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辩哼哼冷笑两声,那便用‘假虞灭虢’之计,半途攻向吕布,杀他个措手不及。

    “主公,啥是假虞灭虢?”身躯巨大的典韦挠了挠头,面容困惑,小声问起坐在前面的曹操。

    曹操回头,见典韦正挠头憨笑,便与他说来。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大臣。

    大夫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一定会答应借道。

    晋献公起初有些舍不得,荀息便又接着说道:“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样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后来,晋国军队借道虞国,不仅消灭了虢国,也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这便是‘假虞灭虢’的典故。

    典韦似懂非懂,却也没有接着再往下问。

    “等会儿我便写书信给吕布,要求借道兖州。我倒想看看,这道,他是借,还是不借?”

    刘辩嘴角带笑,仿佛看见了吕布为此而头疼发愁的模样。

    没过几日,刘辩宣告天下,打出‘抗击胡虏,驱逐蛮夷’的旗号,要求借道兖州,率军北上。

    看着手中传来的书信,吕布合上双目,用两根手指衬着额头左侧,脸上露出凝重。

    刘辩不捣乱就算好的了,他会那么好心出兵北上?

    吕布又不是傻子,刘辩显然是想以此为由,图谋兖州。

    可若是不借道与他,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刘辩保不准会趁此借题发挥,他占据着民族大义,在民间和士人的舆论上定会获得极大支持。

    “主公,郭祭酒到了。”

    陈卫在门口禀道。

    吕布招手示意郭嘉过来,将借道一事与他说了,并且询问起来:“奉孝,此事你有何高见?”

    郭嘉听完,略一沉吟,便给出了回复:“主公,这位弘农王摆明是心怀鬼胎,打的兖州主意。”

    吕布点头,这点他也清楚,问题是该如何应对。

    “主公,这件事其实也没那么难。”郭嘉面带笑意。

    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吕布对自己的这个女婿可谓信任十足,赶紧问道:“奉孝有何妙计,快些说来。”

    “叛贼们不是想驱逐蛮夷么?主公大可藉天子之名下诏,让曹操、刘备、以及袁绍袁术等人在内的各路诸侯,去往并州任职,许以他们官职,即刻赴任并州,但不准他们带兵越过兖州防线。”郭嘉缓缓说了起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妙极!

    听完这个建议,吕布猛地一拍巴掌,大笑起来。

    数日后,朝廷的委任状下达至东阳城。

    诏书的内容大抵是,值此国难之际,不管吕布也好,曹操等人也罢,大家都是汉人,理应共同抵御外夷。鉴于曹操、刘备等人的浓烈爱国情怀,故朝廷暂免他们的反逆之罪,即刻往并州赴任,若能驱除蛮夷,则以往的过失,可以将功赎罪,既往不咎。

    看着下达而来的诏书,之前还颇为得意的刘辩笑不出来了,甚至当场把那诏书扯烂成了两半,神色阴沉无比。

    他本想借此机会让吕布骑虎难下,谁曾想,竟被吕布给反将了一军。

    现在倒好,天下人的目光全都望向了他们这里。

    不让带兵马过境,这跟自投罗网送死有什么区别?

    诏书上倒是说得好听,什么加官进爵,将功赎罪,不过是说与百姓听的,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谁要是信了这上面的话,那才是脑子有病。

    众人缄默之际,闭目养神的刘备忽地睁开了眼,只见他站起身来,朝刘辩与在座诸人皆是拱手行了一礼,郑重说道:“诸位,备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辩望向刘备,微微点头,示意他但说无妨。

    “天子为吕布所操持,此诏究竟是天子的意思,还是吕布的意思,仍未可知。不过,当今天子乃董卓所立,而昔年先帝的遗诏却是由皇子辩继位,因此,弘农王才是正统。”

    说到这里,刘备顿了顿语气,变得极为庄重和严肃,面向刘辩行了一记大礼,随后深吸口气,郑重说道:“所以,备在此斗胆提议,请弘农王即位,以正汉统!”


