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两人无奈的地方就在于,无论他们在战术上获取什么优势,总会被华夏无与伦比的综合国力所碾碎。象这一次,他们精心布局了足足有两年,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暗渡陈仓、李代桃僵、金蝉脱壳……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上的招数几乎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离最终胜利也只差两天时间,可是飞艇来了,胜利远去了。
“得撤围了,再打下去,没有半点好处,反而会有大麻烦。”吴加亮说道。
“嗯,我就去劝陛下……唉!”
方毫叹了口气,心中犹有不甘。当初面对周铨本人,他们屡战屡败倒还罢了,如今面对的只是周铨的部下,甚至可以说不是周铨最得力的部下,他们也只是乘着对方猝不及防占了点便宜,等对方反应过来,便不得不灰溜溜离开。
这种感觉,实在是不好受。
方毫、吴加亮的不好受,就是周宇的好受。
他此时当然不在那山头上了――虽然他自己还想在山头上坚守,可是岳翻无论如何不让他以身涉险,将他、陆游还有段易兴都从山头阵地带回了玄奘港。
这座以大唐高僧名字命名的港城,如今再无前些日的风雨飘摇,城中的华夏人脸上没有了惊色,个个都能够展颜微笑了。
一身制服的周宇肃然立在港口,旁边的段易兴时不时瞄他两眼。
“怎么了?”陆游问道。
“真和作梦一样……李宇真是周宇,华夏帝国的长皇子殿下?”段易兴道。
“这已经是你今天第八次问这个问题了!”陆游哼了一声道:“还会有假,你自己都看到了!”
“帝国皇子,竟然和我一个战壕里作战,一个锅里喝汤,我若是禀报我父亲,他绝对不会相信,只会说我吹牛!”段易兴喃喃地道。
周宇叹了口气:“唉,你这是大惊小怪,以后这种事情多了。”
“不可能,也就是殿下你,以后怎么还会遇到这种情形!”段易兴摇头表示不相信。
周宇看了看他:“父皇在推动两院通过一部新法,名字叫《宗室管理法》,若是通过了,此后凡是宗室子弟,不服兵役者不得封爵……我几个弟弟,可都是要服兵役的!”
段易兴愣了愣,周宇在提到几个弟弟时,语气里透着亲热,显然,他和几个弟弟的关系很不错,这一点让段易兴觉得奇怪。
段易兴自己也有许多兄弟,段和誉虽然被废黜了大理国王之位,但毕竟还有郡王爵位和每年十八万银圆的奉养钱,为了争这点东西,段易兴的兄弟们彼此很是勾心斗角。
以此来推断,周铨迟迟未立太子,周宇和他的弟弟们为了争夺这个储君之位,也应该争得不可开交才是。
但此话说出来就有离间天家骨肉的嫌疑,乃是大罪,因此段易兴没有开口。
倒是陆游,与周宇几兄弟都熟,在那边撇了一下嘴:“宙弟、容弟要服兵役我是相信的,实弟我才不相信他会服兵役,以他的性子,有点时间宁可呆在试验室里!”
