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闲人-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别急着气,该气的还在后头呢。明里暗里的发力两下算是有了结果,接下来就是最终的目的了:确立鄂尔多斯贸易城的城主一事。
按照双方约定,两方都不能占据 这个位子,要由第三方主导,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
原本要是按照阿尔博罗特的谋划顺利的话,在两支大军的强势压迫下,这个城主的位置当然是手拿把攥。然而现在,好吧,所有依仗全都败了,城里现有的军事力量唯有四家:
一个是大家共知的程家,也就是恩盟,这个太明显了,开始就被排除了在外;
第二个就是何家捣鼓出来的飞熊商队,好吧,那简陋的简直惨不忍睹,明显就是糊弄人的。可问题是,谁又找不出理由来说不行,没人规定一支商队非要如何如何吧。既然人家在了,那就必须承认,没法儿,阿尔博罗特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再第三个,就是常家的队伍了。常家也不是官身,而且早在永乐时就被排挤出了大明朝堂,这也符合之前的约定。而常家名声在外,整个西北都是赫赫有名,这也得算一支;
最后,则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一支力量了。由蒙家军带来的一支全是蒙古人组成的商队。
竟然不是蒙家军,这让阿尔博罗特再次大出意外。蒙家军和苏默的关系,早在上回他大闹草原时就广为人知,按说按照两方的约定,如果苏默咬死了口不承认,阿尔博罗特还真拿他没办法,只能认下来。可竟然不是,反倒是一支蒙古商队,这又是唱的哪一出?最重要的是,这支蒙古商队,究竟来自于哪个部落?
面对着阿尔博罗特的问题,苏默笑眯眯的给出了答案,这是来自西域的商队,阿道儿商盟。
西域?!
阿尔博罗特先是一脸的懵逼,但是随即便面色大变。那里,岂不是亦思马因的驻扎地?据说亦思马因现在就停留在天山下的一处所在,与西域三十六国眉来眼去的,颇有抱成团的趋势。
那么,这个什么阿道儿商盟的背景,就不问而知了。苏默,他竟然和亦思马因那边达成了协议?要不然,怎么会在这里见到那边的商队,还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还欲要争夺鄂尔多斯城的城主权?
不行,这绝对不行,他决不答应!而且他还要立刻回去报于自己父汗知道,这个消息实在太出乎意料了,关乎着整个蒙古统一的走向和父汗的大业。与之相比,什么贸易城、什么羊毛利益都是小事情!
至于说以此向苏默发难,阿尔博罗特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苏默可以有一百种借口,让自己哑口无言。所以,他哪怕再恼怒,也只能聪明的忍下这口气,将之深深的藏在心中。
阿尔博罗特很快走了,眼下他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鄂尔多斯城的主导权至此已然根本没半分可能握在手中了,反而他要面对的,是全力提防亦思马因势力的渗透。
再说了,自己也不是没有后手。当初让多伦去办的事儿,现在看来竟是有如神来之笔,原先的孤注一掷,如今这时候反倒成了关键的机会了。
半月后,三个消息忽然从草原上传出,震惊了天下。
第一个,身为蒙古七台吉的阿尔博罗特王子,在从鄂尔多斯贸易城返回的途中,不慎被草原大黄蚊蜇伤,不等回到王庭,便陷入了深度昏迷;
第二个消息,一股强大的势力忽然横空而出,对鄂尔多斯新城发出了强势的攻击,出其不意之下,鄂尔多斯损失惨重,周边塔群损失过半,人员物资折损近十万贯。而这股力量,最终隐隐指向的,竟是蒙古的圣地……
蒙古圣地,据说那便是当初的无双大帝,成吉思汗的真正墓葬所在。那里,常年驻扎着一支当年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军队。
鄂尔多斯新城震怒,几位城主商讨之后,联合发出宣战,誓要报此大仇。随后集结兵力,总有数万之众,即日开拔,直往东北而去。草原上一片失声……。
最后一个消息,一直苟延残喘,蜷缩在天山西部的原蒙古国师亦思马因再次出现,高调宣称已经取得西域三十六国的支持,歃血出征,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耀。随后,大军集结,拉开了东进与达延汗的统一之战。
整个草原霎时间乱成了一锅粥。
便在与此同时,苏默也接到了来自京中的消息,足足让他呆了半响才回过神来。
消息中只有一句话:内监李广伏诛,与龙虎山张真人同归于尽。
好吧,李广伏诛不算什么,这原本就在苏默的谋划之中。但是张真人竟然与其同归于尽,这是什么鬼?这两个人怎么会搀和到一块的?
