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之前,有充足的时间锻炼咸军骑兵,待到黑巾军反应过来算计咸军,黑巾军就得从永兴河防线抽调人马,如此既能减轻永兴河东岸压力,同时择机在运动战中歼灭这股叛贼。
黑巾军既然想要吃肉,同样得冒着这头被咬掉的风险。
战争的机会都是对等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劣势,三万高机动骑兵硬怼六七万杂骑,胜算不能说很大,但重创还是可以的。同样的,一口吃不了你,我可以一口口的吃,零敲碎打积少成多。
“赵帅,倘若黑巾军真要设下伏兵,势必要从永兴河沿岸抽兵,不可能再从他处调兵。届时我军便可获得喘息之机,而黑巾军将疲于应对我军骚扰,如此我军倒也划算。待新城筑成投入运转,我军将可抽调更多兵力布防于他处,此消彼长之间,我军将更多一分胜算。”
“嗯,倒也不假,不过如此一来,你与叶信将军便要陷入黑巾军围追堵截之下,你可要有准备。”
“请赵帅放心,非万不得已,末将断不会做匹夫之勇。实在不行,保全人马退入战船便是了,反正这梁国的战马借来的也是借来的,还给梁国算是他运气好,不还了,安泰侯也只能认栽。”
“呵哈哈……”赵逊大笑:“也对,反正还与不还别无两样,那就这样吧。你此前说黑巾军用毒,此事究竟是何缘故?”
“禀赵帅,末将记得去年年底曾与赵帅说起蓝铜矿一事,赵帅可还记得?”
“你是说,黑巾军以蓝铜矿为毒,散入水田之中?”
“是的,如今北海郡全郡超过千万亩粮田夏粮绝产已成定局,甚至冬粮也将无着。如此一来,我军粮草恐将成大问题,百姓衣食更是首要之事,倘若百姓食不果腹,势必要再起民变。这才是黑巾军险恶之处,还望赵帅明查。”
“恶贼!”赵逊一掌拍在案上咬牙切齿道:“魏将军从梁国得粮一百五十万石极为不易,不想一夜间被黑巾军化为乌有,着实可恶。”
“事到如今,毒水已经渗入土中,怕是一年之内不能耕种。当务之急应当组织人力开荒种地,尤其是都郡东郡、岁当、东原以及江东郡。能补多少是多少,其他缺额部分只能是想办法另筹。”
“但除晋国、卫国之外,当下列国都缺粮草,中原更缺。梁国已经卖了一百五十万石粮草于你,即便有余粮,也不能再借。总不能让大王开口向晋王去借粮吧。”赵逊担忧道。
“这……怕是晋王也不会借。此事末将也无头绪,只能出兵之后以战养战,能抢到多少算多少,当下也未有如此。”
列国之间借粮为第一大忌,因为我借给了你,我今年的粮草就少了,万一你明年、后年还不上来,我再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我找谁去说理。
更何况借粮容易还债难,受生产力限制,借粮不是第二年就能全部还上,而是分期几年陆续偿还,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的平稳过度,不至于因为还债引发社会动乱。
眼下中原大乱,受灾国都不宽裕,即便有粮多半不会借。唯一没有受到波及的晋国、卫国两大国,晋国不会借,除非是咸王拿现钱出来,咸王都快穷的当裤子,哪里还拿得出真金白银,要不然就拿实际的好处换,如炼钢术,西寰势必要狮子大开口尽可能勒索咸王。
至于卫国,借粮定不肯,只能花真金白银买,铜钱免谈。这样一来,问题又回到原点,还是没钱。
其他西海四小国,国力有限,卫国是上邦,年年还要朝贡,哪里还能有余力借粮给咸国救灾。
索性梁国的一百五十万石粮草悉数运到,除四十万余石用于筑城之外,尚有一百余万石粮草可用于军需等开销。而这些粮草本来是给掳来的人丁安家之用,现在却连赈灾都不够。
北海郡除了鼎炀、广信富裕些,官仓有一年以上的积粮之外,其余各城勉强维持温饱,即便鼎炀、广信全部开仓,也养不活北海郡一百多万人口一年支用。为此至少还需要弄到再一百万石,甚至两百万石以上的粮草,再从其他各郡接济一些,才能勉强撑到明年的夏收。
