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齐天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叮……”两刀轻触,发出一声金戈交鸣之响。

    黑衣人正感诧异,吴玄手中的无涯刀已贴着他的长刀猛烈地旋转画弧,巨大的牵引力下黑衣人顿觉握刀不稳,心头骇然间急忙后退收刀,却见对方的长刀顺着自己的刀身滑下,“嘶嘶……”连响,擦出一串火花,向自己的手掌平削过来。

    黑衣人大叫一声丢了长刀,就势一个懒驴打滚堪堪躲过吴玄攻来的招式,站起身来又猛然向后一跳,待与吴玄隔了数丈之后方才暗呼侥幸地剧烈喘息数下,一抹额头,竟已是满头大汗。

    “还来吗?”吴玄气定神闲地对着他从容一笑,倒提的刀锋闪烁着吞吐不定的熠熠光芒。

    黑衣人面罩外的双眼骤然shè出凝重地光芒,沉默半响,深知自己遇到了大齐的绝世高手,就算是宗主风魔无痕亲来,只怕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也讨不到半分好处。

    心头犹豫难决间,黑衣人的气势不禁弱了几分,完全没了继续对战的勇气,一番琢磨,正要下令留下十余人围攻牵制,好便自己乘机逃走,不料刚张开嘴,树林中骤然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玄兄,景云来也。”

    话音落点,树林灌木一阵婆娑,一个虎背熊腰的年轻男子已从容走了出来,细长闪亮的红缨枪在月光下闪动着清冷的光芒。

    “哦呀,还有俺秦仲。”一个壮硕的光头身影嘿嘿一笑,骤然出现在了崖边大山石上,两柄沉甸甸的乌金铁锤提在手中轻巧得宛如小儿玩具。

    一见对方来了帮手,黑衣人心中顿时一沉,对方三人呈左中右三点站立恰到好处地封锁住了他们逃逸的路线,若要硬闯,除非死战。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死嘱托

    ()  正在犹豫不决间,黑衣人眼角一闪,一个娇小婀娜的少女已立在了与他刚才交手的年轻男子身旁,低声问道:“主君,你没事?”

    闻言,黑衣人心头掀起滔天巨浪,再看少女面容,惊得眼珠子都凸了出来,气急败坏地吼叫道:“真田大人,这这这,怎么回事?你为何……”

    “你在对我说话?”夜飞燕秀眉一蹙,颇为不耐地望向了黑衣人。

    黑衣人急迫地开口道:“大人不是在辽东刺杀李信吗?为何竟在此处?”

    话音刚落,吴玄心中骤然一闪,瞬间明白了这黑衣人必定是失忆之前的飞燕的同伙,突兀变成敌我相见,难怪乎会如此惊讶。

    “对不起,我名为夜飞燕,并不是你口中的真田大人,休要套取近乎。”夜飞燕冷冷一句,丝毫不为所动。

    “真田琉璃,你难道要背叛风魔宗?”黑衣人又惊又怒地吼叫高声,显然大觉不可思议。

    “还是那一句话,你们认错人了。”夜飞燕冷哼一声,哗啷抽出长刀遥指黑衣人对吴玄道:“主君,这个头领交给我对付便可。”话音落点,人已如鬼魅般向前飞掠而去。

    黑衣人心头惊怒交集,对真田琉璃的突兀叛变恍若梦中,此刻见她已是毫不留情地汹涌杀来,急忙提起长刀凝神应对。

    两人身形倏忽交集,只闻“叮”的一声金属撞击,黑衣人只觉一股无可抗御的巨力透刀而入,胸口如被雷击,竟吃不住势子,跄踉跌退。

    夜飞燕得势不饶人,又是凌空跃起乘胜追击,几个志能便见首领负伤,急忙抽刀上前抵挡住了她的攻势。

    夜飞燕冷哼一声,手中长刀化出百千刀影,鬼魅般在志能便们的强猛攻势里从容进退,刀锋到处,总有人倒跌丧命。

    与此同时,吴玄三人也加入了战局,一人长刀肆掠,一人银枪翻飞,一人双锤抡舞,转眼之间原本围攻他们的四十余个志能便只剩下了十来个人。

    黑衣人见他四人如此厉害,急忙呼喝着手下结成一个临时战阵狼狈不堪地慢慢退至山崖边,一望身后的陡峭山崖,他心知突围已是不可能,心头一横大吼一声竟跳下了山崖,骤然消失不见。

    见状,吴玄心头一沉,高声一句“飞燕随我来”,便顺着崎岖难行的山路向山崖下追赶而去。

    崖下灌木枯黄,树林参天,一条淙淙小溪曲曲折折地哗啦流淌,借着朦胧的月亮银辉,吴玄锐利地目光一扫周边十丈,哪里还有那黑衣人的身影。

    虽是如此,他还是与夜飞燕顺着山崖边细细地寻找了一圈,依然毫无所获。

    回到崖顶,战斗业已结束,五十余名志能便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了冰冷的山崖上,绯红的鲜血肆意流淌。

    见吴玄皱着眉头走来,景云迎上前来问道:“玄兄,那人逃了?”