还有,张真人这一死,那张符宝那个小萝莉呢?没了张真人的护持,她又会落得什么下场?至于说指望朱厚照照应,苏默摇摇头。不是看不起朱厚照,而是在这种涉及到朝堂层面上的事儿,以此时朱厚照的太子身份还有年龄,实在还没有那个资历插手过问。那么,那个傲娇的小萝莉的处境,可就堪忧了。
苏默从没把自己当救世主,但是关乎到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时,他却绝不介意再装一把神棍。
而且,眼下这个局面,身为天子的皇帝陛下,此时又是个什么情况?消息中虽然没有提及,但是苏默有种说不出的直觉,这其中,绝对还牵扯到一些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儿……
他,必须要回去了。他目光悠远的望向京城方向,眼底露出了坚定的神色。
ps:编辑通知,站内要求完结,即将关闭后台。故,再有三到四章,全书必须完结。咸使闻之,理解万岁!
………………………………
第995章:密辛
苏默回到京城后终于知道,原来李广在被他提前安排的一系列手段逼的极为狼狈,更不用说再去完成他那个背后神秘主人的任务了。
最后他铤而走险,欲要冒险去张真人那儿偷换芙蓉雪糁丹,以便用神秘主人炼制的丹药代替,结果被张符宝撞破。
李广大惊之下,欲要掳张符宝为人质,惹得张真人震怒,追杀而出。不得已,李广只能仓皇往神秘主人所在逃跑求救。
神秘主人与张真人一番大战,最后竟意外的同归于尽,李广也被随后追来的大内卫士擒获。
弘治帝震怒不已,下旨将李广处斩,并追查神秘主人的身份。却发现这个神秘主人竟然和当年的万贵妃有关。
此人名叫万户,算是昔日万贵妃家的一个分支。他自幼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
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很小的时候就独自跑了出去,结果不知怎的有了一些奇特的际遇,竟然变成了眼前这个模样。至于说为什么他要针对皇家,谋害弘治帝,却因为人已经死了变得扑朔迷离,找不到答案了。
不过此事竟然涉及到先帝时期最忌讳的万氏,再结合当时弘治帝在宫中的处境,显然是牵扯到宫闱秘闻,不足为外人道了。
于是,弘治帝下旨封口,不准任何人谈论,将那处庵堂也封禁起来,这桩案子便就此了结打住了。
苏默了结了前因后果,总是觉得其中有许多蹊跷之处,恐怕绝不止是宫闱秘闻那么简单。他甚至有种感觉,这事儿终归会给他带来一些变化。这是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但却如此清晰明确。
所以,他最终还是找到了朱厚照,请求朱厚照帮他,能让他进入那个庵堂调查一番。
朱厚照这些日子正围着张符宝转,安慰她失去父亲的哀伤。并在刘瑾的撺掇下,大胆向张符宝吐露心声,表示自己愿意纳其为妃,日后虽然不能成为皇后,却也可以富贵无忧。结果却被张符宝断然拒绝,这让朱厚照大为颓丧。
他虽然还不懂爱,只是单纯的喜欢,但被人所拒终究是难以释怀。尤其还是个女子,这更让他一颗少男心感到了受伤,脸上有些挂不住。
恰好苏默来请他帮忙进入庵堂,他便请苏默帮他将符宝搞定为交换。
苏默无奈,又本也关心张符宝在失去了父亲后的生活,便硬着头皮去找了张符宝。结果一见之下,张符宝便大哭着扑进他怀中,却原来早在两人第一次相见后,女孩儿的心中便有了苏默的身影。而之所以肯与朱厚照往来密切,一来是因为知道朱厚照和苏默关系极好,不愿让苏默失了面子;二来却是因为这样,才能有更多借口和苏默接近。
原本女孩儿还顾忌着女孩儿家脸面,每次都故作冷淡,坚持着矜持。但此时此刻,在失去了至亲后,那背后的软弱终于再也无法掩饰。
然而这一幕却被躲在后面的朱厚照看到,朱厚照又是伤心又是愤怒,他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由此,与苏默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苏默哪里知道这些,他也震惊于张符宝的突然告白,欲要拒绝吧,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来固然是怕让小姑娘伤上加伤,这个时机不对;二来,他其实心中又何尝没有对这个傲娇的小姑娘有那么一份好感?