在赵逊营中休息一夜,第二日上午,百里燕赶驻地布置防务。杨盾率领工匠南下后,荒村所有军械存货悉数装备到部队,陆陆续续又在王眷村制造了一批锁子甲和军械,勉强装备了一千人的锁子甲和四百件钢制兵刃。
这部分装备集中装备司空南豹韬营,用以攻坚之用,卢皋的龙武营底子是部分广信军和一千禁军,战术习惯于集团冲锋,改也改不过来。
百里燕(既魏贤)向赵逊弄来了四百具手弩,装备卢皋的龙武营,如此在冲杀时以手弩放箭,哪怕准头差强人意,但总比用弓箭的技术难度低得多。
骁骑营暂不改动,仍由百里燕亲自率领,便于调整战术,贯彻他的战术宗旨,以免上传下达出现偏差,下级将领战术配合出现纰漏,造成重大伤亡。
下午马不停蹄赶到王眷村,杨盾正与熊沱、上官钊、齐墨父子守在临时构建的土高炉外等钢水出炉。
土高炉有别于时下所有炼铁炉,眼前这高炉以内有高温耐火泥层,形似巨大的馒头趴在地上,耐火泥是以粘土、陶土、高岭土及其他土质混合而成,如此方可承受炉膛下燃烧焦炭所产生超过两千三百度,至两千六七百度的高温而不垮塌。
同时还起到铁水保温作用,让铁水维持在需要的温度,倘若是当下烧煤的铁水炉,两千多度上的高温势必造成钢水烧穿炉膛,导致崩毁爆炸的重特大事故。
铁水出炉之际,先是引入容量百斤的铁水包中,而后由四人壮汉抬着铁水包浇入一个个模具中,如此往复操作,一炉三百斤的铁水可在短时内注入模具,浇铸成所需的形状。
眼前这座土高炉一次可熔铁五百多斤,百里燕设计之初初步有过论证和摸索,以当下技术力量,眼前高炉一次熔炼最多不能超过五百斤,超过五百斤高炉结构承受不了,重要的是炉内压力太大,容易引发铁水爆炸。只让炼三百多斤,是出于安全考虑。
铁水爆炸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越接近炉底,铁水温度越高,反之,浮在铁水表面的铁水,温度比炉底铁水温度低至少二三十度,甚至几十度。
如此便造成炉底铁水内的杂质汽化产生气体向上浮动,而上部铁水温度低,流动性差,当气体向上浮动遭遇阻力时,下部的气体还在不断上涌,当大量气体无法上浮排出,结果就是引发铁水爆炸。
现代炼钢的锅炉都是半密封式工业炼钢炉,有传感器和压力指示系统,通过调节炉温可让气体加速上浮,或者人为干预,帮助气体排出,因此现代炼钢锅炉少则都是几十吨,动则几百上千吨,甚至日产上万吨都有。
当初听闻百里燕一次可炼三五百斤钢水,在齐墨、熊沱、上官钊等砡工派大师乍以为是戏言,直到杨盾、刘家父子等人合力砌出第一座土高炉炼了两百斤铁水,才信以为真。
时下炼炼、锡、铅等金属,炼炉可动则几百上千斤,但铁,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一炉铁水,能炼五百斤已经是少见的高炉,七八百斤乃至千斤的炼炉都是极高的冶炼技术,只被少数人所掌握。
铁的熔点高多得,熔融液态下,铁的流动性很差,钢比纯铁更差,而且有粘性,炉压也更大,风险更高,铜、锡、铅由于熔点低,流动性好,安全冗余更多。同时金属液体对炉壁的腐蚀铁比铜、锡、铅更为严重,炼炉越大,压力越高,温度越高,腐蚀越快。
由于当下技术条件的之约,对科学认知的有限,冶炼基本是凭借经验,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和检验手段,诸如金相化验,理化化验等等,因此冶炼都靠经验和此前积累的数据。
盲操之下,高炉的熔炼的量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
………………………………
第224章 变法始发(2)
杨盾在现场带领齐墨、熊沱、上官钊等人,验看已经浇入模具的铁水露出的冒口颜色变化,百里燕(既魏贤)兴致勃勃凑近上前说:
“诸位大师,此法如何?”
