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绿色风暴-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看得出很昂贵的黑色衣服,奇怪的是中间开缝的。
不过,一旁的尚文,看见弟弟那钢丝牛皮靴,顿时脸上一白,这可是总旗官才能穿上的靴子呀。
积雪压塌草屋之际,尚文把弟弟推了出去,让垮下来的木梁砸伤了腰,要不然他可不会让尚武一个人出去求援。父母早亡的兄弟俩,尚文可是不愿意弟弟去当那什劳子的军户。
不过,看样子,弟弟却是动了心了。脸色苍白的尚文,瞧着精气神尚好的弟弟,嘴巴动了几下,终是没有言语。
能吃饱穿暖,那是多大的吸引力,尚文心里明白,起码能活过阴寒的冬季不是。
石关屯里的皮匠铺,忙碌了两个多月,已经让萧夜赶在下雪前,把牛皮靴给军士们全部配上了,仓库里还有剩余。于是,王大力也能豪爽地让尚武赊欠了衣服鞋子,他可是急等着劳力呢。
“哦,石关屯?”保长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忧虑,“石关屯派人来了?”
“是,来了一个小旗,就在山下的村里,他们还带了粮食来,”尚武最后的这句话,顿时让保长镇定不住了,慌忙带着几个村里的老人,在孩子们的搀扶下,踩着厚厚的积雪,下到了山下。
山洞里火堆上架着的铁锅,那里面的清汤寡水,没人再理会了。
进到村里,飞舞的雪花,两旁坍塌的茅舍,积雪陷过膝头的村里小路上,众猎户看到了让他们惊愕的一幕。
十二名军士,分两排整齐地站在雪地里,肩上长枪林立,红顶军毡帽下,一个个肃然地挺身直立,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任由积雪遮盖了全身;当先的一个矮个子军士,腰侧皮带上,挂着一个皮囊,下部露出粗大的枪管。
人数不多,但军汉的气势咄咄逼人。尤其是统一的黑色丝棉大衣在身,令众猎户看的啧啧称奇。
跟在老人后面的几个小年轻,见到眼前情景,蜡黄的脸上,眼仁里突然冒出的亮光,简直和尚武一模一样。
军士队伍后面,三个长条形的木架上,高高摞着一袋袋的粮食,在厚实的粗布下露出鼓囊囊的一角。
见尚武引着几个老人过来,矗立良久,几乎成了雪人的左石,终于动了,迈步上前拱手施礼,“石关屯小旗左石,奉命到鸡鸣村,请问哪位是保长?”
“这位军爷,老朽就是保长尚舍田,有劳各位军爷了,”颤巍巍的保长,感激地拱手说道;身旁,那几位村里的老人,也是纷纷称赞。
感激归感激,但左石明显有些稚气的黑脸,让几位老猎户,心里嘀咕不已。好在,后面纹丝不动的军士,几个长相老成的面孔,还是让大家伙安下了心。
“不敢,本小旗也是奉命而来,尚保长,我们带有粮食,先安顿好村里饭食,晚点还要赶路,”左石淡淡地侧身,没敢接受老人的施礼。
他们带着有一口大锅,在猎户门的帮助下,找了处塌了一半的草屋,清理干净后,黄灿灿的小麦就倒进了锅里,架起来烧饭。这里石磨不好找,只能煮麦粥了。
架火煮饭,有了几个婆娘的帮助,军士们很快就煮好了一锅麦粥,撒上些青盐,先给老人小孩吃;第二锅,是给妇孺吃的,在两个持枪的军士看管下,再有人想插队,也得看人家军士的脸色。
五十八口人,竟然煮了七大锅的麦粥,要不是怕这些人撑住了,恐怕还的煮上两锅才够。
随队来的药士,在尚武的陪伴下,给受伤的猎户检查伤口,分发李郎中熬制的冻疮药膏。
两位在山洞里病重的老人,还是没挺过被救走的前一刻,为了妥善安葬,左石不得不再停留一晚;还好,这次用雪地车拉来的粮食,足够这些人往返两趟的用度,他也不担心。
山洞里阴潮,在村子外的空地上,带来的十个单兵帐篷,被全部支了起来;老人小孩妇女,被安置了进去,被当做通气孔的瞭望口,也被军士给打开了,教会了她们开关的用法。
