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主播-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内门外的贡生们纷纷退往两边让出道路。

    悲痛欲绝的看着从身前缓缓经过的圣像。

    只是这一回他们再也看不到孔圣慈祥儒雅的圣颜。

    那里只有一片边角毛糙,明显是临时从衣服上扯下来的白布。

    以及白布上那悲怆淋漓,刺人眼目的八个血字:

    科场弊案,圣人蒙羞!

    踉跄赶来的东方虬与陈平安刚走过排房的拐角,远远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如此亵渎圣人,放肆,放肆啊”。

    失魂落魄的东方虬还想要前去叱喝阻止这些胆大包大的贡生。

    身子刚动却被跟来的小吏死死的拖住了。

    “暴乱之势已成,此去凶多吉少,大人三思,三思啊!”

    一听到有性命之忧,东方虬已经是浑浑噩噩的头脑终于清醒了些。

    这一清醒,再一看清前面那阵势。

    还有那凶多吉少的劝谏,脚下无论如何都迈不动步子了。

    陈平安毕竟在六部厮混多年。

    看到眼前这形势知道露面不得,否则十有**要被这些彻底红了眼的贡生们给生吃了。

    但他经事多些,见此间事已不可为。

    忙唤过刚走来时聚拢起的那几个小吏。

    “你……引院中所蓄快马速去请见洛阳令,禀明此间情形,请武大人决断”

    “你,速去通报左羽林卫”

    ……

    ……

    这边,陈平安等人正在布置通传消息。

    冀图调集洛阳令辖下公差及左羽林卫尽快将暴乱的贡生们弹压住。

    那边,李行周以圣像为号召旗帜。

    引领着贡生组成的洪流走过场院,走出了贡院的朱漆大门。

    此刻,贡院外被科举放榜引来看热闹的洛阳百姓越来越多,街道两边已经站不下,甚至有许多人挤在了街上。

    贡院是神圣之地,普通人是进不去的。

    所以这些个洛阳百姓们便只能在外边一边等着,一边闲话。

    闲话今年的状元得是多大年纪?

    容貌如何?

    不知能不能被选为探花使?

    闲话城中那些个有适龄闺阁的豪富权贵之家又得好一番忙活,毕竟要划拉,甚至是争抢一个新进士做女婿也实在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百姓们一边闲话,一边等着里边儿出结果。谁知等着等着就听到贡院里猛然传来一片声震四野的喧哗。

    这喧哗声太大,声势也太震人,以至于贡院外看热闹的百姓们陡然安静下来。

    随后众人便是你望我,我看你,都想求一个答案。

    那里面可是读书人才能去的贡院哪!

    如今里边呆着的可都是天下各州贡来科举的俊杰之士,读书人不是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嘛,怎会闹出这等惊天动地的动静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百姓们茫然不解,贡院中的哗然之声却是越来越大,甚至不曾有片刻停息。

    好奇啊,好奇到了极点。

    就在赶来看热闹的洛阳百姓好奇心被勾到顶点的时候,贡院的大门里走出了一支奇怪的队伍。

    这支队伍抬着一尊雕像,只是那雕像却看不到脸。

    上面覆盖着一块儿刺刺拉拉的白布,妈呀,白布上那几个字难倒是用血写的?

    怎么看着这么?人。

    这雕像到底是谁的?

    那几个字又写的是啥!

    “你个二货真是没见识,那是贡院!未必里面还能抬出个佛祖来?至于那八个字嘛……唉,那写的啥?”

