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级太子-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李承乾便道:“陛下,还请听儿臣说说。请陛下听听儿臣的原因。”

    他说话慢慢的,让人觉得能够缓和下来。

    刘弘基还要说什么。

    却被他喝道:“夔国公,你做过什么事,还要本王说吗?”

    “陛下,臣……”

    这突然一喝,果然是有作用。

    刘弘基的吞吞吐吐证明有鬼。

    聪明的李世民怎么不明白呢?

    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存在的。

    于是便瞪了一眼刘弘基。

    刘弘基大概也是心虚,直接不敢看李世民的眼睛。

    “高明,你与朕说说,怎么一回事?”

    李世民的气稍消了一些。

    这个时候的人最为理智了。

    李承乾的缓和,直接瓦解了刘弘基的奸计。

    刘弘基一定是想让李世民生气,然后对李承乾进行处罚。

    没想到,被李承乾给渡过了。

    再怎么说,也是血溶于水,他一个外臣怎么可能比得过李承乾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加上这一段时间,李承乾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才能,使得李承乾说话的份量是越来越重。

    他打刘弘基也是有他的道理存在。

    “陛下,事情是这样的。夔国公仗着自己官高位重,直接对常何进行指使,并且侮辱他的官品。说话十分难听,儿臣听不过,只好小小处罚于他,可没有料到,夔国公这么不经打,轻轻一巴掌直接肿成这样。”

    李世民一听,脸色一变,变得不好看!

    “弘基可有此事?”

    其声音十分之大,吓得刘弘基有些哆嗦。

    “陛下,不是这样的,是臣要出去,常何阻止于臣……”

    “你对他说的话,可是好多人有看到!不信可以让他们过来作证!”

    刘弘基不语,李世民似乎明白了什么。

    但刘弘基终归是老臣啊,大功臣,这个时候,也不好再责怪于他。

    可是不责怪他呢?

    也过不去,太子在场,会做出一个不好的示范。

    于是板着脸说道:“弘基,你让朕十分失望!”

    刘弘基被吓得再一哆索,想说些什么。

    却被李承乾给打断了。

    “陛下,夔国公,其实也是有功之人的!”

    “啊?”

    这让李世民纳闷了。

    刘弘基更是郁闷不已,自己有功,怎么就不知道呢?

    “与朕说说!”

    李世民好奇。

    “是这样的,如果不是他的话,儿臣也没法认识常何,认识不了常何,就没有办法让发现马周之才!所以,夔国公也算是有识才之功也!”

    李承乾的话说得,让人无力反驳。

    似乎就是如此啊,事有因果。

    有因必有果,是刘弘基的因,造成了马周的果。

    “照高明你的意思,朕还要赏他?”

    刘弘基羞愧不已,这种反话,听得他心底难过得很。

    他也敢言语。

    同时也不知道李承乾到底要干什么,他是越来越看不透李承乾的心啊。

    “陛下,这过错,儿臣也对他进行了处罚,也就算了。这功,就看陛下怎么赏了。”

    李承乾说道。

    李世民会意。

    “弘基,朕便赏你服务于守城兵士一月!”

    这哪里是赏啊,简直就是让他放下身段啊。

    可是他怎么能样呢?

    这就得做了。

    此时的刘弘基早就将李承乾恨透了。

    可是他又能拿李承乾怎么样呢?

    “是,陛下,臣遵旨!”

    “嗯?然后呢?高明这么护着你,你不应该……”

    “谢谢太子殿下!”

    刘弘基连忙行了个大礼道。

    惹得李承乾哈哈大笑。

    “不必多礼,这是本王应该做的。”

    打了你,你还得谢我,这事,恐怕只有李承乾干得起来。

    刘弘基老脸一红,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

    “对了,陛下,臣还有一事。”。

    他说话嘴里漏着风,听起来十分费力。

    “什么?什么事?”


