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级驸马-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二的笑声,在大殿上久久地回荡着。

    众人纷纷拍马屁,说这是大唐盛世即将到来的预兆。

    杜荷站在一众人中,嘴角带着邪魅的笑容。

    ……

    (二更,)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抗旱救灾

    清晨,天还未亮,杜荷便带着人从家具厂出发,朝长安城赶去。

    一行人率先来到灾民们最大的聚集地,城西的永和坊附近。

    在杜荷的授意下,许知远几日前便派人,将城中散布的灾民,全部聚集到了此处。

    如今,这里已经有超过二万灾民聚集,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腐烂的味道。

    杜荷骑在马上,皱了皱眉头:“看来,这以工代赈必须加快了,如此多的人聚集在此地,天气越来越热,若是出现什么传播性的疾病,那就麻烦了。”

    张俭在旁边,好奇地问道:“少爷,陛下不是下令,今日巳时开始才挑选灾民吗?”

    杜荷嘿嘿笑道:“你真以为,本少爷会做赔本的生意吗?两千人,这可不是两千只蚂蚁,这都是要吃饭的,本少爷要的两千人,必须是其中的精英,要么能读书识字,要么有一身本领,这些都是本少爷需要的人才,怎么可能拱手让人……等到巳时,朝中那些老家伙到来,肯定能看出蹊跷,所以,只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挑选完之后,迅速把人带走。”

    “明白!”张俭有些佩服地看了杜荷一眼。

    在张俭的吩咐下,家具厂抽调来的护卫们立即上前,敲锣打鼓,将灾民们全部分片集中起来。

    张俭有些忐忑地说道:“少爷,两千人啊,只怕一个时辰挑选来不及啊!”

    杜荷骑在马上,拿出花名册:“本少爷早就准备好了,这里有三千余人,都是我让许知远事先挑选好的,照着花名册点名吧,不必强求,愿意走的就走,不愿走的,自己留下就好了。”

    “得嘞!”

    张俭拿起花名册,屁颠屁颠地就去点名去了。

    咚咚咚。

    “大家都注意了,鄠邑县伯心怀天下,见不得可怜人,现鄠邑县伯名下梦幻集团招工,加入梦幻集团,一天三顿管饱,提供住宿,如果有家眷,一并解决吃住问题,三个月后,表现良好,愿意继续留在梦幻集团,每人每天工钱10文……”

    咚咚咚。

    “大家都注意了,鄠邑县伯心怀天下……”

    咚咚咚。

    “大家都注意了……”

    咚咚咚。

    咚咚咚。

    一个个护卫提着大锣,猛敲起来,然后开始扯着嗓子大喊。

    不少还在睡梦中的灾民,全都被吵醒,本来还想骂人的,一听是鄠邑县伯,吓得赶紧闭嘴了。

    如此来回宣传几次之后,终于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梦幻集团是什么东西啊?”有人好奇地问道。

    旁边的人解释道:“梦幻集团你都不知道,就是大唐家具厂啊,几日前咱们看见张老爷家中的那个叫什么木椅的,就是大唐家具厂打造的。”

    “原来如此!”

    “不只是家具厂呢,还有大唐书斋,那个卖书的地方!”

    “大唐书斋我当然知道,想当初我刚到长安城,身无分文,每日乞讨度日,一度想自杀了之,辛亏读了《杜荷谈幸福》,才突然醒悟,便是大唐书斋售卖的。”

    “如此,这梦幻集团,应该是个好去处。”

    类似的议论声,悄悄传开来。

    不多时间,便有人自告奋勇,上前去询问起来。

    只见那家具厂的护卫骄傲地抬起头:“我们梦幻集团,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的,最好是能读书识字,不然,也要有一技之长。”

    “下面,我念到名字的,想到梦幻集团的,就站在我身后,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家少爷心善,见不得可怜人,不然哪轮得到你们这帮苦哈哈……王铁锤……张三方……张无忌……”