    “科场弊案,圣人蒙羞”,

    一个胡子都白了的老酸儒念出的这八个字抖抖颤颤。

    “哎,你抖什么呀,倒是说说这八个字究竟啥意思,快着点儿”

    类似的对话与议论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此起彼伏

    ………

    ……

    ………

    走出贡院,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瞧热闹的百姓。

    李行周脚步未停,口中却是朗声悲呼了一句。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是他这几天临阵抱佛脚好不容易学来的词。

    此时也是用上了。

    没有一个贡生不熟悉这句话。

    而且这句话用在此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行周一言既出,那十数个随他一起抬着圣像。

    正觉满腔血热没个发泄处的年轻贡生们顿时随之齐呼。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一传十,十传百,当整个贡生洪流都已走出贡院。

    走上前往皇城的长街时,这呼喝已是星火燎原,震彻于整个洛阳。

    其时距离科举定制不远,朝廷还从不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自然也就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应对经验和手段。

    更不会想到会像后来的王朝那样每到大比之年便调动军队将贡院牢牢看住。

    正是因为朝廷应对经验不足。

    所以李行周引领的贡生洪流顺顺利利的出了贡院。

    顺顺利利的上了长街,向着宣仁门,向着皇城进发。

    在两边人山人海般的百姓围观中。

    贡生们近乎是出自本能的使自己的行为更端肃。

    虽是数千人的队伍,但因为其全是贡生。

    队形反倒是保持的不错。

    毕竟这是涵养放在这里在。

    黑压压的人群,一色的青衿儒服,有些松散却不凌乱的队形。

    更重要的是凝聚住这支队伍并强烈散发出来的悲壮孤愤之气。

    数千人凝聚起的悲壮孤愤气场实在太过强大。

    以至于两边看热闹的百姓们不知不觉受其影响。

    人群中的喧哗声自发的越来越小。

    除了刚出贡院时的那一阵齐呼之外。

    现在由青衿儒服组成的洪流多半是在沉默的行进。

    死一般的沉默中只有沙沙的脚步声。

    却让那股悲壮孤愤之气愈发的强烈。

    到最后甚至到了若有实质。

    凡有所感者必为其夺气的程度。

    偶尔,偶尔,抬圣像的队伍中会传出一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呼喝。

    几次下来,众贡生已经习惯,此声一起,众人三应而罢。

    呼喝震天。

    但这句原本是激人奋进的儒家经典此刻却被数千人吼出了无限的悲怆。

    在两边百姓如潮的围观中。

    在这样悲怆到极致却又不断简单重复的呼告声中。

    青衿儒服的贡生们心底油然生发出一种从不曾体验过的圣洁感。

    殉道者的圣洁!

    这种悲怆的圣洁使得他们感觉已经超越了自己。

    由此内心更加的崇高,同时也更加的狂热!

    真理在握,虽千万人,吾往矣!

    真理在握,吾何惧之,何惧之!

    沉默的洪流,已经渐次安静下来的围观百姓。

    此时北城的这条主干道上响起的就只有令人心悸的沙沙脚步声。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皇城近了!

    ……

    ………

    ………

    沉默的队伍,沙沙的脚步声。

    间或响起的悲怆呼告,浓烈到宛若实质。

    凡有所感必为其气夺的悲壮孤愤气场。

    还有那人山人海却一片静寂的如山观者。

    以覆面的孔子圣像为旗帜。

    一片青衿儒服组成的贡生洪流带着殉道者的圣洁与狂热。

    坚定的向前挺进,向皇城挺进。

    远处有隐隐的叱喝声与马蹄声响起。

    冲进了这一片被悲壮孤愤之气充塞的寂静长街。

    这从长街两边的横街上传出的叱喝与马蹄声来的好快。

    仅仅是一会儿的功夫,那叱喝声便清晰可。

    ,随即便被疾如密雨般的马蹄声给掩盖住了。

    马踏长街,声声疾,声声催。

    最终,长街左右。

    乃至整个洛阳北城都笼罩在这一片密雨疾来的马蹄声下。

    相差不过数息,

    长街两边的横街上俱都冲出了两人两马。

    从左边横街街口上冲出的那两骑都穿着黝黑的皂服,腰缠大红裹都。

    右边横街街口冲出的那两骑则是满身铁甲。

    雄壮的健马身上还挂着寒光闪闪的制式单钩矛。

    这四骑冲出后也不理会正在向前行进的青衿洪流。

    只管用手中铁尺和单钩矛的矛杆强行将左右街口处的百姓清空。
………………………………

第63章 冲突

    铁尺当头拍下,矛杆横向扫出。

    在一片惊慌的呼喊声中。

    两边街口的百姓迅速如退潮般向后散去。

    不过片刻功夫,原本拥堵的街口便被硬生生的清空。

    这左右四骑明显是负责清道的前导。

    任务完成后,两边街口的四骑又各分左右压住百姓的人潮。

    原本声声疾声声催的马蹄声逐渐慢了下来。

    但那声音却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一声声如闷雷般敲打在百姓们心中,敲打在乡贡生们的心中。