“我如果不是老大,其实我也不愿服兵役,倒不是怕上战场,而是我对朝政没有什么兴趣……”周宇嘟囔了一句,神情有些无奈。
不是熟悉的人恐怕不知道,华夏帝国的皇长子周宇,比起权力来更喜欢游玩、探险。他这次东非之行,原本就是为以后进行更长距离探险作准备。与去各种新鲜的地方目睹奇观相比,朝政对他来说太枯燥无味了。
他并不是十分渴望当皇帝,因为他仔细研究过父亲周铨崛起和获取天下的过程,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父亲这种程度,因此不认为自己能当好一个皇帝。而且看到父亲日理万机的模样,他也觉得太累了。
“若不服兵役,便没有爵位……那岂不是说……”段易兴想了好一会儿,突然生出一个念头,瞪圆了眼睛,小声说道。
“对,就是你想的那样,以后我们兄弟中谁想继位,谁就得服兵役,而且是服满五年兵役。”周宇耸了耸肩膀:“反正我不会服满五年。”
“殿下慎言!”段易兴吓得不敢说话,但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人肃然道。
周宇回过头去,看到的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华夏人。
他认识此人,向卫敏建议动用飞艇救援的就是此人,此人姓虞,名允文,字彬甫,原是蜀人,第七军入蜀平定钟相杨泰之乱时,他与卫敏结识。卫敏来到天竺之后,举荐他为西天竺总督府政务司事,他才到了这里。
“不必担心,这话我对父皇说过。”周宇笑了笑:“虞先生没见过我父皇吧,他自己说的话,比我还要离经叛道。”
虞允文眼中亮光闪动了一下,对周铨会说什么很感兴趣。
“无论如何,殿下都要慎言,特别是关系到储位之事,虽然殿下父子之间天伦慈孝,但总有些小人会试图侥幸。”虽然好奇,但虞允文知道轻重,因此劝道。
“父皇说,他最多当皇帝当到六十九岁,六十九岁后便要禅位。”周宇笑了笑,缓缓说道:“而且从他之后,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得超过六十九岁!”
此事干系重大,从周宇口中吐出来,众人都是大吃一惊。
虞允文更是瞪圆了眼睛,心中暗暗算了一下,周铨今年已是四十三岁,这岂不意味着,他准备再在位二十六年?
若以周宇年纪计算,二十六年后,周宇也只是四十余岁,倒确实是年富力强之际。
“父皇还说了,他若禅位,禅位之前,将立律法,限制皇权,避免后世子孙不肖,庸碌无能却手执权柄――总而言之吧,以后这皇帝不好当,是个苦差事,我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周宇又说道。
说这话时,他还特别注意了一下自己结识的这些人。
不知道他身份,别人与他结交,那是真心结交,知道身份再与他结交,那恐怕就怀有些不是很纯粹的想法了。周宇如今还没有看透人心的本领,因此他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观察站在自己身边的人,他们是不是真正可靠、值得结交。
陆游他是放心的,两人多年的交情,无论他当不当皇帝,都会视他为友、为兄。
段易兴脸上明显露出失望之色,这小子看来功利之心还是比较强,原本想着结识了皇长子,还算得上袍泽战友,有朝一日周宇继位,他少不了荣华富贵。可是周宇明确表示对帝位没有兴趣,这让他觉得有些失望。
那个最得周宇看重的虞允文,却是流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胡宏先生在五国城时曾经说过,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周宇在成长过程中,受这位儒生的一定影响,对他的这句话更是深信不疑,因此无论他是不是真的对皇位没有兴趣,他都很注意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才。
这个虞允文,就让周宇很是看重。
“虞先生,为何不说话?”周宇见虞允文许久不开口,笑着说道。
“陛下不恋权位,为天下谋万世,虞某满心敬服,故此不敢多言。”虞允文定神说道。
这是恭维客气的话语,实际上虞允文怎么想,谁都不知道。周宇也不指望才一接触,便能让这人吐露心声,若真如此,这个虞允文也就不值得他看重了。
他正要继续这个话题,陆游却轻轻碰了他一下:“来了,来了!”
周宇定了定神,便看到一大队军士从港口那边开了过来,数量成千上万!
“金人若是知道第十三军来了,一定连夜远遁吧,打了二十多天,金人已经力尽,正是反攻的好时候!”虞允文也望着这支正在接近的部队,象是不经意地说道。
周宇也听懂了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微笑着向虞允文点了点头。
原本镇守于蒲甘武侯港的第十三军乘船赶来,让玄奘港中的华夏军数量增加了一倍不止,他们虽然远来疲惫,但是金人更疲惫,而且他们这时候到达,绝对出乎金人意料,所以虞允文之意,就是不作休整,这些部队立刻开赴战场,与金国展开决战。
以虞允文的抱负才情,当然不愿意在西天竺当一个微末的殖民地官员到老,他希望能够回到华夏本土,能够进入中枢,但不是实学学堂出身的他,想要凭借个人的奋斗进入华夏政权的中枢,非常困难。
可若是得到了皇长子的赏识,那就不同了。
“所以,这一战……我要尽可能向卫敏献策!”虞允文心中暗想。
………………………………
六零三、反攻
隆隆的炮声如雷霆卷天,从远处一直延伸过来,震得方毫的耳朵都听不清别的声音了。
每当在战场上遇到这种情形,方毫的心里多半是既羡慕又无奈:哪怕隔了万水千山,华夏军在战争中仍然如此奢侈,他们总是要将火炮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金军中都有个笑话,说离开了火炮,华夏军就不会打仗了。
方毫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华夏一年的钢铁产量,相当于金国的一百余倍,甚至徐州一地的钢产量,就相当于金国的数十倍!
