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靠着你这般的书生,能成什么气候?要想对付周铨,还须得学习周铨的手段。”来人咧嘴笑了笑,因为胳膊上的疼痛,他笑容有些抽搐:“秦老爷,我手中有百余人,还带了些破坏炮台的东西……你只要想法子让我们混进炮台,其余的事情,就不劳你插手了!”

    这等狠辣,特别是提起周铨时那咬牙切齿的神情,让秦桧心中又是一凛,他忍不住开口问道:“阁下是谁,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一笑,好一会儿,回应他道:“我们……都放弃了自己的姓名,你可以呼我无面人,或者叫我深仇亦可!”(未完待续。)
………………………………

五一九、巡炮使臣

    ,。

    梁红玉蹑手蹑脚走进书房,看到周铨仰躺在摇椅之上,发出轻微的鼾声,神情微微一动。

    周铨太累了。

    哪怕他年轻力壮,又一直有锻炼,也架不住这一个多月来的辛苦,现在可以说是他这段时间里少数放松的时间。

    如果可能,梁红玉希望他能够多休息会儿,可现在接着的消息实在太重要,梁红玉又不得不吵醒他,否则少不得要受他埋怨。

    梁红玉轻轻叹了口气,有所得必有所失,或许周铨走上了这条路后就得付出这样的代价。

    “何事?”周铨睡得很浅,她一叹气,立刻被惊醒,沉声说道。

    “哦,兀术攻破太原,扬言欲攻西京。”

    周铨双眼一睁,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兀术的监控,因此只是一瞬,便噗笑道:“骗人,他要来接应斡离不!”

    若是半个月前得到这消息,他会非常担忧,可现在,阿骨打与吴乞买都已败擒,大局已定,兀术已失去了最好时机了。

    可以说,周铨出人意料的介入此战,让金人苦心精营而创造出来的机会化为泡影,相反,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界。

    事实上,周铨的消息还要更灵通一些,叶楚从榆关外传来的消息,因为主力长期南下,特别是阿骨打在燕京失利被擒的缘故,金国已经陷入动荡之中,前辽遗民、渤海人、高丽人和奚人,还有残留下来的汉民,纷纷举事,金国可谓遍地烽烟。

    此时还能支撑得住,无非是对吴乞买还有点忌惮。等吴乞买也兵败的消息传到,整个金国,只怕立刻要土崩瓦解。

    “我准备去京城一趟。”周铨缓缓道。

    梁红玉一愣,然后神情有些复杂地道:“可是要召岳飞南下?”

    梁红玉误会了周铨进京的目的,她以为周铨是要进京推翻宋室。

    周铨摇了摇头:“不必,我这次进京……只是给赵桓一点警告,同时取得我该取得的东西。”

    彻底消灭宋室,目前还不是时候,有许多烂摊子,还要赵桓去将之折腾,等赵桓将人心折腾完了,那才是周铨伸手摘果子的时候。

    “说起赵桓,还有一件事情,须得周郎知晓,赵佶,也就是太上皇,如今又跑回徐州了,而且他呆在徐州,似乎不太愿意回京……另外,他下令淮南赋税,尽留于徐州,以供敷用。”

    这消息让周铨愣住了。

    如今大宋四川有钟相,江南有方腊,河北、河东、陕西都打得乱七八糟,国家赋税,大半靠着京东,粮食则靠着两湖、江西和淮南。特别是淮南的粮食,可以说只要一日停运,京师粮价就要涨上一成。

    这个时候,赵佶不顾儿子在京中盼望淮粮,却中途横插出来,要截留淮南粮食――他终究还是舍不得权力!

    想到这,周铨苦笑起来:“这赵桓已经是够蠢的了,不过也好,蠢人自有蠢人磨,他老子折腾他,想来他会头疼吧!”

    赵桓确实头疼。

    宗泽已经入京了,带来的还有周铨支持的粮钱。只不过赵桓还没有松口气,就得知淮南运往京师的粮食到了徐州就被扣下,却是太上皇赵佶之命所为。

    “太上皇这是何意?”他森森地向群臣问道。

    大殿之中,群臣都噤声不语。

    牵涉到天子家事,特别是两代皇帝权力之争,没有谁敢轻易发言。

    赵桓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站在面前的吴敏身上。他神情稍缓,徐徐道:“吴卿替上皇传此意于朕,可知上皇究竟是何意?”