只不过一直以来,他都以为张符宝也是喜欢的朱厚照,这才一再帮两人牵线。眼下事儿说开了,他却发现自己被置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好容易安抚好张符宝后,答应她一定为她安排好后面的事儿,这才来寻朱厚照。结果朱厚照一脸的淡然,虽然仍然帮他拿到了进入那座庵堂的手令,却对张符宝的事儿粗暴打断,直言以后不必再提。
苏默敏锐的捕捉到了朱厚照的变化,想要解释却数次被朱厚照岔开。苏默暗暗叹息,终于明白,两人之间的情谊,怕是至此再难恢复从前了。
不过好在他也早有了离去的心思,原本还想着能在离去前尽量为大明、为弘治帝和朱厚照做些什么,眼下看来,却是不必太过较真,大可一切随缘了。
重新回去将张符宝领了出来,直接将她安置到西山的新宅子里。并且将这事儿悄悄的告知了程月仙和王泌二女,这两个佳人都是有大才的,身后也各自站着一位久历朝堂的老臣,必然会拿出最合适的方法应对。
当然,此次他也终于开诚布公的将自己的打算和诸般思虑和盘托出,唯有这样,才能让大伙儿心中有数,在具体斟酌规划后面的行动时,才会行之有据,帮他拾遗补缺。而有了身后这些坚定的后盾,后院不乱,他才能空出手来,进一步布置自己的谋划。
终于,在又两天后,他带着胖爷踏入了那座神秘主人的庵堂。就在他百般疑惑,完全毫无所得之际,忽然变故突生,隐藏在庵堂灵位牌里的存在出现了。
胖爷被打发出去守着,苏默与灵位牌里的存在展开了交流。一番长谈之后,苏默完全被震惊了。
原来,这个灵位牌里的存在,竟然就是一直传说中的观察者中人,而且是存世的最后一人,号天成子。
所谓的观察者,的确如同何晋绅讲述的那样,乃是最古老的一个存在,最远可以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之前。
那时候天地世界完全不同现在,有着广袤苍阔远甚此时数倍的地界。天地间也流动着大量的神奇能量,这使得当时的部分人开始走出了修行之路。后来,这些人便被传说成了所谓的仙人。
而再往后,天地间忽然大变,几乎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天地间的神奇能量开始快速消褪,最终甚至使得大片的地域崩溃飘散,消失与茫茫天际之外。
当时的天成子一类的人惊骇之下,不得不作出最后的努力,他们利用偶然从天外得来的一块神奇的石头,以各自的大能力合力打造了一处独立的封闭空间,以便锁住不断逸散的天地能量,这才堪堪维持住自己的修炼所需。而代价则是,他们也等若自己将自己囚禁起来,只能慢慢的在里面等死。
可是,已然尝到了长生的滋味的大能们,如何能接受这种命运?他们不甘心,绝不甘心就此消亡。于是,在经过了很久的研究之后,终于研究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借助打造这个封闭空间神石的力量,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短暂的打开一道缝隙,从中放出一个人出去。
而这个人出来后,便要想法去搜寻天地元气消褪的源头,并找到可以继续补充独立空间所需的法子。
可是天地间的奥妙岂是那么容易搞明白的?虽然出来的人都是其时最惊才绝艳的一辈,但仍是几代人都没有结果。而随着离开了那处独立封闭的空间,他们也慢慢失去了那种神奇能量给予的漫长生命,最终一个又一个的,如同普通人一样,渐渐老去,终至死去。
不过也因此,这些人在世俗中也有人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家族,留下了自己的后人。随着这些后人一代代的成长,逐渐形成了一个势力,他们称那处传说中的独立封闭空间为“圣堂”。
而他们自己,因为肩负着先祖遗留的使命,不断的观察着世间的诸般异常,希望可以找到完成先祖遗愿的线索,最终,“观察者”的名号便这样形成了。
