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儿,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曹性脸上浮现出不加掩饰的失落。
吕布望着在薇娘怀中入眠的小东西,语气轻悠的说着:“小东西的未来啊,还是让她自己选吧。”
上辈子被当作了政治砝码,这辈子,就勇敢的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幸福吧。
“你的意思是,只要她喜欢我家隽儿,你就点头吗?”曹性眼底重新焕生出一抹亮彩。
吕布笃定答着:“没错,只要小东西喜欢,我这个当父亲的,都不会阻拦。”
回想起当日,严阚不惜以断绝父女关系来胁迫女儿。吕布放弃之后,好在严姑娘勇敢的迈出了那一步,不惜忍受他人的白眼与诟病,才同吕布走到的今日。
所以吕布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再像她的娘亲一样,遭受世人的指指点点。
听得吕布发话,又一人仍是不确信的问道:“那若看上我家那不成器的娃子,将军也不会阻拦。”
吕布点了点头。
“今天大伙儿可都听着呢,到时你不能耍赖反悔啊!”
“我才没有你那么厚的脸皮。”
“哈哈哈,来来来,喝酒喝酒!”
心情大快的曹性端起酒碗,咕嘟咕嘟的灌了起来,他心里头有了计较,大不了回去再多生些,这个看不上,总有一个该看上眼吧。
反正一句话,就是要和吕布当亲家。
当然,在场诸位有这种想法的可不止曹性一个。
以致于后面撑起天下的年轻一代们,大多都是年龄相仿,相差不大。
几轮推杯换盏过后,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的人,又多了些。
神识清醒的老将军望向吕布,没来由的问了一句:“奉先,可有听过蛾贼?”
底下这帮将校可以大胆的同吕布玩笑,但绝对不敢跟老将军嬉皮笑脸。就连敬酒时,也都是双手捧着碗底,弓曲起身子,恭恭敬敬。
老将军没了以往的严肃面孔,让大伙儿不必拘礼,但他们仍旧怀有敬畏之心。
吕布不明白老将军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遂回答着:“略有耳闻。”
黄巾军波及七州二十八郡,就算是聋子,也能听见点儿声响。
并、凉两州因僻远荒凉的缘故,少有太平道信徒。眼下朝廷又颁下铁令,凡太平道教徒者,一个不留。
吕布曾也抓获过几个,只是那时候小东西还未出生,吕布想替腹中女儿积些阴德,念在这些人也无甚过错,便放了他们。
“蛾贼猖獗,各地暴乱不断,此乃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奉先若有想法,老夫可以托人举荐。”老将军抚着白须,眼中含有殷切的期盼。
在张仲眼里,以吕布之勇武,只当个度辽将军,真是屈才了。
他不想埋没了这么好棵苗子,如果可以的话,老人希望吕布能够接手镇北将军的位置,替他守护并州。
而眼下,正是大展拳脚的机会,只要吕布能够顺利平叛,剿灭蛾贼。
晋升之路,只在眼前。
吕布听完,并未有半点情绪波动。
他朝着张仲躬了一礼,随后淡然说道:“布谢过老将军栽培,但我想安安静静的守在妻女身旁,看着女儿长大成人。”
“只要蛾贼不闹到并州,就无关某事。”吕布后面又补上了一句。
喝高了的老丈人听到这话,顿时瞪眼吹须,猛地一拍桌子,“男儿当报国,岂能为儿女私情所累!”
他年轻时杀敌的那会儿,也是一个铮铮的铁骨男儿。
“我意已决,二老不必再说。”吕布摇头,立场尤为坚定。
唉~~~
老将军长叹一声,整个人都少去了许多精神。
此时有数十骑从南边赶到五原,又来到了吕布的家门口。
在羽林卫的开道下,身穿玄色宦官服的小黄门走进院内,尖嗓着声音喊道:“吕布,接旨。”
………………………………
第二一零章 南下
在场的所有人全部起身,躬身迎旨。
于上月派出的骑都尉曹操,成功救援皇甫嵩后,在双方合力之下,却仍未能击破黄巾。
刘宏急功近利,迟迟不见各地捷报,就又召开了廷议。
崇德殿里冷场了许久,卫尉杨彪终于走出,朝天子作了一礼,说何不遣北境的吕奉先南下讨贼。
这是他父亲杨赐的意思。
当时刘宏轻拍脑门,喜上眉梢,“哎呀呀,朕怎么忘了这头并州猛虎!鲜卑人都能拿下,何况区区蛾贼?”