    吴敏神情有些尴尬,沉吟了会儿道:“此事臣亦曾于上皇面前谏争,只是未被纳用!”

    他是反对赵佶插手东南政务的――留淮南粮食,只是赵佶插手东南政务的第一步,他知道赵佶下面准备在京东、淮南招募勇壮,另训新军,借助周铨的财力与人力,做收复江南的准备。可是赵佶只不过是退休的上皇,行此事情,让继位的赵桓如何自处?

    只是他的劝告,赵佶不听,反而叹息道:“当初用卿之言,传位于今上,如今看来,今上懦弱,实非明主之资,老夫虽退位避居,却不可不为其拾遗补缺,尽一份心力。”

    言下之意,就是对赵桓不满,想要拿回权力了。

    这件事情让吴敏大为恐慌,赵氏父子内争,对于赵宋皇室来说,那可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只要争斗的苗头一出,接下来只怕很难平息了。

    “上皇在外,风雨飘摇,朕实心忧,朕欲以聂山为奉迎使,将上皇迎回京师,诸卿以为如何?”听了吴敏的话,赵桓心思稍定,他又道。

    聂山此前为开封府尹,在赵桓登基继位之后,他毫不犹豫抛弃了旧举主,转投耿南仲,因此甚得赵桓信任。

    吴敏还没有说话,赵桓又道:“蔡攸跟在上皇身边,不思劝慰上皇,一昧尽谗,离间人君父子。蔡京身负皇恩,国难之时弃京不顾,避居徐州――此父子二人,皆是国贼,朕欲以聂山擒此二人,查抄其家,以充国用,诸卿以为如何?”

    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赵桓分明是认定,让赵佶又生出夺权之意者,就是蔡家父子。谁让蔡家父子此时,恰好也都躲在徐州呢!

    蔡京是号称要替公主与周铨作媒,在金人南下之前就跑往徐州了。蔡攸则是赵佶退位之后,和吴敏等一起跟随赵佶离京。他父子原本就曾反目,而且在赵桓登基之事上,蔡攸很是出了不少力气。可是此时赵桓要清算他父子,根本不念此前的功劳。

    众人都明白赵桓的用意,他是抄家抄上瘾了。

    此前抄了杨戬,然后又抄了童贯、王黼,这样的大抄家,让赵桓原本空落落的口袋很是鼓了几天,当然很快又空了下去。如今赵佶欲断淮南粮食,那么赵桓情急之下,便要抄赵佶宠臣的家。

    “另外,上皇既已退位,冗杂政务,就不要再去烦扰他老人家,一切均由朕作主,除天下教门之事,上皇皆不须过问。”赵桓又说道。

    他到这时,已经不太掩饰自己对赵佶的猜忌!

    身为新任兵部尚书的宗泽听到这儿,再也忍不住了。

    他大步出列:“陛下,臣以为上皇之事,乃皇家家事,并非当务之急。当务之急者,乃是兀术破太原,太原既破,兀术已经打开了金人北退之途,臣恐斡离不此时会有所动作……”

    此前斡离不兵临城下,却只是逼赵桓签城下之盟,双方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在宗泽看来,这并不是因为金人真想和平,只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攻破汴京,劫掠无数,也无法顺利带回去,因为韩世忠堵住了黄河,岳飞堵住了燕京,两道防线,金人不能原路返回。

    但现在不同了,有兀术接应,金人有了一条相对安全可以北返的通道,他们是否还会继续谈判,就成了疑问。

    说到这,他诚恳地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在于巩固城防。臣入京虽只有一日,却也知道,京师城防,如今仰赖者一是炮台二是民壮,臣请陛下授权拨款,巩固炮台,招募民壮!”

    “唔……”赵桓蠢是蠢,但好话歹话还是分得清楚的,而且赵佶那边,也确实不是朝夕可以解决的事情,他略一沉吟,正待回应,却见臣班后列,一人站了出来。

    “臣附议宗泽所言,臣请陛下设立巡炮使,以朝臣担任,每日轮值,巡视炮台,以免为敌所乘!”

    出来说话的,却是秦桧!