左石留下了三顶帐篷,虽然不够他们使用,但除了值哨的辛苦点,挤一晚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看着这些老弱在外面挨冻吧。
天黑了,吃饱喝足的猎户们,没机会在帐篷里过夜的,都去了山洞;左石带着三名军士,穿着两层丝绵大衣,开始在四周巡逻。
“保长,他们为何对咱们这么好,是不是有,”拥挤的帐篷里,坐靠在保长身边的一个老人,轻声说道。其实,左石这么做,不外的军令而已。
“企图?咱们鸡鸣村已经毁了,钱粮全无,他们能到得的,只有咱们的人了,”尚舍田微微皱起眉头,“只要能吃饱、穿暖,跟他们走又有何妨,留下了只有冻死,”
“小武也说了,咱们去石关屯那里挖石炭换粮食,能熬过冬天就好,”轻轻叹口气,尚舍田摸着有着鼓胀的肚子,这十天来,他还是第一次吃的这么饱,以前也没有这般奢侈地吃过。
“是啊保长,你摸摸看,这帐篷虽然篷布干凉,却也能挡得寒冷,隔着布衣也安稳的很,”另一个靠在帐篷上的老人,诧异地小声说道,粗糙的手掌在地上摸索个不停。
“是啊,这料子从没见过,”四个老人,挤在帐篷里,低声地嘀咕着。
帐篷那半敞着的瞭望口外,沙沙的下雪声,依旧密集。
“彭、彭,”深夜,两声巨大的火铳声,惊动了沉睡的猎户们,值哨的军士,把一头流窜进村子的野狼,当场打倒在脚边,也吓得浑身冒汗。
要不是他腰里也挂着一把手铳,第二枪火铳幸运地打中了狼头,怕是狼爪已经扑到身上了。
拎着手铳的左石匆匆赶过来,看着雪地上的死狼,皱着眉头吩咐道,“让各帐篷关上小门,加设两个瞭望哨,咱们收拢了点篝火,”
枪声也把在山洞里休息的尚武他们惊动了,拎着弓箭、木棒赶下山,询问过后,赶忙和军士一起,劝着大家把小门关上了;闷一点还能忍受,要是让狼给拖走,那可冤死了。
年纪大点的猎户,举着火把巡视了一圈后,发现雪地上的足迹也就是一只狼的样子,遂返回山洞烤火去了。
在附近那间坍塌了一半的茅屋里,点起火堆,既能看护好掩体这边,也能躲避一下汹涌的大雪。
也不去山洞的尚武几个小子,和左石他们扒了狼皮,用积雪擦干净狼肉,捡拾了些柴禾,在火堆上烤起了肉来;用的青盐、花椒自然是左石贡献出来的。
边吃边聊,和年轻猎户们年纪相仿的左石,很快就和他们熟络起来,于是,石关屯军士们的日常生活,被一点一点地告知了这些猎户。尤其是尚武身上的黑衣服,摸起来暖和的不得了,自有猎户看得眼热不已。
而此时的尚武,已经成了一个可靠的证人了,恨不得把自己所见所闻,一股脑地说出来。
第二天一早,用扒出来的木柴烧过麦饭,不论大小老少,每人一大碗高的冒尖的蒸麦饭,两片酸菜,已经让所有的猎户动了心。
左石等猎户们吃饱了饭,这才带着军士们分批吃饭。收拾好单兵帐篷,装上雪地车,队伍就要出发了。
“这位旗官,老朽不知道该不该问,”犹豫不决的保长,见大伙都背着各自的被褥,自觉地跟在了小队旁,也只能硬着头皮再问一句;他可不想去了石关屯,才发现那里连这里都不如。
“老人家有话就问,左石会如实告知,”萧夜在石关屯尊老护幼,军令里又有不得扰民的一条,左石自是和善相待。
“我鸡鸣村猎户五十多人,去了石关屯,能否开春后返回,去了我等又无银钱,粮食也是皆无,西门百户那里,岂能白白养活,”保长的话也是实话,他得为全村人考虑。
“保长放心,百户已经吩咐,鸡鸣村猎户栖身在屯外的石炭坑那里,有石屋可以安身,取暖的石炭自是不缺,”左石抬眼看看没有停下迹象的大雪,脸色肃然,“你等可用挖石炭工钱,换取足够的粮食,屯里还有商铺,买些家什也便利,”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个点子是杨天受出的,否则鸡鸣村的猎户,万万是不肯到石关屯的。
“这样啊,也好,”左石的话,让尚舍田保长打消了顾虑,原来是去当杂役啊,可是随时离开。
火堆上的大锅依旧在不停地蒸着麦饭,路上的吃食,已经在准备了。