遂即刻拟旨,令人星夜赶往并州。
“吕将军,接诏吧。”
小黄门念完旨文,将诏书合起,递了过去。
别看这些小黄门职位不高,年俸也仅六百石,却是时常伴在皇帝左右。
有时候他们一句话,也许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天子决策。
吕布脸色有些难看,顿僵着身子,迟迟不肯起身,他不知道这个旨该接,还是不该接。
“咋?你不接?”
小黄门的眼神变了,语气里透着股阴阳怪气。
严信赶忙捅了捅妹夫的胳膊肘,要是不接的话,就会按抗旨论处,那可是砍头斩首的大罪。
天子之令,大于世间一切。
在吕布极不情愿的接下诏旨,高喊了声‘谢陛下隆恩’后,严信又悄悄将两块金饼塞到了小黄门的袖袍中。
年轻的宦官瞥了眼严信,又掂了掂那金饼分量,虽有怠慢之嫌,好在还算懂规矩。
“好了,本使的任务完成,就此告辞。”小黄门将双手背在身后,转身往院门外走去。
“宦寺,不留下来吃些酒吗?”严信客套的挽留起来。
“免了,陛下可还在等着咱家回去复命。”
小黄门冷漠着脸,目露不屑,不留任何情面的直接拒绝了。
邋遢的肉食,再加上山野间的粗糠野菜,还有一群不修边幅的脏汉,他光想想,都觉着糟得慌。
小黄门走后,宴席很快就落下了帷幕。
主宾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天子下来诏令,就算吕布千万个不情愿,也不得不奔赴南方的战场。
六月十七,三百六十五天里极为普通的一天。
刘宏限吕布五日之内,整备集结军队,南下讨贼。
今天,是最后一天。
也是在歇息大半年后,即将重新踏上征程的日子。
而此时的吕布却依旧穿着平日里的粗麻衣,坐在内堂门外的石凳上,左右轻摇起脑袋,用鼻尖去蹭着女儿粉嘟嘟的小脸,乐呵呵的说着:“小玲绮,叫爹爹,叫爹爹……”
在屋内给吕布收拾行囊的严薇莞尔笑然,小家伙才刚刚满月,除了咿咿呀呀,哪里还会吐露其他文字。
要叫爹爹,怎么也得等满了周岁才行。
她细心将丈夫平日里常穿的衣物叠好,放进行囊,又放了些吕布爱吃的果子点心。
父女两在门口玩得开心,一身戎甲的曹性出现在院门口。
他也不进来,站在院门外朝吕布喊道:“头儿,弟兄们已经集合完毕。”
逗着女儿的吕布脸色笑容有过一瞬的僵硬,尽管不愿,也还是点了点头,应了声:“晓得了。”
随后起身,抱着女儿走进里屋。
吕布先轻手轻脚的将小家伙放上床榻,然后脱去外衣,坐在榻边。
妻子严薇走了过来,蹲下身子,为吕布穿好蛟莽靴,等吕布起身,又为他披上战甲、戎装。
轻轻的系好腰间狮蛮带,葱白的手指抚平起袖袍上的褶皱。
她想了许久,这些话本不该说,但她还是说了:“你大可不必每场仗,都冲在最前头的。”
吕布愣了下,随即摇了摇头:“我是将军,如果我都不冲在前面,那谁还敢再往前冲?”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严薇话里的意思,笑了起来,极为自负的说着:“薇娘你放宽心,以你家夫君的武艺,有谁能伤得了我!”
话是这么说,可哪一场战役厮杀,不是生与死的博弈。
当初吕布北击鲜卑人时,别人都说风光无比,可坐在家中的严薇,哪天没有在担惊受怕?