    赵桓对宗泽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因为此人倾向于周铨,但对秦桧,他相当放心。

    毕竟秦桧可是持耿南仲密信的,耿南仲提出,要对付周铨,就非用秦桧不可。

    “宗卿、秦卿所言极是,朕发卖内库,拨银圆一万,布两万,以供炮台所用。至于招募壮勇,请户部拨付相应款项……户部还有没有钱?”

    户部尚书自然是要出来哭穷的,同时群臣心里暗暗鄙视,周铨捐赠给朝廷的数目,都远超过赵桓此次拨出来的款项,他还摆出一副大出血的架式,仿佛这炮台民壮守护的不是他的江山一般。

    被宗泽打了会儿茬,等巩固城防之议定下之后,赵桓便又想到他的父亲来。

    他执意要派聂山为奉迎使,群臣此时反应过来,特别是吴敏,苦苦劝谏,甚至隐讳地提出,若真按照赵桓所说来行事,上皇必然伤心。上皇一伤心,身边小人若再进几免谗言,没准就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情来。即使上皇本人无意,他身边宵小若是裹挟上皇,再与周铨暗通,恐怕对皇帝更为不利。

    这样之下,赵桓才算有些害怕,他琢磨了会儿,在奉迎使人选上做了让步,没有派出有酷吏之称的聂山,以吴敏为奉迎使,蔡攸的妻弟宋焕为奉迎副使。

    此二人皆是陪赵佶出逃者,甚得赵佶信任,宋焕又是蔡攸亲戚,以他们为使,想来能够安抚住赵佶和他身边之人,使之不至生变。

    就在旨意频下之时,刚才进言的秦桧双眼微眯,闪动着危险的光芒。身为献策者,同时又受赵桓信任,他成了巡炮使臣之一!

    赵桓根本没有想到,会生变的并不是赵佶,而就在京城之内!,。

    :。:
………………………………

五二零、血雨腥风前夕

    秦桧心中,当真是欣喜若狂。

    宗泽的提议,原本是强化炮台的防备,可是却给了秦桧机会。原本他一个殿中御史,微末大的官职,根本不可能接近炮台,但有了这临时设立的巡炮使职司,则是不然。

    他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别人看不出他情绪的波动,他的妻子王氏却能看出来。

    这位王氏严格来说,是李清照的姨娘,心思极是细密,而且非常阴狠。出生出高门世家的她,对于各种宅斗技能极为熟悉,因此见秦桧这模样,第一时间便想到了一件事情。

    “好啊,你这厮前几日都是愁眉苦脸,今日却一副春风得意模样,定然是在外头没做好事!”

    屏退左右之后,就在两人居住的东厢,王氏一伸手,就拧住了秦桧的耳朵。

    秦桧顿时站得笔直:“夫人,夫人住手,疼疼疼……”

    “老实给老娘交待,究竟干了什么昧良心的事情,让你这厮得意成如此模样!”王氏厉声道。

    秦桧根本不敢挣扎。

    最初时他对家中这位悍妇的礼敬,是因为她家族背景。哪怕王圭死去这么多年,又一直被蔡京等打压,可是当初他的门生故吏,毕竟还有处于高位者,王家的女儿在外,终究还是有不少情面可以说说。

    但后来他夫纲不振,则完全是因为闺房之事中,他难振男子雄风了。

    此事有些难以启齿,可是秦王联姻多年,却没有子嗣,秦桧原本想要将自己兄长或者弟弟的儿子立作嗣子,但是王氏坚决不干。她属意她在娘家的侄儿,而秦桧对此则是无可奈何。

    好在两人如今还年轻,此事尚不着急。

    “实在是没有做什么事情,不过是正常朝会罢了……”

    “休要哄老娘,往常朝会你比今日提前一个时辰回来,今日却是晚了一个时辰,莫非是在外头养了小的?”王氏喝道。

    秦桧无法,只能将事情说了出来:“为夫我如今又有了一个巡炮使的勾当,方才是去了炮台,非是你想的那般!”

