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主播-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行周和卫寒霜坐在车厢内缓缓而行,而大熊和柿子则坐在前面驾车。
他最终还是说服了崔铨,在崔铨的默许下,卫寒霜、大熊和柿子竟然也随着李行周入京了。
李行周忽然有些思念,开始好奇,思念那个叫奴奴的小丫头是不是在洛阳,有点思念那个笑起来还露个牙的黑黑瘦瘦的小丫头。
“彘哥儿。”
“彘哥儿!”
“啊,卫姐姐,什么事情啊。”
车窗的帘子掀起来,在马车上那盏摇曳的气死风灯的光亮照映下,卫寒霜的脸上带着一丝薄怒。
不过,那怒色却让她显得更加妩媚,凭添了一种难言的气质。
果然开过苞的女人风情万种啊!
李行周感慨道。
“我在与你说话,你为何不理我?”
卫寒霜佯怒道。
“呃,我刚才想到了一些事情,所以有些失神,还请卫姐姐恕罪!”
卫寒霜不禁轻轻摇头,脸上的那一抹怒色旋即就消失不见。
她又怎可能真的生李行周的气呢?
卫寒霜犹豫一下,脸红的轻声道。
“你还叫我姐姐?”
卫寒霜的一只胳膊架在车窗上,那娇俏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
“呃。。”
李行周看到她这妩媚的样子,忽然感到一阵的腰酸。
。。。
。。。
进入洛阳城后,李行周很顺利的找到了崔家在洛阳城中的家宅。
叩开门扉,出来应门的是个粗手粗脚的黄毛大丫头,年纪虽已是十三四岁模样,脸上还带着迷迷糊糊的神气。
“请问白义公子在吗?”
“我是清河来的,我姓李。”
虽然对方只是个十三四岁的黄毛丫头,但是李行周还是毕恭毕敬的打个招呼。
“哦,是李公子吧。”
“十天前,我家公子和好友去塞北采风去了,家人也一并随行,如今府里就只有一个内宅管家留守。”
“我家少爷走之前说过,要是李公子过来,他还没回来,就让李公子去北渠坊的宅子里住。”
“什么时候回来?这要看公子的心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三五个月之内是不可能的了。
“这是大宅的钥匙。”
说完,小丫头就关上了大门。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李行周一阵的无语。
走下崔府门前的台阶,李行周看着街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心情难免有些低落。
古人常言千里投亲不遇是大尴尬事,李行周此时的境况却是差不多。
崔白义明显不待见他,他又是对洛阳几乎没什么了解的,眼下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行周毕竟不是这时代许多读书读傻了的书生,也不是遇事就慌乱无主的性格。
当下心里一横,就让大熊驾车去北渠坊。
在柿子问路子问的唇干口燥之后。
李行周一行人终于是摸到了北渠坊。
站在宅院里,李行周举目四望。
这是一座有三进的庭院,占地面积大约在一千平方米左右。
宅院已经被人修整了一遍,虽然看上去有些荒凉,但大体上还算保留完整。
只是,偌大的宅院冷冷清清,前前后后的房舍加起来,大约有五十间之多。
李行周站在正堂的台阶上,一脸的茫然。
不仅是他,就连见惯了世面的卫寒霜和柿子等人,也都不知所措。
“彘哥儿,这宅子倒也不错。”
大熊结结巴巴道。
“只是咱们就这几个人,怎么住得这么大的宅院?”
是啊,你问我,我又该去问谁?
李行周他们一共也不过四个人而已。
这里这么大,我晚上上厕所会不会迷路啊?
李行周在心里默默的想着。
。。。
。。。
看着那一条条用碎石子铺成的曲折,
李行周觉得脑子有点热。
不住?
恐怕不行吧……
他们一行人在洛阳无亲无故的,不住这里还真没地方落脚。
住客栈?
