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级太子-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骑将军,南朝染改游击将军置。唐为武散官,从五品上。宋沿置,元朝就废了。

    因为他屡次救助李承乾,再不给他赏赐的话,会寒了人们的心!

    “谢陛下!”

    李承乾代替薛仁贵谢了李世民。

    同时李世民接着道:“那刘德裕后来如何?”

    “儿臣治他一个看管之误,其并未能阻止其外甥射杀我,儿臣仅打他三十大板!谁知他如此不堪,三十大板都受不了,真是有失右武将军之职!”

    看样子昨天没有杀了他是对的,如果杀他的话,今天就不好交代了。

    李承乾说到最后还踩了刘德裕一脚,这么弱的身体还出来当三品武将?不如不要了。

    “打得好!朕碰上也会打!”

    李世民竟然失声说道。

    如此,可谓之父子同心,并且长孙皇后亦是有些心疼的看着李承乾。

    同时李承乾故意挑衅的看了一眼李孝常,接着道:“儿臣怀疑昨天一事与李尚书有相关!”

    这话一出,众人哗然。

    心想,李孝常竟然也参与其中,这问题就大了。


………………………………

第382章 李世民的考量(第一更)

    李承乾怀疑昨天一事与李尚书有相关的话,让李孝常脸色一变,连忙说道:“陛下!臣冤枉啊!昨天之事,臣不知道啊!那更是与臣无任何瓜葛。”

    同时,本来与李孝常相距离近的人,这时却下意识的避开了。

    李世民却不想听他说,因为这个时候,他还有些生气。

    他问李承乾道:“说说看为何以李孝常有关系,他也参与其中?”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因为大家也是这么想的。

    李孝常却是极力否认。

    他如鲠在喉,整个人十分不舒服。

    李承乾十分享受他这种表现,他越是这样,李承乾心里越是舒服。

    之后却是慢慢的说道:“陛下!昨日我见刘德裕所携带的军队之中,所装备的武器是为唐刀!但据儿臣所知,唐刀现在还未装备到皇城的军队之中,仅是边疆士兵拥有。

    很明显,那刘德裕昨日所带300多人,人手一把唐刀。

    如此十分不合常理。

    而军械是李孝常所管理,所以这事一定与李孝常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存在。就算没有直接关系,那么唐刀为何流落于那军士兵手中?

    兵部尚书李孝常,已经是严重渎职!”

    李承乾抓住了两个重点,一是事情与李孝常有关,二是这唐刀为什么会流出,也和李孝常的职责有些莫大的关系,两事一起的话,那李孝常这次恐怕是无法脱身了!

    唐刀每一把都是十分可怕的存在,就算是装备也不会先用来装备维持治安的部队,若是仅是去抓百姓的话,那真的是用不到唐刀!

    拥有唐刀这一件事情,李孝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他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李孝常和刘德裕两人有着勾结的关系。

    但是他这么一说的话,若是李孝常自己承认的话,也省了不少事。

    李承乾的话一落音,李孝常浑身发热,同时脸涨得红红的。

    他这兵部尚书也是来之不易。说什么也要把握好才是。

    可不能官没当几天,就被停职察看了!

    显然对于他的利益集团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李孝常索性说道:“这一点,臣确是有失职之处,请陛下给臣一些许时间,臣肯定能找出到底是谁干!”

    很明显他想将这事推一推,以求自保。

    不料李承乾却是说的:“李孝常,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就算你查出是谁所做,那么作为兵部的尚书最大的统领官,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紧接着,李承乾转向李世民道:“陛下,儿臣请求先停了李孝常的尚书一职,让他好进行内查一番,再恢复其职责。”

    李承乾如法炮制,用着对长孙无忌的那一套直接用来对付李孝常,但是李孝常是个老狐狸,怎么可能就此受缚?

    说什么也要做着最后的斗争再说。

    于是他说道:“陛下!臣知道是谁干的。”

    “知道是谁干的,你为什么不先说?这偏袒之罪也是不小啊!”

    李承乾步步逼紧,让得李孝常有些郁闷。

    “陛下,臣有难言之隐!在昨日,刘德裕向臣借了三百唐刀,说是陛下要的,臣不敢不从啊,于是便借于他了。臣也是被迫无奈,还请陛下明察!”

    李孝常见李世民不为所动,又说道:

    “这一切都是刘德裕的意思,与臣无关!”

    李孝常将一切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的,可是现在刘德裕并不在场,怎么也说不清。

    但对于李世民而言,他却有自己的考量。

    李世民说道:“你们如此让朕十分失望!你们都要受到了惩罚,但是当今是我大唐用人之际。李孝常!所以朕要对你做出惩罚,停发俸禄半年!你要好好整顿一下你的兵部,莫要再出差错!至于刘德裕虽然已经受到了惩罚,但是朕还要罚他俸禄半年,官降两级!以示惩戒!”

