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龙牙-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米粥、咸菜、煎蛋,标准的早餐,只不过现在这个时间,再等一会儿就是中午了,或许这该叫上午餐才是。

    刘淑雯嫁入冷府,李世民单单是送来原是宫女的侍女,就有近一百之数,不过,怎么安排,这就是刘淑雯这个当家主母的事儿了。

    吃过早饭,刘淑雯就开始进行当家主母的实践。

    老元顶着熊猫眼走了进来,走路都有些摇晃,老李昨夜负责接待宾客,老元负责接礼,都不是轻松的活儿。

    一本账本摆到了冷锋的面前,老元深吸一口气说:“金银之物还在统计,这里的只是珍宝目录。”

    冷锋给老元倒了一杯茶说:“这些东西,都不重要,人家来送你礼,你还得还礼,你来我去的,其实谁都挣不了多少钱。”

    正说着,冷锋打开了账簿,上面的第一个名字就差点让冷锋把刚刚喝的粥吐出来。

    “倚天剑?倚天屠龙记?谁送的?”

    老元舔舔嘴唇说:“这是陛下的嫁妆之一,可是三国时曹操的佩剑………”

    听老元说完“倚天剑”的来历,冷锋不由得对自己的文盲感到羞耻,连老元都知道的东西,他居然联想到武侠上去了。

    前有冯盎送的孙坚松纹古锭刀,后有李世民送的倚天剑,三国:魏、蜀、吴,冷锋现在只余下蜀国的武器还没收藏了。

    除了李世民送的倚天剑外,后几页大多是珠宝翡翠一类的东西,可以直接当金银看待。

    可是当翻到最后几页时,冷锋又差点喷饭。

    “八阵图?不是开玩笑吧!谁送的?”

    老元说:“这是卫国公送的,看那本书的样子,多半是古籍!”

    八阵图这东西很有名气,据说是蜀国诸葛亮所造,用于军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是后来遗失了,这也更给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八阵图,并不亚于倚天剑和松纹古锭刀。

    这下三国的东西凑齐了!急不可耐的冷锋急忙让老元把八阵图和倚天剑拿来看看。

    所谓的“八阵图”,其实是一本兵书,随兵书一起的,还有李靖的笔记。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李靖的笔记前面记载着他对八阵图的一些理解,可是这些东西,冷锋还真的看不明白,就像还在学拼音的一年级学生看文言文一样。

    (本章完)


………………………………

第152章 八阵图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却发现上面写的都是外星文字一样。

    不耻下问是一个极好的品德,冷锋当即叫老元驾车去李靖那里求问。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覆阵,不论士兵的多少,都是十六分十六队,也就是说结阵的最好都是十六人、三十二人、以此类推。

    外圆内方,有天圆地方、孕育万物之意,这种阵型随时可以变换其它阵型,所以结阵,它是首选。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这句话是说,地载阵,以十二为基数,四侧各三,在方阵的顶角的,都是猛将,这样的阵型最适合出击,机动性极强。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这个阵型没有图画,仅仅靠着词句推断很难复原,所以这个阵型我没有深入地研究。

    云垂阵、龙飞阵等等只有形容,没有图解的,我只研究出了虎翼阵。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就在李靖的书房,李靖拿出笔墨白纸给冷锋画图,边画边解释,冷锋就是再没有基础,也能听明白了。

    “八阵图变化莫测,实在是兵家至宝,舅父把它传承给我后,我研究它一日不辍。其实,我所做《六军镜》,就是根据八阵图演化而来的。

    这些年征战不断,实践得多了,也就总结出了自己的行军套路,你替蜀王借《六军镜》,其实并不妥当。赵括此人,熟读兵书,却只会照搬照用,纸上谈兵所向披靡,到了战场上反而就成了白痴。

    这就是前车之鉴啊,所以我把八阵图作为你的新婚贺礼,就是授人以渔。”

    冷锋拿着八阵图看了许久,在这个冷兵器的年代,军士结阵对敌,是最有效的,哪怕火药普及到了军队,八阵图的重要性也是取代不了的。

    当然,如果导弹那种变态的武器出现,那么八阵图也就不再适用于军队了。

    毕竟,任你如何结阵,一颗导弹过去就全部结束了。

    可是在有生之年导弹能不能出现,还是个未知数,技多不压身,冷锋也只会少数人的合击技巧,他不介意也琢磨琢磨八阵图,搞个………搞个《七军境》出来?