好像也不是很现实。
“大熊,马都拴好了吧。”
李行周觉得还是一步一步的来好像。
“彘哥儿,已经拴好了……这里的……。”
“这里的……马厩好大。”
大熊是猎户出身,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地方也就是清河郡了。
此时,也被震惊的说不好话了。
“是啊,我也觉得没有小的。”
李行周挠挠头,扭头对卫寒霜道说。
“卫姐姐,现在咱们先住在前院,等熟悉了情况之后,再想其他办法吧。”
前院?
就算是前院,也很麻烦啊。
差不多有三四十间房舍,怎么安排?
卫寒霜也为难的点点头。
“只有先这样了……”
“彘哥儿,明儿我去牙市给你买几个女仆回来。”
“让你也尝尝红袖添香的滋味。”
崔安柿潇洒的甩甩头,手中的鎏金扇一挥,上面赫然写到“断袖分桃”四个大字。
“钱呢?”
李行周一句话就把崔安柿怼住了。
是啊,洛阳居大不易。
李行周一行又把宅子溜了一遍。
宅子共三进,第二进和第三进的院子就直接被他们放弃了。
第一进临街又是进进出出之地,李行周等人为了方便就决定住在这里。
四人将第一进的瓦顶精舍收拾齐备后,一行人又去北市置办了卧具等一应必须之物。
一直忙到天黑,这才算在洛阳好好的安了家。
安完家之后,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四个人的眼前。
“当日,彘哥儿在崔铨的面前可是夸下了海口,说要在洛阳体现自己的价值。”
“现在呢?这崔白义明显是不安好心。”
“没有了崔家的帮助,我们连在洛阳立足的机会都没有。”
夜灯下,卫寒霜不无担心的说道。
然后三人的眼光都齐齐的瞄向了柿子。
“瞄我干什么。”
“虽然我姓崔,但我是崔家最不争气的那个。”
柿子尴尬的说道,说完他似乎想起什么是的。
“彘哥儿这么才华四溢,考个状元还不轻轻松松。”
“到时候,还怕哥几个在洛阳打不开局面。”
然后三人的目光又都瞄像了李行周。
“呃”
李行周瞬间感觉到了当文抄公的后果很严肃啊!
。。。
。。。
虽然李行周觉得自己妥妥的与状元无关。
但是第二天,他和柿子还是直接绕道来到了皇城门口的端门处。
毕竟,在唐代,科举还是比较靠谱的一条出路。
李行周错过了乡供。
要参加科举只能去礼部补上。
两个人在端门处经过一番细致到极点的检查。
做了“过所”备案后的李行周和柿子终于进入了三省六部集中办公的皇城。
柿子带着李行周径直寻到礼部,撒出去上十贯钱,这就进了幽深暗沉的礼部司公事房。
倒不是说柿子对礼部多熟悉,而是在这方面,他比李行周强。
礼部跟其它五部一样都下设有四司。
礼部司乃是礼部四司之首,是以又被称为礼部主司,每岁科考之事都是由这一司总揽其事。
负责报录的书吏看在那张五贯钱的份儿上也没难为李行周。
爽爽利利的便将报录名册取出来让李行周填报。
李行周带着心思的去翻看名册前面内容。
书吏立马去制止,结果被柿子瞬间又塞了两贯钱,给拉到一边谈风月去了。
这一翻名册,李行周才明白形势不容乐观到了何等程度。
在他之前,这本申请补为乡贡生的名册上至少已登记了近七百人。
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七百人怀着跟他一样的心思。
要知道,如今不过七月,到明年二月科举考尚有七个月的时间,七个月的时间里这本名册上又得添加多少人?
真是想想都头疼啊。
而且7个月,估计四个人在洛阳都要饿死了。
而且更让人不轻松的是,柿子刚才在门吏那里已经得了确实的消息。
每年乡贡生的增补并不是等额。
也即是说并不是多少乡贡生不能来科考便补够多少个名额,而是最大定额不得超过百人。
按往年的惯例,主考官们为了避舞弊之嫌,甚至会刻意压低名额。
朝廷给的这一百个名额能补到七十便已是极限了。
照目前名册的情况来看,到最后至少也会有千人以上申补乡贡生名额的,千多人争最多七十个名额,这压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李行周不动声色的登记完毕后,要拉过柿子转身要走。
也许是柿子跟书吏谈风月谈的太默契了,书吏于是随口点拨了一句。
要想补中乡贡生参加科举,似这般登记后就回去死等是万万不成的。
终究还是要有人举荐到本司郎中那里才成!