    一支支制式单钩矛带着冷冷的寒光涌现出来。

    黑衣黑甲的骑兵从右边街口出来后便迅即在宽达百米的长街上展布阵型。

    牢牢的扼住了青衿洪流前往皇城的道路。

    从左边横街街口涌出的皂服红裹肚骑队见状后自动向下延伸。

    稳稳的压住半侧长街,横亘在即将到来的青衿洪流与如潮百姓之间。

    另一边,右街口继续涌出的黑甲骑兵同样展布。

    而在百姓们看不到的青衿洪流队伍后面。

    同样有黑衣黑甲的骑兵牢牢锁死了后路。

    洛阳令辖下的公差与左羽林卫几乎是同时到达。

    前、后、左、右

    四面合围

    至此,由贡生们组成的青衿洪流已是笼中困兽。

    要么就原地停止,而后整个洪流被分隔肢解。

    还原成一个个普通的贡生被带走,此后或打或禁或充边,俱都操于人手。

    这本就是笼中困兽选择驯服后必然要面对的命运。

    但这样选择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迎面而来的皮鞭,铁刺。

    贡生们也就不用直面左羽林卫的刀锋寒矛。

    要么就奋勇一搏,脱笼而出。

    虽然破笼之后的命运依然险恶。

    虽然此举极有可能会带来淋漓的鲜血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总有一些傲啸山林的王者宁愿流血。

    宁愿断骨,宁愿死于刀砍斧戮也绝不去选择摇尾乞怜的屈服。

    除了偶尔响起的马嘶,此时的长街上再也听不到半点声音。

    恰如蝉噪林逾静,便是这偶尔响起的马嘶也更衬托出长街的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却有滔天杀意磅礴而出,滚滚荡荡压向贡生洪流。

    一边是青衿士子

    一边是左羽林卫军锋

    一边是屈服而生

    一边是刚烈而死

    贡生们将如何选择?

    杀气泠然的左羽林卫们看着贡生洪流。

    面色铁青的皂服公差们看着贡生洪流,鸦雀无声,噤若寒蝉的百姓们看着贡生洪流。

    他们都在等

    等一个抉择!

    天下承平久矣,这样直面军锋的场面对于青衿士子们来说,只曾在史书里见过。

    大军威压,气势逼人。

    贡生洪流不可避免的起了骚动。

    原本极整齐的沙沙脚步声也开始有些散乱起来。

    但他们毕竟还没有溃散。

    一则是因为越是在这种危急时刻,人都本能的会向群体聚集。

    再则是因为他们心中已经燃烧起来的热血尚不曾冷去,他们依旧有恨,有怨。

    三则是因为他们不甘心,他们知道若自己率先而走,这一生都再难心安,此后也必将背负一生的耻辱被士林唾弃蔑视。

    但他们确实害怕,害怕到只能不去看那刀锋寒芒。

    而将目光死死盯在圣像,盯在拥抬圣像的那群人身上。

    他们是先锋,他们是首领。

    此时此刻,他们更是这支青衿洪流的灵魂与主心骨。

    他们若退,则洪流崩散,贡生俯首。

    他们若进,既然他们这走在最前面的都毅然不惧,咱们又怎么能退?

    左羽林卫、公差、百姓都在盯着青衿洪流,等一个抉择。

    青衿洪流中的贡生们都在盯着抬圣像的那十数人,等一个抉择。

    抬圣像的十数士子们则将目光投注在最前面的李行周身上。

    他们同样在等一个看似简单到极致的抉择。

    奋勇而进还是俯首而退?