在吕布宽阔的胸、背上,遍布着各种触目惊心的伤痕,新的旧的,加在一起拢共三十九道。
这些,她都一一数过。
看着严薇有些发红的眼眶,吕布心软下来,点头说道:“好好好,为夫答应你,尽量不冲在前面。”
低下头,趁着妻子给自己戴头冠的机会,偷偷在她额头啄了一下。
严薇俏脸微红,娇嗔一声:“没个正形,玲绮看着呢。”
“看着就看着吧,亲自己的媳妇,难道还犯法了不成?”
吕布说得理直气壮,然后将妻子揽入怀中,享受这最后的温存。
小半柱香的功夫之后,吕布出了屋门,走向院外。
郡城之外的原野上,衣甲整齐的两千骑迎风而立。
这些士卒的眼中透着兴奋与期待,他们大多都是去年才入伍的新兵,对前方的战场充满了期待。当然,令他们最为亢奋的是,率领他们的人,是驱逐胡虏、赫赫有名的飞将军。
这个在并州已经被传神了的人物。
吕布没有出动手底下最为精锐的两股人马,他显然也有自己的顾虑。
南方战乱不断,北方局势同样动荡。
鲜卑人修养半年,已渐恢复了些许元气。若他们知道吕布率着大队人马去了南方,准会来劫掠复仇,留下狼骑营和陷阵营,多少会令他们产生一些忌惮。
而隶属于汉王朝的南匈奴,此时也正值内乱不断,随时都可能窝里反,吕布要留些人,保证能够支援过去,助于夫罗顺利登上单于之位。
出了郡城,望着侯他多时的两千儿郎,吕布大声吼道:“今天,我们奉诏讨贼,两千人平平安安的去。我希望回来的那一天,两千个人,也一个不少!”
“凯旋!凯旋!凯旋!”
马背上的两千骑卒目光炙热,高扬起手中兵器,激喝起来。
“将军,保重!”前来送行的高顺等人,也都抱拳恭送。
送行队伍之中的严薇,满目不舍的挥了挥手。
“哇~呜哇~”
怀中的小家伙突然嚎啕起来,任严薇如何拍哄,都无济无事。
即将出征的吕布听到哭声,立马勒转赤菟,从前方折回。
来到妻子面前,他跳下马背,伸出手去:“薇娘,让我再抱抱小东西。”
男人一旦有了牵挂,天地再大,也只有此处,才称得上家。
小家伙到了吕布怀中,像是通了灵性,啼声而止,细嫩的小手扒着父亲脖子,如何也不肯放开。
时辰一到,纵使千万不舍,吕布也只能将小家伙递回到妻子手里。
他大步往前,听着身后女儿的大声哭泣,他这个当父亲的,心如刀绞。
骑上赤菟,吕布强迫令自己不要回头,画戟往南一挥,厉声喝道:“目标,南方颍川!”
“嚄!!!”
阵阵铁蹄,声如雷。
………………………………
第二一一章 虎牢之下闻金戈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转眼已是初夏。
奉诏南下的吕布从并州出发,率着两千骑,往南渡过浊河,沿着浊河的几字口,继续往南过了西河郡,抵达河东。
然后经过司隶,往东走至河内,再变道往南,进入颍川。
一路上几乎都是沿着浊河在走,若不是这些草原儿郎不会水性,不然怎么都要趁着扎营歇息的功夫,下去浪他一波。
在路过荥(xing)阳的时候,遇到个老朋友,徐荣。
徐荣因协助吕布击退过鲜卑人,封功为威寇将军,镇守荥阳。
荥阳之地,乃是帝都东边的重镇,在其背后的二十余里,便是天下雄关,虎牢。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浊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吕布从关内而出的时候,他骑着赤菟,高挺起身躯,拖握画戟,却总能听到耳畔响起无数的兵器交戈与热血嘶喊。
这个地方,曾是那么的熟悉。
徐荣同高顺一样,是个不健谈却统帅极高的人物。
他同吕布说起话来,眼眶子里满满的都是羡慕。
他羡慕吕布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上阵杀敌,可以建功立业。