………………………………

第641章 打错了算盘

    “何事?快快说!”

    李世民有些等不及了。

    刘弘基却是说道:“陛下,臣有话想单独与您道起!

    刘弘基说话之间目光有些闪躲。

    似乎在看着李承乾,不想让李承乾知道的一些事。

    李世民却是不以为意。

    他道:“往后高明也是要代朕行事的,让他知道也无妨!”

    李世民还是一个聪明人。

    第一,若是不让李承乾知晓一起事,难免会多想,如此一来,可能会让父子不同心。这一点要避免才是。

    第二,李承乾这一段时间也要好好的参与国事之中,一些机密的事,当然得让他知道。

    刘弘基怕是打错了算盘。

    李世民的意思,是让他说。并且在李承乾面前说。

    “这……”

    刘弘基欲言又止。

    李承乾却是说道:“陛下,既然夔国公不想让儿臣知道的事,一定是一些私密的事,儿臣这便告退!”

    完后便佯装离开的样子。

    刘弘基一喜

    却让李世民脸一阴,心中不爽得很。

    “高明,你就在这里呆着!朕让你听着!弘基你说吧!”

    李承乾心中一喜,正中下怀。

    “是……陛下!”

    刘弘基无解,只好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让萧瑀从岭南归来了。其在岭南做出了一些成绩十分喜人,今长安城内又是缺少人手,如能让他归来,定能成为陛下之左右手也!辅于陛下为陛下排忧解难。”

    果然是这样的事,刘弘基怕自己反对才这么说的。他一定有些保留,如果自己不在这里的话,他也不知道要说成什么样子的了!

    “夔国公,你这么说,本王以为,你错了。能在岭南做出成绩的人不多,宋国公能做出成绩,那是他的本事,如能在那里接着做下去的话,只好不坏。那可是为大唐之安定创造大量便利也!如果让他回来,岭南一带等于要重新招募能人,你能保证他们可以治理好那里吗?”

    李承乾怎么可能让他归来?

    刘弘基心中想什么,他怎么不知道,他是想让萧瑀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这些人对于李世民可是十分之忠心,但对于自己呢?

    那可不一样了,毕竟他是太子,不是皇帝,他也没有给过他们好处,也没有君臣之分。

    但是他一旦回来之后,便是阻止了他的道路了,这一点,是他所不允许的。

    也不可能让他发生的事。

    而且李承乾说的话十分中肯,没有半点不好。

    “高明说得没错,朕也是这么认为,既然萧瑀能够做出成绩自然就要在那里为好!”

    李世民怕是不会听从刘弘基之劝告。

    而刘弘基可不会死心,他说道:“陛下,听臣一言!”

    “嗯?什么话?”

    “今长安城内,可用之大臣越来越少,有许多人都被外派出去,他们都是忠良!臣怕……”

    他说话十分隐晦,毕竟大家都明白得很。

    自从半年之前,李承乾就开始在拉拢了许多人,最为明显的,可能就是秦琼了。还给他一副强健的身体,让他死心塌地。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有些人与李承乾交好,并没有表示十分明显。

    刘弘基是在担心一件事。

    那就是太子可能是心大得很。

    他意在提防太子,将忠臣派回来,给李世民之用。

    以防万一。

    这家伙实在是太过多疑了。

    以李世民现在的实力而言,他绝对是主导的。

    但是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存在。

    这么明显的行为,李承乾看得透透的。

    直接怼道:“夔国公,你以为邢国公、程大将军、莱国公他们都是吃闲饭的吗?他们就不是忠良了吗?说得好像,整个大唐只有你与宋国公两人是忠良一般!讲这种话,实在让人寒心得很!”

    李承乾怼得恰到好处,让得刘弘基是无言以对。实在是太着急了他,不然呢?