    吴玄沉重地点点头,忍不住一声长叹。

    李希雅笑吟吟地开口道:“区区一人逃脱,玄兄叹息个甚来?”

    “小妹有所不知,”吴玄正sè地摇了摇手:“那首领的死活我并未放在心上,关键的是上古奇书《河图》在他手中,故才下山追击。”

    李希雅歪着脑袋追问道:“《河图》?那是什么书?为何我从未听过?”

    “我也不甚清楚,只知道上面画着一副深奥的图案,若要说内容,现在落入倭国人之手,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快来,这里还有一人未死。”不远处的安娜向他们招了招手。

    闻言,吴玄等人快步走了过去,便见一个身着青衣的老者正躺在血泊中兀自呻吟。

    青衣老者看到有人到来,摆摆手气若游丝地喘息道:“多谢…几位朋友相助。”

    吴玄记得刚才志能便便是从他身上搜出了《河图》,心念骤然一闪,沉声问道:“阁下可是越国上卿司徒仿?”

    “阁下何人?竟知道我的身份。”青衣老者努力地瞪圆双眼想要看清吴玄,然则始终却只能看到一个朦胧晃动的影子。

    “在下吴玄,上卿有礼了。”

    “你…就是吴玄,击杀,击杀青帝之人?”司徒仿说话间脸庞已是愤激红润,又是剧烈地喘息数声,长叹开口道:“唉,天意,天意也!”

    司徒仿闭目凝神良久,骤然睁开双目道:“老朽身中剧毒,已是命在旦夕,然有一事拜托阁下,敬请允诺。”

    “上卿但说无妨。”

    司徒仿长长地出了一口粗气,艰难说道:“吴将军,我原本有一奇书名为《河图》,不幸落在了倭国志能便手中,若…若有机会,请,请你前去倭国,寻回此书,拜,拜托了。”

    吴玄沉吟良久,见他大限将至,不忍拒绝,终于忍不住缓缓点头。

    “谢谢。”

    司徒仿无比欣慰地说了一句,伸出枯瘦的双手想要拉住吴玄表示感谢,然而眼中一丝光芒却渐渐熄灭,沟壑纵横的老脸也是舒展开来——辅助青帝雄踞荆州,堪称为一世英杰的司徒仿去了。

    吴玄幽幽一叹,对着他尸体长身一躬,心头却是堵得难受。

    ※※※※※※※※※※※※※※※※※

    渡过大河折向西方,吴玄等人赶路的速度骤然加快了。

    在大河南岸的官渡口,他们遇到了辽东王李信留下的传话信使,言明辽东王马队已于两ri前西去,并在虎牢关外扎营等候他们的到来。

    稍事歇整,六人飞马向西,沿着宽阔的弛道一通驰骋,第二ri黄昏虎牢关外的青山已是历历在目。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大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早在chun秋战国时便是卡在华夏东西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之所以名为虎牢,却有着一个很出名的典故。

    西周周穆王酷好出游狩猎,曾率甲士三千东来围猎于大伾山,穆王弃车换马全副戎装,不料登至半山却发现一头斑斓猛虎伏在芦苇丛中,随行大臣急忙惊慌高呼:“虎伏葭中,我王后退。”

    周穆王的马前勇士奔戎见状一声暴喝,势如奔雷飞步赶来,扑入芦苇丛中与猛虎徒手搏斗,降服猛虎后将它关进大伾山一处山洞之内,洞口用大石堆砌阻挡,大书“虎牢”二字。

    chun秋时期,晋国联络大小诸侯三十余国讨伐郑国,取胜后在大伾山建筑关城防备郑国东来,这座关城便称之为“虎牢关”。
………………………………

第一百六十八章 风雨如晦

    夕阳暮霭中,吴玄他们沿着弛道策马走入了连绵青山之内。*。suimeng。*但见蜿蜒盘旋的弛道绕山而上,一座雄峻非常的关卡建在大伾山zhongyāng山腰,居高临下地控制着东西两面的要道,来往过路的行人车马川流不息。

    行至关门前,吴玄打眼一望,却没有发现辽东王马队的身影,走至城门洞一问守卫兵卒,那人拱手一句:“大人稍等,我去请将军”,便大步匆匆去了。

    片刻之后,一名斗篷飞扬的短须将领急匆匆走出,对着吴玄抱拳道:“请问阁下可是吴公子?”