和大多数的汉家男儿一样,封侯拜相,也同样是徐荣所追逐的梦想。
吕布对此苦笑连连,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同徐荣调换过来,立马回他的并州,安安心心的守着妻女,以及五原郡内的一亩三分地。
出了荥阳数十里后,吕布发现自个儿犯了个天大的错误。
南方地形不像北方,到处都是宽广大道和辽阔原野。南方多丘陵山地,条条岔岔的小道数不胜数,兜兜转转,头一回来南方的吕布,脑袋都绕晕了。
如果现在折返荥阳让徐荣派些斥候引路,又要花上许多功夫,只让一两骑回去吧,吕布又怕他们会迷失在这些枝繁叶茂的丛林里。
吕布回头问了声,有谁能够去前面带路。
身后跟着的两千骑,众脸懵逼,同样是分不清东南西北。
满脸黑线的吕布只好做出决定,沿途募些当地百姓,作为向导。
戏策倒是颍川本土人士,可他并未在此行之列。
主要还是戏策的身子骨不行,瘦弱单薄。而五原距颍川郡的路途又极为遥远,光马背上的颠簸,都能把他的骨架子给抖落散了。
吕布本说让戏策安心的待在九原休养,可戏策难得的犯了犟,如何都要回来走上一遭。吕布拗不过他,只能让胡车儿领了三十名士卒,护着戏策,慢慢前往颍川。
越往前,从各地逃难的百姓就愈发多了起来,壮年男子居少,大多都是些孤寡无力的老弱妇孺。
从他们口中,吕布得知了皇甫嵩已经从郡治县阳翟,退守至新郑布防。
在逃难的百姓里,不少人都知道去新郑的路线,但当吕布让他们骑马时,却是一个个的都摇起了脑袋。
在骑马游牧这方面,南方人是的确不如北方。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吕布发愁之际,有个较为魁实的青年在得知这位将军要去往新郑时,毛遂自荐,愿意给他们担当向导。
吕布坐于马背,居高临下的审视青年几秒,问了他的名字,以及贯籍。
青年自称是叫文稷,沛国谯县人,因避乱蛾贼,而往北方逃难。
吕布见他不似说谎,便让人给了他一匹马,令他走在前头。
奔跑两个时辰过后,吕布下令暂作歇息。
“将军,我可不可以加入你们?”领路青年走到吕布面前,似是鼓起了万分勇气,目光里带着憧憬,心里有些忐忑。
吕布看得出,此人有些拳脚把式,却也没有明确回复,而是问他:“为什么?”
青年也不多想,如实回道:“我看你手下的人跟着你,都能吃饱饭,我也想。”
“怎么,难道其他军中的士卒,就吃不饱饭?”吕布眉头一沉,这看似荒唐的理由,却让他有了一丝震惊。
青年点了点头。
吕布仍是有些不信,又问他:“你从何得知?”
青年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身子明显有过瞬间的僵硬,脸上也闪过一丝窘迫和慌乱的神色。
看似细微的反应,却逃不过吕布的眼睛。
见青年不想开口,吕布也没有再问下去,每个人心间总会藏有一些,不能为他人所知的事情。
吕布不问,青年反而镇定了许多。他深吸口气后,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朝吕布低声说着:“其实,我是个逃卒。”
吕布诧然,军营中撰有明律,明明白白的写着:凡临阵脱逃者,轻则发配边疆苦役,重则斩首处死。
所以那些逃卒脱离战场之后,要么落草为匪,要么就脱去兵甲武器,混入百姓队伍中,一同逃命。
且不说眼前青年的品行如何,单凭他敢承认自己是个逃卒,尤其是在一个将军面前,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吕布看着他,笑容玩味:“你就不怕我将你按军法论处?”