    他一着急,直接说错话了。

    “臣不是那个意思。臣……”

    “不是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追问,刘弘基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

    “高明说得对,弘基,这个问题以后不要再说了。”

    李世民是明白人,刘弘基说错话,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甚至于让人有些失望。

    “可是,陛下……”

    “休得再讲!”

    李世民怒了,今天刘弘基的表现十分不好。

    “是……”

    刘弘基回复得声音十分之低,这一次他算是栽了。

    再看看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眼神之中,就算是在嘲笑他,嘲笑他不自量力,与李承乾斗,现在倒好,被完败了。

    “好了,今天的事就到这里吧,你们都下去吧,朕还的折子要批复!”

    李世民可是忙碌的很,哪里有空和他闲聊。

    “是!陛下!”

    两人同声应了是,这出了太极宫。

    路上

    李承乾直言道:“刘弘基,本王劝你不要太做一些无谓的努力了,你说不过本王的!”

    论官阶,论地位,刘弘基一点都比不上李承乾,要斗,他一个人,完全不够。就算是带上姓萧的,恐怕也是不够啊。

    “太子殿下,您好自为之!”

    李承乾却是笑了笑,这个家伙真有意思。

    都这样了,还死鸭子嘴硬。

    “这话是本王送给你的!好好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越权,不然长安可能没有你的容身之处!”

    下一步,连你也调走,看看你能怎么样!

    “太子殿下,如果没有其他事,臣走了!”

    完后,刘弘基正要拂袖而去。

    却被一小黄门给撞了满怀。

    “干什么!你怎么走的路!”

    这一喝,吓得小黄门浑身直打哆嗦。

    “小人,小人有要事报!”

    李承乾看到小黄门怀中有一信,但上前。

    “把信给本王看!”

    “是!太子殿下!”

    小黄门战战兢兢的将信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展开一看,脸色一变。

    “嗯?得让陛下知道才是!”

    完后,直接往着太极宫内而去。

    刘弘基一见,事情不对。

    问小黄门:“信从何而来?”

    “吐蕃边疆……”

    吐蕃来信,这可是非同小可啊!!

    “啊!”

    刘弘基惊呼,之后,便也跟着李承乾入了太极宫中。


………………………………

第642章 突生变故

    “陛下儿臣有事!”

    李承乾一入宫中便说。

    “高明,你怎么又回来了?”

    李世民一见李承乾回来,脸上有些疑惑,刚才走没多久,又回来了。

    与李承乾一同回来的,还有刘弘基。

    “难道刚才朕说得不够明白吗?你们又折返,所为何事?”

    看着两人一起,李世民的脸上不悦

    李承乾可不管他,直接说道:“陛下,儿臣刚才收到了一封来自边疆的信,是来自于苏烈的信!”

    李承乾话一出,李世民直接警觉。

    放下了笔,有些激动。

    “信上怎么说的?”

    “信上说,长孙无忌跑了!”

    李承乾说了这九个字,却让得李世民脸上阴晴莫定。

    怎么就跑了?

    “长孙无忌这……”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实力很强。又跑了!他到底怎么回事。

    “与朕说说怎么一回事。”

    李世民追问。

    “是这样的,吐蕃的松赞干布信守了他的承诺,命人将长孙无忌送到我军营之外,可是偏偏不巧起了大风,等风一过时,长孙无忌却是丢了。”

    仅仅是大风可能还不会让他跑了,他一定是有预谋的!或者是买通士兵,不然就是通过什么方式离开。但是他怎么跑的,不重要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才是重要的。

    “这样……”

    这么说来,算是长孙无忌福大命大了,这样来说,是不会死的。

    因为他没有被送到长安,就有可能保有一条命。

    “那吐蕃人准备怎么办?”

    “自然是去追,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消息,苏烈在信上还说,会随时与长安联系。”

    这个时候凭借的是飞鸽传书,一般而言,训练有素的鸽子可以在一小时飞行一百多公里。

    而从吐蕃来的信件多半一天可达,这大概也是最快的一种信息传达了。

    “速传消息下去,全力追击长孙无忌!我要活人!他不能死!朕要问问他为什么!为什么要背叛朕!”

