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赘婿-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群人渣的弹劾,本是一代名将的苏烈,现在只能在羽林卫做了一名马前卒,我只能送你们两个字——无耻!”
所有人都沉默不说话了,朝堂上静悄悄的,武将们脸色通红激动无比。
一直以来,大唐文武不和,面对御史言官,武将们真心乏力,有理说不出,早就憋得想动粗暴揍御史言官,最后大家都忍了,现在一口恶气被程怀亮彻底爆发了出来。
“你们一个个把脑袋插在屁股里,试图用女人的肚皮去换回你们的安逸,我呸!”程怀亮冷眼看着六十多名御史言官,“按照大唐律法,弄死你们也就是一百贯钱的事儿。等小爷哪天想不开,让你们一个个都他娘的意外死亡。”
“陛下,和亲一事臣请君臣对奏。”程怀亮对着李世民一施礼,很正式很诚恳。
老李有些犯难,正式的君臣奏对是要被记录史册的,一点不容马虎,只能把求助的目光看向文臣三巨头。
谁知道长孙无忌低着头,像是没看见老李一样,魏徽和房玄龄也是一样,两个人都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陛下,贞观初年至今,除大理寺卿斐俊请君臣奏对外,尚未有人提及君臣奏对。臣认为,为了大唐繁荣安定,程怀亮请君臣奏对可行。”说话的不是别人,怀仁县公郭怀仁。
老李脸一黑,你跟着捣什么乱?天知道这混小子能说出什么天怒人怨的话来。
李世民很腹黑,很多话他不能自己说出来,必须要文臣三巨头说出来,然后下面的文臣武将集体同意,这件事才算落实,如果单纯的李世民点头是不行的,御史言官们绝对不是吃素的。
别看他们搞不过程怀亮,可是拿捏老李还是很有办法的。
“内侍,执笔记录,朕与程怀亮对奏。”
内侍很快伏案,坐等老李和程怀亮对话。
“程爱卿,觉得和亲一事该当如何?”
所有武将都看向程怀亮,一个劲儿给程怀亮使眼色,示意程怀亮别瞎说话,君臣奏对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的好可以,说的不好……你真当魏徽不敢喷你?这是你占理魏徽懒得搭理你,真要是涉及到国家大事、要事,魏徽眼睛里绝对不揉沙子。
文臣三巨头也齐刷刷的把目光对准了程怀亮。
所有人都以为,程怀亮会很圆滑的,按照官场礼节,把这件事当成圆润的皮球踢给李世民,谁知道,程怀亮一开口,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不赔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程怀亮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外侵又如何?大唐最风光的年代,名将璀璨的年代,大唐怕过谁?
老流氓程咬金双目怒瞪,恨不得一斧子大义灭亲,“逆子,闭嘴!”
“这是君臣奏对,你就算是我亲爹也不能打断。”
程怀亮一昂头,“为人、为臣,要讲气节。小家是家,大家也是家。小家里的人丢了气节,大家何来傲气和傲骨?”
“国家没了傲气和傲骨,就回变成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臣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安定是靠拳头打出来,你强大了他们才怕。就好像现在,吐蕃五万精兵驻扎在松洲城外,我就问你们满朝文武一句话,吐蕃大军驻扎的地方,是不是我大唐的国土?”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外侵就是外侵,别管是什么目的。
老流氓气得浑身直抖,却愣是一点办法没有。自家的傻儿子真的是嫌老李的大刀不够锋利啊。
“和亲是短暂的喘息,是卑躬屈膝。是丢了一个国家的气节。”
“你们不是总拿先贤说事儿,编排陛下吗?好,那咱们就说说先贤,太史公司马迁都说,人固有一死,或许重于泰山,或许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你们一个个带把的,却不及一个身残志坚之人。可笑!可耻!”