    “巡炮使?这是什么玩意儿……你莫要作死,女真人就是逼催得紧,也不要自己送上去!”王氏听到这官名,心中一凛,立刻知道这和炮台有关,因此压低了声音。

    秦桧在暗中为女真人效力之事,他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王氏这个女主人。事实上,那位自称无面者的家伙,如今就在秦府中高卧,每日优哉游哉的,对别人可以说是秦桧的远房亲戚,可是对王氏,秦桧只能将前因后果都解释清楚。

    “非是我作死,是宗泽将这职司送上门了。”秦桧小声将事情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然后笑道:“故此,在下朝之后,我便去行了一回巡炮使职责。”

    “情形如何?”王氏问道。

    “比想象的要简单,原本以为炮台这等重地,应当是戒备森严,现在看来,外严而内松,那些军士有些懈怠,只是在官长到来时才作作样子,另外,还有闲杂人等能够在旁边混迹。”秦桧低声道:“我只要带着他们,穿过外围,便……”

    砰!

    秦桧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王氏当头敲了一个爆粟。

    “蠢货,你若如此,莫非是真想着跟金人北上,去那苦寒之地抱着猪一起过冬?”王氏骂道。

    “如之奈何?”

    秦桧当然不想,但炮台若破,他自己必然曝露,到时不跟着金人走,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且听老娘对你说,宗汝霖不是提出了这巡炮使的事情么,他又主持汴京城防,有什么事情,自然是他当着,你何不如此这般……”

    王氏凑上来,小声对秦桧咬着耳朵,秦桧原本就是奸人本质,王氏的计策算不得多好,可是却点透了秦桧眼前的迷障,让他顿时生出十余个歹毒念头来。

    宗泽知兵善战是不错,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与周铨走得太近。

    他既然与周铨关系好,就肯定会受到赵桓的猜忌,只需要稍稍放出点谣言,赵桓肯定会对他起怀疑之心。而疑心一起,宗泽手中的工作就不好做,这时秦桧再利用自己巡炮使的身份,寻找炮台防守的漏洞……

    最后责任,肯定是由宗泽来扛的,秦桧他会清白得如同婴儿赤子一般。等金人攻入京师,大肆劫掠后,秦桧可以跟着金人一起先北上,在途中再请金人将他放走,只说是他想办法逃了出来就是。

    秦桧也认识到,只要周铨在,金人根本不可能灭亡大宋入主中原,最大的可能还就是捞一票就走。到那时周铨可能会重建宋室,而秦桧逃归,可谓壮举,没准还可以在新的朝廷里有个位置。

    只要周铨会威胁到赵家的江山,新皇帝就会猜忌,秦桧之流就有爬上去的希望。当然,前提是他没有被周铨干掉。

    想到这,秦桧嘿嘿笑了几声,而王氏听得他的主意之后,也是尖声笑了几下,然后有些阴冷地道:“周铨此辈,不礼敬贤达尊崇圣教,如何能让他久掌大权,我父若是尚在,定然是要取他性命的,哪里会象蔡京辈一般,令其坐大!”

    他二人计议已定,秦桧立刻行动起来。其实他只是煽风点火罢了,因为宗泽乍得高位的缘故,朝中看他不上眼的人也有,自然就有人顺水推舟,仅仅两日功夫,原本赵桓是时刻要召宗泽问策的,结果就变成了赵桓接到宗泽请求单独奏对的申请也不肯见他。

    而且赵桓身上还有赵家皇帝一贯的一个特点:喜欢越权指挥。

    李纲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桓越过李纲直接去指挥姚平仲等人。现在他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故态复萌,在觉得宗泽与周铨关系太过紧密不值得信任之后,便又越过宗泽,直接指挥起各位巡炮使,甚至直接指挥炮台的将官。

    原本宗泽设巡炮使,是为了强化炮台防备的,结果给赵桓这样一来,炮台将官自恃能直接与天子联系,又有有心人暗中鼓动,他们便不将宗泽的命令放在心上,那些巡炮使来,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秦桧每日都会去炮台巡视值守,见此情形,便知道时机成熟了。他回到府中,召来那个无面者道:“这些时日,尊客过得如何?”

