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绿色风暴-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墙必须砌厚了,一尺半不行,两尺,本官要查验的,这里冬天肯定冷的厉害,那里的地基,往外再挪,让出十尺,”大呼小叫的王司吏,明显不同的态度,令匠户们各个心存不满,银钱给的和黄家一样多,为何就比黄家宽容太多,后院占地也大了一半。
直到几个亲卫溜达过来查看,相熟的有人就对上了眼色,一本正经地挤挤眼,两声细语后,那工匠们就豁然领悟了,耳语口传的,工地上的人们干劲立马十足。
“奇了怪,他们咋这么能干呢,难道是工钱给的多?”手里捧着炭炉,黄德山不解地看着隔壁的动静,也是,再不加紧施工,地一上冻那就等明年了。
他哪里知道,百户二夫人这五个字的威力。
晌午练兵完毕,也安排好了明天通往石炭大坑的筑路,萧夜回到家里,就看见坤叔一脸喜气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冲着他直摆手。
“咋了坤叔,摆手作甚?”不解的萧夜,解下腰里的战刀,一边问着一边走进了房间,就看见泪水连连的梅儿,枯坐在椅子上,对着木床发楞。
铺着褥子的炕上,一块棉布手帕,上面还能看见丝丝的红迹。
“梅儿,咋了,谁敢欺负你,”没看见热气腾腾的午饭,萧夜心里一闷,再看向炕上,就知道坏事了;自个儿昨晚的荒唐,被心细的梅儿,果然发现了。
真是的,秀秀咋把手帕给拉下了。
“她是不是杨小姐?”带着哭腔的梅儿,抬起红肿的眼睛,盯在萧夜脸上,如果萧夜否认的话,她也就心死无活了。
“哦,是,是她,”军汉做事敢为敢当,萧夜没有多想,点头应道,“你是正室,她是偏房,或许,她连偏房也进不了,”
萧夜磊落的话语,虽然让梅儿有些伤神,但脸色已经好了很多,而萧夜最后的一句话,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为何,她都那样了,你还不收,那让她如何做人?”心上人端正了自己的位置,梅儿也稳了心神,擦擦眼泪,疑惑地问道。
“大户人家脸色难看,今后再说吧,”萧夜把战刀挂在墙上,皱眉看着光秃秃的桌面,“午饭不吃了?”
“额,坏了坏了,我这就去做,坤叔,”慌忙跳起来的梅儿,忙不失迭地捡起手帕,红着脸小步跑了出去。萧夜轻笑着摇摇头,吃饭前,还是看看书吧。
吃过饭,萧夜带着梅儿,去了李郎中那里,把左石接回家中休养,小妹也跟着回来了;一时间,寂静的小院里,又热闹起来。
原本就和小妹斯熟的梅儿,此时更像家里的女主人,拉着弟妹亲热的不得了,看得萧夜郁闷不已,这每天都见面的,有那么多话嘛。
午饭后,萧夜在家里看书,梅儿带着寒娟出去玩了,斯跟着一些小姑娘,后面还缀着两个亲卫。
孙子兵法背的滚瓜烂熟后,岳父杨天受给他又讲解了几次,又翻箱倒柜地拿出了刘基的《百战奇略》、《兵法心要》,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焦玉的《火龙神器阵法》,赵本学的《续武经总要》《孙子书校解引类》。
毫无实战经验的杨天受,纸上谈兵、讲起战法来却是头头是道,也不再指点萧夜的军士演练,而是关注起了他的读书;《孙子书校解引类》里列举战例达180个,很是让他赞赏,“是一部见解独特的兵书”。
还好,现朝盛极一时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杨天受只是把书交给了萧夜,也不督促也不过问。
萧夜也会把兵书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找时间向岳父请教,不懂装懂的酸才,他看不起。