    一个个人站上前去,面露骄傲神色。

    当然,也有心中忐忑不愿去的。

    不多时间,两千人,便挑选出来了。

    现如今,大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每日靠长安县衙施粥度日,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听闻梦幻集团提供吃住,哪还顾得上许多,尤其是许多拖家带口的,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

    等两千人挑选完毕之后,之前还犹豫之人,想加入却已经没机会了,不少人便捶足顿胸起来。

    两千人在宽敞的大道上集合完毕。

    杜荷骑着马来回巡视着。

    他大喊道:“所有人,听我的口令。”

    众人全都打起精神来。

    杜荷指着东方,说道:“出城之后,便是梦幻集团所在,今日一早,本少爷已经吩咐家具厂的食堂,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早餐,现在,你等跑步前进,到食堂就餐!”

    话音未落,不等家具厂的护卫们带头,众人撒丫子便狂奔起来。

    不多时间,两千人跑的是一干二净。

    正好,李二带着诸位大臣刚好赶到。

    张俭擦擦额头的汗水,心道,还是少爷准备周全啊,不服都不行。

    只听杜荷吩咐道:“让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把咱们准备好的东西,挂上去,让陛下看看咱们推动以工代赈的决心。”

    “明白!”

    张俭立即带着人,组织灾民们重新集合,然后带人开始挂横幅。

    当灾民们得知皇帝到来时,一个个都激动起来。

    不多时间,李二等人便下了马车,来到永和坊之前。

    远远地,便看见围墙上,树上,挂满了各种横幅标语。

    上面写着:

    “旱灾无情,人间有爱——梦幻集团宣。”

    “众志成城,抵御天灾——大唐家具厂宣。”

    “时时关心百姓利益,处处关心灾区人民——大唐书斋宣。”

    “绵薄之力,积沙成塔,携手同心,抗旱救灾——神奇农场宣。”

    梦幻集团下辖的部门,几乎都有好几条标语。

    李二等人第一次见这样的阵仗,一时间都被震撼住了。

    李二连连点头称赞:“好,好,朕这次,选对了人啊,杜荷所作所为,完全出于公理公心,他是朕的好臣子啊……”

    其他人纷纷赞叹起来。

    “老夫为官多年,却是第一次被这朴素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灾民们应该知足了。”

    “杜荷的为人不说,但这以工代赈,确实做得让人没话说。”

    而灾民们看了一条条标语,对杜荷此前的所作所为,瞬间就释怀了许多。

    当然,大家不知不觉中,都牢牢记住了大唐家具厂,大唐书斋,建设公司,神奇农场……原本不为人知的一些部门,一下就出了名,这便是杜荷要的效果。

    ……

    (三更,)


………………………………

第二百六十章 又被杜荷坑了

    等众人称赞一番之后。

    李二才说道:“杜荷,赶快组织大家挑选人吧。诸位爱卿,昨日在太极殿上,我已经让赵阳记录下大家的承诺,现在,是兑现你们承诺的时候了。”

    众人纷纷踊跃地表态。

    “陛下放心,我等不会食言。”

    “我要三十个木匠!”

    “我要二十个能读书识字的。”

    “我要十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到府上当丫鬟!”

    “我要……”

    “我也要……”

    顿时,众人都争吵起来,要的都是能工巧匠或者年轻女子,再不济也要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

    这是要抢人的节奏啊?

    杜荷当时就恼了:“要要要,要你马屁啊,都给我闭嘴!”

    众人都是身份超然之人,此刻,却被杜荷一下就震住了。

    只听杜荷不耐烦地说道:“都听我说,你们以为这是去东市买菜呢,吵吵嚷嚷的,诸位大人,这是在做慈善,救济灾民,不是在挑选美人啊。”

    杜荷对此早就预料到了,他继续说道:“张俭,把花名册拿过来。”

    杜荷拿出花名册,说道:“诸位大人,两万多可以参加以工代赈的灾民名单,便在这上面了,并且从0开始编号,为了公平起见,大家按照昨日许下的承诺,列出自己的需求,写下序号即可,会有我手下的工作人员将人找出来交到你手上,当然,昨日忘了给大家说,三万多灾民,只有两万多可以参加以工代赈,剩下的老人小孩,大多是这些人的家眷,大家若是挑选了有家眷之人,同样需要为其家眷提供吃住。”

    众人一听,就不乐意了。

    万一自己挑选的十个人,全部是拖家带口的,岂不是一下就增加了许多人。

    李二见状,一下皱起了眉头,不悦地说道:“难道,尔等想反悔吗?”