    屈辱而生或是节烈而死?

    生死一线。

    寂静的长街上,所有人都在等。

    等李行周做出最后的抉择!

    青衿洪流与前方展布完毕,已然刀出鞘矛挺直的左羽林卫队伍越来越近。

    几乎没给李行周留下什么考虑的时间。

    此时的李行周也尴尬了。

    他根本没有想到事情会发酵到这一地步。

    事已至此,他也只有硬着头皮往上冲了。

    时间仿佛静止了。

    终于,青衿洪流的最前方响起了一个沙哑的声音。

    死一般寂静的长街上,这沙哑的声音如此清晰。

    如此悲怆,却又如此坚定。

    “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几句话对于贡生们来说真是太烂熟了,烂熟到就在嘴边滚着,不假思索就能蹦出来。

    李行周话音刚落,那十数个抬着圣像的士子已高声呼喝。

    恰如之前那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样。

    转眼之间,便已响彻整个青衿洪流。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书生们第一遍齐呼时尚且有些平淡。

    “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

    到第二遍时已经刚强奋发。

    及至第三遍回应时,已是山崩海啸,催天撼地。

    宁折不弯,舍生取义,这就是最后的抉择!

    正是这刚烈到极致。

    生死之间绝不妥协的抉择粉碎了贡生们乍遇兵锋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犹豫迟疑。

    随即,贡生们就将之前所有的恐惧。

    所有感受到的兵锋压力。

    乃至对此前犹豫迟疑的羞愧俱都化为了漫天的愤怒咆哮而出。

    的确是咆哮,咆哮声中,殉道的圣洁再次升华。

    本就未冷的热血滚滚沸腾。

    瞬时之间,刚刚一度低落下去的悲壮孤愤之气再次勃勃激扬。

    竟然将那冰冷的刀兵杀气彻底给打压下去。

    一呼三应,贡生们的第三声齐呼完毕时。

    青衿洪流已经走到尽头,正面迎上了左羽林卫展布好的军阵。

    迎上了那冷光闪闪的刀刃矛锋。

    这时,青衿洪流的最尖端处最后响起了一道已然沙哑到嘶哑。

    悲怆到催折心肝的惊天一呼: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便在这惊天一呼中,最前端的李行周毅然迈步。

    以赤手空拳的血肉之身向那刀丛枪林逼去。

    目睹着长街上的生死抉择,耳听着这惊天一呼。

    人山人海却又噤若寒蝉的围观百姓们突然觉得心里猛的一空。

    随即一股**辣到呛人的血气直冲而上。

    冲上了鼻子,冲上了眼睛,几乎是瞬时之间,那眼泪就不受控制的涌了出来。

    这些不曾进过一天学的升斗小民。

    这些每日都在为最基本的吃喝忙忙碌碌。

    将人生过的琐琐屑屑的升斗小民。

    这些最最普通的洛阳百姓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一样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着于天地之间的一股气,一种节烈。

    甚至,至少在他们的泪水不受控制冲出眼眶的这一刻。

    他们甚至觉得,这股气,这种节烈甚至比那些让他们不停劳碌的吃喝更重要。

    对于饱经风霜,饱受生活磋磨的他们而言。

    没有吃喝时他们不会哭,因为他们知道哭也没用。

    因为人生的艰难早已将他们的眼泪熬干。

    他们只会默默的忍受,默默的去劳苦去挣去拼。

    但在这时,他们却为了这看不见摸不着更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湿润了早已冷却的热血,湿润了早已干涩的眼睛。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哭。

    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忍不住的流出了泪水。

    他们不知道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他们不知道天地之间自有正气,浩然长存!

    他们不知道让他们流出眼泪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气节!