拿起书读了一会,萧夜就听见小院里,嘻嘻哈哈的声音,寒娟和几个小女孩,在石桌旁围着,小声地嘀咕;伸脑袋往外看看,没看见梅儿,萧夜遂轻咳一声,撩帘子走了出去。
“大哥,你看,我们寻了这些果子回来,就不知道能吃不?”韩娟见哥哥出来,大声地一句,让萧夜又是脸上一黑。
“你嫂子呢,”扫了眼桌面上那比黑豆大不了多少的果子,萧夜不满地问道,“可不能乱吃啊,”
“她刚才去了黄家铺子,要买点东西,我们就回来了,”寒娟见哥哥兴趣不大,无聊地拿起桌上的果子,在桌面敲得蹦蹦直响。
那几个小女孩,见百户脸色不好,灰溜溜地跑出了小院,连和寒娟打招呼也忘了。门口执哨的亲卫,也是视而不见。
“恩,那你去玩吧,明天去私塾里念书,”萧夜正想回屋,身子却微微一震,猛然回头,目光炯炯地盯着寒娟的小手;此刻他才发现,小妹手上的小小的果子,和桌面相碰的声音,大为迥异。
“这是哪来的果子,看起来很硬,”随手拿起石桌上一个果子,放在手里捏了捏,生硬的根本捏不动,分量有些沉甸甸的;再在石面上磕了磕,赫然是沉闷的声音。
“是围墙外面摘的,可得小心了,万一让刺给扎了,就得睡上两个时辰呢,”得意洋洋的寒娟,明显是记吃不记打,但萧夜罕见地没听到后面的话。
用指甲挂掉果子上的外皮,青绿色的表皮很薄,露出的内核,土黄色坚硬的果肉,哪里是果肉啊,硬的根本掐不出痕迹来;难怪寒娟她们只是摘了玩耍,要是咬上去,磕碜了牙是肯定的。
“果核?”看着手里的果子,萧夜突然想起那看不懂意思的几个字,顿时激动的双手战栗,忽地站了起来,“小妹,去领大哥看看,现在就去,”
登上围墙外暗堡顶,一处石壁拐角,萧夜能看见,那铺满了大半个山的藤草,有几枝漏了出来;枯黄的碎叶,紫黑的枝干上,尖利密密麻麻的黑色长刺间隙里,间或挂着一个个青绿色的果子,大的和弹丸一般,小的比黑豆还小。
够手好摘的几处,就剩下了长长的果柄,明显是寒娟她们摘的地方。
萧夜没有声张,让亲卫找来那几个负责清理藤草的老军士,令他们穿上厚实的衣服,内里穿上了防护衣,下了石山。
找到一处山上看不到的山脚洼地,两个老军士,熟练地带上双层牛皮手套,绑好袖口裤脚,拨开藤草表面的枯叶,把一个个果子摘下,装进腰间的布袋。
他们的腰里,拴着一根粗绳,有军士拉着绳子一头,一旦被尖刺划伤,也好拖出来背上山医治;现在他们也清楚了藤草的毒性,顶多是躺下昏迷两个时辰,有了汤药时间会更短,醒来后也无大碍。
采摘了上百斤的果子,几个老军士把两个不大的布袋,扛进百户所院子,手拿小刀刮掉外皮,露出土黄色的果肉;“当,”一个刮了皮的果子,掉在石桌上,发出沉闷的声音,让老军士也是暗自纳闷。
果皮让军士送李郎中那里,看有没有药效,剩下的果肉,萧夜留下了。
晚饭后,左石去和队长外出巡逻,寒娟玩了一天也累了,去了右房睡觉。
在院子里练过两遍刀法,萧夜随意地擦擦身子,也去休息了;他现在休息的地方,是早先的小院。
拿着萧哥儿给的体己钱,梅儿咬牙给父亲买了一壶麦酒,等到杨天受微醺的睡去,一番打扮后,在院里转了又转,瞅瞅身边不高的院墙,夜色浓郁,最后还是轻轻一跺脚,悄然回到了自己房里。
她想学田家小姐,但最后还是退缩了。如果没有院墙,如果没有那些目光犀利的亲卫,或许她的愿望,今晚也能实现。
………………………………
三十一章、吞煤的石磨
石关屯的军户匠户们,对这里冬季寒冷恐惧,也激发起了他们修建通往石炭大坑道路的热情,拎着铁镐、大锤、铁锨,背着大绳,独轮车牛车齐上阵;就连不执哨的小旗,也被萧百户全部派了出去。
而萧夜因着前几天与黄昌祖结拜,以及田秀秀突如其来的自荐枕席,有些飘飘然了,要不是有着杨天受随意间的一句话,他还真以为人家是看重了他的人品。
“他们要真的为你好,为何不提醒你,冬季将至,石关屯里取暖该如何,这里可是没有那么多的薪柴可取,为何不拉来石炭交易?”
