭,飞奔往燕京。

    李纲闻知此讯,大惊失色。忙入宫求见:“陛下,是谁为陛下出此下策!”

    “这如何是下策?”

    “在燕之军,乃是周铨私兵,陛下如何支使得动?草率如此,我恐不但不被重视,失了朝廷体面,更恐恶了周铨,令君臣失和,反为金人所乘!”

    “李伯纪之言,我不敢苟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周铨私兵,亦是大宋之臣子,岂会对朝廷谕旨置若罔闻?”

    耿南仲一听到李纲之语,便极不高兴,只因出此主意者,正是他本人。

    不等李纲再说,赵桓笑道:“姑且一试,成故可喜,败亦无憾。”

    李纲默然退下,心中对赵桓也渐失望了。

    赵家的这些龙子龙孙,尽昏不靠谱!

    他却不知,在他走后,耿南仲向赵桓举荐道:“李纲之忧,也不是不无道理,臣以为,要令周铨部众臣服,只派一路使者恐怕不足,须连发金牌,派遣善辩之忠直之士前往,则事更易成。”

    赵桓又觉得有理,便问道:“卿可有合适人选?”

    “臣确实有一人选,御史秦桧,一向忠于君王,可为钦使!”(未完待续。)
………………………………

四九九、第十二道金牌金桧

    此时燕京外围,已经是空无一人,金人的所有防线都已经拔除,他们唯一可以倚靠的,唯有燕京城墙了。

    岳飞望着这道墙,微微摇头。

    换作过往,这墙可谓天下监城,但火炮彻底改变了攻城战法,这种城墙已经落伍了。

    倒是东海护卫军,在探索面对炮火时的防守策略,现在已经提出棱堡战术。

    周铨对新战术与新武器一样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很大。岳飞更是这方面的专家,有时候他也会觉得遗憾,自己跟着周侗所学,现在已大半没了用处。

    弓三石,可射程比不得火枪,枪八尺,现在只能偶尔捡个漏,根本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了。

    “那边为何吵嚷?”

    他正在观察燕京城,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叫嚷,他不满地回头问道。

    他和泼韩五不同,对于军纪还是很重视的,此时全军肃然,唯有彼处,有人在叫嚷。

    “还不是朝廷派来的那些家伙,也就你要留着他们,依我之意,便是不砍了他们,也应该装之赶走,免得他们在这边乱叫乱嚷!”

    岳飞身边,一个营正不以为然地说道。这话引发一片共鸣,众人纷纷点头,望着岳飞的眼神,多少有点不解。

    “又来了一个!”有人叫道。

    却是又一骑金牌急铺飞速赶来。

    “这是多少个啦?”

    “第十二位,朝廷当直看得起我们,竟然派出了这么多人!”

    十二道金牌传召,这可不是什么常见事情。至少在大宋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少次。

    岳飞冷冷的看着这已经飞奔而来的人,他目力好,看到这是一个中年的文士模样的人。虽然外表是个文人,看起来干枯黑瘦,但在马上却能够骑得飞快,倒不完全是个书生。

    “这是谁?”

    “看起来和之前的十一道金牌,都不太一样!”

    “不管来的是谁,都是朝廷派来的走狗!”

    众人窃窃私语,最后由**一锤定音。

    **是辽东汉人,对任何韩廷,无论是辽的还是宋的都没有好感。

    象他这样的,在商会护卫中占了一大半。在他们看来,所谓朝廷,收税之时在,有事的时候就不存在,比起讲道义的江湖强盗尚且不如。

    “谁是岳飞?”与此前十一道金牌果然不同,这个男人一下马就直接点了岳飞之名。

    大宋毕竟是大宋,当一个大国真正发动起来,全力调查之下,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到他们想知道的一切。

    他不点岳飞之名,那多半就是送去同此前的那些使者“团聚”了。但既是提到了岳飞,自然有人向岳飞禀报,岳飞也有些好奇,不知道此人是何等人物,因此便招来人相见。

    来人正是秦桧。

    随着周铨带来的变化,许多人的命运轨迹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说秦桧。他兄长是梁师成的亲信,与周铨合作得相当不错,秦桧本人也借助梁师成的力量,比原先要早出仕。只不过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一出仕之后,立刻翻脸,弹劾梁师成,与之划清界限。

    在他看来,梁师成等人虽然一时权盛,可终究不会是长久之事。

    他一见岳飞,相貌堂堂,便在心底暗赞了一声:难怪打得金贼闻风丧胆,这等人物,果然不凡!