齐墨摘掉脸上褐色墨镜,喜形于色道:
“原是魏将军,真是稀客呀。”
这时熊沱、上官钊二人相继围了上来:
“魏将军,这宝镜真是帮了老夫大忙,将军可否卖与老夫,老夫愿重金相购。”熊沱道,指了指摘下的褐色墨镜。
铁水随着温度变化,眼色从暗红色逐渐变化为丹红、艳红、橘红、赤红、火红、亮白、白热化等多个阶段,热辐射和高亮度对眼睛伤害极大。
荒村时为了观察铁水温度,百里燕私下炼了一些玻璃,往里面添了些铅粉,做成了褐色镜片,当时一共做了三十副,陆陆续续损坏了八副。
早期的医用褐色玻璃品,其实就是添加了铅物质进而变成了褐色。熊沱等人都是冶炼大师,与铁水、铜水打了半辈子交道,深受眼疾之苦。
闻听熊沱要买,百里燕摆了摆手道:
“熊沱既然喜欢,拿去便是,来日在下可再炼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闻讯消息,熊沱、上官钊、齐墨等人面面相觑,上官钊问道:
“魏将军,此物当真能炼?”
百里燕没有肯定,只是淡淡说道:
“此物其实很是简单,不过在下不能外传,还请诸位大师恕罪。”
“不碍,匠术本为各家之所长,数月间能从魏将军这里见识到如此精湛炼钢之法,我等受益匪浅,又岂能再向将军索取更多,方才是在下失言,有所失冒犯了将军。”上官钊深施一礼道。
“上官大师不必多礼,在下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此处说话多有不便,还请诸位移步厅堂说话。”
与众人来到大院,杨盾、刘灶父子等荒村核心骨干一并列席,除安空、刘郸、吕郜、朱明等人尚在冠汤渠外,连同齐墨父子、熊沱、上官钊等人,砡工派方面来了二十多人。
“齐墨大师,本月底新城即将落成,筹建铁厂、工坊等事宜要陆续开展,耽误不得。不过炼钢之法关系咸国国本,还望齐墨与诸位大师,定要严守秘密,我咸国也将对工匠精挑细选,严防炼钢法落入宵小之手危害咸国。”
“魏将军所言极是,当下黑巾军来势凶猛,万一炼钢法落入黑巾军手中将不堪设想。”齐墨赞同道,熊沱、上官钊等人点头认同。
百里燕目光转向杨盾说道:
“杨工正,本将近日便要出征,杨工正的官职待本将得胜归来之后,将亲自咸王提请,还请杨工正再等些时日。”
“在下倒无出仕打算,干了半辈子冶铁,放也放不下,做个工正倒也没什么。”
百里燕继续道:
“工正虽是百工之首,却无实权,不利于工坊打理,此事不用再议,本将自有安排。”
“诺,杨盾任凭将军差遣。”
“此外,新建工坊势必比之荒村规模扩大数十乃至数百倍,炼钢法以及锻打、淬火、包钢、渗碳等工匠不下万人,当以荒村工匠为魁首加以监管,务必之专司本职,没有本将军调令,工匠不得随意调入其他工艺作坊。
此事杨工正务必严把关口,不得有失,此令砡工派诸位人等不在此列。本将不在期间,倘若不妥之处,杨工正应与与砡工派诸位大师商议后再拿注意。杨工正可听明白。”
“在下领命。”
“那好,刘灶、刘川父子协助砡工派大师与杨工正,在新城落成后修建高炉,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不得赶抢时间而懈怠施工。高炉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你二人务必按章程办事,不得私自改动工艺,可都清楚。”
“大人请放心,此事我父子二人绝不敢疏忽。”刘灶保证道。
其实早期烧窑、高炉、耐火泥技术都是从制陶、制瓷中分离出的工艺和技术,进而演变为另一门学科和工种。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冶炼技术由易到难,经过一个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逐步体系化科学化,最终形成技术上的独立和分化。
大小事悉数梳理一遍,百里燕着重安排了制冰和肥皂生产。天气逐渐炎热,咸王两天前催人过来询问何时可以向陔陵供应寒冰,当然,咸王的钱就不要赚了,算是免费供应。
为此安空大师在新城地下挖掘了巨大的冰窖,并按百里燕要求陆续开挖大量地掩体,以青石砖为支撑修葺内部结构,一来可以藏人躲避抛石,二来也能用于藏货。
此外,恢复畜牧、养殖普及育苗插秧极有必要,荒村养殖的家禽和家畜,为先锋营早期提供了大量肉食振作了士气,提供了大量蛋白,保证了伤员的营养和康复,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
装备精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伙食同样决定了士气的强弱。在装备对等,将帅不相上下,人数少的一方,士气定不如人多的一方,此时倘若敌方伙食还比你好,哪怕你是正义的一方,也没有人能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提着脑袋去拼命。伙食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却往往能给己方士气加成。
诸如雀盲症、伤员、返岗率等不起眼的细枝末节,肉类食物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蛋白质和胆固醇保障,伤口甚至都不能很好愈合。
诸事安排妥当已是深夜,散会后百里燕带着护骑前往春柔、春芳住处。黑暗中见有人而来,值夜的少年子举火上前隔着十步之外喝了一声:
“何人。”
“是本将军!”