可以说,当其初时,观察者真的就只是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而已,他们从不参与任何俗世间的纷争。相对于他们的使命、他们的道,俗世间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处事态度终于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便在于最后一个从圣堂中走出的人。这个人,就是天成子。
据天成子说,圣堂虽然被大能们单独割裂封闭出来,但终归也是靠着那方神奇的异石的能量。而能量终归是有限的,终于在到了天成子这一代时,神石的能量堪堪耗尽了。
于是,大劫降临了。独立空间中,先是元气枯竭,让一众修者再也无法靠汲取能量继续保持长生。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天天渐渐老去,皮肤松弛,发须斑白,躯体苍老衰弱……
他们惊恐至极,却又束手无策。直到渐渐的里面的人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他们意识到,再这么等在这里也只能是个死的下场。而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死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外界许多人都向往圣堂,在他们的意识中,圣堂就是仙界,有四季不败之花,万古长青之树,祥云缥缈之境,珍禽瑞兽和鸣。那里,是所有凡人们的向往之地,是梦中的香格里拉。
可是,这是何等的可笑?殊不知,在圣堂中的人的心中,这里就是巨大的囚笼,随时将走向毁灭的墓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天地元气的彻底枯竭,这所谓世人向往的仙界,早已到处充斥着死气。
这里面的人,他们从来没见识过大海,没看到过星空,他们一代代的听着先辈们谈及的外面的世界之大,之宏伟广阔,却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去见识。
外面的人渴望进来,而他们又哪里知道,这些里面的人,向往的却是出去。
如今,整个空间几乎成了死域,既然都是死,那何不走出去死?至少,也能看一眼那传说中的大海星辰,那苍茫寥廓的真正世界……
然而,不能,不行,做不到!独立空间的坚固,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除了等其自己完全崩毁,唯一的机会就是那每隔百余年,众人合力才能打开一丝缝隙,放出一人的短暂时机。
众人绝望了,他们哀嚎着、咒骂着,咒骂着曾经为他们建立起这个延续长生的先辈们,咒骂他们为何让他们临死都不能逃出这个樊笼。
可是没有用,一点用也没有,他们只能等死。于是,终于这股情绪爆发了,某一天,整个圣堂中开始了暴乱,所有人都疯了,互相杀伐,发泄着他们的恐惧和憋闷。
终于,在某一刻,这种疯狂停了下来。不是理智的回归,而是没有人了,没有一个还能站起来的人了。除了天成子……
不得不说,天成子是幸运的,他打小便立志要改变命运,立志一定要寻找到解决空间元气流逝,或者如何补充元气的办法。所以,他一直躲在某个秘境中,埋头钻研着。
当整个圣堂发生暴乱时,正因为他的这种埋头钻研,恰恰躲过了这一劫。而当他终于有所得后,走出来看到眼前满是死气狼藉的场景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千辛万苦的寻找到了办法,却换来的竟是这么个结果……
最终,所有还残余的圣堂众人,在知道了他竟然找到了可能的办法后,终于恢复了神智,当下合力用尽最后一点余力,在再一次秘境开启的日子,将他送了出来。
然而,也正是这一次的开启,也让他们明确的知晓了,整个圣堂的时间不多了。下一次的开启根本等不到,除非奇迹出现,他们或者还能靠着天成子研究出来的办法,尽量延续空间的稳固,使其不至于完全崩溃;或者,就是天成子的办法根本没用,或者不足以继续支撑,最终整个空间彻底崩毁消散……