    李世民的话语之中带着一些的无奈,任他怎么也想不到,长孙无忌竟然会背叛于他。

    “是!儿臣这便去处理!”

    “那一万匹马如何?”

    刘弘基不免得多问了一句话。

    “怎么?夔国公想去护送那些马吗?”

    “臣只是好奇,想知道罢了。”

    “是啊,高明,那一万匹马怎么办呢?”

    惹得李世民也是好奇的问说。

    “它们安然到达边界,随时可以运送回来。”

    “那这一切等长孙无忌抓到之后再说吧!”

    “是!”

    完后,李承乾便出了太极宫,前去传达命令。

    接连数日的时间,不断有消息传了回来。

    就是没有长孙无忌的消息。这货还真的是十分能藏,让人无从寻找。

    连唐军的加入,也没能寻出他的下落。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命还真有硬得很。

    可是那一万匹马又不能放任太久,于是李世民便让苏烈把马带回长安。

    而长孙无忌没有死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孙皇后那里。

    她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内心矛盾得很。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产期也快要到了,情绪也变得不稳定。

    这日,她召了李承乾入宫中。

    一见到李承乾,便和蔼的摸了摸他的头。

    而李承乾看了看长孙皇后,此时的肚子也变得很大了。

    “高明,这许久不见,你似乎又长高了许多。”

    “是的,母后儿臣最近又比上个月高出一些。”

    看着这个越发长大的儿子,长孙皇后有说不出的自豪。

    随后又道:“听说你舅舅逃了?”

    “是的,现在陛下正全力追踪于他,如果追到了,他暂时也是死不了。”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是不可能再翻身了。

    如果被抓到,怕是要面对的是审判的,直至身死。

    不管怎么样,他最后都将死。

    “他作恶多端,老天大概也是看不下去。如果抓到他,为娘的想见他一面。”

    人的心是肉长的,长孙皇后更是如此,即便是她支持惩罚长孙无忌,可是他终究是自己的兄长。所以听到他没死的时候,其脸上还是有些许的笑容存在。

    “母后请放心,如果他被抓到的话,定会送到您这里。但若是……他不幸被吐蕃人给……那只能说他命不好了。”

    毕竟在外面身不由己,大唐能控制的有限。死了也就死了。

    “是啊,那就是说他自讨苦吃。”

    长孙皇后说着说着,又想起了其他事。

    便道:“对了,听说你最近在高什么货币政策,实行的怎么样了?”

    李承乾没有想到,长孙皇后虽然在后宫之中,却是能听晓天下事,这也难怪,李世民这么看重于她呢。

    “母后,已经实行下去了,再过几日,整个长安城就会完成布置。再往后,就会向着大唐各处实行。”

    “我也听陛下说起过,他十分看好你的改革,这种改革可谓是十分超前,往后的大唐只强不弱。”

    长孙皇后如此说道。

    她为什么这么自信?因为未来可期。

    当然,李承乾在这一段时间内,也没有闲着的,他不断的推广货币,不断的给人们科普。

    那马周也是没有辜负于他,在短时间内成了他得力干将。

    所以,一切事情就变得十分容易了。

    就差一些些,他就能够完成了任务,到时候,直接再推进。

    他都有些迫不急待的了。

    “这是陛下鼎力支持的结果!”

    “陛下是千古一帝,加上你,相得益彰!是大唐之幸!”

