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龙牙-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等冷锋李靖和李孝恭三人回来后的第三天,皇帝就降旨斥责了在太庙里胡作非为的将军们,同时告知众人,次日召开大朝会。
大朝会,只有每年的岁首才会召开,是规格最高的朝会。但是,举世攻唐之下,武将们都不在京城,文官们也忙的脚不落地,所以就取消了。
如今,举世攻唐尘埃落定,将军们都回到了长安,也是时候召开大朝会,并封赏将军们了。
大殿之上,武将的前排多了一个桌案,上面有茶水点心。
在以往,大朝会是没有这东西的,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喝茶,桌案的出现,就足以表明皇帝对军方的尊重。
落座后,李孝恭从桌案上端茶,一杯杯的往后传递。
见武将们都有茶水喝,文官们都羡慕起来。
李世民并不在意,等武将们都分到茶水后才说:“房卿,开始吧!”
房玄龄手持一张白纸站了出来,以往的大朝会,都要汇报这一年来的岁入如何,有何灾荒等等,而今年的大朝会,没人在意这个,众人在意的,是这场战争到底打成了什么样子。
虽然捷报连连,得胜的显世钟一直敲响,但是对于确切的战况,没人清楚。
向皇帝行礼后,房玄龄才说:“贞观十九年秋,举世攻唐,室韦、靺鞨、瀚海国、新罗、百济、高丽旧部、倭国。。。。众国合力进攻我大唐。然此等跳梁之辈,野心虽大,却不敌我大唐雄狮,不仅未能侵略,反而被攻下了不少土地。老夫代天下百姓,朝廷同僚,感谢众位将军!”
说完,房玄龄对着武将的方向拱手鞠躬。
将领们纷纷起身还礼,房玄龄身为宰相,他的礼数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的,这个时候,哪怕是李孝恭也不敢傲慢。
行礼完毕后,房玄龄继续念道:“举世攻唐之下,我大唐将士共战死十三万五千六百三十六人,残疾者三万五千八百七十二人,重伤轻伤者数不胜数。”
念到这里,房玄龄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冷锋和李孝恭都低下了头。
战死的十三万多士兵中,高昌就占了大半。
近乎八万的士兵,把热血挥洒在了那个地方。
“然而,他们的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大唐伤亡虽大,但敌人伤亡更重,高昌杀敌六十余万,京北道杀敌二十余万,驻跸山杀敌五十余万,东海杀敌六万,岭南杀敌三万,大非川杀敌三万,瓜州杀敌十余万。次一役,我大唐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展现了我大唐雄狮的威风!”
“六十万。。。。杜如晦还真敢帮咱们吹啊,直接就翻倍了。”
听到房玄龄的报数,冷锋忍不住跟李孝恭嘀咕起来。
真实情况是,突厥吐蕃西域三方,共计也就损失了三十多万,六十万?如果敌人的兵力达到了那种程度,高昌恐怕连三十万的人都拼不下来。
李孝恭压低了声音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是要把这份战绩公告天下的,只有让杀敌数大一些,才能让百姓安心。虽然记载的是六十万的数字,但是,论功什么的,还是按照真实情况来的。”
冷锋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吹嘘一下也没什么。
说完伤亡,就是花费了,房玄龄继续念道:“举世攻唐自始至终,我大唐共计靡费粮一百万担,金币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三十枚,银币共计两百二十万九千六百四十枚,国库数年来的积蓄全部耗尽,甚至略有透支。”
战争就是烧钱,如果大唐不是把农纳税改成了商纳税,根本不可能坚持到这个程度。
单单战争消耗的粮草,就不是原本农纳税能够负担起来的。举世攻唐之下,算上支援边军的运输队途中消耗的粮食,何止一百万担。
一百万担只是国库的粮食储备,余下的粮食,全都是用钱买的。
对大唐来说,举世攻唐之后,可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尽管国库岁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想要恢复,三五年之间都不可能。
“但是,这些消耗都是值得的。瓜州以西,直至高原脚下;高昌以西,直到西域;京北道以北,两千里;这些新土,都是这一次的收获,大唐如今的疆域,远远超过历朝!”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8章 封赏
中原的朝代,自商周以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疆域能够比得上现在的大唐。
这是足以吹嘘到史册上的事情,贞观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可以因为这个而自豪。
相比较之下,举世攻唐中钱财的损耗,根本不算什么了!