    冷锋看着嘴唇发干的李靖说:“烦劳卫公解惑,可是………卫公可是有事相问?”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李靖这么不遗余力地教导冷锋,肯定是有事儿相求。

    李靖坐正身姿说:“惊雷既然已经造出来了,为何却没有普及到军队?老夫在朝堂之上几次想要向皇帝求问,却始终不敢开口,所以只能向你询问。”

    冷锋想起来了,李靖曾恳求过将惊雷普及到军队,可是………

    “卫公,惊雷这东西,威力惊人,如果普及到军队,您能保证不会有将军心生野心吗?刀枪斧钺战斗的时代,战乱时动辄都战死上万的士兵,如果惊雷普及了,到时候大唐大地千疮百孔都是有可能的。”

    冷锋见李靖低头沉思,又说:“卫公,我也破例给您透个底儿,我在草原所用的惊雷,是最安全的了,可是惊雷司弄出来的惊雷,很容易就会炸的,必须妥善保管才行。普及军队的话,起码也要让军士们完全了解安全条例才行。

    再者,惊雷现在的产量也不足以普及,单单是装备到龙牙军、龙鳞军上,也只是基数三而已,这些日子产量上来些,也不过达到了基数七。

    您想,大军团作战,一千多人能干什么?只能是把他们当成奇兵或者说攻坚队来应用。”

    李靖叹了一口气,冷锋那个手雷的效果,已经让他极度渴望了,后来研究出的惊雷,只有魏征见识过真正的威力。

    而且朝堂之上,魏征只是说:“惊雷不愧神器之名”后就没有了下文。这显然是被皇帝塞了封口令,神器到底是怎么个“神”法?知道名字却不知道威力,实在是让人捉急啊。

    冷锋看着李靖书房里挂着的地图入了神,自从冷锋把手机上的地球地图、亚洲地图拓画下来以后,地球地图就成了李世民的珍藏,亚洲地图成了将领们的至宝。

    现在那个将领家里要是没有一张画得乱糟糟的亚洲地图,会被同行取笑。

    李靖的这张地图占领了一面墙壁,上面清晰地画着已知敌国的兵力分布。

    地图的下边有一根长杆,想来就是用来指地图的,冷锋拿起长杆,在高昌的地方点了点说:“高昌,一直对大唐国土虎视眈眈,它那里还有‘棉花’这种神奇作物,用之制衣,百姓可以脱离挨冻之苦,可是我天下楼派去高昌购种的人,居然被打得半死,呵呵。

    我很想把这种东西种到山东,听说山东平原日照足,最适合种这种东西。”

    李靖不是傻子,他很清楚冷锋说这么一段话是什么意思,敌国的东西,如果你想要,他不给,那就只剩下抢了。

    当然,把他们的国土抢过来也不赖嘛!

    “熩国公可是要对这个地方用兵?”

    冷锋摇了摇头:“我还要送冯盎回岭南,把谈殿等不忿的势力干掉,顺便考察一下岭南该如何开发。干掉高昌,是早就订好的事儿,就算我不去,也会有人去。”

    说完,冷锋看了李靖一眼:“再透个消息,这次征讨高昌,你会是主帅,和你一样是主帅的还有河间郡王李孝恭,皇帝让李孝恭也组建了一支火器队伍,火器基数也达到了七。”

    李靖咽了一口唾沫,如今秋收已过,国有余粮,最适合打仗了,如果和李孝恭的火器队伍一起行动,他就可以见识一下魏征口中的“不愧神器之名”,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本章完)