    “陛下之功,确实是如此。”

    李世民的功过后人自有评价,但是在于长孙皇后看来,他的功震天下。

    因为她爱他,李承乾也顺着她的意来道起。反正只是说说,又不损失什么。

    母子两聊了许多,而他又坐了一会,之后,便有人过来道:“太子殿下,陛下有请。”

    这个时候来请李承乾,定是有重大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长孙无忌有了消息?去看看就知道了。

    “母后,儿臣有事,先行告退。”

    长孙皇后摆摆手道:“去吧,事虽然多,但也要照顾好自己身体。”。

    “知道了!那儿臣告退。”

    完后,李承乾便匆忙往着太极宫而去。


………………………………

第643章 青睐

    李世民有找,李承乾便辞别了长孙皇后,退出了丽正殿,之后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太极宫。

    “太子殿下到!”

    小黄门未等他到时,便吆喝着。

    而他也加快了步伐,当一入大殿之中时。便看到了文武百官分左右而立。

    大家齐刷刷的看向了他,他就知道今天的事可能不简单。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重要性已经变得格外深入人心。

    有时候,人们解决不了的事,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

    李世民不想下的决定,也是第一时间找他。

    现在的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智者。大唐重要的一部分,朝堂的主要参与者。让人有一种错觉,没他不行!

    满朝文武,乃至于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们,都因为有这个太子而感觉到欣慰。

    在人们迫切的目光之中,李承乾看了看大殿上面的李世民。

    那李世民一脸凝重,心事重重。

    看样子是没有什么好事。

    李承乾开了口道:

    “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寻儿臣来,所为何事?”

    他开门见山,李世民挥挥手道:“让他们与你说吧!”

    连李世民都不想说的事,到底是什么事?

    这时杜如晦开了口道:“是这样的,刚才接到苏烈来信,说长孙无忌未能捉拿到,此时吐蕃人亦是心急如燎,他们怕是短时内是交不出长孙无忌,所以,他们想用一千匹马来换长孙无忌的命。”

    原来是因为长孙无忌的事,李世民早已经心力交瘁,连提及都不想。

    长孙无忌逃脱,也是上天之命也。

    但是他也是翻不了什么大浪,吐蕃人已经不待见于他。

    去突厥?那更不可能。

    除非去吐谷浑,还有些许可能。

    但现在的吐谷浑已然是大唐的跟班小弟,也是因为羊毛的事,大唐收获了大量友谊,多了几个跟班小弟也是正常的。

    那么,他一人能去哪里?

    因此,李承乾开口道:“陛下,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就暂时放弃长孙无忌吧!”

    李承乾如此迅速的回应,让大家有些错愕,为什么呢?

    因为他心里肯定是恨长孙无忌的,怎么这么快就放弃呢?

    所有人的脑袋中都闪出一个疑问。

    为什么?

    太子不是与长孙无忌关系不好,怎么会要放弃他呢?

    这完全不是太子的风格。

    众臣等纳闷不已。

    但现在可没有人敢说什么,毕竟现在的李世民心情可不好。

    “为何?”

    李世民十分不解。

    其实李承乾心中,还是有长孙皇后这个执念存在。他不是傻子,就在刚才对话之中,从她的语气之中,可以听出,她对于长孙无忌还念着兄妹之情。能不死者,自然是不死的好。但是死了,也就死了。

    那么,他就做个顺水人情算了。

    对于李世民的问题。

    李承乾却有他的回复。

    “陛下,请听儿臣说来,这第一点,如是举大唐之军力,去寻找一个长孙无忌,有些浪费国力之嫌疑,虽然他是为叛国,但是儿臣相信,自然有上天收了他!

    第二点,此时吐蕃人急于与我们形成贸易,所谓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我们亦能迅速从他们那里获得利益,此时当快不当慢!

    第三点,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我们会要求吐蕃人派人盯着,如是有碰上,便将其送回,也算是得了好处,又得了人,只是暂时捉不到他罢了。还有就是吐谷浑这个地方,平时与我大唐关系甚好,只要我们一句话下去,那长孙无忌亦是无法在那里生存,除非他身处于深山之中,否则一出必会被捉!”

    李承乾列出了一二三四,每一点都说得十分明了。

    李世民听了后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