    同时他心底对于曾经不只一次见过的周铨,生出更多的心思来。

    他早就知道周铨杰出,只不过周铨对他始终有若有若无的敌意,秦桧初时未曾发觉,可是时间久了,哪里会感觉不到?因此,他虽然也想搭上周铨的线,借周铨之力升官,结果却只能羡慕地看着李纲、宗泽等人,直接或者间接因为周铨而升职,自己却是空识其人,却无其路。

    他这种人,当然不会是什么心胸宽广之辈,心底之中,颇得怨愤,只是周铨势大,他不但不敢表达出来,反而在每次见面时,都毕恭毕敬,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周铨。

    只不过这一次他奉命而来,无论如何都要得罪周铨。

    “眼前少帅,便是打得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将军?”秦桧上前向岳飞施礼,寒喧说道。

    “说。”这是岳飞的回应。

    原本岳飞就是信奉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不喜废话,对这个明显是朝廷派来的人更不会有什么心间去套近乎。

    骨子里,岳飞其实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不喜欢交结逢迎。在周铨这里,他身为周铨义弟,只有别人敬他的,而无需刻意去与人结交,反而让他的人缘关系非常不错。但对外人,不客气,等闲休想见到他的笑脸。

    秦桧竟然对他这种性格略有了解。

    周铨绝对不知道,在发觉周铨的敌意之后,不知是为了能够对付周铨,还是能够想法子投靠周铨,秦桧对他身边的人狠下了一番功夫。

    象岳飞、韩世忠,在此战之前,默默无闻,知道他们的人并不多,可是秦桧不但知道,对他们的身份背景等都做过细致的调查。

    “废话不说,朝廷与金人议和,请阁下暂时驻军,勿坏友盟大计。”秦桧道。

    岳飞没出声,而边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秦桧有些莫名其妙,要知道,本朝自开朝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以来,历代执政,对于友盟之事都非常重视,甚至连王安石这样的拗相公,为了所谓的友盟,不惜将边军将士浴血压来的城堡边地送还给西夏。这是典型的外交无小事,可谓遗毒千载,在大宋甚有市场。

    但是,在护卫军这边,却是毫无市场可言。

    护卫军这边,无论是讲武堂还是伏波堂,两所军校里都有有关外交的内容,爱毒舌的**对此做过非常精妙的曲解:大炮的口径决定正义的距离。

    如果武力得不到尊重,那么靠着韬光养晦、出气外交或者夫妻论,同样也得不到尊重,至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等而下之的背国言论。

    **见岳飞懒得理解这个使者,于是朗声说道:“友盟大计,谁和谁的友盟大计?”

    “自然是大宋与金国。”

    “屁。”**道。

    秦桧毕竟是读书人,在他面前一个“屁”字,直崩得他额头青筋一跳,不过他沉住气,只看着岳飞。

    杀手锏还没有使出来,此人是周铨的义弟,如果能在他与周铨间打进一枚楔子,那才是无量之功!

    岳飞伸手散了散鼻子,然后后退了一步,一句话都没有说,但谁都知道他的意思了。

    眼前这厮,就是一个“屁”。

    众人又是哈哈大笑,秦桧眉头青筋再次一跳:“岳将军乃是人杰,自然知道,战事一起,百姓遭殃,所谓友盟,不过是应付眼前,待我大宋整顿了内部,清除了童贯、王黼之流幸进,自然可以聚力于北,将金人一举荡平之!”