………………………………

第153章 老孙的医学院

    沉迷于幻想的李靖干脆把冷锋晾到了一边,自己一个人对着地图上高昌、薛延陀、昭武九姓等地方沉思对策。

    大唐的军令严密,正常情况下,只有快出征时才会公布主帅人选,没有人会像冷锋这样毫不顾忌地就告诉了李靖“打高昌的主帅是你”。

    李靖行事,向来是谋定而后动的。

    程咬金等人得知自己是征讨高昌的主帅过后,多半会好好过一顿酒瘾,然后大笑着就出征了。虽然他也是名将之一,却只是“老将”的程度,熟知军旅要机,不会犯大错,偶尔能耍耍“奇兵”的谋略,已经极为难得了。

    而李靖,已经超脱于“主帅”、“将军”的行列,达到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程度。

    用“阴谋家”来形容李靖或许会更为贴切。

    此刻,李靖想的不是怎么打高昌,而是怎么打下高昌,而不会引起薛延陀等国家的警惕,甚至于谋算一下他们的土地。

    谁说出征高昌,只要把高昌打下来就好了?

    为将者,从来都必须有着吞并四海的志向。

    从东突厥破灭到长孙无忌前去接盘,李靖靠着自己的能力硬生生从西突厥手里咬下了东突厥的一分国土,从五五分变成了六四分。大唐六,西突厥四!

    专注于思考中的李靖就像一个雕塑,这个时候打扰他是不对的,所以冷锋放轻脚步,走出了书房。

    李靖的儿子李德謇一直在书房门外候着,见冷锋走出来,又见自己父亲在沉思,就知道自己父亲又陷入沉思了。

    主人陷入沉思把客人晾到一边是不对的,李德謇对冷锋恭敬地行礼说:“熩国公不要介意,父亲他一想事情就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是一次两次了,还望熩国公不要见怪。”

    冷锋笑笑说:“你父亲和我是熟识,这不算什么,咦,天下文院建立之初,程处嗣等人都进了文院学习,你为何不去?”

    李德謇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娶妻,不在招生范围之内,虽然我也很渴望进文院,可是………”

    冷锋笑着拍了拍李德謇的肩膀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明日就去文院旁听吧,多学点知识没有坏处。”

    李德謇对文院早就心向往之,听到冷锋的话大喜,当即一礼及地。

    旁听生和正式生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专属老师,就是不能参与课下大儒带着三四个学生开小灶,可是李德謇觉得自己只要课上下苦功,也能够学到不少。

    既然李靖在沉思如何攻打高昌,没时间作陪,冷锋也就告辞了。

    李德謇并未挽留,在这个身份地位相当讲究的年代,卫国公府上下只有李靖一个人够资格作陪。红拂女是女人,“入得厅堂,下得厨房”不适用于唐代。女子招待客人,不仅是不守妇道的表现,更是对宾客的一种羞辱。

    除非李靖父母在堂,才能够出面招待冷锋。

    李德謇带着家将送冷锋一直到了文院,送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李德謇想赶紧把:“旁听生”的身份敲定。

    文院内现在正好是午饭时间,可是食堂里却没有多少人,大部分的学子都选择用饭盒装饭到自己的老师家里边开小灶边吃饭。

    这时的学子是勤奋好学的,文院宿舍的油灯是免费提供的,所以很多学子都会挑灯夜读,直到宿管严厉斥责、或者自感再看下去会影响明天的学习才会作罢。

    这虽然不是“废寝忘食”的最高境界,可是已经很不错了。

    李承乾现在寄局在冷府,文院边没有自己的住所,所以他也是在食堂就餐,遇到求问的学子,也会放下筷子给他们解惑。

    虽然他只有十岁,可是看到他的这种作派,没人会把他和“小孩子”联系到一起。

    很凑巧,孙思邈也在食堂,奇痒熬过去后,他就急不可耐地拉着老李来文院选址,直到饿了才钻进了食堂。

    选定了医学院建址的孙思邈很开心,甚至有闲心指教一下厨子把什么药材加进饭菜里不会影响味道,还对学生们身体有好处。

    冷锋给自己和李德謇打了一份饭菜,凑到了孙思邈的桌子。

    孙思邈难得没遵守“食不言,寝不语”的戒条,见冷锋坐下后就问:“我要建立医学院,就不能是纸上谈兵,肯定也要救治病人,我发现长安好多药材都是稀缺的,可是到了它的原产地却不怎么稀奇,老李说你们天下楼有办法……”