    众人一看李二要发怒,顿时吓得不敢说话,乖乖按照杜荷的安排开始写下编号。

    这项工作,足足花了两个多时辰。

    众人都挑选好了自己雇佣的人员。

    但凡挑选到年轻女子或者所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的大臣,都笑的合不拢嘴。

    而那些挑选到一些年长之人或者挑到的都是拖家带口的,顿时哭丧着脸,却不敢说什么。

    这时,只见杜荷站出来,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我代表几万灾民,感谢大家的古道热肠,不过,咱们有言在先,从今日起,我便在以工代赈指挥部门口设立举报办公室,若是灾民们在各位府上受到虐待或者不公的待遇,可以随时举报,而且,举报办公室将定期带人到各位府上查看灾民们的生活状况,所有情况,到时候都会一并呈给陛下。”

    大家一听,这是真的猛啊。

    这时,只听有人看着花名册,说道:“哎呀,不对啊,鄠邑县伯,你不是说有两万七千可参与以工代赈的灾民吗?为何这册子上,只有两万五千人啊,还有两千人呢?”

    “是啊,鄠邑县伯,昨日你可是亲自说过,要雇佣两千人的,方才为何不见你挑选人啊?”

    杜荷哈哈一笑:“诸位不必多疑,我雇佣的两千人,现在已经到大唐家具厂了,名册都在这,大家若是不信,可以随时去家具厂查看便是。”

    张俭急忙将雇佣的两千人名册送到众人面前。

    大家翻开一看,只见一个个名字后面写着“识字”、“石匠”之类的字眼。

    很多人当即大呼:“又被杜荷这个不要脸的骗了……”

    原来,杜荷已经将读书识字和能工巧匠的抽取得差不多了,而到了大家这里,却是随机挑选,怪不得有人要跳脚,等大家反应过来想找杜荷理论时,才发现杜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溜走了。

    “这个大骗子……”众人忍不住骂道。

    ……

    梦幻集团。

    两千人先到食堂吃得肚子圆滚滚的,然后被许正道带着保卫处的人过来,凶神恶煞地全部赶到河中去洗了个澡之后,才到广场上集合。

    杜荷刚到回到家具厂,就被手下的一个个人追了过来。

    李丽质说道:“杜荷,我不管,你必须给我分一些读书识字的人,你让我当监事会主席,可是,整个监事会就本公主一个人,难道你想让金枝玉叶的本公主亲自去监督大家干活吗?不行,你必须给我一百人。”

    张度亲自找到杜荷,哭诉道:“少爷,如今,咱们的旋转木椅和麻将,已经卖出了长安城,订单越来越多,现在的三百个工匠,根本不够啊,再给我来五百吧,我保证每个月赚的钱翻倍。”

    杨昊也跑来找杜荷说道:“少爷,再不给我人就不行了,书斋的工匠们都快累趴下了。”

    就连老傅也来向杜荷咬人:“少爷,我一把老骨头了,那土豆眼看就要收获了,到时候,你忍心让我一个人扛着锄头去刨地吗,我要五十……不,一百人。”

    杜荷一看这架势,心想,两千人哪够啊。

    不过,他却有自己的打算。

    随后,他便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开会。

    不等众人开口,杜荷便说道:“我心中有数,现如今,各个部门都缺人,虽说长安城灾民众多,最不缺的便是人手,但招人也是要结合实际来的,工人们也是要吃饭的,总不能盲目扩招吧,前期的两千人,各自的年龄,擅长什么……我已经有数,已经有了安排。”

    说完,杜荷便开始点名分配人员了。

    “财务处和总务处,分配五十人,其中有二十人是读书识字的,可以到财务处先学习账目管理等。”