“不对劲。”
吴加亮也在默默听着炮声,在两轮轰击的间隙,他突然开口说道。
方毫神情也变了,虽然在民政方面,方毫觉得自己比吴加亮强些,但在战场把握上,吴加亮还是强过他的。
“哪不对劲?”
“不知道……我就是觉得不对劲,方贤弟,不能再等了,我们这就去劝陛下,立刻撤军!”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便一齐起身,赶到身后的一处平房。
金主完颜兀术便在这里。
虽然还穿着一身传统的金人服饰,但是完颜兀术身上保留的女真习俗已经不多了。他跪在一张毯上,正在向西面朝拜,方毫与吴加亮求见,他立刻中止了自己的仪式,将二人召了进来。
“两位丞相有什么急事么?”他问道。
“陛下,情形有些不对,如今我们已经力竭,当断不断,必受其害,到了退兵的时候了。”吴加亮沉声说道。
“那两座山头,真的拿不下来?”
兀术沉默了好一会儿,还是有些不甘心,他徐徐发问,看着吴加亮,希望这位丞相能够给他献出一条好计策。
吴加亮摇头苦笑:“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乘着华夏军援军未至,赶紧离开。”
“华夏军离得最近的部队是第十三军,但他们要赶到玄奘港,从整军到抵达,至少要一个月,再加上还需要来自华夏本土的命令……我们应当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吧?”
兀术敢发动这次进攻,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他预想之中,玄奘港将消息传回华夏,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周铨给第十三军下达增援命令,又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第十三军抵达,再需要一个月时间。
前后三个月,战役早就打完了,他可以带着缴获的海量战略物资,返回自己的堡垒之中,利用这些物资发动西征,追逐匈奴和突厥人的足迹,打到泰西之地去,远远避开周铨的锋芒。
吴加亮是知道周铨的战略的,周铨视为华夏本土的部分,只是到蒲甘(缅甸)为止,并不包括天竺,更不会包括极西的泰西,想来到了那里,金国会有一大片空间休养生息,数十年中都不必担忧华夏的追袭。
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被盯着打,华夏军的燃烧远征,可是将金国坑得不浅,好不容易发展了个港口,华夏军就会来上一轮抢掠,有一次华夏军劫掠之后,兀术甚至向吴加亮抱怨:“自古以来,只听闻我们蛮夷去劫掠汉人的,如今怎么变成了汉人来劫掠我们蛮夷了!”
“话虽如此,可我心中总是有些不安……谁知道呢,谁知道周铨又能弄出什么来……”
话声还没有落,外头突然喧哗声响起,片刻后,一名波斯人冲了进来。
这十余年里,兀术的手下,女真人所占的比例已经极低,他治下的文武中,波斯、大食、吐火罗、天竺……各族皆有。这名名为易布辛的波斯人,出身卑微,兀术见他有才能,将他提拔起来,这令其感恩戴德,对兀术也是忠心耿耿。
“陛下,华夏人反击了……他们出现在我们的后方!”
易布辛带来的消息让兀术跳了起来,吴加亮与方毫也是勃然大怒:“这怎么可能,他们的兵力分布我们都很清楚,他们从哪里来的兵力?”