………………………………

第九四四章 皇帝轮流做

    此话一出,堂内众人几乎惊得说不话来。

    但转念一想,刘备所言,其实也不无道理。

    当年先帝遗诏,由大将军何进当着百官的面宣布,着皇子刘辩即位,后来迫于董卓残暴,才罢黜帝位。仔细想想,刘辩在位期间并无过失,如今身为弘农王的刘辩既然还存于世间,这帝位也自然应该归还于他。

    听闻此话,刘辩面色一变,义正言辞的斥责起刘备:“皇叔,汝岂能出此大逆不道之言,陷我于不义乎?”

    “殿下,这天下本来就该是您的!当今天子不过是昔日董贼所扶持之傀儡,只有您才是先帝所立的汉室正统,也只有您,才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刘备一反往日低调之态,声音激昂,振振有词。

    反正现在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与其受制于远在关中的天子诏令,倒不如拥刘辩为帝,这样办起事来,也会名正言顺,不再束手束脚。

    而且如此一来,他们还能捞一个从龙之功,将来要是胜了,在座之人皆是开国的功臣,封侯拜相一切都不在话下。

    即便将来史书上写,也会写他们推翻长安朝廷的暴政,给大汉朝重塑新的光辉。

    若是输了,反正他们现在已经被朝廷定性为叛贼,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结局么?

    从他们加入讨伐吕布军队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是一场豪赌。

    赌的就是身家性命与未来前程。

    吕布这些年之所以如此横行无忌,不就是打着朝廷的名义么?

    想通了这点,堂内诸人顿时纷纷起身,拱手请求。

    “请弘农王即位,以正大统!”

    “请弘农王即位!”

    刘辩连连摆手,仍是不肯,直说莫要害我。

    “殿下,汉室江山如今已是风雨飘摇,您身为汉室的正统血脉,怎能看江山社稷为外人所操持!您今天若不答应,备便撞死在这堂内!”

    说罢,刘备直往堂柱上撞去。

    “大哥!”

    关张两兄弟见状,急呼出声,赶忙拉住。

    他两也是吓了一跳,许久都没见过大哥情绪如此激动。

    “如今吕布处处收买人心,无非是忌惮于我等势力。一旦等吕布露出真正的豺狼面孔,他就会是第二个董卓,天下百姓苦矣!”

    被两位兄弟拉住的刘备挣脱不开,掩面而哭。

    在场众人见了,无不大为感动,赞许刘备宅心仁厚,乃当世少有的仁人君子。

    此时,曹操也站起身来,请刘辩即位。

    虽然他心中有些不情愿,但目前这的确是个破局之策。至于今后他们是从龙之臣,还是叛逆之贼,就全凭本事说话了。

    在众人的再三请求之下,刘辩又推辞了一番后,才勉强答应下来。

    于是。

    两月之后,刘辩头戴冠冕,身穿内赤外墨色的帝王袍,登上修建好的皇宫,在东阳城称帝建制。

    袁绍为大将军兼任太尉,袁术为车骑将军,曹操为司空,刘备为司徒,公孙瓒为卫将军,其余拥立诸人亦是尽皆封赏拜官。

    于此同时,刘辩发出告天下檄文,言明他才是先帝所立之储君,而身处长安的天子刘协,不过是当年董卓所操持的傀儡,如今又被吕布胁迫,根本不具帝王之相,所以他在此恢复帝位,以正汉统。

    此檄文一出,天下哗然。

    淮南,寿春。

    送走宣诏的使者,袁术满脸阴沉。

    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家伙,居然就这样被推向了帝位。

    更为可气的是,自己的官爵居然还身处袁绍那家伙之下!

    他不服,亦不甘。

    凭什么!

    麾下从事张鮍瞧出了袁术心思,遂为袁术卜卦,说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

    袁术听完,起了自立的心思。

    一个不知真假的家伙都能当皇帝,换我,我也行!

    翌日,袁术召来麾下文武,朗声说道:“昨天从东阳城发来文书,言弘农王已经称帝,委我以车骑将军之职,诸位以为如何?”

