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闲人-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健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即又各自别过。因着这个消息,在内阁里三人就曾有过一次争论。确切的说,争论主要是发生在刘健和谢迁之间。而李东阳则保持沉默,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此时听皇帝又再问起,刘健沉稳老成,尚在沉吟斟酌,谢迁却是忍不住,昂然而起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奏章直接驳回便可,完全不需任何犹豫。”

    弘治帝哦了一声,饶有趣味的看了看沉默的刘健和李东阳,这才笑着道:“谢卿有何道理,不妨说来听听。”

    谢迁负手而立,昂然道:“此奏章所奏之事,全是蒙古一面之词,其中关节殊难为辩,此其一也;苏默其人,无论其自身如何,但终归乃我大明使臣,代表的乃是我大明朝廷、大明君王。或罪或拿,亦当由我大明天子决断,岂容异族置喙?此其二也;再三,即便此奏章所言属实,但此刻蒙古正有求我朝,主动在我,正是乘时压制良机。达延所谓要斩杀苏默,问责我朝,实则不过是试探之举。一旦真要任他恣意,必使其野心膨胀。如此一来,数年来辛苦布局、靡费无数,将尽化乌有。故,臣以为,此时正当以强绝姿态示之,绝不可有半分妥协放纵!望陛下深思之。”说罢,再施一礼,甩袖坐下。

    弘治帝微笑点头,却是不置可否,只转头看向刘健、李东阳二人道:“谢卿之言,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刘健叹口气,起身拱手道:“陛下,于乔所言怕不有理。然则外交无小事,事涉两国态势,当慎之再慎,任何细节都要周而全之方为上策。老臣以为,任其所奏固然不可,但如于乔所言般断然而拒已有不当。”

    谢迁听的大怒,便要站起身来反驳。弘治帝却笑着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谢迁只得鼓着腮帮子悻悻坐下。弘治帝对刘健笑道:“刘爱卿,这左也是你右也是你、模棱两可,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朕向闻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之说。如今谢卿之侃侃朕已听过,你这刘公断却究竟是如何断呢?”

    弘治帝这一打趣,刘健三人俱皆大惭,连忙起身谦逊。弘治帝却不肯放过,望定刘健笑而不语。

    刘健慨然道:“臣的意思,当先好言安抚达延,明确表明我方态度。不包庇、不放纵,但却必须由我方主导,亲自查明此事原委后,由双方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均不可恣意妄为,否则以单方毁约论。由此引发一切后果,皆有毁约方承担,莫为言之不预!”

    弘治帝目光一闪,深深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没说话,眼底却不由闪过一抹失望。这个老臣子确实稳重老成,但却未免稍显软弱。按照刘健所言,固然是最周全的法子,既不会坠了大明的脸面,却又能最大限度的维护住双方的盟约。但蒙古狼子野心,又岂会这般老实听话?

    如今苏默正在对方地盘上,要想寻个理由先杀了苏默,大明又能如何?终不成真的为此开战吧。说到底,刘健的法子,不过是掩耳盗铃,实则是扔出苏默当牺牲品以安抚达延罢了。无非是这样一来,最终变成了两国扯皮,于大明脸面上好看些而已。

    实话说,苏默的死活,弘治帝并不是真的那么看重。但他只是觉得憋屈不甘,是以略作沉吟后,便又将目光看向李东阳,眼中满是期寄期盼之色。

    李东阳微微一笑,起身施礼后,方才不紧不慢的说出一句话来。但这句话一出,却让弘治帝和刘健、谢迁二人,不约而同的都是一鄂,面色古怪起来……js3v3
………………………………

第538章:不露声色的杀机

    “臣听闻,达延可汗有一女,正值妙龄,尚未婚配。”李东阳慢悠悠的这句话一出,弘治帝和刘健谢迁三人都是面面相觑。

    咱们这儿正讨论国家大事儿呢,李宾之你忽然说什么蒙古公主长成了没结婚,这是几个意思?

    弘治帝倒是没怒,只是眼中闪过一抹若有所思。刘健老成沉稳,心中虽然不悦,但他对李东阳多有了解,知道他不是个轻佻的人,也是不由的沉思起来,暗暗猜测李东阳的用意。

    唯有谢迁脾气急躁,人又有些刚愎,当即怒道:“宾之,此乃君前议事!”