“很明显,他们是等着你去求着商队采买,才能要出高价,”
醍醐灌顶的话语,把萧夜惊得一身冷汗;自己百户所里有炭火,那是韩宝财送了些,那些军户匠户家里,可是烧不起那木炭来的。
沉着脸跑了一圈,去几家军户里转了转,又到了李郎中那里走了一趟,萧夜脸色阴沉地能滴出墨来。
“去,百户所里的那两袋木炭,拿到李郎中那里,先给伤兵取暖,”交代了小六子,萧夜直奔石炭坑而去。
既然如此,石炭采挖一事,他更不敢耽搁了。
屯子与石炭坑直线距离也就是十来里地,但崎岖的地面,两道深达四尺宽一丈阔的山沟,让修筑道路的时间,足足拖延了七天之久;要不是王司吏调来了大量灰泥石块,光填埋那两道山沟,也就到明年了。
气温骤降之下,黄灰泥的浇模也停了下来,匠人们发现,如果在低温下继续浇模的话,干硬下来的石块,也相当的不结实,一踢就能碎裂成小块,哪怕是用草甸盖上浇水也不行。
还好,灌模场地里,大堆现成的灰泥石块,给田家商铺修了房屋院墙后,还剩下不少能用来修路,开春灌模场也要往西移,省的到时候再搬运了。
被清理好的石炭大坑,有工匠发现,下面早就有了挖掘的痕迹,而且是挖了不短的时间,也许,这里是以前的的石关驻军匠户,发现的石炭坑,没有用上多久,就被迫放弃了。
第八天,一辆牛车拉着满满近千五百斤的石炭,出现在屯子入口时,缩手缩脚在一旁看热闹的孩子们,各个高兴地叫了起来;就连守卫屯口的军士们,也露出了笑脸。
今年这个冬天,有了石炭取暖,可算是好过了。
一时间,老军户和老匠人们,指点着年轻的匠人,开始在各家修盖火炕烟道,顺便能把石屋里的潮气烘干,烟道延到外屋,和灶台连上冬天洗脸也不缺热水了。
石炭燃烧要是保证不了通风,那祸害的就是一家人了,这一点泥瓦匠可是颇有心得的。
当然,萧百户和杨天受的家里,是第一批修整了火炕的,而黄家商铺的火炕,就得出钱了;至于刚刚盖起来的田家商铺,不用萧夜示意,王司吏就招呼着工匠,顺手就做好了。
但狡猾的黄德山,见石关屯有了石炭,也很快推出了小炭炉,运进了稍微贵点的木炭,让舍得花钱的军士,给自家添上了新家用。
萧夜的亲卫小队,大半的亲卫是原先草原上救回来的,那修建在磨坊旁的一排石屋,是他们的军舍,也被修上了宽敞的火炕,屋角的土质火炉烟道,也盘好待用了。
负责管理军舍里火炕火炉的,是两个清理藤草的老军士,其他人还在不断地采摘藤草果子,摘下来还的刮了外皮,分别送到李郎中诊所和百户那里。
萧夜让人送给李郎中的果子外皮,被李慕辰清洗晒干研磨成粉,在实验着给军士手上伤口用药后,竟然发现对脓疮有大用,按李郎中的话,拔脓有效。
这种消炎效果奇佳的药粉,也就成了百户所军用药之一。
八天的时间,天气秋日清爽,萧夜也从石磨里,拿到了十支火铳,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取纸了;这可是要给田秀秀的,他不愿含糊了。
每次一千张,一共三千张,这种三尺长半尺宽的白楞纸,萧夜让亲卫仔细地装进木箱,收在了家里。
通往石炭坑的道路修好了,每天里四大车近六千斤的产量,虽然少得可怜,但足够石关屯里的用量了,就是那军舍的灶房里,也盘上了大火炉,做起饭来也不用满世界地找干草碎柴了。
石炭军户们随用随取,在土地庙后的储存点拿就行了,当然,吕老头那里是要登记的,哪一家用的过多,王司吏是要过问的。
商铺那里,就得花费银钱购买了,刚好可以贴用军舍亲卫的灶房粮米。
“王叔,开春了,在磨坊那里,围上一处大院,把军舍也围进去,要是有木板的话,堡墙上修上个二楼就好了,”萧夜和王大力走在练兵场上,指点着石关屯。
“如果鞑子大队人马强行攻屯,练兵场这段大坡,是他们必经之地,建围墙也耗费,”萧夜拧着眉头,“如果再建起一个临近的石堡,山上就可以相互呼应了,”