    “第二个屁!”**又道。

    秦桧本不准备理睬他,就在这时却听得有一个护卫军将领道:“阿源,你这厮胡说啥,为什么我觉得这家伙说的好有道理?”

    “比人口,大宋与金孰多孰寡,比钢铁,大宋与金差距几何,比火炮,大宋与金谁强谁弱,便是比兵力,大宋与金又是如何?这么大的优势,仍然打不过别人,指望着来日?一头猪,瘦的时候打不过野狼,长胖了还是打不过野狼!大宋在辽面前吃过的教训,都证明他们这些家伙,其实就是内残外忍,宁为异族之奴!”

    此一番话,掷地有声,护卫军的另一个将领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连连点头:“你说的是,你说的是,他就是第二个屁!”

    秦桧面上红了红,但又转为黑。

    这两人一唱一和,其实就是要拐弯抹角骂大宋,骂他,他如何会不知觉。

    但人家骂的确实又狠又准,令秦桧不能不再反嘴了。很明显,这些人都是怕岳飞被他说服,他现在只有辩倒这些人,才能扫清通往岳飞的障碍。

    因此秦桧回过头来,一振衣袖,厉声喝道:“无知蠢汉,莫非济国公在教你们的时候,就未曾教过你们礼仪么?”

    此语一出,周围一片沉寂,紧接着,秦桧觉得背上的有些发凉。

    如果说此前众人看他,最多只是戏谑嘲弄,有如对待一个小丑,那么现在众人就似乎准备要揍他一顿,甚至可能要取他性命了。

    秦桧不想死,于是又开口道:“某姓秦,名桧,字会之,与济国公乃是多年旧识,当初济国公尚在汴京,并未出仕,某便和他认识,知道他一向谦逊有礼,以理服人,你们想必不是出自龙川学堂,就是出自济州学堂,算得济国公门生,为何却如此无礼?“

    ”哈,哈,哈!“眼见众人皆默,似乎都被他震慑,哪怕明知道这是因为他自称的”济国公多年旧识“身份而来,秦桧却依然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他仰天大笑三声,正要借此机会,继续下去,突然听得那个**又幽幽地开口:”周公教我们的礼,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朋友若来有美酒,豺狼若来有猎弓多年旧识,想来是多年旧敌吧?“

    此话一出,秦桧张开嘴巴欲笑的,结果被自己的口水呛了回去,连接咳嗽,眼泪鼻涕都咳了出来。

    未完待续。
………………………………

五零零、看对与看错

    秦桧搬出所谓多年旧识这个身份,其实就是让护卫军众人对他有几分忌惮,从而不必担忧自己的安危。

    可是旧识既有可能是旧交故友,也有可能是旧日仇敌。若是被座实了这个旧仇的身份,以这些护卫军对周铨的狂热崇拜,秦桧毫不怀疑他们会干出些让人不忍言的举动。

    好在这时他吓得失仪之事,让众人哄堂大笑,方才的剑拔弩张之态,也因此有所缓和。

    “第三个屁。”**阴阳怪气地又说了一句。

    秦桧发现此人虽然是其貌不扬,可是每一句都直指自己言辞中最薄弱之处,让他无法应付,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人。

    “阁下目光不凡,思维敏捷,为何开口不离浊气,偏偏不能好生说话?”秦桧沉声向**问道。

    “怎么,你们读书人就不拉屎放屁了?”**再次噗笑:“不过也是,你们只长一张嘴,吃喝拉撒全靠那一张嘴了,当然会如此!”