礼部司有三位主官,一正两副,正职为郎中,两位副职都是员外。
,这书吏口中的本司郎中指的自然是那位正职一把手了。
至于这“有人举荐”的“人”是指什么人,大家就彼此心照了吧!
李行周谢过书吏后出了礼部及皇城,一路直接回到了赁房处。
寻崔白义不遇,礼部主司报备的事情又已经做完,李行周眼下竟然没了短期内必须要做之事。
“彘哥儿,要不咱们去洛阳的花街柳巷转转。”
“听说洛阳有四万个妓家哟。”
柿子依旧没心没肺的戳了戳李行周。
郁闷的李行周一脚踹了过去。
常规法门已经用完,形势已到山穷水尽。
但心思彻底静定下来的李行周开始深深的思考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他该怎么在毫无助力的情势下,单枪匹马搏出名满洛都的声名?
洛阳北城,冠盖盈满京华!
北城街头,斯人李行周孤独憔悴!
………………………………
第35章 洛阳小霸王
李行周一脑苦闷的在前走着,柿子好奇的东张西望。
结果刚转个拐角就遇到了一支送葬队伍。
李行周连叫一声晦气,就拉着柿子刚要离开。
忽然一阵马蹄急骤,隔得还远,那马蹄就踏着青石大街的地面“哗哗”作响。
一阵喧哗笑语老远传过来,两人不由站住脚步,循声望去。
要知道,虽然此时的唐都还是长安,但是武后已经把重心搬到了洛阳。
在洛阳之地,敢这样的嚣张的,还真没几个。
李行周看见远处足有三四十匹肥壮的骏马驰骋过来,马上清一色都是头顶光光的和尚。
有的身穿灰色缁衣,有的身着大红僧衣,中间一匹雄骏异常的白马,马上一个大和尚,大红僧衣半袒,露出结实健美的胸膛。
这大和尚一手持缰,一手托着酒囊,一边策马而行,一边仰起脖子大口大口地吞咽着美酒。
大红僧衣的两只衣袖像风中的两朵红云,托得漫天飘落的黄叶也随着他驰过的身影而飘舞起来。。
这三四十匹健马一下子就把宽敞的大街占去了八分,出殡的队伍停住了,等着那些放荡不羁的和尚们让路。
虽然瞧这些和尚放马游街,纵情狂饮,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是人死为大,他们怎么也不至于跟死人抢道吧?
“坏了,这送葬的队伍还不让路,这下糟糕了。”
李行周左边的路人说道。
“哈哈,你瞧,你瞧,那做法事的道士……”
李行周右边的路人说道。
纳尼?
这么嚣张的和尚?
难道是唐僧?
李行周内心忽然想到。
毕竟,这不能怪他,整个唐朝的和尚他也只知道唐僧一个人。
李行周定睛一看,只见那位方才还仙风道骨、气定神闲,一副得道高人形象的黄衣道人面露惊慌之色。
道人倒提了宝剑,一步步地向后退去,看这情形,似乎都想要躲到棺材后面去……
“且住!大和尚,死者为尊,”
“你等出家人,怎么见了我家出殡也不知避让,还要硬闯上来?”
出殡的族人立即跳出几个人来,大声呵斥。
毕竟是这些纵马的僧人狂奔而来,虽然到了面前勒住了缰绳,但是依旧不给让路。
而且还大模大样地摆出一副等着出殡队伍给他们让路的架势,
自古死者为大,就算是一支送葬队伍和一支成亲队伍路上相遇,那也是成亲的要给送葬的让路。
虽然这些僧人都是些粗犷豪野的样儿,不像正经的出家人。
不过这出殡的家里也不是什么易与的角色,毕竟能在洛阳安家立业的又能是什么简单人家。
而且他们又占了死者为大的理儿,心里自然是不怕。
那些僧人本来准备挥鞭呵斥,不想先被这些披麻带孝的人训斥了一通,这些僧人也是嚣张惯了的,他们怒极反笑。
其中一个人的马鞭本来准备抽下去的,这个时候反而收回了,向那中间的红袍大和尚笑嘻嘻地说道。
“师傅,这户人家要咱们给他让道儿呢!”