    “监事会,分配二十人,都是一些机灵之辈。”

    “保卫处,分配三十人,这些人都会一些功夫,正道这边训练起来也轻松一些。”

    “家具厂,分配三百人,张度你可以考虑扩大生产线,等本少爷闲暇下来,再想办法为家具厂设计新产品,确保这些人全都用到实处。”

    “神奇农场,分配二百人,下一步,神奇农场将全面开战农业生产。”

    “建设公司,一千人,接下来,建设公司将是咱们梦幻集团的重头戏。”

    ……

    “余下的人,打散分配到长安城中家具厂的销售处、食堂等等地方,有异议吗?”

    李丽质说道:“有,凭什么只给本公主二十人,我要一百人。”

    杜荷说道:“知道了,异议无效。”

    李丽质闻言,委屈得撅起了小嘴巴,一副要跟杜荷拼命的样子,却是被旁边的李媛姝拉住了。

    当然,最开心的要数陆远了。

    原本,他以为只能得到五百人手的,哪知道,杜荷一口气给了他一千人手啊。

    当即,陆远便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展拳脚大干一番事业了。

    ……

    (四更奉上!)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教育为本

    二千人被瓜分完毕之后,众人便各自带着自己的手下开心地去扩大生产去了。

    而杜荷则是第一时间回到以工代赈指挥部,着手准备启动项目。

    虽说现在消化了五千人,但还有二万二千余人呢,这些人,才是这次以工代赈的主力军,只有把这些人全部利用起来,才算是以工代赈的成功。

    杜荷要启动的第一个项目,便是重建国子监。

    自从五月一把火将原来的国子监烧毁之后,到现在,国子监被损毁的书籍都还没有弥补齐全,更别提重建国子监。

    如今,正好启动这个项目,将大批的灾民利用起来。

    杜荷光设计新国子监的图纸,便花了足足三天的时间。

    当然,这对杜荷来说够久了,但对这个时代的建造师来说,却算得上是神速,据说太极宫当年建造的时候,哪怕有上百个工巧匠参与设计,也花了足足半年多的时间。

    三日后,杜荷将左相房玄龄、右相杜如晦、司空长孙无忌、工部尚书段伦等人,以及三省六部中的不少人召集起来,在以工代赈指挥部开了一个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便是商定国子监重建事宜。

    第一是协商重建方案,众人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重建国子监之事,李二早就提过,奈何国库银子跟不上,就被搁置下来,现在,杜荷竟然提起这件事,大家都纷纷抛冷水。

    “鄠邑县伯,不是我等不支持此事,实在是无能为力啊,一月之前,陛下已经召集我等在太极殿商议过,重建国子监,最少要花费一百万贯钱,而今,我大唐每年的赋税不过两千万贯,今年遭受春寒,光赈灾便用去了二百万贯,还有西边与吐蕃的战争随时都可能打起来,到时候,国库中的银子,只怕又会如流水一般往外流出,一旦挪一百万贯用于重建国子监,只怕到那时国库中再拿不出一文钱……此事,陛下绝对不会答应的。”

    “没错,一百万贯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之前已与许知远了解过,三万灾民,每天的口粮,也不过几百贯钱,与其重建国子监,不如拿出三十万贯,说不定就能让灾民们挺过去了,到那时,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反正,就没有人支持杜荷启动国子监重建之事。

    杜荷听了,痛心疾首地说道:“诸位,你们都是大唐的精英,是陛下的得力臣子,难道就没想过,我大唐人才困乏之现状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一个国家,教育搞不好,就不能培养人才,没有人才支撑,社稷便会衰落啊,这么简单的道理,诸位难道看不出来吗?国子监乃是大唐最高学府,每隔几年便会为大唐培养出一批中坚力量,这些人读书识字,能文能武,放到朝中变可以为陛下分忧,放到地方,便能造福一方百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说着,杜荷站起身来,朝大家深深一揖,恳切地说道:“杜荷不才,请大家重新考虑此事,于私,重建国子监,困难重重,花费巨大,我也不愿碰这件事,于公,陛下既然委派我担任以工代赈总指挥长,我便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我要为陛下,为大唐着想……”