    秦桧须发皆张,身体气得发抖,他用手一指**:“咄,你这厮才只有张嘴,满口阴毒血口喷人……”

    他被激得失态,要与**对骂,可是正当此际,心底生出的警兆,让他神情一动,再看向岳飞,只见岳飞扭过头去,似乎对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谈话的兴趣。

    秦桧明白,自己不拿出原本作为杀手锏的问题来,是不行的了。

    他沉声道:“我有一件事情要对岳将军说,此事不能为外人所知,还请岳将军屏退左右。”

    众人都很好奇,不知道这厮会说出什么来,岳飞却听都不想听,一摆手,便有士兵上前,要将秦桧驱走。

    “此事与令堂有关!”秦桧又叫道。

    岳飞目光顿时变得森冷起来。

    他家在河南汤阴,后来随周侗四处游历,周侗去世之后,便跟着周铨。这期间除了父丧和大婚时回过家乡,就只有每年年假期间回去。他原本也想将母亲接至济州,但是岳母以欲终老乡梓为他父亲守墓为由,怎么也不肯离开。他生性至孝,这种情形下,只能令妻儿亦留在汤阴老家,替他侍奉老人,以全孝道。

    周铨每年都会抽专门时间去探望他母亲,或是拜年,或是祝寿,每次都会带他一起,故此岳母对周铨也相当好,视如自己第三个儿子一般。岳飞的弟弟岳翻,想要随岳飞一起闯荡天下,是周铨将他劝住,留在乡中,同时为他延访名师,习文练武,还专门派了传授济州实学。

    济州等周铨所创学堂教授的学问,如今被有些人称为“实学”,其根源来自于周铨的一句话:不唯圣贤,不唯经义,不唯道德,唯于实。

    回忆起周铨所做的一切,岳飞的目光更冷。

    他自问自己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因为周侗慧眼识才,赞赏他的习武天赋,故此将他收为弟子,甚至充作义子,如此与周铨有了亲近的关系,然后正式结义。

    结义之时,周铨不说名满天下,也是已经干过不少大事的大人物了,他呢,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力气大点罢了。

    所以周铨对他并无所图。

    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你们先退下。”岳飞摆了摆手,周围一群人顿时退开了。

    “直说。”在众人退开后,岳飞吐出两个字。

    “听闻岳将军之母,颇有孟母之风,曾以岳将军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不知是否为真?”秦桧又道。

    在恩师周侗、父亲岳和先后去世之后,岳母担心这个儿子脾气暴烈,无人可制,误入歧途,便在他背上刺下这四个字,为的是令其时时警醒,不要为小怨而与人争执冲突,勿以武犯人。

    更为的是勉励他,将此一身,做些于国于民有益之事。

    只不过这事情知道的人不多,秦桧是怎么晓得的?

    岳飞轻轻撩了一下眉,仅仅是这一瞬间展露的目光,便足以让秦桧全身冰冷,如坠寒窖。

    可秦桧还是强自镇定,不敢露出丝毫惧怕之色,脸上甚至浮着一丝自信的笑来:“令堂当真是天下典范,以忠义教子,朝廷已下令旌表,想来朝廷的旨意,很快就会传遍天下……“

    岳飞的瞳孔终于剧烈收缩了一下。

    秦桧之意,可不仅仅是代表朝廷向岳飞示好,更是代表朝廷向岳飞示威。

    汤阴县属相州,而相州如今正在吴乞买的铁蹄之下!

    若是给金人得知,统帅大军围困燕京、逼得金主完颜阿骨打走投无路的岳飞家人,就在他们如今控制的地方一座小小乡村之内,金人会怎么做?

    秦桧紧接着又是一笑:”听闻岳将军家中贤妻,替夫尽孝,礼敬姑婆,友悌幼弟,亦是妇德典范,朝廷有意一并旌表。说到这里,还要恭喜一下岳将军,秦某北上之时,虽然无法经过相州,却也听到一个消息,岳将军贤妻于五日之前,又为将军生出一女……如今将军儿女双全,当真令秦某羡煞。“