尚舍田终于点头应了,开始招呼众猎户和家属,准备冒雪上路了;昨晚已经有零星的野狼出现,那大群饥饿难耐的野狼随时就会出现。
队伍里老少妇孺太多,虽然因粮食消耗腾出了一架雪地车,但冒雪赶了三十里山路的左石,不得不下令开始宿营了;这时候,保长他们几个老人,显示出了老人的作用。
在老人的指点下,堆起了雪墙的军士、猎户,把积雪压瓷实后,最后竟然做出了一个个背风的雪窝,除了头顶和敞开背风的一面,三面都是用雪踩得厚厚的雪墙。
外面围上一圈的帐篷掩体,躲在雪窝里休息,也不惧有野狼骚扰;当然,最外面的单兵帐篷里,自有军士监视周围。
凑了些毯子,再加上猎户们拿来的草席,穿着丝绵大衣的军士,在雪窝里也凑合一夜;让他们想不到的是,那七顶帐篷里,竟然能挤进去四十个猎户,在外露宿的猎户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
第四天下午,冒着大雪的队伍,终于见到了远远放出了警戒的哨兵,被大队的军士迎到了石炭坑。
石炭坑,现在已经是个地名了,在这里不但有已经扩大了多倍的坑口,外缘的空地上,也建起了一排的仓库,是用灰泥筑墙而建,没有房顶。
这些原来是用来临时储备石炭的仓库,因石炭缺少,一挖出大坑就拉走了,仓库用处不大;为了安置这些猎户,萧夜安排军士打扫干净了仓库,还让匠人搭起了屋顶。
为此,土地庙后的圈栏,已经被彻底拆干净了,那些战马、黄牛被牵进了磨坊的仓库;黄牛、耕牛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三头剩下的耕牛被直接宰杀,做成了腊肉。
萧夜答应王大力,明年给山上添加不少于六头的黄牛,王司吏这才咻咻地退出了百户所。屯里草料不足,他也没办法。
………………………………
三十九章、扩大生产
“军官军人犯罪免徒流”
“无令擅离军屯者,笞三十枷号一日,”
“非战无号令而行,首从俱杖十枷号十日,”
“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两日后雪终于停了,安顿在石炭坑仓库里的鸡鸣村猎户们,也如约成了被雇佣的杂役;萧夜答应尚舍田,他们可以随时离去,但在石关屯必须遵守百户所的军纪。
手拿百户军纪的李郎中,正站在石炭坑仓库里,给这些杂役宣读石关屯的军法军纪;当然,这出自洪武三十年《大明律》兵律的军法,是杨天受一手整理出来的。
原先的七十五条,删减了不适宜的《宫卫》﹑《邮驿》卷,剩下的《军政》﹑《关津》﹑《厩牧》三卷被一字不落地拿了出来;但是这有关军戎兵事的律法,对军人犯法科罪较重,萧夜虽然不很赞同,却也是没有办法,明面上他不能更改。
至于笞、杖、徒、流、死的五刑正刑,萧夜也没想过正经地去执行,要是严格地执行起来,怕是石关屯里的军士再多也不够杀的;何况,边军里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各卫所也是睁眼闭眼的事,大家的人手还指着军户给种地呢。
拿出来念一遍,不外是为了表示郑重,震慑场面的应景而已。
反倒是这些违犯了迟到、饮酒赌钱等末微军纪的军士军户,都被他赶到了石炭坑,用挖石炭给抵消了。
不过,当众念得摇头晃脑的李郎中,当念到“凡宰杀耕牛并私开圈店及知情贩/卖牛只与宰杀者,俱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再犯累犯者免其枷号发附近卫充军”时,猎户们懵懂不知,一旁负责维持秩序的两个军士,已经是一脑门子的汗珠了;还好,百户不在这里,要不然面子可就糗大了。
屯里的每个军户,都吃过了牛肉,包括黄德山和田家的那个掌柜,可是被军士亲眼看着拿到了肉的。
第二日,阳光终于洒落大地,寒风依旧,干冷干冷的。
有了鸡鸣村的猎户加入,在萧夜承诺工钱日结的刺激下,猎户们在保长签押了杂役雇佣约书后,很快就投入了矿工的生活。