水无常态,兵无常形,冬季即将到来,萧夜已经预感到,明年春季,最迟到春末,鞑子势必不会干休,那石关就是他们的必经之地了。
“职下试试吧,天气太冷,灰泥酥软不可用,先搭上一个棚子,建起火炉,”王大力谨慎地答道,“立冬之后,石料的采掘也慢了,加上石炭坑那里,人手还是不足,”
“今后犯禁的军士、军户,一律去石炭坑挖掘石炭,时间按关押规矩走,让他们去吹冷风太便宜了,”萧夜毫不犹豫地说道,“今天两车石炭,拉倒磨坊里,”
“是,”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磨坊外,就看见军士们一个个光着膀子,把已经磨得纤细的石矿颗粒,倒进了石磨磨眼;三头健壮的黄牛,拉着横木不紧不慢地绕圈。
磨盘槽口处,不断流下来的灰粉,被军士收拢在草袋里扎口,摆放到隔壁的仓库。
自打萧夜累死了两匹战马,还报废了一匹后,王大力已经不肯再让战马进磨坊了,黄牛无所谓,战马累死就犯忌讳了。
此时的石磨,下部的石台,厚墩墩已经有了两尺多高,加上上部缓缓增粗变高的上、下盘,三头犍牛拉着也是不轻松。
“百户大人,职下觉得这石磨,咋看起来高大了些,”王大力疑惑地看着石磨,不解地问道,不光是他,就连军户们也疑惑不解。
“也许,是灰泥的波斯配料,让石磨里面变大了吧,本官也是不甚明了,”萧夜含糊地说着,他对石磨的变化,和其他人一样不知,只是见惯不怪了而已。
“哦,我说的嘛,波斯人的玩意,实在是搞不懂,”既然是外域的难题,那王大力也就不去想了,回去了也有吹牛的口实了。
“还是那句话,和本官有关的任何事物,包括这石磨,不得外传,此为军令,”萧夜严肃地看着王大力,“和军士们交代好了,山上的商铺里,说话要谨慎,”
“明白,百户放心,”萧夜一副自己人模样的郑重,让王大力心里火热火热的,赶紧拍胸脯保证道。
下午,最后的两车石炭,被拉进了磨坊,那些精疲力尽的军士,满身黑乎乎地回了自己的家;按百户所规矩,他们可以在军舍洗个热水澡,别的人就别想了。
山上的饮用水,一度出现过混乱,你用多了我用少了,纠纷甚至告到了百户所;让萧夜一怒之下,限令每户每天,不分大小,他也不例外,只能打取两桶水,两桶加起来六十斤的净水,只要不浪费,足够用度了。
节省点的,每天还能擦擦身子。如若洗衣,那就得去吕老头那里,一桶水两文钱买水了。
至于犯了禁忌的人,这下好了,无论军士军户,石炭坑里可是有石炭等着他们呢,挖上十天,什么军令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碎石堡那里粮食收成不错,加上有了石炭,萧夜总算是按下了心神,可以好好地练兵了。
凌晨,萧夜带着亲卫,来到了磨坊,火把高举,照亮了阴凉的青灰色石磨。
今天天气不错,萧夜没有安排去拉黄牛,指挥着几个壮实的亲卫,把装满了石炭的草袋,扛上一袋登上木架;沿着阔口铁皮进料槽,把石炭倒了进去。
磨眼里石炭刚刚灌满,石磨下盘就无声地开始了转动,细腻的粉末却是流出来的很少,只有几缕淡淡的黑色细粉被挤出在磨盘里。
“继续,”站在一旁的萧夜,大手一摆,军士们把一袋袋的石炭,流水般倒进了磨眼;掀起阵阵烟尘;两车三千斤的石炭,一个时辰不到的工夫,就剩下一堆空袋子了。
军士们拉着袋子出去了,萧夜站在石磨旁,看着依旧急促旋转的石磨,眼睛里闪烁着期盼的目光。
磨盘处小巧的图案亮起,一幅幅逼真熟悉的物件在眼前划过,让萧夜惊讶的是,此刻的图案里,那些物件不但在侧面标注了名字,下面还多出了细小的楷体字。
“连发军弩,”下面附注着更小的一个字,“铁,”
“防护衣,”附注同样的方正楷体字,“铁,”
“单通望远镜,”附注“铁、石英砂,”
每样物件名字后面附注的字,萧夜瞪大了眼睛仔细看过两遍,终于确认了,是这种物品必须的原料;也就是说,今后,他不用再蒙着眼睛乱撞了。