    吴玄点头道:”对,便是在下。”

    短须将领摇头一叹,随即又正sè道:“吴公子,你们来晚了一步,辽东王率领马队已于今天早晨离开虎牢关向西去了。”

    “将军可知辽东王为何突兀离去?”

    短须将领踌躇了一下,见四下无人方才凑到吴玄耳边低声道:“据说是天子病重,故辽东王才会匆忙赶去齐阳。”

    闻言,吴玄心头骤然一沉,皱眉思忖间脸膛已有严峻之sè,此刻李希雅正牵马上前,望着短须将领大步离去的背影笑问道:“玄兄,你与他说的甚?老爹他们在何处?”

    吴玄长吁一声,转头肃然道:“小妹,辽东王已飞马前去齐阳,我们也得尽快赶去。”

    “吔,什么事,竟如此急?”

    “事不宜迟,咱们路上再说。”吴玄说话间已是飞身上马,双腿一磕马腹,风驰电骋般率先冲了出去,在沉沉暮霭中穿关而过没入了辽阔的三川平原之中。

    ※※※※※※※※※※※※※※※※※

    东偏殿内燃烧了一夜的燎炉木炭终于无声地熄灭,殿角等人高的铜灯灯光也是渐渐暗了下来,忽地一阵晨风悠悠吹过,殿内轻纱帐幔飞动飘舞,冷得殿中等候一夜的大臣们不禁齐齐打了一个寒颤。

    目前,大齐威名赫赫的三公九卿们正处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中。

    天子的病情来得很突然,岁尾年关这一天,与群臣们欢庆夜宴后,回到寝宫却莫名其妙地高烧发热,急得整座**是团团转,匆匆赶来的太医细细诊治,其后一用退烧药,第二天便就突然好转了。

    然则没过三五天,天子就突然不能下榻了,高温高热,浑身无力,厌食厌水,瘫在了榻上一般。

    太医令会同六名白发苍苍的老太医接连诊治了十天,药是吃了不少,然则病情依旧是不见好转,这几ri竟陷入持续高烧,然其究竟是患何等病情却连最富经验的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正月十五之前本是大年,历来皆是官府闭门百工歇业,朝臣百官士农工商或走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或置酒备茶围着燎炉谈天说地,举国上下一片祥和欢庆,这样的ri子基本上要等到朝廷正月大朝会及初春启耕大典后,方才结束。

    然则自天子病重的消息悄悄传开后,三公九卿们竟都没了探亲访友,围炉闲话的心思,这几ri自发地守在东偏殿书房静静等待,除了晚上回府歇息,几乎是须臾不敢离开,特别是昨夜天子陷入昏迷,大臣们竟在东偏殿守了整整一夜。

    究其实,能站在殿内的全是大齐文武重臣贵胄高爵,几乎都在宦海沧桑中沉浮过几回,明白天子病危期间是庙堂权利最容易发生颠覆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重大变化。

    春秋战国以来,这样血的教训实在太多太多了,多得殿内大臣们一想到这些血腥故事,心弦皆是绷得紧张无比,都没有回府休息的意思。

    然则有意无意,来回踱步的大臣们却分为三拨分开站立,一波是以太尉蒙贲为首的三公党,另一波是以中书令易刁为首的易刁党,最后一波则是三三两两为数不多的中立大臣。

    焦急地转悠等待中,殿外骤然响起一阵步履从容地咚咚脚步,门口侍立的内侍一句“辽东王到”的宣呼还未落点,一个高大消瘦的身影已“吱呀”一声推开殿门,带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走了进来。

    来人峨冠博带大袖飘飘,颧骨高耸的脸膛上表情肃然沉着,高大的身躯刚往殿中一矗,殿中大臣纷纷拱手躬身道:“参见辽东王。”

    “诸位同僚不必多礼。”李信大手一挥,快步走到武安王蒙武面前深深一躬:“李信参见蒙伯父,阔别经年,伯父依旧是身体健旺,jing神矍铄,宝刀未老,李信倍感欣慰也!”