    见状,许多人都有些动容。

    在大家眼中,杜荷以前只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更有大骗子、大魔王之名声。

    却是让人没想到,这小子竟然有如此心怀天下的志气。

    于是,众人重新坐下来,开始商议此事。

    会议足足开了三个时辰,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大家都同意重建国子监,不过,除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有人愿意联名上奏李二陛下。

    等众人散去,杜如晦却是留了下来。

    杜如晦好奇地看着杜荷,问道:“荷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你做事的风格吧?”

    今日的杜荷,简直就是一个正义的化身,满身正能量,和以往判若两人。

    杜荷哈哈一笑:“爹,果然被你看出来了,没错,我就是在演戏……这帮老狐狸,一个个缩头缩尾的,跟个铁王八似的,指望他们出力,这辈子都别想了,今日召集他们前来,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这件事,只要陛下点头,一切都好办……”

    “花费一百万贯重建国子监,只怕陛下不会答应的。如今我大唐正是多事之秋,到处都需要花钱,而国子监虽然被一把火烧了,如今却有尚书省提供的场所可以维持,并不急于重建,陛下怎会想不到这些……”杜如晦淡淡地说道,想要劝杜荷放弃重建国子监。

    哪知道,杜荷根本没想过放弃。

    “爹,我意已决,重建国子监,势在必行,其一,只有重大项目,才能解决灾民的就业问题,其二,虽说我与孔颖达有过过节,但我方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大局出发,教育,实在是太重要了……更何况,我还有其他打算。”杜荷态度坚决地说道。

    杜如晦见状,点点头:“好,既然你已做了决定,爹便支持你,若是需要,我可以亲自进宫面圣。”

    杜荷突然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缓缓说道:“那倒是不必,如今,火已经点起来了,这把火,会越烧越旺,等烧到大臣们身上,烧到必须爱屁股底下的时候,他们就坐不住了……”

    送走了杜如晦,杜荷立即把张俭叫来。

    杜荷小声问道:“事情准备得如何?”

    张俭小心翼翼地说道:“少爷,你放心,消息都已经散布出去了,今晚,整个国子监都会知道今日商议的每一个细节。”

    “不可掉以轻心,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煽动国子监的生源闹事,这可是杀头大罪,你怕吗?”杜荷盯着张俭,问道。

    张俭面不改色,摇摇头:“怕个鸟,少爷,你放心,就算事情败露,我也不会牵连你的,我已经让兄弟们随身带上毒药,只要败露,立马服毒自杀,我们的命都是少爷你给的,就算要死,我们也要死得有价值!”

    “人生自古谁无死……”杜荷笑道。

    张俭眼睛一亮,这句话,听起来太有道理了,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等着杜荷说下句。

    只听杜荷说道:“有谁大便不用纸?”

    张俭:“……”

    ……

    (感谢【总有刁民想害朕】【*悔**】兄弟的打赏,感谢兄弟们的支持!)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请愿

    人生自古谁无死,有水拉屎不用纸?

    张俭差点给跪了。

    这句话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但张俭却是马上就体会到了。

    原因便在于这个时代纸张珍贵无比,人们上完厕所,一般都是用竹片或者棍子猛怼一通。

    但家具厂却在两个月之前便推行用纸了,原因便在于杜荷实在受不了家具厂的公共厕所中放着几根沾满了屎的棍子,哪怕成本在高,也强行推行用纸,方便不说,关键是卫生啊。

    ……

    深夜,皇宫中。

    太极殿御书房中的灯火依然摇曳着,已经添了好几次油了。

    侯君集站在桌前,汇报着今日发生的种种事:“……此事,只怕难以下定论,反对重建国子监,未必就不是忠臣,而杜荷极力主张修建国子监,也是一片忠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此振聋发聩之言,也只有杜荷才说得出来,而且他说的没错,虽然我大唐立国多年,但最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