这个令所有人崩溃的结果,让圣堂彻底失声。不过好在经历了那番暴乱之后,所有人也终于将千万年积蓄的怨气发泄了出去。事到如今,反倒是看开了。
他们告诉天成子,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一切以保全自己为要,并且尽可能的照顾下之前出去的那些人的后辈们。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人也都属于他们这一脉的后裔。至于他们自己,则一切听凭天意吧。
传出最后这一段话后,圣堂便彻底切断了同外界的一切联系,完全的将自己封闭起来。这一次的封闭,是真真正正的封闭,即便再到了封禁松动的时间,也绝无打开的可能了。整个圣堂,要么能靠着接引而来的元气苟延残喘,要么就是彻底崩毁湮灭。
天成子洒泪而去。
………………………………
第996章:终焉
终于离开了圣堂的天成子,震撼于外面世界的广阔。他四处走走看看,因此留下了许多相关的传说,积年累月之后,其中一部分便成就了后世神话传说的某一个篇章。
他研究出来的办法果然是有用的,这让他因而有了足够的元气支撑,只可惜肉身的衰颓,却终是难以像神魂那样长久。不过倒也让他后来又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夺舍。
而经过他的研究发现,其实秘境中的那种神秘的元气,就是一种高等级生命的精华,秘境便是依靠着这种精华存在,里面的人也是靠着吸收这样的生命精华,才能得以长存。
但是遗憾的是,那种生命精华的等阶显然高出普通人,所以才能让里面的人连肉体都能维持很久很久,近乎于长生不死。但是外面的普通人生命精华,便只能等而下之了。
而这种生命精华也是有寿命的,越是年轻的躯体,生命精华就越雄浑、越精纯,其效用也就越大。但是越衰老的人,生命精华也就越稀薄,自然那种作用便也就微乎其微,甚至干脆完全失去了效用。
鉴于这种情形,答案便很简单了,只要有足够的正当时的生命中途死去,就可以将其吸收利用。而要达成这种目的,还有什么比发动战争更好的方式呢?
于是乎,一次次的战争,便在暗中的存在刻意的推动和挑唆下开始上演了。只是那些时代,甚至包括后来数个朝代,中原人口的数量远远不似后世那般多,如果受损太多的话,等若是杀鸡取卵了。
故而,天成子一边要推动这种战争,一边又要限制这种杀戮的规模,既不能过又不能少,必须达到一个协调的平衡才行。
就这样,中原大地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直到有明一朝。当其时时,坚持了许久的秘境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终结。那颗支撑秘境的神识耗尽了能量,最终爆裂开来,使得秘境彻底崩毁。
天成子难过之余,却也有种解脱的轻松。从此后,他便不用再背负那么沉重的负担了,只需要收取够自己维持神魂力量的生命元气支撑就可以了。
而这个时候,当年秘境中人之前出来的后裔们也发展的有相当的规模了。他们继承了圣堂的名号,并且致力于寻找当初那种神石,希望可以重建秘境。
而这个希望,便是当年那颗神石的其余部分。虽然那些神石比之当年那块会小的微不足道,但毕竟也是神石,建立如秘境那样规模的当然不够,但是建个小型的却未尝不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最终确定了其中一块,早被蒙古人获得。而也正是借助那块神石的力量,才让成吉思汗最终纵横天下,打下了诺大的地盘,几乎横扫天下。
但是在后来成吉思汗意外死了后,那块神石却最终不知所踪。再之后,元朝覆灭,大明建立,圣堂中人便觉得,唯有当世掌权者,才最有可能得到那块神石。由此,天成子便亲自潜入了明廷,开始悄悄寻找起来。
然而他查察了许久,也未能找到。但就在此时,他感觉到了自己再次换取躯体的时间到了。于是乎,他找到了当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