    大齐爵位共有二十一等,其中最高爵为王爵,李信的辽东王爵与蒙武的武安王爵都属于此类,然则两者不同的是,李信爵位属于实封,而蒙武爵位却属于虚封。

    实封者乃是指授爵之人有一块可大可小的封地,这是西周分封制的最基本框架,天子将天下土地分封于有功的大臣,大臣们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蓄养私兵,任命官吏,征收赋税,依法施政,除了按时向天子进贡,在封地里的权利几乎与天子无疑。

    而虚封者便是指受封之人只有爵位而无实土,除了多一点俸禄,与实封自然不能同ri而语。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实封制多能子孙承袭,例如辽东王爵便是由第一任辽东王李忌所得,承袭到李信这一代已有百余年,而虚封爵位则不能世袭,授爵之人逝世后子孙便是一无所有。

    因此在官场排序上,李信应在蒙武之前,然则因李信是后进晚辈,加之父亲与蒙武乃是同一时期并共同征战的军中好友,故才执以晚辈之礼拜见。

    蒙武双手托起李信胳膊,叹息着拍拍他的肩头:“贤侄赶到齐阳便好,天子现已高烧昏迷,太医们正在寝宫施救。”

    闻言,李信心中为之一沉,虎目一扫睡眼朦胧然依旧不肯离开的大臣们,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便轻轻点头与其他大臣一道选择在此默默地等待。

    轻轻的脚步无休止地在大殿中转悠着,期间内侍们捧来饭食两次,然则大臣们都没有多少食yu,依然是沉默不语地等待着,终于快到夕阳临窗之际,大殿外响起了一片急促的脚步声。

    正在大臣们惊愕相望时,一队铁甲禁军踏着整齐的步伐簇拥着一位须发雪白的老内侍已是昂昂入内。

    老内侍头戴高山冠,身着暗红袍,干瘪消瘦神态yin冷,正是皇宫内侍总管,诸卿之一的大长秋郭让。

    郭让皱纹密布的老脸一望殿内大臣,冷着声音道:“天子口诏:着武安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书令、卫尉、执金吾入宫觐见。”

    尖细的声音方落,以蒙武为首的七人立即躬身应命,甩着大袖紧跟着郭让出了殿门向层层叠叠的内宫走去。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临危顾命

    天子的寝宫坐落在一片浩瀚的大湖旁,波光磷磷的湖水飘飘荡荡地反shè着夕阳的余晖,湖边的柳树已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微风轻轻掠过,幽静得宛如深山峡谷。

    行至寝宫门外,一排身着红甲手持矛戈的南军甲士威风矗立,高耸连绵的红墙绿瓦,长长飞檐下的叮咚铁马,肃穆森然得让人心颤。

    这片寝宫又称为内苑,皇帝、皇后并一众嫔妃皆住其中,是整个皇城的灵魂所在,依法度大臣非奉诏不能进入。

    之所以是灵魂,乃是历代大齐天子除了在正殿听政及东偏殿处理政务外,其余大多数时光皆待在此处。

    进得寝宫,每扇窗户都是大打开,徐徐的微风吹得宫内帐幔飘动,灯烛摇晃,内侍宫女们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绕过一道长长的红木屏风,依稀可见轻纱隔着的里间卧榻上斜躺着一个肥胖身影。

    前面带路的郭让摇摇手示意他们在此稍等,径直上前轻声禀告道:“陛下,武安王他们来了。”

    轻纱后一阵剧烈地咳嗽,肥胖身影在侍女的搀扶下艰难地坐了起来,喘息片刻,嘶哑着声音气喘吁吁道:“打,打开帷,帷帐,朕,朕有话要对,对爱卿们说。”

    听到此等中气不足断断续续的话,几位公卿大臣心中皆是一沉,急忙躬身拜伏道:臣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起,起身便可。”天子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

    众臣闻言抬头,却见天子脸sè苍白,额头冒着涔涔细汗,嘴巴艰难地开合喘息着,一副行将就木的奄奄模样,全都已经脸sè大变。

    天子一挥大手,艰难开口道:“中书令,你来录写今ri言谈,契刻成简后交太史令封存。”

    “诺。”易刁恭敬地拱手一礼,倾步走至帝榻右首的书案坐定,一旁帮衬的内侍已寻来铜管毛笔及羊皮大纸,又磨好了一砚墨汁,易刁手腕一抖,提起铜管毛笔凝神等待。

    眼见如此安排,多经密事的蒙武知道今ri天子必有重要话语要对臣子们言明,心中不禁一凛,垂首拱手道:“臣等聆听圣谕。”