    他们不知道,但青衿洪流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充血的眼睛里泪水奔溅,贡生们已经疯狂,彻彻底底的疯狂。

    卫圣护道,死也如何?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是一场热血士子与铁血左羽林卫的对决

    这是一场血肉之躯与刀刃枪锋的对决

    这是一场要么杀戮的血流成河,要么就必然有一方退却的对决

    这更是一场意志与压迫意志的对决

    左羽林卫奉调出营,快马赶来截在青衿洪流前将阵列展布完毕后。

    那领军而来的李多祚长出一口气后,便先回头向后方看了一眼。

    他在等待后方的命令,自接到贡院小吏飞马送来的消息后。

    李多祚一刻都没耽搁的将此消息报往了皇城宫城。

    随后才击鼓聚将,选中他统兵以密云疾雨之势赶来此地完成这一番展布。

    展布之初,眼见青衿洪流为大军兵锋所慑。

    在刀矛的泠泠杀气下开始呈现松散气象。

    那统兵的李多祚傲然一笑的同时,也在心底暗暗埋怨自己往皇城宫城送消息送的太快。

    实在有些小题大作,未免弱了左羽林卫的锋芒。

    不过一群腐儒罢了,左羽林卫兵锋一到还不四散溃逃?

    何须天子挂心!

    且待这群腐儒们四下逃散,眼前这场暴乱平息之后再传捷宫城。

    那该是多大的功绩,多大的荣耀?

    这心底的抱怨还不曾完毕。

    士子们“生我所欲,义我所欲,舍生取义”的高呼已然响起,且一遍比一遍来的猛烈。

    此时,李多祚感觉到不对了。

    高踞战马上的他不由自主的又回头看了一眼。

    后方的命令怎么还没来?

    青衿洪流齐呼第三遍时,其势已是山崩海啸,催天撼地。

    由此迸发出的悲壮孤愤气势居然将左羽林卫的泠泠杀气都给压了下去。

    身临其境,直面承受着青衿洪流散发出的刚烈之气冲击。

    那李多祚就感觉身上陡然起了一阵儿燥热。

    额头上也是燥乎乎的。

    分明是春寒料峭天气,却隐隐似有汗珠沁出。

    都第三次回头了,那该死的命令竟然还没有到!

    原以为大军一到,那些个腐儒们必定四散而逃。

    他们要做的不过是老鹰抓小鸡的追逐捕人罢了。

    原以为兵锋所指,这场暴乱必定是叱咤立平。

    他们要做的不是过出营耀耀军威而已。

    但现在,这些个腐儒们不仅没有四散而逃。

    而且越凝越紧,气势更是强横到逼面而来刺人眼目的地步。

    这场暴乱不仅没有如他设想般的那样叱咤立平,而且逢强愈强。

    已从之前的野火燎原膨胀到当下的烈火烹油,只要再添一星火,一注油就会轰然爆碎。

    那他娘的该死的命令还是没来!

    我将如何应对?

    怎么办?

    怎么办?

    今天,此刻,当贡生洪流撞上铁甲兵锋
………………………………

第64章 感动的太平公主

    当青衿学子们在刀刃枪锋之前做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抉择后。

    就注定了李多祚必须做出同样看似简单到极致的抉择:

    进?

    还是退?

    是刀枪齐出,血洗长街,以泠泠兵锋荡平暴乱

    还是分开兵锋,让出道路,任青衿洪流滚滚向前

    人生总是在应对着无穷无尽的选择。

    有很多选择可以随意,有很多选择可以逃避。

    但有一种选择却是逃无可逃,避无可避,一念之间,生死立判。

    这是毫无退路的选择,这是你永远都不想碰到,碰到之后就无可选择的选择。

    这是:抉择!

    后方的命令依旧没有来,这个素来多是领命行事的李多祚。

    就这样硬生生的被逼迫着去做一个注定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还是退?

    还是死?

    他抉择的结果不仅决定着这些青衿士子的生死。

    同样决定着他自己的生死命运。

    李多祚是靺鞨酋长,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

    深受武则天器重。

    但是正因为他是外族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战战兢兢的。

    他完全能想象到,刀枪齐出,血染长街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