百里燕道,少年子举火上前行了一礼:
“原是魏将军,属下失礼。”
“嗯,免礼。”
百里燕翻下马背,看去少年:
“蒋杰何在?”
“禀将军,蒋杰带人去后院外查岗去了。”
“让他过来见我。”
“诺!”
少年子转身即去,百里燕看了眼院中,隐隐还有些灯火,想是春柔、春芳还未睡下。
少时片刻,少年子蒋杰带着二人而来,见是百里燕,蒋杰上前一步行了一礼:
“蒋杰见过将军。”
“免礼蒋校郎。”
“谢将军。”
蒋杰今年十五,是众多少年子中出类拔萃的一个,此外还有诸多少年子,百里燕将他们编为护兵驻守二女小院,一来让他们免于战火,有足够的成长时间,二来蒋杰等人年纪虽小,各方面要比时下同龄少年子脑子更好使,是百里燕逐一挑选筛出来的苗子。
时下急缺的是人才,战争的频繁性将大量青年投入战场,等不及得到成长便过早夭亡。
知识资源的匮乏,同样也导致聪明人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和启迪,让这些人埋没于茫茫人海,百里燕将他们选拔出来,集中在一起便是给他们时间成长。
时下军职编制较为混乱,除了正规的伍长、什长、百夫长、仕长、都统等军职外,还有“校郎”、“校军郎”等杂编。
这些杂编同样没有薪俸,也没有实权,是军制体系混乱造成的结果。有时军中没有合适军职安排人员,只能临时以其他名义提出一个名头,时间一长,便成了惯例和定制,军制的混乱起初令百里燕棘手了一阵。
有功有脑子的升不上去,只能继续充当大头兵在前冲杀,结果导致大量老卒只能战死。
倘若有合理的晋升和后备役制度,底层将士中大量涌现的人才可以补充进入中上层,多余的则可列位后备役退出一线拼杀,充入役兵任职,或者出任参谋性质的军职。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一个高效而富有活力的军队领导体制,即便整建制被打残,只要军官层和军士长健全,也可在短时内迅速恢复战力。
由于当下尚没有出现类似于商鞅变法后的早期军衔制,都尉以下的中下层军官多半是没有俸禄的,只有军功犒赏这么一说,而当兵的目的就是吃饭,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文官也同样,没有九品制,官位高低看俸禄。虽然有心建议变法推新军衔制,但新法的背后,依然是国力的支撑和贵族利益,没有足够的国力,再好的新法也会成为羁绊。
尤其是当下,过多的封官许愿倘若不能兑现,其恶劣影响对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同样的,倘若能有足够的国力,推行军功能力晋升制度不光能凝聚自己内部,对他国同样具有极大的冲击。
试想连伍长都能靠俸禄养活大半个家,当兵的能不卖命杀敌,敌方军士和中下层武官又会如何做想,届时招贤纳士,能者不拒的招贤令发遍中原,又何愁天下能人异士不为自己所用。
蒋杰等人是百里燕征战中精挑细选的少年子,年纪虽小,却不乏头脑。驻守王眷村,空闲时杨盾会来教他们读书认字,传授一些机括营造方面的常识,以开拓他们的眼界。
再过两年,百里燕打算开设讲武堂,集中选拔优秀将官和潜力战卒,讲授兵法和格物术。
所谓“格物”,既科学,最早见于孔子儒家学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同样也是早期注重科学进步的思想家。格物学大量收录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匠术之大成,但秦一统中国后,格物学并未传于后世。
据信是因格物术记载有大量不能被当时所认知的自然技术,被秦始皇列入了传播邪说方士一类,而毁于焚书坑儒之中。