    冷锋笑着说:“天下楼招待的南北商人不计其数,现在都有点商人老大的意思了。

    上次我想吃辣椒,老元就托属地的商人带了不少过来,想来让其它地方的商人带些药材过来也不是问题。”

    孙思邈颤抖着手从怀里掏出了两张纸,把其中一张给了冷锋说:“这些药材,都是长安没有的,你让老元给我弄些来。”

    冷锋接过纸张,发现上面秃秃改改都有点面目全非了。

    “唉………”冷锋叹了一口气说:“老孙,咱俩之间你还客气啥?想要什么药材都写全吧,我现在都在发愁怎么把钱花出去,帮你买药材花不了多少钱的。”

    孙思邈叹息说:“到底不是自己的钱,花别人的钱老道心里总是过意不去,这样吧,你们文院教师不是有薪水吗?老道今后不要薪水了,都换成药材吧。”

    冷锋哭笑不得,唐初的人就这个德行,自尊心强的要命,你只要稍微迁就他一下,他就会掀桌子说你是在羞辱他,动辄就要绝交。

    没薪水就没薪水吧,那些在文院边安家落户的大儒们不也靠着薪水还建房的钱嘛!多孙思邈一个也不多!

    孙思邈选的地方是武院边,那边更远离惊雷司,房子他只是决定要一间水泥平房用来储存药材,余下的就都是茅庐就好。

    堂堂天下文武院旁边的医学院居然盖茅草屋,这太影响形象了啊!

    冷锋只是对着老李使了一个眼色,老李就领意地点了点头。

    (本章完)


………………………………

第154章 除铁

    长安的冬天可也冷的很,一直住茅草屋可是不行的,孙思邈的这个要求必须驳回。

    当然也不是正面驳回,那样太不给老孙面子了,只要建造的时候不盖茅草屋盖水泥房就行了。

    “上位者”的最大便利就是只需要动脑,不需要动手,暖气的烧水实验过后,得出的结果是完全可以使用,就是偶尔会有几处连接的地方滴水。不过和它祛寒的效果相比,这点毛病也就不值一提了。

    李泰和阎立本的课现在多半是自习课,这俩家伙不放心工匠们安装暖气,还要时常盯着才行。

    大唐铁匠打造的暖气管道……怎么说呢?不是很标准,反正冷锋很担心上着课的时候暖气突然漏水,然后大家可以洗热水澡。

    所以文院教室里的暖气管道、水箱是加装了木盒外壳的,虽然修理漏水什么的很麻烦,可是毕竟安全些不是?

    玻璃的制造,到底遇到了麻烦,阎立本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造出透明的玻璃。

    虽然烧制出来的东西晶莹剔透的,可是透光性却特别差劲,这种东西完全没有办法当玻璃用。

    幻想和现实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了,在后世的时候,想要什么东西,买就是了,在买玻璃的时候,怎么可能有人会问:“这玻璃是啥材料制成的?”

    就是问了,商人多半也会哈哈大笑:“我就是个卖玻璃的,哪知道玻璃是啥材料的?”

    所谓“科研”,就是科学和研究,科学和研究是同样重要的,冷锋知道玻璃的制造源头,剩下的就是研究了。

    阎立本很喜欢自己第一次烧出来的那个一坨绿色的东西,特意找了刻刀把它雕刻成了一件工艺品。阎立本有木雕的底子,石雕也不赖,雕刻出来的东西看起来挺不错的。

    那块,或者说那坨绿色的玻璃,被阎立本雕刻成了一座小山,摆放在阎立本的办公桌上,上面还有怪石树木,栩栩如生,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很有价值连城的意味。

    玻璃这东西,西域就有,这个时候西域商人把它叫做“琉璃”,只要一出现就会被高官显贵哄抢。

    “沙子烧出来的破东西,世人居然还觉得它价值连城,不知作何评价。”

    眼看阎立本盯着自己的作品一脸迷醉,有变成玻璃雕刻师的趋向,冷锋急忙把他从幻想中拉回来,当一个科研工作者多好呀,何必去做一个卖玻璃的?