    这么一来,可以说两人都受到了处罚,但这还不够,可是目前也是可以能达到的最高处罚了。

    “谢陛下!”

    李孝常立即如此道,至于李承乾则是笑笑。

    李世民想怎么办,他自己了解得很,只要不是危及社稷的事,那也没关系。

    这是李世民的考量范围,因为在李世民身边能用的人是越来越少,若是再少的一个李孝常,那么兵部又少人了呢,好不容易招募到一个兵部尚书。

    李孝常再被禁职,对于大唐这个巨大的机器,恐怕有些难以运转。

    但是惩罚总归是要有的,于是便罚去了李孝常半年的俸禄当作警告,这事就这么算了。

    如此一来,众人也便不再提起昨天的事,生怕被李承乾给盯上。

    一旦被李承乾盯上的,没有一个是好过的。

    此时,长孙皇后注意到了另一个点上。

    她说道:“为何刘德裕会带兵前往大唐学府?为什么要阻止高明招募学生?这事关重大,务必查明才是!”

    李承乾却是站出来说道:“陛下,母后,其实儿臣早就已查明,这一切已五姓七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怎么又扯到五大世家了?大家十分纳闷。

    众人疑惑之中,李承乾索性先是道:“刘德裕怕也是受人利用,而这幕后的黑手,便是这五大家中的一家,或者是全部都有参与其中!”

    他说得十分肯定,却是有五大家的人觉得他有些绝对了,都站出来反对。

    为什么要扯到五大家?

    那么接下来,李承乾要做的,可是对于大唐有着巨大改变的事情。

    所以他话锋一转,说道:“因为儿臣要对教育进行改革,五大家势必会反对,因为这断了他们的根。而儿臣的教育一直不好推进,除了五大家之外,还有这一切的根本在于户籍上面,因为户籍才不好推进!所以,当改进了户籍,那么五大家的势力也会弱下去,一大部分人会被释出,这些人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未来。”

    说到底,他是要改革户籍。

    众人哗然,毕竟改革户籍不是小事,不等大家反对。

    孙钱亦是站了出来,毕竟口说无凭。

    还是需要孙钱一同出来才行。


………………………………

第383章 雪上加霜?(两章合一)(第二更与第三更)

    第383章雪上加霜?{两章合一}{第二更与第三更}

    当孙钱一站出来的时候,众人将目光集中于他身上。

    只听得他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问道:“喔?是何本?”

    这个时候孙钱出来凑什么热闹

    “关于户籍改革之本要奏!”

    当孙钱话一出,众人哗然。

    人们已经知道了怎么一回事。孙钱与李承乾是联合一起的,因为当李承乾说出户籍的时候,孙钱直接有本要奏,他两人明显是经过准备的。

    长孙皇后轻声对着李世民道:“陛下,高明做事总是这么有准备,这一次怕是要对世家下手了!”

    “户籍有何可改?”

    李世民小声回应。

    “且看看便知!”

    “也好,且看看!”

    李世民道:“孙钱,你来说说看,将如何改?”

    “陛下,这是太子殿下与臣起草之草案,还请陛下先看一下,由臣再来道起如何?”

    “来人,呈上!”

    李世民好奇,这里面会是怎么样的存在?

    那一份草案,大概有近五十张纸,每一张纸都是用钢笔所书写,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字。

    李世民取来,慢慢的看着。

    长孙皇后亦上去一看,上面的字体隽永,是李承乾所书写字体,两人一看便知,同时看向李承乾眼光有些变化,这孩子,真会做人,让孙钱呈上,借大臣之手着手改革,名正言顺,毕竟太子可没参本的权利。

    此时朝堂上面的大臣们的表情不一,有些欣喜,有些而是忧虑,有些还四下打量。

    他们的心情完全不一样。

    一会之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时不时的点头称好。

    在下面的群臣们表情变得更加精彩。

    特别是有几人,像是李孝常、长孙安业还有王珪为代表的王家官员,以及其他四姓的官员们。

    “孙钱,你这奏折十分之妙啊!看样子有高明加持果然是不一样啊!不过,有些地方恐怕会有阻碍!”

    从李世民的表情上看来,他十分满意这一份草案。

    可是众大臣们还不知道,这草案是什么。

    果然,李孝常有些忍不住了,他道:“陛下,这草案的内容是何?何不拿出来与我们一同学习?到时候一起讨论,那阻碍恐怕也会没有!”

    “好!没错,便是如此!”

    “陛下,臣已经准备好了十份草案,可以让大臣们每十人看一篇,如此快些。”

    孙钱却是道。

    “非常不错,你做得很好!”