因而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在秦朝后期受到极大打击,对整个中国在技术进程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黑巾军之所以能席卷中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时人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缺乏足够的认知,轻易的一个化学现象,竟也能被解读为上天的神意,最终导致军队哗变。
推广格物学和一定基础教育必要性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的根本和社会稳定是教育,没有教育,再多的人口只能从事低下的生产,而将官能否具备统军的能力,往往看兵法运用如何,实则兵法熟练的背后,是一整套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技术认知,这些同样也能通过传授格物常识,增进人的认知视野,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
第225章 进击中的骑兵(1)
巡视了蒋杰的岗哨,百里燕(既魏贤)径自前往小院,微弱的灯光中隐隐还能听到二女在说话,说的都是些女子欲火难忍之类的敏感话题。
推门而入,二女正在缝衣,见是百里燕,春柔心知定是刚才被其听到不堪之言,立时臊红双颊上前请罪:
“都是春柔乱嚼舌,还将军恕罪。”
春芳战战兢兢立在一旁,心知刚才说错了话惹来百里燕的责罚。
少时却听一声笑意,百里燕合上屋门摘下头盔放在案上,心中不禁觉得有趣,他道:
“行了,本将不是不明事理之人,更可况为夫还是郎中,女子夜夜寂寞之苦又岂能不知,这也是女子红杏出墙迫不得已之举。”
“不敢,春柔断不敢有僭越之心。”春柔一跪在地,春芳也跪在了地上。
“都起来,本将又没怪罪你二人,跪我做什么。”
春芳扭头看了眼春柔,春柔又看着百里燕,心想多半不是拿她二人问罪,缓缓从地上站起,与春芳坐到百里燕身边:
“将军善解人意,春柔和妹妹感激不尽。”
百里燕淡淡一笑说:
“自上次,你我三人已有两月未曾行房了吧。”
春柔默默点了点头,依偎在百里燕怀中道:
“将军真心是惦记着我姐妹。”
“女子初开尚且不觉夜晚之需,一旦破了贞身,尝到了人间滋味,便再难释怀,此理本将是知道的。说是女子不守妇道,但天下又有几人知道女子的难处。”
“将军刚才是在门外听到了春柔与妹妹的说话吧。”
百里燕点了点头:
“即便不曾听到,我又怎不知此理。男子三妻四妾是满足了男子之欲,又哪里知道众多女子的饥渴。但夫今夜回来是不能与你二人尽享男女之欢了,不过为夫有一法可暂解开你二人之苦。”说着,百里燕凑近春柔耳边说道:“娘子可知磨镜之道。”
春柔摇了摇头:
“不知,请夫君赐教?”
“是这般,你与春芳沐浴之后,而后这样……”
一番详细解说,春柔立时面红耳赤一脸惊容,眼珠胡乱打转道:
“哈啊……这这……”
“诶,上次为夫不是与你二人行过此事嘛,当时便是告诉你与春芳,此处乃女子快意之妙处,日后为夫不能天天守在娘子身边,娘子便与春芳一起夜行此事,其爽不比为夫差,娘子可知道?”
“哦……”春柔轻轻应道,双腮红如赤铁,羞臊的难以见人。
“既然如此,为夫这便走了,待来日再好好补偿二位娘子。”
“将军!”春柔投进怀中,绵柔的身子令人销魂难耐。
“行了,你与春芳也早些睡吧。”
“那这些夫君都带着,脏了也好换洗。”
春柔拿来一包已经裁剪的衣服,百里燕接到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