    阎立本把玻璃雕放到桌面上,叹息说:“西域的琉璃,原来就是这么出来的,破破烂烂的还不如我弄出来的东西好看,熩国公,这样的实验我做了许多,发现这些玻璃的颜色深浅不一,您有什么办法把它的颜色降低点吗?只要降低到透光,就够用了。”

    冷锋支起下巴思考起来,化学这东西,他只是在师父的要求下粗略地学了点,不至于一无所知就够了,所以当扯到这些技术性的东西上时,那点可怜的化学知识就完全不够用了。

    绿色?应该是铁吧,让玻璃显出绿色的是三价四价铁的缘故还是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的原因?

    反正除铁的办法应该行得通!至于怎么除铁………还是问问专业人士比较好!

    “烧玻璃的沙石中,应该掺进了铁!”冷锋看着阎立本说:“如果你有办法除去铁,或许玻璃就能变得透明些了。”

    “除铁?”阎立本问道:“如何除铁?”

    冷锋苦笑道:“我又不是铁匠,怎么知道如何除铁?或许你应该去问问你们将作监的铁匠才行。”

    将作监的铁匠很多,刚好离文院不远的惊雷司就有一个技术不错的。

    冷锋刚好也是闲来无事,安排好李德謇入学的事儿后,就带着阎立本去惊雷司找铁生。

    没有冷锋带着,阎立本是不能进入惊雷司的。

    惊雷司的防御,可谓是一日三变,不大的一片地皮,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至少一双眼睛盯着。

    最外围的护卫,都是全身武装的玄甲兵,任何经过惊雷司外围的人,哪怕毛都没看见,也必须接受盘问才能放行。

    如果不是周边的庄户,就会被拿问。如果是身份不明的人,这些玄甲兵连问都不带再问,直接就拔刀砍人。所以周边的庄户宁可开辟一条新的小路,也不敢再靠近惊雷司这边了。

    经过最外围的守卫后,惊雷司内圈是手持木矛的玄甲军士兵。

    自从想起兵刃撞击也会引出火花后,张仲清第一时间就下令让内圈护卫的玄甲兵换了木质武器。

    铁生的地盘就在内圈外圈之间,一共一百多个铁匠一日不辍的在打造惊雷箭箭杆和惊雷的外壳。

    惊雷箭、惊雷这两样东西,使用起来很方便,只要点火后射出去或者扔出去就可以了。在火药引燃发出声响后,一支惊雷箭或一个惊雷就没了。

    而惊雷箭箭杆,就是技艺精湛的铁生,一日之间一刻不停地打造也不过二十多的产量,至于惊雷外壳,那就更少了。

    特别是张仲清的要求一贯是严格的,惊雷箭箭杆、惊雷外壳必须完全合乎规范,否则必须返工。

    就是因为所有环节都遵守这些严格要求,张仲清才敢把惊雷箭的哑火率定到一成,而且还是拍着脑袋保证的。

    铁生现在是惊雷司的铁匠头子,还有朝廷密封的六品下官位,可谓风光无限。

    虽然他此生不能再随意进出惊雷司、就是出去也有人拿着钢刀跟随,可是他毕竟从一介铁匠变成了官员。更何况惊雷司不允许他随意出去,但是不会阻拦他结亲生子。

    在这个年代,结婚大部分是不需要恋爱的,有钱、有名、有官就能随便挑老婆,所以铁生被困在这里,是在不是什么大事儿。

    铁生听到传叫,立刻放下手里的锤子出去见冷锋。

    他虽然不知道冷锋是什么人,可是能够随意出入惊雷司的,肯定是大人物,他虽然憨厚,可是却并不傻呀,所以是跑着出来的。

    (本章完)


………………………………

第155章 省亲

    “大…大大大大匠。”在阎立本兄弟面前,铁生从来都是像个鹌鹑一样。

    阎立本点点头,说:“我们想要把砂石里的铁去掉,你有什么办法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