    他这话的意思,自然是提醒李东阳,说话靠点谱,别整些乱七八糟的。

    李东阳也不在意,笑着对他点点头,这才看向弘治帝,拱手道:“陛下,这国与国之间,自古便有联姻一说,乃是政治外交常用手段之一。如今蒙古强大,臣之意,咱们何不也把这姻联上一联?”

    他这话一出口,殿中几人同时面色大变。

    “宾之,慎言!”

    “李宾之,你放屁!高祖有言,我大明绝不割地、绝不和亲,此乃不可更变之国策!你如何敢?”

    刘健脸色沉下来,出口轻喝打断。谢迁却是好悬没气炸了肺,再也顾不上君前礼仪,当即就跳了起来,涨红着脸大骂了起来。

    弘治帝也是面色不渝,抬眼看着李东阳,淡然道:“李卿还是把话说明白些吧。”

    李东阳微微一笑,欠身应是。这才看向刘健和谢迁二人,苦笑道:“二公误会了,李某说的乃是联姻,何曾说过和亲来着?和亲是以帝王皇室之女,远嫁外夷。可李某所说的,是反过来,以我大明娶那蒙古公主,这哪里与祖制不合了?”

    刘健和谢迁顿时一愣,相互对望一眼,都不由的有些迷茫了。按照李东阳这般说法,似乎……似乎是没什么不合规矩的。可是这事儿与眼前的事儿有何关系?咦?这怎么就说到这事儿上去了?咱们这不是在说那苏默追杀人家蒙古王子的事儿吗?

    李东阳却不去理会,只又转向弘治帝,笑道:“陛下,那达延可汗发函来问责苏副使攻伐二王子济农一事儿,实则不过是一种试探罢了。无论我们如何回复,其实都不会改变什么,反而陷入到对方的节奏中去了。是以,臣以为,当另出机杼,方可应对之。”

    弘治帝目光一亮,大喜道:“计将安出?”

    李东阳哈哈一笑,拱手道:“国与国之间,从来只有利益二字,何来什么正邪黑白之说?苏副使杀了济农也好,没杀也好,最终落到实处的,亦不过也是利益二字。如此,只要我们能将双方利益结合在一起,便可主客易位,将主动权掌握在咱们手中。

    臣方才说了,达延汗有一女,咱们不妨遣使去求亲,只要两家结成姻亲之国,我大明承诺,必将帮助达延一统蒙古。以一国之利益,与一子之所谓公道,孰轻孰重,想必达延自有思量。

    如此一来,选择权在彼,为难与否又或如何取舍亦在彼。到时我大明便可稳坐局外,笑看风云可也。”

    他这番一说,弘治帝和刘健谢迁三人便又是一皱眉头。这次却是刘健先发了话。

    “宾之,你此计或许有效果。然则,怎可应诺帮助那达延一统蒙古?这岂不是助纣为虐、伤己资敌吗?那我等之前辛辛苦苦百般布局,又所为何来?但若话说出口,后面却来反悔,则失信与天下,担上一个不守信诺的名头。若失去大义之名,后果不堪预料。此事万不可行!”

    谢迁也在旁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唯有弘治帝目光平静的看着李东阳,料他必然心有定计。

    果然,李东阳狡黠一笑,摇头道:“二公可又误会了。老夫确实说了助他一统蒙古,可却没说具体如何助法啊。尽起大军、发兵助战是助;输送粮秣、聚集军资也是助;可为其牵制对手,令其无后顾之忧,不亦是相助吗?”

    刘健和谢迁一呆,两人对视一眼,猛然省悟过来,同时脱口叫道:“亦不刺?!”

    李东阳哈哈一笑,拍手道:“二公果智者也,正是亦不刺。”

    刘健和谢迁面面相觑。

    李东阳笑道:“若达延应允了这桩婚事,我方只消控制住亦不刺,岂不就是让他无后顾之忧,可放心西征了吗?这可不就是助他一统蒙古吗?如此,又何来失信天下之说?”