他不奇怪华夏军会出现在己军后方,因为华夏在海运上的优势,让他们总能够选择一处地方登陆,然后包抄后路。他奇怪的是,华夏军哪来的多余兵力,能让易布辛惊恐如此的,必然是一支规模相当大的华夏军正规军,而不是三五百人的小规模部队。
“第十三军,看旗帜是第十三军,如今我们西面已经是华夏人,我们只有往东走!”易布辛叫道。
兀术与吴加亮都呆住了,他们此前还讨论过,华夏军第十三军可能会来援,只不过在他们的计算中,第十三军最快也要一个多月后才能赶到,可现在,他们竟然提前到了!
“我的人此前传来消息,说第十三军并未准备来……他们从准备到抵达,肯定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方毫负责情报,未能打探到第十三军开拔的消息,这是他的责任,因此不待兀术批评,他就辩解道。
“现在不是追究此事的时候,陛下,如今只能……断尾求生了!”吴加亮在心中飞快地分析了一番形势,向兀术建议道。
第十三、十四两军加起来有三万人左右,再加上征加的兵力、依附于华夏的土著,华夏军可以凑出八万左右的兵力。哪怕此次兀术带了十余万大军南下,仍然占据数量的优势,可是多年以来吃的亏已经让兀术认识到,如果没有五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就别想和华夏军正面作战。
他没有多想,当即下令,本部东进,准备绕一条远道,远离华夏军可能出现的海岸地带。
只不过他要断尾求生,华夏军却不肯轻易放过他。
正当兀术下达命令的时候,远处的天空之中,巨大的飞艇缓缓移了过来。
周宇便在飞艇之上,他、陆游还有段易兴,此时笑吟吟地在舷窗边向下望。
“真想不到,热气球改一改,还能变成这样的军国利器!”段易兴对飞艇赞不绝口:“轮船招商局……我记得他们一直在长江那边搞江运,怎么弄出了这样一个玩意儿?”
“这有什么奇怪的,若是能成,这飞艇能给轮船招商局带来多少好处,别的不说,华夏军的订单,就可以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了。”陆游道。
段易兴笑了笑,他惊讶的不是这个,他当然知道,飞艇试验成功后,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都会有大量的订单出现,让他吃惊的是,轮船招商局是家为赚钱而办的商会,却肯花上近十年的时间,每年投入大量金钱人力,研制飞艇这玩意儿。
“轮船招商局是皇家产业,皇家所有产业都有研究所,每年用于研究的投入,不得少于当年收入的百分之五。”周宇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他轻声说道:“而且,父皇还会给他们的研究一定指导。”
听得周铨会亲自指导轮船招商局的研究,段易兴的疑惑就被解开了,全华夏谁不知道,周铨乃是实学的大宗师,甚至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人物!
“十年了,自父皇开国至今十年,这十年来投入无数,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第十三军此次能够迅速赶到,便也是托这个的福呢。”周宇又道。
说起这个,他面色还略带些自豪,段易兴只道他是为周铨自豪,陆游却知道,他是在为自家的三弟周实自豪。
只不过周实现在办的事情,还属于军国机密,段易兴的身份,尚不配知道此事,故此周宇没有直说。
比周宇小二岁、今年才十七岁的周实,打小就喜欢实学,在发明上展露出极高的天赋,师从于于汤臣,在于汤臣去世之后,以十四岁的年纪就成为于汤臣得意弟子倪朴的助手,随同倪朴一起研究电的运用,特别是电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此次十三军能及时接到命令、出发,便与周实的研究有关。
与另外两位弟弟不一样,周实是周宇的同母弟,而且周实醉心于发明,早就宣称不会花时间去服兵役――这也就意味着他甚至要放弃身为皇子本应得到的亲王爵位,因此,他对周宇的皇长子地位没有任何威胁,兄弟二人感情很深。
“到了,到了!”