房玄龄念完后,就回到文官队伍里坐下。
一直旁听的李世民开口了:“举世攻唐,可以说,这是一场浩劫,但是,浩劫之下,方才显现人心团结的力量。朕很自豪,举世攻唐之下,武将们在边关抛头颅洒热血,文官们在长安昼夜不休的处理各方公事。期间,没有一个士卒投降,没有一个官员气馁。这场胜利,不属于朕,而是属于你们。”
房玄龄带领文官队伍坐直身体,一时间居然不知道如何回复皇帝的话。
以往,还能趁机拍一下皇帝的马屁,但是皇帝如今居然直接开口说功劳都在他们身上,这怎么回答?
尴尬之下,房玄龄只能带领百官齐呼“万岁”。
李世民微微一笑,并不在意这种尴尬的场景。
站起身,李世民从龙案上拿起一张张的圣旨,交给一个宦官。
宦官拿着圣旨,送到了房玄龄身前。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因为是大朝会,场合很正式,这个时候接受封赏比起寻常的朝会,还要荣耀的多。
房玄龄起身,拿起第一张圣旨,念道:“镇国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听封。”
武将队伍中,程咬金大大咧咧的站了出来,笑得极度嚣张。
等程咬金跪好后,房玄龄才念道:“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卢国公程咬金,随朕征伐多年,今自大非川之绝地归来,军功不显,然劳苦功高,授以骠骑大将军理宜然也。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读完圣旨,程咬金对着皇帝的方向叩首后,才接下来。
镇国大将军,只是二品,而骠骑大将军,则是从一品。大唐没有兵马大元帅这种没有品级,实则相当于正一品的职位,所以骠骑大将军已经是极限了。
骠骑大将军虽然只是从一品,但是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举个例子,当初汉朝的王莽,就曾担任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不仅仅只是一个官职,更代表着荣耀,代表着地位,也代表着皇帝的信任。
目前而言,骠骑大将军的地位比国公的爵位还要高一层。得到这个职位,程咬金今后在大唐可以算是真正的混世魔王了,因为就算是房玄龄也要让他半步。
而传世国公。。。。
有冷锋一个就已经很超纲了,再多,传世国公的爵位,就真的成了一种摆设。
程咬金过后,是尉迟恭,同样的,他也成了骠骑大将军。
张公瑾、李绩、刘弘基、张亮、冯盎同样获得了骠骑大将军的职位。
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会不值钱,骠骑大将军也是这样。
不过,一次性的封七个骠骑大将军,对这个职位的地位没什么损害,最多就是严重削弱了这个职位的权力。
不过,这也是李世民敢封这些人骠骑大将军的原因。
当这个职位不再执掌让皇帝都头疼的权力以后,正好适合用来作为一种类似爵位的封赏。
除了骠骑大将军的职位外,这七人还会获得很多的赏赐,说白了就是钱。
不过,这对家大业大的众人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冯盎是第一次正式的得到了中原册封的职位。如今的岭南,已经彻底并入了大唐,不再是类似羁縻州一样的存在。
宦官托盘里的圣旨还剩下三张。
文官武将都看向冷锋、李靖和李孝恭。
这三位,一个是传世护国公,一个是军方一品卫国公,一个是旁亲河间郡王。
可以说,这三位都达到了身份的巅峰,也不知道皇帝会如何封赏这三位?