    李世民边说,眼睛边看着李承乾,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承乾指使做的。

    孙钱立即让人将另十分份草案分出。

    让大臣们观看,过了好一会之后。

    而李承乾则是在一边静静的站着,这一切都是他做的,他才是幕后的大佬。

    他在等着众大臣的反驳,一会之后,就要他来出手。

    因为一个孙钱恐怕不够,当然还有房玄龄等人。

    等大臣们都看了之后。

    孙钱开始说道:“本草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一些贱民之地位,让他们得以得到一个主户,而非依附于主家!让所有人都得以自由!还有……百姓亦不再有良贱之分,通通恢复了自由人。摒弃了“良民”与“贱民”制度后,取而代之的是“坊郭户”与‘乡村户’”

    孙钱长篇大论,可谓是将那草案里的内容背十分详细。他挑出重点的来讲,也让人十分理解。

    唐代户籍制度跟秦汉时期的最大差异在于有了“编户”与“非编户”之分,但这与现代“农业”与“非农业”的户籍概念完全不同:“编户”即“良民”,自由民;

    “非编户”则为“贱民”,如工匠、乐师、杂役、奴婢等。贱民没有资格单独立户,只能和主家合用一个户贴——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户口本。

    “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且此制度以世袭的方式沿承下来,一朝生在贱户家,永世不得翻身攀高枝。唐代的户籍制度,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划分到极致。

    所以,李承乾要将这种极致改掉,取掉“良民”与“贱民”制度后,取而代之的是“坊郭户”与“乡村户”,也就是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划分,同时又根据土地占有情况的多少,划分“主户”与“客户”。“坊郭户”和“乡村户”的区分,并非始于宋朝,至迟在秦汉时,已有所谓“市籍”。

    这么一来,直接引起了一半的大臣们反对。

    首先是李孝常,他道:“我大唐户籍,古来有之,且能维持社会稳定,为何要改?所以,臣反对更改!”

    这时李承乾却是道:

    “社会稳定?世家绝大多数的资源,许多人的地位低下,而本王要对大唐农业进行扩产,单目前的良民而言,远远不够,得有更多的人投入其中,这是其一,第二,我教育需要人,需要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若仅改良民,当如何?他们一边种田一般读书吗?那本王的第一做了有何意义?”

    士族不是不允许提升工匠地位的,工匠是贱籍,其后代也都是贱籍!李承乾要改变的就是这里,将人们提至相对平等。

    他的话一出,让得李孝常是回应不上,毕这属于大是大非的事,这是大唐的未来,是李承乾扣下了一顶巨大的帽子,让他掀不开。

    可是,却依然还有人表示道。

    “现有的户籍,可以对百姓进行人身控制,让他们固定于一处土地之上,为什么要改呢?”

    说此话者便是王珪,他也出来反对道。

    他代表的是王家的利益集团。

    还有其他四张的代表人物也出来表示:我们等也是支持王珪的观点,若是如此改革,只怕会让人口流失严重!不利于税赋也!

    李承乾却说道!“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是限制人口流动和自由迁移,那便是不利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

    众臣是吵得很,说白了,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想改革。

    同时,支持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特别是房玄龄先是道:“陛下,良贱之分不仅是百姓身上的枷锁,也束缚着大唐的发展,一旦打破,遭致的反对固然是猛烈的,但大唐而言则是百利无一害。”

    李世民一听,眉头一皱。

    “区区世家门阀,朕何惧之有?天下还是我李氏之天下,他们世家能做什么?”

    这明显激怒了李世民,触及了他的软肋,他不像李承乾那样,可以肆无忌惮的改革,但也憋屈了许久。所以才有这些话。

    杜如晦说道:“陛下英明!如是这样的话,那当是万民欢呼!”

    李靖、魏征也加入了讨论之中,他们明显的支持态度。

    而程咬金亦道:“虽然老程不懂这些什么的,但老程我支持太子殿下的改革,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话一出,让人汗颜,这明显是成语乱用!

    “臣反对更改!若是改之,恐怕会让大唐陷入一阵混乱之中,我大唐已无太多人手了,这不明摆着雪上加霜吗?”

    众人一见此人正是宋国公萧瑀。

    萧瑀字时文,南兰陵人,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如此一来,支持反对各半。

    而李承乾敢提出这个改革方案,就已经做好了辩论的准备。

    他道:“我以为,可以从长安开始实行,正好我大唐学府正处于长安!若是能起到作用,那到明年年初可推行,至于科举照常进行。”

    他提出此方案正好应对了萧瑀的质疑。

    萧瑀竟然耍赖道:“反正臣反对!”

    不为别的,因为房玄龄等人赞成,他就要反对,说什么也要对着干。

    这话一出,让李孝常等人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承乾却直接略过萧瑀的反对,毕竟这皇帝还是李世民,他萧瑀算老几?

    自己有五大国公的支援,还有户部尚书等人,论份量,肯定比之而过。

    他们有谁?