    “恭喜主公!”淮南官员拱手齐声祝贺。

    袁术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他想听的可不是这个,遂朝张鮍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走出队列,向袁术大声说道:“主公,当今刘氏天下已然衰微,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主公家族四代皆为朝中重臣,天下间极具威望,百姓们都愿归附。

    又有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主公字公路,正应其谶,若不为君,恐背天道也!

    所以,属下在此恳求主公,应天合人,以正九五之位!”

    说罢,张鮍跪在地上,面向袁术伏拜,诚惶诚恐。

    张鮍这么一搞,堂内其他人懵了呀,刘辩好歹还有‘弘农王’‘汉室正统’的名义,袁术有什么?就靠嘴皮子嘚啵两下,就能当皇帝了?

    这分明是作死啊!

    “主公,三思啊!”

    作为府内主薄的阎象第一个站了出来,然则他话还没往下说,就被袁术没好气的给打断了:“你给我闭嘴!”

    上次袁术也暗示过当皇帝的事情,就是被阎象给搅了。

    听得袁术的责斥,阎象神情怔楞了稍许,在心中哀叹一声,他知道袁术的脾气,这回恐怕说什么,都拦不住了。

    于是,阎象只好落寞的退回了自己位置。

    见到阎象识时务,袁术也尽量表现得气度一些,正色说道:“张从事之言甚合吾心,吾当秉承天意,顺应民心,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主公,万不可行此大逆之事啊!”

    头发花白的长史杨弘跪倒在地,恳求袁术三思而行。

    “请主公三思!”见到资格最老的杨长史都出声了,不少人也跟着拱手劝谏。

    哗!

    见此情景,袁术猛地一掀桌上的竹简,飞掷在杨弘脸上,将他额头登时砸出血来。

    “刘辩小儿登基就该值得庆祝,我袁公路顺应天道,就活该被你们百般阻拦?你们说,我究竟哪点不如这两个黄毛小儿!”

    袁术的眼神阴鸷至极,面庞上表现得极为愤怒暴躁:“凭什么这天下就该刘姓之人来坐,当年刘邦可以取代秦朝,今朝,吾也一样可以代汉而立!”

    “主公……”

    “汝等休要多言,吾意已决,再言者斩!”

    袁术暴跳如雷,堂内诸人知道他没开玩笑,遂也不敢作死的再劝。

    于是,短短数日之后,袁术也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

第九四五章 江东势力登场

    袁术在淮南称帝的消息一经传出,再度让天下人大跌眼镜。

    身处关中的刘协听闻此事后,更是气怒得摔碎了好几盏价值连城的玉器。他那兄长与他相争倒也罢了,袁术一外姓之人,居然也起了觊觎帝位的心思,当真可恨,该杀!

    于是,刘协下令,任命马超为中领军,向淮南袁术进行讨伐。同时也对关东刚刚建立起的朝廷进行痛斥,坚称他的皇兄已经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病逝而亡,那位登基的弘农王不过是找来的赝品替身。

    除了刘协,在东阳城登基不久的刘辩也同样被袁术给气得不轻,这个节骨眼儿上,袁术居然称帝了,这不摆明了替吕布吸引火力,他是脑子进水了吗!

    但木已成舟,刘辩也挽救不回这个局面,他不得不发下檄文,痛斥袁术称帝的僭越之举,称要派出大军,攻打淮南。

    当然,这只是忽悠天下人的话术,刘辩可不想浪费一兵一卒在袁术身上。至于朝廷说他冒名顶替,刘辩也同样用了各种理由辩驳回去,称自己才是大汉朝唯一的正统。

    双方口水战你来我往,致使朝野、民间舆论纷纷。

    不过这个时候,不管是关中的朝廷,还是关东的新政权,他们的矛头都出奇的一致,全部指向了淮南。

    升任中领军的马超在得到吕布的明确回复后,率军直奔南下,并在龙亢与袁术军的主力展开激战。由于纪灵所率部众多为步卒,且多为临时募集的地方乡勇,根本抵挡不住西凉铁骑的冲锋与践踏,激战不到两个时辰,便遭马超杀得大败而退。