房玄龄拿出圣旨,念道:“卫国公李靖接旨。”
李靖起身接旨,众人则是心里一动。这一次,房玄龄念的是“接旨”而不是“听封”。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房玄龄清清嗓子,念道:“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卫国公李靖,用兵如神,威振戎狄,突厥吐蕃之辈,至今闻‘军神’之名,尚自胆寒。朕尝闻,功勋昭著之祖,其子孙亦受庇佑矣。今授尔次子李德奖武章县侯之爵。。。。”
听到这个,朝臣们都恍然大悟般。
卫国公李靖,确实没有了接受封赏的空间,但是他的次子却可以。
正常来说,卫国公的爵位只能传递给他的长子李德謇,次子最多接受荫庇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但是如今把老子的功绩分给儿子,破格给李靖次子一个爵位,别人也没法说什么。
(之前李德謇的名字是我打错了,抱歉)
毕竟,皇帝说过无军功不得爵,李靖这是实打实的军功,况且李德奖是李靖亲儿子,嫡子,只是因为次子的原因没法继承爵位。把李靖的功绩转换成次子的爵位,并不是说不通。
李靖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安排,不过对他而言,倒是正中下怀。
他只有两个儿子,还都是嫡子,虽然并不担心死后两个儿子闹矛盾,不过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二儿子挣一个爵位,也是不错的。
这次举世攻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爵位都将只减不增。
一个侯爵的爵位,已经非常不错了!
“谢陛下!”
李靖很是认真的对着皇帝叩首。
接下来是李孝恭,和李靖一样,他的次子也得到了一个郡王的爵位。
尽管李孝恭是皇族,但是他只是旁亲,爵位一样只能传给长子,次子尽管依旧身带皇族血脉,但是关系上已经边缘化了。
现在他的次子也得到了郡王的爵位,已经很不错了。
况且,直接得到郡王的爵位,以他这一次的功绩还是不够的,可以说这是皇帝对他的照顾。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青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青豆!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青豆更新速度最快。
………………………………
第839章 王级的仪仗
李孝恭郑重的接下圣旨,激动不已。
这份奖励,穷他一生的功绩,大概也就这样了。
李孝恭之后,就剩下了冷锋。
朝臣们都忍不住减缓了呼吸。
举世攻唐之中,高昌斩获最大,虽然伤亡非常大,但是,他们的坚持,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论战功,李孝恭和冷锋当居首位,而作为陇右道行军总管的冷锋,更是巅峰。
卫国公李靖、河间王李孝恭都已经达到了地位的巅峰,他们的的功绩都分给了次子。
身为传世国公的冷锋,会不会也被这么安排?
房玄龄打开圣旨,扫了一遍后,看向走出来的冷锋。
冷锋此时不知道自己是跪呢,还是不跪呢。
跪的话他不习惯,也不愿意,不跪的话,这可是在大朝会上打脸李世民了。
就在冷锋纠结的时候,房玄龄不等他有所反应,直接开读。
“皇帝敕曰:朕唯闻三国之际,卧龙凤雏者,得一可安天下。今尔传世护国公冷锋,制天雷以武军,献炼体以强军,功莫大焉。今戎狄叩关,卿率队赴边,死战不退,歼敌无数,威振西北。扬我大唐之威,除此何及?
故予卿见帝不拜之权,另授尔次子冷睿长安县侯,尔五弟子狄仁杰阳曲县伯,区区爵位之封,不抵卿辛苦之万一也,故特授卿家王爵之仪仗,用以出行祭祖。。。。”
如果说给次子爵位稍稍在意料之中,那么给徒弟分功,再加上获得王爵的仪仗,就让百官始料不及了。
至于见皇帝不拜,见圣旨不拜。。。。
反正这家伙也没怎么拜过,就不算什么了。
功绩分给次子也就算了,什么时候也能分给徒弟了?百官们现在想的不是这样合不合适,而是后悔为什么没把自家的孩子塞到护国公名下为徒。
而获得王爵的仪仗,就更厉害了。
仪仗,是一家的排面,祭祖的时候,仪仗是最好的祭礼之一,出行的时候,仪仗就是面子。同级的官员、同样的爵位之间,仪仗也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
有了王爵的仪仗,今后护国公虽然还是传世国公的爵位,但是正式的场合,特别是仪仗摆出来的时候,却要把他当王爷看待。
房玄龄笑呵呵的把圣旨交到冷锋手里,问道:“护国公,今日您的次子和小徒弟都得以封爵,您更是得到了王爵的仪仗,如此的喜事,您准备什么时候开宴庆祝啊?”