“陛下,您问臣和亲该当如何?“臣有九个字。”
程怀亮言语中带着一股子没由来的强悍: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沉默,朝堂在此沉默。
这九个字,说出来老李的心声。可偏偏现在门阀林立,老李没钱没粮,根本打不起。
老李想不想嫁女儿换来和平?绝对不想。
君臣奏对,有君臣奏对的礼数和步骤,老李很想动粗,最后还是放弃了。
“程爱卿,那你再说说,松洲之战,派哪位将军前去镇守最为关键?”老李的脸很黑,言语也很冰冷。
可偏偏,那个丝毫不动的察言观色的狗犊子,对着老李一施礼,“臣举荐三人,可定松洲。”
“是哪三人?”老李的心一紧。
“陈国公侯君集、军卒苏烈苏定方、左屯卫仓曹参军斐行俭,可定松洲。”
………………………………
第58章 军令状
啊?侯君集一愣,大理寺卿斐俊一愣,这是要闹哪样?
苏烈也是一愣,我都被贬成马前卒了,你拉我下水作甚?不过一想,苏烈又笑了,欠程家小子一个大人情啊。
所有武将也是一愣,小子,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不知道所有人都瞧不上侯君集吗?
“如果败了呢?”欧阳信本擦了擦嘴角残留的鲜血,“你这是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败了?”程怀亮冷笑连连,“败了就夺了我爹的爵位,夺了我程家世袭罔替的爵位。顺便把我这颗脑袋砍下来,给陛下当夜壶。”
老程的嘴角一抽,丫的,老子把你逐出家门了,你拉着老臣作甚?
“程怀亮,你敢立军令状否?”御史言官们一听程怀亮的话,一瞬间又蹦跶起来。
“都给老夫闭嘴。”
老程一声怒吼,震得屋顶的琉璃瓦几乎都要掉下来,“不就是一个爵位吗?老程给了。来,签军令状!”
程怀亮的心很不是滋味,其实就是随便说说,历史上都说了,松洲一战,侯君集没败,算是打平。后来侯君集带兵偷袭,一战定吐蕃。打的吐蕃两年之内没敢再犯大唐。
老李有些幽怨,狠狠瞪了一眼程怀亮,“程怀亮,军令状一签,可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你确定要签?”
“陛下,现在是君臣奏对,臣签军令状!但臣有个条件。”
“程爱卿,请讲。”
“陛下,如果松洲打赢了,我想借欧阳信本一用。不多,只借三年。”程怀亮顿了顿,“臣在朝堂殴打欧阳信本是在公不在私。他丢了文人该有的气节,该打。他不拿皇室子女当人,更该打。但臣也说过,敬重欧阳信本之才,在大唐绝无第二。臣最近收留了一百三十名孩童,如果松州之战候大将军打赢了,臣借欧阳信本三年,教我程家庄收留的一百三十名孩童书法。”
欧阳信本的脸色通红,是臊的。他破天荒的发现,程怀亮虽然混蛋,但确是公私分明之人。
程怀亮所说的孩童,大家都知道,是显宗将军伏法之后,营救出来的孩童。
“陛下,臣同意。”欧阳信本虽然说是四姓家奴,可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小公爷大义,信本佩服!不管松洲一战输赢,臣在闲暇之余,都会去程家庄,帮助孩童识字练字。”
“先谢过欧阳大人。”程怀亮一拱手,“学堂很快就会建好,到时候怀亮派人去请先生。”
叛徒!
御史言官们心里很不平衡,看得出来,清流中的清流,欧阳信本要叛变了。
“兵部尚书侯君集,拜左右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先锋,斐行俭为粮道总管兼录事参军,领兵三万。三日后驻守松洲。”
老李一锤定音,但只说驻守,却没说打。
随后,军令状刚签完,老程走到侯君集身边,一拍侯君集的肩膀,“俺老程瞧不上你是真的。爵位什么的也无所谓,本来就是陛下给的。可我儿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你身上了,好自为之。”
侯君集重重的点点头,“老哥放心,必当办得妥当。”
朝会即将结束,却有内侍禀报,宋国公萧瑀求见,已在殿外等待多时。
老李一阵意外,已经罢官了,还来给他添堵吗?