    与此同时,江东小霸王孙策集结完部队,从吴郡出发,将丹阳袁术的残余势力彻底瓦解后,率军渡过长江,正式登陆淮南。

    不久,便与驻守南部的袁术军展开交锋。

    双方投入的兵力虽然相差不大,但孙策麾下的谋士武将可谓奢华至极。文有张昭、顾雍、骆统、薛综、严畯、虞翻等人出谋划策,武有周瑜、程普、黄盖、韩当、太史慈、周泰、陈武等果敢将领。更何况,作为主公的孙策,也是骁勇至极,每每身先士卒,斩敌夺城。

    反观袁术一方,除了强行凑集的数万军队以外,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统兵将领。

    仅仅半月时间,便呈溃败之状。

    攻破襄安城后,孙策骑着高头大马入城,身后跟着的,是他的三万江东儿郎,以及战败的袁军俘虏。

    曾几何时,孙策也在襄安城里做过一段时间的护城都尉,那时的他还很年轻,父亲也尚在人世。当时孙策站立在城墙上,手握银枪,指着这片蓝天,很有志气的说着,有他在此,任谁也别想攻破这襄安城池。

    可时光荏苒、造化弄人,如今攻破襄安城的,却正是自己。

    来到城内府衙,逃跑不及的当地官员九成都在这里,他们老老实实的站成四排,等候孙策发落。

    当孙策从正门的石梯路过时,侯立在两旁的官员中,一名身穿朱紫色官服的中年男人面露喜色,向孙策摇起手里,口中欢喜呼道:“伯符,伯符。”

    若非前面有士卒护卫,中年男人此刻怕已是冲了过去。

    “当初我就说过,你相貌不凡,武艺卓群,早晚会出人头地的,果然,你现在都是虎威将军了。”中年男人加大了声音,想引起孙策的注意。

    孙策顺着声音瞥了过去,脑子里对此人颇有印象,此人乃是当地大户许家的子弟,出身极好,属于有家族照拂,一路官运亨通的那种。

    当年孙策还是此地的都尉时,由于出身不算好的缘故,可没少被此人奚落嘲讽,说孙策是破落的门户,如今他居然舔着脸皮说出这话,也真是脸皮够厚。

    中年男人见孙策目光投来,大喜过望。

    然则孙策也仅仅只是嗤笑了一声,便大步往府内走去。

    府堂里,麾下文武依次落座。

    孙策目光扫视过去,左边坐着的全是武将,有他父亲的老部下,韩当、黄盖、程普,也有靠孙策个人魅力收服的太史慈、陈武、周泰、蒋钦,右方则是以张昭为首的谋士幕僚,顾雍、骆统、薛综等人在他后方依次列座。

    至于他的好兄弟周瑜,则负责在柴桑练兵,坐镇江东。

    “主公,拿下了襄安城,终于可以好生歇息几日了。”

    作为首席谋士的张昭脸上露出一抹轻松之色,这些时日,孙策几乎是率军一路从江东马不停蹄的打过来,连日征战,将士们也有些疲乏了。

    孙策微微点头,目光笃定:“传我命令,让将士们在此休整两日。两日之后,继续向九江郡进发,我们的目的,是寿春的伪帝袁术!”

    “主公,何必如此着急。”张昭不解。

    “听闻马孟起已经夺下龙亢,向九江进军了,我必须得赶在孟起之前攻破淮南府,拿下这桩大功。我可不想输给孟起那家伙啊!”

    孙策面露笑意,与麾下文武说来。

    他与马超年岁相仿,性情也极为投缘。在武艺上,孙策输给了马超半分,这次可得好好赢回面子。

    年轻人嘛,争强好胜是常事。

    更何况,两人还有一起通宵抄兵书的深厚友谊,每每回想起那一夜的情景,孙策脸上总会不禁露出笑意。

    相信,孟起也是这般想的吧!

    孙策干劲儿十足。

    此时,有士卒火急火燎的跑来禀报,刘表趁孙策渡江攻打淮南之际,已派出大将黄祖,出兵袭取豫章。

    黄祖!