    除了宋国公萧瑀之外,还有谁?

    没有人能比得过他的阵容。

    况且刚才还有李世民的骂。

    接下来李世民百分九十以上会同意此草案。

    取消良贱之分的好处十分之多,李世民不是傻子,他自然可以看到。

    这不仅是对工匠、商人以及奴仆是一个大好处,对于打压士族也是一个利器。

    你说你是士族,有什么证据?你高人一等?你有什么证据?

    当大唐律法规定大家都是自由民,拥有一样的户口的时候,那么都是平等的,怎么就你高人一等了?

    而官员的权利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的权利是由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决定的。

    若是户籍一改下去,那么什么工匠、商人、手艺人等只不过是一咱职业罢了,而不是一种户籍。

    “陛下,您觉得呢?”

    李承乾直接将话题终结,直接问了李世民。

    那么众臣将目光汇聚于李世民身上。

    “观音婢,你觉得如何?”

    长孙皇后道:“至于大唐长远而言,妾身觉得孙钱的提案十分不错。可以执行!”

    长孙皇后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她的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此话一出,大臣们有喜有忧,至于当户籍改革下去,是否会带来带来的腥风血雨,李承乾可不在乎,所有阻碍大唐进步的人都要灭亡。

    长孙皇后的话一出,李世民来了精神。

    “好!朕决定,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征……”

    他一连叫了近半的大臣。

    “臣在!”

    “朕限你们于明天天明之前,由孙钱带头,将这份草案再次修正,修到适合我大唐发展之策!但主要思想不可变,一切以此草案为范本!懂?”

    李承乾提出的中心思想,李世民一点都不想变。因为变了就没有改革的意味。

    众臣应道:“是!”

    此时李承乾却出来说道:“陛下,儿臣请求参与其中!”

    说什么自己也要领这个头,不能让这些人将自己的东西改坏了,虽然他只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写好的草案,但这些全是由才子能力所造。

    这些人能改成啥样?无非就是加一些细则上去。

    无论怎么样,他都要参与才是。

    长孙皇后在一边道:“陛下,此是正好让太子殿下可以有经验,可行!”

    李孝常却是阻止道:“不可,太子殿下,正处于长身体,不可太过劳累!”

    长孙安业也道:“是啊,太子殿下最近辛苦得很,不能再劳累了!”

    还有萧瑀等人竟然也主动的关心起李承乾来。

    不料李承乾却怼道:“多谢你们劳心,这事,不用一天,最迟下午便可以造好!”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于劳累一说。

    可却是落下了一个自大的形象。

    李孝常纠正道:“太子殿下,修改这户籍一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得反复论证才是。”

    “李尚书不信?”

    李承乾如是道。

    何止于李孝常不信,这里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怎么相信李承乾说的话。

    长孙安业道:“此事不能儿戏!”

    “那本王改给你们看!”

    对于众人的看不起,李承乾表现得十分淡定。

    “太子殿下,这还是让臣等来做吧!”

    房玄龄说道。

    “不必了邢国公,你们还有事要忙,此事便由本王来处理!”

    随后又道:“陛下,是否……”

    李世民不等李承乾说话,直接道:“准!”

    如果能快些结果,当然是最好了。

    “是!陛下!”

    随后李承乾便喝道:“来人,准备一百张纸!”

    说完,便有人取了一百张纸出来,而李承乾则是拿出了准备好的钢笔,正要开始写时。

    却被李孝常制止。

    “太子殿下不用看这章程?”

    “本王早已经倒背如流,为何还要一条一条的对照?且看本王书写完整与你们看看!”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什么?倒背如流?那基本是过目不忘了。

    更有甚者还要当场写出,那已经又是震惊了众人。

    有人就想看看李承乾到时候要怎么写。

    便是一副瞧不起的表情。


………………………………

第384章 同一条船(第四更)

    接着,李承乾便开始奋笔疾书,往着纸上开始书写了起来。

    其他李承乾早就胸有成竹了,他结合着宋朝的户籍制度,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

    迅速写于纸上,每一条都有细则补充。

    一切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被他记在纸上。

    在人们的震惊的目光之中,仅仅是过了半个时辰,他就停下了笔。

    众人再次震惊起来,这才过了半个时辰,他就写好了一百页纸。

    这还是人吗?直接就写了一百页,速度又快又好!

    “众位大臣,你们过来看看!”

    大家这才过去一看,那每一张纸就这么展开。

    每一个人看了之后,那表情都是十分震惊。

    同时每一人的情绪都不大一样。

    有些人点头,有些人反复读出其中的字句。

    而李世民也因为好奇,下了龙椅,也加入其中。

    片刻之后。

    李世民大笑道:“好好好好好!果然十分之好,十分之妙!高明啊高明!你真是治世奇才也!”

    此话一出,那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