但碍于面子,该见还得见。
“陛下,臣萧瑀参见陛下。”
萧瑀是牛人。
高祖李渊曾言:公之言,社稷所赖。
就连李世民也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大唐两代帝王所言,皆为一人,那就是宋国公萧瑀。
亡国的皇家后裔,萧瑀经历两朝为相,始终站在权利的中心。
因为人耿直,不徇私枉法,在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五次拜相,五次罢相。萧家的家风向来硬朗,他的子孙中曾有八个人做宰相,这是在任何朝代都少见的。
罢官在家的萧瑀心情很郁闷,喝着闷酒唉声叹气。
昨日下午。
一个叫做程风的家伙来到宋国公府,递上程怀亮的拜帖之后,萧瑀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
居然找了一把三十石的弓,在院子里射箭。宋国公的箭法很烂,烂到令人发指,就连欧阳信本也曾作诗寒蝉萧瑀,可偏偏昨日,在程风拜会之后,萧瑀简直像是后羿附体,箭箭直中靶心。
宋国公长子萧锴,站在萧瑀身后,怎么看父亲的箭术都没有被人说的那么烂。
“回来了?”萧瑀放下箭囊和弓箭,“坐吧。”
院子的角落,有一张石桌,石桌上是一个陶炉,火红的木炭把陶炉中的水烧开。
萧瑀熟练的煮茶,一碗茶汤飘出来淡淡的香气。
“父亲的茶艺,一直都这么好。”喝了一口茶汤,萧锴十分享受。
“父亲,今日为何如此开心?”放下茶碗,萧锴忍不住问。自从罢官之后,就没见萧瑀这么放开胸怀,整日唉声叹气。
“为父要去教书了。以后不参与朝堂之事了。”萧瑀一笑,“教教书颐养天年,也是不错的选择。父亲的年岁大了,该歇歇了。”
“教书?”萧锴愣住了,“父亲,不要诓儿,有谁能请的动您去教书?”
“这个人……”萧瑀卖关子,“你还真猜不到,一个混账。”
“混账?”萧锴挠挠头,能被萧瑀称作混账的,只有一个人,“程咬金程叔叔?”
“猜对一半。”
“不会是怀亮吧?”萧锴的脸色一变,“父亲,难不成是怀亮请您去教书?”
萧瑀点点头,对着管家招招手,一叠文书摆在萧锴面前,“看看吧,这就是怀亮的诚意。”
三字经?萧锴彻底惊为天人,这内容……这是大唐迫切需要的启蒙教育书籍啊。最让萧锴惊讶的是,这是程怀亮原创。
“父亲,天下书籍多掌握在氏族门阀手里,怀亮仅有这一本恐怕……”萧锴很担心,“父亲,这三字经的内容已经触碰了氏族门阀的底线了。将来或许您就成了众矢之的。”
“仅凭这个你认为我会答应怀亮那小混账?”萧瑀哈哈大笑,“怀亮承诺我,五日之内,这本三字经印刷一百三十本。让每名孩童的手里,都有一本。”
“别开玩笑了,这不可能。光雕版,五天的时间都不够。”
“所以说,这就是我答应去教书的原因。如果真的像怀亮说的那样,我大唐还缺书籍吗?书籍泛滥,价格自认便宜,寒门庶族都买的起,人人有书读,岂不是更好?”
………………………………
第59章 孔圣后人孔颖达
宋国公萧瑀,教书的决心已定。
第二天一早便来了皇宫,一直守在外面,程怀亮在朝堂上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尤其是把欧阳信本也拉下水,萧瑀更是觉得心里爽的不要不要的。
“陛下,臣来给陛下献宝。”
萧瑀进殿,开门见山。
“是何宝物?”老李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刚正的萧瑀,怎么会干献宝的勾当。
“陛下,此宝物在被人眼里是一摞废纸,但要是经过大学士孔颖达的鉴别,或许就是宝贝中的宝贝。”
“大学士,既然萧爱卿说让你鉴别,那爱卿就帮忙鉴别一下。”
一本三字经被萧瑀掏出来,没有交给内侍,而是交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
小老头看到名字的时候,起初没怎么在意,可看到最后,小老头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不看,双手也颤抖连连。
“宋国公,这是……这是何人所作?”孔颖达的言语都在颤抖,这是什么?天下最缺的启蒙教育书籍啊,就像萧瑀说的那样,宝贝中的宝贝。
“驸马都尉程怀亮。”萧瑀对着孔颖达一拱手,“孔先生,觉得如何?”