只要舍得卖力气,换口吃食问题不大。
原先每天五车的石炭产量,也增加到了八车;要不是炭坑采挖困难,需要一筐一筐地吊出大坑装车,或许会挖的更多。
碎石堡自打下雪后,也就没了动静,被孙镇抚官拿回去的火铳,蒋杰的家卫验证后,火铳射程还不如三眼火铳;三眼火铳一百八十步的散面破坏力,比起石关火铳独子弹丸一百五十步的射程,那是好看了很多,更适合粗糙的大场面。
至于装弹频率,三眼火铳可以三连发,石关火铳就不行了,家卫们嗤之以鼻,千户所遂也不重视了。
三十支火铳让随后而到的黄家三少爷分去了一半,蒋杰无所谓,剩下的他也上缴到了卫所,但是二十匹战马,被要走了十匹,蒋千户是真的肉疼了。
三眼火铳、猛火油柜、一窝蜂、震天雷、霹雳炮毒火球、万人敌,射程180米的火铳,虎蹲炮,这些堡城神机局里的火器,让蒋千户对萧夜的火铳、军弩根本没看在眼里。
前后断续下了七、八天的大雪,让石关屯和碎石堡的交通,彻底断绝了。
现在的石关屯,除了石炭还在不依不饶地采挖,就是低铁矿石的地面采运也成了干半天歇半天,黄灰泥产量自然少的太多了。
依靠石炭让石磨运转,消耗干净磨坊外囤积的矿石后,萧夜取出四支石关石关火铳,六支手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磨盘上大部分图案,不再闪亮。
于是,这几天他也只能不断地拿出黑色丝绵大衣,开始配发给军士们。
有了保暖性更好的短大衣,那些负责采摘藤草果子的军士,竟然在第二天,上交给百户所整整两百斤的果核,果皮也刮下交到了李郎中的手里。
萧夜拿到果核,大喜之下,悄悄派出了两个小旗二十名军士,穿着他交给的五件防护衣,随同那几个老军士,在山脚下大面积采摘。
人多力量大,又找对了地方,藤草果子很快就一筐一筐地运进了百户所。
凌晨,萧夜带着亲卫,去磨坊里把上千斤的金属果核,倒入了石磨磨眼;在此之前,又是三千斤的石炭,被先送进了石磨。
飞速旋转的石磨,依旧是那一副亮起来的图案,萧夜没有过多沮丧,只是静静地取出两件丝绵大衣后,离开了磨坊;将近一人高的石磨,虽然没有继续往高里增加,但在他仔细地丈量下,石磨下盘和石台,越发的横向粗犷起来。
直到第十天,也就是年关将近的前六天,走出磨坊的西门百户,虽然两手空空,但脸上压抑不住的欢喜,让他走路越发轻快了;他的身后,小六子拎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这次的收获。
整整十件的黑丝绵大衣,虽然样式统一大小一样,但萧夜已经是欣喜若狂了,石台变得宽大后,滑出来的匣子果然也变得更大更深。
不过,为此他也投入了将近万斤的石炭,把那二十个军士累的够呛。
采石场那边,也渐渐恢复了正常的开采,就连石炭坑那边也加快了出产,达到极限的每天十车。
得到好消息,萧夜亲自去了石炭坑,给鸡鸣村的保长奖励了一件崭新的黑丝绵短大衣,尚武的那件行头却被王大力在每日扣着工钱。
尽管大雪已经停了几天,但有心回到鸡鸣村的老人们,在后辈们强烈的反对声中,保持了沉默;在石关屯有吃有穿,住的也安心,没人会回到冰冷的村里忍饥挨饿。
正德六年(1511年)到了,石关屯的新年过的很热闹,虽然没有赶集市的遗憾,但白天里香火旺盛的土地庙,两家拥挤的商铺,满地撒欢乱窜的孩子们,让石山山顶上一片沸腾。
土地庙前,两串长长的鞭炮响起,噼噼啪啪的硝烟中,一双双满含喜意的眼睛,让萧夜感觉心里满当当的。
和寒娟她们一起玩闹的小孩子,队伍又壮大了一圈,鸡鸣村猎户们的七八个孩子,也被她召唤在了一起,捡拾一些藤草果子去小六子那里,一个铜钱换二十个果子,是她们最乐意的游戏了。
当然,危险的地方是不允许去的,孩子们玩耍的远处,自有老人在观望着。
知道了果子是百户需要的东西,小六子虽然不清楚这里面的曲折,但他拿出些许的铜板,能让小孩们不至于跑得没了踪影,萧夜也默许了这个小生意。