杜如晦也站出来笑道:“这么大的喜事,宴会的规格低了可不行,老夫不吃美味的,就要吃贵的,还不快快安排?”
冷锋接了圣旨,苦笑道:“这升官封爵的又不是我这一家,怎么不见你们坑别人?”
李孝恭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听见冷锋的吐槽,就站出来说:“放心,算老夫一份,老夫出五千银币用于宴会!”
李靖举起手:“河间王出五千,那我也出五千,护国公随便再出点,咱们满朝文武,就能吃一顿好的了。”
听见二人的话,百官们都笑出了声。
吃不吃得上宴席倒是小事,大家都不差这一顿吃的,主要是难得满朝文武重聚,这场宴席算是把去年的年宴补上了。
每年都有文武百官的年宴,去年因为举世攻唐的原因,没能办起来,反而让人觉得不适应。
一直旁观的李世民开口了:“那就定下来吧,今晚咱们君臣就齐聚天下楼。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探讨一下边关的情况吧。奏折虽然有提及,但是跟你们亲自讲解还是有所差距的。”
李靖点点头,站出来说:“那微臣先来,瓜州之地,本就是吐蕃和我们大唐争锋的地方,瓜州的城墙修葺一新,才能顶住吐蕃人的进攻。但是,新收的土地,目前还没有设立足够坚固的城池。吐蕃人的高原气候严寒,还有气疫,寻常的士兵根本无法上去,所以,目前而言,咱们没有很好的对付吐蕃人的能力。
短时间内,吐蕃人是不敢下高原了,但是如果吐蕃人贼心不死,咱们新收的土地还是很危险。”
不仅吐蕃人不敢继续打了,连大唐也不敢继续打了,频繁的征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有被抽空底子的一天。
李靖话音刚落,武将们就激烈的谈论起来。
对于这样的问题,文官们只能看着,如果是大唐的疆域,他们还有发言的机会,但是瓜州以西的新土地,只有武将们才能决定它的归属。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后,看向武将一边:“朕觉得,这片新的土地,算是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虽然朕没有亲自见识过那里的地貌,但是,估计那里也不适合耕种放牧吧。”
李靖点了点头:“瓜州以西,戈壁居多,仅有的一些有植被的地方,也不适合大规模放牧牛羊一类的牲畜。至于种植,基本也是种一葫芦收俩瓢。”
冷锋忍不住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没用的土地,就算是沙漠也是如此,没有找到它的价值,只是暂时的而已。”
李孝恭无奈道:“知道什么东西在你眼里都能变出花花来,但是,你难道要亲自去那里垦荒?况且,吐蕃人的习性,咱们并不清楚,谁也不能确定他们短时间里会不会再下高原。”
李靖对皇帝说:“确实如此,陛下,微臣觉得,那片土地,能收入囊中自然很好,但如果没法收下,短时间里丢掉也没什么值得惋惜的,大不了过一段时间再夺回来就好了。”
如今的大唐,短时间里确实不适合再发动战争,况且,新土地,丢了也就丢了,不值得因为这个大动肝火。
暗自点头后,李世民道:“那就如卫国公所言,瓜州以西的土地就这么处理吧。”
见皇帝下了决断,文官们暗自叹了一口气。
瓜州以西直到高原脚下,是很大一片土地,如果朝廷正式接管这片土地的话,将会凭空产生很多官位。
但这样半管不管的状态,要朝廷设官位是别想了。
无比可惜!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840章 驱狗咬狗
但是,他们的惋惜,很快就消弭于无形。