“妙,妙不可言!”但孔颖达作为孔夫子后人,最有发言权,他说好那就是一般般,要是说妙,那就是真的妙了。
也不知道孔颖达有意无意的,居然朗声念了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唐太宗,天可汗。贞观治,名青史。
最后一句,老李听得很清楚,程家的混账,无时无刻都在对他歌功颂德啊。反观那群御史言官……老李突然觉得程怀亮变得人模狗样的了。
满朝文武也是一样,启蒙教育里面加上老李……不言而喻!
三字经,是几千年文化积淀,启蒙教育名著,国宝级的书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给人洗脑,让人你住,你在贞观朝,你的皇帝是李世民,天可汗李世民。
大唐门阀氏族林立,举荐制又让大半数的官员都掌控在氏族门阀的手里。满朝文武,老李能信得过的人不多。
除了自己的大舅哥、连襟儿郭怀仁、闫家兄弟、房魏二相,似乎也就是一众和他打拼的武将了。
尽管现在名门望族影响力不如从前,可老李还是不敢动他们。选官制度,一直都是举荐制。科举制,老李更是连提都不敢提。
老刘建立大汉之后,把旧贵族豪门杀的七零八落,文景弟又来了一记神补刀,干翻了地方分权,却滋生了地方豪强。
魏晋之后,这些地方豪强就变成了现在的氏族门阀。和平年代,和朝堂和平共处,乱世就作威作福。
三国时,曹操弄死了袁绍,还得让荀彧等名门当官发财,更是让曹丕娶了寡妇甄姬。
孙策在江东吆五喝六不假,前提是把女儿嫁给了陆家大少爷陆逊。
大耳贼刘备的第一桶金,也是因为两个媳妇糜氏和刘氏是地方豪强的女儿。
到了当代,李渊是关陇贵族,和刘备曹操三人不同,他们是自己靠着媳妇打天下,手段强硬,有主动权。
李渊是靠氏族门阀支持起家的,过于依赖门阀氏族,只能暂停隋朝的科举制度,改用举荐制,使得朝堂派系林立。
李渊是没办法被逼的。可老李不行,老李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要搞掉门阀,不然连打仗的本钱都有。
门阀氏族眼里,谁当皇帝不重要,他们手里掌握经济命脉、人才命脉就好。大不了再换个皇帝就是了。
很多时候,拼的不是钱财,而是教育资源。恰好老李没有,现在程怀亮又弄出个三字经,让老李看到了一抹希望。
门阀不光垄断人才,还垄断了书籍。大量的书籍在门阀氏族手里,所以,想升官发财,只能依赖门阀氏族,不然没书读。
至于所为的凿壁借光,都是骗人的。你看到哪家门阀的邻居是穷人了?
老李是狠人,愣是拿门阀氏族没招。只要招惹门阀,玄武门那档子事情铁定翻出来,一盆盆泔水扣在老李脑门子上,你说气人不气人?
对外战争老李怕过谁?不服就打你,打完再讲理,这小脾气和程怀亮很像。
对门阀氏族,很无力,一拳打在棉花上不说,人家还自带反伤甲。
“程怀亮,能聊聊吗?”孔颖达笑问道。
“和你?”程怀亮一连纠结,孔颖达是牛人,是一块钢板,踢不起。
大儒孔安之子,孔圣人三十多代玄孙,最负盛名的经学家。
八岁就学,日颂千言,熟读各种经传。隋朝开始受重用,唐朝时任国子监祭酒,太子授业恩师,编著《五经正义》。
妈嘞!
这就是个马蜂窝,惹不起。程怀亮很有自知之明。
孔颖达善于何人讲理,没有败绩。更何况历代帝王推崇儒学,这玩意儿牛到不行,后来分成了好几个派系,势同水火。
就是孔颖达彻底同意了儒学派系。程怀亮头很大。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这条孔家的家训,就是出自孔颖达之手。
这人得尊敬,不管怎么说,孔颖达是孔家第二个圣人。
宋、明两朝,科举考题的答案,基本都出自《五经正义》,你就说牛不牛?