    刘健不语,这尼玛*裸是耍赖好吧。堂堂一国宰辅,却使出这般近乎无赖的手段,这事儿实在是有些……无下限啊。刘大学士实在丢不起那脸啊。

    谢迁却更重实际些,迟疑道:“这如何可能?难不成我等真要帮他灭了亦不刺部?这……这岂不也是一种失信?那亦不刺可是因为相信咱们,这才要求内附。一旦我等真做出这种事儿,传扬出去,岂不让那些依附过来的部落心中不稳?届时便是朵颜三卫,怕是都要有些想法了。”

    李东阳尚未说话,刘健便已是微微摇头。这个谢于乔,有些时候恁的天真烂漫。李东阳方才说的可是控制二字,这控制就大有讲究了,又岂止是消灭一途?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不外如是了。

    好在谢迁也不是个真脑子笨的,能成为内阁辅政的,哪里又会是真没脑子的?他眼见自己话说完后,弘治帝和李东阳含笑不语,刘健却在叹气摇头,微微一愣,随即便猛然省悟过来,顿时不由满面羞红。也不用李东阳再解释了,便讪讪往回坐下不语了。

    刘健终是刚正的性子,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有些艰难的道:“宾之,你这……咳咳,你这固然说得通,但也要达延相信才行。以此寮之狡诈,只怕绝不会轻易上当的。”

    李东阳嘿嘿一笑,捋须悠然道:“希贤兄,他信也好不信也好,又有什么关系?他此番发来这文牒,又何尝是真的要我等回复?左右不过都是个诈字耳。所为的,亦只是师出有名。他做的初一,咱们如何做不得十五?”

    “你……你……”刘健瞠目结舌,指着他说不出话来。

    正如李东阳所说,达延这封奏章一来,他们所有人便都清楚的知道,这不过是达延恶心人的手段罢了。为的就是占个理儿罢了,大明如何回复重要吗?真的要等大明回复,以大明回复意见再决定的话,他也不会直接下达那个即刻起兵,见到苏默不必多问,直接斩杀的命令了。

    而李东阳此刻所为,也只是照猫画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恶心回去。我明明白白说了助你,帮你控制住亦不刺,让你放心大胆的去跟亦思马因相爱相杀。你达延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自己是信了。

    你若不信不从,那破坏盟约的就是你达延,于我大明却是无关,大义的名头也在我大明这方。而你若是从了,那就更好不过了。大明自然有无数手段,分分钟教达延如何做人。

    这事儿至此地步,已经是完完全全的耍流氓了。比的就是谁更没下限,谁更无耻。这让向来以君子自诩的刘健情何以堪?

    所以老头儿嘴巴翕合了半响,只能无奈闭上眼不说话了。

    上面,弘治帝饶有趣味的看着这一幕,既不插话也不阻止。和这些老臣子一起共事这么久,既有合作也有争斗,早对这三人的脾性摸得透透的了。

    此刻眼见终于出了结果了,他这才轻咳一声,将三人目光都吸引过来后,才淡然道:“如李卿计,这求……咳咳,求娶蒙古公主的,何人可为?”

    李东阳轻咳一声,欠身道:“回陛下,可从宗室中择一英俊子弟配之。如此,也不辱没了蒙古公主的身份。”

    弘治帝点点头,想了想又道:“若是达延不允这桩婚事呢?又如之奈何?”

    李东阳笑道:“陛下放心,臣料其绝不会不允,最多只是拖延。毕竟,一旦咱们明白提出了,他若直接拒绝,便等若拒绝了咱们的善意,是驳了我大明的脸面。且不说还有助他一统蒙古的诱惑,单只其内部,怕也会有些异议的。据臣所知,蒙古内部,可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呢。所以这般一来,最好的办法便是拖延,大家谁也不为难谁,他那封奏章自然也就不必理会了。”

    弘治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他本就没奢望能马上对蒙古取得什么效果,之所以先前那番态度,不过是对达延逼迫自己的羞恼罢了。

    如今李东阳以流氓对流氓,用无赖对无赖,将为难踢回给了达延,反倒是主客易位,他这个大明皇帝可以笑看达延坐蜡了,自然是心情舒畅,念头通达了。

    “哈哈,人道刘公断、李公谋,李卿这个谋字,果然是名不虚传啊。”他开心了,便也不吝赞赏的指着李东阳说笑起来。

    李东阳面上宠辱不惊,只微微欠身谦逊道:“陛下过奖了,为国而谋,臣之份也。”

    弘治帝哈哈大笑,旁边谢迁却是面色尴尬。皇帝点出了什么刘公断、李公谋,偏偏却将最后自己那个谢公尤侃侃落下了,这或许只是无意,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态度呢?