    听得这个名字,孙策眼中冒火,咬牙切齿。

    当年,父亲孙坚奉命攻打荆州,一路攻至襄阳,打得荆州军败退连连,结果却在追击黄祖至岘山时,被埋伏在竹林间的黄祖部将射杀,从此将星陨落。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这些年,孙策一直都没有忘却,早有攻打荆州的打算。如今倒好,他还没去找刘表复仇,刘表居然还敢派黄祖偷袭豫章。

    真欺吾年幼不成!

    “蒋钦、周泰。”孙策激喝一声。

    “末将在!”下方两员身躯健硕的武将当即起身,虎声应道。

    “吾命你二人留守此地,不容有失。”

    “领命!”

    “其余诸将,两日后随我南下增援豫章,斩了黄祖此贼!”

    “我等领命!”

    “主公,那淮南……”

    “淮南,就留给孟起吧。”

    两日后,本该向北进发的江东军,在孙策跃马扬鞭的身影中,急转南下。

    :。:


………………………………

第九四六章 养虎为患

    大汉疆域的南部战火烽烟四起,北方亦是百姓四处流难。

    相较鲜卑人的入侵,反咬一口的匈奴人显然更为凶狠。

    短短两月时间,在单于于夫罗的率领下,匈奴将士攻破西河郡,直往河东而来,河东大片土地失守,仅剩南部的郡城安邑与桑泉、解县数城。

    一旦河东失守,关中将面临匈奴人侵入的威胁,同时相邻的上党郡亦将为匈奴所图谋。

    而此时的郡城安邑,已被匈奴人的军队团团围住,郡守卫平曾多次派人出城求援,结果尽遭匈奴人所逐杀。

    由于鲜卑人的突然南侵,河东郡原先驻守的一万将士,派去八千人往雁门关一带驻防去了,现在城内,仅剩三千将士不到。

    而困城的匈奴人,足有十万余众。

    这仗该怎么打?

    卫平心里根本看不见一丝的希望,上一任河东郡守乃是他的族兄卫觊,不过后来被大将军调往了长安任职,卫觊走之前,向吕布举荐了卫平。

    卫平在任期间,虽不如他族兄卫觊那般出色,但好在也是个硬骨头,如今面临匈奴人的寇犯,他调动起城内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守城,势与安邑共存亡。

    匈奴人强攻了一次之后,便退兵驻守在城外。

    匈奴人的驻军营地。

    升起的王帐中,正值壮年的于夫罗双手靠着椅把,仰坐大帐中央的虎皮椅上,下方是匈奴各部族的首领,以及他麾下的重要将领。

    此番南下,他们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任谁也没想到豢养了百余年的匈奴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叛离汉王朝的统治,并且反咬一口,长驱直下。

    “单于,咱们为什么不接着攻城,咱们有的是汉人的攻城器械,最多三五日,便能攻克这座郡城!”

    说话的是个身高近九尺的高大莽汉,只见他身穿短皮兽衣,坦露着胸脯,结实的两块硕大胸肌显得格外惹眼。

    此人乃是匈奴族中有名的勇士,名唤义渠敢,现任万骑长一职。

    听得义渠敢的发言,不少作战勇猛的匈奴将领皆是点头认可。城内不过两三千的汉军,剩下的就是些老实本分的汉民,根本不足为惧。

    众人目光投来,于夫罗摇了摇头,他何尝不想速战速决,直入关中,但现在的局势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尤其是在汉人反应过来之后,对他们的抵抗尤为强烈。

    安邑是河东郡的治所,城墙防御坚固,与西河郡城有着天壤之别,即便他们有攻城器械在手,想强行攻破城池,也仍需拿大量士卒的性命去填。

    “义渠,你想得太简单了。大汉是一个极具血性的民族,虽然平日里与咱们相处的时候,看起来温和淳朴,但如今我们进犯到他们的领土,他们势必会与我们血战到底。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汉人?”

    于夫罗并没有为短暂的胜利而冲昏头脑,思维尤为冷静的说了起来。

    “那就跟他们打啊!难道我们匈奴儿郎还会怕了区区汉人不成!”义渠敢很是不忿的说着,想不明白单于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