最后,就连鸡鸣村的那些老弱妇孺也加了进来,这才让萧夜恍然一笑;收购藤草果核发展到最后,竟然成了石关屯手里的独门生意,也的他想不到的。
三十晚上守夜,萧夜一家是和杨家一起度过的,而那些军士们在拿到了百户所发放的肉粮赏赐后,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就在军舍里喝酒吃肉。
今晚值哨的军士,萧夜特意给了每人一件丝绵大衣的贴补,那可是十五两的银子,拿到两家商铺马上就能兑换现银。
萧夜优待下属,杨天受并无不妥,那些亲卫们的饷银他也知道,在这个军官圈养家卫成风的年代,萧夜没有克扣军士就已经很不错了。
唯一让他担忧的,是军户没有田地,粮饷需得萧夜自筹,千户所里的贴补,那不过是说说罢了;上个月来了一趟,倒是扒走了萧夜一半的火铳和战马,咋算都是亏了。
盘坐在火炕上,杨天受面对小桌对面的萧夜,一壶麦酒,唠唠叨叨了好一阵,根本没察觉,身边梅儿瓷白的脸庞,渐渐熏红了大半。
左石和寒娟匆匆吃过两口,急着出去放爆竹了,梅儿眼神闪烁间,不时瞅着萧夜的眉眼;一本正经的西门百户,吃肉知髓,眼角悄悄瞄着未婚妻的脸,心里也焦躁了不少。
“咳,萧小子,过了年,你也该把梅儿娶过门了,”人老成精的老岳父,终于幽幽地一句话,把两个眉来眼去的小两口,说得一阵尴尬。再把女儿留在家里,恐得怨言啊,杨天受心里黯然。
家里的闺女,到了该嫁时,做父亲的,心里百般滋味那是难受的紧。
“吉日老夫也查过了,正月二十八宜嫁娶,你也准备准备,”长辈定下了日子,萧夜慌忙应了下来;和田秀秀几番斯嬤,良宵滋味萧夜可是清楚的很。
至于萧家的老人,商定由和老百户亲近的王大力担当,他作为萧夜的叔伯辈,足以让屯里的众军户心服。
定下了女儿的嫁娶时辰,杨天受心里也高兴,遂多饮了几杯麦酒,被搀扶进了内屋休息;萧夜目光闪烁几次,也没敢带着梅儿回屋,只能和她一起坐在外屋大炕上,相对聊着守候天亮。
今晚,油灯彻夜不灭,梅儿笑语嫣然地没有心疼。
清晨梅儿拜过灶神,萧夜已经从磨坊转回来了,在自家院子里练了两趟刀法后,把呼呼大睡的弟妹喊起来,带着一些吃食零碎,商铺里采买的干果点心,去各家老人那里拜年;第一家,自是去了老岳父那里。
转到王大力家,萧夜把他拉到一边嘀嘀咕咕了好一会,在王叔豪爽的笑声中,定下了萧夜婚事的男方家长。
大年初四,磨坊里的黄灰泥恢复正常生产,在黄田两家商铺里搜刮了所有的硫磺、硝石、铅块后,萧夜打下欠条,安排王大力指派人手,下山砍伐木材去了。
五个武装小旗,也在练兵场雪地上,演练起了兵阵;两队火铳手,三队军弩手,开始操演结队结阵的五十名军士,分成五个队列,随着唢呐尖利的指挥声,不间断地往复前进、攻击,转向攻击。
“彭、彭,”“啪、啪,”火铳射击后是军弩射击,连绵短暂的远程打击后,操起腰刀、弯刀的军士,举着木盾,刀光闪闪再次轮番前进,不断地劈砍。
商铺门前,黄德山和田家掌柜田房俊,一边抄手聊天,一边远远地看着练兵场,那滚动的军阵,两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山下积雪太厚,斥候没有派出太远,只是在山顶各处高地上派了瞭望手。
连续忙碌了十天,百户所偏房的武器库里,木架上摆满了整齐的石关火铳,五十支崭新的火铳,堆满了三个大木箱的弹丸,萧夜总算是放下心来。
随着石磨下方石台的加宽,德莱赛后装枪和相应弹丸,他可以一次取出枪五支,弹丸六发;可惜的是,没有牛皮,弹丸匣子也变成了木盒子,萧夜只能笑着摇头。
其他图案里的物品,产出量也翻了一番,就看原料是否充足了。
正月十一,萧夜手下的五个武装小旗,趟着厚厚的积雪,不等天亮就出发下山,十五个堪比大车般结实的雪地车,也被骡马拖带走了;接替守卫山上防御的,是王大力手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