“呃~~~,嗯?”
大红袈裟的和尚打了个酒嗝儿,醉眼朦胧地向前看来,一俟瞧见眼前的情形,顿时把眉头一皱,连声道。
“晦气,晦气,怎么碰到送葬的了。”
“出门见棺材,升官又发才,阿弥陀佛,百无禁忌!”
这和尚一身大红袈裟,显然是个很有身份的大和尚,可是他不但纵马饮酒,这一说出话来,更与市井无赖无异。
李行周在旁边“噗嗤”一声的笑了出来。
大和尚醉眼朦胧的看了过来,满意的跟李行周点点头。
大和尚刚准备挥手叫抬棺送葬的人过去,忽然一眼瞧见那两个捧印打幡的小道士,不禁把牛眼一瞪,大声问道。
“赶紧叫他们过……,嗯?那个做法事的可是个道士?”
旁边一个和尚笑道。
“师傅好眼力,那正是两个小道士。”
红衣大和尚笑骂道。
“好你老母!他们穿着道袍,佛爷眼又不瞎,如何看不出来?”
说完一偏腿,腰杆一挺,也不扶鞍,就从那马上跳下来,动作竟然极为矫健利落。
大和尚肆无忌惮地闯进人群,盯着那两个小道士上上下下打量一番,高声问道。
“就你们两个小家伙,如何给人家做法事?你们师傅呢?”
这时候,出殡人家的一位长辈想要上前斥责。
人群中却有个人突然拉住了他,对他低低耳语几句,这人脸色一变,竟然退了几步。
李行周和柿子在一旁看得分明,对这大和尚的身份不禁更加好奇。
李行周仔细打量这和尚,见他大约三十多岁,身材魁梧,长相英俊,浓眉大眼,鼻挺嘴阔,襟怀散开,露出一身结实的肌肉,胸腹间的肌肉线条异常健美,这样一条威风凛凛的大汉,仿佛哪座庙里的金刚武僧一般。
“你们的师傅呢,叫他出来!”
大和尚双手叉腰,大声喝道。
然后,那个躲到棺材后面的老道就被几个灰袍和尚给揪了出来。
那老道人,还是有几分卖相的。
杏黄的法服,头上一顶五老冠,脚下一双青布芒鞋,手执铜钱七星剑,颔下蓄须,相貌古拙,透着一股清逸飘然之气。
柿子对李行周小声道。
“这大和尚是什么人,那个老道怎么这么怕他,莫非是欠了他钱么?”
李行周摇了摇头,不禁轻笑道。
“我怎么知道,恐怕是有一场热闹看了。”
那老道一脸尴尬,见了散着衣襟的大和尚,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嵇首一礼。
老道士口宣道号,说道。
“无上太乙天尊,贫道弘首观的观主侯尊,见过薛师。”
大和尚哈哈大笑道:“你认得我么?”