继李靖之后,是尉迟恭的报告,大非川就是一个重要的关口,除此之外没什么大用处。这段时间,他和程咬金带队在那里硬是顶着严寒建立了简单的城防。如今进入盛夏,只要用水泥等材料把那里的城防加固加高一下就可以。
瓜州…大非川,按照这个顺序,接下来就是冷锋的高昌了。
冷锋站出来,关于高昌的报告,他早就有了腹稿。
“高昌之战,惨烈无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昌地处吐蕃西域突厥三方都可影响之地。不过此一役过后,西面的国境一路推移到了西域的中央。受我的威胁,吐蕃人回到了高原,突厥西域人无奈之下进攻大食,去争夺大食人的土地了。不管他们的战况如何,西面的半个西域,我都觉得空旷着比较好。这样,突厥西域人有一点退路,才能重振旗鼓的去找大食人的麻烦。
至于突厥的草原,那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这么大一片土地不能荒废了啊。西面突厥西域人跟大食人打的火热,北面就算穿越山区,接触到欧洲的人,他们还不如突厥人有战斗力,扔几发地级惊雷箭下去,就能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了。”
现在的欧洲人,正穿着薄铁皮的罐头铠甲,为了什么“主的荣耀”,要么效忠国王,要么效忠教皇。有的勾心斗角,有的就算打起来,也是小打小闹。
所以完全不用把他们放在心上。
李世民点头,冷锋的话,他还是相信的,既然冷锋说那个什么欧洲人不足为虑,那就真的不用担心。
看向房玄龄,李世民道:“突厥的土地,那么确实需要接受。京北道虽然独为一道,但是面积还是不太够,不如加上突厥的土地,并称京北道如何?”
终于到了文官也能发言的时候了。
房玄龄站出来说:“陛下,两地整合为一道的话,会不会太大了?老臣觉得,不如把京北道再拆分一下,一半和突厥、西域的土地结合起来,为一道,另外一半和夔国公攻下来的土地结合,为一道,这样更好一点吧。”
杜如晦站了出来,听到房玄龄的话后,他忍不住的撇嘴。
“房老头,你也不看看地图,突厥和西域的土地和其之大,它们各自为两道都绰绰有余,你还想着把它们联合为一道?陛下,老臣的意见是,西域和高昌结合起来为一道,突厥分两道,京北道和部分的东北新土地结合为一道,东北余下的土地再立一道吧。”
“尽管如此,但还是太大了,咱们大唐内的一道,可没有这么大啊!”
出人意料,说话的居然是刘弘基,这家伙手里拿着一张地图,跟张亮一起展开地图,给文官们看。
看完地图后,对土地的大小概念模糊的文官们心里才有了个大概。
刘弘基说的没错,尽管如此,这样划分依旧是太大了。
曾几何时,安排新土地居然也让他们焦头烂额。
收的土地太大,也是一种烦恼啊!
李世民看了看天光,道:“先跳过这个吧,明日的朝会,朕再与爱卿们商议。刘弘基,你觉得你打下来的土地,稳妥吗?”
刘弘基哈哈大笑:“自然稳妥,室韦靺鞨瀚海国三者,虽然生在苦寒之地,但是他们跟高丽人、突厥人比起来差远了,如果不是怕攻伐的太远,补给跟不上,微臣必定还要再打下来一块土地。”
这一次的战争,刘弘基可谓是扬眉吐气,不论他的敌人战力如何,他能主动出击,打下大片土地,就是大功。以往,因为好色和好吃懒做的缘故,百官都看不起他,但是这一次,他是真的有了底气。
以他的功绩,简单的升职成骠骑大将军都不足以表彰,实际上他的部分功劳另有他用,只不过暂时皇帝并没有把它表现出来而已。
既然这件事拖延到第二天解决了,众人就都回到了队伍中,把空间让给张公瑾。
张公瑾经过这次折腾,身体更差了一些,但是好歹还站得直,起身后,他咬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