没见过孔颖达程怀亮还敢和别人说圣人之言,可见到之后,有点懵,必须要避其锋芒。
更何况,你丫的不还没写《五经正义》呢吗?贞观十年的时候写的《五经正义》,小爷就用你的话,和你论道。
“孔师!”
程怀亮读过《五经正义》,孔颖达不是迂腐之人,不然独尊孔圣之言就好了,没必要整合儒学。
孔师?
啥情况?文武百官都有点懵,你程家人不是瞧不上文人吗?
这是认怂了?还行了师生之礼?要不要点脸?难道这就是打仗先挑软柿子捏?
………………………………
第60章 仁义礼智信
蓦然回首,御史言官们发现,和老孔比起来,他们连软柿子都不如。
文臣三巨头等人面面相窥,一脸茫然。
孔颖达也是御史言官,轻易不说话,因为他说话就代表孔夫子的圣人之言,再加上巧言吝啬,有时候连第一代喷子老郭,都不是对手。
再加上孔家门人遍布天下,谁敢招惹?
就算是老程,面对老孔的时候,还得礼让三分,在长安城可以拎着大斧子傲娇的喊上一句“还有谁?”
可老孔不行。因为老程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孔圣人说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暴脾气的人,往往发火也会找个恰当的理由,老程就是这样,圣人都说忍不了就不忍,那就干!
程怀亮肚子里有没有墨水,老城最清楚。儒家子弟长安三害揍过很多,可程怀亮这么有礼数……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程怀亮今日殴打欧阳信本、殴打高昌使节,孔颖达历历在目。这么令人发指穷凶极恶之徒,居然对他行礼?孔颖达觉得有点不真实。
“小公爷,这称呼似乎有点……”
孔颖达不是程怀亮的老师,行师生礼真心有点过于舔了。
“孔圣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见到您是小子的福气,见到您小子就像是见到了授业恩师西华大法师。孔师,您当受小子一拜。”
和孔家人不能使性子,不能耍驴脾气。
孔颖达是实打实的大儒,是胸襟开阔的人。不然也不会整合学术,集百家之所长开创全新的儒学。
“小公爷,先祖说的是没错。可孔某似乎和小公爷没什么交集吧?”孔颖达的语气很温和,看程怀亮的目光也变得友善起来。
“小子常听恩师提及,说您曾经说过,教育要涵盖章法制度又要忠于文字训诂,惦记的涵盖面要丰富,要饱含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要让学生实打实的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而不是宣本照抄,木讷记忆。”
孔颖达点点头,这些话他曾经说过。现在孔颖达还没写《五经正义》,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整合学术。
“孔师,仁义礼智信中,您强调礼,把礼放在第一位。这个观点,怀亮尤为赞同。礼乃万学之首,学会了才能更好的把其他学问融会贯通。”
随后,程怀亮挑选主要的,把两年后,孔颖达写的《五经正义》的提纲,简单的对孔颖达说了一通。
孔颖达双眼带着澎湃的激情,花白的胡须接连缠手,双手攥的死死的,一张脸就像是正在勇猛杀敌的军卒。
“小公爷,既然偶遇知己,小公爷知我心声,那和孔某说说何为礼如何?”
“那小子就关公门前耍耍大刀,如有不对的地方,麻烦孔师指正。”
程怀亮对着老孔再次一拱手,随后冷眼扫了一众御史言官,“人渣们,老子今天就教教你们真正的礼是什么。”
老李心里没由来一堵,程家的混蛋,干啥事情都不忘拉几个垫背的。
同时,老李一阵懊恼,借走了张海堂的儿子三年;借走了大儒欧阳信本三年;萧瑀来献宝,不用看,也是被这混蛋给挖墙脚了。
难道现在……老李脸一黑,你还想挖走太子的老师不成?
“死球了。”老郭生无可恋的扫了一眼激动万分的孔颖达,很小声和老闫、老神棍嘀咕,“孔大愣子要被程怀亮挖墙脚了。”
“我怎么感觉孔大愣子今天有点不对劲呢?”李淳风也小声嘀咕。
文臣三巨头面面相窥,今天才发现,程怀亮这狗犊子有点棘手,浑身上下都是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