老道说道:“薛师名满洛京,贫道怎么能不认得?”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来是在洛阳城市井之中靠卖野药为生的小货郎,冯小宝身体结实魁梧,又能说会道,被千金公主的侍女看上了,成了侍女的情人。
这个侍女偷偷把冯小宝领到公主府幽会,不小心被千金公主发现了。
千金公主起初自然是勃然大怒,但是看看跪在地上的冯小宝一表人才,千金公主也就原谅了他,不仅没有惩罚他,还把他留用了。
由于千金公主当时正在努力讨好武则天,于是又亲自为他沐浴更衣,留待数日,把冯小宝献给寡居多年的武则天。
武则天召见,喜小宝身强力壮,体貌魁伟,因留其于宫中私通。
为避免外人察知,便于出入宫禁,乃让小宝削发为僧。又令改姓薛,取名怀义,与太平公主丈夫薛绍为一族,并命薛绍认小宝为季父。
从此,薛怀义引洛阳僧法明、处一等数人在紫微城内诵经。出入紫微城乘着厩马,以中官侍从,武氏诸王及朝官见之以礼相让,称其为薛师。
今年初,武则天已经将大唐的重心开始搬往洛阳,薛怀义提议在洛阳西建白马寺院,武则天照准,命怀义监修。寺成,怀义为白马寺主持。
薛怀义自恃宠幸,不守法度,寺中僧人亦仗势横行。右台御史冯思勖屡劾薛怀义不法,被薛怀义随从打成重伤。
当然,这一切,作为吃鸡主播的李行周根本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早就扑上前抱紧薛怀义的大腿了。
所以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
学好历史,穿越也不怕。
薛怀义仰天打个哈哈,甚是得意地问道。
“老道,这道士呢,会替人做法事超度亡灵,我们和尚呢,也会替人做法事超度亡灵。”
“老道你说,是和尚做法事了得,还是道士做法事了得?”
“这……这……”
侯尊道人听了顿时为难起来了,他知道薛怀义的真正身份,哪里敢得罪他。
可是薛怀义这一问,就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了,而是关乎佛道之争。
自大唐开国,唐高祖李渊便尊老子为自家始祖,自称老子后裔,崇奉道教。
奉道教为“本朝家教”,下了圣旨,三教之中,以道教为尊,儒教次之,佛教最后。
乾封元年,唐高宗李治更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结果高宗病逝,武后当朝,因为道教与李唐一体,为了建立自己的力量,武后便大力拉拢佛教,信佛崇佛,佛教的地位日益高涨,目前已经冲击到了道教的国教地位。
此时薛怀义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道虽然惧怕他,却也不敢让步。
侯尊道长想了想,便硬着头皮道。
“这个么,似乎没什么好比的,佛道两家,应该是各有所长吧。”
“哦?”
薛怀义挑了挑眉,邪笑道。
“我佛教超度亡灵,多是礼佛念经,替亡灵消除罪业、依靠佛力救度亡者往生佛国净土,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苦海,往生西天极乐世界,不知你道家如何超度亡灵?”
侯尊道长不明所以,硬着头皮说道。
“我道家超度亡灵,多以道术建开路道场、莲灯道场、拔伤道场、填库道场、功德道场,颂念太乙救苦天尊,超度亡灵往升东方长乐世界。”
薛怀义说道。
“我西方极乐世界,是我西方世界佛阿弥陀佛所建之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西天极乐世界,高二十八层,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超渡往生之人。往生之人的魂魄,皆附七宝池中莲花,化为阿罗汉。你东方长乐世界如何?”
侯尊道长情知与这蛮不讲理的薛怀义继续讲下去,绝对没有好结果。
只是到了这一步,却是不得不辩,只好愁眉苦脸地道。
“我道家有长生极乐净土,高三十六层,专司度生度死之救度,乃灵魂往生最佳之法门。”
“哦?”
薛怀义抓了抓光头,嘀咕道。
“怎么比我西天极乐世界还多了八层?唔……,我西方无量世界,一佛土便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我这二十八层,要比你那三十六层装的人还多。”
侯尊道长听他越辨越不像话,唯有苦笑。
“长乐世界,贫道不曾去过,薛师所言,实在无从印证。”
薛怀义见他不敢再辩,洋洋得意的说道。
“我佛家诸佛菩萨神通光大,不堕六道轮回,你道家最高果位也不过是仙,本领自然不及我佛菩萨!”
事已至此,侯尊道人只能鼓足勇气的说道。
“我道家之仙,并非佛家天人道之仙。”
“道家仙人,不论先天后天,成仙便达逍遥游之境地,不受外物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早已不堕轮回。”
“反倒是佛教,据贫道所知,佛教古典之中,并无六道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