    “还行吧,只可惜你这没有合适的娘儿们。”那无面者笑道。

    秦桧心里生出厌恶之情,只是面上不改色:“尊客所请之事,已经有些眉目了,我将事情说与尊客听听。”

    他二人密议时,王氏就守在外边,免得有家奴仆从不小心听了去。足足密议了半个时辰,两人才出来,出来之时,无面者脸色神采飞扬,而秦桧则多少有些吃惊之色。

    “怎么了?”见无面者告辞而去,王氏向秦桧问道。

    “这厮在城中人手……远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啧啧,没有想到,京师可是首善之地,却成了这样的筛子,各路牛鬼蛇神都在这里筑巢建窝了。这也多亏了周铨,他首倡商会之事,如今天下大大小小商会成千,不少商会都在京师设有会所,朝廷对人员流动也不似以往那般盯紧。”秦桧说到这里冷笑了两声:“周铨若知道他自家养出了一伙仇敌,也不知会是个什么神情……”

    很快秦桧就不想猜周铨是个什么神情了。

    他也有自己的渠道,因此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周铨即将进京!

    此时汴京尚在金人威胁之下,虽然双方议和,可是金人兵锋随时能够攻到京城墙边。周铨不呆在相对安全的应天府,却跑到汴京来,这个消息秦桧一听到,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己的事情被知道了,周铨是来寻自己算账的。

    但旋即他明白,这绝对不可能。

    此时的秦桧,还只是一个小角色罢了,哪怕他曾经算计过岳飞,可是仍然难以入周铨之眼。

    周铨完全没有理由为了他,而置身于京城这个险地。

    最大的可能……

    秦桧脸色大变,最大的可能,就是周铨意识到兀术南下的真实用意,想要来京城,凭借他个人如今的威望,接手汴京的防备。

    说得不好听一些,周铨只要登高一呼,立刻可以在京中拉起十万人的青壮来,若是加上京畿的,几十万人马轻轻松松。有了这些人马,哪怕都未经训练,也足以威胁到金人,特别是困住斡离不的十万人马,令兀术无功而返。

    另外,周铨既然入京,岳飞、韩世忠又怎么会不南下?

    一念至此,秦桧立刻要将那无面者唤来,催促他要么加快进度,在周铨入京之前就发动,要么就中止计划,立刻通知斡离不离开。

    只不过到这个时候,原本住在他家中的无面者却消失了!

    门房根本没有看到此人离开,他住处的衣被摆设尚在,但人却是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听得这个消息,秦桧亲自来查看了无面者借住之所,看到这一幕之后,他呆了好一会儿,然后面色铁青。

    显然,无面者开始行动了,只不过对方行动是按照他们原先的计划来做,还是擅自行事,就非秦桧所知。

    更让秦桧担心的是,若无面者是知道周铨进京的消息,转移了目标,不再是对着炮台,而是针对周铨的话……

    无论是不是,京城,即将有一场血雨腥风!(未完待续。)
………………………………

五二一、真恨

    “京城城防,首重于炮台,只要炮台在我手中,不出意外,金虏就不敢蚁附攻城。金人如今占据优势,明知城中守军不足万人,而且多为老弱病残,其余都以百姓充任,却不敢攻城,唯是逼迫朝廷与之议和……”

    面对周铨,宗泽小声说着自己的想法,只是短短时间不见,他就象是老了十岁一般,不但白发苍苍,而且有些蓬头垢面,嘴角边上还起了泡。

    就算是应天之战最危机之时,宗泽也不曾如此过。

    周铨见他模样,不由苦笑:“依周某所见,如今城防最要紧的事情,是宗公能够好好休息。”

    宗泽一愣,然后也是苦笑:“哪敢休息,不入京城,不知京城水深啊……”

    他的话语里有着极深的无奈。

    本以为来到京师可以一展身手,他不为功名不为富贵,所为者不过是怜惜京中百万生民和中原无数百姓。

    但入京之后,他面临的局面,却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只缺钱缺粮――对他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各方的牵制甚至扯后腿,下面官吏的阳奉阴违,甚至皇帝赵桓本人就是他巩固城防的最大障碍。他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与官员们扯皮,与军吏们训斥,与赵桓敷衍。

    “真正用于城防的精力,不足十一……不过济国公既然返京,那就好办了,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听得宗泽这长舒一口气的说法,周铨哈哈笑道:“怕是不成,这可不是应天府,应天府里,你将兵马交与我,你放心。在这里,你将兵马交与我,赵桓会放心?”

    周铨直呼赵桓之名,宗泽面色微变。

    他目光闪动了一下,然后想到赵桓对周铨的百般猜忌,不由得有些默然。

    周铨可以说是赵佶之臣,却不是赵桓之臣!

    “我此次入京,只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