青年明显变得紧张起来,似是有些后悔说出了自己逃兵的身份。
他僵直的站在原处,心里头,砰砰直跳。
吕布对逃兵其实并无太多的轻视,保家卫国固然是男儿的职责所在,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视死如归。
“我可不养闲人。”吕布悠悠说道。
青年一听,立马有了精神,“将军,我可以给你扛戟。”
后来的交谈中,吕布得知文稷本有两儿一女。可惜的是,大儿子在昨年夏天患疫病死了;祸不单行,抵至凛冬,小儿子又患上寒毒,家徒四壁的文稷只得含泪把女儿卖了,换来几串铜钱,去请了郎中。
黄巾爆发之后,他逃离战场回了老家,带着婆娘和小儿子准备逃往北方,却在途中遇到蛾贼,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原本只有几万的蛾贼,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多。许多百姓都随之加入,跟着在各地大肆抢掠。地方官吏要杀,豪强世家也不放过。
一名蓬头脏脸的小女孩远远望着吕布手里的饼子,一遍又一遍的咽着口中唾沫。
自出虎牢关以来,吕布途中见到过的难民数不胜数,但他从未有过一次施舍。
实际上他所带的军粮也只能维持日常开销,而且贸然救济,只会引起难民之间的争夺,甚至是一拥而上的哄抢,滋生暴乱。
也许几年之后,小玲绮也有这么高了吧。
想到这里,吕布露出个欣慰的笑容,朝那边的小女孩轻轻招了招手。
这一幕,恰好落在了不远处的一名儒衫文士眼中。
………………………………
第二一二章 宿命的际会
小女孩瘦弱的身体本能往后缩了一下,但总归是没能抵挡住食物的诱惑,挪起步子走到吕布近前。
望着递过来的面饼,小女孩顾不得其他,脏兮兮的小手接过之后,放进嘴里就是一通乱嚼,很快咽下肚子。
狼狈的吃相,显然是饿了许久。
吕布伸手往后,刚入伙的文稷见机,立马取来水囊,递到吕布手里。吕布又传给小女孩,温和的同她说道:“慢点吃,别噎着。”
她却不管,只顾大口大口的啃着手里面饼,咽不下去了,就喝上一口凉水。
不知为何,吕布想起了那个曾在涿郡拽他衣角的小姑娘,同样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却承担起了,完全不属于她们的重担。
在一连吃完四个饼子后,小女孩停下动作,她本想再吃,可已经鼓起的小肚子,发出了严重抗议。
“真是没用呢!”她自言自语一声,看样子颇为懊恼。
“你家人呢?”吕布问她。
小女孩抬起头,眼神里充满迷茫。
吕布这才注意到,小姑娘虽然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可她脸似荷莲,眼眸里有着星辰般的光彩,精致小巧的五官上沾满脏垢的泥和尘灰。如果能够洗净打扮一番,肯定会是个极为俊俏的美人胚子。
小女孩吃饱之后,似是不愿意走,就笨拙的呆站在吕布面前。
她知道,眼前这个站起来特别高的大哥哥,是天底下难得的好人。
小女孩茫然的神情,吕布看在眼里,也不知道她的家人是死是生,倒是可怜了她,这么小就开始漂泊流浪。
“你走吧。”
沉默了晌许,当这三个字从嘴中说出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很是残忍。
小女孩死死拉着吕布胯甲,不停的摇头。
纵使如此,也依旧没能打动吕布。
此番南下是去讨伐乱贼,而不是旅游观光,他必须对身后的两千条性命负责。
若是在五原,吕布还能找户人家抚养。可如今是在颍川郡内,人生地不熟,贸然找户人家寄养,很可能还会害了她。
吕布能做的,只能是让她吃饱这一顿,仅此而已。
小姑娘朝吕布磕了三下,娘亲常说受人恩惠千年记,刚刚她已经牢牢记住了吕布相貌。
但她更希望眼前的男子可以在这一刹,改变主意。
她,失望了。
望着小姑娘慢腾瘦弱的身影,吕布叹了口气,他甚至连顿口粮都没有给她。
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倘若给上三五顿的粮食,可能刚一转身,就会被周遭的难民抢光。别说她一个小姑娘,就是蛮汉也抵挡不住。
混乱的世道啊!
远处观完这一幕的儒衫文士拍去身上泥尘,他望向吕布,搭起话来:“将军是要往南边平叛?”
吕布看了他一眼,似是默认:“足下有何指教?”
那人却也不答,又问上一句:“那将军可知,蛾贼因何而起?”
这个问题似乎再也简单不过,吕布随口便能答出:“无非是百姓们受了所谓的贤师蛊惑,聚哄起事。”
“果真如此吗?”文士进而再问。
吕布眉头一皱,此人明显是话里有话,索性挑明问道:“足下何意?”
文士见吕布根本不去细想,灰褐色的眼眸里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失望,却也耐着性子解答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