    岳飞深深吸了口气,闭上了眼睛。

    这一次秦桧拿出来威胁他的,并不是岳妻,而是岳飞之子女。

    秦桧没有催逼岳飞,以他对岳飞的关注了解,还有冥冥中的恶感,让他知道岳飞这种人是什么脾气。

    过了好一会儿,岳飞睁开眼,静静地盯着秦桧:”朝廷要我做什么?“

    ”朝廷召将军回京,解东京之围。将军便是想要与金人一决胜负,在东京城外,亦有机会,何必拘泥于燕京?“秦桧心中狂喜,他定了定神,然后又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但岳将军此次回军解东京之围,正合令堂精忠报国之意,而且将军南下,可过相州,取相州之后,令堂及家人亦能保全,这岂不是忠孝两全的美事?“

    岳飞目光冰冷,是的,这一计策,看上去让他忠孝两全了,但实际上呢,却让他抛却了义字。

    抛却了与周铨的兄弟之义。

    秦桧知道这个决定极为难下,因此仍然没有催逼。好一会儿之后,却见岳飞缓缓摇头:”金人尾袭,我回不了汴京,战败事小,对不起我兄长。“

    他不按周铨的战略去做,放弃围杀阿骨打、断绝金人归路,这已经是很对不住周铨了,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只有以死谢罪。

    可若在撤围回军时,被金人前截后追,丧失战术主动,致使护卫军遭遇惨重损失,那就连死都无法弥补过错。

    秦桧心中冷笑:此人死意已决。

    他对岳飞有种莫名的恶感,或许是因为当初周铨对他的敌意,也或许是他本能地看岳飞这种人不快。

    但此时他没有将自己的心情表露出来,而是连连点头:”你说的有理,我愿意为将军效力,作为使者,进入燕京,说服金人,达成盟约,使其在我军退走之时,并不进攻。“

    岳飞不屑地道:”你凭什么能说服金人?又凭什么保证金人能遵守盟约,他们已经背过一次盟,自然不会在意再背第二次盟。“

    这还是岳飞第一次对秦桧说这么多话。

    ”我能说服你,自然能说服阿骨打,至于金人是否守约,并不在于我,而在于将军能让他们多畏惧!“秦桧道。

    若是金人足够惧怕岳飞,自然会守约,以汉军此前展露出来的战斗力和如今燕京城中的金人态度来看,这惧怕还是相当足够的。

    ”你去。“岳飞道。

    秦桧大喜,他紧紧握住了拳头:成了!

    他很早就在琢磨着对付周铨之事,特别是在考上进士成为前宰相王圭的孙女婿之后,更是如此。而这位王氏,倒不愧是李清照的表妹,狡黠多智,得知他的心事之后,便在家中东窗之下,与他共同敲定此策。

    原本只是闲极无聊时琢磨的事情,没料想还真给了秦桧这个机会!

    他自信地离开岳飞,径直回到自己的马上,然后向着燕京城而去。

    马脖子下有两个木盒,正是他来之前向赵桓要来的童贯与王黼的首绩。

    秦桧笑吟吟向一个盒子行礼,那里面封着的,正是童贯的脑袋。

    “有劳世伯来此,为我带来富贵,此去燕京,还须多劳!”他口中嘀咕道。

    论起关系,秦桧与童贯还有某种联系,其妻王氏乃是童贯义女。不过这等关系,丝毫不会影响到秦桧接下来的计划。

    这两颗首绩当然不能让阿骨打同意盟约,却足够作为敲门砖,打开和谈的大门,证明大宋新皇帝的诚意。

    至于真正的和谈条件……

    秦桧脸上浮起一丝冷笑。

    他不知道,在他离开之后,岳飞被一群护卫军将领围住。

    这些人不是来置问岳飞的,相反,大半护卫军中层以上将领来此,乃是受岳飞所召。

    “机会成熟了,不久之后,我下达撤退命令之时,总攻即将开始,各部都做好准备!”他沉声道。

    说此话时,他的双手捏得紧紧的,骨头里都发出叭叭的声音。

    秦桧没看错他,但也看错他了!

    他心中确实已有死志,却不是如秦桧之意,而是欲以身殉母!(未完待续。)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