    这么想着,随即又想起今日这事儿里的核心人物:苏默。君臣答对这许久,算计的淋漓畅快、百般周密。然则对于那苏默的生死安危,却是半句没有。或许李东阳的计谋成了,能让达延有所顾忌,但谁又能保证,这种顾忌可保住苏默的小命?

    一向传闻苏默狠狠得罪了李东阳,甚至李东阳还曾亲自出手,针对过苏默。只是后来被武勋们联手挡了回去,李东阳才悚然而惊,不得不罢手放过。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啊。

    李宾之不过是顺水推舟,略施小计便让苏默陷入无依无靠、九死一生之境,偏偏让谁也无话可说,其中之老道狠辣,可畏可怖之余,又让人心寒不已。

    那远在塞外的小子,他此番又将如何自救?究竟能不能活着回来呢……js3v3
………………………………

第539章:东阳之殇

    苏默能不能活着回来,实话说,李东阳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怎么太放在心上。他只是在合适的时机顺手推动了一把而已,甚至都算不得真正的出手。

    那小畜生自己作死,又能怪的谁去?李东阳身为大明宰辅,每天不知多少大事需要仔细斟酌,生恐一个不慎,那便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他哪有那心思,整天跟一个小小的生员去费思量。

    走出乾清殿的大门,他不由抬手捏了捏眉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态。如今国事沉重,内忧外患不断,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精力开始渐渐有些跟不上了。

    “宾之。”身后传来呼声,李东阳转头看去,却见是谢迁和刘健并肩而来。

    “宾之今日之计……是不是有些,咳咳……”谢迁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话说一半便尴尬的咳了起来。旁边刘健也是苦笑摇头,指着他点了点,倒没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

    李东阳微微一笑,打起精神道:“怎的,可是觉得我这般做法,有违君子之道?”

    谢迁便又咳嗽起来,脸色有些不自然。

    李东阳笑容一敛,叹道:“其实我又何尝不知这有些不磊落,然则为国为君,不得不然啊。于乔耿直,希贤兄刚正,便唯有我来做这恶人了。还望二位多多体谅,休要鄙薄才好。”

    刘健老脸一红,轻咳了声,不自然的摆摆手道:“这却哪里话来,为君分忧,份也。好了,阁中事务繁多,老夫先回去了,你二人且慢聊吧。”说罢,略一抱拳,转身而去。

    谢迁也是瞠目,想不到李东阳竟来上了这么一手,倒让他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憋了半响,终是讷讷的道:“宾之多虑了,我怎么会……我只是觉得……唉,终究有些牵连无辜了……”

    李东阳眼皮一搭,淡淡的道:“于乔矫情了,国家利益面前,何来的什么无辜?罢了,今日老夫实在是累了,便请于乔帮老夫跟希贤告个假,先告辞了。”说完,不等谢迁再说什么,也是微微拱拱手,扬长而去。

    后面谢迁傻在了当场,待到回过神来,左右看看,除了远处挎刀而立的大汉将军外,哪还有旁人在。愣怔半天,只得深深叹口气,低头郁郁而去。那背影,透出几分说不出的萧瑟之意。

    丹墀之下,李东阳的身影再现,远远的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略略沉吟一会儿,这才招手叫来轿子,撩起袍襟坐了进去,吩咐一声回府。

    大轿一路出了皇城,往东四胡同的学士街而去。不多时便到了李府门前,有老仆上来掀开轿帘,迎着李东阳下来。

    李东阳微微颔首,大步往门内走去,一边随口问道:“少爷今日如何了?”

    那老仆恭声道:“回老爷,还是老样子。今个儿早上起来,只用了一碗粥。方才喝了药,这会儿许是又睡下了吧。”

    李东阳脚步微微一顿,随即又继续往里走去,只是眉宇之间多出了几分阴沉和忧愁。

    李兆先当日从武清回来后,没多久便病倒了,时好时坏的,一直延绵至今也不见好。请了太医来看过,太医说是忧愤内郁,又受了风寒而至。除了好生静养外,最重要的却是需要放开心情才是。

    言语中虽说的隐晦,却是点出了此是心病,若不能自己解开心结,便什么灵丹也是无用。

    心结吗?李东阳不由长长叹口气。自己这个儿子一向心高气傲,向来以京城第一才子自诩。结果武清一行,被苏默那个小畜生百般打击羞辱,消息传回来后,顿时成为上层公子们间的笑谈。