飞艇之上,一个瘦天的天竺人突然用汉话叫道。
他是向导,也是密谍,他知道金国的总指挥部在哪儿,因此奉命与周宇等一起行动。
乘上飞艇之初,这厮很是惊慌了一阵子,险些都尿了,不过现在,他已经适应了空中的环境,指着侧前方一堆平房大叫起来。
“好,准备投弹!”周宇高声叫道。
轰炸金国皇帝之事,原本不需要周宇亲自来,但他执意要来,虞允文也强烈建议卫敏同意,在分析了这背后的利害关系之后,卫敏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岳翻虽然一开始反对,可是虞允文一句“若无不世之功,皇长子何以威服天下”说服了他。
无论周宇自己是否真的不想当皇帝,可是象岳翻这样在他身边呆久了的人,都希望继承帝位的人是他。
随着周宇的命令,飞艇底舱一块改造过的底板被抽开,然后一枚枚炸弹被推了过来。
这炸弹其实也只是临时改成,还需要点燃引信后扔下,周宇等人兴高采烈地将重达五百余斤的炸弹全部扔下去后,看到底下已经是一片火海。
他们并不指望这种轰炸真正能造成什么伤亡,这次只是验证飞艇可以在战场上使用罢了。但有心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周宇没有想到,这一次验证行动,竟然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
六零四、明君
周实狼吞虎咽般将自己面前的饭菜吃掉,师师跟在后边劝他吃慢些也拦不住,将汤三口两口吞掉后,他一抹嘴:“父皇,母后,我走了!”
“等一等。”周铨还在喝汤,淡淡地说了三个字。
周实顿时老实了,虽然还是心急,却不敢赶着走。
几个弟弟在小声偷笑,周实瞪了他们一圈。
周铨的子女数量不少,四个年纪超过十五岁的儿子之外,还有几个年纪偏小的,每日他们进餐时,这些小的便陪着吃,十五岁以上的,唯有周实,得周铨偏爱,才会被抓来一起进餐。
周实其实明白,这是因为他已经表露出无意皇位,才会有此殊遇,若是他也要服兵役、指望继承皇位,那么就会和兄长一样被打发回去自己吃饭了。
过了会儿,周铨站起身,向周实招了招手,周实老老实实跟着他来到书房之中,毕恭毕敬地站着。
“你们的项目不错,今年的皇家实学奖,我准备将之授予你们的项目。”周铨问了几句周实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有没有坚持锻炼,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笑着说道。
“啊倪师肯定高兴!”周实听了只是微微有些欢喜。
“怎么,你不惊喜?”
“喜是喜,惊倒没有,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有线电报肯定会拿皇家实学奖的。”周实说道。
他所进行的研究,就是有线电报。周铨可是深知这项研究的意义,因此给予了这项研究巨大的人力财力支持,甚至比飞艇的支持力度更大出许多。在初步可行之后,他便投入巨大,建立起从应天到广州到伏波城河内再到马援城马六甲和武侯城仰光的有线电报线路。
天竺战事的消息能够迅速传回应天,第十三军能够及时得到指令,原因就在这里。分段设置的有线电报网虽然还很原始,从武侯城将消息传到应天府,足足花费了三天时间,中途必须经过数十次中转,但是,比起靠船只快马传递消息,还是可以算得上飞速。
周铨一直认为,决定一个帝国疆域的除了帝国国力之外,另外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帝国中枢的命令能不能在七天之内传达到最偏远的重镇二是帝**队能不能在三十天内运到事情发生的地方。所以凡是能够促进通信与交通的发明,总是他优先支持的对象。
可惜的是,他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有限,除了指明一个大致方向外,不能象蒸气机、发电机那样亲自上阵了。好在几十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于汤臣虽然去世了,但倪朴却青出于蓝胜于蓝,俨然有大师风范。
除了倪朴之外,还有一大批学习实学有成、甚至有所突破的学者出现,这是周铨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甚至连他的儿子周实,也展露出非同一般的天赋,这更让周铨开心。
“我准备建立皇家宗师院,专门延请实学大师加入,为华夏大宗师,倪先生是第一批受聘者,你和倪先生说一声,到时莫要拒绝,坏了为父颜面。”周铨又说道。
“虚名师兄未必愿意受啊。”周实笑嘻嘻地道。
“哪里只是虚名,有实际待遇的,每名华夏大宗师都有相当于军帅待遇!”
所谓军帅待遇,就是有多达二十人的专属警卫和随从人员。如今华夏发展得很快,周铨估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