第九幅图案转过去,出现在眼前的,是第十幅图案,“丝绵大衣,”原料只有两个字,“石炭,”
第十二幅图案也接连出现,“猎枪,”附注的原料就多了,“硫磺、硝石、木、铅块、铁、石炭,牛皮,铜,”看得萧夜暗自嘀咕,枪咋地和石炭还有牵连。
不等猎枪的图案转过去,飞快地按下了按钮,萧夜耳边啪地一声轻响,石磨下部的石台处,长长的匣子滑了出来;匣子里,两把枪管更长,木柄短了些的火铳,出现在眼前。
四个装满了弹丸的牛皮匣子,也赫然在目。
不动声色地取出火铳弹丸,正要离开的萧夜,竟然看见,磨盘上的按钮,其上那微微闪烁的蓝光,依旧闪亮,顿时兴奋起来。
图案还在以两息的间隔转换,他很快按下按钮,拿出了两件松软的丝绵大衣,黑色的丝绵大衣,穿在身上,虽然下摆只到膝盖上,身上却是暖和了很多。
两把猎枪,让萧夜印象最深的,不是那长长的枪管,而是弹丸上的弹头,不再是浑圆的模样,而是尖弹头;把枪交给了小六子去石炭坑那里试用,萧夜带着丝绵大衣,回到了百户所。
早饭后,萧夜拿出两件黑色的大衣,模样虽然奇怪了点,但这中间开缝,有着长长白色拉链衣服,穿上相当轻便暖和;递给妹妹一件,让寒娟很是高兴地抱着大哥,亲热地块腻死人了。
另一件,寒娟当仁不让地拿到了隔壁,找嫂子去了,让左石羡慕的直搓手,“大哥,我有没有?”
“有,两铳百步靶心,就有奖赏,下去告知各小旗,”摆摆手赶走了弟弟,萧夜坐在椅子上,再想想田秀秀的事,不免有些不甘。
票纸、丝绵大衣,也许田家不会向大哥那样刁难自己吧,那将来各种矿料的来源,就有了保证了。
尤其是石炭的妙用,竟然能使石磨多转一次,那今后;但想想石炭坑的产量,他又开始摇头了。
下午,小六子带着五个亲卫,从石炭坑那里回来了,跟随者拉炭车回来的;黑乎乎的石炭车上,竟然还拉着三只大小不一的野猪,野兔也有六只。
顿时,石关屯里轰动了,男女老少从各处赶来,像赶集一样,围着炭车大声地议论着,大家以前听说过野猪,但见过的倒是不多,今个,算是开了眼了。
野兔送到军舍那里的灶房,野猪可就被王大力给扣下了,一声令下,军士们操刀而上,把野猪解了分给各家各户;虽然分量不多,也能让各家吃上一顿荤腥了。
黄德山没想到,自己的商铺也分了三斤野猪肉,喜笑颜开地连连拱手,尝鲜的事谁都高兴。
百户所小院里,小六子抱着一杆长管柄的火铳,正性兴冲冲地向百户汇报着自己的试枪,“百户,真是太厉害了,五百步,五百步啊,野猪还在五百步外,也就是和八瓣盔那么大,一铳过去,直接就是一个血窟窿,要是我眼睛再尖点,五百五十步,也能放倒一个人,”
小六子的枪法,萧夜见了也是默然无语,整个石关屯里的军士,目前说他第二就没第一的事了;不过,萧夜还是很仔细的想想,“弹丸用了多少?”
“三只野猪,六只兔子,一共用了十五发弹丸,”小六子打开腰间的牛皮弹匣,随眼一扫,高声答道,怀里的火铳抱得更紧了。
“那圆头弹丸能用不?”有了石炭做保证的萧夜,心里已经有了决断,沉声问道。
“可以用,打了一发,就是距离只有二百步,和石关火铳一样,”小六子的石关火铳已经给了其他亲卫,他的打定了主意不松手了。
“明天开始,五个小旗开始比试火铳射击,你这种猎枪除外,两铳百步靶心,赏丝绵大衣一件,”萧夜笑着说道,“这种大衣,可是波斯那边运来的,十五两银子一件,你去告诉其他人吧,”
“原来,它是波斯猎枪啊,难怪这么厉害,”嘴里喃喃地说着,小六子点点头向外走去,也不知道听见百户最后的话没有。
晚上,当萧夜和弟妹、坤叔吃着香喷喷的兔肉,麦饭,喝着麦酒聊天的时候,石关屯里,各个军士的家里,亲卫们的军舍里,都在议论着丝绵大衣的事。
………………………………
三十二章、田家商队来了
石关屯里的军户、匠户们,眼看着百户所库房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