    以李兆先的性子,哪里受得起这般羞辱?结果便是越想越怨恨,终是悲郁难解,一病不起。偏又跟着便是乡试,李兆先上次便没能过,这次憋着一口气,咬牙带病上场,想要凭此一鸣惊人、扬名雪耻。

    但他本就不是什么才华横溢的,原本那个所谓的京城第一才子之名,也不过是大伙儿瞧在他有个阁老老爹的面上捧他罢了。如今带着病,昏昏沉沉的,又怎么可能考出什么好成绩?

    结果就是,不但没能一鸣惊人,甚至连榜都未上,再次名落孙山。这一下犹如当头一棒,真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兆先连病带气加羞,顿时就不行了。

    入冬以来,全靠汤药进补吊着。这般下去,说不得哪天就……李东阳想起儿子的情况,心中猛的一阵刺痛,抬手捂着嘴连声咳嗽起来。

    旁边老仆担心的看着他,赶忙山前搀扶。李东阳却微微挣开,摇摇头示意无妨,将老仆打发了下去。自己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转身往儿子屋中走去。

    他今年已经五十有二,接连两次婚姻,膝下曾有两子一女。长子李兆先聪明伶俐,一向最得他看重。次子李兆同,却在弘治八年夭折,*尚未出阁,一直是在老家南京。

    所以,他堂堂大明辅政,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家中却是人丁不兴,对于仅剩的这个儿子极是上心。这也是为何李兆先越来越纨绔,甚至跟他这个老子对诗顶嘴,李东阳仍是宠溺满满的缘故。

    可不曾想,如今这个仅剩的儿子,眼见得也要保不住了,李东阳不由的老泪纵横,心中痛苦,直如毒蛇啮噬一般。

    回想自己前半生,他可谓是接连遭受离丧之苦。先是发妻刘氏病故,紧接着就是岳父死去。转过年来,三弟李东川又卒,未到一年,继娶的岳氏也去了。

    而后厄运并未走远,又一年,二弟李东山也病死了。直到此时,这一连串的打击才算稍停。但也就是稍停而已,没几年后,他老父李淳终于离世。

    再然后,三年守治过去,他甫一复出便受重用,被授以纂修《宪宗实录》;转年便升左春坊左庶子,兼任侍读学士。四年八月,又积功升太常寺少卿。

    五年,进经筵讲官。六年,成为当年乡试主考。至六月,受命教导本年新晋庶吉士,由此打下深厚的人脉基础。

    至来年七月,直升礼部右侍郎,兼任侍讲学士,专司内阁诰敕,至此算是踏入大明最高权力机构,眼见登顶在望了。

    李东阳自己也觉得,这终算是否极泰来,厄运远离了。然而世事无常,就在他准备迎接人生的最巅峰之际,打击再次而来。

    便在他正式入阁的当年,次子夭折的噩耗传来,让他登顶的兴奋喜悦都来不及品味,便再次陷入悲痛之中。

    随后没过两年,也就是去岁,最后一个亲兄弟,也是最与他亲厚的四弟李东溟,终于也在病榻上死去。至此,李东阳几乎是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唯一的念想就是最后一个长子了。至于女儿,那终将是泼出去的水,算不得他李家之人了。

    然而老天何其不公,何其残忍,时至今日,竟然连最后仅余的这一个亲人,也终要给夺了去。

    倚在儿子李兆先的门外,李东阳老泪纵横,目光痴痴的盯着儿子的房门,竟是连推门的勇气都失去了。他生怕这扇门一开,一眼看见的是一具没了生气的尸体……

    几个下人远远的看着,都是不停的抬手擦泪。只是老爷不许他们靠近,他们也只能这么看着、悲痛着。

    直直过了好半天,李东阳这才勉力抑制住悲伤。摸出手帕将泪痕擦干净,又略略收拾了一番,这才深吸口气,伸手去推房门。待到将将要触及门扉的一刻,却是抑制不住的一阵颤抖,但随即坚定起来,一推而入。

    房中,满溢着一股浓重的中药味儿。两个烧的正旺的火盆散发出大量的热气,使得冬日里闭门堵窗的环境中,有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闷气。

    里屋榻上,李兆先仰首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