    天子缓缓点头,闭目稳定心神片刻,方才睁开双眼喟然叹息道:“诸卿,太医令断言,朕……朕已命不久矣!”话音落点,两行热泪已是不由自主地滑落而下。

    虽心中已有隐隐预料,然骤听天子讲出,几位大臣还是觉得耳畔轰然一声大响,心头猛然跳动下皆感到一阵眩晕突然袭来,不禁扑到在地哽咽道:“陛下……”

    “爱卿们都起来吧,朕只恨自己行为放纵不听医言,才会至此。”说着说着,天子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任凭眼泪无休止地滑落。

    蒙武哽咽着霍然站起,脸上虽还挂着老泪,神情却已是一片肃然:“敢问陛下,此事可曾还有其他人知晓?”

    天子喘息道:“除了几位爱卿,便是太医令及身边近身内侍知晓。”

    蒙武正sè拱手道:“陛下,臣请知晓之人务必暂守机密,对外则宣称陛下病情已愈见好转,万不能在此等时刻泄露机密分毫。”

    天子略一沉吟,点头道:“可也。”

    “另外,老臣想问陛下可有属意的皇位继承人选?”

    蒙武低沉着嗓音问了一句,其余闻言几个大臣心头都是猛然一跳。

    天子陈泽共有十三名皇子、七名公主,大的皇子已年近三十,小的却还是总角孩童。

    原本皇位传承乃是依照长幼为序,圣武皇帝开创大齐后,破除了这一陈规,长幼为序改为了贤者为先,这样极大地避免了因长子的良莠不齐从而影响江山社稷的稳固,达到了在诸皇子中遴选明君的目的。

    况且新旧君主交替之时又是权利格局最易发生改变的时候,历来新君上台,无疑不对先主遗留下来的老臣子心存疑虑,这些老臣子为政多年,大多在某个领域或某个环节具有一定权利威望,这些权利威望若处理不恰当,很可能变成制衡新君施政的绊脚石。

    更有甚者,难保某些野心勃勃的人物不会利用新旧交替之时发动政变,从而动摇江山的稳固。

    所以,新君对于老臣子的使用一定是慎之又慎,且多为赐以高爵而免去实职,特别是对于在军中有着莫大号召力的老将领。

    对于老臣子们来说,却希望即位新君年纪越小越好。祖宗有法:大齐皇帝二十岁加冠后才能亲政,若先皇驾崩新君未满二十,则由先皇指定一名或数名大臣辅政,直到新君加冠亲政。

    这样一来,老臣们的权势自然会更加稳固,西周著名的圣人周公,便是周武王逝世后,辅政辅助年幼的周成王,直到其亲政为止。

    所以当蒙武问及天子属意何人继位时,其余人等才会心头忐忑不安。

    天子微弱的目光一阵闪烁,向着榻后招手道:“奚呵,你出来吧。”

    话音落点,一个面目疏朗神情却很畏缩的红衣青年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拱手低声一句父皇,便默默地钉在榻前不动了。

    啊,竟是三皇子陈奚!蒙武等人在心中无言地惊呼一句,纷纷躬身道:“臣等参见三皇子。”

    “都起身吧。”陈奚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对着天子低声道:“父皇毋忧,儿臣马上去太庙为父皇祈福,祈求祖宗保父皇身体早ri康健。”

    “皇儿,父王,父王恐怕不行了。”天子艰难地挤出一个笑容,指着蒙武等人喘息道:“朕驾崩之后,武安王他们必定会全力辅助皇儿登基,今后有甚大事,也要多多依仗他们。”

    “父皇……”陈奚一言未了,伏在榻前大哭起来。

    蒙武高声道:“陛下放心,臣当竭力辅佐三皇子。”

    其余人等也是郎朗高声:“臣等必定辅佐三皇子即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子缓缓点头,突兀大手一拍床榻,沉声道:“武安王蒙武听旨。”

    “老臣在。”蒙武急忙向前一步,拱手应命。

    “朕崩逝后武安王蒙武为顾命摄政王,暂摄国事直至新皇加冠亲政。”

    天子低沉的声音不亚于一声惊雷炸向在众人耳畔,连一旁认真录写的易刁也惊得止笔抬头,顾命摄政王?暂摄国事?光是这两个字眼已是让人心头狂跳不止。

    三皇子陈奚目下才十七岁,如此说来,蒙武将行摄政王之权三年,直至陈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